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农产品安全检测研究专题
1
作者 王纪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403-403,共1页
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质标中心),经北京市编制办批准成立于2007年4月。中心整合院所资源,形成了果品、蔬菜、苗木、肥料、农药以及农田环境等全方位监督检验测试综合科研检测机构。2009年依托中心成立北京农产... 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质标中心),经北京市编制办批准成立于2007年4月。中心整合院所资源,形成了果品、蔬菜、苗木、肥料、农药以及农田环境等全方位监督检验测试综合科研检测机构。2009年依托中心成立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2011年经农业部批准建成"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2015年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技术研究 农业质量标准 安全风险评估 北京市重点 检测机构 研究专题 科学技术委员会 监督检验 测试综合 农业行业标准
原文传递
肉品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杨东 王纪华 陆安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4083-4090,共8页
肉类和肉类食品品质与安全检测一直是肉类行业中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超声波、电磁特性、电子鼻与电子舌、计算机视觉、光谱分析等几种当前主要无损检测技术在肉品质量评价中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光谱分析中具有图谱合一、可... 肉类和肉类食品品质与安全检测一直是肉类行业中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超声波、电磁特性、电子鼻与电子舌、计算机视觉、光谱分析等几种当前主要无损检测技术在肉品质量评价中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光谱分析中具有图谱合一、可同时获取样品内外部品质信息特性的高光谱成像技术及其在国内外肉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该技术在肉类品质检测研究方向的几点思考,并展望了无损检测技术在肉品品质检测中的研究前景,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肉品质量 高光谱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功能纳米材料的“瘦肉精”传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杰 梁刚 +3 位作者 李安 满燕 靳欣欣 潘立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55-266,共12页
“瘦肉精”系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化合物,曾被滥用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以提高胴体瘦肉率。中国虽自2010年起禁止其应用于动物养殖环节,但当前,“瘦肉精”类物质非法添加现象仍时有发生,且其替代品多、隐蔽性不断增... “瘦肉精”系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化合物,曾被滥用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以提高胴体瘦肉率。中国虽自2010年起禁止其应用于动物养殖环节,但当前,“瘦肉精”类物质非法添加现象仍时有发生,且其替代品多、隐蔽性不断增强对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仍构成极大威胁。功能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特殊结构及性质,极大地提升了现有传感检测技术的性能,使得现有传感检测技术不断朝着灵敏、高效、简便、低成本及抗干扰能力不断增强等方向发展。该文分别从金纳米材料、碳质纳米材料、量子点以及其他新型纳米材料角度出发,总结了以上纳米材料与传感检测技术相结合在“瘦肉精”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未来功能纳米材料与传感检测技术相结合需要提升的地方,为下一步开发更灵敏准确、简便易行、高通量及低成本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纳米技术 无损检测 功能纳米材料 瘦肉精
下载PDF
太赫兹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罗娜 王冬 +1 位作者 王世芳 韩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9-356,共8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由于传统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操作复杂、消耗大量溶剂、成本高等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开发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在电磁波谱中位于微波和红外辐射之间的太赫兹波,因其所处波段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了瞬态性、高穿... 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由于传统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操作复杂、消耗大量溶剂、成本高等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开发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在电磁波谱中位于微波和红外辐射之间的太赫兹波,因其所处波段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了瞬态性、高穿透性、宽带性、相干性和低能性等一系列特性,太赫兹技术可以有效反映有机生物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作为物质"指纹"谱,该技术逐渐应用于有机生物分子的定性、定量分析,在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等众多光谱类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中成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新兴检测技术。首先介绍了太赫兹波特点,太赫兹光谱及其成像技术原理;其次,在其基础上总结了太赫兹数据处理一般流程及其主要步骤中的常用分析方法,着重对定量、定性分析步骤中模型搭建方法、评估方法、评估指标进行了阐述;再次,讨论了近几年来太赫兹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几个关键领域应用和研究进展,具体包括农药残留、抗生素、毒素等微量有害物质检测,掺假、转基因和外源异物的鉴别以及农产品内部营养成分含量预测等;最后,系统探讨了太赫兹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领域尚需解决的问题,以此为导向总结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研究方向,并对太赫兹技术在农产品品质领域未来发展作出展望。已有研究文献表明太赫兹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领域的有效性。尤其,对非极性物质不敏感的特性,使其对已包装农产品的品质检测与评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机器学习、强化学习等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太赫兹数据分析技术研究,通过数据自主学习,从数据角度揭示科学规律,构建精度更高、运算开销更小、实时性更强、泛化能力更好的分析模型;另一方面从分子振动理论出发,结合化学、物理学知识,研究太赫兹光谱特性的形成机理,并将获取的先验知识应用于分析模型的构建,通过数据与机理二者有机结合,提高太赫兹光谱分析软实力。未来硬件系统开发上以便携、低成本、灵敏度高为目标,最终实现太赫兹技术应用从实验室研究阶段逐渐走向商用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光谱 太赫兹成像 农产品品质 无损检测
下载PDF
农产品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戴莹 王纪华 +2 位作者 韩平 马帅 冯晓元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425-432,共8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改善作物品质和调节生长作用的人工合成农药,近年来,调节剂的滥用及使用不当导致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限量标准的跟踪研究,并进一步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水平。本文综述了农产品生产中...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改善作物品质和调节生长作用的人工合成农药,近年来,调节剂的滥用及使用不当导致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限量标准的跟踪研究,并进一步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水平。本文综述了农产品生产中常用的氯吡脲、赤霉素、多效唑、乙烯利、矮壮素、2,4-二氯苯氧乙酸这6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检测研究现状,包括农产品中残留限量标准和仪器检测技术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分析将向多组分、高效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最大残留限量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戴莹 冯晓元 +2 位作者 韩平 王蒙 王纪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658-664,共7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具有无损、快速、低成本等诸多特点的新型分析检测技术,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农产品尤其是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定性和定量监控。近红外光谱技术所具有的无损检测这一突出优势,使其在农产品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具有无损、快速、低成本等诸多特点的新型分析检测技术,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农产品尤其是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定性和定量监控。近红外光谱技术所具有的无损检测这一突出优势,使其在农产品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特点、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预浓缩技术和定量校正模型,并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随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不断革新、相关前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中会向着更加灵敏、更加准确、更加自动化、更加现场化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果蔬 农药残留
原文传递
北京市大兴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情况及发展思路 被引量:15
7
作者 靳欣欣 朱建国 +4 位作者 邓金香 裴昕 郭忠利 石艳 李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484-489,共6页
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大兴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提高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保障能力,本文针对区县现有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区县级检测中心、镇级检测站和农产品生产企业检测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探讨在"... 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大兴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提高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保障能力,本文针对区县现有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区县级检测中心、镇级检测站和农产品生产企业检测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探讨在"十三五"规划和新航城建立的背景下消费者、生产者和区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需求。在总结近几年来体系建设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制度建设中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检测水平、人才、设备及覆盖率方面的缺乏,对照问题并结合"十三五"规划分别提出对策及发展思路,从提升机构能力、加强人才培养、积极整合资源和完善制度建设的角度着手,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兴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区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十三五”规划
原文传递
梨果实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蒙 冯晓元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681-690,共10页
梨果实容易发生果肉褐变,即使外观完好,也有可能内部发生劣变。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以其快速、无损、多组分同时测定等优势,近年来在梨果实无损检测应用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本文介绍了NIRS检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应... 梨果实容易发生果肉褐变,即使外观完好,也有可能内部发生劣变。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以其快速、无损、多组分同时测定等优势,近年来在梨果实无损检测应用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本文介绍了NIRS检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应用NIRS无损检测技术在梨糖度、酸度、硬度等内部品质、褐变和损伤等内部缺陷方面及便携式检测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无损检测
原文传递
真菌毒素检测与防控技术研究动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22期5789-5790,共2页
农产品在生长、采收、贮运、销售等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侵染而发生腐烂,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如此,在适宜的条件下产毒真菌会在腐烂部位产生并积累大量的真菌毒素.
关键词 真菌毒素 防控技术 检测 经济损失 产毒真菌 农产品 病原菌 腐烂
原文传递
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满燕 梁刚 +2 位作者 靳欣欣 付海龙 潘立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3431-3441,共11页
农药的大量使用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分析主要采用液相及液质联用、气相及气质联用等传统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具有较高检测灵敏性和选择性,但却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不能满足当前食品安... 农药的大量使用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分析主要采用液相及液质联用、气相及气质联用等传统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具有较高检测灵敏性和选择性,但却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不能满足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对实时、快速、便携式检测的需求。生物传感技术作为农药检测的前景替代方法,具有高专一性、高选择性、便携性和实时分析的性能,因此,可以弥补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本文首先对应用于农药检测的基于酶的、抗体的生物传感技术进行综述。其次,对基于核酸适配体、微流控芯片、分子印迹的新型生物传感技术在农药检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对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农药残留 酶生物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 检测
原文传递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刚 满燕 +1 位作者 李安 潘立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2936-2942,共7页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具有靶向性强、灵敏度高、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生物医学、环境分析、食品分析等领域。其中,在食品分析领域主要体现在农残、重金属、食品添加剂以及生物...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具有靶向性强、灵敏度高、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生物医学、环境分析、食品分析等领域。其中,在食品分析领域主要体现在农残、重金属、食品添加剂以及生物毒素等检测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核酸适配体的概念、筛选方法、核酸适配体传感器优点,重点从传感器的设计、传感检测原理、检测性能等方面综述了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Pb^(2+)等食品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对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适体 生物传感器 重金属 农药
原文传递
微芯片技术在农产品及食品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满燕 梁刚 +2 位作者 李安 靳欣欣 潘立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2949-2956,共8页
真菌毒素污染的农产品及食品会对人类及牲畜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目前,真菌毒素的检测主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真菌毒素污染的农产品及食品会对人类及牲畜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目前,真菌毒素的检测主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等传统检测方法。然而,这些检测方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比较繁琐、费时,并且在分析过程中还会消耗大量的有毒试剂。微芯片技术所需样品的消耗量少并且分析时间短,可实现样品的集成化、微型化以及高通量检测。微芯片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弥补了上述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本文主要综述了微芯片技术在农产品及食品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首先对农产品及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及其毒性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重点对微芯片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微芯片应用于真菌毒素检测的发展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微芯片 检测
原文传递
一种面向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的X射线荧光光谱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任东 沈俊 +2 位作者 任顺 王纪华 陆安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934-3940,共7页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步骤繁琐、检测费用高且速度慢。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技术检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具有处理简单、现场、快速、无损等优点。由于土壤背景复杂,包含大量噪声和...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步骤繁琐、检测费用高且速度慢。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技术检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具有处理简单、现场、快速、无损等优点。由于土壤背景复杂,包含大量噪声和无关信息,建立XRF校正模型前,对光谱的预处理能有效的去除不相干信息,保留有用信息,对XRF预测模型的精度有重要影响。主要研究光谱预处理方法对重金属含量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首先,采用向前间隔偏最小二乘(Fi PLS)作为校正模型,对比了无预处理、去趋势处理(DT)、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小波去噪(WT)、SNV+DT、卷积平滑(SG)+一阶导数、卷积平滑(SG)+二阶导数等7种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土壤重金属模型的检测精度。初步结果表明,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效果较好,与原始光谱相比,相关系数r从原始的0. 988提高到0. 990,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相对误差平均从原来的20. 809和0. 166分别降低到19. 051和0. 121。其次,在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多元散射校正方法以线性表达式描述非线性关系的局限性,提出了局部加权线性回归多元散射校正(LWLRMSC)和偏最小二乘多元散射校正(PLSMSC),并比较了它们的建模效果。LWLRMSC是基于加权思想,在预测一个点的值时,选择适当的核函数和权重分配策略进行预测点的线性回归,来解决简单线性回归的欠拟合状况; PLSMSC是基于PLS建模思想,考虑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最大相关性,来减少拟合误差及失真问题。结果表明,PLSMSC具有最佳的预处理效果,五种重金属Cu,Zn,As,Pb,Cr预测值和实际值的R分别为0. 989,0. 973,0. 991,0. 989和0. 986,RMSEP分别为8. 805,58. 360,7. 671,12. 549和20. 851,相比于传统的MSC方法不仅在精度方面有大幅度的提升,且具有更好的泛化性能,能消除光谱噪声,提升有效信息贡献度,为土壤重金属含量预测模型选取合适的预处理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F 预处理 土壤重金属 偏最小二乘回归 向前间隔偏最小二乘
下载PDF
物联网关键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探讨 被引量:12
14
作者 贾文珅 李孟楠 +5 位作者 李雨 孟蕾 卢娜 韩平 潘立刚 王纪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4401-4407,共7页
农业物联网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便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而设施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具体体现和标志,可以获取农业生产... 农业物联网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便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而设施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具体体现和标志,可以获取农业生产高效率与高收益,因此将农业物联网应用到设施农业中,将突破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依据物联网架构设施农业物联网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3部分,分别对应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与信息应用技术。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最新进展的调研和分析,总结了设施农业物联网在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以及大数据与设施农业物联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分别从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等方面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设施农业 传感器 人工神经网络 模糊控制
原文传递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任君安 满燕 +3 位作者 李安 梁刚 靳欣欣 潘立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2063-2071,共9页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检测技术研发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核酸等温扩增技术,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检测技术研发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核酸等温扩增技术,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速度快等优点,且不需复杂仪器设备,可以在条件简陋的实验室和资源不足的户外等地实现检测和应用。本文介绍了RPA技术的概念和原理,综述了近年来RPA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如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转基因农产品识别和常见食品的物种鉴别等,概括了其在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领域中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对RPA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反应 核酸等温扩增 食品安全 检测
原文传递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应用于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甄建辉 孙鹏远 +6 位作者 巩文雯 靳欣欣 贾文珅 赵杰 陈瑞春 潘立刚 梁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577-5585,共9页
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由于其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开发简单、快速的分析技术实现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筛查、检测,对确保食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抗生素在农业畜牧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 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由于其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开发简单、快速的分析技术实现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筛查、检测,对确保食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抗生素在农业畜牧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导致了抗生素滥用现象,引发了严重的动物源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威胁。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抗生素的检测方法,但在检测的灵敏性和量化分析方面仍然存在挑战,因此,建立抗生素的快速、准确分析方法,对管控抗生素合理使用、评估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抗生素检测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电化学、比色法、荧光法3类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及应用现状,并阐述了不同传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抗生素适配体传感技术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今后适配体技术特异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适配体 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 比色法 荧光法
原文传递
电子鼻技术在果蔬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7
作者 贾文珅 李孟楠 +3 位作者 王亚雷 梁刚 满燕 潘立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410-418,共9页
电子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仿生技术,在工业和农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具有样品处理简单、检测速度快、识别效果好、实时、无损的优点。由于电子鼻具有满足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要求等优点,电子鼻系统正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 电子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仿生技术,在工业和农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具有样品处理简单、检测速度快、识别效果好、实时、无损的优点。由于电子鼻具有满足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要求等优点,电子鼻系统正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业研究之中。本文介绍了电子鼻的发展史和一些常见的电子鼻型号,其中典型的有PEN3型和FOX4000等。分析了电子鼻系统的组成构造,介绍了电子鼻系统的工作原理。其中重点阐述了电子鼻技术在水果与蔬菜中的研究与应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电子鼻在对区分果蔬的不同类型与品种、合理地制定与调整果蔬的贮藏时间和条件以及鉴别与评价果蔬品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最后,主要针对电子鼻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从多个方面对电子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敏传感器 电子鼻 无损检测 水果 蔬菜
原文传递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侧流层析技术同步检测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B1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宇龙 王荷 +3 位作者 赵志磊 熊科 陈爱亮 王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441-3448,共8页
目的建立基于适配体互补链同时检测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_(A))和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_(1))2种真菌毒素的荧光试纸条。方法通过优化2种适配体的浓度以及缓冲体系的pH值,提高同步检测OT_(A)和AFB_(1)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目的建立基于适配体互补链同时检测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_(A))和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_(1))2种真菌毒素的荧光试纸条。方法通过优化2种适配体的浓度以及缓冲体系的pH值,提高同步检测OT_(A)和AFB_(1)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结果OT_(A)和AFB_(1)的T线(T_(O)和T_(A))和C线荧光强度比值与对应真菌毒素的浓度对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5~50 ng/mL,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87和0.9910,检出限低至0.51和0.38 ng/mL。通过对花生和葡萄干进行加标回收和实际样品检测,试纸条检测的OT_(A)和AFB_(1)的回收率分别为82.06%~109.69%和83.34%~110.0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89%~8.17%,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一致。结论该生物传感器可在20 min内实现花生和葡萄干等样品中OT_(A)和AFB_(1)的同步快速检测,并具有成本低、检测速度快和易于操作等优点,可为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步快检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黄曲霉毒素B1 适配体 试纸条 花生和葡萄干
原文传递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沙门氏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班美静 满燕 潘立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0期114-122,共9页
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该菌引起的中毒事件数量位居前列。目前,基于抗原/抗体、核酸适配体、细胞等传感元件的生物传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中。其中,核酸适配体是一种短的核... 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该菌引起的中毒事件数量位居前列。目前,基于抗原/抗体、核酸适配体、细胞等传感元件的生物传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中。其中,核酸适配体是一种短的核酸序列,具有特异性强、亲和力高、合成速度快、重现性好、修饰方便等优点。核酸适配体的这些优点可能会取代抗体,成为分析领域中的潜在识别探针。因此,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沙门氏菌定量检测中具有独特优势。主要综述了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沙门氏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首先对沙门氏菌及其常用检测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其次介绍沙门氏菌核酸适配体的SELEX筛选方法,重点对基于核酸适配体的比色、荧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电化学等生物传感技术在沙门氏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论述,最后对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应用于沙门氏菌定量检测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食源性致病菌 核酸适配体 生物传感 检测
下载PDF
我国葡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秋生 张强 +6 位作者 谢蕴琳 殷萍 刘烨潼 李安 张少军 郭永泽 程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7期5934-5939,共6页
近年来,我国的葡萄产业快速发展,规模化和标准化葡萄生产程度越来越高,但在葡萄单产、品质、贸易等方面均不具备优势,果品品质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因此,健全完善我国葡萄生产全程质量管控标准体系并行之有效,成为提高我国葡萄产品国... 近年来,我国的葡萄产业快速发展,规模化和标准化葡萄生产程度越来越高,但在葡萄单产、品质、贸易等方面均不具备优势,果品品质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因此,健全完善我国葡萄生产全程质量管控标准体系并行之有效,成为提高我国葡萄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现行的有关葡萄质量安全全程管控的相关标准,针对我国葡萄果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质量安全相关标准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类研究,重点分析了我国目前葡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葡萄质量安全全程管控标准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质量安全 全程管控 标准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