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ffmann法建立北京地区成人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的参考区间
1
作者 杨郝亮 张萍 +5 位作者 武利涛 郝金莉 丁然 陈维华 刘爱禹 周航宇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采用Hoffmann法建立北京地区成人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表观健康人群940名,收集研究... 目的采用Hoffmann法建立北京地区成人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表观健康人群940名,收集研究对象的ApoA1和ApoB数据。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检验数据的正态性,使用Box-Cox法转换非正态数据,使其满足正态分布;应用Hoffmann法建立ApoA1和ApoB的参考区间,分别使用参考变化值(reference change value,RCV)和厂商提供的参考区间验证ApoA1和ApoB参考区间。结果940名研究对象中男621名、女319名;年龄21~86岁,平均(42.6±13.6)岁。男性和女性ApoA1的参考区间分别为0.96~1.61 g/L和1.06~1.84 g/L,男性和女性ApoB的参考区间分别为0.63~1.04 g/L和0.58~0.98 g/L。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ApoA1和ApoB参考区间比较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ApoA1和ApoB参考区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和≥60岁参考区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厂商提供的参考区间相比,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ApoA1和ApoB参考区间的上限相对偏差(d上)和下限相对偏差(d下)均小于对应的RCV(20.09%和21.42%)。结论北京地区成人ApoA1和ApoB的参考区间存在性别差异。建议应针对男性和女性设立不同的ApoA1和ApoB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ffmann法 参考区间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原文传递
数码液相芯片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诊断效能研究
2
作者 武利涛 郭楠 +5 位作者 李宝萍 张微 杨郝亮 王金霞 尚峨 张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了解数码液相芯片法(DLCM)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检测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患者血清共113例,分别用DLCM法和免疫印迹法(IBT)检测17种抗核抗体,分析两种方法... 目的了解数码液相芯片法(DLCM)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检测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患者血清共113例,分别用DLCM法和免疫印迹法(IBT)检测17种抗核抗体,分析两种方法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符合率,并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就两种方法学差异样本进行复测验证;分析DLCM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DLCM法与IBT法的检测结果总体一致,17项中有14项指标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符合率,阴性符合率要高于阳性符合率。但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的一致性属于中等及以下水平。从不一致样本的IIF复检结果来看,DLCM的结果与IIF的结果符合率更高。DLCM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IBT。结论DLCM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诊断效能优于传统IBT法,可用于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谱 自身免疫性疾病 数码芯片法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需氧瓶和厌氧瓶对兼性厌氧菌血流感染行血培养的诊断效能比较
3
作者 潘书娟 刘国春 +3 位作者 何洪 靳悦 王鑫 田恩冰 《中国医刊》 2025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比较需氧瓶和厌氧瓶在兼性厌氧菌引起的血流感染诊断中的阳性率、漏诊率和及时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进行血培养检出兼性厌氧菌的564例成人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使用需氧瓶和厌氧瓶双... 目的比较需氧瓶和厌氧瓶在兼性厌氧菌引起的血流感染诊断中的阳性率、漏诊率和及时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进行血培养检出兼性厌氧菌的564例成人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使用需氧瓶和厌氧瓶双瓶培养,记录检测阳性率、漏诊率及阳性报警时间(TTP)。结果使用需氧瓶和厌氧瓶双瓶培养共检出葡萄球菌147例、肠球菌65例、链球菌34例、肺炎克雷伯菌167例、大肠埃希菌151例。需氧瓶培养的葡萄球菌报阳瓶数显著高于厌氧瓶(P<0.05),而需氧瓶和厌氧瓶培养的肠球菌、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报阳瓶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氧瓶和厌氧瓶的漏诊率,葡萄球菌分别为13.6%(20/147)、51.0%(75/147),肠球菌分别为12.3%(8/65)、30.8%(20/65),链球菌分别为17.6%(6/34)、17.6%(6/34),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6.2%(27/167)、28.7%(48/167),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1.9%(18/151)、21.2%(32/151)。需氧瓶和厌氧瓶培养葡萄球菌、肠球菌及链球菌的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的TTP分别为12.6(9.1,21.0)h和10.0(7.6,13.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的TTP分别为11.0(8.5,14.9)h和9.2(7.4,1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氧瓶和厌氧瓶培养不同兼性厌氧菌的阳性率和漏诊率均有差异,厌氧瓶培养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的TTP小于需氧瓶,双瓶培养可提高兼性厌氧菌血培养的阳性率和及时性,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性厌氧菌 血流感染 阳性率 漏诊率 及时性
下载PDF
北京2183例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武利涛 郭楠 +5 位作者 李宝萍 王金霞 张梅 尚娥 杨郝亮 杨曦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10期1711-1714,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女性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对2017年来我院就诊的2183例女性的高危型HPV基因分型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183例样本中,高危型HPV检出407例,总检出率18.61%,15个高危亚型均有检出,检出最多... 目的了解北京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女性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对2017年来我院就诊的2183例女性的高危型HPV基因分型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183例样本中,高危型HPV检出407例,总检出率18.61%,15个高危亚型均有检出,检出最多的5种亚型依次为HPV52、51、16、58、39;根据年龄的不同高危HPV感染率不同,随着年龄增大,感染率曲线先下降后回升;绝经期女性高危HPV总阳性率高于育龄期女性,绝经期女性高危HPV亚型排在前5位的是:HPV52、51、58、66、56亚型,而育龄期女性高危HPV亚型前5位为:HPV52、16、51、58、39亚型。结论北京地区的高危HPV感染率低于报道的全国的总感染率,且型别分布与全国的型别分布略有不同;高危HP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U形分布,需重视≤25岁及≥65岁两类人群的筛查工作;育龄期女性的高危HPV感染率低于绝经期女性,但宫颈癌发病风险高于绝经期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女性 基因分型 宫颈癌
下载PDF
基层医院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方法比较及筛查流程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亦君 程振忠 +2 位作者 许兴 陈雪 蒋瑞心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7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梅毒螺旋检测的筛查方法及流程。方法:对9169份标本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方法,胶乳凝集方法,血浆反应素卡试验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其结果与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凝集试验确证方法的结果相比较。结...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梅毒螺旋检测的筛查方法及流程。方法:对9169份标本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方法,胶乳凝集方法,血浆反应素卡试验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其结果与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凝集试验确证方法的结果相比较。结果:9169份标本中,ELISA方法检测出的83例阳性标本经TPPA确证后79例阳性占95.18%;胶乳快速法检测出的96例阳性标本经TPPA确证76例阳性占79.17%;两种方法双阳性的77例标本经TPPA确证76例为阳性占98.70%。RPR法检测到37份阳性标本,经TPPA确证34份阳性占91.89%。初筛ELISA,胶乳快速法,RPR三种方法均阳性的34例,与经TPPA确证均为阳性为100%。结论:对于基层医院可以用ELISA方法进行筛查,用胶乳法复检,并用RPR法做传染性的检测,适当改进筛查流程确保梅毒螺旋体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抗体 基层医院 筛查流程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状况的检验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魏卓 杨广民 荣爱红 《系统医学》 2019年第20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状况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9年2-4月所收治所检验的90例阴道炎患者,以随机原则把全部患者划作对照组(45例)以及实验组(45例),对实验组患者,以凝集法来对其阴道分泌物的45例样...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状况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9年2-4月所收治所检验的90例阴道炎患者,以随机原则把全部患者划作对照组(45例)以及实验组(45例),对实验组患者,以凝集法来对其阴道分泌物的45例样品实施检验,对于对照组患者,以显色法来对获得的45例样品实施检验,选择的抗真菌类药含制菌霉素、以及伊曲康唑与咪康唑,还含益康唑与氟康唑、酮康唑与两性霉素B。结果观察组内发现念珠菌30例,阳性的实际检出率是66.67%,明显大于对照组46.67%(21/45),该两组的念珠菌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2,P<0.05),两组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的实际检出率分别为57.8%(26/45)和62.2%(28/45),均大于51.0%,提示白色念珠菌具有高风险性。此外,两组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的实际检出率分别为57.8%(26/45)和62.2%(28/45),均大于51.0%,提示白色念珠菌具有高风险性。此外,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较高,达到了82.35%;对咪康唑的敏感率最低,仅为37.25%。结论对阴道里面的念珠菌实施检测时,宜采纳测定程序简便、且得出的结果更为精准的凝集法;此外,须注意防控高风险类的部分念珠菌,并全面考虑以上2类检验法的实际结果后,对该症设计适合的处置方案,以获得理想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法 念珠菌感染 检验方法
下载PDF
尿蛋白/尿肌酐与慢性肾病3期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7
作者 杨琦 杨曦明 +1 位作者 李宝萍 郭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2-643,共2页
目的探讨尿蛋白/尿肌酐与慢性肾病(CKD)3期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及各证型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67例CKD3期患者,对其证候、中医辨证分型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等进行调查、记录及检测。结果有89.5%的患者都有倦怠乏力的症状,其次表现如夜尿清... 目的探讨尿蛋白/尿肌酐与慢性肾病(CKD)3期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及各证型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67例CKD3期患者,对其证候、中医辨证分型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等进行调查、记录及检测。结果有89.5%的患者都有倦怠乏力的症状,其次表现如夜尿清长、气短懒言、腰膝酸软、肌肤甲错、脘腹胀满等都有60%以上的症现率。检测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数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型和脾肾阳虚型为主,尿蛋白/尿肌酐明显高于其他三种证型(P<0.05),患者尿蛋白/尿肌酐与24 h尿蛋白定量及肌酐呈正相关(r=0.870,0.448,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GFR)成负相关(r=-0.297,P<0.05),脾肾气虚型患者尿蛋白/尿肌酐与中医证候积分正相关性(r=0.463,P<0.05)。结论尿蛋白/尿肌酐较24 h尿蛋白更为灵敏地反映了患者蛋白尿的病情,便于区分中医证型,有利于临床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为中医证候规范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蛋白/尿肌酐 中医证候 慢性肾病3期
下载PDF
基于现代技术研究中医的回顾及思考
8
作者 袁玉亮 孙士鹏 杨曦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4期2987-2990,2995,共5页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既定政策,近几十年来从中医辨证和施治角度利用现代技术研究中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还没有形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阶段性总结回顾及深入思考有助于现阶段中西医结合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现代技术 中医 西医 中西医结合 证候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麻手术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影响的meta分析
9
作者 党梦菡 刘发妮 +4 位作者 张可京 李国艳 李春黇 汤雯倩 贾悦 《北京医学》 2025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全麻手术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建库至2023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Pub Med、CBM、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TEAS辅助...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全麻手术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建库至2023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Pub Med、CBM、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TEAS辅助全麻手术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对所有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后,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分析TEAS对全麻手术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共检索430篇文献,最终纳入14篇,涉及1057例患者,其中TEAS组528例,对照组52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AES组拔管期MAP(MD=-8.80,95%CI:-10.43~-7.17,P<0.01,I2=78%)、HR(MD=-8.50,95%CI:-10.18~-6.83,P<0.01,I2=79%)、去甲肾上腺素(MD=-98.23,95%CI:-128.39~-68.07,P<0.01,I2=99%)、血浆肾上腺素(MD=-27.14,95%CI:-32.74~-21.55,P<0.01,I2=99%)、皮质醇浓度(MD=-112.25,95%CI:-137.67~-86.83,P<0.01,I2=99%)及恶心呕吐发生率(MD=0.30,95%CI:0.22~0.42,P<0.01,I2=0%)均降低。结论围手术期TEAS能够有效改善全麻手术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全麻 拔管期 应激反应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北京老年人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验证及增龄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房亚哲 马萍 郭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759-2762,共4页
目的分析WS/T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在北京健康老年人中的适用情况,并探讨老年人血细胞分析结果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方法按照WS/T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行业标准要求,筛选在清华大学医院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2324名,... 目的分析WS/T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在北京健康老年人中的适用情况,并探讨老年人血细胞分析结果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方法按照WS/T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行业标准要求,筛选在清华大学医院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2324名,采用希森美康XE-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统计行业标准中列举的18项血细胞参数在老年人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差异,分析超出参考区间的情况。结果除外Lymph#、Baso%,其余参数在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的WBC随年龄变化不大(P>0.05),RBC、HB、HCT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MCH随年龄呈递增趋势,PLT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性RBC有13.63%的参考个体、HCT有15.8%的参考个体在新参考区间以外,其余参数均有小于10%的参考个体落在新参考区间之外。结论老年人血细胞分析指标随年龄的增长呈动态变化,男女之间存在差异。大部分新参考区间适用于老年人,男性RBC和HCT是否需要单独制定老年人的参考区间还需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 参考区间 增龄
下载PDF
4套hs-CRP检测系统在临床适宜区间内检验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11
作者 裴玉玲 车殿茹 +7 位作者 许兴 刘晓辉 潘书娟 李梦超 郭娟 王洋洋 孟宪策 田恩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1939-1944,共6页
目的对hs-CRP项目在血细胞分析系统和常规生化分析系统共4套检测系统进行可比性验证,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一致性较强的检测数据。方法依据CNAS-GL047《医学实验室定量检验程序结果可比性验证指南》中的参比系统比对方案和WS/T 407-201... 目的对hs-CRP项目在血细胞分析系统和常规生化分析系统共4套检测系统进行可比性验证,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一致性较强的检测数据。方法依据CNAS-GL047《医学实验室定量检验程序结果可比性验证指南》中的参比系统比对方案和WS/T 407-2012《医疗机构内定量检验结果的可比性验证指南》提供的考虑检测系统不精密度的比对方案对4套检测系统进行结果可比性验证。结果依据参比系统比对方案和考虑系统不精密度的比对方案进行的比对试验均通过。结论对于同一分析物虽然样本类型不同但临床预期用途相同,不同的检验程序在临床适宜区间内是可以进行结果可比性验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CRP 可比性验证 参比系统 偏倚 临床适宜区间 分析质量要求
下载PDF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福禄 姚兴伟 +6 位作者 栗晓彬 李洪敏 张梅 武玉鑫 宋天佳 杨琦 刘尚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及住院行OGTT的受试者1 206例,其中血糖正常412例,糖尿病前期358例,糖尿病436例。比较3组OGTT...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及住院行OGTT的受试者1 206例,其中血糖正常412例,糖尿病前期358例,糖尿病436例。比较3组OGTT不同时点血糖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OGTT 1 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鉴别价值。结果:3组OGTT各时点血糖均为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正常组(P<0.05)。FPG、HOMA-IR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正常组,FINS、HOMA-β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OGTT 1 h血糖诊断糖尿病前期的AUC(95%CI)为0.758(0.724~0.792),以敏感度最大选取最佳切点值,该值为9.35 mmol/L,此时敏感度为0.701,特异度为0.709;OGTT 1 h血糖对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鉴别的AUC(95%CI)为0.956(0.942~0.969),以敏感度最大选取最佳切点值,该值为12.55 mmol/L,此时敏感度为0.901,特异度为0.908。结论:OGTT 1 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 h血糖
下载PDF
24小时尿蛋白、尿液亚硝酸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诊断肾病综合征合并尿路感染的价值
13
作者 杨琦 郭楠 +5 位作者 栗晓斌 李洪敏 武玉鑫 宋天佳 刘尚建 姚兴伟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3期2521-2526,共6页
目的探讨24小时尿蛋白(24 hUP)、尿液亚硝酸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诊断肾病综合征(NS)合并尿路感染(UT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的NS患者380例,根据是否合并UTI分为感染组96例和无... 目的探讨24小时尿蛋白(24 hUP)、尿液亚硝酸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诊断肾病综合征(NS)合并尿路感染(UT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的NS患者380例,根据是否合并UTI分为感染组96例和无感染组28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24 hUP、尿液亚硝酸盐及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阳性率,分析24 hUP与尿液亚硝酸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的相关性,比较治疗前后24 hUP、尿液亚硝酸盐及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变化情况,分析24 hUP、尿液亚硝酸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对NS合并UTI的影响及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年龄、血肌酐(Scr)水平高于无感染组,血清IgG水平低于无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24 hUP水平、尿液亚硝酸盐阳性率、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阳性率均高于无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患者24 hUP与尿液亚硝酸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呈正相关(rs=0.577、0.610,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UP、尿液亚硝酸盐、尿沉渣的菌定量计数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感染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UP、尿液亚硝酸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阳性率均高于无感染组(均P<0.05);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UP、尿液亚硝酸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均是NS合并UTI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24 hUP、尿液亚硝酸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联合诊断NS合并UTI的AUC为0.926(95%CI:0.894~0.950),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NS合并UTI患者中24 hUP水平升高与尿液亚硝酸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NS合并UTI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尿路感染 24小时尿蛋白水平 尿液亚硝酸盐 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
下载PDF
腿伤克斯特菌致肺部感染1例并对鉴定方法讨论
14
作者 潘书娟 田恩冰 +4 位作者 姚兴伟 靳悦 李伟静 刘杰 何洪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748-1753,共6页
目的介绍呼吸道标本中1例少见腿伤克斯特菌的鉴定过程,以及鉴定方法的正确选择,探讨微生物工作对待细菌鉴定合理思维,选择适合的细菌鉴定方法。方法患者痰标本多次规范送检并培养出同一种细菌,通过Vitek2 Compact、MALDI-TOF MS(基质辅... 目的介绍呼吸道标本中1例少见腿伤克斯特菌的鉴定过程,以及鉴定方法的正确选择,探讨微生物工作对待细菌鉴定合理思维,选择适合的细菌鉴定方法。方法患者痰标本多次规范送检并培养出同一种细菌,通过Vitek2 Compact、MALDI-TOF 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16S rRNA、mNGS(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方法的鉴定。结果该菌在血平皿、麦康凯、巧克力平皿上均生长,扩散型的菌落,表面粗糙,革兰染色阴性小的球杆菌,Vitek2Compact鉴定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低分辨率,鉴定有误,MALDI-TOF、16S rRNA、mNGS均鉴定为腿伤克斯特菌,并且菌株未检测到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为敏感菌株。结论MALDI-TOF、16S rRNA、mNGS对于细菌的鉴定有重要作用,3种方法有各自的特点,MALDI-TOF MS操作简便,成本较低,较适合临床日常工作,16S rRNA适合MALDI-TOF菌株库不包含无法鉴定出的细菌,mNGS成本较高,时间也较长,但鉴定菌株序列信息全面,鉴定较准确。综上所述,细菌鉴定工作,还需结合临床患者病情等众多因素,合理选择适合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腿伤克斯特菌 少见菌 鉴定方法
下载PDF
脓毒症休克患者血脂水平动态监测对预测短期预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士跃 张庆 +1 位作者 刘春来 齐兴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动态变化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诊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8天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n=76)和死亡组(n=31)。检测入院日(Day0),...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动态变化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诊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8天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n=76)和死亡组(n=31)。检测入院日(Day0),第4±1天和第7±1天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分析血脂动态变化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结果生存组入院日TC和LDL-C水平第4±1天和第7±1天的TC,HDL-C和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41~5.744,均P<0.05)。入院第一周HDL-C和LDL-C变化量[D(7±1)-D0]预测生存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75(0.685~0.850),0.646(0.547~0.736),最佳截断值为0.16mmol/L,0.28mmol/L;敏感度分别为70.97%,64.52%;特异度分别为82.89%,69.74%。多变量回归分析确定HDL-C动态变化与预后不良独立相关(OR=0.141,95%CI:0.044~0.454,P=0.001)。结论监测入院第1周血脂动态变化有助于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蟾酥醇提物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敏感性的影响
16
作者 周鸿威 王成祥 +8 位作者 吕思缘 林英 张悦 刘国星 李磊 王玉婷 郭雨菲 薛贝 于会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592-3596,共5页
目的:探讨蟾酥醇提物通过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头孢他啶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筛选MexAB-OprM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通过肉汤稀释法建立MDRPA体外抑菌实验模型,测定蟾酥醇提物及其联合头... 目的:探讨蟾酥醇提物通过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头孢他啶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筛选MexAB-OprM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通过肉汤稀释法建立MDRPA体外抑菌实验模型,测定蟾酥醇提物及其联合头孢他啶时的最小抑菌浓度;蟾酥醇提物干预前后用实时荧光反转录PCR检测MDRPA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中mexB、mexR、oprM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蟾酥醇提物对MDRPA的最小抑菌浓度值是6.25 mg/mL。蟾酥醇提物联合头孢他啶的联合指数低于1,两药联合应用时存在相加作用。随蟾酥醇提物浓度升高,MDRPA外排泵MexAB-OprM的mexB、oprM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mexR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蟾酥醇提物通过抑制MexABOprM外排泵的表达提高MDRPA对头孢他啶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醇提物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体外抑菌 肉汤稀释法 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 抗耐药作用 逆转外排泵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