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医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开发和利用
1
作者 王晖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00年第8期436-437,共2页
本文根据区属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介绍自行开发的中西医结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的开发和利用 ,既强化了医院的管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 ,改善了医疗质量 ,又达到了较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系统运行一年中 。
关键词 信息管理网络系统 行政管理 药品标准库
下载PDF
慢性胃炎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纪雅文 《全科护理》 2015年第10期900-901,共2页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胃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幽门螺旋杆菌(Hp)清除率高...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胃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幽门螺旋杆菌(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护理 幽门螺旋杆菌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杰 《现代护理》 2004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 中西医结合护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探讨。方法 对 30 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 有效控制血糖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 ,能引起多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 护理 血糖控制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142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4
作者 洪长山 宋东 夏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2期1581-1581,共1页
1 一般资料 男72例,女70例.年龄32~69岁(平均48.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4年(平均5.6年).
关键词 颈椎病 中西医结合 治疗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熏蒸疗法 针灸疗法 三维牵引
下载PDF
中医药科研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兰才 武维屏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5-88,共34页
二十一世纪,中医药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医学模式和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为中医药学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现代医学以科学技术为辅翼,正飞速发展,形成对中医药学的严峻挑战,中医药学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二十一世纪,中医药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医学模式和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为中医药学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现代医学以科学技术为辅翼,正飞速发展,形成对中医药学的严峻挑战,中医药学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道路,中医药现代化已是势在必行,中医药科研现代化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目标的必由之路,科研现代化,创新是灵魂,科研如何创新是摆在广大中医药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难题,现仅结合中医药理论的特点及中医药科研的难点,谈一谈中医药科研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理论 科研创新 现代化 思路 方法
下载PDF
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林钦 陈立新 +2 位作者 房玉涛 罗羽慧 张颖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8期893-895,共3页
目的研究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各个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6例胸痹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其是否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分析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中医证型与冠... 目的研究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各个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6例胸痹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其是否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分析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0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1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病例以痰阻心脉证与血瘀证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冠状动脉正常的病例中,气滞血瘀证占38.10%,高于其他证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8个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证型Gensini积分分值阴寒凝滞证>心血瘀阻证>阳气虚衰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冠状动脉正常的胸痹病人,多见于气滞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见于为血瘀证、痰浊证。不稳定型心绞痛中,标实方面,阴寒凝滞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重,气滞血瘀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轻,提示其中医病理变化依气滞→血瘀→痰浊次序由轻到重发展,标实证由滞到瘀,继而蕴久化浊;本虚方面,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阳虚顺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加重,本虚证由阴虚、气虚逐渐耗伤阳气而向阳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中医辨证分型
下载PDF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方法概况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8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中医药疗法 活血化瘀法
下载PDF
医院中成药编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92-1093,共2页
关键词 中成药编码 六层十三位结构 含自然属性
下载PDF
医院中药饮片的编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12-714,共3页
目的 实现医院中药饮片基本信息标准化。方法将中药饮片按8个层次分类编码,不存在药品的自然序号,编码遵循中药学系统规律,从中药来源、药用部位、加工炮制方法、药性、功效及规格等级的顺序排列,可操作性强。结果初步建立了500余种中... 目的 实现医院中药饮片基本信息标准化。方法将中药饮片按8个层次分类编码,不存在药品的自然序号,编码遵循中药学系统规律,从中药来源、药用部位、加工炮制方法、药性、功效及规格等级的顺序排列,可操作性强。结果初步建立了500余种中药饮片基本信息数据库。结论本研究体现了药品编码的个体属性,为中药饮片信息共享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编码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丽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2-72,共1页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致死或致残,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50例患儿均为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分中药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中药...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致死或致残,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50例患儿均为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分中药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中药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宫内窘迫与新生儿脑损伤的关系(附253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乃芳 陈淑敏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9年第5期85-86,共2页
 1996 年1 月1997 年8 月本文对253 例有宫内窘迫的新生儿进行了头颅B超筛查,共检测出脑损伤59 例,占胎儿窘迫发病率的23-32 % ,其中颅内出血28 例、缺氧缺血性脑病8 例、两者并存23 例。本组通过筛...  1996 年1 月1997 年8 月本文对253 例有宫内窘迫的新生儿进行了头颅B超筛查,共检测出脑损伤59 例,占胎儿窘迫发病率的23-32 % ,其中颅内出血28 例、缺氧缺血性脑病8 例、两者并存23 例。本组通过筛查发现早产儿臀牵引及产钳助产的发病率较高,合并新生儿生后窒息的发病率高且病情表现重,提示缺氧和产伤与脑损伤关系密切,尤其是有难产史同时伴有围产期缺氧史的患儿易发生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窘迫 新生儿 脑损伤 胎儿
下载PDF
不同电针刺激频率对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8
12
作者 欧阳钢 贾少微 +2 位作者 王凡 石宇 高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76-778,共3页
目的:寻找治疗脑卒中的适宜电针刺激频率。方法:47例脑卒中患者电针头皮运动区,根据其频率分为2Hz、2/15Hz、100Hz组,应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观察3组患者电针前和电针中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的变化。结果:三种不同的电针刺激... 目的:寻找治疗脑卒中的适宜电针刺激频率。方法:47例脑卒中患者电针头皮运动区,根据其频率分为2Hz、2/15Hz、100Hz组,应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观察3组患者电针前和电针中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的变化。结果:三种不同的电针刺激频率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功能活动,2/15Hz和100Hz组较2Hz组为强。结论:在刺激强度固定的条件下,2/15Hz、100Hz的刺激频率治疗脑卒中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脑血管意外/针灸疗法 血液灌注/针灸效应 脑/针灸效应
下载PDF
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谢芳 梁勋厂 +1 位作者 吴红金 茹立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模型组、心肌缺血模型加电针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实验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双侧“内关”。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清心肌...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模型组、心肌缺血模型加电针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实验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双侧“内关”。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清心肌酶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心肌中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心肌缺血模型组血清心肌酶活性和心肌c-fosmR—NA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后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与下调心肌组织c—fos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内关 心肌缺血/针灸疗法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类/代谢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类/针灸效应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用单光子发射CT观察针刺不同侧头皮运动区对中风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凡 欧阳钢 贾少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 :采用单光子发射CT分子功能影像技术探讨头皮针刺疗法信号传递的途径和原理。方法 :将 2 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病灶同侧针刺组和病灶对侧针刺组。同一体位下 ,患者接受针刺前和电针刺激 2次单光子发射CT脑灌注显像。 结果 :2 3例... 目的 :采用单光子发射CT分子功能影像技术探讨头皮针刺疗法信号传递的途径和原理。方法 :将 2 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病灶同侧针刺组和病灶对侧针刺组。同一体位下 ,患者接受针刺前和电针刺激 2次单光子发射CT脑灌注显像。 结果 :2 3例患者脑内皆存在血流灌注和功能低下区 ,无论针刺病灶的同侧头皮 ,还是病灶的对侧头皮 ,所有病灶皆见缩小或者消失。结果显示 ,病灶同侧组和病灶对侧组的血流功能变化率 (BFCR % )都比正常志愿者明显高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头皮针刺能够明显改善病灶区的脑血流灌注和功能 ,但和头皮针刺侧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CT 头针 中风 针灸疗法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舒心饮联合方案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燕 王显 +1 位作者 林钟香 葛均波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01-703,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舒心饮对支架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将44例冠心病支架成功植入的患者,随机分为支架术常规用药组(常规组)24例,舒心饮联合方案组(中药组)20例。应用全血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比较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中活化的GPⅡb/Ⅲ... 目的:研究中药舒心饮对支架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将44例冠心病支架成功植入的患者,随机分为支架术常规用药组(常规组)24例,舒心饮联合方案组(中药组)20例。应用全血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比较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中活化的GPⅡb/Ⅲa(PAC—1)、P选择素(CD_(62)P)、血浆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支架术后冠脉事件发生情况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术后治疗30天,两组PAC—1、CD_(12)P和Fg、CRP均明显降低,中药组与常规组相比,PAC—1、CD_6 P和Fg下降趋势更明显,分别为34.79±6.74、40.53±13.18,3.11±1.08、4.19±2.18,347.25±69.51、360.96±80.27。血浆CRP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4.47±1.07、6.20±1.48。术后3个月中药组的心绞痛复发率为30%,低于常规组,未发生其它冠脉事件。中药组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证候改善,积分值下降,与常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提示舒心饮联合治疗方案在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方面优于阿司匹林和抵克力得,推测可能与显著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本虚标实中医证候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冠心病 舒心饮 联合方案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 再狭窄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冠心病血瘀证相关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57
16
作者 吴红金 马增春 +1 位作者 高月 王升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 用蛋白质组技术观察冠心病血瘀证病人与正常人血浆中的蛋白质变化 ,以期发现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标志物和揭示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集正常健康者、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病人的血浆 ,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等蛋白... 目的 用蛋白质组技术观察冠心病血瘀证病人与正常人血浆中的蛋白质变化 ,以期发现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标志物和揭示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集正常健康者、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病人的血浆 ,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等蛋白质组学技术测定冠心病血瘀证与正常人血浆中的蛋白变化。结果 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浆与正常相比有3个蛋白质下调和 6个蛋白质上调 ,胶内酶切提取蛋白进行质谱鉴定 ,其中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浆与正常相比升高的蛋白质有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粒酶 ,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浆与正常相比降低的蛋白质有CD44SP。结论 纤维蛋白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冠心病 血瘀证
下载PDF
冠心病人支架术前后本虚标实证的变化及舒心饮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显 林钟香 +3 位作者 葛均波 何燕 沈琳 张振贤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人支架术前后本虚标实证的变化及舒心饮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病人服用支架术常规用药,治疗组则加用舒心饮。计算两组气虚、气阴两虚和血瘀证... 目的:观察冠心病人支架术前后本虚标实证的变化及舒心饮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病人服用支架术常规用药,治疗组则加用舒心饮。计算两组气虚、气阴两虚和血瘀证积分值,统计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及术后冠脉事件的主要病机。舒心饮能显著降低支架术后病人的气阴两虚、气虚和血瘀证积分值(P<0.05、0.01、0.01),明显改善术后病人的本虚症状和血瘀征象。治疗组在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心绞痛复发率为40%(与对照组比,P<0.05),造影证实的支架内再狭窄4例;对照组心绞痛复发率为67%,且发现心肌梗死2例、死亡1例、支架内再狭窄7例。结论:舒心饮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支架术患者本虚标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植入 本虚标实证 舒心饮 干预作用
下载PDF
冠心病本虚标实证与冠脉狭窄支数、程度及ACC/AHA病变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显 林钟香 +1 位作者 何燕 葛均波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0,共3页
为探讨冠心病本虚标实证与冠脉狭窄支数、程度和ACC/AHA病变分型的关系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架植入成功的冠心病患者 4 4例 ,观察病人冠脉狭窄支数、狭窄程度和ACC/AHA病变分型积分值在各证型间的变化。结果 :从气虚、气阴两虚... 为探讨冠心病本虚标实证与冠脉狭窄支数、程度和ACC/AHA病变分型的关系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架植入成功的冠心病患者 4 4例 ,观察病人冠脉狭窄支数、狭窄程度和ACC/AHA病变分型积分值在各证型间的变化。结果 :从气虚、气阴两虚到阳虚、阴阳两虚者冠脉狭窄支数依次增多 ,阳虚者 (含阴阳两虚 )与气虚者 (含气阴两虚 )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痰阻血瘀与寒凝血瘀者冠脉狭窄程度相近 ,而气滞血瘀者则明显减轻 (P <0 0 0 1)。从气滞血瘀证、痰浊血瘀证到寒凝血瘀证 ,冠脉病变ACC/AHA分型渐趋复杂 ,气滞血瘀证多见A、B1型病变 ,后二者则以B2 、C型为多。提示冠心病证型与冠脉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本虚标实 冠脉狭窄支数 冠脉狭窄程度 ACC/AHA病变分型 中医辨证
下载PDF
针刺不同侧头皮运动区肢体功能效应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凡 王丽平 +3 位作者 周炜 李建媛 刘泓 贾少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 :探讨针刺不同侧头皮运动区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组 ,分别针刺患者的病灶侧或非病灶侧头皮运动区 ,并用上田敏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法对针刺效应进行评价。结果 :各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改善差异有... 目的 :探讨针刺不同侧头皮运动区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组 ,分别针刺患者的病灶侧或非病灶侧头皮运动区 ,并用上田敏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法对针刺效应进行评价。结果 :各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但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2 5 )。结论 :针刺病灶侧与非病灶侧头皮运动区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效应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灸疗法 偏瘫 针刺疗法 头皮运动区
下载PDF
补心饮拆方对冠状动脉支架术病人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显 袁丽荣 +1 位作者 林钟香 葛均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 观察补心饮拆方 (舒心饮 )对冠状动脉支架术病人炎症因子 C-反应蛋白 (CRP)、纤维蛋白原 (Fg)、P-选择素 (CD6 2 P)的影响。方法 选择支架植入成功的冠心病患者 4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0例 )和对照组 (2 4例 )。对照组病人服... 目的 观察补心饮拆方 (舒心饮 )对冠状动脉支架术病人炎症因子 C-反应蛋白 (CRP)、纤维蛋白原 (Fg)、P-选择素 (CD6 2 P)的影响。方法 选择支架植入成功的冠心病患者 4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0例 )和对照组 (2 4例 )。对照组病人服用支架术常规用药 ,治疗组则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舒心饮 (2 0 ml,3次 / d)。分别使用激光散射比浊法、双缩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病人在支架术前、术后即刻和治疗后 30 d时血浆CRP、Fg、CD6 2 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经 30 d治疗 CRP显著降低 (P=0 .0 2 ) ,对炎症细胞受体 CD6 2 P也有降低趋势 (P=0 .0 5) ,但 Fg无显著变化 ;对照组 3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经 6个月随访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为 40 % (与对照组比 P<0 .0 5) ,造影证实的支架内再狭窄 4例 ;对照组心绞痛复发率为 67% ,造影证实的再狭窄 7例 ,且发现心肌梗死 2例、死亡 1例。结论 补心饮拆方可显著干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炎症反应 ,预防复发冠脉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P-选择素 补心饮拆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