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创新中传承中医——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张丰川
1
作者 王继珍 赵紫玉 蔡玲玲 《健康世界》 2022年第6期60-66,共7页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秘书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毛发保健与疾病...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秘书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毛发保健与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会秘书长 皮肤病研究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美容 整形美容 副所长 皮肤性病科 中医系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白癜风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杭小涵 李楠 +2 位作者 杨碧莲 张丰川 李元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2047-2052,共6页
近十年,中医药方法治疗白癜风取得的疗效备受瞩目;有关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研究日益增加,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集有关中医药治疗白癜风作用机制相关研究从研究对象、黑素细胞的数量及活性、酪氨酸酶的活性、炎症... 近十年,中医药方法治疗白癜风取得的疗效备受瞩目;有关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研究日益增加,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集有关中医药治疗白癜风作用机制相关研究从研究对象、黑素细胞的数量及活性、酪氨酸酶的活性、炎症因子、自身免疫、氧化应激反应及信号通路等层面进行综述,望帮助研究者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指导临床用药,终致患者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白癜风模型 白细胞介素-17 酪氨酸酶 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地区性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楠 蒋静 +4 位作者 林鸿春 聂晶 李元文 周志强 赵雅静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11期59-62,共4页
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性病化验室进行检测的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地区2035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研,其中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92岁;1012人报告职业,占总数49.7%;未报告职业1023人,占总数50.3%;325人次检... 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性病化验室进行检测的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地区2035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研,其中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92岁;1012人报告职业,占总数49.7%;未报告职业1023人,占总数50.3%;325人次检测泌尿生殖道快速淋球菌涂片,诊断淋病57人次,发病率5.6%。513人次泌尿生殖道衣原体,诊断衣原体性尿道炎23人次,衣原体性宫颈炎7人次,发病率5.8%。1013人次检测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快速梅毒反应素试验,诊断梅毒(一期)10人次,梅毒(二期)85人次;对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快速梅毒反应素试验阴性人员按梅毒感染人员监测血清,发病率9.4%。128人次检测血清单纯疱疹Ⅱ型IgG、IgM,诊断生殖器疱疹6人次,发病率4.7%。5人次检查醋酸白试验,诊断尖锐湿疣5人次。670人次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诊断支原体性宫颈炎35人次,支原体性尿道炎84人次,发病率17.8%。支原体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以Uu感染为主,女性诊断支原体性宫颈炎不仅培养支原体阳性,还要结合女性患者有白带增多、下腹坠胀、宫颈分泌物增多、宫颈口红肿等症状及体征。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要根据支原体鉴定及药敏的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支原体耐药问题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支原体性宫颈炎 淋病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下载PDF
配方颗粒在中医皮肤病外治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明丽 李瑞锋 +3 位作者 胡博 梁思奇 耿苗苗 李元文 《北京中医药》 2022年第6期651-653,共3页
中药配方颗粒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但其多为内服,外治应用相对较少。笔者所在团队在临床中应用配方颗粒“临方调配”外治皮肤病,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成果相结合,通过外用制剂组合的方式丰富既往外用药“干对干,湿对湿”的治... 中药配方颗粒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但其多为内服,外治应用相对较少。笔者所在团队在临床中应用配方颗粒“临方调配”外治皮肤病,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成果相结合,通过外用制剂组合的方式丰富既往外用药“干对干,湿对湿”的治疗原则,尝试将医院治疗的传统模式逐渐向“真实世界”过渡,满足患者-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的不同需求,取得了一定疗效。以皮肤病常见外用制剂为切入点,从外治思路、调配方法、多剂型结合应用、护理注意事项以及应用要点等方面阐述配方颗粒临方调配的优势,丰富中医外治法的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中医外治法 临方调配
原文传递
李元文从肝脾论治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孟醒 王鹏宇 李元文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7期798-801,共4页
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包括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多种疾病,病情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李元文教授认为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核心病机为肝郁脾虚,可以疏肝健脾、养血疏风之法进行治疗,并自拟有效验方... 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包括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多种疾病,病情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李元文教授认为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核心病机为肝郁脾虚,可以疏肝健脾、养血疏风之法进行治疗,并自拟有效验方“加味过敏煎”,临床以该方为基础方辨证加减均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 李元文 肝脾论治 加味过敏煎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基于“营卫气化”理论探讨修复皮肤屏障在特应性皮炎中的运用
6
作者 何治宏 张丰川 +1 位作者 杨顶权 刘青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7期146-149,共4页
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是特应性皮炎(AD)的重要发病机制,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在AD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营卫气化”理论出发,分析营卫生成、循行、运动变化与皮肤屏障功能的相关性,认为营气内虚、卫气不充、营卫气化不畅所致... 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是特应性皮炎(AD)的重要发病机制,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在AD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营卫气化”理论出发,分析营卫生成、循行、运动变化与皮肤屏障功能的相关性,认为营气内虚、卫气不充、营卫气化不畅所致营卫失和是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的关键病机。该失调影响皮肤角化包膜分化、皮脂膜合成及皮肤微生态平衡,从而加剧A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旨在探讨通过调和营卫、宣通营卫、补益营卫法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在AD治疗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气 卫气 营卫气化 皮肤屏障功能 特应性皮炎
下载PDF
李元文病、证、症结合与分治治疗皮肤病经验 被引量:4
7
作者 胡博 孙占学 +4 位作者 张丰川 蔡玲玲 姜晓媛 林欢儿 李元文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12期1130-1133,共4页
李元文教授结合中医临床体会将皮肤病的病、证、症的关系从人体气血变化与病邪相争的多维变化方面加以概括。在皮肤病的治疗过程中李教授强调疾病初期辨病为主,中期病证同治,后期辨证、识症为重。在治病和治证上有合有分,辨病贵在核心... 李元文教授结合中医临床体会将皮肤病的病、证、症的关系从人体气血变化与病邪相争的多维变化方面加以概括。在皮肤病的治疗过程中李教授强调疾病初期辨病为主,中期病证同治,后期辨证、识症为重。在治病和治证上有合有分,辨病贵在核心病机的把握,辨证贵在阴阳气血的调整。病和证均由症状确立,针对症状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病证 病证结合 病证分治 皮肤病 李元文
原文传递
从“血”论治银屑病
8
作者 贺凌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以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并覆盖有银白色鳞屑为主要特征[1],多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受免疫、神经、生化等多个系统影响[2]。这种疾病周期性发作,复发与缓解交替,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以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并覆盖有银白色鳞屑为主要特征[1],多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受免疫、神经、生化等多个系统影响[2]。这种疾病周期性发作,复发与缓解交替,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素问·痹论》中有“白鳞疽”之病症的描述,特征为白色皮屑覆盖在红色皮疹上,症状持久不退,这与现代银屑病的症状类似,被医学史学家认为是对银屑病的早期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热 血瘀 血燥
下载PDF
以通为用妙用“贺氏三通法”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临证经验 被引量:3
9
作者 方宜梅 赵志恒 +2 位作者 蔡玲玲 张丰川 李元文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870-1873,共4页
“络瘀血阻不通”是瘙痒性皮肤病的关键病机,“络虚气血不荣”是其必然结果。治疗上秉承“络以通为用”之精髓,以“开、化、散”为则,开腠行气用毫针“微通”,化浊通络用火针“温通”,刺血散菀用刺络放血“强通”,以畅达络脉气血,快速... “络瘀血阻不通”是瘙痒性皮肤病的关键病机,“络虚气血不荣”是其必然结果。治疗上秉承“络以通为用”之精髓,以“开、化、散”为则,开腠行气用毫针“微通”,化浊通络用火针“温通”,刺血散菀用刺络放血“强通”,以畅达络脉气血,快速止痒。笔者在“三通法”的基础上提出:“应擅用瘙痒之阿是穴,循序渐进,敬小慎微尽量避免疤痕,同时注重毫针调神止痒和火针移痒转痛的功效。”“三通法”在瘙痒性皮肤病的“新用”,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为瘙痒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性皮肤病 络以通为用 开腠行气 化浊通络 刺血散菀 调神止痒 移痒转痛
下载PDF
常见性病的治疗方法
10
作者 张丰川 《求医问药》 2007年第11期49-49,共1页
性传播疾病(STD,简称性病),是临床上传染病防治中的重点之一。目前常见的性病有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艾滋病等。临床调查表明,目前性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炎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性病患者 治疗方法 性传播疾病 药敏试验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传染病防治 淋病患者
下载PDF
李元文基于“玄府理论”从修复皮肤屏障角度治疗银屑病经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宜梅 邓宇童 +3 位作者 蔡玲玲 程静 张丰川 李元文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8期859-862,共4页
玄府开阖有度,发挥卫外功能,是皮肤屏障功能的表现形式。皮肤屏障功能失调是银屑病的易感因素和主要表现,修复屏障功能有益于治疗银屑病。李元文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疏通玄府、分期论治”是修复银屑病皮肤屏障的有效方法:早... 玄府开阖有度,发挥卫外功能,是皮肤屏障功能的表现形式。皮肤屏障功能失调是银屑病的易感因素和主要表现,修复屏障功能有益于治疗银屑病。李元文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疏通玄府、分期论治”是修复银屑病皮肤屏障的有效方法:早期邪气尚浅,宜汗、宜清;中期邪气入里,宜和、宜消;后期玄府空虚,宜补、宜温。为从玄府角度论治银屑病提供科学依据,拓展了银屑病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 皮肤屏障 银屑病 李元文 名老中医
原文传递
应用李东垣升阳法治疗亚急性湿疹风药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铭梓 张丰川 +1 位作者 蔡玲玲 张盛琪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8期922-924,共3页
李东垣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临证组方中常运用风药调理脾阳气机升降。基于其《脾胃论》所述阴阳升降规律,亚急性湿疹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胃升降失司,脾虚湿蕴,复感外邪,郁于腠理,故可用风药组升阳除湿方,以升阳法治疗亚急性湿疹... 李东垣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临证组方中常运用风药调理脾阳气机升降。基于其《脾胃论》所述阴阳升降规律,亚急性湿疹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胃升降失司,脾虚湿蕴,复感外邪,郁于腠理,故可用风药组升阳除湿方,以升阳法治疗亚急性湿疹,可延长缓解周期,巩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湿疹 病因病机 风药 升阳法
原文传递
浅析从脾论治寻常型银屑病
13
作者 潘佳璇 侯培蓉 +2 位作者 杨碧莲 张丰川 蔡玲玲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12-1115,共4页
从脾论治思想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由来已久,具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基础。脾作为五脏中心,以抵御外邪、化生统运气血、运化水湿等生理功能为基础,对机体各脏腑进行调节,从而维系皮肤的生理状态,故脾与皮肤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寻常型银屑病是... 从脾论治思想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由来已久,具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基础。脾作为五脏中心,以抵御外邪、化生统运气血、运化水湿等生理功能为基础,对机体各脏腑进行调节,从而维系皮肤的生理状态,故脾与皮肤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寻常型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脾生理功能失常导致的卫外不固、脾血亏少、湿浊内生、脾气郁结是本病的重要病机和疾病进程中的关键环节,现代医学中肠—皮联接理论也表明与脾功能相近的消化系统与银屑病发病的紧密联系。基于此,本病的临床治疗应以从脾论治为主,以固护脾气、培土生金,补脾养血、养心活血,健脾祛湿、调胃固中,健运枢机、理脾调肝等为原则,使得表固、血足、湿去、气畅,在疾病的各个阶段截断病程,促进患者皮肤症状的改善。从脾论治能够进一步丰富银屑病的临床论治实践,并为中医药防治银屑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从脾论治 肠—皮联接 治疗思路 培土生金 养心活血 调胃固中 理脾调肝
下载PDF
基于肠-脑-皮轴理论治疗黄褐斑经验撷萃
14
作者 杨皓瑜 于鸿妲 +1 位作者 周涛 张丰川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1-53,共3页
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常见的后天获得性色素异常疾病,好发于面部,女性多见。发病因素多,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脑-皮轴是指肠道微生态,情绪行为和皮肤炎症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与中医认识黄褐斑发病涉及肝、脾功能异常的理论一致。张丰... 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常见的后天获得性色素异常疾病,好发于面部,女性多见。发病因素多,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脑-皮轴是指肠道微生态,情绪行为和皮肤炎症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与中医认识黄褐斑发病涉及肝、脾功能异常的理论一致。张丰川教授基于上述理论,应用疏肝健脾法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兹略述如下,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天获得性 色素异常 情绪行为 疏肝健脾法 黄褐斑 皮肤炎症 中医认识 肠道微生态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青黛治疗湿疹作用机制
15
作者 黄瑞音 蔡玲玲 李元文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488-2494,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青黛外治湿疹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平台查询青黛的有效活性成分及靶基因,在GeneCards、TTD、OMIM数据库中搜索湿疹的疾病的相关靶点基因数据,将中药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交集获得共同靶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青黛外治湿疹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平台查询青黛的有效活性成分及靶基因,在GeneCards、TTD、OMIM数据库中搜索湿疹的疾病的相关靶点基因数据,将中药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交集获得共同靶点,并基于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交互分析,并导入Cytoscape软件开展可视化;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对关键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经筛选最终得到青黛主要活性成分9个,其中关键成分主要为靛玉红、β-谷甾醇;药物疾病共同靶点37个,关键核心靶点为TNF、PTGS2、PPARG、CASP3等;共获取GO富集317个,KEGG通路富集113个,其相关信号通路为IL-17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提示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具有良好结合力。结论青黛外用可以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多通路有效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达到治疗湿疹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青黛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自拟祛疣颗粒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孔宇虹 李元文 +2 位作者 任琳 孙占学 赵雅静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406-409,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祛疣颗粒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60例多发性跖疣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祛疣颗粒每天2剂(共4袋),其中1剂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天2次;另1剂加枯... 目的观察自拟祛疣颗粒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60例多发性跖疣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祛疣颗粒每天2剂(共4袋),其中1剂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天2次;另1剂加枯矾10 g,加入热水冲化后浸泡患足,每次40分钟,每天1次,2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并判定疗效。对照组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每2周1次,治疗4周后观察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明显高于对照组(55.2%),经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比较,治疗组对外周血细胞免疫有一定的改善作用,CD4+增高,CD8+降低,CD4+/CD8+增高,而对照组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几乎无影响;两组复发率的比较,治疗组复发率7.7%,明显优于对照组(50%)。结论祛疣颗粒内服加外用治疗多发性跖疣具有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特点,疗效明显优于冷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疣 寻常疣 中药 免疫功能 冷冻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性病后综合征初探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元文 张丰川 周德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性病后综合征 湿热淫毒 辩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略论“升阳散火法”在糜烂性口腔扁平苔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思岳 胡博 +3 位作者 杨碧莲 蔡玲玲 方多多 张丰川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719-1722,共4页
历代医家在积累口腔扁平苔藓治疗经验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本病的病机、辨治认识,构建了以脏腑辨证为主的错杂辨治体系。李东垣在前人基础提出的以脾胃功能失和为核心的“郁化阴火”理论能够合理的揭示本病病机,以此为基础提出“升阳散火法... 历代医家在积累口腔扁平苔藓治疗经验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本病的病机、辨治认识,构建了以脏腑辨证为主的错杂辨治体系。李东垣在前人基础提出的以脾胃功能失和为核心的“郁化阴火”理论能够合理的揭示本病病机,以此为基础提出“升阳散火法”,拟定的“升阳散火汤”经临床实践证实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故本文从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变革,“升阳散火法”的提出源流及临床应用体会为序,浅析使用该法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心得体会,旨在丰富中医治疗该型口腔扁平苔藓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中医药治疗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李东垣 风药
下载PDF
解脲支原体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楠 林鸿春 +2 位作者 聂晶 李元文 蒋静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1期64-66,共3页
解脲支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容易导致不孕、流产、新生儿疾病等不良结局。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治疗所产生的耐药现象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建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其发病机制、药物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现... 解脲支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容易导致不孕、流产、新生儿疾病等不良结局。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治疗所产生的耐药现象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建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其发病机制、药物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现将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动物模型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卡泊三醇搽剂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头部银屑病35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姜颖娟 李元文 +1 位作者 杨碧莲 张妙良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217-218,共2页
目的评价卡泊三醇搽剂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头部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外用卡泊三醇搽剂,早晚各1次;同时中药外洗,每早1次。对照组仅外用卡泊三醇搽剂,早晚各1次。两组卡泊三醇搽剂用量每周... 目的评价卡泊三醇搽剂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头部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外用卡泊三醇搽剂,早晚各1次;同时中药外洗,每早1次。对照组仅外用卡泊三醇搽剂,早晚各1次。两组卡泊三醇搽剂用量每周不超过60 m L,疗程均为6周。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和6周对皮损进行评分,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三醇搽剂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头部银屑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银屑病 卡泊三醇搽剂 中药外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