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2006-2007年冬季感冒的特点及中医药防治策略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清泉 姜良铎 《北京中医》 2007年第2期70-71,共2页
通过对今冬感冒患者发病特点的认识,结合今冬“暖冬”以及冬至以后寒流突至的天气特点,归纳出感冒的发病病机为“外寒重,里热盛”,治法应“散寒、清里”并用,选用麻杏石甘汤为主加味治疗。预防上介绍了两类不同体质人群的食疗方,同时总... 通过对今冬感冒患者发病特点的认识,结合今冬“暖冬”以及冬至以后寒流突至的天气特点,归纳出感冒的发病病机为“外寒重,里热盛”,治法应“散寒、清里”并用,选用麻杏石甘汤为主加味治疗。预防上介绍了两类不同体质人群的食疗方,同时总结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防治感冒的经验。即对今冬感冒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药防治策略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感冒 感冒防治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基于文献研究的中医药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熊彩华 马媛虹 +4 位作者 曾燕鹏 陈一凡 孔煜荣 邹乔 李雁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641-646,共6页
目的整理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用计算机以关键词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ALI”“ARDS”,全文为“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 目的整理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用计算机以关键词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ALI”“ARDS”,全文为“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进行检索中西医结合治疗ARDS/ALI的相关文献。通过筛选后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对核心药物及其归经、性味、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等进行分析。结果(1)共纳入文献87篇,使用方剂90次,中药107味;(2)经分析宣白承气汤使用频次最多;(3)使用频次前三的单味中药分别是大黄、甘草、葶苈子;(4)中药四气以寒温常见,五味以苦辛甘居多,多归属于肺经、脾经和胃经;(5)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治疗ALI/ARDS新处方2个。结论客观呈现了目前中药治疗ALI/ARDS以治肺为关键,兼顾脾胃;以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泻下为主要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医药 用药规律 文献分析 古今医案云平台
下载PDF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维 王兰 +5 位作者 姜尚上 丁霞 魏慧军 梁腾霄 赵晓东 姜良铎(指导) 《北京中医药》 2020年第8期800-805,901,共7页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分析我国各地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方案及相关临床病案中药处方数据,探讨防治新冠肺炎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全国各地区防治新冠肺炎方案及相关临床病案的中药处方,分别录入...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分析我国各地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方案及相关临床病案中药处方数据,探讨防治新冠肺炎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全国各地区防治新冠肺炎方案及相关临床病案的中药处方,分别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以分析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各地区防治方案中药处方共219首,用药频次在30次及以上的药物共20味,关联分析显示处方中使用频次较高的有效强关联药物组合包括"石膏-苦杏仁""防风-黄芪""麻黄-苦杏仁""葶苈子-苦杏仁"等。51例病案包含中药处方74首,用药频次在20次及以上的药物共12味。防治方案和临床病案的药物属性、功效统计均显示药性以温、寒、平性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归经以归肺、胃、脾、心经为主,药物功效以攻邪为主。对防治方案中药处方聚类分析显示,高频药物可分为5种不同功用组合。结论通过对各地区防治新冠肺炎方案及相关临床病案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分析,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运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古今医案云平台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2010~2011年冬季150例流行性感冒样病例中医证候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腾霄 李雁 +1 位作者 刘言 刘清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对北京地区2010~2011年冬季流行性感冒样病例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特点,有助于提高对流行性感冒样病例的认识,准确进行辨证论治。方法对150例北京地区2010~2011年冬季流行性感冒样病例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1)以首发症状... 目的对北京地区2010~2011年冬季流行性感冒样病例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特点,有助于提高对流行性感冒样病例的认识,准确进行辨证论治。方法对150例北京地区2010~2011年冬季流行性感冒样病例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1)以首发症状的不同,将病例分为恶寒发热组和咳嗽咽痛组,分析就诊时中医证候特点;(2)以1月10日为时间节点将病例分为两组,分析其就诊时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 (1)发热、肌肉酸痛为流行性感冒样病例通常出现症状;(2)恶寒发热组病例就诊时恶寒恶风、项紧、流涕、头痛等症状明显多于咳嗽咽痛组,以风寒束表证为主;咳嗽咽痛组就诊时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状明显多于恶寒发热组,以风热犯卫证为主;(3)1月10日以前组病例就诊时恶寒恶风、项紧、流涕、头痛等症状明显多于1月10日以后组,以风寒束表为主;1月10日以后组就诊时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状明显多于1月10日以前组,以风热犯卫证为主。结论流行性感冒样病例监测要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对于判断病邪性质、感邪途径、传变规律以及确定治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同时间的流行性感冒样病例呈现不同的中医证候特点,可能提示致病病原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样病例 中医证候 季节性流行性感冒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
下载PDF
中医急诊学临床教学探新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雁 李鹏 +1 位作者 王新 王光磊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0期1579-1581,共3页
中医急诊学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如何使中医急诊教学与中医急诊学的发展相呼应、相配套,已成为中医急症领域乃至整个中医教学领域的新课题。从临床教学角度看,本科五年制学生临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中西... 中医急诊学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如何使中医急诊教学与中医急诊学的发展相呼应、相配套,已成为中医急症领域乃至整个中医教学领域的新课题。从临床教学角度看,本科五年制学生临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中西医救治能力普遍不足,因此在急诊教学中通过强化急诊临床思维,强化急救观念,重视多学科的交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中医急诊学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急诊 临床思维 临床教学
下载PDF
北京地区200例感冒/时行感冒中医发病规律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红升 梁腾霄 李雁 《北京中医药》 2012年第8期569-573,共5页
目的探讨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发病规律。方法以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建立感冒/时行感冒中医证候数据库,同时利用现代基因诊断技术明确诊断,分析不同种类病毒所致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证候学特点,确立感冒... 目的探讨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发病规律。方法以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建立感冒/时行感冒中医证候数据库,同时利用现代基因诊断技术明确诊断,分析不同种类病毒所致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证候学特点,确立感冒/时行感冒关键发病病机。结果甲型H1N1组就诊时症状出现频次前10位依次为发热(100%)、苔黄(100%)、脉数(100%)、头重(97.6%)、头重如裹(97.6%)、身体困重(97.6%)、脉滑(97.6%)、咳嗽(96.4%)、倦怠乏力(94%)、有明确接触史(90.5%)、鼻塞流清涕(90.5%)。证素集中在表、湿、热、外风、肺、气虚6种,没有寒证素出现,说明甲型H1N1病毒感染人体后有其特殊的中医证候特征。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风热疫毒"。结论感冒/时行感冒的发生是人体、病毒和六淫邪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体和病毒的存在是感冒/时行感冒发病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六淫邪气在外感热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冒 时行感冒 证候 发病规律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中医医院住院患者脓毒症临床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江其敏 黄琰 +2 位作者 刘清泉 郭楠 苗青 《北京中医》 2007年第4期204-207,共4页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尽管当今生物技术和医学监护手段飞速发展,但脓毒症的临床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据统计,重症监护室中60%...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尽管当今生物技术和医学监护手段飞速发展,但脓毒症的临床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据统计,重症监护室中60%死亡患者是由脓毒症所致;有关资料的分析表明,全球10%的死亡患者与脓毒症密切相关,每天约有1400人死于脓毒症。对于脓毒症的治疗,国际脓毒症联席会虽然推出了“2004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但其实际上并没有创新的治疗方法,只是对现行的一些治疗方法的总结或重新评估,要真正实现2002年巴塞罗那宣言中“降低25%死亡率”的目标尚有距离。自上个世纪70年代,国内以王今达教授、王宝恩教授等为代表开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潜在的优势。近年来北京地区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单位牵头,对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北京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降低感染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死率”及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地区脓毒症现状及脓毒症肾功能衰竭基础研究”将要结题之际,我们精选了一组论文,期望对广大从事危重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同仁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医医院/住院病人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医院护理人员自动体外除颤仪认知现况调查
8
作者 周颖萍 刘焱 +3 位作者 李杰 田兵兵 郭敬媛 牛丽强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2048-2051,共4页
目的 调查医院护理人员对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的认知状况,以期为医院对护理人员的操作培训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医院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 目的 调查医院护理人员对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的认知状况,以期为医院对护理人员的操作培训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医院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47份。护理人员对AED的掌握率为25.91%,施救意愿为50.61%,通过培训后,护理人员对AED的掌握率达到76.51%,施救意愿率提高到81.38%。结论 医院护理人员对体外自动除颤仪知识掌握水平低,施救意愿仍需加强,可通过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有计划的培训等来促进AED应用等急救知识的掌握,增强护理人员施救意愿,提高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心搏骤停施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体外除颤仪 认知现状
下载PDF
基于“脏腑相关”探讨“肺-肠-脑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神志异常诊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琦 李雁 +2 位作者 陈一凡 张思碧 贾子龙 《北京中医药》 2025年第3期371-376,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伴焦虑、抑郁、认知功能受损甚至意识障碍等神志异常,其病变与肺、脑关系密切。现代研究发现,肺与肠道、肠道与大脑在生理上密切关联,提出“肺-肠轴”“脑-肠轴”,这与中医学“脏腑相关”视角下的“肺与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伴焦虑、抑郁、认知功能受损甚至意识障碍等神志异常,其病变与肺、脑关系密切。现代研究发现,肺与肠道、肠道与大脑在生理上密切关联,提出“肺-肠轴”“脑-肠轴”,这与中医学“脏腑相关”视角下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脑肠相关”理论相似。COPD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肺部气道炎症改变,通过“肺-肠轴”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屏障受损,造成肠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稳态紊乱,使脑肠肽分泌异常;通过“脑-肠轴”引起脑肠互动失衡,间接对神经中枢、大脑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导致神志改变发生。因此,治疗需兼顾肺肠同治、脑肠同治,应用宣肺化痰、通腑泄浊、醒脑开窍之法,通过中药、针灸及导引功法等调节“肺-肠-脑轴”,改善及预防COPD患者神志异常表现。肠道菌群亦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未来有广阔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肠-脑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神志异常
原文传递
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及其对临床思维形成之重要性初探 被引量:22
10
作者 梁旭 姜苗 +5 位作者 李雁 李昕 骆长永 杨润宇 马媛虹 熊彩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419-421,共3页
中医师承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对院校教育是一种补充和完善。以院校教育为主体、师承教育为补充的多途径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当今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其中,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人才培养的核心,而师承教育则因其注重临... 中医师承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对院校教育是一种补充和完善。以院校教育为主体、师承教育为补充的多途径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当今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其中,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人才培养的核心,而师承教育则因其注重临证实践的特点,对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分别从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院校教育的优势与不足及师承教育对中医思维形成之重要性等方面对当前中医教育模式进行了论述和探讨,认为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有机结合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中医学子的临证思维能力,从而塑造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助力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承教育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教育
下载PDF
18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中医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清泉 王玉光 +2 位作者 张伟 温贤敏 姜良铎 《北京中医药》 2009年第12期915-918,共4页
目的通过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个案研究,分析其危重症的核心病机,提出中医药救治的基本思路。方法回顾性整理2009年10月—11月北京、成都收治的18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发病过程、病情加重时间、基础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并发症,... 目的通过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个案研究,分析其危重症的核心病机,提出中医药救治的基本思路。方法回顾性整理2009年10月—11月北京、成都收治的18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发病过程、病情加重时间、基础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并发症,以及治疗经过和病情转归资料,分析其病证和病机特点,并对典型病案进行解析。结果18例患者病情加重时间多在发病后第3~5天,病情加重时多数以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喘憋、血痰为主,舌象以舌体胖、质淡、苔白腻水滑为主,脉象初为沉实,继而出现虚、沉、弱等。结论该病病情加重的拐点可能是发病第4天前后。其核心病机以毒热壅肺,甚则闭肺,损伤肺络,耗伤正气,邪毒内陷为主。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对中医证候有一定影响,临证需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危重症 临床特点 中医病机 个案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128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证治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玉光 刘清泉 +3 位作者 倪量 王宪波 王融冰 毛羽 《北京中医药》 2009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证候特点,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对128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进行中西医临床特征观察,并开展了临床对照研究。根据患儿及其家长的治疗意愿,将128例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证候特点,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对128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进行中西医临床特征观察,并开展了临床对照研究。根据患儿及其家长的治疗意愿,将128例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93例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5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中药风引汤加减治疗。中药疗程为14天。结果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无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较轻,呈自限性经过,肌肉抖动及易惊发生率高,急性弛缓性瘫痪发生率较高。中医证候以"热""瘫""风痫"为主要特点,热入心包、热陷厥阴等昏谵闭证和营血分证候少见。以风引汤加减治疗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有一定的缩短发热时间,缩短脑膜炎、脑炎病程的作用。结论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邪性质为热毒夹湿,主要以气分证候为主,病位在心、脾、肝,以专病专方"风引汤"为主加减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风引汤 中医证候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防治思路探讨 被引量:52
13
作者 潘芳 庞博 +4 位作者 梁腾霄 马晓晓 王振萍 耿嘉玮 姜晓晨 《北京中医药》 2020年第2期125-130,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温疫”范畴,其发病具有典型的湿毒致病特点,并与运气、地理、气候和人群的易感性相关,其病位在膜原,涉及三焦、肺、脾、胃。病机为湿毒盘踞膜原,可有寒热从化,易于影响气机升降,可耗伤正气、化热、化毒、夹寒、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温疫”范畴,其发病具有典型的湿毒致病特点,并与运气、地理、气候和人群的易感性相关,其病位在膜原,涉及三焦、肺、脾、胃。病机为湿毒盘踞膜原,可有寒热从化,易于影响气机升降,可耗伤正气、化热、化毒、夹寒、夹瘀,危重患者发病2~3周是疾病转折点,顺证(轻型、普通型)病情多向愈,逆证(重型、危重型)病情多呈恶化加重。应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宣肺降气、清解相合为治则,寒化佐以辛温,热重于湿加强苦寒,湿重于热侧重淡渗、芳化,腑实佐以通腑泄浊,热入营血当清营凉血,内闭外脱当留人治病。在治疗中应该坚持三因制宜和群防群治相结合,首重气机宣畅,注意给邪气以出路,时刻注意护胃气、存津液,不宜早用寒凉、滋腻,扶正需要确有正虚,并提出了辨方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治疗 临床经验
原文传递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中医证型特点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通 徐红日 +9 位作者 王成祥 程淼 王红平 马洪皓 李莹 闫如玉 曹鸿云 于会勇 马冬梅 李雅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1期2124-2128,共5页
目的探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6例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住院患者,其中存活组38例,死亡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临床指... 目的探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6例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住院患者,其中存活组38例,死亡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临床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eutrophil percentage,NE%)、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人血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观察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与转归相关性及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6例患者在7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数最多,患者中医证型以痰热壅肺证43例(56.58%)、气阴两虚证19例(25.00%)多见,痰热壅肺证多预后较好,气阴两虚证预后多较差,患者证型和转归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5岁、冠心病病史、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WBC、NE、Alb、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与患者预后有一定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9.088,95%CI(2.082,39.678)]、深静脉置管[OR=14.505,95%CI(4.038,52.101)]、胃肠功能障碍评分高[OR=2.027,95%CI(1.046,3.929)]是与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以痰热壅肺证、气阴两虚证多见,痰热壅肺证多预后较好,气阴两虚证预后多较差;年龄≥75岁、深静脉置管、胃肠功能障碍评分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中医证型 预后 危险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中医证素特点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昕原 梁腾霄 王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总结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医证素特点。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符合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选取其中病例记录全面详实、能完整体现患者整体状态、符合纳入... 目的总结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医证素特点。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符合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选取其中病例记录全面详实、能完整体现患者整体状态、符合纳入标准者共175例,统计分析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前后及感染不同真菌菌属后证素变化,总结中医证素特点。结果(1)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人病位证素涉及广泛,主要在肺、脾、胃、肾等。(2)病性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证素在痰、湿、热、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血瘀等。(3)白假丝酵母菌与非白假丝酵母菌在病位证素脾、胃、肾及病性证素湿、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血瘀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有其中医证素特点,值得进一步挖掘,同时也应加强对不同真菌菌属相应特点的研究,更好的服务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真菌 中医证候 白假丝酵母菌
下载PDF
病证结合研究是中医循证医学实现的基础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清泉 程发峰 杨保林 《北京中医药》 2009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通过对循证医学,中医学病、证、症,西医病,病证结合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回顾,认为中西医对疾病病名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医病名的不确定性和混乱导致运用中医病名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存在很大的缺陷;然而中医历代医家的经验其实就是一种... 通过对循证医学,中医学病、证、症,西医病,病证结合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回顾,认为中西医对疾病病名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医病名的不确定性和混乱导致运用中医病名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存在很大的缺陷;然而中医历代医家的经验其实就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循证医学的结果,不同于单纯的专家经验,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和评价;中医学要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必须规范和统一病名的内涵和外延,病证结合是目前开展中医循证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只有加强病证结合的研究,才是实现中医循证医学研究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病证结合 中医病证概念
下载PDF
感冒/时行感冒中医发病规律与中成药选择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祝勇 梁腾霄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3,40,共4页
目的:探讨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发病规律与中成药选择。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方法和基因诊断技术诊断,分析不同种类病毒所致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并进行中成药选择。结果与结论:不同病毒所引起的感冒/时行感冒中医证候特征各... 目的:探讨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发病规律与中成药选择。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方法和基因诊断技术诊断,分析不同种类病毒所致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并进行中成药选择。结果与结论:不同病毒所引起的感冒/时行感冒中医证候特征各异;同一病毒导致的感冒/时行感冒临床症状相似,中医证候一致;不同季节感受同一病毒,中医证候一致;同一季节,感受不同病毒,证候不同;病毒不变,证候不变,则可以选择同种中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冒 时行感冒 证候 发病规律 中成药
原文传递
中医防疫思想之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兰 张艺璇 +2 位作者 康雷 丁霞 姜良铎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72-75,共4页
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疫病流行,中医为疫病的防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在总结中医药防疫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医药防疫的优势与不足。认为中医预防疫病,既包括特异性的预防,也包括非特异性的预防,同时提倡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疫病流行,中医为疫病的防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在总结中医药防疫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医药防疫的优势与不足。认为中医预防疫病,既包括特异性的预防,也包括非特异性的预防,同时提倡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同时认为古代中医药防疫思想与方法也有其不足,如理论思想并非适用所有传染病,防控效果缺乏直接证据,因科技限制方法欠缺等。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的当下,分析其中的学术价值,发挥中医药防疫抗疫的优势,完善其不足,对防疫抗疫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瘟疫 防控 思想与方法 优势 不足
下载PDF
简介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防治思路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清泉 《环球中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290-291,共2页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地先后暴发人感染猪流感,至6月中旬中国内地报告确诊病例已经超过200例。此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HI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该病毒通过空气、飞...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地先后暴发人感染猪流感,至6月中旬中国内地报告确诊病例已经超过200例。此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HI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该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和体液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1~7天左右,普遍易感,以青壮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中医 病因病机
下载PDF
重度脓毒症中医证候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清泉 蓝海涛 +4 位作者 赵红芳 江其敏 李雁 郑宏 张淑文 《北京中医》 2007年第4期208-210,共3页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尽管当今生物技术和医学监护手段飞速发展,但脓毒症的临床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据统计,重症监护室中60%...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尽管当今生物技术和医学监护手段飞速发展,但脓毒症的临床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据统计,重症监护室中60%死亡患者是由脓毒症所致;有关资料的分析表明,全球10%的死亡患者与脓毒症密切相关,每天约有1400人死于脓毒症。对于脓毒症的治疗,国际脓毒症联席会虽然推出了“2004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但其实际上并没有创新的治疗方法,只是对现行的一些治疗方法的总结或重新评估,要真正实现2002年巴塞罗那宣言中“降低25%死亡率”的目标尚有距离。自上个世纪70年代,国内以王今达教授、王宝恩教授等为代表开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潜在的优势。近年来北京地区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单位牵头,对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北京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降低感染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死率”及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地区脓毒症现状及脓毒症肾功能衰竭基础研究”将要结题之际,我们精选了一组论文,期望对广大从事危重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同仁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脓毒症 中医证候 APACHEⅡ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