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2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状况调查 被引量:20
1
作者 田静峰 李俊德 +3 位作者 雷燕 王硕仁 尚菊菊 刘红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研究国内部分中医三级甲等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临床治疗状况。方法设计并采用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收集2006年1—12月国内2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住院AMI患者1094例,观察AMI患者发病... 目的研究国内部分中医三级甲等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临床治疗状况。方法设计并采用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收集2006年1—12月国内2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住院AMI患者1094例,观察AMI患者发病情况、心功能、并发症、既往史及中医证型,观察AMI患者西药治疗情况,以及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成药使用情况。结果中医证型实证以血瘀、痰阻为主,分别为854例(78.06%)、470例(42.96%);虚证以气虚、心阴虚为主,分别为683例(62.43%)、231例(21.12%)。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355例(32.45%),其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224例(20.48%)。西药使用率前5位依次为:阿司匹林[1001例(91.50%)]、低分子肝素[917例(83.82%)]、调脂药[833例(76.14%)]、ACEI及ARB[822例(75.14%)]、硝酸酯类[773例(70.66%)]。使用中药静脉制剂患者946例(86.47%),其中使用频率>5%的中药静脉制剂依次为生脉注射液[520次(54.97%)]、丹参类注射制剂[305次(32.24%)]、三七类注射液[185次(19.56%)]、参附注射液[68次(7.19%)]、灯盏花素注射液[64次(6.77%)]及刺五加参附注射液[29次(3.07%)]。使用中药汤剂患者575例(52.56%),治法主要为:活血法(477例)、益气法(332例)、化痰法(303例),常用方剂为:生脉散、桃红四物汤、栝蒌薤白白酒汤、二陈汤和四君子汤。使用中成药患者394例(36.01%)。结论中医医院AMI患者显示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为主,中医医院在AMI再灌注及规范化治疗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中医药得到广泛应用,应进一步加强AMI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状况
下载PDF
葛根素与大豆苷元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韩静 王伟 +2 位作者 王绿娅 刘舒 康铁朵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 :研究葛根素与大豆苷元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 ,不同浓度葛根素、大豆苷元与细胞共孵育 ,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同时用Rt PCR法检测Survivin ,Bcl xl,Bax ,GapdhmRNA... 目的 :研究葛根素与大豆苷元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 ,不同浓度葛根素、大豆苷元与细胞共孵育 ,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同时用Rt PCR法检测Survivin ,Bcl xl,Bax ,GapdhmRNA的表达。结果 :葛根素与大豆苷元都可降低细胞增殖活性 ,升高Bax/Gapdh/Bcl xl/Gapdh的比值。与葛根素组相比 ,相同浓度的大豆苷元组细胞活性较低 ,Bax/Gapdh/Bcl xl/Gapdh比值较高。结论 :与葛根素相比 ,大豆苷元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大豆苷元 血管平滑肌 细胞增殖 抑制作用 生物制品
下载PDF
纳米材料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纳米骨修复兔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8
3
作者 穆晓红 赵子义 +4 位作者 徐林 王硕仁 朱陵群 陈江 李小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1期9582-9586,共5页
背景:清华大学材料系制备的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均符合人体内环境要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利用纳米材料和组织工程技术,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在骨坏死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制... 背景:清华大学材料系制备的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均符合人体内环境要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利用纳米材料和组织工程技术,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在骨坏死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骨复合体。取46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不做任何治疗;单纯纳米骨植入组植入纳米骨;纳米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植入复合了干细胞的纳米骨。对植入后4,8,12周的股骨头行影像学观察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X射线检查:植入后12周,假手术组兔股骨头有塌陷;单纯纳米骨植入组充填区与周围组织区别不明显,周边有新生骨小梁;纳米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植入组充填区近似周围组织,充填区分布有骨小梁。组织学观察:4周时,假手术组股骨头坏死区无明显变化,其他两组植入物降解和新骨替代;8周时,假手术组股骨头负重区软骨面部分缺损,其他两组坏死区初步修复,可见成骨和材料降解;12周时,假手术组坏死区仍未修复,部分股骨头有塌陷,其他两组坏死区修复,纳米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组骨小梁结构形成。结果表明,单纯纳米骨植入组和纳米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组在股骨头坏死成骨方面效果优于假手术组,纳米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组成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纳米晶胶原基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学 支架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肺损害与血清ET-1水平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建云 王新月 +3 位作者 孙慧怡 刘大铭 张雯 朱陵群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459,共5页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与肺损害的相关性,探讨UC肺损害的机制。方法选择90例2009年11月-2011年3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门诊UC患者,观察并比较不同病程...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与肺损害的相关性,探讨UC肺损害的机制。方法选择90例2009年11月-2011年3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门诊UC患者,观察并比较不同病程、病变范围、活动度的UC患者血清ET-1水平,探讨UC患者血清ET-1水平与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包括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 capacity,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率(FEV1/FVC),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最大中期呼气流速(maximal mid expiratory flow,MMEF),25%、50%、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aximal expiratory flow in25%,50%,75%vital capacity,FEF25%,50%,7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of the lungs for carbon monoxide,DLCO),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弥散常数(diffusion constant,KCO),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残气量(residualvolume,RV),功能残气量(function residual volume,FRV),残气量/肺总量(RV/TLC)。另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UC组与对照组肺部症状、胸部X线摄片、肺功能、血清ET-1水平及肝肾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结果 UC组伴有咳嗽、胸闷等肺部症状10例(11.1%),胸部X线摄片异常25例(27.8%),肺功能异常54例(60.0%);UC组ALT升高2例(2.2%),AST升高2例,对照组ALT、AST均正常。UC组与对照组BUN及SCr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UC组血清ET-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变范围及活动度组患者血清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5年UC患者血清ET-1水平较病程<5年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血清ET-1水平与FEF25%及KCO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T-1水平可以更早地反映UC患者肺损害情况,血清ET-1可能是反应UC肺损害的敏感指标。UC患者肺损害可能与肺小气道阻塞,肺弹性功能减退以及弥散膜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肺损害 血清内皮素 肺功能 肺与大肠相表里
下载PDF
痰瘀同治方对高脂血清损伤体外培养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韩学杰 张立石 +1 位作者 崔巍 沈绍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30-32,38,共4页
目的 :观察痰瘀同治方保护高脂血清损伤体外培养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血清损伤内皮细胞 ,再给不同浓度中药血清 ,观察生化指标及细胞形态。结果 :痰瘀同治方小、中剂量组明显调节NO、ET、MDA、SOD、TNF含量 ,抑制细胞过度凋亡 ,... 目的 :观察痰瘀同治方保护高脂血清损伤体外培养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血清损伤内皮细胞 ,再给不同浓度中药血清 ,观察生化指标及细胞形态。结果 :痰瘀同治方小、中剂量组明显调节NO、ET、MDA、SOD、TNF含量 ,抑制细胞过度凋亡 ,对损伤的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清 内皮细胞损伤 痰瘀同治 体外培养细胞 高脂血症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晶胶原基骨内生长以及成骨潜能 被引量:3
6
作者 穆晓红 赵子义 +4 位作者 徐林 王硕仁 朱陵群 陈江 李小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1-394,共4页
背景: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是根据仿生原理制备的纳米骨框架材料,其微结构和成分两方面都与天然骨有相似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的结合程度,以及构建组织工程骨... 背景: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是根据仿生原理制备的纳米骨框架材料,其微结构和成分两方面都与天然骨有相似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的结合程度,以及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纯化,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第3,7,20天后激光共聚焦和扫描电镜观察二者复合程度。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复合良好,共聚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均可见细胞生长;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能够作为良好的支架,它能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其内稳定生长。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内能很好的生长,并且具有成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支架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骨
下载PDF
复方仙贞汤对去卵巢大鼠模型骨密度和骨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丽珍 王淑丽 +5 位作者 秦腊梅 肖永华 张丽萍 陶黎 吕浠莹 姜良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研究复方仙贞汤对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和骨形态的影响。方法3月龄的雌性SD大鼠,普通饲料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尼尔雌醇阳性药物对照组、复方仙贞汤小剂量组、复方仙贞汤中剂量组、复方仙贞汤大剂量组。... 目的研究复方仙贞汤对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和骨形态的影响。方法3月龄的雌性SD大鼠,普通饲料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尼尔雌醇阳性药物对照组、复方仙贞汤小剂量组、复方仙贞汤中剂量组、复方仙贞汤大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其余都经背部切开后切除双侧卵巢,制造去卵巢模型(OVX),假手术组则背部切开后切除部分脂肪组织再分层缝合。造模完成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阳性药物组用尼尔雌醇混悬液灌胃,复方仙贞汤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以6·5g/kg、13g/kg、26g/kg大鼠体重(按生药计算)的复方仙贞汤药液,每日固定上午九点灌胃1次。全部动物共持续喂养3个月后处死,测定股骨的骨密度和胫骨骨体积、胫骨类骨表面,类骨质宽、骨吸收表面。结果复方仙贞汤组和尼尔雌醇组均较模型组的骨密度显著性增高(P<0·01),而且复方仙贞汤中剂量组与尼尔雌醇阳性对照组接近。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尼尔雌醇组的骨体积显著上升(P<0·01),而类骨表面、类骨质宽和骨吸收表面却显著下降(分别P<0·01)。结论复方仙贞汤能提高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和骨体积,减少类骨质宽、类骨质表面、骨吸收表面,提示复方仙贞汤能起到和尼尔雌醇相似的作用,即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高转换率,从而减慢骨质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仙贞汤 尼尔雌醇 骨形态 骨密度
下载PDF
温脉通对VSMC增殖及培养液中SOD MDA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路广林 陈淑长 +5 位作者 黄启福 葛辛 郝钰 葛芃 牛福玲 崔巍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6期999-1000,共2页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异常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主要病理过程之一[1],抗VSMC增殖就可有效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本实验选择陈淑长教授临床治疗早期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有效方药温脉通,观察其对VSMC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同...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异常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主要病理过程之一[1],抗VSMC增殖就可有效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本实验选择陈淑长教授临床治疗早期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有效方药温脉通,观察其对VSMC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测定培养液中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探讨该方抑制VSMC增殖、防治ASO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中药 温脉通
下载PDF
比较不同传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推荐第3~6代细胞可用于临床 被引量:9
9
作者 胡炜 俞兴 +2 位作者 朱陵群 徐林 王硕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9期9709-9712,共4页
背景:人骨髓内间充质干细胞含量稀少,且随着年龄增加或体质衰弱细胞数量会逐渐减少,因此进行大量扩增非常必要,但目前关于扩增后各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是否相同仍无准确定论。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传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 背景:人骨髓内间充质干细胞含量稀少,且随着年龄增加或体质衰弱细胞数量会逐渐减少,因此进行大量扩增非常必要,但目前关于扩增后各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是否相同仍无准确定论。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传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着眼于推荐其应用于临床组织工程的实际需求。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10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骨科和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非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骨髓,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骨科提供。方法:从患者髂后上棘抽取骨髓,Percoll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当细胞融合至90%以上时胰酶消化传代,定期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代细胞形态变化,取第2代细胞用于指标检测。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分裂及凋亡坏死比例。结果: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均一,呈梭形、纺锤形,克隆样生长,培养至9代后生长减慢,并出现胞浆空泡化、胞体变大等老化现象。第2代细胞表面标志CD44,CD106,CD105均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则呈阴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到第9代MTT值达到最高,从第10代开始MTT值下降。细胞增殖到11代,分裂期细胞数量仍呈上升趋势,但从第6代开始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第8代以后凋亡细胞数量达到60%以上。结论:通过对各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推荐使用第3~6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电针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10
作者 张斌 胡炜 +3 位作者 俞兴 朱陵群 徐林 王硕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33-3538,共6页
背景:目前经报道的成骨诱导方法很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提出很多新的思路及方法。但是电针是否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尚不清楚。目的:尝试应用电针治疗仪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评价其作为... 背景:目前经报道的成骨诱导方法很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提出很多新的思路及方法。但是电针是否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尚不清楚。目的:尝试应用电针治疗仪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评价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患者髂后上棘抽取骨髓,分离培养鉴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取第3代细胞进行培养。当细胞铺满培养瓶底90%以上时进行胰酶消化,分别以3.0×103/cm2的浓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实验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加入2mL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DMEM/F12培养液;化学诱导组:每孔内加2mL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液,当细胞贴壁生长达到60%~70%汇合时,加入骨诱导剂;电针刺激组:加入2mL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DMEM/F12培养液,电针刺激,采取连续波输出,基波脉冲频率为50Hz,基波脉冲宽度0.5ms,持续作用30min,共电针刺激28d。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茜素红染色结果;细胞诱导14,28d后碱性磷酸酶活性;RT-PCR测定细胞中骨钙素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测定细胞中骨钙素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在28d的诱导过程中,化学诱导组5~7d细胞汇合成单层,细胞突起互相连接,并可重叠生长而不发生细胞间的接触抑制现象;电针刺激组9d或10d发现细胞体积大,呈三角形、多角形或鳞形;空白对照组细胞形态仍然是纺锤状。②化学诱导组和电针刺激组28d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均观察到有矿化结节出现,进行茜素红均呈阳性反应,而空白对照组呈阴性反应。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进行诱导时化学诱导组和电针刺激组碱性磷酸酶水平在14,28d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化学诱导组碱性磷酸酶14d时高于电针刺激组(P〈0.05),但28d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空白对照组骨钙素mRNA及蛋白含量均低于化学诱导组和电针刺激组(P〈0.05)。提示电针可定向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诱导 电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