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影像组学分层鉴别三种常见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1
作者 牟科 范卫杰 +5 位作者 杨燕 王正明 文利 刘欢 刘浩 张冬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8-617,共10页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的逻辑回归(LR)模型分层鉴别肺孤立性腺癌、结核、非结核炎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结核、非结核炎性结节患者的临床和肺部CT资...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的逻辑回归(LR)模型分层鉴别肺孤立性腺癌、结核、非结核炎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结核、非结核炎性结节患者的临床和肺部CT资料。通过勾画肺结节感兴趣区并提取、筛选CT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立肺腺癌与炎性结节预测模型以及结核与非结核炎性结节预测模型。通过绘制ROC并计算AUC、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模型效能。结果 共收集526例孤立性肺结节,其中肺腺癌263例,结核结节99例,非结核炎性结节164例。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危险因素建立的肺腺癌与炎性结节LR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和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880、0.886。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结核与非结核炎性结节LR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和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921、0.853。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LR预测模型在分层鉴别3种常见孤立性肺结节中具有较好的性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CT 影像组学 列线图 诊断
原文传递
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归集财务核算与管理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若杰 《中国经贸》 2022年第22期94-97,共4页
伴随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型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稳步提升的内驱动力,同时也是我国整体综合国力和科技市场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进步的基础。科技企业要在发展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合理开展,就需... 伴随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型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稳步提升的内驱动力,同时也是我国整体综合国力和科技市场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进步的基础。科技企业要在发展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合理开展,就需要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科技企业的研发费用作为企业各类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对于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作为保证企业稳定、高效运营的前提.在实践期间必须结合现今政策要求和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合理的财务核算和管理计划.才能保障科技型企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但是长期以来.研发费用核算与管理未受到科技企业的重视,很多科技企业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研发方面,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视不足,财务团队的人才建设薄弱,不了解研发费用的具体管理方式,在研发费用核算与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对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方法进行一定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其做相应的整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型企业 研发费用 核算 管理
下载PDF
基于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和逻辑回归方法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肺动脉高压
3
作者 王悦 林路 +8 位作者 李潇 曹剑 王健 李森 刘浩 王鑫 荆志成 金征宇 王怡宁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26-31,共6页
目的评估基于心脏磁共振平扫T1 mapping的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鉴别肺动脉高压(P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并接受心脏磁共振检查的175例患者,其中116例为PH患者,59例为非PH患者。将其中140例患者(93... 目的评估基于心脏磁共振平扫T1 mapping的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鉴别肺动脉高压(P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并接受心脏磁共振检查的175例患者,其中116例为PH患者,59例为非PH患者。将其中140例患者(93例PH患者和47例非PH患者)归入训练集,其余35例患者(23例PH患者和12例非PH患者)归入验证集。采用专用的影像组学研究平台对平扫T1 mapping图像进行勾画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基于逻辑回归方法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鉴别PH患者和非PH患者。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基于平扫T1 mapping的逻辑回归模型用于诊断PH的准确性。结果基于逻辑回归方法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诊断PH的AUC分别为0.973(95%CI:[0.930,0.993])和0.841(95%CI:[0.678,0.942])。采用最佳截断值0.829,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诊断PH的准确度分别为91.43%和80.00%。结论基于平扫T1 mapping的和逻辑回归方法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诊断PH中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影像组学 心脏磁共振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璇 徐加利 +1 位作者 刘浩 谢宗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CT图像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WHO简化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行胸部增强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5例TETs,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132例与验证集33例。于静脉期图像手动勾...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CT图像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WHO简化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行胸部增强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5例TETs,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132例与验证集33例。于静脉期图像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数据降维筛选出有效特征并建立影像组学公式,计算每位患者的得分(radscore)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纳入多个CT特征,经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出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的特征并构建CT特征模型。联合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的CT特征及radscore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DCA)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在训练集中,纵隔脂肪浸润与radscore共同构建了列线图模型,模型在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02(95%CI:0.838~0.947),在验证集的AUC值为0.824(95%CI:0.652~0.934)。结论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对于TETs WHO简化分型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一种无创的术前评估工具辅助临床决策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胸腺上皮性肿瘤 增强CT 列线图
下载PDF
基于双模态MRI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9
5
作者 徐敏 马宜传 +5 位作者 张书海 王祥芝 汤晓敏 杨丽 刘浩 谢宗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763-1767,共5页
目的:探讨T2WI联合DCE-MRI的影像组学特征术前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8例浸润性乳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MRI图像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64)和无淋巴结转... 目的:探讨T2WI联合DCE-MRI的影像组学特征术前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8例浸润性乳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MRI图像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64)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104),并按8∶2的比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训练组(n=134)与验证组(n=34)。在T2WI和DCE两个序列手动勾画ROI进行图像分割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利用Select K Best、LASSO回归及迭代筛选特征对高维组学特征进行降维,保留与腋窝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的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T2WI、DCE和T2WI联合DCE三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效能,并以最优模型生成列线图。结果:T2WI、DCE和T2WI联合DCE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组的AUC分别为0.75、0.75和0.80;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5、0.73和0.79。T2WI联合DCE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结论:T2WI联合DCE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术前对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无创、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T2WI DCE-MRI 影像组学 腋窝淋巴结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列线图评估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昭 王小雷 +7 位作者 李淑华 张群芳 张雪丽 李阳 李伟 王效静 刘浩 谢宗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17-1022,共6页
目的建立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观察其评估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VP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以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28)及验证集(n=55);根据有无VPI进一步分为浸润组和非浸润组。基于肺CT图... 目的建立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观察其评估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VP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以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28)及验证集(n=55);根据有无VPI进一步分为浸润组和非浸润组。基于肺CT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训练集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学表现,构建常规模型,并结合Rad-score绘制列线图,对比观察其判断肺腺癌伴VPI的效能,以及列线图模型判断腺癌伴VPI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及其差异。结果最终以8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Rad-score。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存在分叶征、瘤内坏死、胸膜牵拉及Rad-score是判断肺腺癌伴VPI的独立因素(P均<0.05)。以同时存在分叶征、瘤内坏死及胸膜牵拉为常规模型,结合Rad-score所绘制的列线图模型判断训练集与验证集肺腺癌伴VPI的AUC分别为0.875、0.865,优于常规模型在训练集的0.779、验证集的0.805,以及Rad-score模型在训练集的0.810和验证组的0.8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均显示,列线图模型判断训练集及验证集肺腺癌患者伴VPI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良好(P均>0.05)。结论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判断肺腺癌伴VPI应用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脏层胸膜侵犯 影像组学 列线图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组学预测肿块型乳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祥芝 张书海 +3 位作者 徐敏 汤晓敏 刘浩 谢宗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钼靶、MRI的多模态影像组学预测肿块型乳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采用钼靶及MRI检查的111例(114个病灶)肿块型乳腺癌病人的资料。按照8∶2的比例随机将所有病例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对所有图像进行勾画并提取... 目的:探讨基于钼靶、MRI的多模态影像组学预测肿块型乳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采用钼靶及MRI检查的111例(114个病灶)肿块型乳腺癌病人的资料。按照8∶2的比例随机将所有病例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对所有图像进行勾画并提取组学特征,利用最小最大值归一化、Select K Best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回归筛选出有效特征并建立钼靶、MRI、钼靶联合MRI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钼靶、MRI、钼靶联合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的AUC值分别为0.76、0.82、0.89及0.74、0.81、0.88。钼靶联合MRI影像组学模型AUC值最大,效能最高。腋窝淋巴结阳性组病灶大小明显大于腋窝淋巴结阴性组(P<0.01)。结论:钼靶联合MRI的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肿块型乳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多模态 影像组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磁共振影像组学在鉴别中低危和高危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路 陈艾琪 +3 位作者 刘浩 于娟 高之振 谢宗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90-93,98,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的影像组学模型,研究其鉴别高危前列腺癌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65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病人,其中高危病人155例,中低危病人110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进行MRI检查。由两位放射医... 目的: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的影像组学模型,研究其鉴别高危前列腺癌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65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病人,其中高危病人155例,中低危病人110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进行MRI检查。由两位放射医师使用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手动勾画感兴趣区,从每例病人的T2WI和ADC图中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验证影像组学特征的鉴别效能,对比T2WI、ADC及T2WI+ADC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筛选出10个影像组学特征(6个ADC序列特征,4个T2WI序列特征)可以用来鉴别高危及中低危前列腺癌。仅使用T2WI获得的组学模型鉴别效能较低,训练队列AUC为0.70(95%CI 0.63~0.77),验证队列AUC为0.58(95%CI 0.47~0.68)。ADC图组学模型预测效能较好,训练队列AUC为0.79(95%CI 0.72~0.85),验证队列AUC为0.78(95%CI 0.68~0.86)。T2WI联合ADC图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表现出最优预测效能,训练队列AUC为0.84(95%CI 0.78~0.89),验证队列AUC为0.80(95%CI 0.69~0.8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T2WI和ADC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对中低危及高危前列腺癌病人进行区分,为前列腺癌的分期提供了一种无创的预测方式,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危险分层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多参数MRI影像组学在鉴别诊断T3a与T3b期前列腺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艾琪 谢宗玉 +6 位作者 刘浩 曹胜男 于娟 陈路 张书海 王小雷 马宜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652-65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multi-parameter MRI,mp-MRI)影像组学在鉴别诊断T3a、T3b期前列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T3期前列腺癌病人的影像资料,其中T3a期110例,T3b期41例。使用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在T2WI及ADC横轴位图像上手动勾...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multi-parameter MRI,mp-MRI)影像组学在鉴别诊断T3a、T3b期前列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T3期前列腺癌病人的影像资料,其中T3a期110例,T3b期41例。使用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在T2WI及ADC横轴位图像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按照3∶1的比例分别将ADC图像、T2WI图像、ADC图像联合T2WI图像三种模式下的影像组学特征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依次对3组训练集构建模型,使用相应验证集进行内部验证。通过ROC曲线对模型进行分析,并评价不同序列的诊断效能。结果:通过达尔文科研平台共提取1878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保留6个(ADC相关2个,T2WI相关4个)(P<0.05),单独T2WI和ADC图像下训练集AUC值分别为0.79、0.71,验证集AUC值为0.59、0.70;ADC图像联合T2WI图像下训练集AUC值为0.79,验证集AUC值为0.73。结论:T2WI图像联合ADC图像影像组学对术前鉴别T3a、T3b期前列腺癌具有较好诊断价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MRI对<1 mm病灶检查效果欠佳的缺陷,为癌灶是否侵犯精囊提供补充,协助临床术前获得更加详实的资料,为精准手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多参数MRI 影像组学 T3a期 T3b期
下载PDF
基于mp-MRI影像组学预测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娟 谢宗玉 +3 位作者 陈艾琪 陈路 刘浩 马宜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729-173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影像组学预测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前列腺癌病人,根据病理结果分为Gleason评分高危组(Gleason≥4+3分)、Gleason评分低危组(Gleason≤3+4分),在T2WI横断面、ADC图(b值0、1...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影像组学预测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前列腺癌病人,根据病理结果分为Gleason评分高危组(Gleason≥4+3分)、Gleason评分低危组(Gleason≤3+4分),在T2WI横断面、ADC图(b值0、1500 s/mm^(2))上手动勾画病灶后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及量化,将所选病例数据特征随机分为训练组与测试组(测试集比例为0.3),构建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得到训练组与测试组的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Gleason评分高危组118例,Gleason评分低危组148例,其中训练组186例(高危组83例、低危组103例),测试组80例(高危组35例、低危组45例),T2WI、ADC图影像组学支持向量机模型训练组的AUC为0.753,测试组AUC为0.741,准确率为62.5%(95%CI:0.572~0.893);T2WI、ADC图影像组学联合PSA值支持向量机模型训练组的AUC为0.768,测试组AUC为0.752,准确率为72.5%(95%CI:0.613~0.917);经Delong验证,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MRI影像组学预测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影像组学 mp-MRI GLEASON分级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德顺 徐鹤 +4 位作者 王小雷 杨昭 李伟 刘浩 谢宗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239-1243,124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43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临床、胸部CT增强影像资料。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100)和验证组(n=43)。在静脉期图像上提取...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43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临床、胸部CT增强影像资料。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100)和验证组(n=43)。在静脉期图像上提取肿瘤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逻辑回归用于数据降维、特征筛选。分别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影像特征(最大径、毛刺征)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不同模型的鉴别预测效能,并对模型的ROC曲线行Delong检验;在验证组中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共提取939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最终得到6个最优特征并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于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在训练组中,影像组学模型AUC为0.864(95%CI:0.781~0.924),大于临床模型的AUC为0.662(95%CI:0.561~0.754)(P<0.01);在验证组中,影像组学模型AUC为0.860(95%CI:0.720~0.964),大于临床模型的AUC为0.664(95%CI:0.504~0.880)(P<0.05)。结论:基于胸部CT增强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及其构建的预测模型,影像组学模型的效能高于临床模型,可以作为一种预测非小细胞癌病人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辅助工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影像组学模型对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及与常规影像征象的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青润 韩雷 +3 位作者 陈红日 常璐璠 叶靖 张洪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时的价值,并与常规影像征象预测效能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苏北人民医院209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6h以内均行首次头颅CT检查及24h...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时的价值,并与常规影像征象预测效能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苏北人民医院209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6h以内均行首次头颅CT检查及24h内头颅CT复查,根据复查CT结果变化分为血肿扩大组(71例)和未扩大组(138例)。采用Darwin智能科研平台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分别结合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分类器构建预测模型,同时构建由常规影像征象(初始血肿体积、血肿形状、漩涡征、混合征和岛征)组成的多变量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模型,比较2种影像组学模型和常规影像征象模型的预测价值(训练集167例,测试集42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性能。结果:共提取1 223个特征参数,通过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16个特征参数。构建的SVM模型中,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3、0.918;LR模型中,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39、0.900;常规影像征象模型中,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44、0.852。结论: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方面具有较高性能,并优于常规影像征象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扩大 影像组学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淑华 杨昭 +7 位作者 王小雷 张群芳 张雪丽 李阳 李伟 王效静 刘浩 谢宗玉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76-1682,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胸部平扫CT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3例肺腺癌的临床及胸部平扫CT影像资料,包括EFGR突变型(110例)及EGFR野生型(73例)。评估每位患者的病... 目的 探讨基于胸部平扫CT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3例肺腺癌的临床及胸部平扫CT影像资料,包括EFGR突变型(110例)及EGFR野生型(73例)。评估每位患者的病灶CT特征。勾画整个病灶的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I)。将所有患者的重建肺窗图像及病灶的VOI上传至“医准-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按照7∶3比例分成训练组(128例)及验证组(55例)。采用最大绝对值归一化、最小收缩、最优特征筛选、迭代筛选及选择算子(LASSO)算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计算影像组学分数(Rad-score),建立影像组学模型。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具有显著预测价值的临床-影像独立影响因素,建立临床模型。将具有显著预测价值的临床-影像独立影响因素及Rad-score通过Logistic回归,得到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通过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3个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最终筛选出11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分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胸膜牵拉及影像组学评分是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训练组及验证组中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816(95%CI:0.743~0.890)、0.830(95%CI:0.720~0.941),相较于临床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对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效能更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训练组及验证组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模型与真实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基于CT的影像组学评分联合临床-影像独立危险因素构成的影像组学列线图能够在术前有效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原文传递
多模态影像组学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书海 王小雷 +6 位作者 朱芸 王祥芝 徐敏 汤晓敏 刘浩 马宜传 谢宗玉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98-2104,共7页
目的探究MRI双序列联合X线乳腺钼靶摄影(MG)双体位的影像组学特征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分析MRI联合MG影像组学模型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94例乳腺病变患者,其中良性69例,恶性125例。选取患者... 目的探究MRI双序列联合X线乳腺钼靶摄影(MG)双体位的影像组学特征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分析MRI联合MG影像组学模型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94例乳腺病变患者,其中良性69例,恶性125例。选取患者的MRI-T_(2)WI抑脂序列、MRI-DCE图像上病灶最大面积层面及同一病灶的MG头尾位(CC)、内外斜位(MLO)图像勾画感兴趣区,提取病灶感兴趣区特征,按照7:3比例将样本随机分为训练集136例和测试集58例,通过统计及机器学习方法进行特征降维,筛选出一组最优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建立MRI联合MG的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并根据MRI和MG的BI-RADS评分及病灶影像最大径建立传统影像诊断模型,分析各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能力。结果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准确率、阳性精确率、阳性召回率、阳性F1-score分别为0.99、0.94、0.96、0.90、0.96、0.95、0.99、0.97,测试集分别为0.97、0.97、0.90、0.87、0.93、0.95、0.95、0.95;传统影像诊断模型的训练集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准确率、阳性精确率、阳性召回率、阳性F1-score分别为0.88、0.98、0.77、0.75、0.88、0.89、0.93、0.91,测试集分别为0.83、0.95、0.71、0.66、0.84、0.85、0.92、0.88。结论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优于传统影像诊断模型,基于MRI双序列及MG双体位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乳腺病变 磁共振成像 X线乳腺钼靶摄影 多模态
原文传递
能谱CT成像及其影像组学在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鹤 王小雷 +5 位作者 杨昭 李伟 王效静 刘浩 王健 谢宗玉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10-1515,共6页
目的探究能谱CT成像及其影像组学对肺部实性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效能,并与临床危险因素、CT主观征象、能谱CT定量参数对照。方法对194例肺部实性病变的能谱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成训练组(n=155)和验证组(n=39),基于动脉期的碘基物质... 目的探究能谱CT成像及其影像组学对肺部实性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效能,并与临床危险因素、CT主观征象、能谱CT定量参数对照。方法对194例肺部实性病变的能谱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成训练组(n=155)和验证组(n=39),基于动脉期的碘基物质图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模型,结合碘浓度(IC)及标准化碘浓度(NIC)构建能谱CT定量参数模型,结合患者临床危险因素、CT主观征象构建临床模型,结合IC、NIC及所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联合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价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Delong检验用于比较模型间AUC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能谱CT定量参数模型由IC、NIC构成,临床模型由年龄、性别、基础病史、病灶形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钙化构成;联合模型由IC、NIC与筛选出的9个影像组学特征构成;能谱CT定量参数模型、临床模型以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分别为0.659(95%CI:0.575~0.736)、0.742(95%CI:0.663~0.812)、0.937(95%CI:0.884~0.971),在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665(95%CI:0.489~0.813)、0.777(95%CI:0.608~0.898)、0.912(95%CI:0.769~0.980),经过Delong检验,三种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AU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成像及其影像组学对肺部良恶性病变具有很高的鉴别诊断能力,明显高于临床危险因素、CT主观征象及能谱CT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影像组学 肺部良恶性病变
原文传递
基于多阶段三维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孟庆成 高朋瑞 +3 位作者 郭兰伟 丁佳 陈学军 黎海亮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评估新的多阶段三维(3D)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在低剂量螺旋CT(LDCT)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13年11月至2017年12月8850例肺癌筛查志愿者共1111个肺结节的基线LDCT影像资料及肺... 目的评估新的多阶段三维(3D)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在低剂量螺旋CT(LDCT)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13年11月至2017年12月8850例肺癌筛查志愿者共1111个肺结节的基线LDCT影像资料及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所有纳入本研究的人群均作了至少一次LDCT,阅片方式包括目视检测(VD)、CAD及VD结合CAD方式;肺结节的诊断标准以2名胸部影像专业高年资医师最终达成的一致性意见作为真结节(有分歧时由第3名主任医师决定)。针对结节数目、结节类型及结节的Lung-RADS分类,比较3种阅片方式的肺结节(或肺癌)的检出率、漏诊率及假阳性率。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与VD方式比较,CAD及VD+CAD方式结节检出率明显升高(分别为94.2%、95.7%、80.1%),漏诊率明显减低(分别为5.8%、4.3%、1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01.650、128.500,P<0.05);与VD方式比较,CAD方式与VD+CAD方式对Lung-RADS分类结节(χ²=25.083、23.449,P<0.05)及不同类型结节(χ²=6.955、6.821,P<0.05)的检出率明显升高,而CAD方式与VD+CAD方式对Lung-RADS分类结节及不同类型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方式与VD+CAD方式在肺癌阳性预测率、漏诊率及假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与VD方式与VD+CAD方式比较,CAD方式对肺癌的阳性预测率明显降低,漏诊率及假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VD结合CAD的方式能够在降低假阳性结节检出的基础上,提高真性肺结节检出率,可作为城市人群LDCT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影像组学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淋巴血管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吉虎 李瑞 +3 位作者 刘浩 武志峰 郭东强 鄂林宁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499,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淋巴血管侵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从静脉期CT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ANOVA、极端随机树及迭代筛选特征组件选取最有预测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预...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淋巴血管侵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从静脉期CT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ANOVA、极端随机树及迭代筛选特征组件选取最有预测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由5个影像组学特征构成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训练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95%CI 0.626~0.799),验证组AUC为0.730(95%CI 0.598~0.862)]。联合术前CEA水平与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诊断效能提高[训练组AUC为0.755(95%CI 0.675~0.835),验证组AUC为0.751(95%CI 0.628~0.87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淋巴血管侵犯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术前CEA水平后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