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农学院新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浅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同泉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8年第S2期37-40,共4页
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技术队伍管理是培养创新性人才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本文作者结合北京农学院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实验教学改革 创新型人才 实验室管理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0
2
作者 王淑英 于同泉 +3 位作者 王建立 杨柳 杨凯 路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9-137,共9页
【目的】探明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为合理科学配方施肥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平谷区布设置1076个采样点,测定其耕层(0~20cm)与亚耕层(20~40cm)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法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明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为合理科学配方施肥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平谷区布设置1076个采样点,测定其耕层(0~20cm)与亚耕层(20~40cm)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法进行分析。【结果】平谷区耕层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分别为1.96、2.51、17.32和10.91mg·kg-1,含量均在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耕层含量高于亚耕层,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耕层中有效铁和有效锰的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变程分别为21.6和45.3km,耕层有效铜和有效锌变程较小,分别为3.1和2.9km,亚耕层中4种有效微量元素的变程与耕层不同,其大小顺序为: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得到了平谷区4种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图,耕层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分布主要取决于地形、土壤类型、土壤性质等结构性因素,而耕层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分布则主要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关,其中果园和菜地的含量明显高于大田。亚耕层4种微量元素空间分布格局与耕层相似,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垂直分布特征。【结论】肥料和农药的投入是平谷区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有效锌含量偏高,对土壤环境质量具有潜在危害,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微量元素 半方差函数 空间变异 北京 平谷区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路苹 王淑英 +4 位作者 杨柳 王建立 杨凯 张志刚 于同泉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1-76,共6页
对2005年北京市平谷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全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51 g/kg,0.89 g/kg,32.80 mg/kg和136.79 mg/kg,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处于高水... 对2005年北京市平谷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全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51 g/kg,0.89 g/kg,32.80 mg/kg和136.79 mg/kg,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处于高水平。在集中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次数分布曲线近似于呈偏正态分布,全氮近似于呈正态分布,速效磷和速效钾近似于呈偏正态分布。各养分的变异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层土壤 土壤有机质 全氮 速效磷 速效钾
下载PDF
北京平谷区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43
4
作者 王淑英 胡克林 +1 位作者 路苹 于同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90-1298,共9页
【目的】探明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布,为合理科学配方施肥和识别农业面源磷污染重点控制区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郊区平谷区布设1058个采样点,测定其耕层(0~20cm)与亚耕层(20~40cm)土壤有效磷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目的】探明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布,为合理科学配方施肥和识别农业面源磷污染重点控制区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郊区平谷区布设1058个采样点,测定其耕层(0~20cm)与亚耕层(20~40cm)土壤有效磷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平谷区耕层和亚耕层土壤有效磷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5和1.29,均属强变异程度,其平均含量分别为32.80和9.74mg·kg-1,耕层含量高于亚耕层,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耕层和亚耕层有效磷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14.6和15.8km。平谷区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空间分布表现为:低山区>平原区>山区,主要与高程、土地利用方式及施肥量有关。亚耕层有效磷空间分布格局与耕层相似,但其含量远小于耕层。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超过临界值(60mg·kg-1)的概率为70%~90%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半山区。概率<20%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1%,分散分布于东北部山区、东部半山区及中部、西南部平原区。【结论】平谷区果园、菜地和大田土壤磷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盈余,有机肥和化肥的大量投入是平谷区土壤有效磷含量高的主要原因。大华山镇中部及刘家店乡东南部部分区域作为农业面源磷污染的重点控制区,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磷 空间变异 环境风险分析
下载PDF
应用DGGE技术分析青藏铁路沿线的土壤细菌种群多样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潞滨 刘振静 +3 位作者 庄彩云 周金星 杨凯 韩继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1-755,共5页
选择青藏铁路沿线不同海拔高度的10个地点采集土壤样品,直接提取样品中的总DNA,以巢式PCR扩增细菌16S rDNA片段,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离PCR扩增的16S rDNA片段,研究土壤细菌的种群多样性。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高海拔地区... 选择青藏铁路沿线不同海拔高度的10个地点采集土壤样品,直接提取样品中的总DNA,以巢式PCR扩增细菌16S rDNA片段,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离PCR扩增的16S rDNA片段,研究土壤细菌的种群多样性。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高海拔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细菌种群多样性,植被类型是影响青藏铁路沿线土壤细菌种群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土壤细菌种群结构相似性的重要因素,而海拔高度等是次要的影响因素;具有相似植被类型的土壤样品,其细菌种群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细菌 种群多样性 植被类型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技术优化及在草莓上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卿 邢宇 +1 位作者 曹庆芹 秦岭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1-25,共5页
【目的】为优化荧光定量PCR技术体系并在草莓研究中应用。【方法】以二倍体草莓(Fragaria vesca‘Ruegen’)为试材,草莓当中两个β-肌动蛋白基因家族成员Actin1和Actin2为内参基因,对比分析10μL和20μL反应体系条件下荧光定量PCR扩增... 【目的】为优化荧光定量PCR技术体系并在草莓研究中应用。【方法】以二倍体草莓(Fragaria vesca‘Ruegen’)为试材,草莓当中两个β-肌动蛋白基因家族成员Actin1和Actin2为内参基因,对比分析10μL和20μL反应体系条件下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结果】内参基因引物组合Actin1的扩增效率等指标优于Actin2;10μL反应体系中的扩增效率等指标优于20μL反应体系;内参基因Actin1在10μL反应体系下是草莓最优的荧光定量PCR技术体系。【结论】优化了草莓荧光定量PCR体系并应用该技术体系检测了草莓CrRLK1Ls家族成员的时空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草莓 扩增效率 CrRLK1Ls
下载PDF
枣树保花保果综合技术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史贺奎 吴秀梅 +3 位作者 关伟 张成胤 王有年 师光禄 《烟台果树》 2013年第1期34-35,共2页
枣属于花量大、落花落果严重的树种,由于枣树花期长达1~2个月,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期进行,养分竞争十分突出。一般管理条件下,坐果率只有0.5%~1%,坐果率达到2%时,单产就相当可观。近年来,由于极端农业天气频繁发生,花期高温干旱天气... 枣属于花量大、落花落果严重的树种,由于枣树花期长达1~2个月,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期进行,养分竞争十分突出。一般管理条件下,坐果率只有0.5%~1%,坐果率达到2%时,单产就相当可观。近年来,由于极端农业天气频繁发生,花期高温干旱天气造成大量焦花、干花,或花期遭遇连阴雨而不能正常开花坐果,更为严重的是多种食花害虫的发生与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花保果 枣树 应用 技术 干旱天气 落花落果 生殖生长 营养生长
下载PDF
北京山区林下三种耐荫芳香植物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基朋 李丹丹 +2 位作者 秦岭 杨柳 田晔林 《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273-284,共12页
目的:为林下耐荫芳香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GC-MS对紫苏(Perilla frutescens)、藿香(Agastache rugosa)和白玉簪(Hosta plantaginea)三种植物的植株各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同时对比了不同地... 目的:为林下耐荫芳香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GC-MS对紫苏(Perilla frutescens)、藿香(Agastache rugosa)和白玉簪(Hosta plantaginea)三种植物的植株各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同时对比了不同地点、不同生长环境的挥发性成分。结果:紫苏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分为萜烯类、酯类、醇类、烷类、酮类、醛类和呋喃7大类。其中,萜烯类的种类最多,萜烯类中石竹烯释放量最大(41.54%)。紫苏果实中有具抗肿瘤效果的成分-紫苏烯;藿香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有萜烯类、酯类、醇类、烷类、酮类、酚类、醛类和呋喃8大类。其中,萜烯类最多,以石竹烯、双戊烯、β-波旁烯释放量最大;白玉簪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醇类、萜烯类、酯类、酮类和醛类5大类。其中,醇类的含量最高。白玉簪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为芳樟醇。芳樟醇是白玉簪香气中的标志性成分。根据研究,对林下芳香植物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耐荫芳香植物 挥发性成分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与石刁柏性别基因M紧密连锁的AFLP新标记 被引量:9
9
作者 韩莹琰 杨凯 +1 位作者 范双喜 张振贤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79-782,共4页
运用BSA法构建石刁柏雌雄基因池,用64种AFLP引物组合共检测到4个多态性位点,单株验证结果表明,引物组合E-ACG/M-CTT产生的多态性片段(命名为E-ACG/M-CTT-156)与M基因连锁,片段大小为156bp;连锁遗传距离为8·33cM。
关键词 石刁柏 性别基因M AFLP标记 BSA
下载PDF
抗炎中药作用机制新靶点研究——对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姜代勋 陈武 +4 位作者 陈益山 李佳 于同泉 路苹 穆祥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9年第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传统中药 分子机制 酯酶活性 靶点 临床应用 磷酸 肾上腺皮质
下载PDF
基于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的植物脱落酸受体鉴定的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卿 邢宇 +2 位作者 郝敬虹 曹庆芹 秦岭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0-23,共4页
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ITC)是一种新发展的研究生物分子互作的方法,可获得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完整的热力学和动力参数等。为了探明ITC在植物激素受体筛选和鉴定方面的应用可靠性,以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受体为例,通过等温滴定试验获得ABA受... 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ITC)是一种新发展的研究生物分子互作的方法,可获得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完整的热力学和动力参数等。为了探明ITC在植物激素受体筛选和鉴定方面的应用可靠性,以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受体为例,通过等温滴定试验获得ABA受体PYR1和ABA结合的热力学信息,包括结合常数(Kd),反应的化学计量数(N)和焓(ΔH)等,开发植物激素受体筛选和鉴定的技术体系。ITC试验显示,受体蛋白PYR1和ABA结合Kd为67μmol/L,N为0.92,ΔH为19.78kJ/mol,表明他们结合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高亲和性等特征。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可以应用于激素受体的筛选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 脱落酸 受体 热力学
下载PDF
试论农村、农业、农民与高等农业教育改革
12
作者 师光禄 何忠伟 王有年 《调研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2,48,共3页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三农"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的职能和现实,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农村农业农民 高等农业教育 改革
下载PDF
我国部分兰属植物菌根真菌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潞滨 胡陶 +4 位作者 唐征 庄彩云 刘振静 杨凯 彭镇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64,共5页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analysis(rDNA ITS)was used to study diversity of 12 representative mycorrhizal Rhizoctonia strains,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Chinese orchids(Cymbidium)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sites and...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analysis(rDNA ITS)was used to study diversity of 12 representative mycorrhizal Rhizoctonia strains,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Chinese orchids(Cymbidium)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sites and belonged to different ecologic types.The Bla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these strains belonged to Epulorhiza or Tulasnella,which was fully consistent with identification as Epulorhiza with morphological method.Additionally,based on rDNA ITS sequence cluster analysis,dendrogram of Cymbidium mycorrhizal strain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ed environments and orchids species were two crucial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specificity-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orchids(Cymbidium)symbiotic mycorrhizae and h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属植物 菌根真菌 RDNA ITS分析 瘤菌根菌 胶膜菌属
下载PDF
核桃青皮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毒力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海香 申照静 +2 位作者 杜娟 王有年 师光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4,共5页
研究核桃青皮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毒力作用与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青皮石油醚提取物的杀螨活性较高,浓度为1mg.mL-1时,对朱砂叶螨雌成螨24h后的死亡率可达到83.44%,明显高于氯仿、甲醇提取物(P<0.05)。通过对核桃... 研究核桃青皮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毒力作用与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青皮石油醚提取物的杀螨活性较高,浓度为1mg.mL-1时,对朱砂叶螨雌成螨24h后的死亡率可达到83.44%,明显高于氯仿、甲醇提取物(P<0.05)。通过对核桃青皮石油醚提取物进一步萃取、柱层析分离,发现萃取物中石油醚相的杀螨活性明显大于甲醇相,浓度为1mg.mL-1时,对朱砂叶螨雌成螨24h后的死亡率可达到84.39%(P<0.05)。对石油醚萃取物的柱层析分离最终得到19个流分,其中以第6、7、13、17流分杀螨效果较好,死亡率均达到60%以上,且经高压液相检测得第6流分纯度可达90%以上,对其毒力作用进行浓度梯度检测,发现浓度为10mg.mL-1时,提取率与死亡率分别为6.34%,98.45%。采用比色法测定第6流分对朱砂叶螨乙酰胆碱酯酶(AchE)与Na+,K+-ATPase活性的影响,表明浓度为10mg.mL-1,AchE与Na+,K+-ATPase的活性低于对照,8h后分别为对照的0.47与0.6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核桃青皮 乙酰胆碱酯酶 Na^+ K^+-ATPase
下载PDF
万寿菊根提取物对山楂叶螨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蛋白酶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师光禄 王有年 +5 位作者 王鸿雷 赵莉蔺 刘素琪 曹挥 于同泉 路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0-404,共5页
采用常规生化实验方法,探讨了山楂叶螨在光、暗条件下经万寿菊根的氯仿提取物(TPC)作用后谷胱甘肽S-转移酶、蛋白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生物样品采用活体处理和离体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万寿菊根氯仿提取物的光活化生物活性最高,其... 采用常规生化实验方法,探讨了山楂叶螨在光、暗条件下经万寿菊根的氯仿提取物(TPC)作用后谷胱甘肽S-转移酶、蛋白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生物样品采用活体处理和离体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万寿菊根氯仿提取物的光活化生物活性最高,其次为水提取物,最后为甲醇提取物;山楂叶螨经TPC处理后,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蛋白酶及蛋白质含量变化程度在光照条件下显著高于黑暗处理.万寿菊根氯仿提取物中存在的活性物质,能够促进山楂叶螨离体酶液中蛋白酶的活化;TPC通过激活试螨体内的蛋白酶而促进蛋白质的降解.万寿菊次生物质的生物活性主要属于光活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山楂叶螨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蛋白酶 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毛竹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李潞滨 刘敏 +4 位作者 杨淑贞 刘亮 缪崑 杨凯 韩继刚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2-779,共8页
【目的】为了了解天然毛竹林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信息,【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浙江天目山和重庆缙云山天然毛竹林根际细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其16S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分别从天目山和缙云山天然毛竹林根际分... 【目的】为了了解天然毛竹林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信息,【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浙江天目山和重庆缙云山天然毛竹林根际细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其16S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分别从天目山和缙云山天然毛竹林根际分离得到51株和31株菌落形态差异的细菌和放线菌。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天目山和缙云山毛竹根际细菌主要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分别为40%和58%)、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分别为36.7%和10.52%)、变形菌门α亚群(Alphaproteobacteria,分别为10%和5.26%)和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roteobacteria,分别为10%和26.32%),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为共同的优势菌属(分别为34.38%和42.11%)。分离的菌株中,B188、B171和B152等6株与GenBank中已报道16S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从90%到96%不等,可能代表着新属或种。【结论】这表明,天然毛竹林根际具有较为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并存在一些潜在的新的微生物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根际 可培养微生物 种群多样性
下载PDF
树枫杜鹃菌根真菌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振华 姚娜 +3 位作者 杨凯 王涛 李振坚 李潞滨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5-797,共3页
杜鹃花科(Ericaceae)植物约75属,1 350余种,主产南非和中国西南及西部,我国产20属,约800余种。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是杜鹃花科植物中最大的一个属,我国约产600余种,全国均有分布,尤其以四川、云南和贵州的种类最多[1]。
关键词 树枫杜鹃 菌根真菌 18S RDNA Meliniomyces variabilis
下载PDF
间种牧草枣林刈草对树上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师光禄 张铁强 +5 位作者 刘素琪 苗振旺 李登科 路苹 于同泉 王有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102,共6页
为了有效地管理枣树害虫,2004年在太谷地区间种牧草枣林,运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与相对丰盛度指数作为多样性分析的综合指标,系统地研究不同刈草次数对树上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刈草对害虫亚群落的物种数的影响较小,对天... 为了有效地管理枣树害虫,2004年在太谷地区间种牧草枣林,运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与相对丰盛度指数作为多样性分析的综合指标,系统地研究不同刈草次数对树上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刈草对害虫亚群落的物种数的影响较小,对天敌亚群落与中性昆虫的物种数影响较大,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昆虫群落各类群的多样性与相对丰盛度指数的时序变化凸现明显的差异与规律性,且受刈割次数的影响较大,当6月上旬进行第1次刈割后,对昆虫群落的结构动态影响明显,但很快即可得到恢复,当7月中旬实施第2次刈割后,对害虫亚群落物种数影响较小,但对天敌亚群落与中性昆虫的物种数影响较大,并且对昆虫群落的多样性与相对丰盛度的影响较为明显,这种影响待枣果采收后才逐渐得到恢复,因此刈割后应对枣树害虫及时给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草间种 刈割 昆虫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百合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克隆及其转化烟草的花色表达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洁 安利清 +3 位作者 王涛 姚娜 李潞滨 杨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11-1517,共7页
以‘西伯利亚’百合为试材,利用PCR技术克隆了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构建了CHS基因的正义和反义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叶盘,获得了转正义CHS基因的本明烟草18株,转反义CHS基因的普通烟草21株,总转化率为26.0%。高效液... 以‘西伯利亚’百合为试材,利用PCR技术克隆了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构建了CHS基因的正义和反义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叶盘,获得了转正义CHS基因的本明烟草18株,转反义CHS基因的普通烟草21株,总转化率为26.0%。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结果显示,正义CHS转基因的本明烟草类黄酮含量升高14.0%~59.7%,反义CHS转基因的普通烟草类黄酮含量降低44.5%~76.4%。花色观察结果显示,正义转基因烟草的花瓣颜色未见变化,反义转基因烟草部分植株的花瓣颜色变浅。研究表明,CHS基因遗传转化是进行花色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 载体构建 烟草转化 类黄酮 花色改变
下载PDF
两株解淀粉芽胞杆菌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及其相关生防因子检测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丹 李茸梅 +5 位作者 秦伟英 周宇 尚巧霞 任争光 魏艳敏 赵晓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9-737,共9页
本试验从西瓜枯萎病生物防治实际需要出发,检测了两株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和CE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及其相关的生防因子。平板对峙试验显示生防菌TR2和CE对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Xg-1、Xg-2和腐皮镰刀菌Xg-3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 本试验从西瓜枯萎病生物防治实际需要出发,检测了两株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和CE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及其相关的生防因子。平板对峙试验显示生防菌TR2和CE对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Xg-1、Xg-2和腐皮镰刀菌Xg-3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TR2对Xg-1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带宽度为4.7 mm,CE对Xg-3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带宽度为5.0 mm,抑菌圈边缘菌丝出现变细、扭曲、个别细胞膨大成球形等畸形现象。幼苗接种试验表明生防菌TR2和CE对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具有防治效果,其中TR2对Xg-1在第15 d时防病效果最好,病情指数明显降低,其防治效果达到60%;TR2和CE对Xg-3在第3 d时表现很好的防病效果,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明显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可达63.6%。采用结晶紫染色、钼锑抗比色法、四苯硼钠法和透明圈检测等方法检测TR2和CE的相关生防因子,发现TR2和CE均可以形成生物膜、分解有机磷、无机磷和钾矿石,并且具备产生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采用水培法发现TR2和CE的解磷解钾能力可以促进西瓜幼苗根和茎的生长。结果表明生防菌TR2和CE可以控制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形成生物膜在西瓜根系定殖,促进西瓜幼苗生长,是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芽胞杆菌 西瓜枯萎病 抑菌作用 防治效果 生防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