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6
1
作者 许飞 周纯武 +1 位作者 李忱瑞 宋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及综合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肝胆管囊腺瘤6例,囊腺癌5例。4例有上腹部不适、胀痛等临床症...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及综合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肝胆管囊腺瘤6例,囊腺癌5例。4例有上腹部不适、胀痛等临床症状。免疫组化:囊腺癌患者CEA、CK7、CK19阳性表达;囊腺癌肿瘤间质Vim、Actin和PR标记阳性。影像学表现:9例位于肝左叶,8例为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物,7例肿物周边胆管扩张。肝胆管囊腺瘤5例边界规整,囊内间隔多薄而规整,无或较小囊壁及间隔结节,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T、MR增强无明显强化;肝胆管囊腺癌4例边界不规整,囊内间隔多为厚分隔,囊壁及间隔结节较大,CDFI可见血流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肝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物、囊壁及间隔结节、肿物周边胆管扩张征象有助于诊断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管 囊腺瘤 囊腺癌 诊断显像
下载PDF
MRI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薛梅 李静 +1 位作者 周纯武 李二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46-252,共7页
目的探讨MRI对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3例乳腺叶状肿瘤(24个病灶)和59例乳腺纤维腺瘤(62个病灶)患者的MRI表现,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MRI对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3例乳腺叶状肿瘤(24个病灶)和59例乳腺纤维腺瘤(62个病灶)患者的MRI表现,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叶状肿瘤的平均最大径大于纤维腺瘤,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4)。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的形状和边缘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叶状肿瘤以分叶状形态多见(12/24,50.00%),也可出现不规则形态(2/24,8.33%);纤维腺瘤以类圆形(29/62,46.77%)和分叶状(27/62,43.55%)多见,无不规则形态出现。纤维腺瘤边缘多表现为光滑(58/62,93.55%),边缘不规则少见;叶状肿瘤边缘不规则更多见:7个(29.17%)边缘不规则,1个出现毛刺。11例(11/24,45.83%)叶状肿瘤T1WI出现斑片状高信号(提示有出血),纤维腺瘤无T1WI斑片状高信号表现。叶状肿瘤T2WI脂肪抑制上以高信号为主(21/24,87.5%),无等或低信号出现;纤维腺瘤T2WI抑脂上等、低、高、混杂信号都有,以高信号为主(43/62,69.35%);两者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25)。8例(8/24,33.33%)叶状肿瘤可见囊变区,纤维腺瘤无一例囊变表现。在强化方式和未强化的低信号分隔方面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曲线类型上,叶状肿瘤以Ⅱ型多见,纤维腺瘤以Ⅰ型多见;Ⅲ型曲线更多见于叶状肿瘤,两者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08)。在平均ADC值方面,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8)。结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在MRI表现上存在差异,应用动态增强MR检查能够提高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纤维腺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重视乳腺综合影像学检查,提高乳腺癌诊断水平 被引量:7
3
作者 周纯武 李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25-1726,共2页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为42.55/10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早诊、早治是降低乳腺癌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为42.55/10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早诊、早治是降低乳腺癌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的早期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患者 影像学检查 诊断水平 女性恶性肿瘤 癌发病率 2009年 数据显示 肿瘤登记
下载PDF
甲状腺病变的影像诊断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罗德红 李琳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2,共2页
甲状腺病变是头颈部最常见病变,而甲状腺癌又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术前正确鉴别甲状腺病变的性质、确定临床分期对于病人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甲状腺病变 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恶性肿瘤 甲状腺癌 预后评价 治疗方式 临床分期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仁知 周纯武 +1 位作者 李静 欧阳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59-263,共5页
目的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影像特征,提高其MRI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与术后病理对照,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7例双侧乳腺患病,共83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术前MR图像,总结该病变的形态学特点、内部强化方式、血液动力学特征及其... 目的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影像特征,提高其MRI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与术后病理对照,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7例双侧乳腺患病,共83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术前MR图像,总结该病变的形态学特点、内部强化方式、血液动力学特征及其在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的信号特点。结果病变最大径为0.2~9.8 cm,平均1.3 cm。病变形态:类圆形51侧,椭圆形13侧,不规则形11侧,分叶状8侧。病变边界:清楚73侧,不清楚10侧。病变T2WI脂肪抑制的信号特点:等高混杂信号40侧,等信号34侧,高信号9侧。病变DWI信号特点:76例中3例(均为单侧乳腺病变)DWI失败;80侧病变:高信号59侧,等信号21侧;病变ADC值范围为0.82×10-3 mm2/s^1.42×10-3 mm2/s,平均ADC值为1.15×10-3 mm2/s(正常乳腺ADC范围为1.03×10-3 mm2/s^1.98×10-3 mm2/s,平均为1.53×10-3 mm2/s)。病变内部强化方式:均匀明显强化50侧,不均匀强化33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流出型33侧,缓升型28侧,平台型22侧。病变伴有导管扩张16侧(其中囊实性者11侧)。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表现具有以下特征:病灶多为边界清楚的圆形、类圆形均匀强化结节,T2WI以等高混杂或等信号为主,上述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状瘤 管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纤维腺瘤 被引量:12
6
作者 薛梅 李静 +1 位作者 周纯武 李二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69-177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的动态增强MR及DW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MRI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MR平扫、增强及DWI信号特点、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测量ADC值。结果59例共检出62个纤维腺...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的动态增强MR及DW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MRI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MR平扫、增强及DWI信号特点、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测量ADC值。结果59例共检出62个纤维腺瘤病灶,其中类圆形29个,分叶状33个;58个病灶边缘光滑;12个(12/62,19.35%)病灶于压脂T2WI上可见低信号分隔。在动态增强图像上,2个病灶无或轻度强化,60个明显强化,其中34个(34/60,56.67%)可见低信号分隔,35个(35/60,58.33%)病灶呈离心模式强化。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类型:I型43个(43/62,69.35%),Ⅱ型15个(15/62,24.19%),11型2个(2/62,3.22%),IV型2个(2/62,3.22%)。DWI上高信号病灶45个(45/62,72.58%),等信号17个(17/62,27.42%)。共测量52个病灶的ADC值,为(0.79~2.78)×10^-3mm^2/s,平均ADC值为(1.67士0.38)×10^-3mm^2/s,95%可信区间为(1.56~1.78)×10。nRi]~。/s。结论乳腺纤维腺瘤具有特征性MRI表现,结合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腺瘤 动态增强 扩散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恶性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致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许飞 李忱瑞 +2 位作者 周纯武 史仲华 孙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致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影像及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方法:28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行420例次选择性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63例肾癌患者行96例次经肾动脉介入治疗(部分例次经腰动脉介入治疗),肺恶性肿...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致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影像及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方法:28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行420例次选择性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63例肾癌患者行96例次经肾动脉介入治疗(部分例次经腰动脉介入治疗),肺恶性肿瘤和肾癌患者的介入治疗之和占同期恶性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的2.0%。恶性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8例次脊髓损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恶性肿瘤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肾癌经肾动脉、腰动脉介入治疗,脊髓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2%、2.1%,1例次具有右膈动脉侧支供血的肝癌对右膈动脉行TACE术时出现脊髓损伤。同期的其他介入治疗(如腹腔动脉、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无脊髓损伤。血管造影仅1例次(1/8)显示脊髓根动脉及脊髓前动脉,造影即刻至数小时出现脊髓损伤症状。使用大剂量激素、血管扩张剂、脱水剂、神经营养剂等治疗,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脊髓功能在0.5~3.5个月左右基本恢复。结论:恶性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可导致脊髓损伤发生,血管造影脊髓根动脉及脊髓前动脉显示率低,术前及术中应以多种预防措施减少其发生率,术后积极治疗、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脊髓功能可基本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并发症 脊髓损伤
下载PDF
单纯乳腺导管内癌的3.0T MR影像表现(附97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陶秀丽 李忱瑞 +2 位作者 李静 欧阳汉 周纯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1553-1557,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3.0T MRI影像学特点,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DCIS 97例,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记录DCIS的形态学、病变强化至120s时的峰值(%)、时间-信号曲...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3.0T MRI影像学特点,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DCIS 97例,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记录DCIS的形态学、病变强化至120s时的峰值(%)、时间-信号曲线(TIC曲线)及DWI特征。结果 97例共检出100个DCIS病灶。其中点状/斑点状病灶3个(3%),非肿块样强化病灶83个(83%),肿块型病灶14个(14%)。非肿块样强化病灶中,以段状(48个)和局灶区域状(22个)分布最常见,43.4%呈集簇状强化。所有病灶平均120s强化峰值为172%±54%。TIC曲线以平台型(Ⅱ型)最多见。87个病灶DWI扩散受限,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变平均ADC值分别为(1.07±0.22)×10-3㎜2/s及(1.23±0.15)×10-3㎜2/s。结论 DCIS的典型形态为段样分布的集簇状强化,TIC常表现为Ⅱ型。DWI可提高DCIS检出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鉴别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肾脏肿瘤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瑾 陈雁 +1 位作者 欧阳汉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7-620,共4页
目的分析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肾脏肿瘤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MR T2WI主要呈等低信号、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的资料,对肿瘤大小、形态、坏死、岀血、假包膜、信号、强化程度等进行分析,并对肿瘤的T2信号、T1双回波信号、DWI的... 目的分析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肾脏肿瘤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MR T2WI主要呈等低信号、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的资料,对肿瘤大小、形态、坏死、岀血、假包膜、信号、强化程度等进行分析,并对肿瘤的T2信号、T1双回波信号、DWI的ADC值及强化程度等进行定量测量。结果本组病例包括透明细胞肾癌26例,少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0例,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13例,乳头状细胞肾癌7例,嗜酸细胞腺瘤2例,其他少见肿瘤4例。少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低,女性比例高,边界较清楚,假包膜及出血少见。透明细胞肾癌T2信号相对更不均匀,易发生出血,平均ADC值高于其他各组。乳头状细胞肾癌强化程度较低。肿瘤的T2信号、T1双回波信号对肿瘤类型的鉴别未能提供帮助。结论 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不同类型肾肿瘤的影像学征象各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有利于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诊断乳腺黏液腺癌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宁 李静 +1 位作者 周纯武 宋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56-1760,共5页
目的观察乳腺黏液腺癌及其不同病理分型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的MRI表现,对比不同病理分型的MRI特点。结果 30例乳腺黏液腺癌,类圆形17例,分叶状10例,不规则形3例;边缘清楚19例,模糊10例,边缘伴毛... 目的观察乳腺黏液腺癌及其不同病理分型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的MRI表现,对比不同病理分型的MRI特点。结果 30例乳腺黏液腺癌,类圆形17例,分叶状10例,不规则形3例;边缘清楚19例,模糊10例,边缘伴毛刺1例;T1WI(VIBRANT蒙片)示低信号19例,等信号8例,高信号3例;T2WI IDEAL示高信号10例,高亮信号20例;强化方式为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13例,环形强化10例,无强化1例;动态增强曲线类型为Ⅰ型21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DWI呈高信号15例,高亮信号15例。30例乳腺黏液腺癌的平均ADC值为(1.91±0.28)×10-3 mm2/s。单纯型和混合型黏液腺癌在形态和T2WI IDEAL信号强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黏液腺癌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主要为T2WI高亮信号、高ADC值、以流入型为主要动态增强方式;病变形态和T2WI信号强度对鉴别不同病理分型黏液腺癌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乳腺可视化触诊成像系统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与临床触诊、X线及超声对照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颖 李静 +2 位作者 张仁知 高国华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可视化触诊成像系统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69例乳腺病变患者(共195个病灶)行触诊成像、临床触诊和X线,对其中151例行超声检查。比较以上4种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估各方法对不... 目的探讨乳腺可视化触诊成像系统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69例乳腺病变患者(共195个病灶)行触诊成像、临床触诊和X线,对其中151例行超声检查。比较以上4种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估各方法对不同腺体类型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触诊成像对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敏感度为82.40%,特异度为80.00%,敏感度高于临床触诊(60/125,48.00%,P<0.001)但低于X线(117/125,93.60%,P=0.003)及超声(105/110,95.45%,P<0.001),特异度高于X线(39/70,55.71%,P=0.002)及超声(38/61,62.29%,P=0.023)。对于不同腺体类型的乳腺,触诊成像鉴别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变化不大。结论触诊成像对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望成为现有乳腺检查技术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触诊成像 临床触诊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子宫肿瘤~1H-MRS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余小多 欧阳汉 +2 位作者 周纯武 陈雁 林蒙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肿瘤活体1 H-MRS表现特点。方法:53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肿瘤患者,其中良性9例,均为子宫肌瘤;恶性44例,包括子宫内膜癌13例、子宫颈癌27例和肉瘤4例。全部病例均于手术或活检前行1 H-MRS检查。波谱序列采用3.0T MR扫描、8通... 目的:探讨子宫肿瘤活体1 H-MRS表现特点。方法:53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肿瘤患者,其中良性9例,均为子宫肌瘤;恶性44例,包括子宫内膜癌13例、子宫颈癌27例和肉瘤4例。全部病例均于手术或活检前行1 H-MRS检查。波谱序列采用3.0T MR扫描、8通道体部线圈、单体素、点分辨表面波谱(PRESS)技术。定量分析肿瘤内的胆碱(3.2ppm)、不饱和脂肪酸(2.0ppm)、甘油三酯-CH2(1.3ppm)及-CH3(0.9ppm)含量。结果:4种化合物的峰值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分别高于良性肿瘤,但仅甘油三酯-CH3峰值在良恶性肿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不同病理类型中,子宫内膜癌的胆碱峰值最高(6.92×106),与子宫颈癌(3.25×106)及子宫肌瘤(3.15×106)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及P=0.008)。甘油三酯-CH3峰值在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与子宫颈癌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和0.042)。子宫颈癌的甘油三酯-CH2及-CH3峰值均高于其它类型肿瘤,但甘油三酯-CH2峰值在各病理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T活体1 H-MRS能够从分子水平反映肿瘤代谢状态,对子宫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子宫肿瘤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探讨Bayes判别分析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CT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邵华飞 刘剑芳 +3 位作者 姚丽波 刘戬 屈东 王铸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5-837,共3页
目的:利用Bayes判别分析初步建立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各种CT征象的联合诊断模型。方法:共搜集胸段食管癌208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即训练样本(166例,80%)及检验组即验证样本(42例,20%),实验组用以建立诊断方程,检验组用以验证方程。结果... 目的:利用Bayes判别分析初步建立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各种CT征象的联合诊断模型。方法:共搜集胸段食管癌208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即训练样本(166例,80%)及检验组即验证样本(42例,20%),实验组用以建立诊断方程,检验组用以验证方程。结果:经计算获得的方程为:Y0=-7.499X1+7.957X2+167.761X3-0.087X4+0.459X5-5.528X6-0.711X7-66.080,Y1=-6.697X1+8.231X2+181.686X3-0.106X4+2.219X5-3.331X6-0.124X7-83.183,其中Y0为非转移组,Y1为转移组,X1为淋巴结最大短径,X2为淋巴结最大长径,X3为横纵比,X4为最大截面积,X5为是否边缘模糊,X6为是否中央低密度,X7为是否成簇分布。利用自身检验法所得诊断模型的符合率为87.7%,误判率为12.3%,交叉检验法与自身检验法所得结果相近。当利用验证样本数据代入方程,所得模型诊断符合率为84.7%,误判率为15.3%。结论:通过Bayes判别分析法所建立的不同CT征象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联合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诊断模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Bayes判别分析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10例肝脏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小艺 赵燕风 +2 位作者 吴宁 朱正 梁晶 《癌症进展》 2015年第5期512-518,共7页
目的探讨肝脏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初诊未治的肝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原发性,6例继发性),表现为单发肿块型4例,多发结节型4例,浸润型2例。3例CT平... 目的探讨肝脏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初诊未治的肝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原发性,6例继发性),表现为单发肿块型4例,多发结节型4例,浸润型2例。3例CT平扫呈均匀低密度,6例CT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肝实质。4例MRI平扫者,T1WI呈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呈均匀中高信号,2例DWI扫描呈明显扩散受限,2例行MR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4例有血管穿行肿瘤但无明显受侵征象。7例伴有肝脏区域淋巴结侵犯。原发肝脏淋巴瘤的影像表现与继发性相仿。结论肝脏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可多种多样,多数呈密度/信号均匀,增强后呈轻度强化,血管于肿瘤内穿行而无受侵是肝脏淋巴瘤的较为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淋巴瘤 CT MRI
下载PDF
能谱CT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琳 罗德红 +5 位作者 胡镭 赵燕风 郭炜 林蒙 赵心明 周纯武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的能谱CT影像,旨在探讨能谱CT在微小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颈部能谱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癌33例(35枚病灶),采用Discovery CT 750 HD扫描机,通过能谱扫...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的能谱CT影像,旨在探讨能谱CT在微小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颈部能谱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癌33例(35枚病灶),采用Discovery CT 750 HD扫描机,通过能谱扫描和GSI viewer影像分析软件获得:140 k Vp混合能量影像(A组);最佳单能量影像(B组);最佳单能量影像与物质分离(碘基)影像融合获得的影像(C组)。对A、B组影像质量的客观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并对3组影像检出性能的主观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所有病灶的影像表现及能谱参数进行分析和测量。结果 B组的对比噪声比高于A组,噪声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影像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1.4%、97.1%、100%,主观评分分别为2.54±1.15、3.31±0.93、3.46±0.74,单能量与碘基融合影像在病灶的检出方面优于混合能量CT,并与单能量影像相仿。微小癌表现为形态不规则19例(54.3%),边缘不清楚24例(68.6%),密度不均匀24例(68.6%)、可见微小钙化灶(16例,45.7%)及淋巴结转移(20例,57.1%)。病灶碘含量平均(2.50±1.03)mg/m L,标化碘含量平均0.33±0.14、能谱曲线斜率平均2.99±1.59。结论能谱CT可为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病灶的检出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CT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二妮 周纯武 李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0-743,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乳腺淋巴瘤患者15例,年龄28~77岁,平均(49.5±3.9)岁。由2名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评价乳腺X线、超声、CT及MR特征。结果 15例患者共17个病灶,病灶大...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乳腺淋巴瘤患者15例,年龄28~77岁,平均(49.5±3.9)岁。由2名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评价乳腺X线、超声、CT及MR特征。结果 15例患者共17个病灶,病灶大小1.3~12.0cm。X线检查的10例患者中,1例未见异常,1例因病变位置特殊显示不佳而无法评价,余8例共发现10个病灶,均表现为非毛刺性肿块,其中1个伴点状钙化,3个伴乳晕区皮肤增厚。接受超声检查的9例患者中,共发现11个病变,6个表现为高低混杂回声;7个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2个边缘可见高回声晕;4个伴后方回声增强。接受CT检查的8例患者中,2例平扫表现为弥漫性乳腺体积增大,6例接受增强扫描者,4例表现为均匀轻中度强化,2例表现为不均匀环形强化。接受MR检查的4例患者中,T2W脂肪抑制表现为稍高信号3例,高信号1例。DWI均显示扩散受限明显。1例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时间-信号曲线示3例为流出型,1例为缓升型。结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DWI可能有助于诊断乳腺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超声检查 乳腺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恶性肿瘤对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许飞 王四明 +2 位作者 史仲华 孙伟 李忱瑞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4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恶性肿瘤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36例,肝转移瘤6例)第一次TACE术前、术后1天、1周、2周、4-6周及多次TACE后的肝功能。结果 术后1天、1周的ALT、TBIL、DBIL及术...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恶性肿瘤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36例,肝转移瘤6例)第一次TACE术前、术后1天、1周、2周、4-6周及多次TACE后的肝功能。结果 术后1天、1周的ALT、TBIL、DBIL及术后1天的AST,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01);术后2周、4-6周的ALT、AST、TBIL、DBIL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次TACE后Child-Pugh分级虽有改变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ACE术治疗肝恶性肿瘤对肝功能有一定损伤,但术后2-4周可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术中及术后应关注肝功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栓塞化疗 肝功能
下载PDF
胃癌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晓 张红梅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4期8-11,共4页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前列。提高胃癌的疗效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与正确的分期。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内镜下治疗、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以及进展期胃癌中新辅助化疗与放疗等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前列。提高胃癌的疗效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与正确的分期。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内镜下治疗、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以及进展期胃癌中新辅助化疗与放疗等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使治疗手段趋于个体化,因此,准确的疗前诊断与分期,及时可靠的疗效评价与预后评估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尤为重要。另一方面,随着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于胃癌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与随诊的影像检查手段日趋多样,诊断水平不断提高。除了传统的钡餐造影外,包括超声内镜(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多层螺旋CT ( multi-detector CT, MDCT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PET-CT 等。本文将总结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胃癌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对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影像学 ULTRASONOGRAPHY ENDOSCOPIC 内镜下治疗 多层螺旋CT 疗效评价 胃癌诊断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能谱参数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琳 罗德红 +5 位作者 赵燕风 胡镭 郭炜 林蒙 赵心明 周纯武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及能谱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形态学表现及能谱参数。采用Discovery CT750HD CT扫描机能谱模式扫描,在最佳单能量影像上对病灶进行形态学征象分析。应用能谱分析与...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及能谱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形态学表现及能谱参数。采用Discovery CT750HD CT扫描机能谱模式扫描,在最佳单能量影像上对病灶进行形态学征象分析。应用能谱分析与测量软件对不同病理类型病灶的碘含量(IC)、水含量(WC)、标化碘含量(NIC)、能谱曲线斜率(K)等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病灶能谱参数进行比较,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甲状腺恶性肿瘤形态学表现为单发57例(85.1%),形态不规则46例(68.7%),边界不清楚45例(67.2%),密度不均匀48例(71.6%),21例(31.3%)可见钙化灶。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病灶W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的IC、NIC及K值均高于未分化癌和淋巴瘤(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恶性肿瘤形态学表现及能谱参数有一定差异,了解其差异有助于该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CT
下载PDF
MRI随访在乳腺癌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纯武 张仁知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3期166-171,共6页
乳腺MRI是检出、诊断乳腺癌以及监测乳腺癌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经典文献的回顾性分析,分别对MRI随访在乳腺癌前病变及乳腺癌早期诊断、在不同类别乳腺癌的诊断、在复发性乳腺癌的诊断等方面的应用... 乳腺MRI是检出、诊断乳腺癌以及监测乳腺癌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经典文献的回顾性分析,分别对MRI随访在乳腺癌前病变及乳腺癌早期诊断、在不同类别乳腺癌的诊断、在复发性乳腺癌的诊断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详细阐述。同时以大量数据将MRI随访与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等常规随访手段的价值进行比较。MRI随访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在文中也有较准确的论述。最后本文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病例MR图像对MRI随访的上述应用进行例证。同时附注乳腺MRI检查的相关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随访 疗效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