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动物园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裴志阳 国欣欣 +5 位作者 杨宵宵 普天春 乔飞 宁长申 闫亚群 齐萌 《现代畜牧兽医》 2021年第11期71-74,共4页
为了解北京动物园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收集136种动物共计441份粪便样本,采用离心沉淀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粪便样本进行检查。结果显示,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11.1%(49/441);检查出6种肠道寄生虫虫卵或卵囊;球虫感染... 为了解北京动物园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收集136种动物共计441份粪便样本,采用离心沉淀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粪便样本进行检查。结果显示,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11.1%(49/441);检查出6种肠道寄生虫虫卵或卵囊;球虫感染率较高,为5.2%(23/441);蛔虫、圆线虫、毛首线虫、毛细线虫和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4%(6/441)、2.3%(10/441)、2.5%(11/441)、1.1%(5/441)和0.2%(1/441);哺乳动物和鸟类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10.1%(32/318)和13.8%(17/123),以毛首线虫、球虫为主要感染种类。感染强度测定结果显示,大多数野生动物粪便样本中虫卵或卵囊感染强度较低。研究表明,北京动物园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总体防控效果较好,应持续加强检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寄生虫 感染 调查 野生动物 北京动物园
下载PDF
北京动物园野生鸟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崔多英 滑荣 +11 位作者 赵娟 李莹 付艳华 毛宇 尚铭 刘慧永 王蕾蕾 刘佳 刘燕 杜洋 贾婷 普天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5-851,共7页
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北京动物园的鸟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6种,占北京市有记录鸟类种数351种的24. 50%。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喜鹊(Pica pica)、灰喜鹊(Cyanopica cyana)、大嘴乌鸦(Co... 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北京动物园的鸟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6种,占北京市有记录鸟类种数351种的24. 50%。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喜鹊(Pica pica)、灰喜鹊(Cyanopica cyana)、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是优势种。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分别占鸟类种数的25. 58%、22. 09%、10. 47%和41. 86%。逃逸鸟2种(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画眉Garrulax canorus)。食虫鸟类53种,占鸟类种数的61. 63%。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种,为鸳鸯(Aix galericulata)及鹰形目(Accipitriformes)和隼形目(Falconiformes)鸟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动物园 野生鸟类 生境 鸟类多样性
下载PDF
单纯形法在圈养野生动物饲料配方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冰 刘赫 《饲料博览》 2019年第12期5-7,17,共4页
为了优化设计饲料配方,探讨利用有限的原料合理优化圈养野生动物的饲料,实现野生动物饲料配方软件系统。采用线性规划中的单纯形法迭代运算求最优解的方法,通过编程实现单纯形法自动演算。单纯形法是线性规划和目标规划的主要数学模型,... 为了优化设计饲料配方,探讨利用有限的原料合理优化圈养野生动物的饲料,实现野生动物饲料配方软件系统。采用线性规划中的单纯形法迭代运算求最优解的方法,通过编程实现单纯形法自动演算。单纯形法是线性规划和目标规划的主要数学模型,应用于优化饲料配方的设计。结果表明,通过单纯形法设计出基于MVC架构的饲料配方优化系统,用户可直接通过浏览器查询原料,选择加入配方的原料,通过网络提交到服务器,服务器运算后返回给用户饲料配方结果,经过适当调整后自动保存至数据库。说明通过程序开发本研究实现了单纯形法在饲料配方优化系统中的应用,为核心算法升级改造预留了空间,同时为野生动物饲料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形法 圈养野生动物 饲料配方 设计
下载PDF
北京雨燕小肠组织学结构分析
4
作者 张昌盛 马春湘 +2 位作者 田恒玖 刘燕 董玉兰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0,共5页
北京雨燕是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研究北京雨燕小肠的肠道组织学结构特点,本试验运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对北京雨燕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统计各肠段肠绒毛高度、黏膜厚... 北京雨燕是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研究北京雨燕小肠的肠道组织学结构特点,本试验运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对北京雨燕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统计各肠段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计算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和小肠杯状细胞数量。结果显示,北京雨燕小肠各肠道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小肠各肠段均无中央乳糜管,十二指肠黏膜下层无十二指肠腺;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极其显著高于空肠(P<0.001)和回肠(P<0.001),黏膜厚度显著高于空肠(P<0.05)和回肠(P<0.05),V/C显著高于回肠(P<0.05);回肠绒毛宽度极其显著小于十二指肠(P<0.001)和空肠(P=0.001),回肠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均极其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01)和空肠(P<0.001);小肠杯状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呈显著上升趋势,且3段肠段之间差异均极其显著(P<0.001)。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北京雨燕肠道的发育特征以及肠道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雨燕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组织学
下载PDF
北京市鸟类分布新纪录--领雀嘴鹎
5
作者 刘佳 陈红岩 +6 位作者 柏超 詹同彤 张敬 王颖 刘慧永 毛宇 崔多英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7-288,共2页
2019年1月10日,在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北京动物园瀛湖南岸(39°56′22.24″N,116°20′3.77″E)观察到5只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在灌丛和乔木树冠层觅食、停栖,并拍摄到照片(图1)。后续观察,该鸟种冬季多呈3~5只的小群活... 2019年1月10日,在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北京动物园瀛湖南岸(39°56′22.24″N,116°20′3.77″E)观察到5只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在灌丛和乔木树冠层觅食、停栖,并拍摄到照片(图1)。后续观察,该鸟种冬季多呈3~5只的小群活动,在北京动物园栖息至2月底离开。笔者于2019年12月8日在颐和园和2020年11月29日在北京植物园又观察到领雀嘴鹎小群活动。领雀嘴鹎隶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鹎科(Pycnonotidae),雀嘴鹎属。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1]、《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3版)[2]和《中国鸟类观察手册》[3]等文献资料后,确认领雀嘴鹎为北京市鸟类分布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动物园 北京植物园 雀形目 鹎科 文献资料 颐和园 分布新纪录 雀嘴
下载PDF
北京市发现白化小䴙䴘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爱生 吴艳 +4 位作者 张欢 朱昊 刘燕 梁莹 崔多英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2年第6期86-87,共2页
2021年1月10日,在北京市城区南部凉水河亦庄段进行鸟类多样性调查,发现1只小䴙䴘白化个体,该鸟体羽完全白化,与其他小䴙䴘正常个体混杂在一起游泳、觅食,白化小䴙䴘所在河面分布有大量越冬水鸟。根据后续观察及目击者证实,该个体已连续3年来... 2021年1月10日,在北京市城区南部凉水河亦庄段进行鸟类多样性调查,发现1只小䴙䴘白化个体,该鸟体羽完全白化,与其他小䴙䴘正常个体混杂在一起游泳、觅食,白化小䴙䴘所在河面分布有大量越冬水鸟。根据后续观察及目击者证实,该个体已连续3年来此处越冬,其躲避天敌、觅食行为、冬季集群行为及反映出来的生理机能与正常小䴙䴘均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䴙䴘 白化 北京 凉水河
下载PDF
动物园栖息地植物意象景观的审美标准和应用原则研究
7
作者 聂晶 苏雪 包萌萌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3期92-94,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动物园栖息地植物意象景观的构成要素和美学特征,探讨其在生态设计和观赏体验中的作用,并建立相应的审美标准和评价体系。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动物园栖息地植物景观的审美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形... 文章通过分析动物园栖息地植物意象景观的构成要素和美学特征,探讨其在生态设计和观赏体验中的作用,并建立相应的审美标准和评价体系。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动物园栖息地植物景观的审美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形成可行的应用原则。研究发现,生态适洽度、视觉美学度、空间叙事性和互动体验感是影响动物园植物景观审美的重要因素,其中生态适洽度权重最高,体现了植物景观在模拟野生栖息地中的核心作用。这为未来动物园栖息地植物景观的规划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园栖息地 植物意象景观 审美标准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圈养蓝腹鹇雌鸟雄化现象与性激素水平变化关系
8
作者 张敬 王伟 +10 位作者 詹同彤 莫嘉琪 于杨 陈绚姣 胡昕 朱毅 由玉岩 张成林 陈足金 John Corder 张恩权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4,共8页
雉类在圈养过程中部分雌性个体会出现雄化现象(羽毛颜色趋于雄性特征),为了解这种现象与性激素变化之间的关系,建立准确鉴别雄化个体的方法,以圈养蓝腹鹇(Lophura swinhoii)为对象,针对雌鸟雄化现象与粪便中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开展研... 雉类在圈养过程中部分雌性个体会出现雄化现象(羽毛颜色趋于雄性特征),为了解这种现象与性激素变化之间的关系,建立准确鉴别雄化个体的方法,以圈养蓝腹鹇(Lophura swinhoii)为对象,针对雌鸟雄化现象与粪便中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开展研究。2022—2023年,在北京动物园和广州动物园共选取蓝腹鹇个体20只,采集繁殖期(4—6月)和非繁殖期(10—12月)的粪样共256份,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7β-雌二醇(estradiol,E_(2))和睾酮(testosterone,T)的含量,计算E_(2)/T,并分别对雄组、雌组和雄化组个体的E_(2)、T含量以及E_(2)/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圈养蓝腹鹇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雄组和雌组的E_(2)含量、E_(2)/T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T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雌组和雄化组的E_(2)含量和E_(2)/T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T含量无显著差异;雄化组与雄组的E_(2)、T含量和E_(2)/T均无显著差异。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中,雌组E_(2)含量平均值和E_(2)/T平均值均极显著高于雄化组(P<0.01);繁殖期和非繁殖期雄组和雄化组E_(2)/T均小于1。研究结果表明,蓝腹鹇雌鸟E_(2)含量下降、E_(2)/T降低能引发雌鸟中止产卵,换羽期后羽色向雄性羽色转变。若雌性个体繁殖期或非繁殖期的E_(2)/T平均值小于1,且曾经产卵,之后外部羽色出现雄性羽色特征且没有“距”,则可确定其为雄化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腹鹇 圈养 雌鸟雄化 雌二醇 睾酮 性别鉴定
下载PDF
对动物园兽舍建筑设计的思考
9
作者 胡昕 《现代园艺》 2017年第20期111-111,共1页
阐述了动物园兽舍的设计目的以及动物园兽舍的设计原则,探讨了动物园兽舍的生态绿化控制措施。
关键词 动物园兽舍 建筑设计 思考
下载PDF
WAZA亚洲动物园保护教育工作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10
作者 牛牧菁 刘乔伊 +1 位作者 周娜 钟乐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7-556,共10页
在保护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动物园核心使命的今天,我国动物园正逐步将其作为重要职能。近5年对动物园保护教育的研究中,国际上缺少对亚洲区动物园保护教育项目的整体研究,国内多引入西方国家动物园作为先进案例,也缺少对亚洲区的关注。本... 在保护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动物园核心使命的今天,我国动物园正逐步将其作为重要职能。近5年对动物园保护教育的研究中,国际上缺少对亚洲区动物园保护教育项目的整体研究,国内多引入西方国家动物园作为先进案例,也缺少对亚洲区的关注。本研究以WAZA亚洲会员中的34家动物园和水族馆的295项线下保护教育活动为研究样本,从保护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和项目动物4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疫情,探讨了动物园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线上拓展教育资源模式。研究表明,动物园保护教育除了使游客建立与动物的情感联结、认知和了解野生动物及栖息地、关注物种和栖息地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引导和激发游客的环境友好行为等常规功能外,还呈现出新的趋势:建立科普与科学研究的联结,为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培养后续人才;全面阐释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引发人们对乡土物种和当地生态环境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园 WAZA亚洲会员 保护教育 环境教育
下载PDF
四川宝兴圈养绿尾虹雉的人工孵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敬 马红 +6 位作者 安俊辉 李非平 李淑红 邓江宇 张成林 侯蓉 John Corder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1-436,共6页
在四川宝兴蜂桶寨绿尾虹雉研究中心开展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卵人工孵化研究,用不同湿度孵化2组卵:梯度湿度组使用3种湿度,使卵失重率趋于15%;均衡湿度组始终使用50%~55%的湿度。观察记录卵质量、胚胎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成功孵... 在四川宝兴蜂桶寨绿尾虹雉研究中心开展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卵人工孵化研究,用不同湿度孵化2组卵:梯度湿度组使用3种湿度,使卵失重率趋于15%;均衡湿度组始终使用50%~55%的湿度。观察记录卵质量、胚胎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成功孵化雏鸟12只,孵化率70.6%,雏鸟3个月成活率100%;卵孵化期28.1~30.2 d,平均(29.5±0.6)d,卵失重率10.7%~17.6%,平均(14.0±2.0)%,啄壳时间26.1~28.3 d,平均(27.4±0.6)d,出壳持续时间36.5~58.5 h,平均(48.7±6.8)h;卵的日平均质量与孵化天数极显著负相关;梯度湿度组和均衡湿度组在卵的失重率和初始雏重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啄壳时间和卵孵化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失重率越小,初始雏重越大;与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卵胚胎的发育特征相似。保持卵失重率10%~15%可做为绿尾虹雉卵孵化湿度设置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人工孵化 孵化率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季节圈养褐马鸡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英 苏凯 +9 位作者 王运盛 李金邦 张成林 李雁 张丽霞 朱云芸 金修哲 任倩俐 刘金鹏 普天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0-998,共9页
为提高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疾病防控能力和饲养管理水平,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探知其肠道菌群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并预测潜在致病的高发时间段,结果表明:门水平上,圈养褐马鸡的肠道优势菌群... 为提高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疾病防控能力和饲养管理水平,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探知其肠道菌群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并预测潜在致病的高发时间段,结果表明:门水平上,圈养褐马鸡的肠道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52.11%)、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8.20%)、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7.91%)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7.32%);属水平上,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为优势菌属(5.56%),其次是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5.47%)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4.74%)。通过组间差异分析结合不同季节菌群变化规律,以春、夏、秋、冬四季依次排序,厚壁菌门呈递减趋势;拟杆菌门在春季组和夏季组较低,在秋季组和冬季组呈递增趋势,冬季组丰度为36.72%;变形菌门在夏季组丰度最高(34.81%),差异显著(P<0.05);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最为优势,春季组至夏季组呈递减趋势,秋、冬组逐渐升高,冬季组达到峰值,差异显著(P<0.05);链球菌属在夏季呈爆发式增长(21.84%),其他各组均低于0.05%,同时,潜在致病性预测也发现夏季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综上,不同季节圈养褐马鸡的肠道菌群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夏季则是褐马鸡消化道疾病高发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马鸡 肠道菌群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北京颐和园鸟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滑荣 崔多英 +5 位作者 李淑红 刘佳 颜素 杨静 张成林 李晓光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5-956,共12页
2012年1月—2019年3月在颐和园进行鸟类调查115次,总计585.6 h。共记录到鸟类168种,占北京市有记录鸟类种数351种的47.86%。灰喜鹊(Cyanopica cyanus)、喜鹊(Pica pica)、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麻雀(Passer montanus)为优势种。... 2012年1月—2019年3月在颐和园进行鸟类调查115次,总计585.6 h。共记录到鸟类168种,占北京市有记录鸟类种数351种的47.86%。灰喜鹊(Cyanopica cyanus)、喜鹊(Pica pica)、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麻雀(Passer montanus)为优势种。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分别占鸟类种数的20.24%、26.19%、10.71%和42.86%。逃逸鸟5种:黑领椋鸟(Gracupica nigricollis)、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画眉(Garrulax canorus)和黑天鹅(Cygnus atratus)。食虫鸟类92种,占鸟类种数的54.76%。食果鸟类40种,占比23.81%。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金雕(Aquila chrysaetos);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为角??(Podiceps auritus)、大天鹅(Cygnus cygnus)、鸳鸯(Aix galericulata)、鹗(Pandion haliaetus)及鹰形目(Accipitriformes)、隼形目(Falconiformes)和鸮形目(Strigiformes)鸟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和园 鸟类 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圈养珍稀鹤类长疟原虫流行情况研究
14
作者 蒋鹏 郑常明 +8 位作者 姜瑞婕 杜余礼 卢岩 刘燕 张增帅 赵京 孙冬婷 赵素芬 贾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353,共7页
2017—2021年,收集5家饲养单位12种圈养珍稀鹤类的284份样品进行血孢子虫病的流行调查。采用血孢子虫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套式PCR检测和Blast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血孢子虫基因序列与已知长疟原虫(Plasmodium elongatum)DENVID02进化支... 2017—2021年,收集5家饲养单位12种圈养珍稀鹤类的284份样品进行血孢子虫病的流行调查。采用血孢子虫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套式PCR检测和Blast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血孢子虫基因序列与已知长疟原虫(Plasmodium elongatum)DENVID02进化支匹配度达到100%;结合虫体形态学,确定该寄生虫所属类群为长疟原虫。长疟原虫在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白头鹤(G.monacha)、灰鹤(G.grus)和白枕鹤(Antigone vipio)6种鹤类中被检出,检出率为8.45%(24/284)。此外,感染长疟原虫DENVID02进化支的鹤类个体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所有感染个体均未采取防治措施。在跟踪监测中,发现病原体在鹤类体内消失或呈跨年度携带现象,推测鹤类可能对长疟原虫DENVID02具有先天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鹤类 长疟原虫 流行 疾病防控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干流鱼类多样性与外来种入侵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王鑫洋 夏聪 +3 位作者 戴逢斌 张媛媛 唐文乔 刘东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20,共15页
【目的】确定长江鱼类多样性变化的驱动因素。【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分析长江干流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比较历史和现今两个时期鱼类群落系统发育的α、β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结果】现今长江干流土著鱼类174种,隶... 【目的】确定长江鱼类多样性变化的驱动因素。【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分析长江干流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比较历史和现今两个时期鱼类群落系统发育的α、β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结果】现今长江干流土著鱼类174种,隶属于92属22科9目。现今较历史时期,长江干流土著种减少47种,特有鱼类减少27种,入侵种增加11种。长江中游与上游干流鱼类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差异性,上游干流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高于中游,群落分歧主要为43个物种贡献。从历史到现今,所有物种和土著种α水平的平均分类学差异性指数(Δ^(+))增加,分类学差异性变异指数(Λ^(+))值差异减小,土著种的丢失,造成群落α多样性差异变小。中游与上游干流群落β多样性变化明显,变化过程主要由群落嵌套驱动。中游与上游干流鱼类群落系统发育分类学差异性指数(β_(sor.phy))由0.290到0.314的变化,以群落嵌套β_(sne.phy)由0.054到0.085的变化为主要贡献,土著种变化不明显,外来入侵种的获得,导致群落分类群单元变化,增加了群落系统发育β多样性的差异值。【结论】长江干流土著种的丢失和外来种的入侵,改变了鱼类群落的时空格局,人类活动和生境变化显著地影响了长江干流鱼类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物种入侵 长江
原文传递
圈养雉科鸟类血清尿酸含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伟 赵娟 +4 位作者 胥哲 由玉岩 赵素芬 贾婷 刘学锋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8,共6页
尿酸的升高对机体造成潜在风险并易引起痛风及其并发症。雉科鸟类为典型的森林地栖鸟类,圈养条件下其尿酸水平如何是否存在潜在风险还未见报道。鉴于此,本研究采用ELISA技术对北京动物园4属8种的雉科鸟类进行血清尿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尿酸的升高对机体造成潜在风险并易引起痛风及其并发症。雉科鸟类为典型的森林地栖鸟类,圈养条件下其尿酸水平如何是否存在潜在风险还未见报道。鉴于此,本研究采用ELISA技术对北京动物园4属8种的雉科鸟类进行血清尿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鹇属、锦鸡属、角雉属、马鸡属的成年个体血尿酸值均高于8 mg/dL,与此同时,各属鸟类的血尿酸含量无显著差异;(2)相同属内不同种间鸟类血尿酸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3)成年雄性鸟类的血尿酸含量显著低于成年雌性鸟类;(4)亚成体白鹇血尿酸含量显著低于成年白鹇。可见,圈养雉科鸟类血尿酸含量与其种别属、性别、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雉科 血清尿酸 种间属 性别 年龄
下载PDF
中国白鹤圈养种群现状与保护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娟 崔多英 +1 位作者 谢钟 刘农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4-868,共5页
根据2016年中国圈养白鹤谱系数据,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v1. 66软件和PMx v1. 2对全国白鹤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研究发现,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圈养白鹤共119只,分布在31家单位。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合理,0~7岁年龄层的... 根据2016年中国圈养白鹤谱系数据,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v1. 66软件和PMx v1. 2对全国白鹤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研究发现,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圈养白鹤共119只,分布在31家单位。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合理,0~7岁年龄层的个体较少,未知性别比例过高,占47. 06%。种群建立者8只(3只已死亡),贡献值和繁殖后代数不均衡;潜在建立者78只,未知性别占47. 4%。目前种群基因多样性为86. 1%,根据过去40年种群增长趋势预测,白鹤种群数量和基因多样性将不断降低,20年后数量将降至70只左右,基因多样性降至79%; 100年后,数量将减少至10只左右,基因多样性降至9. 9%。为增加白鹤圈养种群数量,促进种群健康发展,建议加大白鹤保护力度,改善白鹤饲养环境;对未知性别个体进行性别鉴定;加强机构间合作繁殖,增加潜在建立者繁殖机会;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白鹤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圈养种群 遗传管理 迁地保护 中国
下载PDF
圈养丹顶鹤血变原虫的流行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婷 郑常明 +7 位作者 丁楠 杨明海 赵素芬 林宝庆 张显光 罗毅 张成林 索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I0003,共6页
本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集3个鹤类饲养单位81份丹顶鹤样品、37种245份周边环境的其他鸟类样品,3个单位4种昆虫3948只进行圈养丹顶鹤血变原虫的流行调查研究。采用瑞-姬氏涂片染色镜检以及套式PCR检测血孢子虫cytb基因、测序分... 本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集3个鹤类饲养单位81份丹顶鹤样品、37种245份周边环境的其他鸟类样品,3个单位4种昆虫3948只进行圈养丹顶鹤血变原虫的流行调查研究。采用瑞-姬氏涂片染色镜检以及套式PCR检测血孢子虫cytb基因、测序分析比对等方法调查各地丹顶鹤血变原虫的流行情况。丹顶鹤样品中共检出血变原虫进化支2种,检出率为19.75%,其他鸟类样品的检出率为0.41%,吸血昆虫样品的检出率为1.05%;扎龙、向海的丹顶鹤和环境吸血昆虫、北京的鹈鹕感染同一个血变原虫进化支,并且该进化支是各类动物中检出率最高的血变原虫进化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血变原虫 流行 调查
下载PDF
中国洞穴鱼类濒危等级评估--以两种国家重点保护鱼类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阳 张媛媛 赵亚辉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2-1037,共6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是全球范围使用的有效评估物种灭绝风险状况的正式标准,但对于洞穴鱼类评估在实际操作层面仍面临很大挑战。文章回顾了中国洞穴鱼类的现状以及红色名录评估体系对洞穴鱼类评估存在的问题。基于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是全球范围使用的有效评估物种灭绝风险状况的正式标准,但对于洞穴鱼类评估在实际操作层面仍面临很大挑战。文章回顾了中国洞穴鱼类的现状以及红色名录评估体系对洞穴鱼类评估存在的问题。基于IUCN红色名录濒危评估体系,根据物种分布范围、受威胁因素和物种生活特性等,构建了中国洞穴鱼类濒危等级评估方法。同时选择两种国家重点保护鱼类--小眼金线鲃和无眼金线鲃作为评估范例,在实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两种洞穴鱼类濒危等级进行重新评估。结果显示,小眼金线鲃评估等级为濒危(EN),无眼金线鲃为极危等级(CR),对比《IUCN红色名录》等评估结果,濒危等级均上升。建立适当的洞穴鱼类保护区或单一分布洞穴的封闭等手段,将能发挥重要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名录 评估标准 洞穴生物 生物保护 中国
下载PDF
圈养蓝鹇雌鸟雄化现象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敬 莫嘉琪 +8 位作者 陈绚姣 李静 普天春 王丹 蔡勤辉 陈足金 丁楠 张恩权 吴其锐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第2期9-12,共4页
当雌鸟进入老年期,体内性激素发生变化,体羽会逐渐转换成雄性羽毛的颜色。雌鸟雄化现象是雉类的自然生理现象。雄化的蓝鹇雌鸟,头部会逐渐长出白色羽冠,后颈和上背的中央尾羽逐渐长出雄性特有的白色羽毛,但雄化个体的脸部不具有雄性的... 当雌鸟进入老年期,体内性激素发生变化,体羽会逐渐转换成雄性羽毛的颜色。雌鸟雄化现象是雉类的自然生理现象。雄化的蓝鹇雌鸟,头部会逐渐长出白色羽冠,后颈和上背的中央尾羽逐渐长出雄性特有的白色羽毛,但雄化个体的脸部不具有雄性的肉冠、腿上无距,也不具有雄性繁殖能力。雄性个体在繁殖季节仍然会向雄化的雌鸟炫耀,并试图与其交配。开展雌鸟雄化现象与性激素相关性方面的研究,对圈养珍稀雉类的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鹇 雌鸟雄化 羽毛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