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内关-神门穴对冠心病伴抑郁患者大脑皮层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及机制
1
作者 刘蕾 赵天佐 +7 位作者 刘蓓 袁洁 张志会 王亚楠 许聃 钟利群 李小圳 陈正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3,共8页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神门组穴冠心病伴抑郁(CHDD)患者大脑皮层即时脑血流量(CBF)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中枢效应机制。方法:将2023年4月-2024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22例CHDD患者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6例健康对照者(HC组)纳入本研究。对CHD...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神门组穴冠心病伴抑郁(CHDD)患者大脑皮层即时脑血流量(CBF)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中枢效应机制。方法:将2023年4月-2024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22例CHDD患者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6例健康对照者(HC组)纳入本研究。对CHDD患者进行针刺内关-神门穴干预,并在针刺前及针刺结束后15 min内分别行3D-ASL MRI扫描,观察大脑各脑区CBF的变化情况。HC组仅进行一次3D-ASL扫描。结果:①与针刺前相比,针刺后CHDD组左侧前扣带回和旁扣带回的CBF值增加,右侧枕中回的CBF值减低。②与HC组相比,针刺前CHDD组双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和右侧中央后回的CBF值增加;与HC组比较,针刺后CHDD组左侧颞中回、右侧尾状核、右侧内侧额上回的CBF值增加。上述结果表明针刺对CHDD患者多个脑区异常高灌注状态具有调节作用。结论:针刺内关-神门穴可调节CHDD患者特定脑区的血流灌注,可改善疼痛和抑郁相关症状,为针刺治疗的宁心安神、通络止痛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揭示了针刺对大脑功能的具体调节作用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伴抑郁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针刺 内关穴 神门穴
下载PDF
增加肾小管压力治疗1型心肾综合征1例
2
作者 庞兴学 韩小婉 +1 位作者 王蕾 王显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552-1553,共2页
肾静脉高压(Renal venous hypertension,RVH)通常发生在心肾综合征患者中,心肾综合征共分5型,其中以Ⅰ型最为常见。升高的静脉压与肾损伤和死亡率有关[1],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RVH导致肾损伤独立于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 肾静脉高压(Renal venous hypertension,RVH)通常发生在心肾综合征患者中,心肾综合征共分5型,其中以Ⅰ型最为常见。升高的静脉压与肾损伤和死亡率有关[1],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RVH导致肾损伤独立于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动脉收缩压(Systolic Arterial Pressure,SAP)、动脉舒张压(diastolic aortic pressure,DA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和外周血管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SVR)[2]。上世纪30年代,Winton FR最早报道了急性肾静脉阻塞与肾功能障碍、肾血流量减少和钠潴留之间的相关性[3]。上世纪60年代,RVH被认为发生在慢性心力衰竭中[4],几项研究探索了RVH导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机制。早期研究发现,RVH中出现肾内血流分布[5-9]。与之相反,其他研究并没有证实出同样的现象[1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综合征 外周血管阻力 急性肾损伤 动脉收缩压 肾血流量 静脉阻塞 心输出量
下载PDF
冠心病伴抑郁患者脑结构磁共振成像特点及与情绪认知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蕾 赵天佐 +8 位作者 许聃 袁洁 王旭 王亚楠 刘蓓 钟利群 李小圳 佘文龙 陈正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6,共8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伴抑郁(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depression,CHDD)患者脑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特点,并分析其与情绪、认知能力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纳入22例CHDD患者,44... 目的探究冠心病伴抑郁(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depression,CHDD)患者脑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特点,并分析其与情绪、认知能力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纳入22例CHDD患者,44例冠心病不伴抑郁(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out depression,CHD-nD)患者,以及3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所有受试者的T1加权图像均通过MR脑结构分割辅助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并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One-way ANOVA进行三组间比较,并通过最小显著差异检验(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LSD)进行事后组间的比较。对于非正态分布数据进行Kruskal Wallis H非参数检验,并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事后比较,同时应用Bonferroni校正以控制多重比较的误差。此外,采用相关性分析来探究脑结构变化与情绪认知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与HC组相比,CHDD组患者在右侧额中回前部、颞下回、枕外侧回皮层曲率显著降低(P<0.05),在左侧颞上回坡部的皮层表面积显著增加(P<0.05)。(2)与HC组相比,CHD-nD患者在胼胝体后部体积显著增加,在左侧后扣带回、左侧盖部、右侧中央旁小叶、左侧海马下托、左侧海马伞的全脑体积占比以及左侧内嗅皮质的皮层曲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3)与HC组相比,CHDD组、CHD-nD组在双侧眶额叶内侧部、左侧楔叶的全脑体积占比及右侧中央前回皮层曲率均显著降低,在右侧海马裂的体积均显著增高(P<0.05)。(4)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与左侧眶额叶内侧部全脑体积占比(r=−0.228,P=0.025)、右侧中央前回(r=−0.239,P=0.019)及右侧枕外侧回皮层曲率(r=−0.256,P=0.012)呈负相关,与左侧颞上回坡部皮层表面积呈正相关(r=0.254,P=0.013);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与左侧眶额叶内侧部全脑体积占比呈正相关(r=0.342,P=0.007)。结论CHDD患者在前额叶(额中回前部和中央前回)、颞叶(颞下回和颞上回坡部)、枕叶(枕外侧回和楔叶),以及海马裂的结构异常可能是CHDD患者的神经解剖基础,这些脑区与患者的情绪、认知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伴抑郁 磁共振成像 MR分割系统 情绪 认知
下载PDF
高龄女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娄序笙 庞兴学 陈步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探究高龄女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血管科年龄≥80岁的女性心力衰竭患者292例,根据LVEF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 目的探究高龄女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血管科年龄≥80岁的女性心力衰竭患者292例,根据LVEF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87例HFpEF组205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FpEF组心房颤动比例、血钾和LVEF明显高于HFrEF组,高脂血症、心肌梗死病史、冠心病血运重建比例及心率明显低于HFrEF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95%CI:1.008~1.056,P=0.009)、心肌梗死病史(95%CI:2.718~9.950,P=0.000)、冠心病血运重建(95%CI:1.042~3.648,P=0.037)、高脂血症(95%CI:1.615~6.068,P=0.001)是心力衰竭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肌梗死病史、高脂血症、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心率是高龄女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输出量 心力衰竭 高脂血症 心肌梗死 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