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治未病”理念的中医药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旭昀 张宏 +1 位作者 孙占学 蒋子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4期69-71,87,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重点逐渐从“治疗”转向“防病”,而目前临床依然重治疗、轻预防,并没有完全跟上这种医疗形势的新变化。医学院校在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方面的不合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对现有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重点逐渐从“治疗”转向“防病”,而目前临床依然重治疗、轻预防,并没有完全跟上这种医疗形势的新变化。医学院校在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方面的不合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就中医院校而言,可从树立“治未病”教学理念、加强“治未病”思想渗透和加强现代预防医学理念灌输方面进行改革。这种基于“治未病”理念的教学改革将提高学生的“防病”能力,对早日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模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中医药 教学 改革
下载PDF
中医皮肤科移动教学探索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闫英 武李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8期31-33,共3页
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了整个教学领域,传统教学方式如何转变,是值得不断思考的问题。将中医皮肤科教学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构建、创新中医皮肤科移动教学新模式,让中医皮肤科教学更快捷、方便、有效。本文探讨中医... 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了整个教学领域,传统教学方式如何转变,是值得不断思考的问题。将中医皮肤科教学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构建、创新中医皮肤科移动教学新模式,让中医皮肤科教学更快捷、方便、有效。本文探讨中医皮肤科教学现状,移动教学平台特点、移动教学的优势、学习环境等,为中医皮肤科移动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皮肤科 移动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中医内外治结合治疗斑秃应用研究
3
作者 王羽侬 李悦 张攀攀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10期143-148,共6页
斑秃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脱发。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结合络病学理论,本文探讨斑秃各期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治则治法方药等。斑秃的病机可总结为盛邪袭络、气血凝络、络脉亏虚,治疗原则以初期清热除湿和络、中期益气养血通络、末... 斑秃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脱发。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结合络病学理论,本文探讨斑秃各期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治则治法方药等。斑秃的病机可总结为盛邪袭络、气血凝络、络脉亏虚,治疗原则以初期清热除湿和络、中期益气养血通络、末期养肝益肾补络为主,采用中药口服、外用及中医外治手法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斑秃 病因病机 中医外治 皮肤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急性皮肤表现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王羽侬 李悦 +7 位作者 张晶 宋雪 孙雯雯 高珊珊 李慧文 聂晶 韩晓丽 孙占学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9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急性皮肤表现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2月8日—2022年12月30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168例,感染后2周内出现皮肤表现者(有皮肤表现组)85例,感染后未出现皮肤表现(无皮...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急性皮肤表现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2月8日—2022年12月30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168例,感染后2周内出现皮肤表现者(有皮肤表现组)85例,感染后未出现皮肤表现(无皮肤表现组)83例。对比2组一般信息、既往皮肤病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用药情况,统计分析有皮肤表现组皮损情况、发病部位。结果有皮肤表现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皮肤表现时间为(4.47±2.06)d。2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史、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皮肤表现组既往有皮肤病史者占31.11%(26/85),无皮肤表现组既往有皮肤病史者占30.12%(25/8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皮肤表现组患者曾患荨麻疹、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疣等)、接触性过敏史(化妆品、金属等)比例均高于无皮肤表现组(P<0.05)。无皮肤表现组应用板蓝根颗粒、应用中药汤剂、未服用任何治疗药物比例均高于有皮肤表现组(P<0.05)。有皮肤表现组以皮炎湿疹样及荨麻疹样最为多见,占48.2%;皮炎湿疹样周身发作占12.9%,荨麻疹样周身发作占15.3%;固定红斑样与紫癜样例数较少,皆占4.7%,其中固定红斑主要发生在上肢(1.2%)或下肢(3.5%),紫癜则全部发生在下肢,单纯瘙痒而未见皮损者以面颈部所占比例较大,占7.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有发生相关皮肤病的风险,与既往皮肤病史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的药物有关,在防治策略上要注重既往过敏史及用药安全性以及饮食调护,诊疗方案以抗组胺药为首选,可酌情配合中药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急性皮肤表现 临床特征 预防 中医治疗
原文传递
特应性皮炎的中医核心病机探寻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慧婷 郎娜 +7 位作者 孙占学 张苍 崔炳南 史飞 张丰川 白彦萍 王萍 李萍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11期1197-1200,共4页
特应性皮炎(AD)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北京地区中医专家对AD核心病机认识大致趋同,认为首先需要区分患者年龄阶段(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与分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及稳定期)... 特应性皮炎(AD)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北京地区中医专家对AD核心病机认识大致趋同,认为首先需要区分患者年龄阶段(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与分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及稳定期)来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八纲、脏腑、气血津液的辨识。综合来看,各位医家认为AD素体不足表现为胎毒遗热,涉及脾、肺和肾不足,和心、肝有热(火)。根据脏腑定位,婴幼儿和儿童以心、脾、肾为核心,急性期以心火为主;亚急性期以心火脾虚为主;慢性期及稳定期多为脾肾不足。青少年及成人以脾、肝、肾为核心,急性期病机多为肝经湿热,血热生风;慢性期多为脾虚湿郁,燥湿互化;稳定期多为脾虚血燥及脾肾不足。未来可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等以进一步对AD中医核心病机进行分析,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病机 燕京医学 中医学
原文传递
苍柏湿毒清对解脲支原体感染小鼠白三烯C4的影响
6
作者 聂晶 李楠 +4 位作者 李元文 蒋静 宋雪 姚荣 翟烨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4期78-81,共4页
目的:旨在观察苍柏湿毒清对解脲支原体感染BALB/c小鼠白三烯C4(LTC4)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预处理法,将解脲支原体接种于小鼠阴道,给予不同剂量苍柏湿毒清、苍柏湿毒清拆方灌胃干预,采用ELASA法检测小鼠阴道黏膜LTC... 目的:旨在观察苍柏湿毒清对解脲支原体感染BALB/c小鼠白三烯C4(LTC4)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预处理法,将解脲支原体接种于小鼠阴道,给予不同剂量苍柏湿毒清、苍柏湿毒清拆方灌胃干预,采用ELASA法检测小鼠阴道黏膜LTC4水平。结果:感染解脲支原体后小鼠LTC4水平升高,但与空白组小鼠差异不大(P>0.05)。结论:苍柏湿毒清可能不是通过调节LTC4水平而治疗阴道感染解脲支原体引起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苍柏湿毒清 白三烯C4
下载PDF
从“火郁发之”及经络理论探讨掌跖脓疱病的治疗
7
作者 李悦 孙占学 +2 位作者 孙雯雯 张晶 韩晓丽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期71-73,共3页
掌跖脓疱病又名慢性掌跖脓疱型银屑病,孙占学教授认为掌跖脓疱病为内蕴郁火,循经外发至手足肌肤致病。郁火分为“实火”与“阴火”,“阴火”行于手足三阴经,“实火”行于手足三阳经,阴阳两经循环交汇手足,“郁火”聚手足而不散,发为掌... 掌跖脓疱病又名慢性掌跖脓疱型银屑病,孙占学教授认为掌跖脓疱病为内蕴郁火,循经外发至手足肌肤致病。郁火分为“实火”与“阴火”,“阴火”行于手足三阴经,“实火”行于手足三阳经,阴阳两经循环交汇手足,“郁火”聚手足而不散,发为掌跖脓疱病。针对“实火”,孙占学教授提出以“清上、畅中、泻下”从内疏解之,自拟“解郁化斑汤”治疗;针对“阴火”,提出健脾祛湿治脾之伏火,常用泻黄散、参苓白术散、三仁汤加减;滋补肾阴、滋阴养血治肾之相火,常用知柏地黄丸合当归饮子加减。无论“实火”“阴火”,外治均以手足局部刺络,结合足太阳膀胱经背部放血以透邪外出。内外合治,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脓疱病 郁火 经络理论 火郁发之 解郁化斑汤 放血疗法
原文传递
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治则治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占学 朱慧婷 +7 位作者 郎娜 张苍 崔炳南 史飞 张丰川 李萍 王萍 白彦萍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11期1200-1203,共4页
针对特应性皮炎(AD)治则治法中的热点问题,"燕京医学论坛"汇集AD领域在京著名中医专家进行讨论,就其关键问题发表见解如下:重视先天异禀的体质,加强调理禀赋;分清急慢虚实,分证论治,兼顾整体;内调外治,多法并用,相辅相成;重... 针对特应性皮炎(AD)治则治法中的热点问题,"燕京医学论坛"汇集AD领域在京著名中医专家进行讨论,就其关键问题发表见解如下:重视先天异禀的体质,加强调理禀赋;分清急慢虚实,分证论治,兼顾整体;内调外治,多法并用,相辅相成;重视调摄养护,纳入慢病管理体系;采用中西合璧手段,以医促研,以研促医,医研相长。总之,各医家核心内容是采用中医多种治疗手段,调理禀赋,辨证论治,同时发挥中西医优势,医研相长,体现现代中医治疗AD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治则治法 燕京医学 中医学
原文传递
从六经内调法论治生殖器疱疹
9
作者 徐静 任亮 +1 位作者 马杰 鲍身涛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8期879-881,共3页
六经内调法以中医整体观念为基础,指治疗疾病时不局限于某一脏腑、经脉,而是根据疾病传变规律,以病脏病经为出发点,利用五行生克制化,以中药归经指导临床用药,脏腑经脉同调,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效果。鲍身涛教授根据临床... 六经内调法以中医整体观念为基础,指治疗疾病时不局限于某一脏腑、经脉,而是根据疾病传变规律,以病脏病经为出发点,利用五行生克制化,以中药归经指导临床用药,脏腑经脉同调,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效果。鲍身涛教授根据临床实践认为生殖器疱疹病机以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不足为本,湿热为标,治疗时重在清热利湿、补虚泻实,从脏腑、经脉2个层面认识疾病本质,调理人体偏颇状态,使机体在短时间内重新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内调法 生殖器疱疹 阴疮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白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羽侬 冯蕙裳 +3 位作者 王莹 王家悦 李元文 张丰川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511-1515,I0002,I0003,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索二白膏治疗慢性湿疹的分子机制。方法2022年1―5月通过TCMSP数据库及《中国药典(2015版)》筛选二白膏主要活性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网站进行靶点预测;同时从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慢性...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索二白膏治疗慢性湿疹的分子机制。方法2022年1―5月通过TCMSP数据库及《中国药典(2015版)》筛选二白膏主要活性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网站进行靶点预测;同时从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慢性湿疹的相关靶点;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使用String网站及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潜在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匹配;通过DAVID网站进行GO与KEGG分析;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从二白膏中筛选出17个活性成分和97个潜在靶点,其中15个核心靶点18条通路与其治疗慢性湿疹有密切关系。结论二白膏治疗慢性湿疹具有生物学支撑。不同的蛋白存在协同作用,其中AKT1、SRC和EGFR等靶点起着关键作用。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并主要富集在PI3K-Akt、JAK-STAT信号通路上,发挥抗炎、抗氧化、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修复皮肤屏障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二白膏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医学专业教学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11
作者 龚志忠 孙欣瑶 +2 位作者 张宏 孙占学 王旭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1期76-82,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知识服务平台、CNKI和维普网数据库,以课程思政、医学、教育、成绩等关键词进行组合检索,检索时限设定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设定文...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知识服务平台、CNKI和维普网数据库,以课程思政、医学、教育、成绩等关键词进行组合检索,检索时限设定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设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后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文献中成绩、满意度等信息作为观察指标,采用R 4.2.2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meta分析最终共纳入25篇文献,样本量共6177名,其中传统教学模式组754名、课程思政教学组5423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课程思政教学组学生考试成绩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77,95%CI:3.61~5.93,Z=8.05,P<0.001);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满意度(83.40%,95%CI:82.10%~84.67%),认为能够提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比例分别为85.34%、89.15%、90.29%和72.38%。结论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医学生学习成绩,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和认同感,可在医学专业教学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医学专业 教学效果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补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12
作者 王执栋 王旭昀 +1 位作者 孙占学 董杰昌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6期108-112,共5页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寻补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及Swiss数据平台筛选出补肾活血汤方中的主要有效化合物及其靶点;运用Cytoscape 3.8绘制补肾活血汤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OMIM...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寻补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及Swiss数据平台筛选出补肾活血汤方中的主要有效化合物及其靶点;运用Cytoscape 3.8绘制补肾活血汤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OMIM及Drugbank数据库检索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得到补肾活血汤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共同靶点;使用String平台构建化合物-疾病共同靶点的蛋白互相作用(PPI)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获得补肾活血汤42个活性成分,427个相关靶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相关靶点分别为736、743个,补肾活血汤调节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作用靶点50个,再次筛选得到核心共同靶点10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汤调节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生殖器、前列腺和性腺发育等。KEGG通路分析得到核心信号通路3条。结论补肾活血汤可能作用于IGFBP3、TP53、ESR1等靶点,途经p53通路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勃起功能障碍 网络药理学 补肾活血汤 机制
下载PDF
基于《医宗金鉴》探讨糖尿病足溃疡的辨治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东京 鲍身涛 +1 位作者 王羽侬 刘雨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1期1983-1986,1991,共5页
目的结合《医宗金鉴》中的思想启发当下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DF)的诊疗思路,以古为今用。方法通过分析相关原文以及现代研究成果,提出《医宗金鉴》对于DF的认识,阐述其治疗原则以及相关理法方药的理论依据,根据相关症状来判断DF... 目的结合《医宗金鉴》中的思想启发当下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DF)的诊疗思路,以古为今用。方法通过分析相关原文以及现代研究成果,提出《医宗金鉴》对于DF的认识,阐述其治疗原则以及相关理法方药的理论依据,根据相关症状来判断DF预后情况。结果DF病因病机总体为热盛阴伤,后期气血毒热搏结,下发为病。治疗上有内治及外治法,外治常用外科手术、艾灸、敷贴及膏药、中药足浴等,均有满意疗效;内治法大致分为清热解毒法、养阴清热法、清热安神法、益气养血法,不仅在医宗金鉴中记载相关方剂,其思想在当代从内治疗DF也有所体现。结论探讨《医宗金鉴》中DF的辨治,对于临床指导治疗DF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医宗金鉴 辨治 脱疽 病因病机
下载PDF
迟发性痤疮面部皮损分布特点及证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翟烨 张丰川 +2 位作者 王羽侬 林玮华 吴美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606-610,共5页
目的通过对迟发性痤疮患者进行面部皮损程度、皮损分布特点及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分布进行调查,总结迟发性痤疮皮损面部皮损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连续纳入迟发性痤疮患者235例,记录痤疮分级、中医证型、面部皮损分布,填写体质调查表等,... 目的通过对迟发性痤疮患者进行面部皮损程度、皮损分布特点及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分布进行调查,总结迟发性痤疮皮损面部皮损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连续纳入迟发性痤疮患者235例,记录痤疮分级、中医证型、面部皮损分布,填写体质调查表等,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皮损严重程度分布不均(P<0.05),I、Ⅱ级皮损与其他皮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主要分布于分候法中的肾、肝、肺区(P<0.005)。迟发性痤疮体质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体质与其他体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9),证型方面以湿热证、冲任失调证为主(P<0.0083),所占比例分别是34.0%、29.4%。病程、肺区分布与湿热证呈负相关(P<0.05),皮损程度与湿热证呈正相关(P<0.05);皮损程度与冲任失调证呈负相关(P<0.05)。结论迟发性痤疮主要分布于分候法中的肾、肝、肺区。体质的研究中,迟发性痤疮以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体质为主;迟发性痤疮以湿热证、冲任失调证为主,湿热证患者平均病程较短,以Ⅱ级皮损为主,主要分布于肾区、肝区为主;冲任失调证患者平均病程相对较长,以Ⅰ、Ⅱ级皮损为主,主要分布于肾区、肝、肺区为主;湿热证与冲任失调证患者体质均以湿热质最多,湿热证与病程、肺区分布呈负相关,与皮损程度呈正相关,冲任失调证与皮损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痤疮 中医证型 体质 皮损分候图
下载PDF
从“燥湿兼化”论治湿疹刍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晶 鲍身涛 +1 位作者 孙占学 裴晓华 《北京中医药》 2022年第11期1275-1278,共4页
湿疹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本病病因病机总由先天禀赋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发。急性湿疹多从湿论治,慢性湿疹多从燥论治。湿疹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燥湿相兼、互化,“燥湿兼... 湿疹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本病病因病机总由先天禀赋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发。急性湿疹多从湿论治,慢性湿疹多从燥论治。湿疹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燥湿相兼、互化,“燥湿兼化”为本病病机的枢要,治疗上强调“燥湿同治”,调和脏腑,以肺脾为本,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注重祛湿不伤津,润燥不助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燥湿兼化 燥湿同治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外治六经法”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利娟 李慧文 +1 位作者 郭林涛 鲍身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3期531-535,共5页
目的分析"外治六经法"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其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分析"外治六经法"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其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予以病变局部围刺治疗、外治六经法针刺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ducible protein 10,IP-10)、δ趋化性细胞因子(Fractalkine,FKN)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1、2、4个疗程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CP-1、IP-10、FKN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MCP-1、IP-10、FKN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38/42)高于对照组71.43%(30/42)(χ^(2)=4.94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治六经法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及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治六经法 针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
下载PDF
湿疹溻渍方对模型小鼠炎性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彬 郭晓明 闫英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7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汤剂“湿疹溻渍方”外用对湿疹模型小鼠皮损中γ-干扰素受体(IFN-γRa)、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的影响。方法将7%的二硝基氯苯(DNCB)-丙酮溶液均匀涂抹于小...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汤剂“湿疹溻渍方”外用对湿疹模型小鼠皮损中γ-干扰素受体(IFN-γRa)、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的影响。方法将7%的二硝基氯苯(DNCB)-丙酮溶液均匀涂抹于小鼠腹部脱毛的皮肤上,制作小鼠接触性湿疹模型,以中药汤剂湿疹溻渍方进行溻渍洗浴治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个小组中小鼠腹部皮损组织中IFN-γRa、IL-2及IL-4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中CD4^+T和CD8^+T的水平。结果“湿疹溻渍方”对DNCB致小鼠腹部湿疹有明显的改善效果,能够让湿疹小鼠皮损组织中的IFN-γRa和IL-2量增加,而IL-4的表达降低,且能够减小湿疹小鼠外周血中CD8^+T、升高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结论“湿疹溻渍方”外用可以明显地改善小鼠湿疹模型,具体的作用原理与其参与免疫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外用 免疫调节 湿疹溻渍方
下载PDF
基于玄府理论指导黄褐斑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10
18
作者 袁姣姣 徐国梅 +1 位作者 张新荣 梁娜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873-876,共4页
“玄府”始于《黄帝内经》,经金元大家刘完素及后世医家的创新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通为用,贵开忌阖”的玄府理论,在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方法的指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黄褐斑是常见的慢性难治性损美性疾病,基于玄府理论,其以气血... “玄府”始于《黄帝内经》,经金元大家刘完素及后世医家的创新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通为用,贵开忌阖”的玄府理论,在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方法的指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黄褐斑是常见的慢性难治性损美性疾病,基于玄府理论,其以气血失和、玄府郁闭为病机,以开玄通府,调和气血为治疗原则,临床综合运用中药内调外敷、针刺、放血、艾灸、拔罐等中医特色治疗手段,使全身气血流行畅达,郁于肌表之邪去之有路,黧黑之斑得以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理论 黄褐斑 综合治疗 黄帝内经
下载PDF
从气血津液辨证分期治疗特应性皮炎经验 被引量:11
19
作者 范子怡 孙占学 +1 位作者 李林仙 王施文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486-1489,共4页
本文以气血津液辨证作为特应性皮炎的主要辨证方法,急性期以气分湿、血分热为主要病机,患者素体禀赋不耐,饮食失调,致脾失健运,形生内湿,湿邪蕴于气分,又因情志不调,心火炽盛,热邪积于血分,在胎毒或风湿热邪等病邪作用下,湿热血热郁结... 本文以气血津液辨证作为特应性皮炎的主要辨证方法,急性期以气分湿、血分热为主要病机,患者素体禀赋不耐,饮食失调,致脾失健运,形生内湿,湿邪蕴于气分,又因情志不调,心火炽盛,热邪积于血分,在胎毒或风湿热邪等病邪作用下,湿热血热郁结于肌肤而发病,治疗上以凉血祛湿止痒为主,以中药溻渍为辅。慢性期以血虚津亏为主要病机,病程日久,湿热血热伤津,产生内燥,秋冬之季复受风燥外邪,津血进一步损伤,使肌肤燥痒脱屑,治疗上以健脾养血、祛风生津为主,以抹润肤油剂为辅。对于慢性期久治不愈,皮疹紫暗、肥厚增生者,考虑为痰瘀阻络所致,可加入祛痰化瘀、搜风通络等药加强疗效。另外,治疗过程中需重视情志疏导,以防疾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气血津液辨证 凉血祛湿止痒汤 血热 分期论治 皮损辨证 心火脾虚
下载PDF
中药内服配合外涂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15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珊珊 贾龙睿 +1 位作者 李轲 邱桂荣 《江西中医药》 2013年第8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外涂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单纯口服异维A酸胶囊,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外涂。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外涂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单纯口服异维A酸胶囊,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外涂。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外涂比单纯应用西药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 囊肿 痤疮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