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癌状态论”探讨中医药协同综合治疗恶性肿瘤思路
1
作者 李忠 《肿瘤防治研究》 2025年第1期7-10,共4页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近年来中医药协同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癌症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若要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临床中的抗癌作用,需要继承和创新并举。笔者受临床与经典理论的启发,创新性提出了“癌状态论...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近年来中医药协同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癌症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若要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临床中的抗癌作用,需要继承和创新并举。笔者受临床与经典理论的启发,创新性提出了“癌状态论”,同时提出癌症治疗的根本在于改变“癌状态”。本文对中医药协同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进行了思考,并对“癌状态论”进行了解析,以期能丰富中医辨证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库,并为恶性肿瘤的临床中医辨证个体化用药提供新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癌症 中医药协同综合治疗 癌状态
下载PDF
中医药抗肿瘤多药耐药领域的守正创新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冬云 许晶 +4 位作者 侯丽 许亚梅 马薇 张雅月 陈信义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11期1-4,15,共5页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指示,本文系统地回顾了陈信义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从事复方浙贝颗粒伍用化疗方案治疗难治/耐药急性白血病研究成果。主要内容有:①通过临床调研,确定了中医病证名与病因病机(痰瘀)、证候特征(...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指示,本文系统地回顾了陈信义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从事复方浙贝颗粒伍用化疗方案治疗难治/耐药急性白血病研究成果。主要内容有:①通过临床调研,确定了中医病证名与病因病机(痰瘀)、证候特征(痰瘀互阻);②标准的RCT研究发现,复方浙贝颗粒伍用化疗方案能够提高临床缓解率、增强化疗临床效果,且具有保护化疗骨髓损伤效果,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③效应机制研究结果证实,复方浙贝颗粒可通过降低肿瘤细胞膜蛋白表达、调节肿瘤细胞相关酶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干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及其信号通路等多种机制实现逆转难治/耐药急性白血病效果。该研究具有中医药特色,解决了难治/耐药性白血病难以获效的瓶颈问题,为更多的难治性白血病患者选择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药耐药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复方浙贝颗粒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伊布替尼不良反应个案报道
3
作者 田文灏 马薇 +1 位作者 何晓玉 石凤芹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9期1024-1030,共7页
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1例伊布替尼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该患者在服用伊布替尼治疗时并发肺部感染,遂停药,结合中医药治疗后感染症状得到控制,后继续坚持口服中药治疗,... 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1例伊布替尼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该患者在服用伊布替尼治疗时并发肺部感染,遂停药,结合中医药治疗后感染症状得到控制,后继续坚持口服中药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症状得到改善,且未再发生感染。针对长时间应用伊布替尼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需警惕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中医药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能够防止各类感染的发生,提高机体耐受力,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伊布替尼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肺部感染
下载PDF
接受中医药治疗的12593例次胃癌患者的画像研究
4
作者 司匡中 南梦蝶 +4 位作者 杜笑丰 赵洪彬 吴贝贝 刘剑 侯丽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110-1115,共6页
目的 通过画像技术分析12593例次接受中医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初步构建胃癌患者画像。方法 检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信息数据库,筛选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就诊的胃... 目的 通过画像技术分析12593例次接受中医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初步构建胃癌患者画像。方法 检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信息数据库,筛选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就诊的胃癌患者数据,收集性别、年龄、中医证型、中药方剂等资料,采用Python 3.12.0、R 4.2. 3、Cytoscape 3.10.0等对胃癌患者进行特征分析,挖掘用药组方规律,通过词云、关联网络图等形式综合呈现不同画像特征。结果 根据性别、年龄、中医证型、核心用药等特征,通过画像聚类分析,将12 593例次胃癌患者划分为4组,其中1组2 001例次,主要证型为肝气犯胃证(58.6%);2组3 461例次、3组5 554例次,证型均以痰湿凝结证、肝气犯胃证为主;4组1 577例次,其中痰湿凝结真证占33.5%、气滞血瘀证占28.7%。处方中高频药物包括白术、茯苓、炙/黄芪、党参、陈皮、当归、炙/甘草、鸡内金、半夏、砂仁等,其中四气总频次475次,以寒(36.2%)、温(32.0%)、平(21.7%)为主;五味总频次685次,以苦(33.7%)、甘(29.6%)、辛(24.8%)为主;归经总频次653次,依次为胃经(20.9%)、肾经(17.3%)、肝经(13.5%)、脾经(12.7%),各组高频药物和性味归经特征基本一致。画像1、2、3、4组关联规则分别为75、15、26、26条,结合树形图及热点图结果,分组筛选后共得到核心处方5个。结论 利用画像技术,可初步将12 593例次接受中医药治疗胃癌患者划分为4组人群,分别反映了其中医证型和用药组方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 胃癌 中医药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黄芩汤YIV906(PHY906)思考中医药抗肿瘤现代化研究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晶 王婧 +4 位作者 吴洁雅 潘一鸣 李蕊白 李光达 侯丽 《北京中医药》 2022年第12期1393-1397,共5页
中医药抗肿瘤现代化是中医肿瘤学发展的必然趋势。YIV906源于中医传统处方黄芩汤,采用标准化生产工艺,保证了黄芩汤质量的一致性,起初被命名为PHY906,后更名为YIV906。研究探寻YIV906处方渊源,明确YIV906与传统黄芩汤的联系及不同之处,... 中医药抗肿瘤现代化是中医肿瘤学发展的必然趋势。YIV906源于中医传统处方黄芩汤,采用标准化生产工艺,保证了黄芩汤质量的一致性,起初被命名为PHY906,后更名为YIV906。研究探寻YIV906处方渊源,明确YIV906与传统黄芩汤的联系及不同之处,以YIV906的研究思路为导向,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设计和评价体系,以及中药质量一致性等方面,探讨中医药抗肿瘤现代化研究策略,为今后中医药现代化抗肿瘤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V906 黄芩汤 中医药 现代化 肿瘤
原文传递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董雪燕 祁烁 +3 位作者 姜苗 韩丹阳 董石 崔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364-368,共5页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整的、复杂繁琐的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中医累积的数据中探索和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有利于中医学的继承、探索与发展。本文通过检索、总结中医学研究中数据挖掘技术相关文...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整的、复杂繁琐的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中医累积的数据中探索和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有利于中医学的继承、探索与发展。本文通过检索、总结中医学研究中数据挖掘技术相关文献,发现此类技术主要应用于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症状分析、辨证规律分析三方面;数据挖掘技术主要包括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关联规则、分类模型、贝叶斯网络、异常点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数据挖掘 配伍规律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胃癌合并高凝状态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特色与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亚 董青 +1 位作者 韩丽珍 侯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2180-2183,2187,共5页
目的:介绍中医药治疗胃癌合并高凝状态的临床试验方案,并评价方案的设计特色。方法:以晚期胃癌合并高凝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通过规范(GCP)临床试验,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胃癌合并高凝状态的... 目的:介绍中医药治疗胃癌合并高凝状态的临床试验方案,并评价方案的设计特色。方法:以晚期胃癌合并高凝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通过规范(GCP)临床试验,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胃癌合并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通过分析相关指标,探索运用益气活血理论治疗晚期胃癌合并高凝状态的临床机制。结果:运用中医"气虚血瘀"理论,结合现代实验室相关指标,共同判断中医药治疗胃癌合并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与效应机制。结论:中医药治疗胃癌合并高凝状态的临床试验方案具有临床实用性和科学性,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临床表现与实验室客观指标相结合,为今后的临床推广和行业公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胃癌 高凝状态 临床试验方案
下载PDF
中医药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侯丽 王寅 +2 位作者 吴洁雅 范秋月 沈洋 《医学与哲学(B)》 2018年第4期26-29,共4页
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多数患者处于中晚期,癌症生存者位列世界第一,他们的生命质量亟待提高。安宁疗护作为一种系统的临终照顾模式,在中国日益受到重视。中医药作为中国独特的医疗体系在安宁疗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癌因性疲乏、肿... 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多数患者处于中晚期,癌症生存者位列世界第一,他们的生命质量亟待提高。安宁疗护作为一种系统的临终照顾模式,在中国日益受到重视。中医药作为中国独特的医疗体系在安宁疗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癌因性疲乏、肿瘤相关性失眠、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癌性厌食症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中医药 晚期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一体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信义 张雅月 +1 位作者 郎海燕 马薇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5期446-450,共5页
基于目前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文献分析,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中医药防治AML一体化研究”概念与诊疗策略,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导致AML的前期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以阻止或延缓疾病向AML转化... 基于目前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文献分析,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中医药防治AML一体化研究”概念与诊疗策略,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导致AML的前期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以阻止或延缓疾病向AML转化;治疗复发难治或耐药AML,提高临床完全缓解率;控制AML相关症状或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制定和优化以AML为中心的中医综合诊疗方案与康复计划,使更多的AML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获益。但到目前为止,“中医药防治AML一体化研究”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尚未被高度重视,现有文献证据级别有限,很难形成被行业领域公认的专家共识或诊疗方案。因而,制定顶层设计方案,开展全国大协作的规范化临床研究是获得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关键,也是中医药治疗AML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中医药 一体化研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原文传递
费曼技巧结合TBL教学法在中医老年病的应用
10
作者 沈洋 马元 +4 位作者 曹芳 王翔云 牛洁 郝瑞福 杨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费曼技巧结合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在中医老年病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级、2018级中医学(五年制)专业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5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试验组(35名,采用费曼技巧结合TBL教... 目的探讨费曼技巧结合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在中医老年病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级、2018级中医学(五年制)专业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5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试验组(35名,采用费曼技巧结合TBL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学生的测试成绩、答题用时及试验组满意度问卷调研结果。结果试验组及格率为91.43%(32/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7%(31/35),且试验组答题用时显著较对照组缩短(P<0.05)。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可费曼技巧结合TBL教学法,认为其提高了学习兴趣及解决问题能力。结论费曼技巧结合TBL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提高考试及格率、提升中医老年病的教学质量,有进一步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曼技巧 TBL教学法 中医老年病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医药 癌症康复的保障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忠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18年第4期21-21,共1页
“癌”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抗击癌症的关键问题。其实,“癌”就是一种状态,一种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要想预防和控制癌症,就必须改变“癌状态”,改变产生癌细胞的“癌环境”。癌症治疗的关键是什么?是单纯消灭癌... “癌”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抗击癌症的关键问题。其实,“癌”就是一种状态,一种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要想预防和控制癌症,就必须改变“癌状态”,改变产生癌细胞的“癌环境”。癌症治疗的关键是什么?是单纯消灭癌细胞吗?单靠手术、化疗、放疗三板斧来杀、毒、烧死癌细胞吗?回答当然不是。要想治疗癌症,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改变“癌状态”,改变癌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而现代治疗手段虽然能有效杀伤癌细胞,但却导致机体内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也为癌转移和复发埋下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康复 中医药 机体内环境 现代治疗 癌细胞 人与自然 五脏六腑 状态
下载PDF
基于中医背景证候与机会证候矛盾转化探讨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中药化”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元烨 顾贤 +5 位作者 杨婕 强若男 徐哲宇 肖琨珉 刘常玉 沈洋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2044-2047,共4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已成为多种癌症晚期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中医药联合应用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存活率等方面颇具临床优势。从外显表征变化反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药化特性”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已成为多种癌症晚期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中医药联合应用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存活率等方面颇具临床优势。从外显表征变化反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药化特性”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药性寒热”在不同癌种及背景证候条件下并不完全一致。背景证候为机体宏观视角下的病机和整体状态,机会证候为微观视角下的病机和局部状态,二者为矛盾共同体,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免疫治疗扶正攻邪,促进机体背景证候与机会证候间的矛盾转化,使原本占据矛盾共同体主导地位的机会证候下降为次要矛盾,背景证候则上升为主要矛盾,从而引起外显表征变化。因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中药化特性取决于其扶正攻邪之性及机体背景与机会证候矛盾转化,而不良反应的出现是相关免疫器官代体受累的表现,对远期预后判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中医药应全程干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症状管理,未发时固护脾胃预防为先,发作后辨证论治减毒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中药化 减毒策略 食管癌 免疫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李忠教授运用中医外科理论辨证论治肿瘤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羽嘉 付蔷 +3 位作者 孙可意 王俊霏 朱雪莹 李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传统上,临床大部分肿瘤均属于中医外科疾病范畴。中医外科众多医家详细探讨了其病因病机及治疗,许多外科方药治疗肿瘤效果确切,在文献中均有载明。中医外科疾病致病因素包括外因与内因,疾病的发展与“气”“血”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为... 传统上,临床大部分肿瘤均属于中医外科疾病范畴。中医外科众多医家详细探讨了其病因病机及治疗,许多外科方药治疗肿瘤效果确切,在文献中均有载明。中医外科疾病致病因素包括外因与内因,疾病的发展与“气”“血”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为“营气不从,经络阻塞”;在诊疗中形成独特“护场”理论;以“消”“托”“补”为三大临床治疗法则。李忠教授在肿瘤临床诊治中证明:灵活运用中医外科理论辨证论治肿瘤,可收获意想不到的疗效。本文通过梳理中医外科辨证论治肿瘤的脉络及理论,并结合李忠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期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医外科 理论 治疗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中医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围诱导化疗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吕鹏 张雅月 +2 位作者 李蕊白 范秋月 侯丽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10期955-959,共5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分化阻滞于髓系发育的早期阶段,以骨髓与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髓性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多数病例病情急重,预后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危及生命。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中医药 围诱导化疗期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宠 杨国旺 +2 位作者 张佳慧 陈信义 徐咏梅 《北京中医药》 2022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与肿瘤本身和治疗相关,具有发生快、持续时间长、程度重和不可预知等特点,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学认为,CRF可归属于“虚劳”范畴,脏腑功能不足、气血阴...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与肿瘤本身和治疗相关,具有发生快、持续时间长、程度重和不可预知等特点,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学认为,CRF可归属于“虚劳”范畴,脏腑功能不足、气血阴阳虚损为其发病的主要病机,病位多在肝、脾、肾,病性属虚实夹杂;而癌毒、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因素均可诱发乳腺癌CRF,可采用中药、针刺、灸法等中医疗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癌因性疲乏 中医药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寅 吕丽媛 +4 位作者 吴朝旭 陈信义 刘常玉 尹亚楠 侯丽 《北京中医药》 2019年第8期787-789,共3页
根据化疗药物“药毒”病因,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中医病名应为“药毒虚损症”,主要病机为毒中骨髓,髓不化血;心、肝、脾、肾亏虚及血虚、血瘀。从“气、血、阴、阳”角度对药毒虚损症进行辨证,可分为气血两虚夹毒、阴虚内热夹毒、阳虚血... 根据化疗药物“药毒”病因,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中医病名应为“药毒虚损症”,主要病机为毒中骨髓,髓不化血;心、肝、脾、肾亏虚及血虚、血瘀。从“气、血、阴、阳”角度对药毒虚损症进行辨证,可分为气血两虚夹毒、阴虚内热夹毒、阳虚血瘀夹毒3型,针对其不同的毒邪特点灵活使用“补虚解毒”“清热解毒”“化瘀解毒”治法,选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 药毒虚损症 辨证论治 中医药
原文传递
中医药防治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加葵 田劭丹 +3 位作者 吕丽媛 侯丽 罗美 陈信义 《河北中医》 2023年第11期1899-1904,共6页
目的 评价不同中医疗法防治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干预效果,为临证治疗提供切实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目的 评价不同中医疗法防治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干预效果,为临证治疗提供切实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关于中医药防治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2月,以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选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估,并运用STATA 15.0进行网状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31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种中医疗法,分析显示与对照组(单纯化疗或加安慰剂)相比,中药口服、中药外用、中药注射剂均能降低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根据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由高到低不同疗法排序为中药注射剂、中药口服、中药外用治疗。结论 运用中药口服、中药外用、中药注射剂均能有效降低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加用中药口服与中药外用疗法可降低严重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但因规范化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数量有限,本研究结论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周围神经病变 辨证论治 疗效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365例接受三线及以上抗肿瘤治疗的晚期肺癌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8
作者 刘铸 许晶 +8 位作者 殷玉琨 高宠 康宁 徐泓鲲 姜菊玲 袁菊花 张伟 张佩华 侯丽 《北京中医药》 2025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分析接受三线及以上抗肿瘤治疗的晚期肺癌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6月1日—2023年9月30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目的分析接受三线及以上抗肿瘤治疗的晚期肺癌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6月1日—2023年9月30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晚期肺癌合并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65例Ⅳ期肺癌患者,血红蛋白(Hb)102(50,119)g/L;轻度贫血205例(56.16%),中度贫血129例(35.34%),重度贫血23例(6.30%),极重度贫血8例(2.19%);贫血类型:大细胞性贫血8例(2.19%)、小细胞性贫血12例(3.29%)、正细胞性贫血345例(94.52%);白细胞(WBC)降低83例(22.74%),中性粒细胞(NEUT)降低47例(12.88%),血小板(PLT)降低50例(13.70%);263例(72.05%)正在接受三线及以上抗肿瘤治疗,194例(53.15%)正在接受纠正贫血治疗,其中输血24例(6.58%),EPO治疗20例(5.48%),铁剂治疗34例(9.32%),叶酸治疗32例(8.77%),维生素B12(含甲钴胺)治疗18例(4.93%),中成药治疗97例(26.58%),中药汤药治疗56例(15.34%);检测血清铁101例(27.67%),铁蛋白61例(16.71%),转铁蛋白19例(5.21%),不饱和铁结合力17例(4.66%),总铁结合力17例(4.66%),转铁蛋白饱和度11例(3.01%),维生素B12、叶酸11例(3.01%);咳嗽261例(71.51%)、疼痛216例(59.18%)、神疲和(或)乏力202例(55.34%)、食欲减退160例(43.84%)、气短156例(42.74%)、便秘和(或)大便干结149例(40.82%)、失眠131例(35.89%)、面色少华或(和)萎黄120例(32.88%)、恶心和(或)呕吐86例(23.56%);气虚证295例(80.82%)、阴虚证191例(52.33%)、痰湿证95例(26.03%)、血瘀证137例(37.53%)、热毒证19例(5.21%),仅具备单一证候要素85例(23.29%)。气虚证患者Hb、红细胞(RBC)水平低于无气虚证患者(P<0.05),痰湿证患者Hb水平低于无痰湿证患者(P<0.05),阴虚证患者RBC水平低于无阴虚证患者(P<0.05)。结论接受三线及以上抗肿瘤治疗的晚期肺癌合并贫血患者以轻中度贫血为主,纠正贫血治疗率53.15%,中医药治疗占抗贫血治疗的78.87%,各项贫血专科检查的检测率3.01%~27.67%,患者证型以虚证为主,多为复合证型,呈现“气阴两虚、痰瘀互阻、因虚生毒、因毒愈虚、新血不生”的病因病机特点,且中医证型对Hb、RBC水平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贫血 抗肿瘤治疗 晚期肺癌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消化道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治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晓青 侯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610-1613,共4页
消化道肿瘤相关性贫血病因复杂,从相关脏腑及肿瘤自身特点等方面分析贫血形成的可能原因。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消化道肿瘤相关性贫血提供治疗思路。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贫血 中医治疗
下载PDF
中药联合尿多酸肽治疗血液肿瘤疾病作用机制浅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杰 陈信义 +1 位作者 李冬云 许亚梅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探讨尿多酸肽(cell differentiation Agent,CDA-2)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例举中药复方制剂联合CDA-2治疗AML、MDS的典型病案,分析CDA-2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作用机制。结果:CDA-2作为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联合中药复方... 目的:探讨尿多酸肽(cell differentiation Agent,CDA-2)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例举中药复方制剂联合CDA-2治疗AML、MDS的典型病案,分析CDA-2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作用机制。结果:CDA-2作为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联合中药复方制剂治疗AML、MDS,疗效肯定,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结论:CDA-2治疗血液肿瘤疾病,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逆转耐药等机制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多酸肽 血液肿瘤 作用机制 复方浙贝颗粒 益髓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