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8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校史名人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探究——以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为例
1
作者 潘显钟 《北京教育(德育)》 2024年第4期84-86,96,共4页
高校校史名人是高校校园文化及发展过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一张闪耀的名片。高校校史名人具有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情感共鸣、增强团结凝聚的育人价值。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探索研究以应尚才教授为代表的校史名人,通过... 高校校史名人是高校校园文化及发展过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一张闪耀的名片。高校校史名人具有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情感共鸣、增强团结凝聚的育人价值。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探索研究以应尚才教授为代表的校史名人,通过事迹挖掘、文化传播、实践推广等路径实现育人价值。探讨与学科专业发展、教风学风建设、时代主题内涵相融合,有效发挥高校校史名人立德树人功能的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校史名人 应尚才 育人价值 立德树人
原文传递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一体化智能感知网总体结构设计与探讨
2
作者 朱宝全 陈伟建 +3 位作者 张岩鹏 赵敏龙 王增伟 张玉梅 《中国设备工程》 2025年第5期45-47,共3页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城市化和公共交通需求增长的产物,亦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将这些前沿技术与传统轨道交通深度结合,推动其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是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城市化和公共交通需求增长的产物,亦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将这些前沿技术与传统轨道交通深度结合,推动其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是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目前,轨道交通领域的监测系统用于车辆监控、线路设施检测、运行环境和客流监测,但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的不统一导致了信息孤岛效应,监测数据中的知识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决策效率无法提高。因此,本文通过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地一体化智能感知网来解决系统集成问题,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和深度挖掘,转化为辅助智能决策的知识产出,从而提升中小运量市域铁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感知系统 智能感知网 系统集成 智慧城市发展
下载PDF
基于最短路径的复杂机械产品装配过程质量控制点公差带在线优化方法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明周 赵志彪 +3 位作者 凌先姣 蒋增强 王小巧 凌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3-177,共5页
为提高复杂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和装配质量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最短路径的复杂机械产品装配过程质量控制点公差带在线优化方法。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公差带进行细粒度划分;从装配精度角度出发,引入田口工序能力指数构建质量损失—公... 为提高复杂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和装配质量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最短路径的复杂机械产品装配过程质量控制点公差带在线优化方法。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公差带进行细粒度划分;从装配精度角度出发,引入田口工序能力指数构建质量损失—公差函数;综合考虑装配过程中两种作业(基本作业和辅助作业)类型的时间调整损失,建立装配时间调整费用—公差函数;在上述两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加权聚类建立装配损失—公差函数模型,以描述质量控制点的总损失与公差的关系;构建基于最短路径的公差带在线优化模型,将装配损失—公差函数作为权函数,以最小损失为目标进行搜索,实现对后续质量控制点公差带的在线优化。以某型发动机缸盖螺栓拧紧过程为应用实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质量 装配损失—公差函数 最短路径 公差带在线优化
下载PDF
ZL50装载机自动换挡电子控制单元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溧 耿聪 +1 位作者 杜晓明 陈慧岩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开发了ZL50装载机液力传动变速箱自动换挡操纵系统及其电子控制单元(ECU)。针对装载机作业过程中换挡操纵的复杂性,该系统采用了人机协同配合的多模式换挡控制方式;完成了控制软件设计、硬件电路及可靠性设计,并对研制的自动换挡操纵系... 开发了ZL50装载机液力传动变速箱自动换挡操纵系统及其电子控制单元(ECU)。针对装载机作业过程中换挡操纵的复杂性,该系统采用了人机协同配合的多模式换挡控制方式;完成了控制软件设计、硬件电路及可靠性设计,并对研制的自动换挡操纵系统进行了台架试验和环境试验,验证了系统功能的实用性和工作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自动换挡操纵系统可按驾驶员选择的控制方式工作,实现自动选挡功能及换挡过程的平稳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 装载机 试验研究 自动换挡 电子控制单元
下载PDF
城轨交通中直线感应牵引电机的效率最优控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吕刚 孙守光 马云双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0-495,共6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中直线感应牵引电机效率较低问题,从控制角度研究电机的效率最优控制策略。建立直线感应牵引电机的数学模型,考虑边缘效应的影响将推力与磁通进行解耦,在分析法向力组成与特性的基础上,得出以初级电流为变量的数学表达...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中直线感应牵引电机效率较低问题,从控制角度研究电机的效率最优控制策略。建立直线感应牵引电机的数学模型,考虑边缘效应的影响将推力与磁通进行解耦,在分析法向力组成与特性的基础上,得出以初级电流为变量的数学表达式,结合最优化理论,考虑多个优化目标建立损耗最小函数,实现在满足水平推力的条件下对电机铜耗与法向力造成损耗的最优控制。仿真研究对比了采用普通矢量控制与本文所提方案的运行状况。仿真结果表明,直线感应牵引电机行程中恒速区段时间越长,损耗减少得越大,效率提高得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机 直线感应牵引电机 推力 边缘效应 法向力 最优控制
下载PDF
轻型柔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控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洪福 张秀丽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119,共7页
为了使机械臂具有较好的位置跟随性和人机交互时的安全性,设计了一款3DOF的轻型柔顺机械臂.采用碳纤维材料实现轻量化,设计了串联弹性驱动器(SEA)实现机械臂结构的柔顺性.建立了3DOF轻型柔顺机械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并求解了工作空... 为了使机械臂具有较好的位置跟随性和人机交互时的安全性,设计了一款3DOF的轻型柔顺机械臂.采用碳纤维材料实现轻量化,设计了串联弹性驱动器(SEA)实现机械臂结构的柔顺性.建立了3DOF轻型柔顺机械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并求解了工作空间;设计机械臂的位置控制实验,通过MTI位姿传感器来获取机械臂末端位姿,提出了MTI位置误差修正的方法.实验表明:当机械臂处于自由状态时,通过对比机械臂各关节和MTI末端位置的跟随性能,得知1,2,3各关节的位置跟随误差分别为7%,5%,2%,末端X,Y,Z3个方向的最大位置误差分别为19.25%,14.43%,6.4%,证明该机械臂末端具有较好的位置跟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柔顺机械臂 结构设计 串联弹性驱动器 位置跟随性
下载PDF
智慧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发展趋势综述 被引量:4
7
作者 余祖俊 唐涛 +2 位作者 李开成 宿帅 朱力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进一步结合现代感知、控制、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化,是未来高速铁路发展的前沿方向。分析目前高速铁路运营中仍存在异物侵限造成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导致列车延误、运力与运量不匹配等...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进一步结合现代感知、控制、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化,是未来高速铁路发展的前沿方向。分析目前高速铁路运营中仍存在异物侵限造成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导致列车延误、运力与运量不匹配等问题,提出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智慧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保持和提升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整体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新时期的智慧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以实现列车(群)全天候全无人自主追踪运行控制为目标,主要包括移动闭塞、列车运行净空感知、列车状态智能监测、列车自主追踪、智能调度指挥、车-地动态自组网通信等关键技术。结合新一代使能技术,研究高速铁路运行控制智能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智慧高速铁路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高速铁路 运行控制 平稳追踪控制 智能感知 车-地自组网
下载PDF
四足机器人腾空跳跃的轨迹优化与控制方法
8
作者 张秀丽 赵浩宇 +1 位作者 吴佳宁 许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针对四足机器人难以跨越大尺寸障碍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仿生腾空跳跃的轨迹优化控制方法 .首先,对马里努阿犬的越障运动进行测试和仿生学分析,得到腾空跳跃的参考轨迹.其次,根据摩擦锥、轨迹平滑、运动学和动力学等约束条件,基于轨迹优... 针对四足机器人难以跨越大尺寸障碍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仿生腾空跳跃的轨迹优化控制方法 .首先,对马里努阿犬的越障运动进行测试和仿生学分析,得到腾空跳跃的参考轨迹.其次,根据摩擦锥、轨迹平滑、运动学和动力学等约束条件,基于轨迹优化的方法对仿生参考轨迹进行离线优化,生成四足机器人的期望跳跃轨迹,得到跳跃所需的足端位置、关节力矩和关节角度序列.再次,设计分阶段的跳跃控制器,采用关节和质心PD(Proportional Derivative)的组合控制策略,实现对期望跳跃轨迹的跟踪,采用变刚度虚拟模型控制实现对落地姿态的调整和足底力的缓冲.最后,在Webots仿真环境中完成了1 m高度的自由落地和跳跃0.75 m高度桌子的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仿生轨迹优化与控制算法能够使四足机器人跳跃大尺寸障碍物并且具有平稳落地的效果,对于提高四足机器人的高性能运动能力以及拓展其应用环境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仿生学 轨迹优化 跳跃 虚拟模型控制
下载PDF
具有柔性驱动关节的串并混联仿生机械臂
9
作者 张秀丽 孙国康 +2 位作者 周洪淼 刘颖 李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61,共8页
现有协作机器人多采用串联刚性结构,与人的共融性较差,限制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为解决协作机器人在柔顺性和环境适应性上的不足,首先,基于人体手臂肌肉柔性并联驱动机理,设计一种6自由度串并混联机械臂SoftArm-6,由臂部3个串联自由度和... 现有协作机器人多采用串联刚性结构,与人的共融性较差,限制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为解决协作机器人在柔顺性和环境适应性上的不足,首先,基于人体手臂肌肉柔性并联驱动机理,设计一种6自由度串并混联机械臂SoftArm-6,由臂部3个串联自由度和腕部3个并联自由度组成,采用电机串联弹性驱动器(Series Elastic Actuator,SEA)构成柔性驱动关节,通过建立机械臂的运动学模型,基于机构等效原理实现串并混联机械臂的位姿解耦.其次,基于Kinect人体运动捕捉的在线轨迹示教方法,针对驱动关节中SEA柔性环节带来的位置精度降低、易抖动等问题,设计基于虚位移原理的前馈重力补偿算法.最后,针对SoftArm-6样机设计轨迹跟随、示教抓取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SoftArm-6在轨迹跟随任务中的偏差小于1.5%,抓取成功率达98%,显著提升了操作精度和环境适应性.该设计为协作机器人在复杂、不确定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混联机构 柔性关节 运动控制 重力补偿
下载PDF
电驱动机械变速器换挡控制器的硬件设计与测试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凯 陈科山 +3 位作者 万里冰 田丰 陈红旭 李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24,共8页
在电动汽车中,电驱动机械变速器(EMT)自动换挡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车辆性能。为了提升电驱动机械变速器的综合性能,要求换挡控制器(TCU)对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能实现精确测量,包括变速器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 在电动汽车中,电驱动机械变速器(EMT)自动换挡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车辆性能。为了提升电驱动机械变速器的综合性能,要求换挡控制器(TCU)对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能实现精确测量,包括变速器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和转角信号、接合套位置信号、油门踏板开度信号等,并对换挡执行机构实现精确控制。为达到设计要求,基于英飞凌XC2267M核心处理器,设计了适用于电驱动机械变速器的专用TCU,包括信号采集与调理单元、换挡电机驱动单元等。该专用TCU能对输入信号进行精确测量,并通过对换挡执行机构的精确控制,使接合套位移控制精度达到1 mm。最后通过硬件在环仿真和实车道路测试验证系统性能,为电驱动机械变速器实现快速、平稳的换挡提供了硬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驱动机械变速器 换挡控制器 硬件电路设计 控制模块 性能测试
下载PDF
多关节机械腿的控制系统设计
11
作者 国鑫 张志宇 陈志鸿 《机电工程》 CAS 2011年第7期823-826,共4页
为解决机械腿的变速运动控制问题,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多关节机械腿的控制当中。开展了基于多关节机械腿的运动控制分析,建立了变速方式和机械腿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可选择的变速控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响应时间、运... 为解决机械腿的变速运动控制问题,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多关节机械腿的控制当中。开展了基于多关节机械腿的运动控制分析,建立了变速方式和机械腿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可选择的变速控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响应时间、运行误差等进行了评价。多次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C2368 多关节机械腿 LABVIEW 变速控制
下载PDF
从能力大纲到集成化课程体系设计的CDIO模式——北京交通大学创新教育实验区系列报告之一 被引量:68
12
作者 查建中 徐文胜 +3 位作者 顾学雍 朱晓敏 陆一平 鄂明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23,共14页
CDIO工程教育模式将工程项目生命全周期引入工程教育中作为教学的环境,并依靠关键利益相关者建立教学大纲(Syllabus)。大纲全面、明确、具体、合理地规定工程职场对于人才能力、素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设计集成化的课程体系并制定教... CDIO工程教育模式将工程项目生命全周期引入工程教育中作为教学的环境,并依靠关键利益相关者建立教学大纲(Syllabus)。大纲全面、明确、具体、合理地规定工程职场对于人才能力、素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设计集成化的课程体系并制定教学计划是全面落实大纲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核心工作。本文以工业工程专业能力大纲的建立和集成化课程体系设计为例,深入探讨说明CDIO这一标准的原理、原则、实施方法和所需注意的问题。本文对于实践CDIO模式的其他专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O 能力大纲 课程体系 集成化设计 学生为中心
原文传递
制动装置推出刚度对轨道交通车辆振动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刘寅虎 唐永明 +3 位作者 杨震寰 高浩 李文豪 曹云丽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3,共5页
[目的]电机械制动是采用电机控制丝杆驱动,实现推杆的推出动作使闸瓦与车轮接触,完成制动力传递与摩擦制动的一种制动方式。需要研究这种新型制动方式对轨道交通车辆振动性能的影响。[方法]介绍了电机械制动器和空气制动器的基本结构组... [目的]电机械制动是采用电机控制丝杆驱动,实现推杆的推出动作使闸瓦与车轮接触,完成制动力传递与摩擦制动的一种制动方式。需要研究这种新型制动方式对轨道交通车辆振动性能的影响。[方法]介绍了电机械制动器和空气制动器的基本结构组成,并对两种制动器进行了推出刚度测试和线路振动试验测试,分析了制动器推出刚度对车辆颤振的影响。[结果及结论]刚度测试发现,因电机械制动器采用了电机驱动方式,未采用空气制动器的气孔活塞,故电机械制动器的推出刚度在常工作区内远大于空气制动器且存在非线性特征。在制动器装车后的线路试验中发现,与装用空气制动器相比,装用具有大推出刚度的电机械制动器会加剧车辆的制动颤振现象,其关键部件的振动加速度也会增大。综合各项研究结果,建议降低电机械制动器的推出刚度,保证车辆实现平稳安全的制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车辆 振动性能 推出刚度 振动传递
下载PDF
阀控缸系统线性矩阵不等式凸优化算法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14
作者 蔡会 延皓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1-188,共8页
针对阀控缸系统力跟踪控制过程中受到位置干扰,导致控制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凸优化算法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将一般模型预测控制的最小化性能指标转化为求解满足线性矩阵不等式组的最优化问题,对其进行... 针对阀控缸系统力跟踪控制过程中受到位置干扰,导致控制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凸优化算法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将一般模型预测控制的最小化性能指标转化为求解满足线性矩阵不等式组的最优化问题,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考虑输入输出受约束的离散时变不确定性系统,讨论该控制策略对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鲁棒性以及对系统外扰动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频率位置干扰信号作用下,该控制策略比一般模型预测控制具有更好的跟踪效果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控对称缸系统 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力跟踪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
下载PDF
工科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北京交通大学“轨道车辆综合实践”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广雪 《北京教育(高教)》 2017年第7期79-81,共3页
实践能力是衡量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工科大学生今后发展的坚实基础。以北京交通大学"轨道车辆综合实践"课程为案例,分析了高校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工科大学生综合实践水平的... 实践能力是衡量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工科大学生今后发展的坚实基础。以北京交通大学"轨道车辆综合实践"课程为案例,分析了高校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工科大学生综合实践水平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践能力 工科大学生 培养研究
原文传递
电子产品零部件的三维不规则堆叠优化问题研究
16
作者 丁一芳 徐素秀 陆一平 《物流技术》 2024年第12期70-84,共15页
随着我国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逐步增大,体积小轻量化可便携的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多。针对电子产品零部件的三维不规则堆叠问题特性以及干涉处理难题,提出嵌入度概念,求解三维不规则堆叠优化问题,为不规则物体的堆叠问题提供新的... 随着我国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逐步增大,体积小轻量化可便携的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多。针对电子产品零部件的三维不规则堆叠问题特性以及干涉处理难题,提出嵌入度概念,求解三维不规则堆叠优化问题,为不规则物体的堆叠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其次,设计基于最小势能思想的差分进化算法,从坐标系的角点开始放置不规则物体,按照重力势能最小思想,使用进退法调整不规则物体的放置位置。与传统的线性规划方法相比,所提出的元启发算法可以解决复杂度较高、规模较大的不规则零件堆叠问题。最后,根据上述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启发式方法对已有的实验案例进行求解,并分析不同方法对应的求解质量及求解效率。实验结果证明:基于嵌入度的数学规划模型以及启发式方法的求解结果比人工布排的电子产品的体积小,为电子产品的布局设计提供了新的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不规则堆叠问题 干涉处理 启发式方法 差分进化算法
下载PDF
高速列车头车气动噪声仿真及控制研究
17
作者 卢岩 李岭 +3 位作者 宋雷鸣 高攀 白夜 陈彪 《声学与振动》 2024年第4期128-135,共8页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高速列车运行产生的气动噪声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列车头车作为关键气动噪声源,通过对其采用降噪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车内外噪声。文章建立了高速列车外流场仿真模型,采用分离涡(DES)模拟获得头车区域表面声...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高速列车运行产生的气动噪声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列车头车作为关键气动噪声源,通过对其采用降噪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车内外噪声。文章建立了高速列车外流场仿真模型,采用分离涡(DES)模拟获得头车区域表面声源,建立头车声学仿真模型,探究了列车头车排障器区域的气动噪声源特性。通过优化排障器的外形来降低该区域的气动噪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排障器外形可以有效地降低该区域产生的气动噪声。在30 Hz~3000 Hz范围内,排障器区域的气动噪声得到有效降低,噪声总值降低7.4 dB(A)。With the increase in high-speed train operation speed, the aerodynamic noise problem generated by high-speed train operation has become more prominent. As a key aerodynamic noise source, the head car of the trai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ois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rain by adopting noise reduction measure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external flow field of a high-speed train, uses the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 (DES) to obtain the surface sound source of the head car area, establishes an acoustic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head car, and explores the aerodynamic noise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d car’s cowcatcher region. The aerodynamic noise in the region is reduced by optimizing the shape of the cowcatcher,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ptimizing the shape of the cowcatche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erodynamic noise generated in the region. In the range of 30 Hz~3000 Hz, the aerodynamic noise in the cowcatcher region is effectively reduced, and the total noise value is reduced by 7.4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气动噪声 排障器 外形优化
下载PDF
嵌入式机器人控制系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18
作者 蒲茜 陈瑜 阮涛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4年第4期152-154,共3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嵌入式机器人控制系统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实践教学存在与先修课程重复、实践场景单一、与人工智能技术关联少以及对机器人基础知识介绍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重构... 本文深入探讨了嵌入式机器人控制系统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实践教学存在与先修课程重复、实践场景单一、与人工智能技术关联少以及对机器人基础知识介绍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围绕课程目标构建了精简高效的知识体系,去除重复内容,突出关键知识点,并加强对机器人发展历程及基础知识的介绍,以强化学生对核心概念和技能的掌握。此外,本研究通过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丰富实践场景,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机器人技术的全面认识。最终,课题组通过实验课程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的验证,证明了相关改革措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嵌入式系统 机器人控制 教学改革 虚实融合
下载PDF
高温壁面含氧液滴蒸发及微爆特性的试验研究
19
作者 吕明 陈昱欣 +1 位作者 宁智 赵锦胜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435,共12页
以含氧燃料液滴为研究对象,搭建了一套高温壁面液滴蒸发试验平台,并进行了试验系统一致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分别开展了乙醇生物柴油、聚甲氧基二甲醚柴油(PODE柴油)以及二硝酰胺铵(ADN)溶液3种含氧燃料在沸点温度及Leidenfrost温度时的... 以含氧燃料液滴为研究对象,搭建了一套高温壁面液滴蒸发试验平台,并进行了试验系统一致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分别开展了乙醇生物柴油、聚甲氧基二甲醚柴油(PODE柴油)以及二硝酰胺铵(ADN)溶液3种含氧燃料在沸点温度及Leidenfrost温度时的蒸发及微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3种燃料在两种特定温度下的蒸发及微爆特性均会呈现不同的现象:与沸点温度时不同,乙醇生物柴油液滴在Leidenfrost温度下,大部分时间在高温壁面上进行弹跳或者移动,液滴微爆延迟时间和持续时间明显变长,液滴微爆强度也相对较高;PODE柴油液滴在Leidenfrost温度下,最后的蒸发过程中并没较大铺展开,基本一直都在壁面弹跳或移动中消失,液滴微爆延迟时间和微爆持续时间相对变短,但液滴微爆强度变化较小;ADN推进剂液滴在Leidenfrost温度下,会不停地进行弹跳或者移动,直至液滴完全消失,液滴微爆对液滴体积影响较小(当量蒸发速率为0),液滴微爆延迟时间变短,且液滴微爆强度有一定的变小.另外,通过3种燃料微爆特性对比发现:ADN推进剂液滴在沸点温度下,蒸发时除了有气泡产生,内部组成成分之间还会发生剧烈的热解反应,进而产生着火现象,直至液滴消失,其微爆延迟时间相对最短,微爆持续时间占液滴生存时间的百分比也最小,但液滴微爆强度相对较大;PODE柴油液滴在沸点温度下的微爆延迟时间相对较长,微爆持续时间占液滴生存时间的百分比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液滴 高温壁面 微爆特性 沸点 Leidenfrost温度
下载PDF
聚甲氧基二甲醚柴油液滴蒸发及微爆特性
20
作者 吕明 赵锦胜 宁智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3,共9页
柴油中调和一定比例的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 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能显著降低柴油冷滤点并改善发动机燃烧质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降低排放污染物。该研究以PODE_(4)-柴油混合液滴为研究对象,搭建挂滴式试验系统,探究... 柴油中调和一定比例的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 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能显著降低柴油冷滤点并改善发动机燃烧质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降低排放污染物。该研究以PODE_(4)-柴油混合液滴为研究对象,搭建挂滴式试验系统,探究PODE_(4)-柴油液滴蒸发和微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PODE的添加有利于柴油液滴的蒸发;PODE柴油混合液滴的蒸发过程基本都只经历液滴归一化直径平方逐渐减小的平衡蒸发阶段。环境温度及液滴初始直径对液滴蒸发过程的影响均较为显著;PODE质量分数增大,可促进混合液滴的蒸发。PODE柴油液滴微爆过程分为3个阶段:延迟微爆阶段、剧烈微爆阶段和蒸发消失阶段。延迟微爆阶段是液滴吸收能量的过程,剧烈微爆阶段是液滴内气泡反复生成爆炸的过程,蒸发消失阶段是无气泡生成且液滴体积蒸发完毕的过程。环境温度及液滴初始直径对液滴微爆过程的影响相对单调,但当液滴初始直径为1.42 mm时,液滴当量蒸发速率会出现为0的现象;PODE质量分数对液滴微爆过程的影响较为复杂,PODE质量分数为40%的液滴进入微爆时间最长,液滴微爆持续时间最短,其液滴生存时间也最长;PODE质量分数为50%时,液滴微爆持续时间最长,其所占液滴生存时间百分比也最高。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PODE柴油液滴蒸发及微爆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的理解,从而为控制PODE柴油液滴蒸发及微爆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氧基二甲醚 柴油液滴 蒸发形态 微爆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