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胎龄新生儿凝血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杨璐 李秋平 +3 位作者 许靖 赵文利 周丽 封志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6期2078-2079,208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方法共纳入足月新生儿(37~42周)293例,晚期早产儿(34~36+6周)118例,早期早产儿(26~33+6周)115例,入院时的一般情况(时龄、性别、胎产次、分娩方式、孕母妊娠并发症、生后Apgar评分、羊水污...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方法共纳入足月新生儿(37~42周)293例,晚期早产儿(34~36+6周)118例,早期早产儿(26~33+6周)115例,入院时的一般情况(时龄、性别、胎产次、分娩方式、孕母妊娠并发症、生后Apgar评分、羊水污染、胎膜早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条件相同,生后6h内检测血浆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结果早期早产儿APTT、PT、FDP及D-二聚体均高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P<0.01),FIB低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P<0.01),晚期早产儿除D-二聚体较足月儿升高外(P<0.01),其余指标与足月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初筛指标和D-二聚体有胎龄差异,在早期早产儿期这种差异更为明显。D-二聚体是凝血功能紊乱的早期灵敏指标,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出现D-二聚体升高或PT、APTT延长,应引起重视并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胎盘早剥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邵巧仪 刘敬 封志纯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9年第6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5名胎盘早剥新生儿(按,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重型两组)生后2、6、18、36小时的血液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5名胎盘早剥新生儿(按,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重型两组)生后2、6、18、36小时的血液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另设对照组15名。结果与其他两组比较,重型组5项凝血指标生后6小时内即出现明显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D.二聚体上升,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下降;轻型组与对照组对比,在生后18小时前各凝血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而后则逐渐出现差异。重型组与轻型组比较提示两者各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4.713,P=0.015;凝血酶原时间:F=2.810,P=0.045;D-二聚体:F=3.687,P=0.003;血小板计数:F=4.634,P=0.002;纤维蛋白原:F=5.883,P=0.000)。结论胎盘早剥易致新生儿凝血功能紊乱,重型组较轻型组患儿出现时间早、程度重,临床上应予早期治疗,并监测凝血指标,特别是轻型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早剥 新生儿 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D-二聚体
下载PDF
新生儿监护病房内开展肺脏超声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被引量:32
3
作者 刘敬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2-584,共3页
一、新生儿监护病房内开展肺脏超声检查具有可行性 (一)肺脏超声已在儿童和成人急诊重症医学领域广泛应用 近年来,超声这一传统的诊断技术为肺部疾病的诊断开辟了崭新的领域,成为呼吸系统,尤其是肺部疾病诊断与鉴别的一种简便、... 一、新生儿监护病房内开展肺脏超声检查具有可行性 (一)肺脏超声已在儿童和成人急诊重症医学领域广泛应用 近年来,超声这一传统的诊断技术为肺部疾病的诊断开辟了崭新的领域,成为呼吸系统,尤其是肺部疾病诊断与鉴别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手段.虽然对肺脏超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此后也一直在进行研究和探索,但肺脏超声真正在临床应用还是近10年的事.目前,肺脏超声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已广泛应用于成人与儿童急诊重症医学领域,成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不张、肺水肿和气胸等肺部疾病的重要检查和疗效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监护病房 超声检查 肺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部疾病 医学领域 诊断技术
原文传递
肺脏超声对新生儿肺不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2
4
作者 刘敬 刘颖 +6 位作者 王华伟 李静雅 韩涛 梁婧 杨常栓 邢蒙 封志纯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4-648,共5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肺不张(NA)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肺脏超声对NA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3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住院、经胸部x线或CT检查确诊为肺不张的4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行肺部超声检查... 目的研究新生儿肺不张(NA)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肺脏超声对NA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3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住院、经胸部x线或CT检查确诊为肺不张的4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行肺部超声检查;同期住院的40例非肺病患儿为对照组。肺部超声检查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患儿取仰卧、侧卧或俯卧位,以腋前线、腋后线为界,将肺脏分成前、侧、后三个区域,超声探头与肋骨垂直或平行,分别对双侧肺脏的每个区域进行扫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传统胸部x线或CT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1)NA的超声影像学征象主要包括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等,实时超声下可见肺搏动及肺滑消失。(2)40例患儿肺脏超声检查均有阳性发现,敏感性为100%;但胸部x线检查有阳性者发现仅28例,即敏感性仅70%;其余12例经胸部cT检查证实。结论超声诊断NA准确可靠,其敏感性优于传统胸部x线检查;且具有简便、无创、可在床边开展、可随时检测、可避免射线损伤等优点,对指导治疗及病情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脏超声 肺不张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肺脏超声诊断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敬 曹海英 +6 位作者 王华伟 韩涛 梁静 李静雅 邢蒙 杨常栓 刘颖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46-849,共4页
目的研究肺脏超声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TTN)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5月至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NICU住院,经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TTN的40例患儿为研究组,同期住院的30例非肺病患儿为对照... 目的研究肺脏超声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TTN)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5月至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NICU住院,经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TTN的40例患儿为研究组,同期住院的30例非肺病患儿为对照组。在安静状态下,患儿取仰卧、侧卧或俯卧位,以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为界,将肺脏分为前、侧、后3个区域,探头与肋骨垂直或平行分别对双侧肺脏的每个区域进行扫查,并与传统胸部X线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双肺点、肺泡-间质综合征或白肺、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胸腔积液和彗星尾征等是TTN的常见超声声像图表现,无肺实变和支气管充气征。其中,双肺点对TTN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肺脏超声诊断TTN准确可靠,值得在新生儿监护病房内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性呼吸增快症 肺脏超声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胎膜早破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3
6
作者 杨娜 刘敬 +3 位作者 何平平 藤慧云 王晓凤 封志纯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04-606,共3页
目的明确胎膜早破(PROM)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出生后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住院、胎龄在37周以上、诊断为RDS的患儿205例为病例组,同期入院、主要诊断为... 目的明确胎膜早破(PROM)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出生后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住院、胎龄在37周以上、诊断为RDS的患儿205例为病例组,同期入院、主要诊断为新生儿黄疸(除外感染因素所致者)的41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有无PROM、患儿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羊水污染等,探讨PROM与足月儿RDS的关系。结果 1.RDS组RPOM所占比例(30.2%,62/20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5%,63/4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76,P<0.001)。2.经单因素分析,PROM、选择性剖宫产、男性、小于胎龄儿、羊水量少、妊娠期血糖偏高及糖尿病、羊水Ⅲ度污染、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等因素均与足月儿RDS具有相关性(Pa<0.05),均为RDS的危险因素,而孕母年龄≥35岁、脐带绕颈、胎盘早剥与RDS均无相关性(Pa>0.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PROM、选择性剖宫产、男性、妊娠期血糖异常及糖尿病、出生时窒息等与足月儿RDS密切相关。结论 PROM与足月儿RDS密切相关,是足月儿RDS的高危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胎膜早破 新生儿 足月
原文传递
肺脏超声诊断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的价值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敬 曹海英 +4 位作者 陈水文 孔祥永 李秋平 李丽华 封志纯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评估肺脏超声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TTN)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住院、并接受肺脏超声检查的患儿1358例,经病史、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和肺脏... 目的评估肺脏超声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TTN)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住院、并接受肺脏超声检查的患儿1358例,经病史、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和肺脏超声检查,入院时无肺部病变者412例,TTN22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35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MAS)85例、感染性肺炎215例、其他60例。在安静状态下,患儿取仰卧、侧卧或俯卧位,以腋前线和腋后线为界,将肺脏分成前、侧、后3个区域,探头与肋骨垂直或平行分别对双侧肺脏的每个区域进行扫查,并与传统胸部X线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TTN的主要超声特点是肺水肿,重者在超声影像上表现为白肺或致密B-线,致密B-线对诊断重度TTN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5.3%;轻度TTN表现为肺间质综合征或双肺点;双肺点可在轻度,TTN或其他疾病如RDS、MAS等的恢复期出现,TTN时无肺实变和支气管充气征。胸腔积液在各种肺疾病时均可出现,而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B-线或肺间质综合征则是各种肺脏疾病的共同超声声像图表现。结论超声诊断TTN准确可靠,其主要依据是肺水肿,而无肺实变和支气管充气征,但双肺点不是TTN的特有征象,而致密B-线或白肺则是重度TTN的敏感特异性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性呼吸增快症 肺脏超声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肺脏超声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被引量:41
8
作者 刘敬 王华伟 +4 位作者 韩涛 杨常栓 李秋平 孔祥永 封志纯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68-472,共5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infectious pneumonia,IPN)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肺脏超声对IPN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5月30日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住院,经病史、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 目的:研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infectious pneumonia,IPN)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肺脏超声对IPN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5月30日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住院,经病史、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IPN的32例患儿为IPN组,以同期40例非肺脏疾病患儿为对照组。2组患儿均进行肺脏超声检查。观察正常及异常的肺脏超声表现,并对2组异常超声表现的出现情况(阳性率)进行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肺组织呈低回声,胸膜线与A-线均呈清晰、光滑、规则的强回声,两者等间距平行排列、由近及远回声逐渐减弱,无或仅有少数几条B-线。IPN患儿的肺脏超声表现主要包括肺实变伴动态支气管充气征(100%,32/32)、A-线消失(100%,32/32)、间质综合征(100%,32/32)、胸膜线异常(91%,29/32)、肺滑消失(78%,25/32)、动态支气管充气征(66%,21/32)、肺搏动(38%,12/32)和胸腔积液(9%,3/32)。上述异常超声表现在对照组中均未见,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值均<0.001)。结论 IPN最主要的超声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大面积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A-线消失和间质综合征,其次为胸膜线异常、实时超声下可见肺搏动和动态支气管充气征等,少数患儿可有胸腔积液。肺脏超声对IPN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婴儿 新生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34
9
作者 刘敬 曹海英 +5 位作者 李静雅 梁婧 韩涛 邢蒙 刘颖 王晓凤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为新生儿肺部疾病提供简便可靠的诊断手段。方法2012年5月至8月,对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05例新生儿在入院后24h内进行了肺部超声检查,包括呼吸窘迫综合... 目的探讨超声对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为新生儿肺部疾病提供简便可靠的诊断手段。方法2012年5月至8月,对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05例新生儿在入院后24h内进行了肺部超声检查,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4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8例、新生儿湿肺17例和同期住院的非肺部疾病患儿30例。肺部疾病者均有相应临床表现,并经动脉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检查予以确诊。结果(1)正常新生儿肺组织在超声下呈低回声(黑色),胸膜线呈光滑、清晰、规则的高回声,A-线也呈高回声,与胸膜线平行,清晰可见。(2)RDS:100.0%(40/40)的RDS患儿肺部超声表现为肺实变、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和肺泡间质综合征。12.5%(5/40)的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3)湿肺:双肺点是湿肺的特异性肺超声表现(100.0%,17/17)。(4)胎粪吸入综合征的肺部超声表现:100.0%(18/18)的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患儿有胸膜下局灶性实变、肺泡间质综合征、病变区胸膜线异常和A-线消失,但均为非特异性改变。(5)RDS与湿肺鉴别诊断:5例患儿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胸部X线呈“白肺”样表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RDS。但其中4例肺超声仅见严重肺水肿的影像学改变、1例合并胸腔积液,均符合湿肺的超声特点,其临床经过也与湿肺一致。(6)指导撤除呼吸机:3例RDS患儿撤除呼吸机后呼吸困难,胸部X线无明显异常,但肺部超声检查显示患儿肺部仍存在胸膜下局灶性肺不张。结论超声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准确可靠,且简便、无创、费用低、可在床边开展、可随时检测、无射线损伤,值得在新生儿病房内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胎粪吸入综合征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珂立苏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敬 李静雅 +4 位作者 韩涛 粱婧 邢蒙 李秋平 封志纯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259-262,共4页
目的 研究国产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阶段:(1)第一阶段: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研究珂立苏治疗足月儿RDS的疗效。根据家长意愿... 目的 研究国产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阶段:(1)第一阶段: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研究珂立苏治疗足月儿RDS的疗效。根据家长意愿将RDS患儿分为珂立苏组(74例)和固尔苏组(80例),比较在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后两组患儿血气变化、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重要并发症发生率及重复用药率。(2)第二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比较不同剂量珂立苏治疗足月儿RDS的疗效。将接受珂立苏治疗的80例足月RDS患儿,根据胸部X线改变分为轻中度组(X线胸片Ⅱ~Ⅲ级)50例和重度组(X线胸片Ⅳ级)30例,每组又分成小剂量(每次30 ~ 40 mg/kg)和大剂量(每次70 ~ 100 mg/kg)两个亚组,比较不同剂量珂立苏对RDS的疗效。结果 第1阶段:(1)两组RDS患儿在用药前及用药后0。5h和6h,动脉血pH、PaCO2和PaO2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天数、总给氧天数、住院天数及重复用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多脏器功能衰竭、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急性肾功能衰竭、气胸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珂立苏与固尔苏组患儿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8。778千元及31.827千元,固尔苏组患儿平均减少9.6%(P<0.05)。第2阶段:(1)对轻中度RDS,小剂量与大剂量珂立苏治疗前及治疗后0.5h和6h,pH、PaCO2和PaO2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重度RDS,大剂量珂立苏改善动脉血气的效果优于小剂量珂立苏(P<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重复用药率分别为20.0%(3/15)和33.3% (5/15),大剂量组患儿平均减少40%。结论 (1)对足月儿RDS,珂立苏与固尔苏均可显著改善患儿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相似,但珂立苏组住院费用降低。(2)对轻中度RDS,小剂量与大剂量珂立苏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对重度RDS,大剂量珂立苏的疗效维持较久,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复用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珂立苏 足月新生儿
原文传递
床旁肺脏超声对新生儿肺疾病诊断与鉴别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敬 封志纯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7-230,共4页
各种原因的肺脏疾病及其所致呼吸衰竭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也是第一位住院原因及死亡原因,因此,有关新生儿肺脏疾病诊断治疗的研究一直是新生儿医学的重点课题。长期以来,肺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传统胸x线与CT检查,甚至... 各种原因的肺脏疾病及其所致呼吸衰竭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也是第一位住院原因及死亡原因,因此,有关新生儿肺脏疾病诊断治疗的研究一直是新生儿医学的重点课题。长期以来,肺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传统胸x线与CT检查,甚至被当作多种肺脏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而成为在临床中必不可少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胸部X线与CT检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重症患儿因不宜搬动而难以做出及时诊断,并可能因此而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诊断 新生儿医学 临床价值 鉴别诊断 肺脏 超声 床旁 CT检查
原文传递
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0
12
作者 封志纯 段江 张传仓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042-1045,共4页
新生儿低血糖的定义是血糖水平低于2.2 mmol.L-1。早产、生长发育迟缓以及母亲糖尿病均可引起新生儿低血糖。建议存在高危因素时应监测血糖情况。医疗指导下的母乳喂养是无症状型低血糖的基本处理手段。但是对于症状型低血糖则应持续给... 新生儿低血糖的定义是血糖水平低于2.2 mmol.L-1。早产、生长发育迟缓以及母亲糖尿病均可引起新生儿低血糖。建议存在高危因素时应监测血糖情况。医疗指导下的母乳喂养是无症状型低血糖的基本处理手段。但是对于症状型低血糖则应持续给予葡萄糖输注。如果输注速度要求高于12 mg.kg-1.min-1,应寻找低血糖的原因。低血糖可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应对其进行严密监测和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 诊断 治疗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实验检查的非条件Logistic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花少栋 安胜利 +2 位作者 吴志新 鹿英杰 封志纯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111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新生儿ABO溶血组(137例)和非溶血组(2974例)。入院时采集患儿的血样,检测血常规、肝功能、c反应蛋白,并记录出生体重...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111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新生儿ABO溶血组(137例)和非溶血组(2974例)。入院时采集患儿的血样,检测血常规、肝功能、c反应蛋白,并记录出生体重、生后第4天体重,计算生理性体重下降率。结果确诊新生儿ABO溶血病137例,溶血组中女性多于男性,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率ABO溶血组高于非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患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总胆红素值高于非溶血组,而溶血组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非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检测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O溶血病女性多于男性(X2=16.23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出生体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总胆红素6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验指标对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重要性依次为总胆红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出生体重、血红蛋白、性别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对于尚未发生严重贫血之前,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能对判断ABO溶血的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不合 中性粒细胞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血红蛋白 新生
原文传递
早期死亡的新生儿早发型脓毒症16例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新年 许靖 +9 位作者 韦秋芬 李燕 花少栋 沈开颜 蒙丹华 梁英福 经连芳 姚丽萍 阙舒萍 石云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脓毒症(EOS)的临床特点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EOS引起7日龄内死亡的病例作为死亡组;同期纳入的当月发生EOS未死亡的患儿设为存活组,设计统计表格,检索病...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脓毒症(EOS)的临床特点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EOS引起7日龄内死亡的病例作为死亡组;同期纳入的当月发生EOS未死亡的患儿设为存活组,设计统计表格,检索病历资料.结果 死亡组16例,存活组54例;死亡组与存活组母体及产科因素、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母亲年龄[分别为(29.8±8.2)岁,(28.2±6.0)岁]、居住环境[城市:12例(75%),40例(74%)]、受孕方式[辅助生殖:2例(12%),5例(9%)]、分娩方式[剖宫产:4例(25%),10例(19%)]、先兆子(间)[2例(13%),16例(30%)]、母亲糖尿病[2例(13%),5例(9%)]、宫内窘迫[6例(38%),23例(43%)]、胎膜早破[4例(25%),16例(30%)]、宫内感染[14例(88%),37例(69%)]、绒毛膜羊膜炎[10例(63%),33例(61%)]、胎盘功能不全[6例(38%),16例(30%)]、胎龄[(36.8±1.7)周,(37.5±1.6)周]、出生体质量[(2 695.9±688.6)g,(2 895.8±466.8)g]、宫内发育迟滞[3例(19%),7例(13%)]、窒息[7例(13%),6例(1 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母亲感染性发热[7例(44%),4例(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新生儿并发症:动脉导管未闭[5例(31%),7例(1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10例(63%),17例(32%)]、急性肺损伤(ALI)[8例(50%),11例(20%)]、肺出血[6例(38%),3例(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9例(56%),11例(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43,0.003,0.013);病原菌检出情况:大肠埃希菌[10例(63%),34例(63%)]、大肠杆菌[7例(44%),19例(35%)]、肺炎克雷伯菌[8例(50%),24例(44%)]、铜绿假单胞菌[6例(38%),15例(28%)]、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25%),9例(18%)]、表皮葡萄球菌[5例(31%),9例(17%)]、人葡萄球菌[3例(19%),3例(6%)]、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5例(31%),12例(22%)]、链球菌[4例(25%),8例(15%)]、白色念珠菌[2例(13%),5例(9%)]、其他真菌[2例(13%),8例(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发热、NEC、肺出血、DI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21,0.024,0.033).结论 母亲产前感染性发热是致死性EOS发生的显著因素,NEC、ALI、肺出血、DIC是EOS病情发展难以逆转的危险因素,致死性EOS的致病菌与存活组相比无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脓毒症 婴儿 新生 免疫系统 全身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梅 王志刚 +4 位作者 封志纯 樊林科 赵文利 张万巧 王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5470-5472,共3页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八一儿童医院2011-2013年44 817例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监测数据进行回顾分析,使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完成细菌的...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八一儿童医院2011-2013年44 817例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监测数据进行回顾分析,使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完成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 329例,感染率为5.20%;共检出病原菌2 57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 660株占64.37%;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均>85.00%。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细菌耐药性,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住院患儿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胎膜早破与胎儿-新生儿肺损伤的相关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娜 刘敬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693-696,共4页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是孕产期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胎儿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甚至导致其死亡,故有关PROM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其中,胎膜早破后由于感染与炎症反应等因素...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是孕产期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胎儿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甚至导致其死亡,故有关PROM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其中,胎膜早破后由于感染与炎症反应等因素所致的肺发育成熟障碍及多种严重肺疾病是导致胎儿一新生儿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损伤 胎膜早破 胎儿 相关性 RUPTURE 常见并发症 生长发育 临床医师
原文传递
胎膜早破致新生儿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娜 刘敬 +1 位作者 黄俊谨 吴刚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常见菌种,以期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期间住院的16356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相关资料,包括有无胎膜早破及时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血培养等检查结果。结...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常见菌种,以期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期间住院的16356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相关资料,包括有无胎膜早破及时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血培养等检查结果。结果16356例新生儿中有胎膜早破史者3432例(21.0%),其中足月儿1060例(30.9%),早产儿2372例(69.1%)。胎膜早破患儿中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为35.8%(1227/3432);血培养阳性率为7.6%(260/3432),其中早产儿为6.3%(149/2372),足月儿为10.5%(111/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70,P=0.000)。在培养出的菌种中,G’球菌占58.5%(152/260),G杆菌占33.8%(88/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95,P=0.000);常见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共占血培养阳性菌的75.8%。真菌占7.7%(20/260),真菌感染均见于早产儿。胎膜早破时间≤24h者血培养阳性率为7.7%(119/1544),24h〈胎膜早破时间≤72h者为7.2%(99/1382),胎膜早破时间〉72h者为9.6%(42/4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01,P:0.259)。结论G球菌是胎膜早破后新生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次是G^+杆菌;真菌是胎膜早破后致早产儿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随胎膜早破时间的延长,患儿血培养阳性率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婴儿 新生 细菌感染和真菌病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志新 花少栋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近年来发现的感染性疾病的标记物,研究认为在细菌所致炎症或感染性疾病中特异性升高,尤其在血流感染、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的鉴别、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预测疾病预后方面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有很高应用价...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近年来发现的感染性疾病的标记物,研究认为在细菌所致炎症或感染性疾病中特异性升高,尤其在血流感染、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的鉴别、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预测疾病预后方面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有很高应用价值的诊断指标,而PCT在新生儿感染疾病诊断中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本文对PCT的构成、体内来源、代谢、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更深刻了解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新生儿 感染 标记物
原文传递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敬 王晓凤 +5 位作者 王华伟 刘颖 李静雅 韩涛 梁婧 郑扬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3年第12期993-995,共3页
通过对我院足月新生儿监护病房2007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316例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足月儿RD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表明足月儿RDS的主要临床特点是:男性多见;70.9%在生后3h内,90.2... 通过对我院足月新生儿监护病房2007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316例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足月儿RD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表明足月儿RDS的主要临床特点是:男性多见;70.9%在生后3h内,90.2%在生后6h内,99.4%以上在12 h内发病.原发性RDS的主要诱因是选择性剖宫产,其次为男性患儿;宫内重症感染(肺炎/败血症)是继发性RDS的最常见原因,其次是出生时重度窒息和胎粪吸入综合征.病情重、进展快、易于导致持续胎儿循环和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需呼吸机治疗的时间长.主要死亡原因是重症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诊断明确后及早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和使用“强力”抗生素控制感染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体征和症状
原文传递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敬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117-1120,共4页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新生儿呼吸衰竭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既往认为本病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率越高。但近年来,随着认识的提高,发现足月儿RDS并不少见,但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新生儿呼吸衰竭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既往认为本病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率越高。但近年来,随着认识的提高,发现足月儿RDS并不少见,但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有着与早产儿RDS明显不同的特点,现对此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婴儿 足月 新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