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运行对古城墙的振动影响
1
作者 吴思豫 戚承志 +3 位作者 卢春生 李太行 姜凯松 龙渊腾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年第3期73-77,共5页
目前,关于危险参数设计下地铁运行对于古城墙的振动影响还缺乏定量研究。论文利用ABAQUS建立整体模型,计算地铁单次经过时,危险条件设计下隧道埋深、列车载重以及行驶速度3种参数对古城墙的振动影响,并考虑减振措施产生的效果。其结果... 目前,关于危险参数设计下地铁运行对于古城墙的振动影响还缺乏定量研究。论文利用ABAQUS建立整体模型,计算地铁单次经过时,危险条件设计下隧道埋深、列车载重以及行驶速度3种参数对古城墙的振动影响,并考虑减振措施产生的效果。其结果揭示了上述3种参数危险设计时的不利影响,结合振动限值研究,提出古城墙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墙 数值模拟 地铁设计参数 振动响应 减振
下载PDF
湖南安化风雨桥建筑群保护研究——以永锡桥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菲 杨强义 《城市建筑》 2020年第30期150-152,共3页
本文通过对永锡桥建筑本体进行评估,明确病害分布、特征及保存现状,判断残损程度。经调研可知,残损病害主要包括木桥梁下垂,瓦件破碎或下滑,椽糟朽,檩条、梁、柱部分糟朽或开裂,阶沿石破损,墙体粉刷脱落等,残损程度综合评估为Ⅲ类建筑... 本文通过对永锡桥建筑本体进行评估,明确病害分布、特征及保存现状,判断残损程度。经调研可知,残损病害主要包括木桥梁下垂,瓦件破碎或下滑,椽糟朽,檩条、梁、柱部分糟朽或开裂,阶沿石破损,墙体粉刷脱落等,残损程度综合评估为Ⅲ类建筑。在病害成因分析基础上,严格遵循各项保护原则,针对不同建筑部位采取适宜的保护措施,进行现状维修,提高其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化风雨桥 永锡桥 现状调研 保护建议
下载PDF
文物的叙事性展览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珊 《文化产业》 2018年第8期28-30,共3页
文物具有值得珍视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挖掘文物价值,以展览方式向公众传递文化信息已成为常见的方法。文学中的叙事具有理论相对成熟、方法适用性较为广泛的特点,能够为文物展览的开展提供有效帮助。为使观众从文物展览中接收更多... 文物具有值得珍视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挖掘文物价值,以展览方式向公众传递文化信息已成为常见的方法。文学中的叙事具有理论相对成熟、方法适用性较为广泛的特点,能够为文物展览的开展提供有效帮助。为使观众从文物展览中接收更多的知识信息,可以采用从文物本身出发而进行文物叙事性展览的方法。文学理论丰富文物展览的理论,为展览实践提供新思路的方法,反映了博物馆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 叙事 展览
下载PDF
城市中轴线控制下的地区形成过程之研究--以北京东交民巷地区的变迁为例
4
作者 缴艳华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30期49-55,共7页
北京东交民巷地区的诸多近代建筑自1991年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研究工作[1]。2000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协同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对东交民巷地区进行了翔实的调查研究,并公布了对其进行保护的规划方案。然而,由于... 北京东交民巷地区的诸多近代建筑自1991年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研究工作[1]。2000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协同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对东交民巷地区进行了翔实的调查研究,并公布了对其进行保护的规划方案。然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对东交民巷地区的保护存在众多争议。保护规划公布后的10年间,付诸实施的部分寥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交民巷 城市中轴线 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建筑 天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市
原文传递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的价值评估与保护利用
5
作者 杨强义 《城市建筑》 2021年第S01期77-80,共4页
本文通过对旧址进行现场调研,得知其主要文物构成包括岳北农工会旧址、康王庙、先农坛、东富寺等多处建筑。旧址为毛泽东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光辉著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素材,是纪念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 本文通过对旧址进行现场调研,得知其主要文物构成包括岳北农工会旧址、康王庙、先农坛、东富寺等多处建筑。旧址为毛泽东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光辉著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素材,是纪念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物质载体,在阐述和展示我国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社会等方面有着重大价值。本文在破坏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不断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文化,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 价值评估 革命文物 保护利用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法的藏式砌体劣化风险权重系数试验标定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白凡 杨娜 +3 位作者 常鹏 旦增格桑 旦增卓嘎 滕东宇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8-164,共7页
藏式砌体广泛应用于藏式建筑墙体中,在自然灾害、人为损坏等赋存环境影响作用下,出现了裂缝、倾斜及材料损伤等多种劣化形式。基于科学手段对劣化藏式墙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合理评估一直是藏式古建砌体保护的难点。基于模糊评价法和层次分... 藏式砌体广泛应用于藏式建筑墙体中,在自然灾害、人为损坏等赋存环境影响作用下,出现了裂缝、倾斜及材料损伤等多种劣化形式。基于科学手段对劣化藏式墙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合理评估一直是藏式古建砌体保护的难点。基于模糊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影响藏式砌体墙的几种主要损伤形式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参数分析迭代耦合,得到裂缝、倾斜及材料损伤等多种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及层次排序,并通过两个砖砌体试验模型进行验证。结合砌体结构安全评价规范,给出砌体结构墙体性能的量化评价标准,解决了利用模糊评价法评估藏式墙体时损伤形式权重系数难以客观确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砌体 模糊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竖向通缝 斜裂缝 面外倾斜
下载PDF
北京地区汉代城市遗址考古研究与保护二题 被引量:1
7
作者 胡传耸 叶倩 《北京文博文丛》 2017年第4期60-68,共9页
2017年4月,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赫然在列,成为近年来北京地区考古工作的一个亮点。路县故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始于2015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通州区文化委员会等单位在此持续开展了两年... 2017年4月,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赫然在列,成为近年来北京地区考古工作的一个亮点。路县故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始于2015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通州区文化委员会等单位在此持续开展了两年的工作,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规划用地范围内,开展了122万平方米的考古勘探,这是迄今为止北京地区汉代城市遗址考古工作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遗址 北京地区 考古研究 汉代 保护 考古工作 文化委员会 持续开展
原文传递
掺再生微粉的城墙内芯土渗透性和强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娇 戚承志 +6 位作者 周理安 李太行 陈昊祥 王泽帆 马啸宇 封焱杰 罗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72-277,共6页
为了探究再生微粉的掺加对城墙内芯土渗透性和强度的影响,实现建筑垃圾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废弃的城墙旧砖进行磨制,按照10%、20%、30%(质量分数)的比例加入到城墙内芯土中,通过控制围压和水头的变化进行相关的渗透试验,探究不同... 为了探究再生微粉的掺加对城墙内芯土渗透性和强度的影响,实现建筑垃圾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废弃的城墙旧砖进行磨制,按照10%、20%、30%(质量分数)的比例加入到城墙内芯土中,通过控制围压和水头的变化进行相关的渗透试验,探究不同围压和水头条件下有利于城墙内芯土抗渗性能的合理的再生微粉掺入量,并探究了以上再生微粉不同掺量下城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试验表明,围压对于城墙内芯土的渗透系数影响显著,水头变化对于城墙内芯土的渗透系数影响不大,城墙内芯土的渗透系数主要随着微粉掺量增加而增大。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在含水率为12.1%时,随着再生微粉掺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掺量为15%时达到最大值。综上,再生微粉掺量为15%时,土体的抗渗能力降低不显著,而且可以保证内芯土具有较高强度,因此微粉掺量控制在15%左右对内芯土的性能保持是较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墙 再生微粉 渗透 围压 水头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下载PDF
浅谈博物馆美育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珊 杨博涵 《文化产业》 2018年第9期20-22,共3页
博物馆的美育职能,自近现代博物馆传入中国时就已广泛成为文化界所关注的重点。历经百余年发展后,新时期的博物馆已呈现出全新面貌,并逐渐成为对全社会提升美育教化的主要阵地之一,日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博物馆美育是社会美育... 博物馆的美育职能,自近现代博物馆传入中国时就已广泛成为文化界所关注的重点。历经百余年发展后,新时期的博物馆已呈现出全新面貌,并逐渐成为对全社会提升美育教化的主要阵地之一,日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博物馆美育是社会美育的基础部分,也是博物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博物馆美育,认识博物馆美育的涵义与作用,有助于我们学习历史,展望未来,提升全民族审美素养。现简要分析博物馆美育功能,在回顾过去学者对博物馆美育的研究基础上,浅论博物馆应如何营造美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美育 创造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下的东华门遗址区域城市风貌塑造
10
作者 彭长征 李太行 《山西建筑》 2023年第2期16-20,共5页
城市发展过程是个复杂的多元演化过程,具有复杂的空间性质和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分形理论作为第四代地理学语言,能够很好地发现城市的有机生长规律。以成都市东华门遗址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分形几何入手,使用小盒计数法对区域内的分形特... 城市发展过程是个复杂的多元演化过程,具有复杂的空间性质和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分形理论作为第四代地理学语言,能够很好地发现城市的有机生长规律。以成都市东华门遗址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分形几何入手,使用小盒计数法对区域内的分形特征进行计算,分析区域内具有特征性的分形元素。通过肌理修补与有机疏散对区域内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优化,激发区域内城市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分形元 分形秩序 有机疏散 空间修补
下载PDF
湖南省通道县兵书阁与文星桥的建筑修缮技术
11
作者 王庆一 《文化产业》 2018年第8期21-24,共4页
兵书阁与文星桥是由阁楼与廊桥并列在一起的木结构古建筑组合体,是湘西南较罕见的位于村子河边的苗族建筑。作为苗族的经典建筑,不仅选址合乎中国古代风水观念,功能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而且其建筑形制工艺,体现了当地多民族文化的交... 兵书阁与文星桥是由阁楼与廊桥并列在一起的木结构古建筑组合体,是湘西南较罕见的位于村子河边的苗族建筑。作为苗族的经典建筑,不仅选址合乎中国古代风水观念,功能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而且其建筑形制工艺,体现了当地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共生。文物建筑的兵书阁与文星桥始建至今已200余年,历经风雨等自然力的破坏,其建筑结构已出现整体性的残损和变形。因此兵书阁与文星桥的保护问题,还有待于通过编制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结合对其利用、管理、研究等方面统筹解决,以求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书阁与文星桥 建筑特点 修缮技术
下载PDF
浅谈革命旧址展示利用提升——以湘南起义旧址群洣泉书院为例
12
作者 杨博涵 《文化产业》 2018年第8期15-17,共3页
湘南起义旧址群是珍贵的中国革命历史的实物见证,具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潜在的社会价值巨大。选择湘南起义旧址群——洣泉书院为例进行展示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原有文物建筑的展示利用提出新的思路,使革命文物这... 湘南起义旧址群是珍贵的中国革命历史的实物见证,具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潜在的社会价值巨大。选择湘南起义旧址群——洣泉书院为例进行展示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原有文物建筑的展示利用提出新的思路,使革命文物这一宝贵资源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其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起义旧址群 展示利用 革命旧址
下载PDF
文物建筑定损评估体系初探
13
作者 滕磊 刘瑛楠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8年第3期15-21,共7页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重要基石。人为破坏是威胁文物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建筑结构、文物价值维度建立文物建筑定损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重点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文物损坏程度进行评估。希望通过专题研究和探讨,为整个文物定损评估体...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重要基石。人为破坏是威胁文物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建筑结构、文物价值维度建立文物建筑定损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重点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文物损坏程度进行评估。希望通过专题研究和探讨,为整个文物定损评估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为文物督察、执法和处罚等提供更为科学、专业的裁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建筑 定损评估 人为因素 评估体系
原文传递
高岭瓷土矿遗址尾砂堆边坡稳定性评价与保护建议
14
作者 杨强义 王菲 《东方收藏》 2021年第5期94-96,共3页
根据高岭瓷土矿遗址尾砂堆的现场调研与分析可知,尾砂堆主要堆积在原矿体产出的部位,沿原矿体位置分布在四个地段,其主要成分为石英,粒径多在1—3毫米,颜色多为灰白色。通过对1号、2号、3号尾砂堆边坡的计算剖面进行稳定性评价,可知在... 根据高岭瓷土矿遗址尾砂堆的现场调研与分析可知,尾砂堆主要堆积在原矿体产出的部位,沿原矿体位置分布在四个地段,其主要成分为石英,粒径多在1—3毫米,颜色多为灰白色。通过对1号、2号、3号尾砂堆边坡的计算剖面进行稳定性评价,可知在不同工况状态下,边坡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状态,稳定性较差。在边坡稳定性评价基础上,严格遵循各项保护原则,建议分别采取不稳定坡面处理、填夯修补加固、挡土墙防护等加固措施,提高其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瓷土矿遗址 尾砂堆 边坡 稳定性评价
原文传递
时大彬与明代紫砂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倩 胡传耸 《博物院》 2017年第4期102-109,共8页
时大彬是明代中晚期宜兴紫砂壶成熟的标志性人物。多年来,不少学者就时大彬的生卒年、陶艺成就、作品真伪等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本文尝试分析了明代文献中时大彬和大彬壶的相关记载,探讨了时大彬壶艺生涯的起迄,进而概括明代紫砂器的... 时大彬是明代中晚期宜兴紫砂壶成熟的标志性人物。多年来,不少学者就时大彬的生卒年、陶艺成就、作品真伪等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本文尝试分析了明代文献中时大彬和大彬壶的相关记载,探讨了时大彬壶艺生涯的起迄,进而概括明代紫砂器的社会、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大彬 紫砂 《书时大彬事》 《瓦壶记》
原文传递
元代瓷器八仙纹饰考释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倩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5-60,共16页
中国道教中的"八仙"指的是唐代以来逐渐形成的八位仙人,即钟离权、李铁拐、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和何仙姑。他们出现早晚不一,外貌、特征前后出入较大。唐代,"八仙"中的个别人物始见于史籍,但语... 中国道教中的"八仙"指的是唐代以来逐渐形成的八位仙人,即钟离权、李铁拐、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和何仙姑。他们出现早晚不一,外貌、特征前后出入较大。唐代,"八仙"中的个别人物始见于史籍,但语焉不详。宋代相关记载增多,内容更为具体。元代道教的盛行和戏曲文化的繁荣使得"八仙"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之中,呈现出某种固定的趋势。明代中期以后,八仙组合和特征基本固定,并作为喜闻乐见的装饰纹样出现于各类工艺品上。以往的研究中用明清时期对"八仙"的既定认识来考察宋元时期工艺品上的八仙图案,得出的结论往往存在较大的偏颇。本文梳理了元代瓷器上的八仙纹样,通过对比元明八仙戏及同时期墓葬壁画、砖雕、缂丝上的图像资料,论述了瓷器八仙纹饰之起承,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了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瓷器 八仙 杂剧
原文传递
西板桥沿革述略
17
作者 张隽 逄曜宇 《北京文博文丛》 2023年第1期27-32,共6页
2017年8月上旬,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施工时发现疑似古代石桥的桥面,9月至12月期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今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并发表《西板桥及其河道遗址考古发掘简报》(下简称《简报》),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今北京市... 2017年8月上旬,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施工时发现疑似古代石桥的桥面,9月至12月期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今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并发表《西板桥及其河道遗址考古发掘简报》(下简称《简报》),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今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也进行了初步认定,确定其为西板桥,并推荐其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西板桥被公布为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先后有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所发表《康熙〈皇城宫殿衙署图〉解读(上、中、下)》及热心人士临摹之《皇城宫殿衙署图》(下简称《皇城图》),高清《皇城图》的现世再结合北平时期的资料,或可对西板桥的沿革及未尽之细节进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研究所 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考古 抢救性 热心人士 皇城 衙署 西城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