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介入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刘锋 石运潮 +4 位作者 周科 刘冬 寇艳艳 陈明凤 温建生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3406-3410,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介入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就诊的113例早中期A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 目的探究血管介入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就诊的113例早中期A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OC)、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WBHS)、全血低切黏度(WBLS)、血浆黏度(PV)]。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量表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各项评分分别为(37.82±5.82)分、(41.67±5.96)分、(3.27±0.52)分、(3.85±0.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68±5.19)分、(37.09±5.39)分、(2.82±0.46)分、(3.35±0.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OC、BMP-2及IGF-1水平分别为(6.85±0.89)μg/L、(17.74±2.31)μg/L、(88.35±10.93)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4±0.78)μg/L、(13.47±1.79)μg/L、(81.36±10.9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WBHS、WBLS及PV分别为(5.32±0.74)mPa·s、(6.82±0.87)mPa·s、(1.74±0.21)mPa·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7±0.81)mPa·s、(8.14±1.23)mPa·s、(2.15±0.29)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57%,略低于对照组的7.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有助于改善ANFH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骨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超选择血管介入 髓芯减压植骨术 髋关节功能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