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8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协和医院1990~2000年副肿瘤综合征住院病例总结 被引量:42
1
作者 陈健华 刘秀琴 +2 位作者 郭玉璞 周严 袁建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 了解副肿瘤综合征 2 6例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 2 0 0 0年北京协和医院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 副肿瘤综合征平均发病年龄 4 8.6± 2 6岁 ,男性占 6 9.2 % ,女性占 30 .8%。 3.8... 目的 了解副肿瘤综合征 2 6例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 2 0 0 0年北京协和医院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 副肿瘤综合征平均发病年龄 4 8.6± 2 6岁 ,男性占 6 9.2 % ,女性占 30 .8%。 3.8%患者在发现肿瘤后才出现神经症状 ;96 .2 %在出现副肿瘤症状后才发现肿瘤。诊断出副肿瘤综合征时 ,2 6 .9%肿瘤已出现转移。从出现神经症状至发现肿瘤平均时间为 18± 6个月 ,患者多为慢性隐袭或亚急性起病 ,症状进行性加重 ,对治疗无明显缓解。结论 副肿瘤综合征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发现之前、之后或与之同时发生 ,它们的出现几乎均预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小细胞肺癌 早期诊断 肺肿瘤
下载PDF
第十届(2011)北京协和医院TCD学习班预告
2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12期1002-1002,共1页
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办、北京协医科技交流中心协办的“第十届(2011)北京协和医院TCD学习班”拟于2011年4月22~26日在北京举办,欢迎神经内科医生和从事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学业结束后拟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0分,项... 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办、北京协医科技交流中心协办的“第十届(2011)北京协和医院TCD学习班”拟于2011年4月22~26日在北京举办,欢迎神经内科医生和从事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学业结束后拟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0分,项目编号:(尚无,正在备案中)。项目负责人:高山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学习班 TCD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 神经内科 项目负责人 科技交流 技术人员
下载PDF
第十届(2011)北京协和医院TCD学习班预告
3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1期26-26,共1页
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办、北京协医科技交流中心协办的“第十届(2011)北京协和医院TCD学习班”拟于2011年4月22-26日在北京举办,欢迎神经内科医生和从事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学习班 TCD 神经内科 科技交流 技术人员 内科医生
下载PDF
第八届(2009)北京协和医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学习班通知(第一轮)
4
作者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3期230-230,共1页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将于2009年4月16-21日在北京举办第八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学习班》。本期TCD学习班特点:(1)分析血流速度增快和减慢的真正病理生理意义,以每一条颅内外主要动脉狭窄为主线,通过对多个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将于2009年4月16-21日在北京举办第八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学习班》。本期TCD学习班特点:(1)分析血流速度增快和减慢的真正病理生理意义,以每一条颅内外主要动脉狭窄为主线,通过对多个病例完整的TCD频谱群详细的讲解,使学者能掌握正确的脑动脉狭窄诊断方法;(2)从临床神经科医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和各位讲者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学员如何理解缺血性卒中TCD的应用;(3)脑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及缺血性卒中的分型诊断和分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北京协和医院 学习班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中国医学科学院 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脑脊液抗GFAP抗体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报告
5
作者 殷翔 关鸿志 +2 位作者 任海涛 范思远 崔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9-122,F0002,共5页
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病例。患者为青年男性,亚急性起病,病情迁延8月余,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头痛及头晕,头部核磁影像提示脑室扩张、脑积水,脑膜强化;早期脱水降颅压后头痛症状可缓解;脑脊液中抗GFAP抗体阳性,... 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病例。患者为青年男性,亚急性起病,病情迁延8月余,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头痛及头晕,头部核磁影像提示脑室扩张、脑积水,脑膜强化;早期脱水降颅压后头痛症状可缓解;脑脊液中抗GFAP抗体阳性,经激素治疗后症状一度好转,然而激素减量后头痛症状再次加重;最终经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得以明确诊断PCN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脑脊液细胞学 GFAP抗体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合并结缔组织病的托珠单抗疗效评价
6
作者 王文君 徐雁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评价托珠单抗(tocilizumab,TCZ)治疗合并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的水通道蛋白4抗体(anti-aquaporin 4-immunoglobulin,AQP4-IgG)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 目的评价托珠单抗(tocilizumab,TCZ)治疗合并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的水通道蛋白4抗体(anti-aquaporin 4-immunoglobulin,AQP4-IgG)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例病情活跃(入组前12个月内至少有1次NMOSD发作)且合并CTD的血清AQP4-IgG阳性的NMOSD患者,其中4例患者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2例患者合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 syndrome,pSS),所有患者均按体重8 mg/kg的剂量静脉输注TCZ治疗,每个月1次,疗程至少7个月。观察每例患者在TCZ治疗的7个月期间NMOSD的年复发率(annual relapse rate,ARR)、扩展的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血清AQP4-IgG滴度、外周血B细胞水平以及CTD的活动情况。结果6例患者在TCZ治疗期间均无NMOSD复发,治疗后ARR由中位数(四分位数)0.3(0,1.2)次/年降至0次/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26,P=0.068),EDSS评分显著降低〔由中位数(四分位数)3.5(2.5,4.7)分降至2.0(0.8,3.1)分,Z=-2.220,P=0.026〕,血清AQP4-IgG滴度显著下降〔由中位数(四分位数)1∶100(1∶83,1∶320)降至1∶21(0,1∶49),Z=-2.201,P=0.028〕,外周血B细胞计数降低〔由中位数(四分位数)116(75,201)个/L降至37(19,97)个/L,Z=-2.201,P=0.028〕。治疗期间CTD维持临床稳定。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目严重减低,使用药物治疗后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TCZ对于治疗合并CTD的NMOSD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结缔组织病 托珠单抗
下载PDF
见/实习学生微型演讲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立新 倪俊 +4 位作者 朱以诚 戴毅 卢强 彭斌 崔丽英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9期1344-1347,共4页
目的评价实习医生病房微型演讲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09~2012学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实习生89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见习或实习期间微型演讲的施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 69.23%的... 目的评价实习医生病房微型演讲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09~2012学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实习生89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见习或实习期间微型演讲的施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 69.23%的实习学生参与了微型演讲,22.37%的见习学生进行了微型演讲。43.82%的学生认为微型演讲是非常必要的,80.9%的学生认为微型演讲对于培养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思维有帮助。结论实习医生病房微型演讲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了神经内科临床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实践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微型演讲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内科疾病合并周围神经病 被引量:4
8
作者 汤晓芙 卢祖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嗅、视神经以外的所有颅神经、脊神经以及周围自主神经系统;其功能或结构的障碍称为周围神经病(旧称神经炎)。从临床的角度、以受损神经的分布形式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1)单神经病,(2)多数性单神经病(MMN),(3)多...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嗅、视神经以外的所有颅神经、脊神经以及周围自主神经系统;其功能或结构的障碍称为周围神经病(旧称神经炎)。从临床的角度、以受损神经的分布形式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1)单神经病,(2)多数性单神经病(MMN),(3)多发性神经病(PNP)。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反射及自主神经障碍。内科疾病常合并周围神经病,现简要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疾病 并发症 周围神经病
下载PDF
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 被引量:102
9
作者 崔丽英 张澍田 +10 位作者 于康 陈良安 蒋朱明 朱赛楠 姚明 陈伟 李单青 吴咏冬 梁晓坤 揭彬 王艳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年第6期341-345,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3月北京3家大医院6个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 目的调查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3月北京3家大医院6个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或白蛋白<30g/L)为营养不足。在患者入院次日早晨进行NRS2002筛查,并调查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127例住院患者入选,其中971例(86.2%)完成NRS2002筛查。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8.5%和22.9%。如果将不能获得BMI值的患者排除,则两者的发生率分别为7.6%和20.1%。在258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93例(36.0%)接受了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869例患者中,有122例(14.0%)接受了营养支持。所有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5.6∶1。结论北京大医院中有相当量的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肠外和肠内营养应用存在不合理性,应推广和应用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 营养不足 营养风险筛查2002 体重指数 营养支持
下载PDF
睡眠呼吸障碍与内科疾病 第4讲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神经系统疾病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彩燕 徐雁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5年第2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神经系统疾病 发病机制 癫痫 情绪障碍
下载PDF
204例神经内科患者对基因检测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祝晨曦 王乾贝 薄琳 《护理学报》 2018年第19期44-47,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基因检测的知识和态度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共204例,使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基因检测知识和态度问卷,其进行调查。结果仅有14.7%的神经内科患者对...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基因检测的知识和态度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共204例,使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基因检测知识和态度问卷,其进行调查。结果仅有14.7%的神经内科患者对基因检测表示了解,30.9%的患者对基因检测的相关内容表示完全不知道,基因检测知识得分为13.5(11.0,17.0)分,态度得分为(68.95±6.91)分。结论神经内科患者缺乏对基因检测的了解,基因检测知识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对基因检测的态度得分低于文献报道,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基因检测知识的健康教育,医疗机构需加强对医护人员基因组医学技能水平及伦理法则及相关法律的培训,以便更好的开展科学健康宣传工作、提供遗传咨询知识和服务及基因检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患者 基因检测 知识 态度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涛 曲方 +1 位作者 周中和 宋福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8只W 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A组)和小剂量组(B组,阿司匹林20 mg/kg)、中等剂量组(C组,阿司匹林80 mg/kg)、大剂量组(...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8只W 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A组)和小剂量组(B组,阿司匹林20 mg/kg)、中等剂量组(C组,阿司匹林80 mg/kg)、大剂量组(D组,阿司匹林320 mg/kg),每组12只。实验组于脑缺血-再灌注术后连续3 d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阿司匹林。脑缺血-再灌注后当日始连续4 d对每组动物进行Bederson评分并记录。第4天处死各组大鼠,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梗死灶体积,用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原位标记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调节基因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用阿司匹林干预后,B、C、D组大鼠肢体功能改善,与A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梗死体积显著缩小(分别较A组缩小16.3%、19.2%和12.8%);缺血周边区凋亡细胞阳性率A组为58%,B组为37%,C组为35%,D组为40%;缺血区BCL-2蛋白表达A组为38%,B组为55%,C组为60%,D组为50%;BAX蛋白表达A组为50%,B组为34%,C组为33%,D组为42%。三个药物组间进行比较,小、中等剂量阿司匹林组对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大剂量组。结论早期应用阿司匹林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神经保护药 脱噬作用 基因 BCL-2
下载PDF
9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F波和神经传导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明生 崔丽英 +2 位作者 汤晓芙 李本红 杜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F波和神经传导改变的特点。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和F波,后者的测定包括潜伏期和/或传导速度及出现率。分析了DML和复合肌...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F波和神经传导改变的特点。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和F波,后者的测定包括潜伏期和/或传导速度及出现率。分析了DML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F波出现率与肌力的关系。结果 在91例ALS患者中,仅有3例SCV异常;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后神经DML延长者分别占16.7%、13.8%、7.1%,CMAP波幅下降者分别占50.0%、44.6%、28.6%;5.0%患者F波传导速度异常,48例患者F波出现率下降,其中19例出现率为0。肌力下降者DML、CMAP波幅及F波出现率改变明显。结论 ALS患者可出现DML延长和CMAP波幅降低,二者比较后者的改变更显著;F波传导速度相对正常而出现率下降明显;DML、CMAP波幅及F波出现率的异常与肌力明显相关(P均<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F波 神经传导 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妊娠期和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时肛提肌形态学及阴道粘膜神经表达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滕莉荣 边旭明 +6 位作者 朱兰 郎景和 刘俊涛 杨剑秋 任海涛 赵燕环 陈琳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30-435,共6页
目的比较妊娠期和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时肛提肌形态学和阴道粘膜神经分布的变化,探讨妊娠和阴道分娩后POP时盆底神经肌肉病理学特征。方法常规产前检查的正常初产妇100名,在妊娠37周以后和产后42d进行盆腔器官脱垂评分(POP-Q)评价盆... 目的比较妊娠期和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时肛提肌形态学和阴道粘膜神经分布的变化,探讨妊娠和阴道分娩后POP时盆底神经肌肉病理学特征。方法常规产前检查的正常初产妇100名,在妊娠37周以后和产后42d进行盆腔器官脱垂评分(POP-Q)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情况。阴道分娩时在第三产程后,取阴道前、后壁粘膜组织和肛提肌组织。肛提肌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肛提肌形态学变化、测量肛提肌肌纤维直径并进行分型;阴道粘膜组织分别进行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等三种免疫组化染色,镜下分别计数阴道粘膜内三种抗体阳性神经纤维末梢的数目。结果阴道分娩后产妇肛提肌既有神经源性改变也有肌源性改变,既有急性期改变也有慢性期改变。妊娠期和阴道分娩后无论是否有POP,肛提肌组织活检标本中Ⅰ型肌纤维均占优势(妊娠期为78.5%~83.5%,阴道分娩后为78.3%~82.2%),Ⅰ型和Ⅱ型肌纤维的直径和比例在POP和非POP组产妇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期和产后有/无阴道壁脱垂的产妇Ⅰ型肌纤维的直径和Ⅰ型、Ⅱ型肌纤维的比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期阴道后壁脱垂的产妇与妊娠期阴道后壁无脱垂的产妇比较,Ⅱ型肌纤维的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阴道壁脱垂产妇与产后阴道壁无脱垂产妇比较,阴道壁内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能神经末梢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期有/无阴道壁脱垂的产妇阴道壁内的神经末梢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妇肛提肌形态学改变、肌纤维直径以及Ⅰ型和Ⅱ型肌纤维比例的改变,不是引起妊娠期和产后阴道壁脱垂的直接原因。阴道前壁内VIP和NPY能神经纤维末梢分布减少,可能是产后阴道壁脱垂的发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盆腔器官脱垂 肛提肌 阴道黏膜 神经纤维
下载PDF
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智 陈琳 崔丽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临床、辅助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北京协和医院1999~2003年收治并确诊为NP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腰穿、头颅核磁及脑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神经系统最常表现为头痛、精...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临床、辅助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北京协和医院1999~2003年收治并确诊为NP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腰穿、头颅核磁及脑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神经系统最常表现为头痛、精神障碍、癫痫、卒中、急性意识模糊状态,其中52例行头颅核磁检查,34例异常(包括卒中发作);48例仅出现头痛的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及脑脊液蛋白升高比例与其他NPSLE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精神狼疮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头颅核磁及脑脊液检查对中枢性狼疮诊断的帮助较大,但目前仍缺乏特异性较强的辅助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狼疮 精神障碍 急性意识模糊状态
下载PDF
标准化F波潜伏期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天祎 李延峰 +4 位作者 沈忱 李继来 徐晓彤 蔡征硕 王培福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F波潜伏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DPN患者48例,另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自愿者48名为对照组。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 目的探讨标准化F波潜伏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DPN患者48例,另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自愿者48名为对照组。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FLmin)、F波平均潜伏期(FLmean)、F波潜伏最长期(FLmax),并结合臂长和腿长计算标准化FLmin、标准化FLmean、标准化FLmax。比较两组间F波潜伏期及标准化F波潜伏期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F波潜伏期在DPN中的诊断价值。结果除尺神经身高标准化FLmax外,DPN组4条神经的肢长和身高标准化F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01或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除尺神经常规F波潜伏期及身高标准化FLmean和FLmax外,4条神经常规F波潜伏期、身高标准化F波潜伏期及肢长标准化F波潜伏期对DPN均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1~0.995(P<0.05),其中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肢长标准化FLmin的诊断价值最高,其AUC分别为0.995、0.934、0.940、0.969(均P<0.01)。结论针对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DPN患者,标准化F波潜伏期优于常规F波潜伏期,其中肢长标准化F波潜伏期的诊断价值优于身高标准化F波潜伏期。标准化F波潜伏期可作为临床诊断DPN的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系统病 F波 标准化F波潜伏期 ROC曲线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 被引量:75
17
作者 魏俊吉 康德智 +10 位作者 赵元立 胡锦 江荣才 石广志 柴文昭 王宁 高亮 孙世中 彭斌 林元相 郭树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436-448,共13页
一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neurosurgical critical care)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 一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neurosurgical critical care)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 专家 管理 重症医学 诊疗规范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抗核抗体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健华 陈琳 +4 位作者 崔丽英 郭玉璞 李晓光 刘秀琴 王建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明确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核抗体(AN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5份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血清标本,45例神经系统其它疾病患者作为对照。NSE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NA以... 目的明确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核抗体(AN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5份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血清标本,45例神经系统其它疾病患者作为对照。NSE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NA以Hep-2细胞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滴度在1∶80以上为阳性。ESR采用魏氏原理应用光电扫描法测定。CRP的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度法测定。结果结果以χ±s表示。45例患者中,9例血清NSE升高(20.5%),全部均为肺癌。45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中,27例血清ANA阳性(61.4%),平均滴度1∶640。29例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中14例(48.3%)血清ANA阳性,平均滴度1∶320。而在对照组血清ANA滴度全部均在1∶40以下。结论ESR、CRP在副肿瘤综合征患者体内也可以升高,但缺乏特异性。NSE对神经系统副肿瘤诊断无明确意义,但对于ANA阳性的患者,在除外胶原血管病的前提下,应警惕有无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抗核抗体 血沉 C反应蛋白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下载PDF
肋间神经重复电刺激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庄立 许贤豪 +2 位作者 王湘 蒋景文 汤晓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重复电刺激(IRNS)和膈神经重复电刺激(PRNS)对激素冲击治疗时重症肌无力(MG)患者呼吸受累的预测价值。方法 治疗开始前3天内检测36例MG患者PRNS和IRNS,同时观察用力肺活量(FVC)、MG临床评分、治疗中临床呼吸...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重复电刺激(IRNS)和膈神经重复电刺激(PRNS)对激素冲击治疗时重症肌无力(MG)患者呼吸受累的预测价值。方法 治疗开始前3天内检测36例MG患者PRNS和IRNS,同时观察用力肺活量(FVC)、MG临床评分、治疗中临床呼吸症状变化。结果 大剂量激素治疗后 2-13天14例(40%)患者出现呼吸功能受累或原有呼吸困难加重,呼吸功能恶化患者与未恶化患者相比,上述参数及MG临床类型均有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Hz及5Hz的IRNS双侧波幅衰减均值超过30%时比不超过时发生呼吸困难或原有呼吸困难加重的相对危险度均为19.523.结论 治疗中呼吸功能受累与上述指标及MG临床分型均有关系,IRNS可以预测是否发生呼吸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 肋间神经 重复神经电刺激 重症肌无力 激素冲击治疗
下载PDF
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6例结节性多动脉炎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妍平 陈琳 +8 位作者 崔丽英 郭玉璞 关鸿志 朱以诚 高山 任海涛 赵燕环 李本红 杜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6例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总结分析6例PAN患者的临床特点,作为首发症状的周围神经病的起病方式,进展过程,症状与体征的演变,以及电生理检查与腓肠... 目的回顾性分析6例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总结分析6例PAN患者的临床特点,作为首发症状的周围神经病的起病方式,进展过程,症状与体征的演变,以及电生理检查与腓肠神经组织病理学特点。同时总结6例患者的其他伴随症状,血液学检查,血管超声等检查手段的诊断意义。结果6例患者多数起病较急,下肢受累早,且症状比上肢重。感觉神经受累出现早,且刺激性症状比较突出。症状与体征不对称,尤其在病程早期更明显,后期可表现为远端对称或不对称性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本组患者神经传导以波幅下降为主,感觉和运动神经均受累。3例患者行腓肠神经活检术,仅1例患者发现血管炎的典型病理改变。结论结节性多动脉炎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时诊断较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实验室检查如血沉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白细胞增多,血管彩超发现小动脉瘤或血管狭窄等具有提示意义。电生理检查可明确神经病变的部位和程度,神经和肌肉活检可证实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多动脉炎 周围神经病 腓肠神经活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