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血管病的经皮介入治疗:适应证与治疗经验 被引量:4
1
作者 蒋雄京 董徽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由于经皮介入治疗技术的巨大进展,近年来,肾血管病(renovascular disease,RVD)患者中接受经皮介入治疗的数量迅速增加,已作为纠正严重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措施逐步被接受。但目前对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尚无公认的最优治疗,选择经皮介入重... 由于经皮介入治疗技术的巨大进展,近年来,肾血管病(renovascular disease,RVD)患者中接受经皮介入治疗的数量迅速增加,已作为纠正严重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措施逐步被接受。但目前对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尚无公认的最优治疗,选择经皮介入重建肾动脉血运还是单纯药物保守治疗在学术界尚有争议。现系统评述目前临床上关注的经皮介入治疗RVD的一些焦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 适应证
下载PDF
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关于心力衰竭研究进展亮点 被引量:6
2
作者 吴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29,共1页
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于2010—11—13至2010—11-17在美国芝加哥召开,AHA科学年会是世界顶级的心血管研究盛会和指导性会议,汇集了最新的临床试验和心血管界最新的进展。在此次年会上,一系列关于心力衰竭(HF)治疗和预后方... 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于2010—11—13至2010—11-17在美国芝加哥召开,AHA科学年会是世界顶级的心血管研究盛会和指导性会议,汇集了最新的临床试验和心血管界最新的进展。在此次年会上,一系列关于心力衰竭(HF)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临床研究结果使大家感到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 心力衰竭 年会 科学 临床试验 临床研究 心血管 芝加哥
下载PDF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最新临床研究结果亮点荟萃 被引量:3
3
作者 吴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86,共1页
第九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于2011-03-16~19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召开。CIT是国际介入心脏病学领域一场学术盛宴,汇聚全球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名家翘楚。本届CIT与全球心血管介入领域最富盛名的学术会议组织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 第九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于2011-03-16~19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召开。CIT是国际介入心脏病学领域一场学术盛宴,汇聚全球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名家翘楚。本届CIT与全球心血管介入领域最富盛名的学术会议组织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大会(TCT)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CIT in partnership with TCT)。本届大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公布了一系列心脏介入治疗方面最有特色的最新临床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心脏病学 临床研究 中国 心血管介入 战略合作伙伴 会议组织 心血管治疗 心脏介入
下载PDF
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胡小莹 邱洪 +8 位作者 乔树宾 康连鸣 宋雷 张峻 谭小燕 吴元 杨跃进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我院2002—01到2010—09间收治的AMI患者共12354例,其中合并VSR患者70例占收治AMI患者的0.57%,其中男33例(47.1%),女37(52.9%),平均年龄...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我院2002—01到2010—09间收治的AMI患者共12354例,其中合并VSR患者70例占收治AMI患者的0.57%,其中男33例(47.1%),女37(52.9%),平均年龄(68.1±8.5)岁。对这70例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AMI合并VSR患者,继发于前壁心肌梗死者54例(77.1%)。VSR患者30天死亡率为55.7%,1年死亡率为64.3%;保守治疗49例,30天死亡率为77.6%,1年死亡率为87.8%;手术治疗21例,30天死亡率为4.8%,1年死亡率为9.5%;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30天及1年死亡率均显著优于接受保守治疗患者(P〈0.005).仅1例AMI后6天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于围术期死亡,所有AMI后2周以上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VSR是AMI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治疗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均显著优于保守治疗,AMI后2周以上行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高,对于强化内科保守治疗后仍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预计不能存活至AMI后4-6周的危重患者,可适当提前外科手术时间,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穿孔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吴超 杨跃进 +6 位作者 赵雪燕 张健 黄洁 韦丙奇 孙寒松 王巍 闫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评价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对27例单纯AR心力衰竭患者(单纯AR心力衰竭组)和76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NT-proBNP测定,评价其对单纯AR心力衰... 目的:评价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对27例单纯AR心力衰竭患者(单纯AR心力衰竭组)和76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NT-proBNP测定,评价其对单纯AR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AR心力衰竭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YHAⅢ级者显著升高5.2倍,也显著高于NYHAⅠ、Ⅱ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60 mm者显著高于LVEDD≤60 mm者(P<0.05),在合并心房颤动者也显著高于窦性心律者(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NT-proBNP阈值在1 340 pg/ml时,是诊断单纯AR心力衰竭(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0.699,P<0.01)的最佳阈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9.26%、96.05%和86.41%。单因素分析,Log(NT-proBNP)仅与心功能(P=0.002)和LVEDD(P=0.033)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只有心功能与NT-proBNP呈独立相关。结论:NT-proBNP对单纯AR心力衰竭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诊断单纯AR心力衰竭的最佳阈值为1 340 pg/ml,准确性高达86.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力衰竭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诊断
下载PDF
单中心192例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成刚 李建军 高立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2-504,共3页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内我院住院患者中192例确诊为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未行激发试验)的临床资料。结果变异型心绞痛临床上少见,好发于男性,占85.9%,合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饮酒,有过敏史...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内我院住院患者中192例确诊为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未行激发试验)的临床资料。结果变异型心绞痛临床上少见,好发于男性,占85.9%,合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饮酒,有过敏史16.7%。心绞痛的好发时间为夜间及凌晨。35例(18.2%)心绞痛发作时合并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动过速11例(5.7%)、心室颤动6例(3.1%)、窦性心动过缓7例(3.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3.1%);56.9%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固定狭窄,17例(8.9%)合并冠状动脉肌桥。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心肌缺血,常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对于狭窄程度严重者应行支架置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绞痛 变异型 危险因素 高血压 心律失常 支架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停用钙拮抗剂致变异型心绞痛并严重心律失常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俊 李崇剑 +4 位作者 张宇清 郭远林 姚民 蒋立新 李建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9-309,共1页
患者男性58岁,主因“阵发性胸闷、胸痛6年”人院。既往有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吸烟史。心绞痛症状典型,多以剧烈活动后或晨起后出现。3个月前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右优势型,左前降支近段狭窄80%,第一对角支狭窄90%,左... 患者男性58岁,主因“阵发性胸闷、胸痛6年”人院。既往有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吸烟史。心绞痛症状典型,多以剧烈活动后或晨起后出现。3个月前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右优势型,左前降支近段狭窄80%,第一对角支狭窄90%,左回旋支开n及近段狭窄7(助,第一钝缘支近段弥漫狭窄8(赐,右冠脉近段狭窄6(炀;于左前降支和对角支各置人l枚支架。术后规律口服“拜阿剐匹林、氯吡格雷、欣康、盐酸地尔硫革缓释片(合贝爽,90mg,1次,天)、比索洛尔(25mg,1次,天)”等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但早、晚餐后仍有胸闷发作。入院时体格检查:心脏超声、x线胸片、生化检查包括(血脂、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均正常。再次行冠脉造影显示左冠脉原支架通畅、右冠脉近段狭窄8%,于右冠脉近段置人l枚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术后 冠状动脉 严重心律失常 变异型心绞痛 钙拮抗剂 左前降支近段 高敏c反应蛋白 阵发性胸闷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行心脏移植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小莹 邱洪 +9 位作者 宋雷 张峻 谭小燕 吴元 唐熠达 赵红 李莉 宋来凤 宋云虎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3-253,共1页
患者,男,50岁,既往糖尿病病史3年,高血压病史4年,2年前曾因“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心梗)”行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具体不详),术后规律服药,病情平稳,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I级。此次因“突发胸痛8小时”来... 患者,男,50岁,既往糖尿病病史3年,高血压病史4年,2年前曾因“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心梗)”行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具体不详),术后规律服药,病情平稳,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I级。此次因“突发胸痛8小时”来我院就诊,诊为“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梗、陈旧性下后壁心梗、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源性休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脉造影检查示:左前降支近段100%闭塞,右冠脉50%狭窄,于左前降支置人支架2枚。术后持续IABP辅助循环,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期 心脏移植 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左前降支近段 高血压病史
下载PDF
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吉薇 蒋雄京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2年第4期13-17,55,共6页
近年来,许多观察性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然而,额外补充维生素D是否可以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尚不明确。
关键词 维生素D 心血管危险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琳 高润霖 叶绍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10期1800-180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正常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克隆数量、分泌一氧化氮(NO)能力及半胱氨酸天冬胺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A组对照组,B~E组药物... 【目的】观察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正常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克隆数量、分泌一氧化氮(NO)能力及半胱氨酸天冬胺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A组对照组,B~E组药物干预组,每日灌胃分别予培哚普利[1.33mg/(kg·d)]、雷米普利[1.67mg/(kg·d)]、福辛普利[6.67mg/(kg·d)]、卡托普利[25mg/(kg·d)]。2周后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PCs),经免疫荧光染色及Real~Time PCR鉴定细胞。计数细胞克隆,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NO含量及细胞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培养10至14天逐渐形成“铺路石”样克隆,经鉴定CD34、CD133、FLK-1、vWF、UEA-1及acLDL染色阳性,符合晚期EPCs特点。各药物组形成细胞克隆数较对照组均有增多趋势,卡托普利组差异明显(P〈0.05),各药物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细胞培养液上清中NO含量亦有升高,与对照组相比,雷米普利组、福辛普利组差异显著(P〈0.05),各药物组阀差异无显著性;Western-Blot检测显示药物组EPCs的Caspase-3水平较低,除培哚普利组外各药物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外周血体外培养可获得晚期EPCs,ACEI类药物可以增加其数量,提高细胞分泌NO能力,并降低Caspase-3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药理学 大鼠
下载PDF
女性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
11
作者 朱成刚 李建军 +7 位作者 袁晋青 杨跃进 秦学文 徐延路 郭远林 慕朝伟 华绮红 孙羽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中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女性与男性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等方面的异同点。结果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女性所...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中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女性与男性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等方面的异同点。结果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较低(13.0%),与男性患者相比,吸烟者比例较少(12.5%VS81.4%,P<0.001),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较高(33.3%VS11.2%,P<0.01),其它危险因素与男性相比无明显差异,女性患者更易发生室颤(12.5%VS2.5%,P<0.05)。结论国内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女性吸烟者比例低于男性,冠心病家族史及室颤发生率高于男性,其它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与男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变异型心绞痛 女性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吸烟者 冠状动脉狭窄 男性 家族史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丽娜 王玉瑶 《陕西中医》 2014年第4期424-425,共2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30例给予通心络胶囊3粒,3次/d;对照组30例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10mg,3次/d,疗程均为4周,4周后进行心绞痛主要症状、心电图、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疗效有效率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30例给予通心络胶囊3粒,3次/d;对照组30例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10mg,3次/d,疗程均为4周,4周后进行心绞痛主要症状、心电图、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疗效有效率91.7%,对照组73.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检查有效率治疗组为75.0%,对照组为46.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有确切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并发症 心绞痛 中医药疗法 @通心络胶囊
下载PDF
不同时段支架血栓的风险预测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晶晶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49-951,共3页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支架内血栓等并发症逐渐增多,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不同时段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机制不同,对其进行风险预测及制定应对策略时也应区别对待。现根据已有的临床数据,对不同时段支架血栓的风险预测及应对...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支架内血栓等并发症逐渐增多,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不同时段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机制不同,对其进行风险预测及制定应对策略时也应区别对待。现根据已有的临床数据,对不同时段支架血栓的风险预测及应对策略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支架血栓 风险预测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大动脉炎所致主动脉弓上动脉完全闭塞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徽 蒋雄京 +2 位作者 滕思勇 卢统庆 吴海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3-473,共1页
患者女性,20岁,因反复头晕、晕厥4年,视物不清2年入院。入院查体:四肢血压:右上肢73/32mmHg(1mmHg=0.133kPa),左上肢未测出,右下肢141/76mmHg,左下肢140/78mmHg;颈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眼视力为2米远不能分辨五个手指;... 患者女性,20岁,因反复头晕、晕厥4年,视物不清2年入院。入院查体:四肢血压:右上肢73/32mmHg(1mmHg=0.133kPa),左上肢未测出,右下肢141/76mmHg,左下肢140/78mmHg;颈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眼视力为2米远不能分辨五个手指;心、肺(-),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神经系统病理征(-)。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TA)示主动脉弓上动脉完全闭塞。血沉40mm/h,C反应蛋白2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上 完全闭塞 球囊扩张术 大动脉炎 计算机断层摄影 治疗 入院查体 血管杂音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过渡期使用沙格雷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猛 蒋雄京 +5 位作者 董徽 邹玉宝 关婷 宋雷 张慧敏 吴海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索外周动脉支架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之前的患者在过渡期使用沙格雷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方法:2012-05至2013-04连续入组已行外周动脉支架术并计划行CABG的患者40例。停止双联抗血小板后随机分为单纯低分子肝... 目的:探索外周动脉支架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之前的患者在过渡期使用沙格雷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方法:2012-05至2013-04连续入组已行外周动脉支架术并计划行CABG的患者40例。停止双联抗血小板后随机分为单纯低分子肝素组和沙格雷酯+低分子肝素组(沙格雷酯组),5~7天后进行CABG,外科术前24 h停用沙格雷酯。随机前(基线)、CABG前24 h及1 h均测量血小板抑制率(由胶原+5羟色胺诱导聚集)。 结果:两组间血小板抑制率在基线[(87.33±6.82)%vs (86.11±6.87)%,P=0.577]及CABG术前1 h [(62.60±12.39)%vs (56.19±14.99)%,P=0.1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AGB术前24 h沙格雷酯组较单纯低分子肝素组高[(83.87±8.99)%vs (63.13±10.88)%,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BG术前24 h沙格雷酯组血小板抑制率较基线下降幅度低于单纯低分子肝素组[(3.46±6.18)%vs (22.98±9.4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BG术前1 h较基线下降幅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73±14.19)%vs (29.92±14.28)%,P=0.257]。 结论:使用沙格雷酯+低分子肝素较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使血小板抑制率保持更高,停用后血小板功能可快速恢复。联用沙格雷酯可能是解决过渡期无抗血小板药物保护的有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格雷酯 血小板抑制率 外周血管支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对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对健康受试者药物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平 刘玉清 +6 位作者 蒋雄京 刘红 谢爽 田蕾 杜淑娴 许莉 李一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线粒体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型对5-单硝酸异山梨酯(IS-5-MN,抗心绞痛药)缓释片药物代谢的影响。方法用PCR-RFLP测定ALDH2基因型后,分为2组,入组2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IS-5-MN60mg,血药浓度测定用HPLC-MS法;同时用... 目的研究不同线粒体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型对5-单硝酸异山梨酯(IS-5-MN,抗心绞痛药)缓释片药物代谢的影响。方法用PCR-RFLP测定ALDH2基因型后,分为2组,入组2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IS-5-MN60mg,血药浓度测定用HPLC-MS法;同时用脉搏波分析仪测量受试者脉搏波参数值;详细记录受试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基因型为ALDH2*1/1和ALDH2*1/2的2组受试者在血药浓度、脉搏波参数、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同组内受试者的脉搏波参数值在服药前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LDH2基因多态性可能不影响IS-5-MN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代谢及药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 基因多态性 脉搏波分析
下载PDF
经导管颈动脉介入治疗当前的地位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雄京 董徽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期3-6,共4页
目前,卒中是世界范围内致残或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的人群约200万,死于卒中为150万,约每21s就有1人死于卒中,约20%的卒中由颈动脉狭窄引起。欧美颈动脉血运重建指南指出,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卒中 心肌梗死 支架
下载PDF
覆膜支架成功治疗纤维肌性不良所致巨大颈内动脉瘤1例
18
作者 沈松鹤 蒋雄京 +6 位作者 董徽 彭猛 邹玉宝 刘亚欣 宋雷 张慧敏 吴海英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6期779-780,共2页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是一种少见疾病,引起颈动脉瘤更是罕见,本文报道一例FMD所致颈内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关键词 颈内动脉瘤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覆膜支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致死性心律失常的近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19
作者 王娟 杨艳敏 +2 位作者 朱俊 谭慧琼 刘力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9-558,共10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的30d预后和影响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这类患者的死亡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国际多中心CREATE研究的中国STE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资料,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 目的探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的30d预后和影响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这类患者的死亡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国际多中心CREATE研究的中国STE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资料,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这部分患者的基线特征因素和治疗因素与30d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合并致死性心律失常718例患者平均年龄(66.1±11.9)岁,男性占62.4%,30d的病死率为52.9%(380例)。将全部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82,95%CI:1.449~2.285)、前壁梗死(OR:4.419,95%CI:2.645—7.384)、心率〉60次/min(OR:3.32,95%叫:1.898—5.808)、Killip1V级(OR:3.686,95%CI:1.686~8.060)、糖化血红蛋白〈5.6%(OR=2.564,95%CI:1.199~5.484)、未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OR=1.827,95%cj:1.099~3.038)、未用降脂治疗(OR=2.034,95%CI:1.196—3.458)是30d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仅包含基线特征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前5项基线变量是死亡的独立基线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2个回归模型均有较高的判别死亡高危患者的能力,ROC下面积分别为0.830(95%CI:0.796—0.865)和0.866(95%CI:0.835~0.896)。结论STE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30d病死率超过50%,年龄、前壁心肌梗死、心率≥60次/min、Killip分级Ⅳ级和未用ACEI、未用降脂治疗等是影响30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死亡率 预后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董徽 蒋雄京 +6 位作者 关婷 张慧敏 腾思勇 彭猛 吉薇 杨跃进 高润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7-582,共6页
目的评估颈动脉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颈动脉支架术的237例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术的指征为颈动脉... 目的评估颈动脉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颈动脉支架术的237例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术的指征为颈动脉管腔直径减少〉60%(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或〉80%(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颈动脉解剖适合行支架术。观察支架术后30d卒中、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年龄(66.1±7.7)岁,男性189例(79.7%)。不稳定性心绞痛87例(36.7%),近期(〈30d)心肌梗死82例(34.6%)。颈动脉支架术的技术成功率为99.2%(235/237),栓塞防护装置的使用率为99.6%(234/235)。36例(15.2%)患者同时行双侧颈动脉支架术,79例(33.3%)患者同时行其他外周动脉的介入治疗。颈动脉支架术后30d,127例(53.6%)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包括118例(49.8%)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3.8%)冠状动脉支架术。支架术后30d,大卒中、小卒中、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2.1%(5/237)、3.0%(7/237)、0.4%(1/237)和0.4%(1/237)。结论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术安全、可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