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变化
1
作者 石磊 刘驰 +3 位作者 尹自龙 闵楠 许亚男 薛庆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骨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2次或2次以上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共65例,同时选择同时期行手术治疗的非多...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骨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2次或2次以上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共65例,同时选择同时期行手术治疗的非多次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19例作为配对资料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这284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术前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并进行两组患者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中人血清和血浆中的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1NP)、N⁃MID骨钙素(OCN)以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代谢标志物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髋部BMD值、股骨颈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BM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具有更为活跃的骨吸收状态及更低的腰椎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二级预防 骨代谢指标 骨密度
下载PDF
鲑鱼降钙素对老年骨科手术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石磊 纪泉 +2 位作者 张啟维 张耀南 薛庆云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骨科围术期骨代谢变化特点及术后应用鲑鱼降钙素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年龄>60岁老年患者90例纳入本研究,男性21例,女性69例。其中行髋关节手术37例,膝关节手术38例,腰椎手术15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骨科围术期骨代谢变化特点及术后应用鲑鱼降钙素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年龄>60岁老年患者90例纳入本研究,男性21例,女性69例。其中行髋关节手术37例,膝关节手术38例,腰椎手术15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术后应用鲑鱼降钙素+碳酸钙片+活性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45例,术后应用碳酸钙片+活性维生素D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测定静脉血骨钙素(OC)及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水平;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结果共78例患者完成随访,对照组(n=37)术后1周β-CTX均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术后3个月较术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41)术后1周β-CTX均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1周OC均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术后1周OC均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术后3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腰椎、髋部BMD术前与术后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患者接受骨科手术前后骨代谢发生改变,手术后1周骨吸收过程活跃,骨形成过程受抑制;术后应用鲑鱼降钙素3个月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有效抑制骨吸收,但对促进骨形成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 鲑鱼降钙素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骨科就诊人群血清维生素D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石磊 许亚男 +1 位作者 张耀南 张啟维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7期778-782,共5页
目的探究骨科就诊患者维生素D在体内经25羟化酶催化合成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15例就诊于北京医院的骨科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目的探究骨科就诊患者维生素D在体内经25羟化酶催化合成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15例就诊于北京医院的骨科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 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tP1NP)、N-MID骨钙素(osteocalcin,OCN)、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isomerized C-terminal telopeptides,β-CTX),按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不同水平分组,比较各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不同组别间的差异及25羟维生素D与各标志物的相关性,并了解不同季节因素对这一相关性的影响。结果按血清25(OH)D水平分为四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充足组。tP1NP与β-CTX水平随血清25(OH)D水平升高而逐渐降低,且β-CTX水平在不同25(OH)D组别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tP1NP、β-CTX与血清25(OH)D水平均呈负相关(r=-0.109,P<0.05;r=-0.185,P<0.05)。冬春季与夏秋季血清25(OH)D与骨代谢标志物关系符合这一规律。结论骨科就诊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tP1NP、β-CTX水平呈负相关,且不受季节因素影响,反映骨吸收状态的β-CTX与维生素D水平相关性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骨代谢 生化标志物 骨科 相关性
下载PDF
骨科老年患者不同季节血清维生素D状态与骨代谢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啟维 石磊 薛庆云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究骨科老年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及其引起的骨代谢变化特点。方法调取2014年1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医院骨科1831例老年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人血清和血浆中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N端中段骨... 目的探究骨科老年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及其引起的骨代谢变化特点。方法调取2014年1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医院骨科1831例老年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人血清和血浆中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N端中段骨钙素(OCN)以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检验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不同季节患者血清25-OH-D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特点,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就诊类型患者之间指标的差异。结果血清25-OH-D水平无论季节变化,均处于维生素D缺乏状态,夏、秋两季血清25-OH-D水平明显高于冬、春两季(P<0.05),且夏、秋两季男性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门诊患者一年四季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住院患者(P<0.001),tP1NP及β-CTX水平均低于住院患者(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维生素D水平夏秋季节最高;性别及就诊类型对维生素D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存在相关季节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季节 骨生成 性别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脂氧素A_(4)在运动改善骨关节炎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5
作者 陈彦仲 张耀南 任弘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1-576,共6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软骨退行性改变、滑膜炎症及关节功能衰退。在其病理发展中,炎症反应及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起关键作用。脂氧素A_(4)(lipoxin A_(4),LXA_(4)),是一种具有显著抗炎特性的脂质调...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软骨退行性改变、滑膜炎症及关节功能衰退。在其病理发展中,炎症反应及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起关键作用。脂氧素A_(4)(lipoxin A_(4),LXA_(4)),是一种具有显著抗炎特性的脂质调节因子,在OA的发病中展现出内源性抗炎和免疫调节效应。近期研究揭示,作为OA的非药物治疗策略,运动能显著调控LXA_(4)水平及炎症反应。LXA_(4)能抑制NF-κB和p38-MAPK信号通路,缓解OA相关炎症和疼痛。运动能激活12-氧脂合酶(12-LOX)和氧化脂质途径,增强LXA_(4)合成,并进一步通过与滑膜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交互作用,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运动的强度和频率也对LXA_(4)水平和OA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中至高强度运动在提升LXA_(4)水平和抑制炎症因子方面表现尤为显著,但高强度运动可能对软骨产生负面效应。目前适宜的运动模式为每次20~30 min,每日2~3次,间隔4 h,此模式在降低软骨分解相关酶及优化软骨组织结构方面展现出卓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运动 脂氧素A_(4)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北京市城乡部分社区6种常见老年病流行病学调查(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高芳堃 于普林 +12 位作者 郑宏 杨泽 谷明明 张培兰 洪衣舒 苏鸿学 黄魏宁 胡建华 李增金 刘桂芳 姜中央 余存泰 左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3期153-155,共3页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延长,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日趋加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备受关注。目的:了解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几种常见老年病的现状和分布特点。设计:随机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延长,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日趋加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备受关注。目的:了解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几种常见老年病的现状和分布特点。设计:随机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对象:选择1997-05/10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办事处10个居委会和北京近效顺义县向阳、河南2个村民委员会的8个自然村≥60岁的常住老年人1558人,纳入结果分析1434人,应答率92%。城市男319人,女498人;乡村男242人,女375人。方法:对所有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所有老年人的前列腺增生、听力异常、白内障、骨关节病、骨折情况和老年人便秘的情况。结果:共1434名老年人纳入结果分析。①前列腺增生患病率情况:城市男性比乡村男性低(61.4%,65.7%,P<0.01)。②听力异常患病率情况:城市比乡村低(53.9%,64.7%,P<0.01)。③双眼白内障患病率情况:城市比乡村高(46.4%,44.4%,P<0.01)。④骨关节病患病率情况:城市比乡村高(24.4%,14.9%,P<0.01)。⑤骨折的患病率情况:城市比乡村高(14.2%,9.1%,P<0.05)。⑥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情况:城市比乡村低(18.2%,23.0%,P<0.05)。结论:北京城乡老年人存在前列腺增生、听力异常、白内障、骨关节病、骨折和便秘的差异,主要与老年人经济、营养、医疗条件和文化素质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加强老年人的营养及保健知识教育及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流行病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骨科无菌手术感染的预防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公怡 徐英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7年第3期130-132,共3页
1993年7月至1994年9月,通过对手术室环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手术初始阶段和结束阶段;不同的手术时间:不同的手术环境;空气菌落数统计学并无明显差异。再次证实层流空气洁净系统对降低空气细菌含量与预防感染的有效性。对过... 1993年7月至1994年9月,通过对手术室环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手术初始阶段和结束阶段;不同的手术时间:不同的手术环境;空气菌落数统计学并无明显差异。再次证实层流空气洁净系统对降低空气细菌含量与预防感染的有效性。对过滤空气中残留细菌菌种分析表明,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菌种。该菌种同样可自部分手术医师手培养中检出。1991年5月~1994年10月本院骨科采用综合预防感染措施以来完成的1140例无菌手术,无一例发生感染.但采用空气洁净系统以前,感染率为3~4‰。作者强调无菌手术感染的预防不能单纯依靠空气净化系统,而仍应重视综合的感染预防措施,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手术 感染 骨科疾病 预防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骨科学诊治技术专家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继芳 薛庆云 +1 位作者 侯树勋 邹德威 《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 1999年第10期6-12,共7页
1999年11月9日,骨科学诊治技术专家研讨会在北京饭店举行。会议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党耕町教授、常委黄公怡教授和《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杂忠社编辑部黄博主任共同主持。
关键词 骨科学 诊断 治疗 会议纪要
下载PDF
中老年人骨科围手术期有关骨代谢指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石磊 薛庆云 +4 位作者 张启维 纪泉 张耀南 王红 蔡恒江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09年第A02期99-103,共2页
目的观察中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骨代谢变化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年龄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共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一周测定静脉血中骨钙素(boneγ-carboxyglutamic acid protein,BGP)及I型胶原交联... 目的观察中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骨代谢变化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年龄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共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一周测定静脉血中骨钙素(boneγ-carboxyglutamic acid protein,BGP)及I型胶原交联C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agen,CTX)的水平。结果手术后CTX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BGP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其中,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患者手术前后CTX值均变化较大;而骨折患者BGP值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其余病人BGP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中老年人在骨科手术前后存在骨代谢的变化,手术后CTX水平较术前升高,提示骨吸收过程活跃;BGP水平较术前降低,提示骨形成过程受到抑制。骨质疏松患者术后CTX升高程度较非骨质疏松患者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 生化标志物 围手术期 骨质疏松 骨折
全文增补中
计算机导航下椎弓根置钉与徒手置钉的对比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啟维 张耀南 +1 位作者 孙常太 徐宏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579-1585,共7页
背景:传统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依赖于解剖标志辨识和术者的经验,即使有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也存在着置入螺钉位置不佳的可能。计算机导航系统可为椎弓根钉置入提供实时多平面图像,提高置入准确率。腰椎是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最常见的应... 背景:传统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依赖于解剖标志辨识和术者的经验,即使有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也存在着置入螺钉位置不佳的可能。计算机导航系统可为椎弓根钉置入提供实时多平面图像,提高置入准确率。腰椎是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最常见的应用部位之一,国内外尚无专门比较腰椎导航下置钉与徒手置钉的文献报道。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在腰椎椎弓根钉置入技术中的准确率及应用价值,并与徒手置钉进行对比。方法:纳入1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联合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导航组90例,徒手置钉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椎弓根钉置钉时间、置钉准确率、穿出率、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与结论:导航组共置入椎弓根钉480个,平均椎弓根钉置入时间(8.0±2.5)min,准确率为80.4%(386/480);徒手置钉组共置入椎弓根钉514个,平均椎弓根钉置入时间(3.0±1.0)min,准确率为84.4%(430/514)。经统计学分析,导航组患者置钉时间显著长于徒手置钉组(P<0.01)。在置钉准确率、螺钉穿出率、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在腰椎椎弓根置入内固定手术中,与徒手置钉相比,计算机导航在置钉准确率方面无明显优势,在置钉时间方面明显长于徒手置钉,计算机导航对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帮助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计算机导航 徒手 腰椎 椎弓根 螺钉 内固定 准确率 穿出率 神经血管损伤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帕瑞昔布在后路腰椎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啟维 薛庆云 +2 位作者 王强 王林 孙常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55-859,共5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在后路腰椎融合术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作用。方法:2009年2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91例后路腰椎融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帕瑞昔布联合吗啡PCA泵)和对照组(单纯应用吗啡PCA泵)。治疗组62例中又分为帕瑞昔布钠静脉组30例(...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在后路腰椎融合术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作用。方法:2009年2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91例后路腰椎融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帕瑞昔布联合吗啡PCA泵)和对照组(单纯应用吗啡PCA泵)。治疗组62例中又分为帕瑞昔布钠静脉组30例(40mg/次Q12h静脉小壶共6次)和肌注组32例(40mg/次Q12h肌肉注射共6次);对照组29例(单纯应用吗啡PCA泵)。分别观察各组术后72h内镇痛效果(VAS评分)、吗啡用量及副作用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帕瑞昔布钠静脉组术后72h时VAS评分0.85±0.20,吗啡用量34.5±20.0mg,不良事件发生率23.3%(7/30例);帕瑞昔布钠肌注组术后72h时VAS评分0.80±0.15,吗啡用量35.0±18.8mg,不良事件发生率21.9%(7/32例);对照组术后72h时VAS评分1.62±0.95,吗啡用量50.6±32.0mg,不良事件发生率48.3%(16/29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VAS评分、吗啡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内,静脉组与肌注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帕瑞昔布联合吗啡PCA泵行多模式镇痛可显著缓解后路腰椎融合术后72h内疼痛;减少吗啡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整体评价,为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早期镇痛提供了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 多模式镇痛 术后镇痛 腰椎后路融合术
原文传递
腰椎术后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转归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强 张良 +2 位作者 纪泉 王晓滨 孙常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5-819,共5页
目的 :探讨腰椎手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并随访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北京医院骨科因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共1225例,术后发生硬膜外... 目的 :探讨腰椎手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并随访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北京医院骨科因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共1225例,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致马尾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共8例,收集和整理血肿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其血肿清除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每1例腰椎术后硬膜外血肿患者随机选取3例诊断、手术方式及手术医师均相同的24例患者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非甾体类镇痛药物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是否为翻修手术,及手术融合节段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红细胞悬液量、是否输注了冰冻血浆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每个因素是否为硬膜外血肿形成可能的危险因素,计算其OR(Odd′s Ratio)值。结果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危险因素是年龄〉65岁和翻修手术,手术中危险因素是手术时间〉120min、失血量〉600ml、手术中输注了冰冻血浆。血肿清除术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者2例,部分恢复者4例,无恢复者2例。结论:患者年龄〉65岁、翻修手术、手术时间〉120min、术中出血量〉600ml、术中输注冰冻血浆是腰椎手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血肿清除术后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外 腰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六城市中老年人群X线膝骨关节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90
13
作者 李宁华 薛庆云 +4 位作者 张毅 张耀南 王晓宾 申剑 赵力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2887-2888,共2页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X线膝骨关节炎(OA)患病率分布。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国六大行政区(西北,华北,华东,华南,东北,西南)六城市4708例40岁及以上具有正式户口常住男女人群问卷调查并行X线双膝正侧位投照。结果:...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X线膝骨关节炎(OA)患病率分布。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国六大行政区(西北,华北,华东,华南,东北,西南)六城市4708例40岁及以上具有正式户口常住男女人群问卷调查并行X线双膝正侧位投照。结果:我国六城市40岁及以上男女人群X线膝OA总患病率为28.7%,其中男性23.5%,女性32.8%,患病率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城市间X线膝OA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X线膝OA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城乡X线膝OA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我国中老年男女X线膝OA患病率均较高,应当重视和加强对中老年人群膝OA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 中老年人 放射摄影术 患病率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2
14
作者 纪泉 张良 +2 位作者 王强 文良元 薛庆云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48例年龄>65岁、因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分别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统计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平均...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48例年龄>65岁、因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分别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统计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平均每节椎体注入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术后6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住院总花费等指标。结果 48例患者的82节椎体均经双侧入路成功完成手术,PVP组为24例37节椎体,每节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2.82±0.41)mL;PKP组为24例45节椎体,每节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2.94±0.32)mL,2组患者骨水泥注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2组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PVP组术中透视累计时间为(13.58±3.79)s,PKP组为(21.38±4.1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9)。结论 PVP与PKP均为微创手术,均可缩短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卧床时间,在缓解疼痛和增加椎体稳定性方面疗效较好,疼痛缓解可维持至术后6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压缩性骨折 疼痛
下载PDF
腓骨肌腱滑脱症——一种容易误诊的踝部损伤 被引量:11
15
作者 栗剑 张滨 +3 位作者 刘辉 李秀梅 路奎元 王福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95-196,共2页
目的 :探讨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损伤机制 ,临床特点和治疗 ,减少早期误诊。方法 :回顾 2 0年间收治 3例腓骨肌腱滑脱症及相关文献。分析腓骨肌腱的生物力学作用及肌腱在脱位状态下静力平衡的变化。用CT扫描观察在不同状态下腓骨肌腱与骨结... 目的 :探讨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损伤机制 ,临床特点和治疗 ,减少早期误诊。方法 :回顾 2 0年间收治 3例腓骨肌腱滑脱症及相关文献。分析腓骨肌腱的生物力学作用及肌腱在脱位状态下静力平衡的变化。用CT扫描观察在不同状态下腓骨肌腱与骨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随访 2月~ 2 0年均无复发。结论 :腓骨肌腱滑脱症早期易被误诊。仔细进行物理检查及CT检查 ,有助于早期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腱滑脱 踝部损伤 误诊 诊断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阈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华俦 黄公怡 +1 位作者 黄建发 蔡恒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9-21,共3页
作者收集39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病人作为病例组,其中男17例,女22例。另选80例60岁以上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各40例。采用双能量骨密度仪分别测定其脊柱及髋部各部位的骨密度值。测量结果表明无论是脊柱还是髋... 作者收集39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病人作为病例组,其中男17例,女22例。另选80例60岁以上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各40例。采用双能量骨密度仪分别测定其脊柱及髋部各部位的骨密度值。测量结果表明无论是脊柱还是髋部,骨折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髋部Ward’s三角区骨密度下降最为明显。骨折组Ward’s三角区BMD值平均为0.4888±0.1108。作者提出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如发现髋部Ward’s三角区BMD值低于0.5g/cm2时,对其采取治疗及保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骨密度 对照组 BMD 患者 正常老年人 治疗 初步探讨 脊柱 高危人群
下载PDF
髓核组织对椎间植骨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常太 黄公怡 +2 位作者 胡建华 徐红兵 李海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观察椎间盘髓核组织对椎体间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11头体重约35kg的丹麦猪接受L3/4和L5/6两个节段的前路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手术。其中一个节段在植骨的同时把本节段的全部髓核混合于植骨材料内(A组),另一节段则去除髓核组织... 目的:观察椎间盘髓核组织对椎体间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11头体重约35kg的丹麦猪接受L3/4和L5/6两个节段的前路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手术。其中一个节段在植骨的同时把本节段的全部髓核混合于植骨材料内(A组),另一节段则去除髓核组织行单纯植骨(B组)。手术后6周处死猪,分别进行椎间融合器内骨量DEXA骨密度的检查和骨组织计量学检查。结果:A组和B组骨密度分别为0.109和0.150mg/cm2,两组之间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新生骨和未吸收骨骨量分别为9.2%和9.3%、11.1%和12.3%,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6周的观察时间内,猪的髓核组织并不影响椎体间植骨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组织 椎间植骨融合 影响 脊柱融合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