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癌旁粘膜的组织病理及细胞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岩 刘鼎新 郑麟蕃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用放射自显影术对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癌旁粘膜的细胞动力学研究结果说明,有明显的细胞动力学参数改变的上皮单纯增生可距癌灶较上皮异常增生更远,并可呈跳跃方式存在,应视为癌旁粘膜的危险区,应连同癌组织一并切除。细胞动力学研究有助... 用放射自显影术对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癌旁粘膜的细胞动力学研究结果说明,有明显的细胞动力学参数改变的上皮单纯增生可距癌灶较上皮异常增生更远,并可呈跳跃方式存在,应视为癌旁粘膜的危险区,应连同癌组织一并切除。细胞动力学研究有助于手术范围的确定和了解癌旁粘膜中细胞增殖规律以及癌变过程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癌 癌旁粘膜 细胞动力学
下载PDF
肉芽肿性唇炎和梅一罗氏综合征87例临床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红刚 郑麟蕃 +5 位作者 于世凤 屈汉廷 戴炜 化冰 刘群英 王赋敏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6-9,共4页
本文对87例肉芽肿性唇炎和梅一罗氏综合征的有关临床及病理学改变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可分为肉芽肿型和间质血管炎型,这种差异主要是机体内在的反应性不同所致;二者与结节病不同,一般不累及肺部,76.67%... 本文对87例肉芽肿性唇炎和梅一罗氏综合征的有关临床及病理学改变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可分为肉芽肿型和间质血管炎型,这种差异主要是机体内在的反应性不同所致;二者与结节病不同,一般不累及肺部,76.67%的患者肾素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正常,且未发现有免疫功能的缺陷;42.86%的患者其叶酸和VB12吸收功能异常,5例病人肠镜及胃镜检查结果全部有胃肠道慢性炎症性改变,但与克隆氏病的关系尚不能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 唇炎 结节病 病理学
下载PDF
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放射自显影细胞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岩 刘鼎新 郑麟蕃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97-99,共3页
口腔粘膜癌前病变主要有白斑和红斑,也有人认为粘膜下纤维性变、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症等亦属癌前病变,此外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等也常有恶变的发生。癌前病变的早期、客观和特异性诊断对预防口腔癌的发生非常重要。目前癌前病变的... 口腔粘膜癌前病变主要有白斑和红斑,也有人认为粘膜下纤维性变、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症等亦属癌前病变,此外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等也常有恶变的发生。癌前病变的早期、客观和特异性诊断对预防口腔癌的发生非常重要。目前癌前病变的主要依据是组织学上的上皮异常增生,但常规组织学方法不足以发现上皮异常增生出现前的细胞增殖特性的变化,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判断上的主观性问题。为了克服以上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动力学 癌前病变 异常增生 扁平苔藓 盘状红斑狼疮 常规组织学 口腔癌 放射自显影 增殖特性 纤维性
下载PDF
侵袭牙周组织中的抗原物质行踪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4
作者 于世凤 魏明洁 +1 位作者 庞淑珍 杜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1987年第1期11-13,63,共4页
前言慢性牙周炎是世界范围性的常多普性疾病。目前已公认人类的牙周炎是以菌斑作为抗原,引起宿主的一系列免疫反应的结果。细菌对牙周组织损伤的机理是非常复杂的。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
关键词 牙周组织 口腔 免疫病理学 淋巴结 淋巴组织 边缘性牙周炎 抗原物质 慢性牙周炎 菌斑 牙周袋
下载PDF
口腔粘膜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中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研究
5
作者 关为群 于世凤 高岩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蛋白Bax在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0例正常粘膜、10例单纯性增生上皮、32例异常增生上皮、19例高分化鳞癌、9例低分化鳞癌石蜡包埋样本中Bax的表达。结果 ...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蛋白Bax在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0例正常粘膜、10例单纯性增生上皮、32例异常增生上皮、19例高分化鳞癌、9例低分化鳞癌石蜡包埋样本中Bax的表达。结果 正常粘膜中见Bax弱表达局限于角化层。上皮单纯增生时Bax表达较正常组增强 ,轻度异常增生时反而较单纯增生下降 ,随异常增生程度加重 ,Bax明显增加。癌变时Bax表达较重度异常增生下调 ,且高分化鳞癌Bax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癌。结论 Bax蛋白表达水平代偿性增高是口腔癌前病损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异常增生 鳞癌 BAX 口腔粘膜 调亡蛋白
下载PDF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的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化研究
6
作者 刘昕燕 高岩 +2 位作者 孙开华 吴奇光 庞淑珍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研究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PLGA)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与腺样囊性癌(ACC)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例PLGA与10例ACC进行分析。结果;PLAC的特点是组织学上具有细胞形态的一致性与... 目的:研究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PLGA)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与腺样囊性癌(ACC)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例PLGA与10例ACC进行分析。结果;PLAC的特点是组织学上具有细胞形态的一致性与组织结构的多形性;免疫级化染色呈阳性或部分阳性反应,与ACC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光镜下组织结构的多形性是鉴别PLGA与ACC的重要指征;免疫组化对二者的区分意义不大;均起源于闰管储备细胞是导致二者相似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病理学 囊腺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改变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乔并生 贲呈瑞 庞淑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5-117,T006,共4页
采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元隆抗体对58例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口腔粘膜基底细胞层可有少量PCNA阳性细胞,而上皮异常增生及鳞癌时,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PCNA阳性表达也相应提高,统计学分析,... 采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元隆抗体对58例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口腔粘膜基底细胞层可有少量PCNA阳性细胞,而上皮异常增生及鳞癌时,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PCNA阳性表达也相应提高,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PCNA表达对判断口腔癌前病变的增殖活动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 抗原 口腔粘膜肿瘤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藓上皮异常增生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陈瑞扬 于世凤 +1 位作者 庞淑珍 魏明洁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4-76,共3页
对695例口腔扁平苔藓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18例(2.58%)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轻度上皮异常增生8例,中度上皮异常增生7例,重度上皮异常增生3例。抗细胞核增殖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清楚地反映不同程度的上... 对695例口腔扁平苔藓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18例(2.58%)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轻度上皮异常增生8例,中度上皮异常增生7例,重度上皮异常增生3例。抗细胞核增殖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清楚地反映不同程度的上皮异常增生情况,本研究支持口腔扁平苔藓可以癌变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苔藓 上皮异常增生 口腔粘膜疾病
下载PDF
黔岭藿对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6
9
作者 陈坤 于世风 +1 位作者 史凤芹 庞淑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59-61,T002,共4页
从新生兔四肢长骨中分离的破骨细胞与牛骨片在体外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黔岭霍注射液再培养,并设立对照,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黔岭霍对破骨细胞形成骨吸收陷窝的影响。结果显示黔岭著3个浓度组(0.15mg/ml、1.5mg/m... 从新生兔四肢长骨中分离的破骨细胞与牛骨片在体外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黔岭霍注射液再培养,并设立对照,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黔岭霍对破骨细胞形成骨吸收陷窝的影响。结果显示黔岭著3个浓度组(0.15mg/ml、1.5mg/ml、15mg/ml)与对照组比较均能抑制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的数量,增加药物浓度抑制作用亦趋增强(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体外培养 成骨 长骨 对照组 新生兔 骨吸收 四肢 注射液 药物浓度
下载PDF
中红外光纤技术用于腮腺肿瘤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孙传文 徐怡庄 +4 位作者 孙开华 吴奇光 李维红 许振华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2-25,共4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与中红外光导纤维联用技术对11例肿瘤(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2例),7例正常腮腺和1例合格化综合症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正常腮腺和舍格伦综合症的红外光谱很相似,而与肿瘤...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与中红外光导纤维联用技术对11例肿瘤(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2例),7例正常腮腺和1例合格化综合症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正常腮腺和舍格伦综合症的红外光谱很相似,而与肿瘤的光谱存在着明显差别,同时也观察到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光谱在若干波段处也有所不同。说明中红外光纤技术是腮腺肿瘤诊断的一种新方法。并有可能发展为非损伤性的肿瘤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红外光谱法 诊断 光导纤维
下载PDF
涎腺恶性肌上皮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洁 吴奇光 +2 位作者 孙开华 贲呈瑞 魏明洁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60-162,186,共4页
作者分析了12例涎腺恶性肌上皮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瘤镜下主要有4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1.)透明细胞增生为主,可伴有角化珠形成;(2)梭形细胞增生为主,伴有或不伴有粘液样区域;(3)瘤细胞为浆细胞样,弥漫分布;(4)瘤... 作者分析了12例涎腺恶性肌上皮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瘤镜下主要有4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1.)透明细胞增生为主,可伴有角化珠形成;(2)梭形细胞增生为主,伴有或不伴有粘液样区域;(3)瘤细胞为浆细胞样,弥漫分布;(4)瘤细胞为立方形,构成腺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该瘤对抗肌动蛋白(actln)、肌球蛋白(myos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S一100蛋白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因此作者认为:运用这4种抗体的染色有助于该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恶性肌上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口腔粘膜白斑和鳞癌组织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9
12
作者 关为群 于世凤 高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80-483,I068,共5页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bcl-2、p53在口腔正常粘膜、上度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10例单纯性增生上皮、30例异常增生上皮和33例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bcl-2、p53的表达。...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bcl-2、p53在口腔正常粘膜、上度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10例单纯性增生上皮、30例异常增生上皮和33例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bcl-2、p53的表达。结果:正常粘膜和上皮单纯增生组织中未见p53阳性表达。异常增生上皮和鳞癌组织中p53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45.45%,与正常组和单纯增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在正常粘膜、单纯增生和异常增生白斑表达情况基本一致,显弱阳性表达且局限于基底层细胞,鳞癌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白斑组(P<0.05)。两种指标的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癌前病变组两种蛋白的出现无相关,鳞癌组p53和bcl-2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口腔癌发生的早期p53基因作用较明显,bcl-2基因则在口腔癌发生的后期和突变型P53共同作用,在促进肿瘤细胞异常增殖的同时,进一步抑制细胞的凋亡导致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白斑 口腔鳞癌 P53蛋白 BCL-2蛋白
下载PDF
肿瘤和正常组织的FT-Raman与FT-IR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维红 徐怡庄 +6 位作者 翁诗甫 彭卿 徐智 吴奇光 孙开华 周孝思 吴瑾光 《光散射学报》 1998年第3期114-119,共6页
本文运用FT-Raman光谱法研究肠、胃、十二指肠、口腔腮腺等部位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发现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在Raman光谱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别,这一结果与我们先前所得到的红外光谱结果相一致。此结果说明Raman光... 本文运用FT-Raman光谱法研究肠、胃、十二指肠、口腔腮腺等部位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发现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在Raman光谱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别,这一结果与我们先前所得到的红外光谱结果相一致。此结果说明Raman光谱亦有潜力发展成为一种活体、原位、无损诊断肿瘤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诊断 FT-拉曼光谱 FT-IR光谱
下载PDF
涎腺肌上皮瘤与多形性腺瘤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洁 吴奇光 +1 位作者 孙开华 贲呈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9-171,T009,共4页
采用抗平滑肌的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S-100蛋白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研究涎腺肌上皮瘤和多形性腺瘤。结果发现,肌上皮瘤细胞对上述4种抗体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在多形性腺瘤中... 采用抗平滑肌的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S-100蛋白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研究涎腺肌上皮瘤和多形性腺瘤。结果发现,肌上皮瘤细胞对上述4种抗体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在多形性腺瘤中,双层导管结构的外周瘤细胞,成片增生的梭形细胞以及粘液样区域内的星形、三角形瘤细胞对上述4种抗体反应阳性,鳞状化生的瘤细胞也反应阳性,导管内层瘤细胞对上述4对抗体反应阴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可以出现鳞状化生,可以通过鳞状化生形成鳞状细胞癌,成为恶性多形性腺瘤中鳞状细胞癌的组织来源;②肌上皮瘤和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具有相同的免疫特性和分化趋向,用上述抗体不能鉴别这两种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涎腺肿瘤
下载PDF
正常涎腺肌上皮细胞的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洁 吴奇光 +1 位作者 孙开华 贲呈瑞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4年第4期199-200,共2页
本文采用免疫电镜方法,用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S—100蛋白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抗体标记3例正常腮腺组织中的肌上皮细胞,结果发现,肌上皮细胞胞浆内及胞突内含大量被抗actin... 本文采用免疫电镜方法,用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S—100蛋白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抗体标记3例正常腮腺组织中的肌上皮细胞,结果发现,肌上皮细胞胞浆内及胞突内含大量被抗actin和myosin抗体标记的肌微丝,胞浆内细胞器很少.推测该细胞的收缩机理与平滑肌细胞相似。肌上皮细胞对抗S—100蛋白反应微弱,对抗GFAP反应阴性。本文还讨论了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与正常肌上皮细胞在免疫特性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组织 涎腺 肌上皮细胞 免疫电镜
下载PDF
口腔念珠菌白斑中CD44H、CD44v3和CD44v6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静萍 罗海燕 高岩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 研究口腔念珠菌白斑 (oralcandidalleukoplakia ,OCL)上皮中CD44H、CD44v3和CD44v6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炎症、癌变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2 9例OCL上皮中CD44H、CD44v3和CD44v6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OCL单纯增生、轻... 目的 研究口腔念珠菌白斑 (oralcandidalleukoplakia ,OCL)上皮中CD44H、CD44v3和CD44v6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炎症、癌变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2 9例OCL上皮中CD44H、CD44v3和CD44v6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OCL单纯增生、轻度异常增生上皮有CD44H、CD44v3和CD44v6的强阳性表达 ;重度异常增生上皮全部出现低表达 ,与对照组非白念白斑一致 ;形成微脓肿或炎症密集区的上皮出现低表达。结论 口腔念珠菌白斑伴上皮重度异常增生者CD44H、CD44v3及CD44v6表达下降 ,可能与癌变有关 ;炎症明显区域CD4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念珠菌血斑 CD44H CD44V3 CD44V6
下载PDF
磁场对人牙髓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以岳 曾祥龙 +1 位作者 林久祥 张筱林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2年第3期158-159,共2页
本文目的是研究在正畸治疗中,稀土永磁体应用的生物安全性。临床实验选择正畸需要拔除的第一双尖牙,观察磁场是否对贴附部位的牙髓组织产生影响。结果显示:在本研究条件下,未出现有特异性的牙髓病理性变化。提示在正畸治疗中,小的磁物... 本文目的是研究在正畸治疗中,稀土永磁体应用的生物安全性。临床实验选择正畸需要拔除的第一双尖牙,观察磁场是否对贴附部位的牙髓组织产生影响。结果显示:在本研究条件下,未出现有特异性的牙髓病理性变化。提示在正畸治疗中,小的磁物贴附对牙髓组织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材料 磁场 正畸治疗 组织学
下载PDF
金属硫因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和肿瘤抑制基因p5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歆 俞光岩 +1 位作者 高岩 武登诚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41-247,共7页
本研究对金属硫因蛋白(metallothionein,MT)、增殖细胞核 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PCNA)和肿瘤抑制基因p53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50例SACC的M... 本研究对金属硫因蛋白(metallothionein,MT)、增殖细胞核 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PCNA)和肿瘤抑制基因p53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50例SACC的MT、PCNA与p53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MT的表达与SACC患者生存率明显相关(P<0.05),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SACC患者的预后情况;PCNA是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PCNA的表达与SACC远处转移存在明显相关(P<0.05),肿瘤细胞增殖能促进SACC的远处转移;p53基因在SA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可能存在其它某种或多种基因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金属硫蛋白 PCNA P53蛋白
下载PDF
抗癌基因蛋白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岩 庞淑珍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65-67,共3页
采用微波处理暴露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口腔粘膜鳞癌中抗癌基因蛋白P ̄(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P ̄(53)蛋白在29例(64%)鳞癌中阳性。阳性细胞分布在癌巢边缘及活跃生长的癌浸润... 采用微波处理暴露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口腔粘膜鳞癌中抗癌基因蛋白P ̄(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P ̄(53)蛋白在29例(64%)鳞癌中阳性。阳性细胞分布在癌巢边缘及活跃生长的癌浸润前沿区。Ⅱ级鳞癌较Ⅰ级鳞癌中P ̄(53)阳性细胞多(P<0.025)。PCNA阳性细胞分布位置与P ̄(53)者相似。癌周异常增生上皮中P ̄(53)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单纯增生上皮,基底细胞多为PCNA阳性,距癌灶较远上皮中可见P ̄(53)强阳性区,提示P ̄(53)及PCNA表达与口腔癌分化程度有关,并有助于判别癌周潜在恶性上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 癌周上皮 抗癌基因 增殖细胞核 口腔肿瘤
下载PDF
IL-1α促进骨巨细胞瘤中破骨样细胞体外骨吸收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宁侠 于世凤 庞淑珍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比较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功能特点。方法:体外分离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骨片共同培养,观察IL1α(50μg/L,100μg/L)对多核巨细胞体外骨吸收的影响。结果:IL1α可使多核... 目的:比较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功能特点。方法:体外分离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骨片共同培养,观察IL1α(50μg/L,100μg/L)对多核巨细胞体外骨吸收的影响。结果:IL1α可使多核巨细胞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增加;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IL1α对多核巨细胞的促进作用具有长效性。结论:IL1α具有促进多核巨细胞体外骨吸收作用,说明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在骨吸收功能方面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巨细胞瘤 破骨细胞 骨质吸收 IL-1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