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丝网印刷柔性传感器电极导电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潘云霄 李艳 +4 位作者 王云燕 蔡子木 彭拓凯 许建林 任铮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研究提高丝网印刷柔性传感器电极的导电性,为提升柔性传感器的电学性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采用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MD)模拟方法,建立在Wenzel模型下导电银浆团簇在不同粗糙因子下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 目的研究提高丝网印刷柔性传感器电极的导电性,为提升柔性传感器的电学性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采用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MD)模拟方法,建立在Wenzel模型下导电银浆团簇在不同粗糙因子下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表面铺展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其次分别计算各体系下的结合能,用以表征不同体系下PET表面对导电银浆团簇结合能力,接下来通过丝网印刷实验的方法探究银浆与不同粗糙因子PET的结合能力对传感器电极的导电性的影响。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导电银浆团簇在不同粗糙因子的PET表面的铺展过程中会陷入粗糙表面的凹陷处,且导电银浆与基材的结合能随着PET粗糙因子的增加而增加。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粗糙因子的PET作为承印物能显著提升电极的导电性。相比于未处理的PET,随着粗糙因子的增加,导电线条的电导率逐渐升高,电阻率逐渐降低,方块电阻逐渐降低。电导率最大提升了77%,电阻率最大下降了43%,方块电阻最大下降了38%。结论导电银浆在粗糙表面铺展的过程中会渗入基材的凹陷处,增加了吸附点位,使得银浆与基材的结合更加紧密,银颗粒之间距离变小导电性增强。因此为了增加导电线条的导电性可以适当增加基材的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印刷 柔性压力传感器 分子动力学 粗糙因子 结合能 导电性
下载PDF
基于LSTM和GRU网络融合的印刷车间温湿度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延强 肖军杰 +3 位作者 邵丽蓉 马英哲 左晓军 张皓 《数字印刷》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1,共8页
为了预测印刷车间的温湿度,本研究提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网络融合的印刷车间温湿度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数据插值和归一化对数据采集系统获得的温湿度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LSTM预测精度高和GRU网络训练... 为了预测印刷车间的温湿度,本研究提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网络融合的印刷车间温湿度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数据插值和归一化对数据采集系统获得的温湿度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LSTM预测精度高和GRU网络训练速度快的优点,综合考虑印刷行业对车间恒温恒湿的要求,提出了一层LSTM和两层GRU网络融合的温湿度预测模型;最后,与单一的LSTM和GRU网络预测模型相比,本研究预测模型的温度和湿度的MSE分别为0.0108和0.0065,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车间 温湿度预测 LSTM GRU
下载PDF
精细丝网印刷电子影响因素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世朴 李艳 张彦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43-250,共8页
目的为了分析网版参数、印刷工艺和油墨粘度对丝网印刷过程的影响情况及影响程度。方法以印品线宽、线厚和印刷粗糙度为评价指标,根据精细丝网的印刷过程,采用静态描述法建立油墨向网孔中填墨、油墨从网孔向承印物转移以及油墨在承印物... 目的为了分析网版参数、印刷工艺和油墨粘度对丝网印刷过程的影响情况及影响程度。方法以印品线宽、线厚和印刷粗糙度为评价指标,根据精细丝网的印刷过程,采用静态描述法建立油墨向网孔中填墨、油墨从网孔向承印物转移以及油墨在承印物上的流平铺展的物理模型;采用实验方法探究网版参数、印刷工艺和油墨粘度对丝网印刷过程的影响;建立相同印刷条件下,各个影响因子对应的线宽数值,线宽越小,其影响程度就越大的描述模型,以对影响因子进行比较。结果结合最小网点直径与网版目数、线径的数学模型,获知网版的选择与最小网点直径有关,最小网点直径越小,所选网版就越好;在一定范围内,刮刀角度越小,刮刀压力越大,刮刀速度越大,其印品质量就越好,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影响其印品质量;离网间距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在刮刀角度为60°,刮刀速度为0.08 m/s下的离网间距最佳为2mm;纳米银导电油墨粘度对印刷质量的影响不是同步变化,若追求低厚度和小粗糙度印品,则选择低粘度油墨;若追求低线宽,则选择高粘度油墨。结论精细丝网印刷质量影响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网版参数>刮刀压力>离网间距>油墨粘度>刮刀角度>刮刀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丝网 印刷电子 柔性电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液桥力分析的丝网印刷电子转墨率预测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
4
作者 许建林 任铮 +2 位作者 潘云霄 恩溪弄 李艳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5-31,共7页
将液桥断裂时的力学与几何特征量引入转墨率的影响因素,对丝网印刷导电油墨转移的过程进行深入的机理研究,通过对网版回弹过程中液桥力变化的理论分析,提出转墨率的预测模型,并使用ANSYS Fluent对液桥演变过程进行CFD仿真.网版在不同的... 将液桥断裂时的力学与几何特征量引入转墨率的影响因素,对丝网印刷导电油墨转移的过程进行深入的机理研究,通过对网版回弹过程中液桥力变化的理论分析,提出转墨率的预测模型,并使用ANSYS Fluent对液桥演变过程进行CFD仿真.网版在不同的回弹速度下,模型预测的转墨率与仿真结果的最大偏差不超过6%,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墨率 液桥力 丝网印刷 印刷电子
下载PDF
滚筒跳动对柔性版印刷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嘉妮 袁英才 +4 位作者 李艳 乔俊伟 范振宇 王轩 顾天祺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4-269,共6页
目的研究压印滚筒径向跳动对印刷压强与网点变形的影响,为降低柔性版印刷中网点扩大率、提高印品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论文以柔性版印刷为例,运用接触力学基础理论分析压印滚筒与印版滚筒间接触状态,构建柔性版最大印刷压强分析模型... 目的研究压印滚筒径向跳动对印刷压强与网点变形的影响,为降低柔性版印刷中网点扩大率、提高印品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论文以柔性版印刷为例,运用接触力学基础理论分析压印滚筒与印版滚筒间接触状态,构建柔性版最大印刷压强分析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出印刷压强与柔性版网点压缩变形关系,从而构建出压印滚筒跳动引起柔性版网点扩大率分析模型。通过实测得到柔性版印刷机压印滚筒径向跳动波形。结果最大印刷压强的增加会增大网点顶端接触面积,使网点扩大率增大;压印滚筒的径向跳动改变了印刷过程中的实际合压量,造成印刷过程中最大印刷压强的波动,因而在柔性版印刷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合压量;在合压量为0.1 mm时,径向跳动量为−0.05399~0.05448 mm。对于加网线数为69线/厘米、50%网点的印版,网点扩大率在3.639%~9.526%波动。结论压印滚筒径向跳动改变了滚筒间的实际合压量,引起印刷压强的变化,使网点产生不同的变形,从而严重影响印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版印刷 合压量 滚筒跳动 网点扩大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液滴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明慧 恩溪弄 +2 位作者 冯博冉 王宝鲲 李艳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3,30,共12页
微流控是对微尺度下的流体流动进行操控的技术。利用微流控技术生成的液滴具有单分散性好、大小均匀、内部稳定、体积小、通量高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化学合成、食品加工、药物筛选、航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微流控技术涉... 微流控是对微尺度下的流体流动进行操控的技术。利用微流控技术生成的液滴具有单分散性好、大小均匀、内部稳定、体积小、通量高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化学合成、食品加工、药物筛选、航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微流控技术涉及许多方面,本文主要综述液滴生成方法的研究,概述了液滴生成的主动法和被动法,并对被动法中微通道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总结了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在生物传感、航天医学、环境检测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微流控技术在各方面的发展趋势,并对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液滴生成 微通道 被动法 主动法
下载PDF
柔性版超弹性现象对线条微观变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振宇 袁英才 +3 位作者 李艳 乔俊伟 王鑫 樊添豪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了探究柔性版和贴版胶带在印刷过程中的超弹性现象对线条变形影响,本研究运用超弹性理论与压缩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柔性版和贴版胶带的超弹性模型。通过有限元法分析压印滚筒挤压印版滚筒时柔性版上的线条宽度变化。对多种柔性版材... 为了探究柔性版和贴版胶带在印刷过程中的超弹性现象对线条变形影响,本研究运用超弹性理论与压缩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柔性版和贴版胶带的超弹性模型。通过有限元法分析压印滚筒挤压印版滚筒时柔性版上的线条宽度变化。对多种柔性版材和贴版胶带进行压缩实验,发现压力与变形量呈非线性增长,存在明显的超弹性现象。在柔性版线条压缩的有限元分析中,通过对比柔性版和贴版胶带超弹性模型与线性模型对线宽变形量的影响,发现超弹性模型的线宽变形量大于线性模型。在柔性版印刷过程中,在考虑材料超弹性现象的条件下,选用较大弹性模量的柔性版和较小弹性模量的贴版胶带,能有效地减小柔性版上线条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版印刷 超弹性 线条微观变形 有限元法
下载PDF
Study on Affecting Factors of the Consistency of Printed Electrodes Based on an Onlin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8
作者 CAI Zi-mu GU Jin-tao +2 位作者 CHENG Guang-kai XU Guang-yi LI Yan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7,共7页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current inability of screen printing to monitor printing pressure online,an online printing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applied to screen printing machines was designed in this study.In this stu...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current inability of screen printing to monitor printing pressure online,an online printing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applied to screen printing machines was designed in this study.In this study,the consistency of printed electrodes was measured by using a confocal microscope and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detected by onlin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was compar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ting pressure and the consistency of printed electrodes.As printing pressure increases,the ink layer a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becomes thicker and that higher printing pressure enhances the consistency of the printed electrodes.The experiment confirm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onlin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which aids in predic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consistency of printed electrodes,thereby improving their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nting pressure Consistency of printed electrodes Screen printing Online monitoring
下载PDF
丝网印刷石墨烯发热膜浆料配比实验研究
9
作者 李恒 袁英才 +4 位作者 张晋豪 李文浩 龙吉 秦月 蔡红燕 《炭素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2,共6页
为了研究炭黑、DBE对石墨烯油墨的印刷适性和发热膜导电性的影响,寻找既能增强发热膜导电性又能保持良好印刷适性的最佳配比,本文采用单因素法,在石墨烯原浆中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炭黑和DBE制备多组石墨烯电热油墨,并印制石墨烯发热膜。... 为了研究炭黑、DBE对石墨烯油墨的印刷适性和发热膜导电性的影响,寻找既能增强发热膜导电性又能保持良好印刷适性的最佳配比,本文采用单因素法,在石墨烯原浆中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炭黑和DBE制备多组石墨烯电热油墨,并印制石墨烯发热膜。通过测试油墨在不同温度或剪切速率下的黏度、发热膜的方阻、SEM图等探究石墨烯电热油墨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随着炭黑含量的增加,油墨黏度变大,方阻先减小后增大,含量为0.9%时方阻最小。随着DBE含量增加,油墨黏度减小,方阻逐渐增大。添加8%的DBE和1.8%的炭黑配制的油墨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配合100目网版印制的发热膜方阻较直接使用原浆减小了50.4%。同时添加炭黑和DBE是保持印刷适性、降低发热膜方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油墨 炭黑 发热膜 黏度 方阻
原文传递
基于3D打印的PLA制件与钢板表面间结合力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天雨 肖军杰 +4 位作者 林达理 程光耀 刘一海 刘磊 朱子鸣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26,共4页
3D打印是一种快速原型制造技术,能够高效地将数字化三维模型打印成物理实体,迅速实现设计产品的样机研发或功能验证。以聚乳酸(PLA)作为材料,采用塑料熔丝方法将制件打印在Q235钢板表面上,随后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其进行拉伸试验,研究... 3D打印是一种快速原型制造技术,能够高效地将数字化三维模型打印成物理实体,迅速实现设计产品的样机研发或功能验证。以聚乳酸(PLA)作为材料,采用塑料熔丝方法将制件打印在Q235钢板表面上,随后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其进行拉伸试验,研究制件与钢板表面之间的结合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结合力随着PLA制件与Q235钢板表面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结合力随着钢板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小幅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聚乳酸 钢板表面 结合力
下载PDF
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与3D打印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泰 肖军杰 +3 位作者 林达理 文伟力 程光耀 齐元胜 《绿色包装》 2020年第12期66-70,共5页
高校文创产品融合了个性化设计、文化内涵、美观实用、高校特色等诸多元素,对学校人文精神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针对当前国内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发展现状,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研究了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融合技术:采用UG软件,... 高校文创产品融合了个性化设计、文化内涵、美观实用、高校特色等诸多元素,对学校人文精神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针对当前国内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发展现状,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研究了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融合技术:采用UG软件,设计了具有笔筒功能、手机支架、校训等多功能复合文创产品,然后对数字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和3D打印,并测试了打印制件的尺寸和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制件的各向收缩率不同,笔筒圆环内径收缩率大于外径收缩率;制件斜面的表面粗糙度要远大于垂面和圆环面的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文创产品 3D打印 表面粗糙度 收缩率
下载PDF
Collings模型预测微液滴最大铺展直径因数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樊瑞瑞 肖军杰 +2 位作者 蒋小珊 齐元胜 焦慧敏 《绿色包装》 2022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微液滴撞击平面基底承印物表面的铺展行为决定喷墨网点的大小,决定数字喷墨印刷成像的质量,研究微液滴撞击平面基底的铺展行为对印刷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Collings等人的液滴撞击平面铺展模型,基于能量平衡方程推导Colli... 目的—微液滴撞击平面基底承印物表面的铺展行为决定喷墨网点的大小,决定数字喷墨印刷成像的质量,研究微液滴撞击平面基底的铺展行为对印刷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Collings等人的液滴撞击平面铺展模型,基于能量平衡方程推导Collings模型表达式,得出最大铺展直径因数与韦伯数、接触角的函数关系,而且将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Collings模型公式的适用范围。结论—该模型在液滴直径较小、撞击速度较慢、液滴的韦伯数介于[15,115]、雷诺数远大于韦伯数的条件下,对液滴的最大铺展直径因数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它条件下,需要考虑更多的物性参数才能更准确地预测微液滴最大铺展直径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ings模型 液滴铺展 最大铺展直径因数 接触角
下载PDF
微液滴撞击固体表面的铺展行为研究进展
13
作者 石庆杰 肖军杰 +3 位作者 程光耀 文伟力 张睿 蒋小珊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92-98,共7页
微液滴撞击固体表面的铺展行为是指液滴从空中落下撞击固体表面后的变化过程,研究液滴撞击固体表面铺展行为对印刷业、工农业生产以及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从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对液滴撞击固体... 微液滴撞击固体表面的铺展行为是指液滴从空中落下撞击固体表面后的变化过程,研究液滴撞击固体表面铺展行为对印刷业、工农业生产以及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从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对液滴撞击固体表面铺展行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研究方式的优缺点,指出了微液滴撞击固体表面液固耦合行为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固体表面 铺展行为
下载PDF
网版印刷导电油墨转移机理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世朴 李艳 +1 位作者 田野 袁英才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1-241,共11页
为了清晰直观地认识油墨填墨机理和网版回弹机理,根据网版印刷油墨转移过程,建立其理论分析模型,利用流体动力学来分析填墨过程中油墨出口速度与压强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来分析楔形区动压与油墨产生的回弹力之间的... 为了清晰直观地认识油墨填墨机理和网版回弹机理,根据网版印刷油墨转移过程,建立其理论分析模型,利用流体动力学来分析填墨过程中油墨出口速度与压强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来分析楔形区动压与油墨产生的回弹力之间的影响变化;并利用Fluent对分析结果进行仿真验证。理论结果表明,在楔形区动压为8×105 Pa时,导电油墨在网孔两端处产生的回弹力明显大于中间位置,且在20~30μm位置处产生的回弹力基本不发生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当刮刀速度增加时,油墨出口速度增加,但压强变化却呈现减小的趋势,这证明了网版印刷的刮刀速度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最佳速度范围为40~65 m/s;在不同楔形区动压下,网孔处油墨产生的回弹力两端位置都大于中间位置,且在20~30μm位置处基本不发生变化;承印物上最大落墨量出现在楔形区动压范围为7×105~9×10^(5) Pa,占网孔体积的95.6%,约为0.189 mm^(3)。数值模拟与理论推导结果相吻合,为了保证承印物上有足够的落墨量,可以适当增加楔形区动压来提高印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油墨 落墨量 转移机理 网版印刷 楔形区动压
原文传递
基于PLC的饺子自动生产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涛 辛越野 柴承文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4年第1期51-53,共3页
研发高效率自动包饺子装置对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有重要意义,基于饺子制作工艺分析,提出了包含自动送皮、自动放馅、自动成型等模块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结合饺子成型工艺和装置原理明确了工作流程,利用FluidSim设计了气动控制系统;... 研发高效率自动包饺子装置对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有重要意义,基于饺子制作工艺分析,提出了包含自动送皮、自动放馅、自动成型等模块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结合饺子成型工艺和装置原理明确了工作流程,利用FluidSim设计了气动控制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动包饺子装置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实验结果表明,自动包饺子装置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完成饺子制作工艺动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控制 自动包饺子 FLUIDSIM 气动系统
下载PDF
导电油墨中保护剂与银表面相互作用机理
16
作者 王云燕 薛倩 +4 位作者 袁英才 乔俊伟 许建林 顾天祺 李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31,共8页
目的研究导电油墨保护剂去除机理,为降低烧结所需能量、实现印刷电子的精准烧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分子动力学(MD)方法建立导电油墨中常使用的羧酸类小分子保护剂和聚合物保护剂模型,计算保护剂与银表面的相互作用能。结果模拟计算... 目的研究导电油墨保护剂去除机理,为降低烧结所需能量、实现印刷电子的精准烧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分子动力学(MD)方法建立导电油墨中常使用的羧酸类小分子保护剂和聚合物保护剂模型,计算保护剂与银表面的相互作用能。结果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相互作用能大小主要与保护剂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所含的官能团种类及其数量相关。保护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与银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绝对值越大,烧结后处理需要的能量越高;同时通过偶数碳羧酸保护剂与银表面的相互作用能拟合出线性曲线,可预测不同偶数碳链羧酸保护剂与银表面相互作用能。通过在铜版纸、聚酰亚胺(PI)薄膜2种柔性基材上进行近红外烧结实验可以明确,在导电油墨烧结过程中存在去除保护剂和致密化2个阶段,且2个阶段同步交叉进行,烧结温度越高,烧结进程越快。结论揭示了导电油墨保护剂去除机理,有助于在配制导电油墨时选择合适的保护剂,实现精准烧结,节约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油墨 保护剂 分子动力学 相互作用能 烧结 致密化 机理
下载PDF
基于TRIZ理论的模切压力试验平台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延强 肖军杰 +3 位作者 郭顺生 齐元胜 邵丽蓉 程前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65-171,共7页
目的利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设计一种试验平台,来解决模切机上的模切压力难以直接检测的问题。方法首先文中引入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来检测模切压力,针对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自身特点,结合TRIZ理论中的因果链分析与完备性法则,形成... 目的利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设计一种试验平台,来解决模切机上的模切压力难以直接检测的问题。方法首先文中引入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来检测模切压力,针对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自身特点,结合TRIZ理论中的因果链分析与完备性法则,形成直接检测模切压力的初步设计方案。其次利用矛盾解决原理提高初步设计方案中的稳定性、测量精度和抗变形性,并通过物质-场模型分析法对初步设计方案中的底座结构进一步优化,得到试验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最后对试验平台的关键零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关键零件——顶板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量分别为77.063 MPa、0.52524 mm,表明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要求,并且不会发生共振现象,验证了基于TRIZ理论设计的试验平台可以满足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的工作要求。结论利用TRIZ理论来指导模切压力试验平台的创新设计,为精确测量模切机的模切压力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切机 检测平台 TRIZ理论 静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下载PDF
3D打印PLA材料的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石庆杰 肖军杰 +4 位作者 程光耀 王天雨 文伟力 张睿 蒋小珊 《绿色包装》 2018年第8期55-61,共7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选择聚乳酸(PLA)作为3D打印材料打印标准单拉试件,并对不同打印参数的试件进行抗拉强度、硬度和表面粗糙度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优化打印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打印层高的增加,试件的抗拉强度出现先下降后...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选择聚乳酸(PLA)作为3D打印材料打印标准单拉试件,并对不同打印参数的试件进行抗拉强度、硬度和表面粗糙度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优化打印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打印层高的增加,试件的抗拉强度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当打印层高为0.25mm时,试件抗拉强度达到53.187MPa;试件的邵氏硬度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打印层高为0.2mm时,试件硬度达到最大值80.008;试件的表面粗糙度近似呈线性增长,当打印层高为0.1mm时,试件表面粗糙度为7.582μm。随着打印温度的增加,试件的抗拉强度出现波动下降趋势,当打印温度为185℃时,试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53.382MPa;试件的硬度在205℃时,达到最高值80.418,随后出现明显的下降;打印温度的变化对试件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随着打印速度的增加,试件的抗拉强度先明显下降,随后缓慢升高,当打印速度为30mm/s时,试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53.186MPa;试件的硬度随着打印速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打印速度的变化对试件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PLA 正交试验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SolidWorks的刀式折页机运动仿真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军杰 林达理 +2 位作者 程光耀 隗航 施向东 《机械工程师》 2019年第7期11-12,15,共3页
介绍了往复移动刀式折页机的工作原理,研究采用SolidWorks及其Motion模块对具有曲柄滑块-带传送系统-齿轮传动系统的组合机构的折页机进行机构分析和运动仿真,实现了折页机装配体的运动部件干涉检验和折页功能视觉传达,为组合机构产品... 介绍了往复移动刀式折页机的工作原理,研究采用SolidWorks及其Motion模块对具有曲柄滑块-带传送系统-齿轮传动系统的组合机构的折页机进行机构分析和运动仿真,实现了折页机装配体的运动部件干涉检验和折页功能视觉传达,为组合机构产品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直观的仿真手段,提高了复杂产品的分析设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式折页机 组合机构 SOLIDWORKS 运动仿真
下载PDF
物料分流装置气动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雨濛 李玥 +2 位作者 曾若璇 何蕴雯 柴承文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56-60,共5页
随着国内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料转运分流的自动化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融合RFID技术、机器视觉识别技术,构建应用于多场景的智能物料分流系统,是物流运输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方向之一。基于两种物料的自动分拣场景需求,提出了... 随着国内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料转运分流的自动化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融合RFID技术、机器视觉识别技术,构建应用于多场景的智能物料分流系统,是物流运输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方向之一。基于两种物料的自动分拣场景需求,提出了以物料输送、物料分流两个基本功能模块为主体的系统方案,设计了由气动装置驱动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架构,并结合生产工艺和系统结构设计了气动控制回路系统及配置面向PLC的输入输出元件。在明确了气动系统和PLC之间的输入输出端口对应关系的地址表基础上,建立了PLC控制的物料分流装置气动系统工作流程图,利用FluidSim仿真软件进行气动控制系统的仿真设计和调试。运用CX Progammer软件设计了物料分流气动系统的控制程序,并利用综合气动实验系统进行硬件系统搭接,进行了无实物模拟实验,验证了物料分流装置的气动控制解决方案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控制 物料分拣 仿真设计 PLC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