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难点分析
1
作者 刘周英 杜俊 +2 位作者 张劲松 刘东戈 杨重庆 《肝脏》 2024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其诊断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病理科2013年至2022年诊断的6例肝脏血管肉瘤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无特异性,镜下形态多样,高分化血管肉瘤可见肝板萎缩...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其诊断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病理科2013年至2022年诊断的6例肝脏血管肉瘤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无特异性,镜下形态多样,高分化血管肉瘤可见肝板萎缩,肝窦内衬覆肿瘤细胞,低分化血管肉瘤细胞异型性较大,需要与其他肉瘤相鉴别,肿瘤细胞均表达血管内皮标记CD31,CD34及ERG等。结论肝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综合分析临床及形态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肝脏 病理
下载PDF
胸腺瘤相关重症肌无力合并炎性肌病三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蒋云 侯世芳 +3 位作者 张华 苏闻 张劲松 国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合并炎性肌病(inflammatory myopathy,I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胸腺瘤的相关性。方法分析北京医院2010-3-1—2020-3-31收治的3例MG合并IM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MG-IM中1...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合并炎性肌病(inflammatory myopathy,I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胸腺瘤的相关性。方法分析北京医院2010-3-1—2020-3-31收治的3例MG合并IM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MG-IM中1例合并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的僵肢综合征(stiff limb syndrome,SLS)。3例患者均有胸腺瘤,血清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横纹肌抗体和心肌抗体阳性,而肌炎特异性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ntibodies,MSA)和肌炎相关抗体(myositis associated antibodies,MAA)均阴性;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和神经肌肉接头受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肌受累;肌肉病理诊断多发性肌炎。联合46篇文献中的93例患者,共96例MG-IM患者纳入汇总分析。MG与IM同时发生者占42.7%,以MG症状首发者占34.4%,以IM症状首发者占22.9%。EMG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和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疾病。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抗体阳性者占91.3%(84/92),MSA抗体阳性者仅占3.0%(2/66),MAA抗体阳性者仅占6.3%(2/32),横纹肌抗体阳性者占95.2%(20/21),6例行心肌抗体检测者均呈阳性。CT检查发现胸腺瘤者占64.4%(58/90)。53例行胸腺瘤手术的患者中,47例描述了胸腺瘤病理分型,以胸腺瘤B2型最常见(19例,40.4%),其次为B1型10例(21.3%),B3型9例(19.1%),AB型8例(17.0%),C型1例(2.1%)。89例行骨骼肌病理检查,其中以多发性肌炎最常见(62例,69.7%),其次为皮肌炎13例(14.6%),肉芽肿性肌炎9例(10.1%),免疫坏死性肌病2例(2.2%),嗜酸性粒细胞肌炎2例(2.2%),包涵体肌炎1例(1.1%)。7例尸体解剖患者行心肌病理检查,均诊断巨细胞性心肌炎。结论MG-IM多见于胸腺瘤患者,部分MG-IM患者同时合并心肌炎。大多数MG-IM患者血MSA和MAA抗体阴性。血横纹肌抗体和心肌抗体阳性提示骨骼肌和心肌受累,巨细胞性心肌炎是MG-I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MG、IM和SLS全面准确的诊断依赖于临床、电生理、免疫学和肌肉病理的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炎性肌病 僵肢综合征 胸腺瘤 副肿瘤综合征 肌炎
下载PDF
核酸氧化与高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婉榕 柴坷 +7 位作者 方芳 何淑蓉 李莹莹 都明辉 李俊杰 杨杰孚 蔡剑平 王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肌组织核酸氧化程度及其与淀粉样物质沉积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资料来源于2003—2017年北京医院病理科资料库中的系统病理解剖资料和临床资料。纳入26例...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肌组织核酸氧化程度及其与淀粉样物质沉积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资料来源于2003—2017年北京医院病理科资料库中的系统病理解剖资料和临床资料。纳入26例≥85岁HFpEF患者为HFpEF组, 并将年龄和性别匹配、生前未诊断心力衰竭且死于非心血管疾病的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取两组的左心室心肌切片进行8-氧化鸟嘌呤核苷(8-oxo-G)和8-氧化鸟嘌呤脱氧核苷(8-oxo-d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半定量分析, 评估心肌细胞RNA和DNA氧化情况。以8-oxo-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均吸光度的中位数为界值, 将所有患者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 采用刚果红染色法比较两组心肌淀粉样物质沉积情况。结果 HFpEF组患者年龄(91.8±3.7)岁, 男性24例(92.3%);对照组年龄(91.7±3.7)岁, 男性11例(84.6%)。HFpEF组心肌组织8-oxo-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均吸光度为0.313 8(0.302 2, 0.340 6), 高于对照组的0.289 2(0.276 7, 0.299 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45, P=0.001);HFpEF组心肌组织8-oxo-d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平均吸光度为0.300 0(0.290 0, 0.322 5), 对照组为0.300 0(0.290 0, 0.320 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4, P=0.661)。8-oxo-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均吸光度高值组患者心肌刚果红染色中重度阳性的比例(85.0%, 17/20)高于低值组(31.6%, 6/19)(P=0.001)。结论≥85岁老年HFpEF患者心肌组织RNA氧化程度高于同龄非心力衰竭老年人, RNA氧化程度高的患者心脏淀粉样物质沉积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 氧化应激 淀粉样变性 尸体解剖
原文传递
直肠杯状细胞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4
作者 何磊 崔娣 +2 位作者 刘龙腾 王征 刘东戈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5月及2022年1月北京医院病理科2例直肠杯状细胞腺癌的患者资料、病理诊断及预后信息,分析直肠原发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改变。结果:例1... 目的:探讨直肠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5月及2022年1月北京医院病理科2例直肠杯状细胞腺癌的患者资料、病理诊断及预后信息,分析直肠原发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改变。结果:例1女,72岁;例2男,67岁。手术切除后均诊断为杯状细胞腺癌,例1肿瘤位于直肠距肛门5 cm,大小2.5 cm×2.0 cm×1.3 cm,带粗蒂;例2肿瘤位于直肠距肛门7 cm后壁,肿瘤大小1.0 cm×0.8 cm×0.7 cm。镜下见肿瘤在直肠内浸润性生长,2例中可见杯状或印戒样肿瘤细胞。杯状细胞呈柱状,细胞质透亮,核位于基底部,核异型不明显;印戒样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内富含黏液,核深染,月牙形。瘤巢呈腺管样、小巢状、菊形团样、小梁状、筛状或片状结构。2例杯状细胞腺癌肿瘤细胞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20、CDX2、突触素,嗜铬粒素A和CD56;HER2免疫组织化学2例均阴性,错配修复蛋白2例MLH1、MSH2、MSH6和PMS2肿瘤细胞均显示未缺失。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基因检测结果发现2例直肠原发杯状细胞腺癌均示APC、p53、KRAS、BRAF、NRAS为野生型,微卫星状态均为微卫星稳定,但2例均有FAT1基因点突变。2例随访时间分别为7和67个月,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及复发。结论:直肠杯状细胞腺癌极为少见,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阑尾原发杯状细胞腺癌类似,直肠杯状细胞腺癌分子检测提示FAT1基因突变导致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在其发生发展上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生长 北京医院病理科 直肠内 基底部 核深染 杯状细胞 CD56 腺管
原文传递
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艾欣 王川予 +7 位作者 陈秀华 范小晶 刘媛 贾静怡 杜俊 王薇 周新平 戴维德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4月北京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106例胃窗超声造影表现,并与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胃窗超声造影检出胃癌49例,电子胃镜检出胃癌52例,... 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4月北京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106例胃窗超声造影表现,并与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胃窗超声造影检出胃癌49例,电子胃镜检出胃癌52例,两者诊断符合率为94.2%(49/52);胃窗超声造影检出胃溃疡15例,电子胃镜检出22例,两者诊断符合率为68.1%(12/18);胃窗超声造影检出胃息肉、胃良性肿瘤及胃炎等胃部良性疾病16例,电子胃镜检出29例,诊断符合率为55.1%(10/19)。对于胃癌的诊断,胃窗超声造影与胃镜较为一致(κ=0.742),两种检查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窗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结果相比准确率92.4%(κ=0.793)。胃部恶性疾病较良性疾病胃壁增厚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窗超声造影在胃部疾病的诊断及胃癌的检出中具有应用价值,可作为早期筛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胃镜检查 诊断技术 消化系统
下载PDF
LLGL2蛋白在前列腺导管腺癌及腺泡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
6
作者 张伟 王淼 +3 位作者 刘龙腾 崔娣 刘明 刘东戈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PDA)及腺泡腺癌中的差异表达蛋白及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北京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前列腺癌且病理诊断为PDA或有PDA成分的18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信息。对PDA和腺泡腺癌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并对比...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PDA)及腺泡腺癌中的差异表达蛋白及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北京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前列腺癌且病理诊断为PDA或有PDA成分的18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信息。对PDA和腺泡腺癌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并对比二者表达谱差异。对表达具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验证,并分析其表达模式差异。结果:18例PDA患者中8例进行转录组分析,表达量与公共数据库进行比较,通过差异基因分析,一共确定了129个表达差异基因,其中45个表达上调,84个表达下调。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与心血管相关(肥厚型心肌病)和白介素17相关的两条通路。表达谱的差异分析发现GPAT2、LLGL2、MAMDC4、PCSK9及SMIM6具有表达差异。进一步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与腺泡腺癌相比,PDA的LLGL2细胞质染色强阳性表达较多( P=0.04),细胞核染色呈阴性( P<0.01)。 结论:基因表达谱的结果表明PDA与腺泡腺癌非常相似。在筛选并验证的差异蛋白中,GPAT2、LLGL2、MAMDC4、PCSK9在PDA中表达增高,SMIM6在PDA中表达降低,其中LLGL2的表达在PDA与腺泡腺癌间存在表达部位的显著差异,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标志物,在PDA与腺泡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得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导管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前列腺靶向穿刺联合术中冰冻切片确诊前列腺癌后即刻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初步经验
7
作者 王萱 吕政通 +7 位作者 王淼 陈佳 李春媚 朱辉 刘龙腾 张伟 刘明 王建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6-700,共5页
目的探索前列腺靶向穿刺联合术中冰冻切片确诊前列腺癌后即刻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2022年3月至7月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而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纳入标准:年龄≤80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 目的探索前列腺靶向穿刺联合术中冰冻切片确诊前列腺癌后即刻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2022年3月至7月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而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纳入标准:年龄≤80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于穿刺活检前行前列腺MRI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SMA PET/CT)检查,并且MRI和PSMA PET-CT均怀疑前列腺癌,临床分期为T_(2-3a)N_(0)M_(0);同意在穿刺确诊前列腺癌后接受RP。入组患者均接受前列腺靶向穿刺(1~2针),穿刺组织送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对术中冰冻病理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即刻行RP。对未诊断前列腺癌的患者,则继续行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系统穿刺活检,标本送常规病理检查。对患者的基线数据、手术情况、病理结果及随访信息作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7例患者,年龄66.7(54~77)岁,PSA12.668(4.359~22.195)μg/L。PI-RADS评分4分4例,5分3例,主要病灶最大径线为1.3(0.5~2.2)cm。PSMA PET/CT评分4分1例,5分6例,PSMA PET/CT主要病灶与MRI吻合,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15.7(5.3~39.4)。靶向穿刺快速冰冻病理均诊断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3+3=6分4例,3+4=7分、4+3=7分和4+4=8分各1例。所有患者均即刻行RP,除1例前列腺尖部轻度粘连外,其余6例术者均评价尖部无明显粘连。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长149.7(108~255)min。术后病理大切片诊断结果均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3+4=7分4例、4+3=7分3例,病理分期pT_(2)3例、pT_(3a)4例,5例切缘阴性,2例为阳性。术后随访5.4(3~7)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Clavien-Dindo Ⅰ级以上并发症。术后6周PSA0.020(0.000~0.079)μg/L,术后3个月PSA0.016(0.000~0.087)μg/L。术后均未行内分泌治疗或放疗。4例患者已恢复尿控。结论在联合MRI和PSMA PET/CT诊断基础上,对主要病灶行前列腺靶向穿刺联合术中冰冻切片确诊前列腺癌后即刻行RP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切除术 穿刺术 冰冻超薄切片术
原文传递
12例原发性尿道癌患者临床分析
8
作者 金滨 吕政通 +6 位作者 马宏 张伟 王淼 孟令峰 刘文 张耀光 吴鹏杰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尿道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北京医院在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例原发性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66.3(53~75)岁。9例患者术前接... 目的探讨原发性尿道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北京医院在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例原发性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66.3(53~75)岁。9例患者术前接受磁共振检查,8例提示尿道异常信号,女性分期普遍晚于男性,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例男性患者术后未予以其他辅助治疗,均为无瘤生存状态。8例女性,4例患者接受了术后的辅助放疗或化疗,5例随访期间出现了复发或转移,2例死亡。结论女性尿道癌检出时相对于男性的临床分期更晚,MRI检查有益于尿道癌局部浸润情况的判定,对于女性近端尿道癌和男性后尿道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肿瘤 预后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乳腺MRI额外发现的BI-RADS 4~5类病变影像学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9
作者 姜蕾 高佳音 +2 位作者 徐筑津 何淑蓉 华彬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MRI额外发现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4~5类病变的MRI表现,并建立新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经乳腺MRI发现,且初诊乳腺X线及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的184例BI-RADS 4~5类病变患... 目的探讨乳腺MRI额外发现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4~5类病变的MRI表现,并建立新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经乳腺MRI发现,且初诊乳腺X线及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的184例BI-RADS 4~5类病变患者资料,共209个病变。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0±11)岁(范围:27~76岁)。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病变分为恶性和非恶性。根据BI-RADS将病变分为肿块型和非肿块型,根据BI-RADS及Kaiser评分建立肿块和非肿块型病变的1~8分MRI评分系统,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分系统的诊断效能。分析本组患者获得病理标本的主要方法。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本组病变恶性124个,非恶性85个;肿块型100个,非肿块型109个。肿块型病变的最大径小于非肿块型[M(IQR)][7.0(3.0)mm比25.0(25.0)mm,U=568.000,P<0.01];依据BI-RADS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率无明显差异[53.0%(53/100)比65.1%(71/109),χ^(2)=3.184,P=0.074]。新评分诊断肿块型、非肿块型病变恶性与否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802,当采用阴性预测值为100%的3分为截点值时,分别可避免14.0%(14/100)、4.6%(5/109)的活检。肿块型病变由第二眼超声取得病理标本的比例高于非肿块型病变[41.0%(41/100)比26.6%(29/109),χ^(2)=4.851,P=0.028];非肿块型病变根据MRI发现的病变位置及深度进行手术切除的比例高于肿块型病变[52.3%(57/109)比34.0%(34/100),χ^(2)=7.100,P=0.008],利用MRI能够发现第二眼超声仍未发现的病变。结论对于初诊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未发现而由MRI额外发现的可疑恶性病变,采用新评分系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与非肿块型病变相比,第二眼超声更易发现肿块型病变;第二眼超声仍未发现的病变尤其是非肿块型病变,根据MRI发现的病变位置及深度可直接手术切取病理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活组织检查
原文传递
胃底腺型胃癌内镜诊治三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孙雪 刘娜 +4 位作者 刘洁 曹素艳 张岩 杜俊 赵莉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分析总结胃底腺型胃癌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及治疗,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例胃底腺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因腹胀、腹痛症状就诊,1例因胃癌术后复查胃镜。结合白光... 目的分析总结胃底腺型胃癌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及治疗,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例胃底腺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因腹胀、腹痛症状就诊,1例因胃癌术后复查胃镜。结合白光胃镜和放大内镜、病理及免疫组化等结果,诊断胃底腺型胃癌。同时复习1990年1月至2021年4月报道的胃底腺型胃癌195例,分析并总结该疾病的内镜特点、病理特征和诊疗经验等。结果胃底腺型胃癌198例,男女比1.6∶1.0,年龄39~87岁,平均年龄65.3岁,79.82%(91/114)患者幽门螺杆菌阴性。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平均直径8.97 mm,89.9%(178/198)患者病变浸润至黏膜下。91.98%(149/162)患者为主细胞优势型,98.86%(130/140)患者为无淋巴血管侵犯,97.6%(162/166)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胃底腺型胃癌为罕见的低异型高分化胃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老年人多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主细胞优势型为主,内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多数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 胃肿瘤 胃镜
原文传递
尿细胞学巴黎报告系统的应用实践
11
作者 陈岚 刘龙腾 +2 位作者 孙铭君 何淑蓉 刘东戈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70-476,共7页
目的评价应用尿细胞学巴黎报告系统(TP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北京医院病理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来自3402例患者送检尿细胞学样本共计7046例,其中488例患者在随访6个月内行组织学活检或切除,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尿细胞学TPS的灵... 目的评价应用尿细胞学巴黎报告系统(TP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北京医院病理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来自3402例患者送检尿细胞学样本共计7046例,其中488例患者在随访6个月内行组织学活检或切除,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尿细胞学TPS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分类的恶性风险度及高级别恶性风险度。结果7046例尿细胞学样本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占5.7%(399/7046),可疑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占3.2%(227/7046),不典型尿路上皮细胞占8.4%(593/7046),高级别尿路上皮癌阴性占72.9%(5139/7046),其中低级别尿路上皮肿瘤占0.8%(59/7046),样本不足占9.8%(688/7046)。在随访6个月内行组织学活检或切除488例患者中男性314例,女性174例,年龄27~92岁(平均66岁)。TPS分类高级别恶性风险度分别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94.7%、可疑高级别尿路上皮癌83.3%、不典型尿路上皮细胞41.3%及高级别尿路上皮癌阴性18.8%。TP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1%(169/241)和97.0%(162/167),高级别尿路上皮癌阴性的阴性预测值为69.2%(162/234)。结论本研究显示TPS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恶性诊断的高级别恶性风险度高,以及高级别尿路上皮癌阴性的阴性预测值高。应用TPS诊断系统可以更好诠释诊断的临床意义,深入了解本实验室尿细胞学诊断的准确度,从而不断提高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研究 尿 细胞诊断学 尿细胞学巴黎报告系统 恶性风险度 高级别恶性风险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