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反应法制备丙烯酸钐/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力 张秀娟 +4 位作者 金日光 杨程 贺磊 张婉 张立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0-574,393,共6页
通过两种不同的原位反应制备了丙烯酸钐 /丁腈橡胶 [Sm( AA) 3/NBR]复合材料 . SEM和 TEM结果表明 ,原位反应使稀土配合物的粒径减小 ,且均匀地分散在基体聚合物中 .荧光分析表明 ,以 2 60 nm作为激发波长时 ,两种复合材料在 3 79nm( 4D... 通过两种不同的原位反应制备了丙烯酸钐 /丁腈橡胶 [Sm( AA) 3/NBR]复合材料 . SEM和 TEM结果表明 ,原位反应使稀土配合物的粒径减小 ,且均匀地分散在基体聚合物中 .荧光分析表明 ,以 2 60 nm作为激发波长时 ,两种复合材料在 3 79nm( 4D1 / 2 ,6 P7/ 2 → 6 H5/ 2 )和 41 8nm( 4L1 5/ 2 ,4 G1 / 2 → 6 H5/ 2 )处出现了与自由离子基本相同的发射峰 ( 3 74和 3 90 nm) ,属于受配体微扰的中心离子发光 .原位反应制备的复合材料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强度均比非原位反应体系的荧光强度高 .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 ,其荧光强度增加 ,至稀土质量分数为 3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钐 丁腈橡胶 原位反应 荧光性能
下载PDF
玻璃微珠改性PA6/PA66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黄丽 魏星 +1 位作者 马赟喆 吕亚非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92,共5页
采用玻璃微珠填充PA6/PA66合金制得复合材料,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吸水率及结晶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玻璃微珠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所提高,但当其质量分数超过15%时,拉伸强度开始降低... 采用玻璃微珠填充PA6/PA66合金制得复合材料,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吸水率及结晶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玻璃微珠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所提高,但当其质量分数超过15%时,拉伸强度开始降低;冲击强度的变化与拉伸强度的变化类似;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则随玻璃微珠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玻璃微珠在材料的结晶过程中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导致材料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便能形成稳定的晶核,使晶体更稳定地生长,但复合材料的结晶度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合金 空心玻璃微珠 结晶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全氟磺酸树脂的熔融挤出加工性能及其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凤霞 苑会林 曹慧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77,96,共5页
用熔融挤出法制得不同厚度、表观平整密实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PFSIEM).利用热失重(TGA)、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毛细管流变仪、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全氟磺酸树脂(PFSR)的热稳定性、熔体流变特征及挤出薄膜的结晶特性.实验表明:在40... 用熔融挤出法制得不同厚度、表观平整密实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PFSIEM).利用热失重(TGA)、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毛细管流变仪、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全氟磺酸树脂(PFSR)的热稳定性、熔体流变特征及挤出薄膜的结晶特性.实验表明:在400℃之前树脂热稳定性很好;全氟磺酸树脂熔体属假塑性流体,具有切力变稀特性,可以用熔融挤出法加工成膜;熔融挤出加工过程几乎没有改变树脂的结晶性能,挤出薄膜有一定的结晶度.研究了挤出机螺杆转速与三辊上光机线速度对薄膜成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螺杆转速超过45 r/min时,PFSR不能塑化成型为薄膜;特定螺杆转速下,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上光机线速度可制得厚度不同的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磺酸树脂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 熔融挤出
下载PDF
利用ISBS方法制备PMMA/膨胀石墨/P(MMA-St)复合材料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宗晶莹 孟庆华 孟庆云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67,共4页
气泡在膨胀的过程中可以对周围高聚物做功,并利用相互作用力能够对纳米材料进行有效分散,实验分别通过对膨胀石墨和自制棒状纳米级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共聚物(MMA-At)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过程中使用和不使用原位气泡拉伸法(... 气泡在膨胀的过程中可以对周围高聚物做功,并利用相互作用力能够对纳米材料进行有效分散,实验分别通过对膨胀石墨和自制棒状纳米级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共聚物(MMA-At)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过程中使用和不使用原位气泡拉伸法(IABA)进行研究,通过扫描电镜(AEM),X射线衍射(XRD)分析证明使用IABS方法后石墨的长度为未使用的1/7.5,自制的棒状纳米高聚物团聚颗粒在基体中几乎没有了,全部均匀分散到基体中,实验也对加工制得的标准样条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数据表明:使用ISBS方法分散添加膨胀石墨可以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214%,而使用此方法分散添加自制的棒状纳米PMMA-At可以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原位气泡拉伸法 纳米棒状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共聚物 发泡剂 PMMA
原文传递
富勒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5
作者 尉卫 张晨 +2 位作者 杜中杰 王兆旭 励杭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6-218,242,共4页
本文通过一种简易的化学方法成功制备了富勒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首先采用强酸氧化处理多壁碳纳米管使其表面产生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基团,再将氧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反应,通过羟基和羧基基团与异氰酸根的反应对多壁... 本文通过一种简易的化学方法成功制备了富勒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首先采用强酸氧化处理多壁碳纳米管使其表面产生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基团,再将氧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反应,通过羟基和羧基基团与异氰酸根的反应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修饰,最后利用富勒醇表面的羟基与碳纳米管表面异氰酸之间的反应制备出富勒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产品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实现了富勒烯与碳纳米管的化学组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富勒醇 杂化 异氰酸酯
下载PDF
聚乙撑二氧噻吩/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制备及导电性研究
6
作者 汤翠红 程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87-289,291,共4页
以表面含磺酸基团的改性二氧化硅纳米微球为填料,以三氯化铁(FeCl3)为氧化剂,对甲苯磺酸钠(TSANa)为掺杂剂,氧化聚合乙撑二氧噻吩(EDOT),制备了具有良好导电性的PEDOT/SiO2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以表面含磺酸基团的改性二氧化硅纳米微球为填料,以三氯化铁(FeCl3)为氧化剂,对甲苯磺酸钠(TSANa)为掺杂剂,氧化聚合乙撑二氧噻吩(EDOT),制备了具有良好导电性的PEDOT/SiO2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四探针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FeCl3与EDOT的摩尔比为0.8,TSANa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时间为4 h,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撑二氧噻吩 二氧化硅 电导率 复合材料
下载PDF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制备和降解性能 被引量:45
7
作者 马晓妍 石淑先 +2 位作者 夏宇正 焦书科 李效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1-56,共6页
以D ,L 丙交酯和聚乙二醇为原料 ,在催化剂辛酸亚锡作用下常压氮气保护制备了聚乳酸及其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考察了聚合温度、辛酸亚锡用量对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及聚合物在不同降解介质中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降解规律 ,并... 以D ,L 丙交酯和聚乙二醇为原料 ,在催化剂辛酸亚锡作用下常压氮气保护制备了聚乳酸及其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考察了聚合温度、辛酸亚锡用量对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及聚合物在不同降解介质中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降解规律 ,并用IR ,1H NMR ,GPC对聚乳酸及其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当单体和辛酸亚锡的摩尔比为 5 0 0 0、聚合温度在 16 0℃时 ,常压聚合 5h即可得到适合作药物控释载体且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 3× 10 4的聚乳酸 ;聚乳酸在去离子水、0 0 1mol/L盐酸溶液、pH =7 4磷酸盐缓冲液、0 0 1mol/L氢氧化钠溶液 4种降解介质中 ,在碱液中的降解速率最快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聚乳酸降解较快 ,且聚乙二醇改性的聚乳酸比聚乳酸降解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交酯 聚乳酸 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 制备 降解
下载PDF
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健 石淑先 +3 位作者 夏宇正 刘幸欣 焦书科 李效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5,共4页
以端羟基聚乳酸和α-溴代丙酰溴为原料,制备了溴端基的聚乳酸;再以其为大分子引发剂,以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IR、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接触... 以端羟基聚乳酸和α-溴代丙酰溴为原料,制备了溴端基的聚乳酸;再以其为大分子引发剂,以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IR、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聚合物薄膜的水接触角,并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对共聚物的特性黏度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乳酸共聚物的亲水性较聚乳酸均聚物明显增大,TEM证实共聚物在水相中可形成一壳多核球状胶束,进一步佐证了该共聚物具有明显的两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共聚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乳酸 N-乙烯基吡咯烷酮
下载PDF
聚氨酯接枝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汪晓 张晨 +3 位作者 刘演新 李从举 杜中杰 励杭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6-370,共5页
采用两步法成功地将聚氨酯分子链以共价键连接到碳纳米管表面.首先将聚丙烯酰氯通过与强酸氧化后多壁碳纳米管表面产生的羟基及少量羧基之间的化学反应共价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然后将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的聚丙烯酰氯与端羟基聚氨酯发生... 采用两步法成功地将聚氨酯分子链以共价键连接到碳纳米管表面.首先将聚丙烯酰氯通过与强酸氧化后多壁碳纳米管表面产生的羟基及少量羧基之间的化学反应共价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然后将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的聚丙烯酰氯与端羟基聚氨酯发生酯化反应,实现了聚氨酯对碳纳米管的表面共价接枝.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等对接枝后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氨酯已共价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被接枝的聚合物的含量接近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聚丙烯酰氯 接枝 聚氨酯
下载PDF
PVC/木粉复合体系加工方法与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涛 洪凤宏 武德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4-177,共4页
采用开炼机、单螺杆和双螺杆挤出机等加工设备,系统研究了加工过程、混炼工艺等因素对PVC/木粉复合体系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木粉填料使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但是双辊混炼时,如果先将木粉与CPE混合制备母粒,然后再加到PVC... 采用开炼机、单螺杆和双螺杆挤出机等加工设备,系统研究了加工过程、混炼工艺等因素对PVC/木粉复合体系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木粉填料使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但是双辊混炼时,如果先将木粉与CPE混合制备母粒,然后再加到PVC中的母粒法工艺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三种混合设备的比较,双螺杆制备的PVC/木粉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最好,木粉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效果最佳。微观形态观察表明,木粉填料的分散性与加工方法有很大的关系,直接影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木粉复合体系 加工方法 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 微观形态
下载PDF
石墨在半金属摩擦材料中的作用及其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吕亚非 马玉宁 +3 位作者 韩翎 李伟著 赵玉娟 张忠波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61,共4页
研究了石墨在半金属摩擦材料中的粘着和润滑作用和不同含量人造石墨对摩擦性能包括摩擦系数,摩擦稳定性(摩擦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稳定性)和体积磨损率的影响并与天然石墨进行了比较。由于石墨的粘着特征,石墨可以在一定摩擦温度范围内提高... 研究了石墨在半金属摩擦材料中的粘着和润滑作用和不同含量人造石墨对摩擦性能包括摩擦系数,摩擦稳定性(摩擦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稳定性)和体积磨损率的影响并与天然石墨进行了比较。由于石墨的粘着特征,石墨可以在一定摩擦温度范围内提高摩擦系数。作为润滑剂,石墨可以通过减弱摩擦材料和摩擦盘表面的粗糙峰之间的直接摩擦而有效降低磨损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提出并验证了一个定量描述摩擦稳定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材料 摩擦性能 石墨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化学镀法制备电磁屏蔽聚酯织物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杜宁 罗欣 汪晓东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5-278,共4页
为开发具有电磁屏蔽作用的织物,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具有电磁屏蔽性能的聚酯类化纤织物,并研究了化学处理方法——碱减量处理对涤纶织物表面化学镀层的性能及化学镀后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20g/L NaOH溶液中处理既... 为开发具有电磁屏蔽作用的织物,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具有电磁屏蔽性能的聚酯类化纤织物,并研究了化学处理方法——碱减量处理对涤纶织物表面化学镀层的性能及化学镀后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20g/L NaOH溶液中处理既可使纤维表面形成微观凹坑,增大比表面积,又可改非极性的疏水表面为亲水表面,提高表面活性,提高敏化和活化时金属离子和金属在纤维表面的吸附性,在化学镀过程中使基体与金属形成平整的结合。碱减量处理2~3h有利于提高镀层与织物结合牢度,并使镀层光亮均匀,电磁屏蔽性能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 涤纶(PET)织物 化学镀铜 化学镀镍 表面处理
下载PDF
热熔预浸料用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制备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明琦 李鹏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4-37,27,共5页
通过加入促进助剂丙烯酰胺制备一种新型热熔预浸料用环氧树脂体系。通过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温度曲线、粘度-温度曲线、DSC法确定了树脂的固化工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适量丙烯酰胺,可使体系粘度降低,使之与纤维... 通过加入促进助剂丙烯酰胺制备一种新型热熔预浸料用环氧树脂体系。通过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温度曲线、粘度-温度曲线、DSC法确定了树脂的固化工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适量丙烯酰胺,可使体系粘度降低,使之与纤维有较好浸润性,其复合材料弯曲、剪切性能均优于未加入丙烯酰胺体系,对复合材料断面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纤维和树脂粘接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环氧树脂 中温固化 复合材料 界面结合
下载PDF
PVDF/PMMA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形态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薇 苑会林 +2 位作者 王婧 王浩博 朱天戈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57,62,共4页
采用非晶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结晶型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共混,制备了PVDF/PMMA复合材料。利用Hilderbrand的溶解参数原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微分热重法(DTG)分析了PVDF/PMMA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热性能,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 采用非晶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结晶型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共混,制备了PVDF/PMMA复合材料。利用Hilderbrand的溶解参数原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微分热重法(DTG)分析了PVDF/PMMA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热性能,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共混片材的微观结构与形态。结果表明,PMMA与PVDF具有良好的相容性,PMMA的加人降低了PVDF的结晶能力和熔融温度;随着PMMA的含量增加,PVDF的分解温度降低;PVDF的结晶度降低,球晶尺寸增大。另外,PMMA的引入改变了PVDF的结晶结构,导致了β相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 结晶结构
下载PDF
具有混晶结构纳米TiO_2水溶胶的低温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夏宇正 叶晶磊 +1 位作者 石淑先 焦书科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8期38-42,共5页
以工业级四氯化钛为原料,利用过氧化法于低温下制得了同时具有金红石相和锐钛矿相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该溶胶为透明稳定的中性水溶液。并用FT-IR、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TEM等多种手段对混晶型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进行测试和表... 以工业级四氯化钛为原料,利用过氧化法于低温下制得了同时具有金红石相和锐钛矿相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该溶胶为透明稳定的中性水溶液。并用FT-IR、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TEM等多种手段对混晶型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过氧化法在低温下就能制得稳定的具有混晶结构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对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的光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在可见光下甲醛消解率在8 h内就达到93%,杀菌率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水溶胶 光催化性能 混晶结构
下载PDF
低分子量乙丙共聚物对聚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励杭泉 杨帅 +3 位作者 张晨 杜中杰 李丽亚 万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1,54,共3页
研究了低分子量乙丙共聚物(LMW-EP)对聚丙烯/聚乙烯(PP/PE)共混体系转矩流变以及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采用Cole-ColePlot作图法计算共混物黏弹性参数。结果表明:LMW-EP的加入有效改善了PP/PE共混体系的流动性,为聚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 研究了低分子量乙丙共聚物(LMW-EP)对聚丙烯/聚乙烯(PP/PE)共混体系转矩流变以及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采用Cole-ColePlot作图法计算共混物黏弹性参数。结果表明:LMW-EP的加入有效改善了PP/PE共混体系的流动性,为聚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发泡稳定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聚丙烯 共混 乙丙共聚物 流变性能
原文传递
碳黑填充PDMS渗透蒸发优先脱醇膜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叶宏 杜中杰 +1 位作者 张晨 励杭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1,共5页
通过碳黑填充有机硅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优先脱醇渗透蒸发分离膜,考察了铸膜液制备、溶剂、碳黑粒径及处理方法和进料温度与膜的渗透蒸发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分散碳黑和正癸烷溶剂可以制得性能良... 通过碳黑填充有机硅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优先脱醇渗透蒸发分离膜,考察了铸膜液制备、溶剂、碳黑粒径及处理方法和进料温度与膜的渗透蒸发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分散碳黑和正癸烷溶剂可以制得性能良好的膜.利用热处理过的N110碳黑填充PDMS膜,可以在保持分离因子不变的前提下,使总渗透通量提高到空白膜的两倍以上.碳黑填充PDMS膜总通量随进料温度升高而增加,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黑 聚二甲基硅氧烷 渗透蒸发膜 优先脱醇
下载PDF
高黏度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及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8
18
作者 曹慧林 苑会林 王凤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3,56,共4页
通过添加适量的扩链剂制备了高黏度的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树脂及薄膜.讨论了扩链剂的加入对PVB树脂及薄膜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合成树脂时加入相对于正丁醛体积3%左右的扩链剂;加工成膜时,加入相对于PVB树脂质量3%以下的扩链剂,可明... 通过添加适量的扩链剂制备了高黏度的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树脂及薄膜.讨论了扩链剂的加入对PVB树脂及薄膜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合成树脂时加入相对于正丁醛体积3%左右的扩链剂;加工成膜时,加入相对于PVB树脂质量3%以下的扩链剂,可明显提高PVB的分子量,降低PVB薄膜与玻璃的粘结性能,所得薄膜的拉伸强度可由2~3MPa提高到20MPa左右,而且制得的夹层安全玻璃的耐冲击性能没有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链剂 高黏度PVB树脂 薄膜 制备 加工工艺
原文传递
热塑性聚氨酯/低熔点聚酯共混改性及其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欣 王新锋 汪晓东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35,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Estane热塑性聚氨酯(TPU)和低熔点聚酯的共混物,并吹制成膜。分别对共混体系进行DSC,FTIR,SEM和流变性能以及对薄膜进行剥离强度、透湿量和耐静水压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TPU与低熔点聚酯具有一定的相容性;TPU中...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Estane热塑性聚氨酯(TPU)和低熔点聚酯的共混物,并吹制成膜。分别对共混体系进行DSC,FTIR,SEM和流变性能以及对薄膜进行剥离强度、透湿量和耐静水压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TPU与低熔点聚酯具有一定的相容性;TPU中低熔点聚酯质量分数≤30%时,低熔点聚酯能够以细小且规则球形颗粒分布在TPU基体中;低熔点聚酯的加入能够大大提高TPU薄膜的热熔粘合性能,并能显著降低粘合温度,但是会对薄膜的透湿性和耐水压性产生不利影响。试验表明低熔点聚酯质量分数为20%时的TPU薄膜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低熔点聚酯 共混 防水透湿薄膜
下载PDF
酚醛树脂在陶瓷摩擦材料中的作用及其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凡艳丽 韩翎 吕亚非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65,共3页
制备了不同含量丁腈橡胶改性酚醛树脂的陶瓷摩擦材料,并分析了改性树脂在材料中的作用及其对摩擦性能的影响。树脂含量在一定范围内(14.6%~23.6%),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好。为了评价用国家标准GB5763-1998测定的摩擦性能,提出了一个新的... 制备了不同含量丁腈橡胶改性酚醛树脂的陶瓷摩擦材料,并分析了改性树脂在材料中的作用及其对摩擦性能的影响。树脂含量在一定范围内(14.6%~23.6%),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好。为了评价用国家标准GB5763-1998测定的摩擦性能,提出了一个新的综合磨损率的定量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摩擦材料 摩擦性能 酚醛树脂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