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片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吕英楠 李瑞吉 +7 位作者 戴桂丰 田颖颖 刘闯 赵新月 李依林 左泽平 毕玉春 王志斌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目的:探讨三七片对急性软组织损伤(ASTI)大鼠的治疗途径及作用靶点。方法:以重物击打致ASTI的大鼠为研究对象,经三七片干预后,在不同时间节点通过组织损伤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软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 目的:探讨三七片对急性软组织损伤(ASTI)大鼠的治疗途径及作用靶点。方法:以重物击打致ASTI的大鼠为研究对象,经三七片干预后,在不同时间节点通过组织损伤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软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_(2)(PGE_(2))和环氧合酶-2(COX-2)的含量,考察三七片对ASTI大鼠损伤的治疗效果;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软组织中COX-2和PGE_(2)蛋白质表达水平及COX-2/前列腺素E受体2(EP2)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量,探究三七片治疗ASTI大鼠的作用靶点及机制。结果:三七片能有效降低ASTI大鼠血清中的IL-1β和TNF-α含量,抑制炎症反应,起到较好的抗炎作用。对大鼠血清中COX-2、PGE_(2)的定量检测及对炎症通路中COX-2、PGE_(2)和EP2表达的半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三七片能降低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COX-2含量。结论:三七片通过降低ASTI模型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COX-2和PGE_(2)的含量,抑制组织中COX-2、PGE_(2)及EP2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片 软组织损伤 环氧合酶-2 抗炎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养血荣筋丸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作用
2
作者 靳冉 岳枫 +3 位作者 裴海鸾 张晓笛 徐意 李晋生 《中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37-44,88,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养血荣筋丸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的作用。方法:利用TCMSP、ETCM和PubChem数据库筛选养血荣筋丸有效成分并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和DrugBank数据库获得DMA相关疾病靶标基因,利用...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养血荣筋丸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的作用。方法:利用TCMSP、ETCM和PubChem数据库筛选养血荣筋丸有效成分并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和DrugBank数据库获得DMA相关疾病靶标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建立“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基于共有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利用David6.7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高脂饲料联合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后进行药物干预。给药10周后检测血糖、足部皮肤血流再灌注量、血液流变学、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眼球、肾脏和足底皮肤组织形态,过典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视网膜毛细血管管腔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养血荣筋丸活性成分103个,PPI网络中关键交集靶点95个,核心基因包括IL-1β、TNF、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等核心靶点7个,涉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和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羟苯磺酸钙组、养血荣筋丸高剂量组、养血荣筋丸中剂量组及养血荣筋丸低剂量组大鼠血糖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干预结束后,模型组大鼠血流灌注量(Flux)低于对照组(P<0.01),全血黏度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眼球视网膜明显增厚,肾小球基底膜样物质增多,管状基底膜增厚,足底皮肤毛细血管增生明显;模型组大鼠血清AGEs、IL-1β、TNF-α水平和肾脏中TGF-β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羟苯磺酸钙组、养血荣筋丸高剂量组、养血荣筋丸中剂量组及养血荣筋丸低剂量组大鼠Flux高于模型组(P<0.01);羟苯磺酸钙组大鼠低、中、高切全血黏度低于模型组(P<0.01);养血荣筋丸中、低剂量组大鼠中、高切全血黏度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羟苯磺酸钙组、养血荣筋丸高剂量组、养血荣筋丸中剂量组及养血荣筋丸低剂量组大鼠视网膜增厚情况改善,足底上皮细胞变性、真皮层胶原纤维萎缩变性程度降低;羟苯磺酸钙组大鼠血清IL-1β及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养血荣筋丸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GEs、IL-1β及TNF-α水平和肾脏中TGF-β1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养血荣筋丸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养血荣筋丸治疗DMA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可能通过调节AGE-RAGE和NF-κB信号通路,改善DMA大鼠肢体末端微循环,减轻受累脏器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养血荣筋丸 网络药理学 AGE-RAGE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加味逍遥丸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3
作者 周雨萌 田颖颖 +5 位作者 赵新月 李依林 吕英楠 刘闯 左泽平 王志斌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5年第1期201-204,共4页
加味逍遥丸可用于疏肝解郁、清热调经。本文就近年来加味逍遥丸组方中各组分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用药现状等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加味逍遥丸药理机制提供思路,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扩大用药范围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加味逍遥丸 中成药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基于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发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苏芮 王婷婷 +4 位作者 田骄 裴海鸾 许明阳 左泽平 王晶 《中南药学》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目的基于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及相关指标的测定,初步探究多因素复合应激诱导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多因素复合应激诱导的CFS大鼠模型,造模6周后,进行力竭游泳、悬尾、高架十字迷宫、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机械性... 目的基于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及相关指标的测定,初步探究多因素复合应激诱导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多因素复合应激诱导的CFS大鼠模型,造模6周后,进行力竭游泳、悬尾、高架十字迷宫、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及巴恩斯迷宫行为学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生化法检测骨骼肌丙酮酸、三磷酸腺苷(ATP)、丙二醛(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丙酮酸脱氢酶(PDH)、琥珀酸脱氢酶(SDH)、ATP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沉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开放臂滞留时间百分比(OT%)、痛阈阈值显著降低(P<0.01);悬尾累计不动时间、巴恩斯迷宫实验探索洞口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模型组共有851种代谢产物发生变化,发现了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嘌呤代谢等与CFS有显著相关性的通路;骨骼肌丙酮酸、ATP及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PDH、SDH、ATP合酶、SOD及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三羧酸循环障碍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机体能量代谢紊乱可能是CFS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多因素复合应激 非靶向代谢组学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消栓再造丸中非法染色剂苏丹Ⅳ、808猩红的检测方法研究
5
作者 吴国浩 贾秀凌 段瑞刚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建立消栓再造丸中染色剂苏丹Ⅳ、808猩红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消栓再造丸中的两种染色剂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_(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02 mol/L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 [目的]建立消栓再造丸中染色剂苏丹Ⅳ、808猩红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消栓再造丸中的两种染色剂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_(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02 mol/L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520 nm。[结果]该方法检测苏丹红Ⅳ、808猩红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148~0.02960μg、0.00250~0.05000μg,回收率(n=6)分别为101.68%和101.64%,稳定性实验的RSD分别为0.53%和0.75%。[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适用于消栓再造丸中非法染色剂苏丹Ⅳ、808猩红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栓再造丸 高效液相色谱 苏丹Ⅳ 808猩红 染色剂
下载PDF
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建立与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闯 李依林 +6 位作者 左泽平 田颖颖 赵新月 吕英楠 徐意 张硕峰 王志斌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考察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与噁唑酮(OXZ)诱导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生理病理变化,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开发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连续7周交替饮用含1%DSS饮用水以及动物正常... 目的考察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与噁唑酮(OXZ)诱导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生理病理变化,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开发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连续7周交替饮用含1%DSS饮用水以及动物正常饮水诱导C57BL/6N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OXZ腹部涂抹致敏后,用40%乙醇溶解灌肠诱导Balb/c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后,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脏器指数、血液学检查、结肠组织HE染色、ELISA法检测TNF-α、INF-γ以及IL-10表达水平评价造模效果并对两种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经DSS及OXZ诱导的小鼠结肠炎(UC)模型中,模型组小鼠均出现体质量下降、稀便以及便血等UC临床症状,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胸腺指数显著减低(P<0.01)、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1)。血液学检查以及相关炎症因子检测结果均可见模型组小鼠发生炎症反应;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模型组小鼠结肠出现溃疡、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特征。结论两种方法均可以诱导溃疡性结肠炎,但小鼠的生理状态与结肠病理变化有所不同,在实际实验中应根据研究目的以及药物治疗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型开展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 动物模型 葡聚糖硫酸钠 噁唑酮
下载PDF
基于mTOR/STAT3信号轴探讨桑色素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噬的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新月 田颖颖 +7 位作者 刘闯 李依林 吕英楠 于尚玥 田时秋 裴海鸾 左泽平 王志斌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24,共8页
目的基于mTOR/STAT3信号轴探讨桑色素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噬的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空白组及30、60、90、120、150μg·m L^(-1)桑色素组,培养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计算细胞抑制率。将A549细胞分... 目的基于mTOR/STAT3信号轴探讨桑色素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噬的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空白组及30、60、90、120、150μg·m L^(-1)桑色素组,培养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计算细胞抑制率。将A549细胞分为空白组及30、90、150μg·m L^(-1)桑色素组,培养细胞14 d后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培养细胞24 h后,采用Beyo ClickTMEd U-48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吖啶橙染色检测细胞自噬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凋亡、自噬及m TOR/STAT3信号轴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将A549细胞分为空白组、空白+氯喹(10μg·m L^(-1))组、桑色素(30、150μg·m L^(-1))组、桑色素(30、150μg·m L^(-1))+氯喹(10μg·m L^(-1))组,干预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干预24 h后60、90、120、150μg·m L^(-1)桑色素组的A549细胞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P<0.001);干预48、72 h后桑色素30、60、90、120、150μg·m L^(-1)组的A549细胞抑制率显著升高(P<0.001);30、90、150μg·m L^(-1)桑色素组的A549细胞集落数及绿色荧光的增殖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1,P<0.001),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P<0.001),cleaved-PAR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90、150μg·m L^(-1)桑色素组A549细胞的p-P38/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01);30、90、150μg·m L^(-1)桑色素组A549细胞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橙黄色荧光,以90、150μg·m L^(-1)桑色素组的橙黄色荧光显著;150μg·m L^(-1)桑色素组A549细胞胞浆中分别出现了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150μg·m L^(-1)桑色素组A549细胞的LC3-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90、150μg·m L^(-1)桑色素组A549细胞的Atg16L1-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01),p-m TOR/m TOR及p-STAT3/STAT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01)。与桑色素(150μg·m L^(-1))组比较,桑色素(150μg·m L^(-1))+氯喹(10μg·m L^(-1))组的A549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桑色素能够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诱导自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 TOR/STAT3信号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色素 非小细胞肺癌 A549细胞 增殖 凋亡 自噬 mTOR/STAT3信号轴
原文传递
中药材溯源技术现状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陶劲 张智圆 +2 位作者 张晓楠 肖婷婷 姚璐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为进一步完善溯源体系的建设,分别从信息采集方式、信息存储方式及追溯范围等方面剖析目前溯源体系中的全过程溯源技术和产地溯源技术。其中,使用广泛、成本适中的为物联网溯源技术;以区块链为主的新溯源技术溯源效果更好,但开发成本偏... 为进一步完善溯源体系的建设,分别从信息采集方式、信息存储方式及追溯范围等方面剖析目前溯源体系中的全过程溯源技术和产地溯源技术。其中,使用广泛、成本适中的为物联网溯源技术;以区块链为主的新溯源技术溯源效果更好,但开发成本偏高。未来可以将物联网技术与区块链这类新兴溯源技术结合起来使用,让新技术作为其他溯源技术的二次溯源补充,提高溯源结果的可信度;同时,可以用产地溯源技术辅助验证溯源链条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溯源 溯源技术 综述
下载PDF
香连止泻片对恶唑酮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9
作者 田骄 王婷婷 +2 位作者 徐意 苏芮 王晶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香连止泻片对恶唑酮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基于Th1/Th2免疫轴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以及香连止泻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以... 目的探讨香连止泻片对恶唑酮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基于Th1/Th2免疫轴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以及香连止泻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以及香连止泻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恶唑酮诱导UC模型,空白组正常饲养,不予恶唑酮诱导UC模型。自建模第1天开始,美沙拉嗪组予美沙拉嗪0.31 g/kg灌胃,香连止泻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香连止泻片0.68、1.36、2.72 g/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量超纯水灌胃,连续灌胃7天。灌胃期间,每日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末次灌胃结束,称量体质量,麻醉后剪开腹腔,分离脾脏并称质量,计算脾脏指数;分离结肠,测量整段结肠长度。取部分结肠组织,过碘酸-雪夫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计数结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取部分结肠组织,冰上匀浆,离心留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TNF-α含量;取部分结肠组织剪碎,组织裂解液冰上充分裂解,提取组织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FN-γ、IL-4蛋白表达;末次灌胃结束,麻醉后取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Th1、Th2细胞比例,计算Th1/Th2。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DAI评分、脾脏指数,结肠组织IL-1β、TNF-α含量和IFN-γ蛋白表达,全血Th1细胞比例以及Th1/Th2,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排列不规则,内含糖原物质减少;结肠长度显著缩短,结肠组织IL-4蛋白表达和全血Th2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香连止泻高剂量组DAI评分、脾脏指数,结肠组织IL-1β、TNF-α含量,全血Th1细胞比例以及Th1/Th2,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增多、形态完整,内含糖原物质基本趋于正常;结肠长度缩短受到显著抑制,结肠组织IL-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均<0.05)。结论不同剂量香连止泻片对恶唑酮诱导UC小鼠均有一定治疗作用,以香连止泻片高剂量(2倍的临床等效剂量)效果最佳;纠正Th1/Th2免疫轴失衡,减轻肠道炎症,可能是香连止泻片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香连止泻片 治疗作用 Th1/Th2免疫轴 小鼠
下载PDF
聚肌胞苷酸复合游泳诱导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小鼠行为学中品系及性别差异研究
10
作者 田骄 苏芮 +2 位作者 王婷婷 裴海鸾 王晶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3,共10页
目的比较ICR和C57BL/6J两个品系小鼠建立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行为学中品系及性别的差异,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动物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ICR和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通过每隔3 d腹腔注射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 目的比较ICR和C57BL/6J两个品系小鼠建立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行为学中品系及性别的差异,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动物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ICR和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通过每隔3 d腹腔注射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复合每天游泳,连续造模15 d,造模期间测定小鼠体重、进食量并进行疲劳量表评分,造模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测定,包括力竭游泳、悬尾、机械痛阈和高架十字迷宫。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品系模型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P<0.01),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P<0.01),两品系雄性模型鼠高架十字迷宫进入开放臂时间及次数显著降低(P<0.05、P<0.01),C57BL/6J雄性模型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P<0.01),ICR雌性模型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后有所升高。C57BL/6J对照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低于ICR对照组小鼠(P<0.01)。C57BL/6J模型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显著高于ICR模型组小鼠(P<0.01)。结论两品系小鼠在体重、疲劳程度及抑郁程度方面均有差异;同品系小鼠的雌性与雄性之间存在差异,雄性鼠焦虑程度重于雌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聚肌胞苷酸 病毒感染 品系差异
下载PDF
养血荣筋丸对紫杉醇诱导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11
作者 张晓笛 岳枫 +6 位作者 张志聪 张思玉 刘丹 徐意 李晋生 靳冉 张蓓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9-2073,共5页
目的观察养血荣筋丸对紫杉醇诱导周围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紫杉醇诱发化疗后周围神经损伤大鼠模型,以行为学方法观察大鼠给药前后对机械刺激及热刺激的反应,电生理方法检测给药前后大鼠神经传导速度,Western blot... 目的观察养血荣筋丸对紫杉醇诱导周围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紫杉醇诱发化疗后周围神经损伤大鼠模型,以行为学方法观察大鼠给药前后对机械刺激及热刺激的反应,电生理方法检测给药前后大鼠神经传导速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核因子E2(Nrf2)蛋白表达,并通过组织形态学测定足背部表皮神经纤维密度,观察坐骨神经、背根神经节细胞形态学变化,综合评价养血荣筋丸对紫杉醇诱导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养血荣筋丸可以提高50%缩足阈值;对热缩足潜伏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对高、中剂量组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有一定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对足背表皮神经纤维密度明显提高;对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组织形态的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脊髓角中Nrf2蛋白的表达量升高。结论养血荣筋丸对紫杉醇诱导周围神经损伤大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荣筋丸 紫杉醇 化疗 周围神经损伤 甲钴胺片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加味逍遥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作用机制
12
作者 马贝贝 田颖颖 +7 位作者 李依林 王婷婷 杨海润 张志聪 杨硕 曹欣垚 左泽平 王志斌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4期74-81,共8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加味逍遥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加味逍遥丸组方药物的活性成分,检索GeneCards、OMIM、PharmGKB及DrugBank数据库获得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靶点,使用R4.0.2软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加味逍遥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加味逍遥丸组方药物的活性成分,检索GeneCards、OMIM、PharmGKB及DrugBank数据库获得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靶点,使用R4.0.2软件程序包将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取交集作为关键靶点,上传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R4.0.2软件程序包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使用CytoNCA插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加味逍遥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活性成分共127种,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β-谷甾醇、甘草查尔酮A、豆甾醇、柚皮素、芒柄花黄素等;核心靶点包括PTGS2、ESR1、AR、NOS2、PPARG、NCOA2、SCN5A、ADRB2等;GO富集结果包括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腺体发育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PI3K/Akt、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对接活性较强。结论 加味逍遥丸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逍遥丸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乳核内消液对子宫肌瘤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13
作者 陈霞 刘丹 +2 位作者 张思玉 朱晓光 李晋生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8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乳核内消液对于子宫肌瘤大鼠的药效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雌激素加孕激素负荷法建立子宫肌瘤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米非司酮组、桂枝茯苓组和乳核内消液高(4.0m L/kg)、中(2.0 mL/kg)、低(1.0 mL/kg)... 目的:探讨乳核内消液对于子宫肌瘤大鼠的药效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雌激素加孕激素负荷法建立子宫肌瘤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米非司酮组、桂枝茯苓组和乳核内消液高(4.0m L/kg)、中(2.0 mL/kg)、低(1.0 mL/kg)剂量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纯化水。60 d后,获取子宫标本,测定子宫脏器系数、平滑肌厚度指标;HE染色进行子宫组织病理学观察;ELISA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子宫组织中Wnt和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乳核内消液高、低剂量可明显降低子宫肌瘤模型大鼠子宫脏器系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核内消液能明显改善子宫平滑肌层增厚(P<0.01)、平滑肌排列紊乱、平滑肌纤维增生肥大等病理改变;乳核内消液高、中、低剂量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E2、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核内消液高、中、低剂量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Wnt-5b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核内消液高、低剂量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核内消液能够显著降低子宫肌瘤大鼠子宫脏器系数及性激素水平,改善大鼠子宫组织病理学变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乳核内消液 雌激素 孕激素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醒消丸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模型大鼠甲状腺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4
作者 邝计霞 李晋生 +2 位作者 岳枫 张晓笛 靳冉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9期6-10,16,共6页
目的:研究醒消丸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模型大鼠甲状腺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丙基硫氧嘧啶(PTU)灌胃复制结节性甲状腺肿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左甲状腺素钠片组(15.0μg/kg),醒消丸高、中、低剂量组(1.2 g/kg、0.6 g... 目的:研究醒消丸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模型大鼠甲状腺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丙基硫氧嘧啶(PTU)灌胃复制结节性甲状腺肿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左甲状腺素钠片组(15.0μg/kg),醒消丸高、中、低剂量组(1.2 g/kg、0.6 g/kg、0.3 g/kg),另设对照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6周后。检测甲状腺质量、相对质量;HE染色分析甲状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酶(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TUNEL染色分析甲状腺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左甲状腺素钠片组大鼠与醒消丸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滤泡肿胀和增生减少,上皮细胞排列趋于规则,甲状腺上皮细胞肿胀和间质间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左甲状腺素钠片组、醒消丸高剂量和醒消丸低剂量组大鼠甲状腺相对质量降低(P<0.01),左甲状腺素钠片组和醒消丸高剂量组大鼠甲状腺质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甲状腺素钠片组、醒消丸高剂量组和醒消丸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SH水平降低(P<0.05或P<0.01),FT3水平明显升高(P<0.05),左甲状腺素钠片组及醒消丸高、中、低剂量组FT4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醒消丸高、中剂量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细胞凋亡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左甲状腺素钠片组和醒消丸高、中剂量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或P<0.05)。结论:醒消丸可降低结节性甲状腺肿大鼠血清中TSH的含量,升高FT3及FT4的含量,减轻结节性甲状腺肿大鼠的甲状腺组织结构改变,抑制甲状腺细胞增殖,促进甲状腺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甲状腺肿 醒消丸 细胞增殖 VEGF 细胞凋亡 大鼠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丸通过EGFR/AKT/P65信号通路抑制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
15
作者 黄倩 张瀚涛 +2 位作者 张晓笛 李晋生 徐意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6期1-9,28,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西黄丸抑制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的药效学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TCMID、PubChem数据库筛选西黄丸有效成分及其靶点;搜索GeneCard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肺癌转移的靶点;...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西黄丸抑制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的药效学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TCMID、PubChem数据库筛选西黄丸有效成分及其靶点;搜索GeneCard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肺癌转移的靶点;将药物成分对应靶点与肺癌转移相关的全部靶点取交集,导入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筛选出西黄丸抗肺癌转移的核心靶点,构建PPI网络;利用R Project软件及Bioconductor数据库、ClusterProfiler程序对共有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评价西黄丸含药血清抑制肺癌A549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西黄丸含药血清对肺癌A549细胞EGFR、AKT、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获得西黄丸中66个主要活性成分,药物-疾病共同靶点303个,筛选得到核心基因AKT1、JUN、TP53、EGFR、RELA、PIK3CA等;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主要信号通路有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EGFR信号通路等。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西黄丸含药血清能降低肺癌A549细胞的划痕愈合率(P<0.05),减少肺癌A549细胞侵袭人工基底膜(P<0.01),并能够抑制EGFR、Akt、P65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5)。结论:西黄丸可能通过抑制EGFR/AKT/P65信号通路起到抑制肺癌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西黄丸 网络药理学 侵袭迁移 A549细胞 EGFR
下载PDF
金蓝颗粒对细菌感染致幼年动物急性咽炎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姗姗 包蕾 +2 位作者 栗薇 靳冉 崔晓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1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观察金蓝颗粒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幼年大鼠、小鼠急性咽炎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连续感染2次致幼年大鼠急性咽炎模型,金蓝颗粒连续给药3 d后,取咽部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金蓝颗粒进行预防性给药... 目的观察金蓝颗粒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幼年大鼠、小鼠急性咽炎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连续感染2次致幼年大鼠急性咽炎模型,金蓝颗粒连续给药3 d后,取咽部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金蓝颗粒进行预防性给药3 d,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幼年小鼠后,观察感染后7 d内动物的死亡情况。结果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幼年大鼠后,咽部黏膜病变明显,金蓝颗粒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减轻咽部黏膜的病变程度,其中1/2倍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金蓝颗粒3个剂量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具有一定的延长作用,其生命延长率分别为43. 75%、25%和18. 75%。结论金蓝颗粒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幼年大鼠的急性咽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幼年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蓝颗粒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幼年动物 急性咽炎
下载PDF
何首乌饮片的颜色与蒽醌类和二苯乙烯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靖越 张语凡 +6 位作者 柴冲冲 刘娜 毛民 魏嘉 李欣欣 张凯 李飞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4期635-640,共6页
目的考察何首乌饮片的颜色与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5种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一种快速评价何首乌饮片质量的方法。方法观察何首乌饮片的外观性状,并采用分光测... 目的考察何首乌饮片的颜色与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5种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一种快速评价何首乌饮片质量的方法。方法观察何首乌饮片的外观性状,并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其粉末颜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何首乌5种成分含量与颜色测定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何首乌颜色变深,总色值E(E ab)减小,二苯乙烯苷和结合蒽醌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游离蒽醌含量呈升高趋势,其颜色测定值与5种成分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何首乌炮制过程中颜色的变化可量化表达,E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何首乌饮片中二苯乙烯苷等5种成分的含量,色差检测是一种方便、快速评价何首乌饮片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颜色 二苯乙烯苷 蒽醌类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京制牛黄解毒片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6
18
作者 范春兰 张思玉 +8 位作者 左泽平 杜菁 张志聪 张晓笛 曹欣垚 尹琼 李晋生 彭平 王志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6,共13页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京制牛黄解毒片治疗口腔溃疡(Oral ulcer,OU)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成分数据库(TCMSP、TCMID)筛选出京制牛黄解毒片组成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Pha...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京制牛黄解毒片治疗口腔溃疡(Oral ulcer,OU)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成分数据库(TCMSP、TCMID)筛选出京制牛黄解毒片组成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PharmGKB数据库获得OU疾病相关基因;利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药物-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采用R软件(4.0.4)将京制牛黄解毒片中化学成分预测靶点和OU疾病的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复制大鼠口腔溃疡模型,对京制牛黄解毒片治疗口腔溃疡的药效及核心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结果 经数据库分析,共获得京制牛黄解毒片29个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包括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3(MAPK1/3)、Protein kinase B(AKT1/PKB)、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Heat shock protein90(HSP90)、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Interleukin-6(IL-6)、Epidermalgrowthfactor receptor(EGFR)等,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主要影响PI3K-AKT(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Tumor necrosis factor(TNF)、Interleukin-17(IL-17)及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等信号通路。大鼠实验证实京制牛黄解毒片可显著减小溃疡面积,明显改善口腔溃疡程度和溃疡的病理变化,显著降低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和Interferon γ(IFN-γ)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4水平;同时显著降低溃疡组织VEGF蛋白水平。结论 京制牛黄解毒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对大鼠实验性口腔溃疡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有关,为后续京制牛黄解毒片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制牛黄解毒片 口腔溃疡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炎症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UPLC指纹图谱、含量测定及化学计量学的乳香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龙吟 毛民 +9 位作者 沙皓淳 李欣欣 常阿倩 陈冬玲 尹贻慧 张凯 焦鸣杰 陈倩 徐文婕 李飞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5期947-953,共7页
目的建立指纹图谱、5种乳香酸的含量测定及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乳香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乳香指纹图谱,测定其中11-羰基-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α-乳香酸、β-乳香酸、3-乙酰基-β-乳香酸的含量;基于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指纹图谱、5种乳香酸的含量测定及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乳香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乳香指纹图谱,测定其中11-羰基-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α-乳香酸、β-乳香酸、3-乙酰基-β-乳香酸的含量;基于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结果,采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乳香整体质量。结果乳香UPLC指纹图谱共确定24个共有峰;5个乳香酸类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26批样品中11-羰基-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α-乳香酸、β-乳香酸、3-乙酰基-β-乳香酸的含量分别为3.12%~5.63%、7.48%~15.33%、1.29%~2.08%、2.72%~6.23%、2.91%~6.84%。26批乳香聚为3类;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影响乳香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显示11-羰基-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β-乳香酸等10个成分含量对乳香质量有较大影响。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能较全面地反映并评价乳香的整体质量,为乳香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香 乳香酸 指纹图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计量学
原文传递
金匮肾气丸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左泽平 田颖颖 +7 位作者 徐意 姜克武 杨硕 杨海润 张志聪 曹欣垚 吴笑如 王志斌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7期775-782,共8页
目的研究经典名方金匮肾气丸单次给药毒性和26周重复给药毒性反应,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最高配制浓度和最大可给药剂量灌胃ICR小鼠(11.2 g·kg^(-1)BW,相当于临床人用剂量的102倍),观察给药后14 d动物毒性反应;SD大鼠... 目的研究经典名方金匮肾气丸单次给药毒性和26周重复给药毒性反应,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最高配制浓度和最大可给药剂量灌胃ICR小鼠(11.2 g·kg^(-1)BW,相当于临床人用剂量的102倍),观察给药后14 d动物毒性反应;SD大鼠随机分为平行对照组和金匮肾气丸高、中、低剂量组(5.6、2.8、1.4 g·kg^(-1)BW,分别相当于临床人用剂量51、25.5、12.75倍),连续灌胃26周,检测给药13周、26周,以及在4周恢复期动物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学和凝血指标等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来评价药物的潜在毒性反应、毒性的可逆性,以及可能的继发和/或延迟效应。结果金匮肾气丸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给药后和14 d观察期小鼠未出现动物死亡和异常症状,最大给药量(MFD)为11.2 g·kg^(-1)BW(相当于临床人用剂量的102倍);金匮肾气丸大鼠连续灌胃26周,SD大鼠一般状态、血常规及血生化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主要脏器组织形态学改变,停药后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无不良反应剂量(NOAEL)为5.6 g·kg^(-1)BW·d-1(为临床人用剂量的51倍)。结论金匮肾气丸最大给药量未见急性毒性反应,长期给药未出现潜在/继发/延迟性毒性反应,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小鼠 大鼠 毒性 单次给药 重复给药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