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静鑫 吴丽丽 +2 位作者 秦灵灵 孙文 刘铜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935-937,共3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损害肾脏发生病理改变出现的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最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继发的"水肿"、"尿浊"、"肾劳"、"关格"或"肾消病"等范畴。西医在控制血糖、血压...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损害肾脏发生病理改变出现的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最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继发的"水肿"、"尿浊"、"肾劳"、"关格"或"肾消病"等范畴。西医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基础治疗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尚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终末期治疗又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降低其生存质量。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延缓病情发展等方面取得很好疗效。现将近5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治疗 临床研究 肾小球硬化症 微血管并发症 病理改变 控制血糖 经济负担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敏州 高彦彬 +3 位作者 马鸣飞 朱智耀 邹大威 李勤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11期1030-1032,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迅速上升。目前中国已有9200万糖尿病患者,1.48亿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中国公众健康的一项重大因素[1]。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迅速上升。目前中国已有9200万糖尿病患者,1.48亿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中国公众健康的一项重大因素[1]。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临床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RSD)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治疗 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前期 终末期肾病 生活习惯 饮食结构 公众健康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吕翠岩 刘铜华 《北京中医药》 2013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累及多种神经组织,病情多变,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对患者生存质量和寿命构成严重威胁,为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如何有效防治DPN已成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累及多种神经组织,病情多变,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对患者生存质量和寿命构成严重威胁,为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如何有效防治DPN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西医对DPN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相关发病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但效果多不理想、不良反应较多、特异性较差。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尤其是在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近年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引进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和方法,采用中医药治疗DPN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全媒体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探索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舒文 闫剑坤 +5 位作者 张文华 闫妍 冯伟 李红典 白薇 龚燕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5期62-64,共3页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研究和传播的热点,全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使其具有新的特征。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需将中医药文化与全媒体结合。本文就全媒体的起源与特点,目前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必要...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研究和传播的热点,全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使其具有新的特征。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需将中医药文化与全媒体结合。本文就全媒体的起源与特点,目前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必要性做一简单汇总,探讨传播中医药文化应采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文化传播 中医药文化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肝糖异生相关通路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金旭 苏通 +6 位作者 乔羽 李梅 张程斐 秦灵灵 胡浩 吴淑馨 郭翔宇 《北京中医药》 2022年第11期1233-1238,共6页
肝糖异生对葡萄糖稳态,尤其饥饿状态下的血糖维持起重要的作用,其异常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调控肝糖异生是其重要疗效机制。目前已经发现GCGR/cAMP/PKA、PI3K/AKT、AMPK、ERRγ/CREBH... 肝糖异生对葡萄糖稳态,尤其饥饿状态下的血糖维持起重要的作用,其异常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调控肝糖异生是其重要疗效机制。目前已经发现GCGR/cAMP/PKA、PI3K/AKT、AMPK、ERRγ/CREBH等多个通路可以调控肝糖异生的反应速率,是中医药调控肝糖异生的主要靶点。总结近年中医药通过各信号通路调控肝糖异生的研究成果,以期为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肝糖异生 中医药 信号通路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糖肾宁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源外泌体减轻小鼠肾小球足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乔羽 胡浩 +4 位作者 吴淑馨 孙宏峰 王颖 王晓磊 张涛静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以巨噬细胞源外泌体为切入点,观察糖肾宁对体外高糖诱导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足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糖肾宁干预高糖条件培养的巨噬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糖肾宁组,干预48小时后,提取各组细胞上清... 目的以巨噬细胞源外泌体为切入点,观察糖肾宁对体外高糖诱导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足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糖肾宁干预高糖条件培养的巨噬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糖肾宁组,干预48小时后,提取各组细胞上清液中外泌体,将各组外泌体分别干预高糖和非高糖条件培养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分为正常外泌体—高糖组、高糖外泌体—高糖组、糖肾宁外泌体—高糖组、正常外泌体—非高糖组、高糖外泌体—非高糖组、糖肾宁外泌体—非高糖组、无外泌体—高糖组和无外泌体—非高糖组等8个组。48小时后,收集各组细胞并进行相关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细胞炎症因子(MCP-1、TNF-α、IL-6)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高糖或非高糖环境下的足细胞中,与正常外泌体干预的足细胞相比较,高糖外泌体干预的足细胞细胞活力下降(P<0.05),炎症因子(MCP-1、TNF-α、IL-6)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而与高糖外泌体干预的足细胞相比,糖肾宁外泌体干预的足细胞细胞活力有所升高(P<0.05),各炎症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有所下调(P<0.05)。结论糖肾宁能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源外泌体减轻小鼠肾小球足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肾宁 巨噬细胞 足细胞 外泌体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糖络宁减轻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7
作者 王晓磊 高彦彬 张涛静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632,共6页
目的:以施万细胞外泌体为切入点,观察糖络宁含药血清对体外高糖诱导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糖络宁含药血清干预高糖培养的施万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糖络宁组,干预48 h后,提取各组细胞上清液中外泌体,将各... 目的:以施万细胞外泌体为切入点,观察糖络宁含药血清对体外高糖诱导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糖络宁含药血清干预高糖培养的施万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糖络宁组,干预48 h后,提取各组细胞上清液中外泌体,将各组外泌体分别干预正常糖和高糖条件培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分为无外泌体-正常糖组,正常外泌体-正常糖组、高糖外泌体-正常糖组、糖络宁外泌体-正常糖组、无外泌体-高糖组、正常外泌体高糖组、高糖外泌体-高糖组、糖络宁外泌体-高糖组8个组,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并进行相关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炎症介质(TNF-α、IL-6、IL-1β)的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炎症介质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外泌体-正常糖组比较,高糖外泌体-正常糖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炎症介质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而与高糖外泌体-正常糖组比较,糖络宁外泌体-正常糖组细胞活力有所升高(P<0.05),各炎症介质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有所下调(P<0.05)。高糖条件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细胞中,不同组外泌体干预表现出类似的作用效果;结论:糖络宁能通过调控施万细胞外泌体减轻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络宁 施万细胞 背根神经节细胞 外泌体 炎症反应 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消渴病痹症的临床实践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春红 刘志宏 +2 位作者 刘娟 侯妮娜 徐卫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9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 :对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方案中的护理技术临床实践进行总结,为进一步优化中医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7例消渴病痹症患者,按照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并对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及效... 目的 :对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方案中的护理技术临床实践进行总结,为进一步优化中医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7例消渴病痹症患者,按照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并对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及效果、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以及每项中医护理技术的费用及平均耗时等进行统计。结果 :87例消渴病痹症患者中,58.6%的患者应用了3种及以上的中医护理技术;患者均认为症状有所缓解;大部分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依从并满意;每项中医护理技术的单次费用为(9.60±6.35)元,耗时为(11.90±5.37)分钟。结论 :中医护理方案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开展,但需要制定科学的效果评价标准,并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 消渴病痹症 临床实践
原文传递
滋肾丸对KKay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以及PI3K-Akt-FOXO1通路的影响
9
作者 陈源 吴悠 +2 位作者 吴丽丽 秦灵灵 刘铜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77-383,共7页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滋肾丸水提物对于糖尿病小鼠降糖效果及该药对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 21只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滋肾丸高剂量组和滋肾丸低剂量组,每组7只;7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连续灌胃给药6周,滋肾丸高剂量组予2...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滋肾丸水提物对于糖尿病小鼠降糖效果及该药对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 21只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滋肾丸高剂量组和滋肾丸低剂量组,每组7只;7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连续灌胃给药6周,滋肾丸高剂量组予2.8 g/(kg·d),滋肾丸低剂量组予1.4 g/(kg·d),模型组、正常组予等体积蒸馏水。观察每周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最后一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qPCR法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IRS)、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叉头框蛋白1(forkhead box O1,FOXO1)、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 G6pase)、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 GCK)基因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和糖原过碘酸雪夫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ing, PAS)观察肝脏病理情况和糖原分布。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滋肾丸高剂量组和滋肾丸低剂量组小鼠FBG、HOMA-IR、OGTT曲线下面积明显下降,肝脏形态学改变部分减少,脂滴减少,糖原分布增加,FOXO1、PEPCK、G6pase基因表达均明显下降,滋肾丸高剂量组GCK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滋肾丸对于KKay小鼠降糖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是降低FOXO1、PEPCK、G6pase的转录水平,提高GCK的转录水平,从而抑制糖异生,促进糖原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丸 小鼠 肝胰岛素抵抗 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 糖代谢
下载PDF
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中医证候调查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晓晖 孙宏峰 +6 位作者 吴浩 吴淑馨 吴业清 张志军 徐惠玲 池学洋 李秀娟 《北京中医药》 2013年第9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23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舌脉等中医证候。结果 230例T2D...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23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舌脉等中医证候。结果 230例T2DM患者中合并抑郁的48例,患病率为20.9%。DM合并抑郁组中肝郁气滞证所占比例较高,DM非抑郁组中气阴两虚证和阴虚内热证所占比例较高。肝郁气滞证和血瘀脉络证二种证型中的多个主症的出现率,T2DM合并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合并抑郁组中的主要临床表现以情志症状为主;非抑郁组以糖尿病常见躯体症状为主。结论 T2DM合并抑郁患者较非抑郁患者存在更为明显的肝郁气滞、瘀血内阻病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抑郁 肝郁气滞 瘀血内阻 社区 中医证候 流行病调查
下载PDF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培凤 关崧 +5 位作者 商学征 周晖 盛彤 易文明 马家驹 高彦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5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药结合对2型糖尿病(DM)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使用口服降糖西药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DM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继续原治疗方案,试验组30例患者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用金芪降糖片,每次8~10... 目的观察中西医药结合对2型糖尿病(DM)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使用口服降糖西药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DM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继续原治疗方案,试验组30例患者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用金芪降糖片,每次8~10片,3次/d。12周后观察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的变化;同时以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2周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空腹胰岛素、C肽无明显变化(P>0.05),餐后2h胰岛素、C肽升高(P<0.01),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ma-β上升了10±0.6,Homa-IR下降0.7±0.5(P<0.01)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辩证为气阴两虚火旺者,在应用西药降血糖时加用中成药金芪降糖片,还能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胰岛功能 金芪降糖片
下载PDF
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糖耐量减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宏峰 田文杨 +4 位作者 吴淑馨 张力 龙泓竹 刘娟 杨晓晖 《河北中医》 2016年第8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糖耐量减低(IG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饮食、运动等糖尿病健康教育,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体质特点给予个体化的中医食疗保健、传统运动保健操、情志调摄保...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糖耐量减低(IG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饮食、运动等糖尿病健康教育,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体质特点给予个体化的中医食疗保健、传统运动保健操、情志调摄保健等中医干预措施。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87.5%,对照组67.5%,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2 h PG、Hb A1c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基于中医体质理论和中医养生理论基础上的中医食疗保健、传统运动保健操、情志调摄保健等中医干预措施,对于改善IGT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糖水平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耐受不良 中医疗法
下载PDF
浅谈中医养生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娟娥 刘铜华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11期848-850,共3页
糖尿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中医养生,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顺应自然、起居有常、谨和无味、饮食有节、劳逸适度、适当运动、情志调养、房事... 糖尿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中医养生,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顺应自然、起居有常、谨和无味、饮食有节、劳逸适度、适当运动、情志调养、房事有节等方式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养生调摄,可协助药物治疗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养生 消渴 糖尿病
下载PDF
糖尿病心脏病的中医分期辨治探讨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杨晓晖 吕仁和 《北京中医》 2006年第7期403-405,共3页
糖尿病心脏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作者总结了吕仁和教授关于糖尿病心脏病的学术思想,认为其病位在心,发病与肝、肾、脾(胃)诸脏有关,是在气血阴... 糖尿病心脏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作者总结了吕仁和教授关于糖尿病心脏病的学术思想,认为其病位在心,发病与肝、肾、脾(胃)诸脏有关,是在气血阴阳失调基础上,出现心气、心阴、心血、心阳不足和虚衰,导致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痹阻心脉,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心脉痹阻。在回顾性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参照现代医学中的有关糖尿病心脏病认识,结合学习当代医家对消渴病心病辨治体会和吕仁和教授的经验,提出了本病的分期辨证方法,即以虚定证型,以实定证候,将消渴病心病分为早晚两期、四型、七候辨治。早期,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和心肌、心内微血管病变。晚期,病理改变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心脏大血管病变。四型为阴虚燥热心神不宁、心气阴虚、心气阳虚、心阴阳两虚,早期以前二型多见,晚期以后三型多见。七候是肝郁气滞、血脉瘀阻、湿热内停、热毒侵袭、痰浊中阻、水饮内停、阴寒凝结,早期以前四候多见,晚期七个证候都可见到。临床采用中医药分期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预示中医干预治疗糖尿病心脏病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脏病 分期辨证 学术探讨 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辨治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翠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8-79,共2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是指由于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造成的一组综合征,发病原因有多种,而以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居多,临床治疗相当棘手。运用中医辨证配合西药治疗,往往能取得良好疗效。现将个人辨治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辨治体会
下载PDF
不同级别医院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差异研究
16
作者 孙宏峰 吴淑馨 +6 位作者 张力 龙泓竹 刘娟 田文杨 白颖 丛佳林 杨晓晖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医院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人口学、疾病控制及自我管理状况差异。方法:采集社区医院(78例)和三级医院(6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人口学情况、疾病控制情况和自我管理情况,比较不同级别医院之间上述情况的差异。结果:2...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医院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人口学、疾病控制及自我管理状况差异。方法:采集社区医院(78例)和三级医院(6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人口学情况、疾病控制情况和自我管理情况,比较不同级别医院之间上述情况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并发症数、胰岛素治疗、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饮食控制和血糖监测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级医院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脑力劳动为主患者的比例高于社区医院;三级医院患者自我管理和血糖控制优于社区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抑郁 三级医院 社区医院 疾病管理
下载PDF
循经拔罐治疗落枕1例的中医特色护理体会
17
作者 赵欣 盖晨 +5 位作者 刘欢 徐雅琪 徐卫红 尚志花 王春红 唐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第10期127-129,共3页
本文总结1例运用循经拔罐治疗落枕患者的护理经验,首先通过辨证选穴,根据疼痛部位循经行罐,然后在相关穴位留罐,施行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反应,以患者耐受为宜。循经拔罐能有效缓解患者落枕症状,且操作简便,充分了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值得临... 本文总结1例运用循经拔罐治疗落枕患者的护理经验,首先通过辨证选穴,根据疼痛部位循经行罐,然后在相关穴位留罐,施行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反应,以患者耐受为宜。循经拔罐能有效缓解患者落枕症状,且操作简便,充分了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值得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拔罐 落枕 中医护理 穴位 督脉
下载PDF
高彦彬教授从络病论治原发性膜性肾病经验
18
作者 孟元 王雨 +4 位作者 赵文景 王悦芬 崔方强 张涛静 高彦彬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42-1147,共6页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肾脏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病。高彦彬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分为虚损期、虚衰期;主张以虚定型,以实定候。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肺脾气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心肾阳虚证,实证分为湿热壅络...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肾脏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病。高彦彬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分为虚损期、虚衰期;主张以虚定型,以实定候。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肺脾气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心肾阳虚证,实证分为湿热壅络、湿浊蕴络、风湿伏络、湿瘀滞络、毒瘀阻络。治疗上分期论治结合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强调通络法贯穿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膜性肾病 络病 中医药 分期论治 辨证论治 通络法 临床经验
下载PDF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2013年专家共识) 被引量:5
19
作者 龙泓竹 杨晓晖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286,共4页
针对2型糖尿病(T2DM)综合管理的新流程已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实用指南,该指南主要涉及患者整体,患者的风险和并发症的范围,及循证的治疗方法.除了提倡控制血糖以减少微血管并发症,该指南的重点是肥胖和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相关... 针对2型糖尿病(T2DM)综合管理的新流程已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实用指南,该指南主要涉及患者整体,患者的风险和并发症的范围,及循证的治疗方法.除了提倡控制血糖以减少微血管并发症,该指南的重点是肥胖和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相关大血管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因素.目前很清楚的是,导致代谢控制恶化的渐进性β细胞功能不足出现时间早,可能出现在糖尿病诊断之前.该指南分为独立的几个部分,以解决如下主题:肥胖,糖尿病前期,通过生活方式改变、药物和胰岛素的高血糖管理,高血压管理,高脂血症管理及其他降低风险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管理 临床医生 医师协会 内分泌 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前期 专家
原文传递
基于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探讨泛酸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孙萍 代培 +4 位作者 胡浩 王颖 孙宏峰 吴淑馨 郭翔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991-996,共6页
目的探讨泛酸是否通过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延缓糖尿病肾病(Diabatic kidney disease,DKD)的发展。方法12只雄性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泛酸组,各6只;同周龄近交式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泛... 目的探讨泛酸是否通过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延缓糖尿病肾病(Diabatic kidney disease,DKD)的发展。方法12只雄性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泛酸组,各6只;同周龄近交式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泛酸组按照130 mg·kg^(-1)·d^(-1)给予泛酸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8周。实验结束后,采集各组血清、尿液进行生化检测。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RT-q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磷酸化叉头框转录因子O1(p-FoxO1)、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水平显著升高,肾小球扩张,糖原沉积;p-Fox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INK1、Park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泛酸组空腹血糖、尿ACR水平显著降低,肾小球扩张、糖原沉积减轻,p-Fox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INK1、Park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泛酸有助于降低DKD db/db小鼠尿ACR水平,改善肾脏病理变化,可能是通过调控PINK1/Parkin通路,激活线粒体保护性自噬,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泛酸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