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膀胱外翻腹壁缺损的整形外科修复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喆 李养群 +8 位作者 唐勇 陈文 赵穆欣 马宁 王维新 许砾思 冯隽 刘启宇 马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修复先天性膀胱外翻腹壁缺损的常用整形外科方法及适应证选择。方法:2004年6月-2014年6月,利用整形外科原则分析先天性完全性膀胱外翻的腹壁组织缺损范围和程度,分别应用腹壁局部肌筋膜瓣、阔筋膜张肌皮瓣、阴股沟皮瓣及髂腹... 目的:探讨修复先天性膀胱外翻腹壁缺损的常用整形外科方法及适应证选择。方法:2004年6月-2014年6月,利用整形外科原则分析先天性完全性膀胱外翻的腹壁组织缺损范围和程度,分别应用腹壁局部肌筋膜瓣、阔筋膜张肌皮瓣、阴股沟皮瓣及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先天性完全性膀胱外翻腹壁缺损患者共18例,男13例,女5例,首次手术者14例,曾接受过失败的修复手术者4例,患者年龄1岁2个月~34岁,平均年龄14.6岁。皮瓣面积:4cm×3cm^10cm×10cm。结果:15例患者腹壁缺损一期愈合,修复效果满意,皮瓣成活良好,3例采用带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者出现皮瓣部分坏死或愈合不良,其中2例经游离植皮后痊愈,1例表皮坏死通过换药后愈合。本组18例患者平均随访36个月(6~72个月),全部患者外翻的膀胱得到还纳,腹壁缺损得以修复,腹部外形和排尿功能恢复较为满意。结论:针对不同年龄和腹壁缺损程度的患者,选择性使用整形外科皮瓣尽早闭合完全性膀胱外翻腹壁缺损,效果肯定,术后形态满意,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外翻 腹壁缺损 整形外科 皮瓣
下载PDF
先天性肛门狭窄及闭锁八例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春梅 李养群 +5 位作者 唐勇 杨喆 赵穆欣 刘媛媛 陈文 马宁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5-466,共2页
先天性肛门狭窄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生率为(0.6~6)/万。直肠肛管狭窄多有局部的疼痛及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严重者肛门指检仅能容纳一个小指尖,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以及工作和生活上的诸多不便。2001年2月至2010年5月,... 先天性肛门狭窄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生率为(0.6~6)/万。直肠肛管狭窄多有局部的疼痛及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严重者肛门指检仅能容纳一个小指尖,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以及工作和生活上的诸多不便。2001年2月至2010年5月,我们应用整形外科原则及技术治疗肛门狭窄及闭锁8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狭窄 手术治疗 闭锁 整形外科原则 消化道畸形 排便困难 肛管狭窄 肛门指检
原文传递
颈肩峰区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春梅 王乃利 +3 位作者 杨喆 李养群 唐勇 赵穆欣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颈肩峰区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研究所解剖形态实验室提供的5具(10侧)新鲜成人尸体及10具(20侧)防腐成人标本上,应用医用红色乳胶灌注动脉,蓝色乳胶灌注静脉,在直视... 目的探讨颈肩峰区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研究所解剖形态实验室提供的5具(10侧)新鲜成人尸体及10具(20侧)防腐成人标本上,应用医用红色乳胶灌注动脉,蓝色乳胶灌注静脉,在直视或手术显微镜下,解剖颈肩峰区动静脉、皮动脉以及真皮下血管网、深筋膜浅层血管网,对前界为锁骨、后界为肩胛冈、外侧界为肩峰、内侧为颈根部的颈肩峰区主要血供进行巨微解剖学观察。结果①皮动脉穿出点集中在斜方肌前缘及其延伸线的区域,宽度约4cm的范围;②斜方肌前缘及其延伸线为轴心的中间部位,吻合支最为丰富,血管吻合多为网状,其次是肩胛冈 上区。在众多的吻合支中可观察到每侧颈肩峰区均有2—3支明显的贯穿颈根至肩峰全长的吻合支,多位于中轴位置及后侧,在深筋膜浅层至真皮下血管网之间有丰富的交通支相连。结论颈肩峰区皮动脉穿出点位置恒定,深筋膜浅层血管吻合支丰富,可形成颈肩峰区跨区供血轴型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 轴型皮瓣 解剖学 局部
原文传递
V形瓣法在尿道外口和阴茎头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启宇 李养群 +6 位作者 杨喆 赵穆欣 陈文 马宁 王维新 许砾思 冯隽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修复手术后尿道外口和阴茎头成形的方法。方法通过尿道外口背侧V形瓣及两侧阴茎头组织瓣的移位,及将尿道外口腹侧组织瓣翻转,共同使腹侧的尿道外口向背侧移位至阴茎头顶端,尿道外口腹侧缺损得以修复,两侧阴茎头组...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修复手术后尿道外口和阴茎头成形的方法。方法通过尿道外口背侧V形瓣及两侧阴茎头组织瓣的移位,及将尿道外口腹侧组织瓣翻转,共同使腹侧的尿道外口向背侧移位至阴茎头顶端,尿道外口腹侧缺损得以修复,两侧阴茎头组织瓣向腹侧移位,共同形成锥状阴茎头。结果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临床修复28例,包括阴茎头型尿道下裂、尿道下裂修复术后尿道外口退缩和尿道外口狭窄。2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12个月,平均1个月,均无尿道外口狭窄出现,龟头外形及尿道外口退缩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应用尿道外口背侧v形瓣及两侧阴茎头组织瓣的合理移位,可以矫治尿道下裂修复术后尿道外口退缩、尿道外V/狭窄,改善扁平阴茎头的形态,并可用于阴茎头型尿道下裂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阴茎头型尿道下裂 尿道成形术
原文传递
尿道下裂手术的新进展及新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寒 李森恺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84-287,共4页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系统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表现为尿道异位开口于尿道腹侧的任何部位,甚至阴囊、会阴,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阴茎向腹侧弯曲、畸形,致阴茎勃起时疼痛。Leung和Robson^[1]报道,男性患儿在出生时尿道下裂的发生率为0...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系统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表现为尿道异位开口于尿道腹侧的任何部位,甚至阴囊、会阴,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阴茎向腹侧弯曲、畸形,致阴茎勃起时疼痛。Leung和Robson^[1]报道,男性患儿在出生时尿道下裂的发生率为0.04%一0.82%,而手术矫形是其治疗的唯一方法。目前,尿道下裂的I期手术是对最终尿道口位置的保留。时机选择在患儿出生后6~18个月;II期手术,不依赖于阴茎背侧折叠术,可充分矫正尿道下弯,且有更精致的术后形态,时机选择在I期术后的3—6个月实施。所以,患儿早期行尿道下裂手术(5岁前),对患儿的性心理形成有更积极的影响^[2]。笔者现对近年来国内外尿道下裂手术的新趋势及新认识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先天性畸形 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