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炭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固定作用机理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岩梅 杨舒然 +4 位作者 孟晓东 许鸣杨 张博暄 郭晓春 付国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2,共8页
不同来源生物质炭表面和理化性质差别很大,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固定不同.以3种不同来源生物质炭(椰壳粉末、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为研究对象,应用被动采样技术监测治理过程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揭示生物质炭理化性质及其与吸附固... 不同来源生物质炭表面和理化性质差别很大,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固定不同.以3种不同来源生物质炭(椰壳粉末、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为研究对象,应用被动采样技术监测治理过程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揭示生物质炭理化性质及其与吸附固定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生物质炭粒径相差不大,但椰克粉末的BET比表面积比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高2个数量级,孔隙结构发达.(2)吸附固定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静态模拟试验结果显示,椰克粉末对3类有机物(多环芳烃、苯系物和酞酸酯)的吸附固定作用均很强,投加10个月,沉积物孔隙水中3类有机物的质量浓度降低92. 7%以上,与其属于非极性吸附剂、BET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有关;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对酞酸酯的吸附固定作用较弱,分别为62. 5%和59. 6%,与其表面积小、孔隙结构不发达有关.(3)生物质炭吸附固定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对酞酸酯的吸附固定作用能很快达到平衡,也与其BET比表面积小、孔隙结构不发达相关.研究显示,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如BET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等)是影响有机物污染沉积物治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污染沉积物 多环芳烃 苯系物 酞酸酯
下载PDF
生物质活性炭原位修复有机物污染底泥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岩梅 任传华 +4 位作者 孟晓东 汪述宁 蒋佳益 杨楠 赫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51,共9页
污染底泥是水体中重要的内源污染,生物质活性炭作为原位修复技术的覆盖材料,正在逐步应用于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应用椰壳颗粒活性炭与果壳颗粒活性炭对有机物污染底泥进行原位修复,测定2种生物质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官能... 污染底泥是水体中重要的内源污染,生物质活性炭作为原位修复技术的覆盖材料,正在逐步应用于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应用椰壳颗粒活性炭与果壳颗粒活性炭对有机物污染底泥进行原位修复,测定2种生物质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官能团等理化性质,并应用2种生物质活性炭进行了原位治理污染底泥的实验室静态模拟试验和实地现场试验,在实地现场试验中增加煤基活性炭与2种生物质活性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2种生物质活性炭的表面性质与化学组成相似,但椰壳颗粒活性炭比表面积较大,微孔孔隙结构略微发达,极性基团较少.(2)实验室静态模拟试验中,2种生物质活性炭对底泥中的PAHs (多环芳烃)、PAEs (酞酸酯)和苯系物(benzenes) 3类有机污染物均有很好的稳定化修复效果,投加生物质活性炭10个月后,底泥孔隙水中3类污染物的质量浓度降低93. 2%以上;对不同种类有机污染物,孔隙水降低率略有差距,与2种生物质活性炭理化性质的差异有关.(3)实地现场试验中,2种生物质活性炭和煤基活性炭对3类有机污染物的稳定化修复效果均呈现PAEs>PAHs>苯系物,煤基活性炭的修复效果略高于2种生物质活性炭.研究显示,在10个月的修复时间下,生物质活性炭对有机物污染底泥有明显的修复效果,可使底泥孔隙水中PAHs、PAEs和苯系物类有机污染物质量浓度降低90%以上,并且与煤基活性炭相比,生物质活性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印迹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活性炭 有机物污染底泥 原位修复
下载PDF
耦合脱氮工艺处理铁路旅客列车集便器废水中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赖偲 陈作云 +1 位作者 范利茹 姚宏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39-242,共4页
以列车集便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一体式AAO-Anammox-OAO耦合生物脱氮工艺进行现场中试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一体式AAO-Anammox-OAO耦合生化脱氮工艺经过约55d的运行,在进水COD1400~1700mg/L、氨氮1100mg/L条件下,废水COD和氨氮平均去除率... 以列车集便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一体式AAO-Anammox-OAO耦合生物脱氮工艺进行现场中试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一体式AAO-Anammox-OAO耦合生化脱氮工艺经过约55d的运行,在进水COD1400~1700mg/L、氨氮1100mg/L条件下,废水COD和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99.5%,COD和氨氮出水浓度分别在200mg/L和5mg/L以下。对总氮的脱除效率可达98%,出水总氮浓度在20mg/L以下,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排放要求;此新型一体式耦合生物脱氮工艺能够实现对铁路旅客列车集便器污水的经济高效脱氮,对我国铁路旅客列车集便器废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集便废水 AAO ANAMMOX OAO 一体式生物耦合
下载PDF
铁路桥梁建设泥浆废水处理-机制砂生产组合工艺碳排放核算及综合评估
4
作者 周岩梅 赵一帆 +7 位作者 郭逸涵 史建国 强燕 郑美娜 王锦 丁国玉 吕向茹 张洁瑜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桥梁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废水由于高悬浮物(SS)和高pH值较难处理达标,钻孔桩基产生的钻渣可用来生产砂石骨料,但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本研究设计了8种近零排放泥浆废水处理与砂石骨料生产组合工艺,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构建组合工艺碳排放... 桥梁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废水由于高悬浮物(SS)和高pH值较难处理达标,钻孔桩基产生的钻渣可用来生产砂石骨料,但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本研究设计了8种近零排放泥浆废水处理与砂石骨料生产组合工艺,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构建组合工艺碳排放核算模型和综合评估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化学混凝-pH值调节-棒磨机制砂生产组合工艺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最大,为2 974.29 tCO_(2e),机械分离-立轴式冲击破碎机制砂生产组合工艺碳排放量最小,约为1 038.75 tCO_(2e)。应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估8种组合工艺,发现机械分离-pH值调节-棒磨机制砂生产组合工艺与最优工艺贴近度最高。该研究结果支持铁路桥梁建造泥浆废水处理和钻渣综合利用组合工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废水 机制砂 生命周期 碳排放 综合评估
下载PDF
通辽地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鲁垠涛 刘明丽 +3 位作者 王静 张士超 姚宏 孙绍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69,61,共9页
为揭示污灌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水平,解析不同再生水对土壤中PCBs的影响,选取通辽地区6个不同灌区,分析土壤样品中的48种PCBs,采用环境质量标准和毒性当量因子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CBs总浓度为0.36~2.44ng獉g-1,... 为揭示污灌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水平,解析不同再生水对土壤中PCBs的影响,选取通辽地区6个不同灌区,分析土壤样品中的48种PCBs,采用环境质量标准和毒性当量因子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CBs总浓度为0.36~2.44ng獉g-1,7种指示性PCBs浓度范围在0.05~0.38ng獉g-1,其中处理后工业废水灌溉区PCBs污染程度最大.土壤中PCBs同系物组成以三、四氯联苯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二氯联苯及五氯联苯.土壤样品中PCBs浓度呈现深层土壤低于表层土壤的趋势.主成分分析发现,污灌农田土壤主要来源于变压油的泄漏及大气的干湿沉降.从整体上看,通辽农田土壤污染水平或毒性当量处于较低生态污染水平,生态环境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风险小,但污水的长期灌溉会增大土壤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土壤 多氯联苯 再生水 灌溉 生态风险
下载PDF
电-多相臭氧催化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新洋 李燕楠 +4 位作者 祁丹阳 张昊 陈安生 于晓华 姚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54-4361,共8页
本文采用新型电-多相臭氧催化(E-catazone)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二级出水,开展工艺可行性研究.通过与O3/TiO2纳米花(TiO2-NF)与O3/TiO2-NF/H2O2及单独电化学氧化工艺相比较,对E-catazone工艺技术优势及氧化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 本文采用新型电-多相臭氧催化(E-catazone)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二级出水,开展工艺可行性研究.通过与O3/TiO2纳米花(TiO2-NF)与O3/TiO2-NF/H2O2及单独电化学氧化工艺相比较,对E-catazone工艺技术优势及氧化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O3浓度84mg/L),电-多相臭氧催化获得的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67.9%,50.0%)显著优于O3/TiO2-NF获得的去除率(25.8%,20.9%),即便在O3/TiO2-NF体系中投加5g/L的H2O2以促进臭氧均相催化效果,但COD和TOC去除率也仅分别提高到63.6%,4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电-多相臭氧催化 二氧化钛 羟基自由基
下载PDF
焦化废水生化系统改造与调试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斌 陶若虹 +3 位作者 于晓华 李欢 范利茹 姚宏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8-61,共4页
河北某焦化厂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工艺落后,其出水未能达到国家目前的相关标准。在对废水水质、水量以及原工艺分析后,根据系统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原系统的构筑物、管道和设备,提出分段进水的A/O工艺进行改造。经过半年的调试运行,废水氨... 河北某焦化厂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工艺落后,其出水未能达到国家目前的相关标准。在对废水水质、水量以及原工艺分析后,根据系统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原系统的构筑物、管道和设备,提出分段进水的A/O工艺进行改造。经过半年的调试运行,废水氨氮、总氮、COD出水均满足《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的间接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工艺改造 系统调试 多段A/O
下载PDF
电化学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维孟 何伟 +2 位作者 刘胜伟 刘大伟 孙绍斌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751-755,共5页
基于焦化废水的成分复杂,含有高浓度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现行的生物降解技术很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采用绿色的基本无二次污染的电化学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凝聚与微电解组合处理工艺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取得... 基于焦化废水的成分复杂,含有高浓度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现行的生物降解技术很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采用绿色的基本无二次污染的电化学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凝聚与微电解组合处理工艺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得COD去除从约239mg/L降至47mg/L,NH3-N去除约29mg/L降至12mg/L,其中,微电解脱色效果极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法 深度处理 焦化废水
下载PDF
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CO_2捕获整体性能及成本敏感性分析
9
作者 敬朝文 李进 黄忠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研究天然气联合循环(NGCC)电厂引入燃烧后CO_2捕获系统后电厂整体性能及成本,利用整合环境控制模型(IECM)模拟了一乙醇胺(MEA)吸收剂的燃烧后CO_2捕获NGCC(NGCC+CC)电厂运行情景,其中以无CO_2捕获的NGCC电厂作为参考,同时和等发电量... 为研究天然气联合循环(NGCC)电厂引入燃烧后CO_2捕获系统后电厂整体性能及成本,利用整合环境控制模型(IECM)模拟了一乙醇胺(MEA)吸收剂的燃烧后CO_2捕获NGCC(NGCC+CC)电厂运行情景,其中以无CO_2捕获的NGCC电厂作为参考,同时和等发电量的燃烧后CO_2捕获燃煤电厂(PC+CC)进行对比.为研究NGCC+CC电厂的电力均化成本(LCOE)、CO_2捕获成本及吸收剂再生能耗等关键指标,对各指标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优化CO_2捕获系统的运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MEA吸收剂的燃烧后CO_2捕获系统会降低NGCC电厂的整体效率,效率损失为6.92%,从而导致LCOE升高,从896元/MWh增长至1 020元/MWh,而PC+CC电厂的效率损失为4%.NGCC电厂容量因子和天然气价格是LCOE的主要敏感因素,尤其是天然气价格.NGCC+CC电厂的CO_2捕获成本主要受电厂容量因子、天然气价格及CO_2去除率等影响.吸收剂再生能耗则与吸收剂浓度、蒸汽热含量、贫液负荷、气液比及热电效率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 整合环境控制模型 燃烧后CO2捕获 电厂整体性能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炭质修复剂原位治理萘和菲污染沉积物技术研究
10
作者 周岩梅 刘真 +1 位作者 郭光伟 郭新超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66,共5页
目前,新型污染沉积物治理技术-炭质修复剂原位治理技术在中国鲜有研究和应用。选择3种炭质吸附剂为修复剂,对其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应用索氏提取、序列提取和半透膜被动采样法(SPMDs)分析方法评价了3种炭质修复剂原位治理萘和菲污染沉积... 目前,新型污染沉积物治理技术-炭质修复剂原位治理技术在中国鲜有研究和应用。选择3种炭质吸附剂为修复剂,对其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应用索氏提取、序列提取和半透膜被动采样法(SPMDs)分析方法评价了3种炭质修复剂原位治理萘和菲污染沉积物的效果。实验室模拟实验表明,掺混炭质修复剂3个月后萘和菲的SPMD富集量分别降低了35%~53%和33%~43%。现场实验表明:凉水河沉积物中萘的A2(提取剂为水与甲醇体积比1∶1)浓度降低45%~77%,说明炭质修复剂对萘和菲有较强的"固定"作用,炭质修复剂的加入能降低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草木灰治理效果强于2种生物质电厂灰,这可能是因为其比表面积大于生物质电厂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修复剂 沉积物修复 生物有效性
原文传递
基于物化生化耦合的污水深度脱氮除磷新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德生 彭帅 +4 位作者 刘静轶 邓时海 刘元辉 任可 刘玲花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02-2413,共12页
为了解决常规污水处理技术无法进行完整的硝化反硝化过程,污水厂出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偏高以及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以某污水厂排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物化与生化耦合,构建化学催化生物耦合床(CCBF)脱氮系统,研究CCBF系统对污水厂排水中... 为了解决常规污水处理技术无法进行完整的硝化反硝化过程,污水厂出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偏高以及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以某污水厂排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物化与生化耦合,构建化学催化生物耦合床(CCBF)脱氮系统,研究CCBF系统对污水厂排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和COD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当DO为5.5~6.0 mg·L-1、RT为8 h、C/N为1.5∶1时,CCBF可将NH4+-N从48.5 mg·L-1降至4.58 mg·L-1、TN从51.2 mg·L-1降至6.5mg·L-1、 TP从6.6mg·L-1降至0.48mg·L-1、 COD从78.5mg·L-1降至33mg·L-1,去除率分别达到89.5%、85.7%、92.5%和57.9%;污水经处理后,氨氮、总氮、总磷、COD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利用Eckenfelder方程对系统脱氮过程进行模拟,求得nNH4+-N=0.314 764,nTN=0.282 21,KNH4+-N=0.128 024,KTN=0.218 59,与水力负荷为0.000 8~0.007 m3·(m2·min)-1的常规生物处理相比,系统内部生物量充足、活性高,物化与生物耦合强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厂排水 物化与生化耦合 强化深度处理 脱氮除磷 动力学模型
原文传递
焦化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实例及运行效果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欢 陶若虹 +2 位作者 孙斌 许雅茹 姚宏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101,共5页
焦化废水属于典型的高氨氮难降解有毒有害工业废水。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A/O/O)-后混凝联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通过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水质调研,分析评价了其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指标。... 焦化废水属于典型的高氨氮难降解有毒有害工业废水。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A/O/O)-后混凝联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通过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水质调研,分析评价了其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指标。该工艺对COD、TOC、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5.6%、97.6%、99.9%、96.0%,对重金属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出水多项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经进一步深度处理后可完全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工艺设计 A/O/O工艺
原文传递
热水解预处理对制药菌渣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黎俊 姚宏 +4 位作者 裴晋 陈瑶 魏婷 范利茹 于晓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88-2394,共7页
针对我国发酵类制药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菌渣难处理问题,以制药菌渣为研究对象,将制药厂综合污泥为对照,采用热水解(thermal hydrolysis)预处理技术,研究高含固率制药菌渣在170℃,800 000 Pa和30 min水解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并进行生物... 针对我国发酵类制药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菌渣难处理问题,以制药菌渣为研究对象,将制药厂综合污泥为对照,采用热水解(thermal hydrolysis)预处理技术,研究高含固率制药菌渣在170℃,800 000 Pa和30 min水解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并进行生物化学产甲烷潜能实验,考察热水解预处理对制药菌渣厌氧消化效率的提高程度。结果表明,VB12菌渣、青霉素菌渣、综合污泥在预处理后,SCOD分别增加了80.00%、-28.57%、275%,TN分别增加了76.98%、-76.53%、93.68%,TP分别增加了101.10%、-81.97%、167.86%。VB12菌渣、青霉素菌渣、综合污泥在厌氧消化后,VS去除率为82.52%、63.76%、61.07%。累计产甲烷量分别提高了258.23%、740.63%、190.75%,可见热水解预处理提高产甲烷性能效果显著。与现有填埋、焚烧处理技术相比,厌氧消化能实现菌渣的资源化处置。为热水解与厌氧消化组合工艺处理制药菌渣在我国制药行业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解 厌氧消化 制药菌渣 产甲烷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