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丸通过EGFR/AKT/P65信号通路抑制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
1
作者 黄倩 张瀚涛 +2 位作者 张晓笛 李晋生 徐意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6期1-9,28,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西黄丸抑制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的药效学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TCMID、PubChem数据库筛选西黄丸有效成分及其靶点;搜索GeneCard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肺癌转移的靶点;...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西黄丸抑制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的药效学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TCMID、PubChem数据库筛选西黄丸有效成分及其靶点;搜索GeneCard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肺癌转移的靶点;将药物成分对应靶点与肺癌转移相关的全部靶点取交集,导入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筛选出西黄丸抗肺癌转移的核心靶点,构建PPI网络;利用R Project软件及Bioconductor数据库、ClusterProfiler程序对共有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评价西黄丸含药血清抑制肺癌A549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西黄丸含药血清对肺癌A549细胞EGFR、AKT、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获得西黄丸中66个主要活性成分,药物-疾病共同靶点303个,筛选得到核心基因AKT1、JUN、TP53、EGFR、RELA、PIK3CA等;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主要信号通路有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EGFR信号通路等。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西黄丸含药血清能降低肺癌A549细胞的划痕愈合率(P<0.05),减少肺癌A549细胞侵袭人工基底膜(P<0.01),并能够抑制EGFR、Akt、P65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5)。结论:西黄丸可能通过抑制EGFR/AKT/P65信号通路起到抑制肺癌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西黄丸 网络药理学 侵袭迁移 A549细胞 EGFR
下载PDF
塞隆骨替代豹骨后再造丸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思玉 朱晓光 +3 位作者 翟建英 杨海润 陈会丛 李晋生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研究塞隆骨替代豹骨后再造丸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方法应用最大耐受量(MTD)测定法,对塞隆骨替代豹骨后再造丸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大鼠长期毒性实验采用连续26周灌胃给药,分别于13周和26周每组处死10只和20只动物,其余动物停药进... 目的研究塞隆骨替代豹骨后再造丸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方法应用最大耐受量(MTD)测定法,对塞隆骨替代豹骨后再造丸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大鼠长期毒性实验采用连续26周灌胃给药,分别于13周和26周每组处死10只和20只动物,其余动物停药进行恢复期观察4周,观察大鼠饮食、活动、体重、进食量、外观体征等情况,并进行血液、生化、病理学等检查。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未见动物死亡,MTD为20 g/kg,相当于人临床剂量(0.128 g/kg)的156倍;长期毒性实验动物未出现严重中毒表现,各脏器无病理性变化。结论长期大剂量服用塞隆骨替代豹骨后再造丸未见明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隆骨替代豹骨后再造丸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原文传递
小儿至宝丸幼龄大鼠给药长期毒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思玉 朱晓光 +4 位作者 陈会丛 黄倩 张晓笛 赵慕馨 李晋生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目的研究小儿至宝丸对幼龄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幼龄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30 d,给药结束每组处死20只动物,其余动物停药进行恢复期观察4周,观察大鼠饮食、活动、体重、进食量和外观体征等情况,并进行血液、生化和病理学等检查,另外重点观... 目的研究小儿至宝丸对幼龄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幼龄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30 d,给药结束每组处死20只动物,其余动物停药进行恢复期观察4周,观察大鼠饮食、活动、体重、进食量和外观体征等情况,并进行血液、生化和病理学等检查,另外重点观察生长发育、神经及免疫系统等毒理学相关指标。结果长期毒性试验最大给药剂量22.4 g/kg·bw,相当于1岁儿童临床剂量的50倍,动物未出现严重中毒表现,停药4周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小儿至宝丸对幼龄大鼠无明显的长期毒性,临床用量下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至宝丸 幼龄大鼠 长期毒性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发育毒性
原文传递
RP-HPLC法同时测定人参保肺丸中吗啡、磷酸可待因的含量 被引量:3
4
作者 邱琳 张媛媛 刘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1-594,共4页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人参保肺丸中吗啡、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方法:采用ST PAK C18-E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结果:吗...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人参保肺丸中吗啡、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方法:采用ST PAK C18-E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结果:吗啡、磷酸可待因浓度分别在6.22-99.52μg·mL-1(r=1)、2.03-32.48μg· mL-1(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8%、97.06%,RSD分别为2.72%、1.84%。结论:本法可同时测定人参保肺丸中吗啡、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检测快速,定量准确,可作为人参保肺丸质量检测的参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保肺丸 吗啡 磷酸可待因 RP-HPLC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京制牛黄解毒片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6
5
作者 范春兰 张思玉 +8 位作者 左泽平 杜菁 张志聪 张晓笛 曹欣垚 尹琼 李晋生 彭平 王志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6,共13页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京制牛黄解毒片治疗口腔溃疡(Oral ulcer,OU)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成分数据库(TCMSP、TCMID)筛选出京制牛黄解毒片组成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Pha...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京制牛黄解毒片治疗口腔溃疡(Oral ulcer,OU)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成分数据库(TCMSP、TCMID)筛选出京制牛黄解毒片组成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PharmGKB数据库获得OU疾病相关基因;利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药物-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采用R软件(4.0.4)将京制牛黄解毒片中化学成分预测靶点和OU疾病的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复制大鼠口腔溃疡模型,对京制牛黄解毒片治疗口腔溃疡的药效及核心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结果 经数据库分析,共获得京制牛黄解毒片29个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包括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3(MAPK1/3)、Protein kinase B(AKT1/PKB)、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Heat shock protein90(HSP90)、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Interleukin-6(IL-6)、Epidermalgrowthfactor receptor(EGFR)等,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主要影响PI3K-AKT(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Tumor necrosis factor(TNF)、Interleukin-17(IL-17)及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等信号通路。大鼠实验证实京制牛黄解毒片可显著减小溃疡面积,明显改善口腔溃疡程度和溃疡的病理变化,显著降低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和Interferon γ(IFN-γ)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4水平;同时显著降低溃疡组织VEGF蛋白水平。结论 京制牛黄解毒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对大鼠实验性口腔溃疡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有关,为后续京制牛黄解毒片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制牛黄解毒片 口腔溃疡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炎症信号通路
下载PDF
五子衍宗丸对精子损伤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晨 杜菁 +4 位作者 肖婷婷 王洪平 范春兰 王子健 林兆洲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2-77,共6页
目的 探讨五子衍宗丸对精子损伤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 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仪(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建立12批五子衍宗丸的指纹图谱,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混合... 目的 探讨五子衍宗丸对精子损伤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 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仪(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建立12批五子衍宗丸的指纹图谱,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混合对照品比对指认共有峰。制备精子悬液,应用H2O2体系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造成氧化损伤模型,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考察各批五子衍宗丸对模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含量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五子衍宗丸对精子损伤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并对活性成分验证。结果 12批样品的图谱中共有17个共有峰,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通过与混合对照品比对,共指认了12个共有峰,分别为京尼平甘酸、绿原酸、鞣花酸、金丝桃苷、异槲皮素、毛蕊花糖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奈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12批五子衍宗丸均可显著增加SOD的含量,对精子氧化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灰色关联系数表明,多成分协同起效,对药效活性贡献度较大的依次为金丝桃苷、绿原酸和异槲皮素,分别为0.85、0.82和0.78。验证金丝桃苷对精子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不同浓度的金丝桃苷都会提高SOD水平,中剂量和大剂量组的SOD活力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结论 五子衍宗丸对精子损伤保护作用是多个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筛选出金丝桃苷、绿原酸和异槲皮素是抗氧化药效作用较大的成分,同时验证了金丝桃苷的精子氧化损伤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子衍宗丸 精子 氧化 谱效关系
原文传递
金蓝颗粒解热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岳枫 靳冉 +6 位作者 段娟娟 刘丹 张晓笛 黄倩 朱晓光 赵慕馨 顾海鸥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700-1704,共5页
目的:观察金蓝颗粒对幼龄实验动物急性非特异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和解热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性耳肿胀模型,观察金蓝颗粒对幼龄小鼠耳郭肿胀程度的影响,评价金蓝颗粒抑制急性炎症反应的作用;选用家兔内毒素发热和大鼠酵母发热两种发热模型... 目的:观察金蓝颗粒对幼龄实验动物急性非特异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和解热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性耳肿胀模型,观察金蓝颗粒对幼龄小鼠耳郭肿胀程度的影响,评价金蓝颗粒抑制急性炎症反应的作用;选用家兔内毒素发热和大鼠酵母发热两种发热模型,观察药物对外源性刺激导致幼龄实验动物发热的影响,评价药物的解热作用。结果:金蓝颗粒可不同程度地降低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郭急性炎症反应的耳肿胀度和肿胀率,阿司匹林组、清咽颗粒组和金蓝颗粒提取物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0.001,0.01,0.05,0.01,0.01);金蓝颗粒在多个时间点可显著降低内毒素致幼龄家兔和酵母致幼龄大鼠的体温,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家兔静脉注射内毒素后,模型组在0.5~5.0h之间,体温持续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0.001,0.001,0.001,0.001,0.001)。金蓝颗粒剂量1组可显著降低1~5 h内体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0.001,0.001,0.001,0.001);金蓝颗粒剂量2组可显著降低1~5 h内体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0.001,0.001,0.001,0.01);金蓝颗粒剂量3组可显著降低1~5 h内体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01,0.001,0.001,0.01);金蓝颗粒剂量4组可显著降低2 h、3 h体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幼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后,模型组在0.5~6.0 h之间体温持续升高,金蓝颗粒剂量1组可显著降低1~5 h时间点体温升高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1,0.05,0.05);金蓝颗粒剂量2组可显著降低1 h、3 h、4 h时间点体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蓝颗粒剂量3组可显著降低3 h和4 h体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蓝颗粒剂量4组虽有降低体温的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蓝颗粒对幼龄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内毒素致幼龄家兔发热和酵母致幼龄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蓝颗粒 抗炎 解热 小鼠 大鼠
下载PDF
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镇咳、抗炎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海润 翟建英 +6 位作者 陈霞 靳冉 李晋生 黄倩 张思玉 朱晓光 陈加富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353-357,共5页
目的:观察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的镇咳、抗炎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可愈糖浆组,苏黄止咳胶囊组,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1 h后采用氨水引咳法测... 目的:观察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的镇咳、抗炎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可愈糖浆组,苏黄止咳胶囊组,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1 h后采用氨水引咳法测定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4 min内咳嗽次数。将筛选合格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可愈糖浆组,苏黄止咳胶囊组,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1 h后采用枸橼酸喷雾致咳法测定豚鼠咳嗽的潜伏期和6 min内咳嗽次数。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苏黄止咳胶囊组,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1 h后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采用毛细血管通透法比色测定吸光度值。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苏黄止咳胶囊组,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1 h后各组大鼠左后足跖腱膜下注射体积分数1%角叉菜胶致炎,用足跖容积测定仪测量大鼠致炎前、致炎后0.5 h、1.0 h、2.0 h、4.0 h、6.0 h左后足跖容积。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苏黄止咳胶囊组,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观察各组药物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P<0.001,0.05,0.01),明显减少氨水致咳小鼠的咳嗽次数(P<0.001,0.01,0.001),且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比苏黄止咳胶囊组小鼠的咳嗽次数明显减少(P<0.05);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明显延长枸橼酸致咳豚鼠咳嗽的潜伏期(P<0.05,0.001,0.01);明显减少枸橼酸致咳豚鼠6min内的咳嗽次数(P<0.001,0.001,0.01);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小鼠腹腔洗涤液吸光度显著降低(P<0.01,0.05);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中剂量组能够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致炎后2.0 h、4.0 h、6.0 h足肿胀度和肿胀率(均P<0.01),且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剂量组可降低致炎后0.5 h、1.0 h大鼠足肿胀度(P<0.05,0.01),降低致炎后1.0 h大鼠足肿胀率(P<0.05);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棉球肉芽肿的质量(P<0.05,0.01,0.01)。结论: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镇咳、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止咳颗粒 咳嗽变异性哮喘 镇咳 抗炎 药效学 小鼠 豚鼠 大鼠
下载PDF
金蓝颗粒对幼龄急性咽炎模型大鼠急性咽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顾海鸥 岳枫 +3 位作者 陈会丛 翟建英 李晋生 靳冉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2160-2163,共4页
目的:观察金蓝颗粒对幼龄急性咽炎模型大鼠急性咽炎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96只幼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清咽颗粒组、地塞米松组、金蓝颗粒剂量1组、金蓝颗粒剂量2组、金蓝颗粒剂量3组和金蓝颗粒剂量4组。除... 目的:观察金蓝颗粒对幼龄急性咽炎模型大鼠急性咽炎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96只幼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清咽颗粒组、地塞米松组、金蓝颗粒剂量1组、金蓝颗粒剂量2组、金蓝颗粒剂量3组和金蓝颗粒剂量4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咽部氨水刺激法建立幼龄大鼠急性咽炎模型,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全血白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咽部组织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全血白细胞计数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 <0. 01,P <0. 001),咽部组织出现炎性病理改变,显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金蓝颗粒剂量1组、金蓝颗粒剂量2组和金蓝颗粒剂量3组大鼠的全血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 <0. 001,P <0. 05,P <0. 01),且金蓝颗粒剂量1组、金蓝颗粒剂量2组和金蓝颗粒剂量3组的大鼠血清TNF-α水平亦显著降低(P <0. 001,P <0. 01,P <0. 05),其咽部组织形态结构明显改善。结论:金蓝颗粒对幼龄急性咽炎模型大鼠急性咽炎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蓝颗粒 急性咽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下载PDF
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对气道高反应损伤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海润 翟建英 +8 位作者 陈会丛 陈霞 靳冉 李晋生 朱晓光 黄倩 张晓笛 张思玉 陈加富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747-1752,共6页
目的:分析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对气道高反应损伤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苏黄止咳胶囊组,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其中正常对照组14只,模型组30只,... 目的:分析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对气道高反应损伤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苏黄止咳胶囊组,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其中正常对照组14只,模型组30只,其余各组均16只,雌雄各半。实验开始第1天、第8天大鼠四肢皮下及腹腔注射卵蛋白混悬液(100 mg卵蛋白+200 mg氢氧化铝+1 mL生理盐水),每点0.2 mL,每只1 mL,正常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注射;第15天起按10 mL·kg^-1灌胃给予地塞米松(1.20 mg·kg^-1),苏黄止咳胶囊(0.41 g·kg^-1),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各剂量组[3.60 g(生药)·kg^-1、2.40 g(生药)·kg^-1、1.60 g(生药)·kg^-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给药后分批将致敏大鼠置于密闭容器内,给予1%卵蛋白生理盐水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30 min,雾化流量为3 mL·min^-1,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雾化。持续喷雾给药3周后,采用16通道生理记录仪有创法检测大鼠气道阻力;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IgE和肺脏匀浆液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的表达情况;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观察HE染色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在氯化乙酰胆碱80μg·kg^-1、160μg·kg^-1引喘剂量下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气道阻力(P<0.05,0.05,0.001,0.001);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gE的水平显著下降(P<0.01,0.05);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3水平显著下降(P<0.05);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肺脏组织匀浆中HMGB-1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0.01);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肺脏灌洗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0.05,0.05,0.01);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中剂量组白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0.05,0.01);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低剂量组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下降(P<0.05,0.01)。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可明显改善气道高反应损伤模型大鼠肺脏气道黏膜上皮损伤、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肺泡扩张充血、支气管平滑肌增厚、肺泡间隔增厚及肺实变等肺损伤的病理组织学变化(P<0.01,0.05,0.05)。结论: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可通过缓解气道阻力、调节肺脏组织炎症免疫网络、抑制炎性细胞浸润,从而达到改善气道高反应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 气道高反应 气道炎症 苏黄止咳胶囊 白细胞介素-13 高迁移率族蛋白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