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内关-神门穴对冠心病伴抑郁患者大脑皮层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及机制
1
作者 刘蕾 赵天佐 +7 位作者 刘蓓 袁洁 张志会 王亚楠 许聃 钟利群 李小圳 陈正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3,共8页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神门组穴冠心病伴抑郁(CHDD)患者大脑皮层即时脑血流量(CBF)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中枢效应机制。方法:将2023年4月-2024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22例CHDD患者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6例健康对照者(HC组)纳入本研究。对CHD...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神门组穴冠心病伴抑郁(CHDD)患者大脑皮层即时脑血流量(CBF)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中枢效应机制。方法:将2023年4月-2024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22例CHDD患者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6例健康对照者(HC组)纳入本研究。对CHDD患者进行针刺内关-神门穴干预,并在针刺前及针刺结束后15 min内分别行3D-ASL MRI扫描,观察大脑各脑区CBF的变化情况。HC组仅进行一次3D-ASL扫描。结果:①与针刺前相比,针刺后CHDD组左侧前扣带回和旁扣带回的CBF值增加,右侧枕中回的CBF值减低。②与HC组相比,针刺前CHDD组双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和右侧中央后回的CBF值增加;与HC组比较,针刺后CHDD组左侧颞中回、右侧尾状核、右侧内侧额上回的CBF值增加。上述结果表明针刺对CHDD患者多个脑区异常高灌注状态具有调节作用。结论:针刺内关-神门穴可调节CHDD患者特定脑区的血流灌注,可改善疼痛和抑郁相关症状,为针刺治疗的宁心安神、通络止痛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揭示了针刺对大脑功能的具体调节作用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伴抑郁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针刺 内关穴 神门穴
下载PDF
中药膏摩在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哲 杨俊行 +2 位作者 付景娜 宋颖 刘文丽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第10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膏摩在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膏摩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和... 目的探讨中药膏摩在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膏摩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2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Barther指数量表(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MA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膏摩方法可以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能力改善,是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中药膏摩 穴位 中医护理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治疗内分水岭脑梗死临床观察
3
作者 杨俊行 李杰 +2 位作者 胡哲 付景娜 冯慧敏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第10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内分水岭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急性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154例,分为试验组(n=96)和对照组(n=58)。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调控血压、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内分水岭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急性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154例,分为试验组(n=96)和对照组(n=58)。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调控血压、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细胞等治疗措施。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应用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2组患者病变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提高,试验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责任动脉远端的血流速度,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内分水岭脑梗死 参附注射液 多普勒 NIHSS评分
下载PDF
基于图论理论探究针刺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功能网络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玲玲 吴康 +4 位作者 杜钟名 陆梦馨 陈琛 任毅 邹忆怀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18-324,共7页
[目的]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功能网络的拓扑属性改变,探究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中枢效应机制。[方法]纳入2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和20例匹配的健康受试者,患者在针刺疗程前后分别进行1次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水平的度中心... [目的]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功能网络的拓扑属性改变,探究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中枢效应机制。[方法]纳入2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和20例匹配的健康受试者,患者在针刺疗程前后分别进行1次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水平的度中心度(DC)分析方法和基于图论理论的大尺度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对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与健康受试者、患者针刺前后拓扑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DC降低的脑区有左侧辅助运动区、边缘叶、额回内侧面、左侧扣带回中部,无DC升高脑区,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聚类系数和局部效率明显下降,最短路径、小世界指数、全局效率呈下降趋势。与针刺前相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后的聚类系数、局部效率、小世界指数、全局效率有升高趋势。[结论]针刺治疗能改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下降的聚类系数和局部效率等拓扑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针刺 图论理论 脑功能网络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急性中风患者眩晕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付景娜 杨俊行 +4 位作者 耿庆文 陈程 宋颖 赵亚争 孙祎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第10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急性中风患者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6月医院收治的伴有眩晕症状的急性中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针对眩晕症状,对照组给予穴位贴敷、...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急性中风患者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6月医院收治的伴有眩晕症状的急性中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针对眩晕症状,对照组给予穴位贴敷、耳穴压丸等常规中医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增加推拿治疗。干预时间为2周。评估2组护理干预效果,调查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实施的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及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中医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推拿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急性中风患者眩晕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穴位贴敷 中风 眩晕 中医护理
下载PDF
防己地黄汤治疗神志病的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齐彩芸 冯学功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702-1703,共2页
防己地黄汤是经方中治疗神志病的专方,但一般不为医家注意,属经方中冷癖方之列,为了探索其应用指征及应用价值,通过以方测证,对本方进行气血津液的病理分析以及结合著名伤寒学家胡希恕、冯世纶先生的“六经八纲”伤寒理论体系,认为其六... 防己地黄汤是经方中治疗神志病的专方,但一般不为医家注意,属经方中冷癖方之列,为了探索其应用指征及应用价值,通过以方测证,对本方进行气血津液的病理分析以及结合著名伤寒学家胡希恕、冯世纶先生的“六经八纲”伤寒理论体系,认为其六经归属为少阳阳明合病,同时有阴津不足,瘀血内停的病理表现,结合临床应用总结出临床上如病患症状表现为精神亢奋有余,并伴有阴津不足、瘀血之象,即可投以此方,希望通过对此方方证特点的分析探索,以及临症应用效果,给临床上治疗神志病开启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地黄汤 神志病 六经辨证 方证分析 少阳阳明合病 神志异常
下载PDF
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影响的fMRI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付彩红 李匡时 邹忆怀 《天津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260-264,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的影响特征,探讨针刺阳陵泉穴促进中风偏瘫脑功能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2例中风偏瘫患者和8名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针刺阳陵泉前后的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采用广义... [目的]观察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的影响特征,探讨针刺阳陵泉穴促进中风偏瘫脑功能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2例中风偏瘫患者和8名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针刺阳陵泉前后的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的方法对提取的感觉运动网络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两组激活的脑区特点。[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针刺阳陵泉后中风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成分增强的脑区主要有右扣带回、右额上回、右额内侧回、右舌回、右小脑山坡以及左楔前叶和左顶上小叶,减弱的脑区主要有左前扣带回、左额上回、右额上回、左额中回、左额下回、左额内侧回、右额内侧回、左颞上回、左楔叶、左楔前叶。[结论]针刺阳陵泉穴可通过调节双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网络相关脑区活动,增强感觉反馈对运动输出的作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脑功能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针刺 阳陵泉 感觉运动网络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俊行 郭海玲 +2 位作者 李杰 胡哲 苏容(综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3期569-572,共4页
睡眠障碍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且会加重病情,影响预后,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防治独具特色。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理论、中药防治及中医护理特色技术等应... 睡眠障碍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且会加重病情,影响预后,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防治独具特色。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理论、中药防治及中医护理特色技术等应用现状,并提出思考,为以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及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障碍 中医护理
原文传递
中药水罐联合溻渍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杨俊行 胡哲 +2 位作者 苏容 王欣 赵宁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第10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水罐联合溻渍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A、B、C3组。A组常规干预,B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水罐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水罐联合中药溻渍治疗。观察3组患者干预前后偏瘫侧肢体运... 目的探讨中药水罐联合溻渍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A、B、C3组。A组常规干预,B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水罐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水罐联合中药溻渍治疗。观察3组患者干预前后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肌力恢复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记录3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3组症状均得到缓解,C组患者治疗后的简化版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数表(MBI)评分显著高于A、B组(t=-3.871,P<0.001;t=-5.646,P<0.001;t=-3.661,P<0.001;t=-2.131,P=0.036),3组肌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护理满意度为61.90%(26/42),B组护理满意度为81.25%(26/32),C组满意度为82.61%(38/46)。结论中药水罐联合中药溻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偏瘫 中药水罐 中药溻渍 肢体功能 中医护理
下载PDF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 被引量:94
10
作者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 +21 位作者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 陈琳 张志强 卜云芸 戴宜武 何超 何乐 李聪 刘长信 苗素华 乔立艳 屈传强 万继峰 郗海涛 杨利 袁宏伟 张家成 张黎 张文川 赵忙所 赵燕星 朱宏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Bell麻痹(Bell palsy),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1],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Bell麻痹(Bell palsy),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1],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影响患者容貌、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重度患者早期出现严重面神经水肿,神经鞘膜内高压,面神经缺血、缺氧,水肿进一步加重等恶性循环,导致神经轴突坏死、崩解、脱髓鞘的病理改变。后期则错位再生,引起面部连带运动。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针灸、理疗、面部康复训练等。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周至3月的治疗可以基本痊愈,但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神经修复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神经修复 治疗 临床指南
下载PDF
透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病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谢春荣 张勇 任毅 《现代中医临床》 2017年第5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透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病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组在现代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透刺疗法。应用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评测足踝痉挛程... 目的观察透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病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组在现代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透刺疗法。应用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评测足踝痉挛程度,应用Fugl-Meyer评分量表(FMA)下肢部分评测下肢运动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BI)评测日常生活能力。对CSI,FMA和BI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CS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2组治疗后FMA,B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组CS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MA,BI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病足内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刺 足内翻 中风病 康复
原文传递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难治性Meige综合征病机及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云梦 杨洪军 +4 位作者 赵子珺 陈蔚 孟圆 何一鑫 杨保林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6期601-605,共5页
Meige综合征是神经内科罕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眼部及口面肌痉挛,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临床无根治方法,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基于络病理论及其与五脏生理、病理互相影响的关系,认为难治性Meige综合征应属络病,病位在脑,与五脏密切相关,... Meige综合征是神经内科罕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眼部及口面肌痉挛,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临床无根治方法,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基于络病理论及其与五脏生理、病理互相影响的关系,认为难治性Meige综合征应属络病,病位在脑,与五脏密切相关,病机为五脏气血失和,虚、痰、瘀滞于络脉致脑髓失养,筋脉失濡。以"通脉和络"为治疗总则,"调整体以愈局部、和五脏以养脑髓"为治疗关键,并自拟通脉和络方治疗。该方以黄芪建中汤佐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药加减而成,意在通过温养平和之剂健运中焦,达到益五脏气血之源、调人体气机之枢的作用,临床应用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GE综合征 络病理论 中医病机 通脉和络方
原文传递
补肾疏肝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蔚 赵子珺 +3 位作者 陈云梦 何一鑫 孟圆 杨保林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4期517-520,F0003,共5页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有其独特之处。肾为先天之本,与脑密切联系,肾虚贯穿脑卒中整个病程。肝主疏泄,调畅一身气机,与郁证密切相关。肾虚与肝郁亦会相互影响。临床以补肾疏肝法治疗PSD可取得较好疗效。补肾疏肝法不仅能体现中医整...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有其独特之处。肾为先天之本,与脑密切联系,肾虚贯穿脑卒中整个病程。肝主疏泄,调畅一身气机,与郁证密切相关。肾虚与肝郁亦会相互影响。临床以补肾疏肝法治疗PSD可取得较好疗效。补肾疏肝法不仅能体现中医整体观及脏腑联属,还可协同形神关系。今后PSD的中医药研究发展方向,应是对形神共调、脑脏一体理念的进一步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法 卒中后抑郁 补肾疏肝法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