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变态反应学科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创建和发展
1
作者 叶世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1年第2期160-164,共5页
中国的变态反应学起步于20世纪的50年代,徘徊于60年代,复苏于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更以其活跃健康的姿态逐步向国际接轨,步入世界变态反应学界之林。
关键词 变态反应学
下载PDF
我国变态反应专科和专科医生发展之路应如何走?——对变态反应专科发展方向和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
作者 尹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近十余年,我国各种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患病率明显升高,儿童过敏发病增多,同一患者合并多种过敏性疾病的情况增多,全国过敏患者数以亿计,老百姓看变态反应专科非常难,过敏性疾病诊疗服务能力难以匹配巨大的临床需求。最近笔者在门诊见到的... 近十余年,我国各种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患病率明显升高,儿童过敏发病增多,同一患者合并多种过敏性疾病的情况增多,全国过敏患者数以亿计,老百姓看变态反应专科非常难,过敏性疾病诊疗服务能力难以匹配巨大的临床需求。最近笔者在门诊见到的两位来自江苏宿迁的病例,能反映出地方医院对过敏专科医生的迫切需求。第一位患者的母亲是神经内科主任医生,儿子患严重过敏性哮喘。她在自己的工作单位(宿迁一家拥有2000张病床的综合三甲医院)多个科室看了多位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医生 过敏患者 过敏性疾病 临床需求 人群患病率 三甲医院 变态反应 过敏性哮喘
下载PDF
欧美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历史与现状
3
作者 刘爽 李泐 +1 位作者 祝戎飞 尹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自20世纪中叶起,欧洲和美国逐渐成立了一批变态反应学专业组织或学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培养路径通常要求申请人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多为内科或儿科)的基础上,接受... 自20世纪中叶起,欧洲和美国逐渐成立了一批变态反应学专业组织或学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培养路径通常要求申请人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多为内科或儿科)的基础上,接受变态反应学及相关学科的专科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认证考试。在美国,由变态反应与免疫学委员会(ABAI)统一进行专科医师资质认证;而欧洲各国在学科设置、专科培养计划方面则存在一定差异。相对统一的培训计划和认证标准对于保证本专科医疗质量非常重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人们对变态反应及免疫性疾病诊治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亟需培养一批具备临床诊治能力和科学研究思路的专科医师。本文旨在对欧美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培训的历史沿革、培养路径及培训现状进行全面阐述,为我国变态反应专科培训体系的规范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学 专科医师培训 美国 欧洲
下载PDF
纪念协和建院九十周年、免疫治疗一百周年 第5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反应疾病国际高峰论坛举行
4
作者 文利平 段艺琳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7-7,共1页
2011年9月17日至18日,由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和美国哮喘变态反应及免疫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Allergy,Asthma&Immunolo-gy,ACAAI)联合举办的"第5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包括ACAAI前任主席Bo... 2011年9月17日至18日,由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和美国哮喘变态反应及免疫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Allergy,Asthma&Immunolo-gy,ACAAI)联合举办的"第5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包括ACAAI前任主席Bob Q.Lanier,现任主席Dana V.Wallace及副主席Richard W.Weber在内的6位世界著名的变态反应学家,以及海内外变态反应及交叉学科的多位知名专家汇聚北京,就业内共同关心的舌下脱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过敏性疾病 免疫治疗 高峰论坛 过敏性反应 国际 变态反应学 RICHARD
下载PDF
第三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历史上首次进行的全国范围内主要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正式启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宏 文利平 +2 位作者 关凯 顾建青 青曼丽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0年第1期77-80,共4页
第三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于2009年10月18日在京成功举行。北京协和医院鲁重美书记和王以朋副院长出席了开幕式,并向台湾成功大学儿科过敏和临床免疫学科王志尧教授、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变应原命名小组委员会主席、奥... 第三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于2009年10月18日在京成功举行。北京协和医院鲁重美书记和王以朋副院长出席了开幕式,并向台湾成功大学儿科过敏和临床免疫学科王志尧教授、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变应原命名小组委员会主席、奥地利维也纳大学Heimo Breiteneder教授授予了“北京协和医院客座教授”聘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疾病
下载PDF
2008年第二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开幕词 被引量:1
6
作者 叶世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8年第4期316-316,共1页
各位来自海外的国际同道们, 各位来自京内外变态反应学界的同道们, 各位来自各兄弟学科对变态反应学有着广泛联系和兴趣的朋友们: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过敏性疾病 高峰论坛 国际 开幕词 变态反应学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第六届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暨首届过敏-转化医学峰会纪要
7
作者 汤蕊 王子熹 +7 位作者 崔乐 马士坤 姜楠楠 徐迎阳 刁颖 孔瑞 关凯 尹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1期91-95,共5页
由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和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北京协和医院第六届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暨首届过敏一转化医学论坛”于2012年9月8日在北京召开,论坛邀请到了日本国立相模原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MotohiroEbi... 由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和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北京协和医院第六届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暨首届过敏一转化医学论坛”于2012年9月8日在北京召开,论坛邀请到了日本国立相模原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MotohiroEbisawa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张学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 转化医学 过敏性疾病
下载PDF
第四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8
作者 文利平 顾建青 +3 位作者 程璇 周俊雄 王良录 关凯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0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第四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4月10—11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共同举办。并得到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食物过敏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来自国际变态反应性疾病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国内多... 第四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4月10—11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共同举办。并得到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食物过敏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来自国际变态反应性疾病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国内多学科专家第四次聚会中国。就共同关心的临床问题和基础研究做了精彩的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疾病
下载PDF
第四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开幕词
9
作者 尹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0年第2期147-147,共1页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道:大家早上好!首先,我代表北京协和医院及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编辑部,对大家参加"第四届协和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过敏性疾病 高峰论坛 国际 开幕词 变态反应 临床免疫 编辑部
下载PDF
在第三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10
作者 叶世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9年第4期318-318,共1页
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各位朋友、各位同道:不久前我们以无比的欢欣迎来了新中国60周年华诞,今天我们又在这里相叙,举行第三届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学国际高峰论坛,共同探讨和回顾变态反应学的发展轨迹和进展。中国的变态反应学科正... 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各位朋友、各位同道:不久前我们以无比的欢欣迎来了新中国60周年华诞,今天我们又在这里相叙,举行第三届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学国际高峰论坛,共同探讨和回顾变态反应学的发展轨迹和进展。中国的变态反应学科正式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协和医院,在初创的20年.我们曾经历了不少的艰难和挫折,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才逐步走上发展的康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高峰论坛 过敏性疾病 国际 变态反应学 新中国
下载PDF
2008年第二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纪要
11
作者 文利平 段文利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9年第1期80-82,共3页
2008年11月14~16日.由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和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Allergy,Asthma&Immunology,ACAAI)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疾病
下载PDF
体内植入物过敏:先进科技的双刃剑?——从变态反应视角看植入物不良反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文利平 尹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9年第1期9-15,共7页
各种体内植入物均可引起人体超敏反应,除影响局部组织外,常波及远隔部位的皮肤和黏膜。本文结合1例节育环中铜过敏导致掌跖脓疱病和2例口腔植入物过敏导致局部皮肤黏膜病变,就宫内节育器、口腔和骨科假体、心血管内装置、人工耳蜗和硅... 各种体内植入物均可引起人体超敏反应,除影响局部组织外,常波及远隔部位的皮肤和黏膜。本文结合1例节育环中铜过敏导致掌跖脓疱病和2例口腔植入物过敏导致局部皮肤黏膜病变,就宫内节育器、口腔和骨科假体、心血管内装置、人工耳蜗和硅胶过敏进行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植入物 变态反应
下载PDF
中国变态反应学2012年度科技发展荟萃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俊雄 尹佳 +7 位作者 崔乐 姜楠楠 席广鹏 马仕坤 孔瑞 徐迎阳 刁颖 吴锴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3期287-300,共14页
本文通过PubMed、CNKI论文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检索评述2012年中国变态反应学科技进展。总结发现本年度该学科存在内部发展不均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相对重要的研究进展多出现在基础医学和流行病学... 本文通过PubMed、CNKI论文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检索评述2012年中国变态反应学科技进展。总结发现本年度该学科存在内部发展不均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相对重要的研究进展多出现在基础医学和流行病学领域,而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国内为数不多的研究机构推动了我国本学科一些较重要的进展,从而形成研究区域分布上的热点。结合我国国情,建议加强多学科合作和跨区域合作,强化变态反应学下游转化研究,使更多成果得以更快、更有效地运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学 过敏 转化医学 2012 年度进展
下载PDF
用循证医学的观点看临床耳鼻喉科变态反应学的现状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瑞金 《华中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64-265,共2页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临床验证 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变态反应学 耳鼻喉科 荟萃分析 大样本 科学依据 专家意见 参考价值
下载PDF
葎草花粉变应原皮试液诊断葎草花粉变态反应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关凯 程璇 +7 位作者 尹佳 王良录 李宏 孙劲旅 文利平 顾建青 青曼丽 岳凤敏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评价应用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液原液1:1000稀释液进行皮内试验诊断葎草花粉变态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2009年2月10日至7月10日北京协和医院1043例门诊患者皮内试验结果,将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 目的评价应用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液原液1:1000稀释液进行皮内试验诊断葎草花粉变态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2009年2月10日至7月10日北京协和医院1043例门诊患者皮内试验结果,将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皮内试验结果分别与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及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别计算皮内试验诊断葎草花粉变态反应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及与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和血清sIgE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同时记录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用于皮内试验的不良反应。结果将皮内试验结果≥"+"作为诊断界值,以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皮内试验灵敏度为88.08%,特异度为86.03%,阳性预测值为72.24%,阴性预测值为94.59%,准确度为86.63%;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5%可信区间为(0.896,0.943)。以Pharmacia Uni-CAP系统血清sIgE诊断结果作为相对金标准,将sIgE≥1级作为诊断界值,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皮内试验的灵敏度为87.60%,特异度为56.86%,阳性预测值为83.27%,阴性预测值为65.17%,准确度为78.69%。葎草花粉血清sIgE阳性组中,血清sIgE水平与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的阳性反应程度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69143。1043例受试者中,与葎草花粉变应原有关的局部不良反应为2.59%(27/1043);Ⅰ类全身不良反应仅1例,该患者同时合并蒿属花粉、圆柏花粉过敏。结论使用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进行皮内试验,可以有效、安全地诊断葎草花粉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葎草花粉 皮内试验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综合报道 被引量:2
16
作者 文利平 李宏 +7 位作者 关凯 林小平 顾建青 邵洁 支玉香 李靖 刘玲玲 文昭明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2年第1期68-74,共7页
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于2011年10月16日-17日在成都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和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orldallergyorganization,WAO)共同举办。WAO现任主席RubyPawankar教授,候任主席、美国密苏里州州... 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于2011年10月16日-17日在成都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和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orldallergyorganization,WAO)共同举办。WAO现任主席RubyPawankar教授,候任主席、美国密苏里州州立免疫学研究院主席、坎萨斯城Mercy儿童医院变态反应一免疫科儿科学LannyJ.Rosenwasser教授,亚太变态反应组织主席、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Campbelhown医院的Katelaris教授,韩国水原大学医学院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系主任Hae.SimPark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 过敏 哮喘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变态反应学课程中电子教学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丽莎 关凯 +1 位作者 支玉香 尹佳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699-1701,共3页
目的评价电子教学方法应用于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变态反应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89名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根据学号使用简单随机表分为对照组45名,试验组44名,对照组学生单纯接受传统课堂教学,试验组学生除接受传统... 目的评价电子教学方法应用于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变态反应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89名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根据学号使用简单随机表分为对照组45名,试验组44名,对照组学生单纯接受传统课堂教学,试验组学生除接受传统课堂教学,还在课后接受电子阅读资料推送。在为期1周的《变态反应学》课程前后,使用多项选择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收集学生对本项教学方法的反馈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因北京协和医学院选派部分临床医学生出国交流,对照组和试验组各脱落3名,最终对照组42名,试验组41名。完成本研究试验前调查数据显示,两组学生所掌握的变态反应学知识基线水平一致。试验后,试验组正确答案数为(14.6±4.2)项,错误答案数为(5.5±2.3)项;对照组正确答案数为(14.2±3.5)项,错误答案数为(4.6±2.0)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均明显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每日参与电子教学时间≥15 min者的复测错题数为(4.6±2.1)项,显著优于<15 min者的错题数(6.6±2.1)项,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结束时调查结果显示,中文学习资料比英文学习资料更受医学生欢迎,但此项研究中推送学习资料主要为后者。结论电子教学可能成为现有《变态反应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但其教学效果受到学习时长和学习资料具体内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学 教学方法 电子教学 医学教育
下载PDF
真菌变态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关凯 王良录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7年第1期83-89,共7页
真菌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吸入性变应原之一,可引发变应性鼻炎、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变应性结膜炎、变应性胃肠炎、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变应性肺炎(或过敏性肺泡炎)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或变应性支气管肺真菌病(ABPM)等变... 真菌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吸入性变应原之一,可引发变应性鼻炎、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变应性结膜炎、变应性胃肠炎、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变应性肺炎(或过敏性肺泡炎)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或变应性支气管肺真菌病(ABPM)等变态反应疾病。本文总结了真菌变应原致敏蛋白组分研究、不同繁殖体致敏蛋白组分及效价的比较研究、真菌变应原间的交叉反应性、基因重组真菌变应原的临床应用、真菌变态反应发病机制、大气生物学、免疫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和 ABPA 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致敏蛋白组分 免疫治疗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下载PDF
变态反应学在中国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宏誉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8年第4期255-260,共6页
变态反应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国外仅有百年,在我国则仅有50年的历史。我国变态反应学是从花粉症起步的,逐渐涉足到呼吸、皮肤、儿科等领域。经过全国同道的不懈努力,专业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变态反应专业从业人员... 变态反应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国外仅有百年,在我国则仅有50年的历史。我国变态反应学是从花粉症起步的,逐渐涉足到呼吸、皮肤、儿科等领域。经过全国同道的不懈努力,专业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变态反应专业从业人员,共约2000余人。2001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目前有半数省份成立了变态反应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正式创刊。在我国,变应原的研究备受重视。早在20年前我国就进行过全国性花粉调查,继之又进行了真菌调查,在尘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宠物变态反应日益严重,食物变应原依次为牛奶、鸡蛋、坚果、油料作物、海鲜、水果、蔬菜和谷物。当前我国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方法仍为皮肤试验,包括皮内试验、点刺试验和斑贴试验。Immuno-CAP是最早进入我国的体外诊断方法,也是国内外公认的比较成熟的方法。近年来有多种方法进入我国市场,诸如免疫斑点、条带免疫印迹、放免、酶标、胶体金、化学发光、免疫捕获等方法。我们强调采用临床、体内、体外综合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对变态反应性疾病必须采用防治结合,药物治疗与脱敏相结合的方法。目前,除尘螨外我国尚无商品化变应原,为解决学科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学 中国 皮肤试验 特异性诊断 医学 临床
下载PDF
链格孢变应原皮试液用于链格孢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瑞琦 王良录 +5 位作者 李宏 孙劲旅 文利平 顾建青 关凯 尹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6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评价应用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进行皮内试验诊断链格孢变态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1043例门诊患者皮内试验结果,将链格孢变应原注射原液... 目的评价应用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进行皮内试验诊断链格孢变态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1043例门诊患者皮内试验结果,将链格孢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皮内试验结果分别与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临床综合诊断及Thermo Fisher公司Immuno CAP系统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 IgE)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别计算皮内试验诊断链格孢变态反应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以及与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临床综合诊断和血清s IgE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同时记录链格孢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用于皮内试验的不良反应。结果以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临床综合诊断作为金标准,以皮内试验结果≥"+"作为诊断界值,链格孢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皮内试验灵敏度为0.8864,特异度为0.894 5,阳性预测值为0.500 0,阴性预测值为0.985 1,准确度为0.893 6;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95%可信区间为0.874-0.956。以血清s IgE检测结果作为评价标准,以皮内试验结果≥"+"作为诊断界值,链格孢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皮内试验的灵敏度为0.927 7,特异度为0.5313,阳性预测值为0.719 6,阴性预测值为0.850 0,准确度为0.755 1。链格孢血清sIgE阳性组中,血清s IgE水平与链格孢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的阳性反应程度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628 00(P〈0.0001)。1043例受试者中,与链格孢变应原皮内试验有关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8%(5/1043),未发现与链格孢变应原有关的全身不良反应。结论使用链格孢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进行皮内试验,可以安全、有效地诊断链格孢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 皮内试验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