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目前汉语口语评价体系的思考--以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汲传波 刘芳芳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46-52,共7页
文章以北京大学为例,介绍和分析了目前的汉语口语评价体系,并对留学生的口语评价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评价目的要与学习者的动机相契合,借鉴形成性评价和任务型口试的理念,重视评价后的反馈。
关键词 对外汉语口语评价 需求分析 形成性评价 任务型口试
下载PDF
东亚汉文学视域下的中国帝王行宫--越南古代文学中的圆明园形象谱系研究
2
作者 吕小蓬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2,共10页
越南古代汉文学有长达百年的圆明园书写历史,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描述了这座清代帝王行宫的盛衰变迁。它们基于文化他者的立场,以政治、文化与文学三大动力为形象基因,在基因的改变与重组中实现形象的变异与更新,在传递和阐释... 越南古代汉文学有长达百年的圆明园书写历史,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描述了这座清代帝王行宫的盛衰变迁。它们基于文化他者的立场,以政治、文化与文学三大动力为形象基因,在基因的改变与重组中实现形象的变异与更新,在传递和阐释的双重维度中生成彼此交错的不同形象序列,构成了一个既有联系性、又有差异性的圆明园形象系统。使臣的诗歌唱和是东亚汉文学中圆明园形象交互的主要方式,越南使臣受容了中国帝王、朝鲜使臣诗作中的圆明园形象,这既是越南古代汉文学在邦交语境下对宗藩秩序作出的认同性话语反馈,也显示出官方文学交流在东亚共同体中的重要文化凝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汉文学 圆明园 形象谱系
下载PDF
生态哲学视角下中国语言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3
作者 曹泽煌 谢宇辰 《长春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50-54,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人民福祉的长远大计,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积极营造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助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其战略意义重大、现实影响深远。本文从生态哲学角度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语言生态问题,包括语言的濒危... 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人民福祉的长远大计,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积极营造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助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其战略意义重大、现实影响深远。本文从生态哲学角度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语言生态问题,包括语言的濒危及消亡、语言规范意识薄弱、英语教育地位过高等,切实关注语言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提出相应对策解决现有问题,促进我国语言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语言生态 生态哲学
下载PDF
文艺现代性反传统的面相——以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为中心
4
作者 李世涛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在西方文艺的现代转型中,反传统不但是文艺现代性的发展动力和基本倾向,而且还影响了现代文艺的方方面面。现代文艺思潮集中反映了文艺现代性反传统的基本倾向,也是其精神的具体展开、体现,主要体现在反对传统和文艺传统、传统的审美趣... 在西方文艺的现代转型中,反传统不但是文艺现代性的发展动力和基本倾向,而且还影响了现代文艺的方方面面。现代文艺思潮集中反映了文艺现代性反传统的基本倾向,也是其精神的具体展开、体现,主要体现在反对传统和文艺传统、传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传统眼光中的世界和事物、专断的创作者和被动的接受者等方面。文艺现代性的反传统,促进了文艺的现代转型、创新、发展,但也存在着绝对、极端等倾向,并导致了严重的破坏性恶果。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困境,全面总结其经验、教训,科学评估其得失,促进我们对现代文艺思潮、文艺现代性及其与传统关系的认识,并为我国的学术研究和文艺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现代性 反传统 文艺传统 可认知的世界 创作者 接受者
下载PDF
语素意识在外国学生汉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思娜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34-41,共8页
探讨了语素意识、词汇知识和句法知识在外国学生汉语阅读理解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汉语语素意识不仅对一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是重要的,对汉语二语学习者同样是重要的。其对阅读理解的贡献虽然不及词汇知识,但却独立于词汇知识。词汇... 探讨了语素意识、词汇知识和句法知识在外国学生汉语阅读理解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汉语语素意识不仅对一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是重要的,对汉语二语学习者同样是重要的。其对阅读理解的贡献虽然不及词汇知识,但却独立于词汇知识。词汇知识、句法知识和语素意识在不同水平学生的阅读理解中的作用相对稳定。本研究为理解语素意识和阅读理解的关系增添了二语阅读的新证据,并使语素意识发生作用的范围从拼音文字延伸到表意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素意识 词汇知识 句法知识 外国学生 阅读理解
下载PDF
打造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名片——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祖嫘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3-145,共3页
自2007年起,中国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口号,而在软实力战略中,汉语言文化的海外推广成为重要部分。2004年至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已在96个国家成立了300余所,在语言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尚处... 自2007年起,中国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口号,而在软实力战略中,汉语言文化的海外推广成为重要部分。2004年至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已在96个国家成立了300余所,在语言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孔子学院,在自身建设中还存在不少争议和模糊之处。为了实现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即构建理论体系,精确阐释其内涵及功能;科学规划布局,实现共赢;大力发展孔子学院的国内外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学院 中外语言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 国家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审美化的心灵史——评宁宗一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与中国社会》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苗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2-104,共3页
中国文学史作为一门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和著述体例,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转道日本引入中国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史。对于文学历史发展的长河来说,百余年只是一朵转瞬而逝的浪花,但是对于文学史研究者来说,这百余年的... 中国文学史作为一门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和著述体例,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转道日本引入中国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史。对于文学历史发展的长河来说,百余年只是一朵转瞬而逝的浪花,但是对于文学史研究者来说,这百余年的历程却充满了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文学史研究 中国社会 心灵史 审美化 文学历史 学科体系 课程设置
下载PDF
作为思想史的文学史——评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霖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3,共4页
"感时忧国"所生发出的中国"现代性"主题成为顾氏《文学史》纵横捭阖的叙事核心。而作者本人也在努力探索一条超越文学的文学史书写之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借文学这个模型去写一部20世纪思想史"。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思想史 《文学史》 “现代性” 文学史书写 叙事
下载PDF
从旧说书到新文艺——论解放区文学通俗化运动中民间艺人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霖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07年第1期48-57,共10页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解放区展开了规模宏大的文学通俗化运动。在这一运动中,除了知识分子作家之外,民间艺人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944年,陕北说书艺人韩起祥与知识分子作家在'改造说书'中进行了成功的合作,极大地推动了新...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解放区展开了规模宏大的文学通俗化运动。在这一运动中,除了知识分子作家之外,民间艺人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944年,陕北说书艺人韩起祥与知识分子作家在'改造说书'中进行了成功的合作,极大地推动了新文艺的生产与传播。对韩起祥等解放区民间艺人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农民大众在这一运动中的文化处境,并认识知识分子与民间艺人之间复杂的文化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书 民间艺人 知识分子 文化关系
下载PDF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的汉语教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0年第2期82-86,共5页
文章追溯了20世纪初期以来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汉语教学的历史,分析了高本汉、马悦然和罗多弼三代汉学家在汉语教学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文章认为,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的汉学研究与汉语教学经历了从训诂学到语言文学,从古典... 文章追溯了20世纪初期以来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汉语教学的历史,分析了高本汉、马悦然和罗多弼三代汉学家在汉语教学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文章认为,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的汉学研究与汉语教学经历了从训诂学到语言文学,从古典到现代,从学术型到实用型的转向。文章在追溯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现阶段汉语教学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教学模式和教学特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 汉语教学 教学理念
下载PDF
20世纪初期日本的中国文学史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苗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6-88,共3页
中国文学史是20世纪的学术产物,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兴盛于20世纪初期的日本,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学界关注的热点。论述了日本早期中国文学史产生的缘由、日本近代中国学科的建立与中国文学史的关系、日本早期文学史对于中国文学史观的确... 中国文学史是20世纪的学术产物,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兴盛于20世纪初期的日本,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学界关注的热点。论述了日本早期中国文学史产生的缘由、日本近代中国学科的建立与中国文学史的关系、日本早期文学史对于中国文学史观的确立及中国俗文学地位的提高等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汉代文学中的外来文明书写
12
作者 石云涛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3期82-91,共10页
汉代社会生活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文明元素,这些新奇的外来文明成果引起了文士的关注。通过丝绸之路输入的动物、植物、器物、香料、珠宝、艺术,以及入华的胡人等,均在汉代诗赋中得到了描写和反映。文学作品为呈现汉代在中外交流中... 汉代社会生活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文明元素,这些新奇的外来文明成果引起了文士的关注。通过丝绸之路输入的动物、植物、器物、香料、珠宝、艺术,以及入华的胡人等,均在汉代诗赋中得到了描写和反映。文学作品为呈现汉代在中外交流中获得的外来文明成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对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价值。进入文学作品的域外物品,往往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因素,而外来文明的新奇物象引起文士的赞叹和吟咏,这只是外来文明浸入中国文学领域的开端。随着中外交流的开展,中国文学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越来越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同时也在吸收外来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丝绸之路 中外交流 外来文明 文学书写
下载PDF
论日本早期中国文学研究的核心理念
13
作者 赵苗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7年第1期68-72,共5页
1882年,末松谦澄撰写了日本第一部中国文学史,此后在日本涌现出撰写中国文学史的热潮,尤其集中于1882年至1912年30年间。本文对此阶段日本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进行分析,对其中所渉中国文学史的定性与定位问题进行阐述,指出日本早期出版的... 1882年,末松谦澄撰写了日本第一部中国文学史,此后在日本涌现出撰写中国文学史的热潮,尤其集中于1882年至1912年30年间。本文对此阶段日本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进行分析,对其中所渉中国文学史的定性与定位问题进行阐述,指出日本早期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的核心理念,是为满足日本近代"国民精神"的需要而提供的学术产品,也是基于本国文化研究上所作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因此,早期的中国文学史实际上是作为日本文学的参照物而存在,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由国家机构、地缘文化及民族精神共同促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中国文学 文学史起源 文学史定性 中日关系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范式:回顾与反思
14
作者 朱勇 郝美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0-188,共9页
针对有价值的问题,采用科学的范式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意义才可能实现。文章通过对70年来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范式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后发现: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范式根据其发展特点大致分为5个阶段,从早期的缺乏范式... 针对有价值的问题,采用科学的范式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意义才可能实现。文章通过对70年来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范式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后发现: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范式根据其发展特点大致分为5个阶段,从早期的缺乏范式意识到现在的具备范式多元化意识,研究范式意识逐步增强;“非实证研究”逐渐减少,“实证研究”逐渐增多,“量化法”“质化法”“混合法”的运用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文章认为对于研究范式的使用应该注意:研究范式无高下之分,不论是实证研究还是非实证研究,均各有其用,研究范式的多元化才能形成合力得出科学结论;开展研究时要有系统观,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团队研究更利于综合运用多种范式,更容易产生工程化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研究范式 实证研究 非实证研究
下载PDF
浅析佛教与中国文学
15
作者 赵苗 《黑龙江史志》 2010年第9期156-157,共2页
本文简要梳理了佛教与中国文学研究的概况,并对佛教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国文学受到佛教影响后在主题、题材以及文学观念上产生的变化。
关键词 佛教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综合评价研究
16
作者 程京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162,共9页
随着大学英语一体两翼课程在高校的广泛推广,针对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诉求也日益凸显。本文基于OBE理念设计了以学习成效为最终目标的涵盖课程各要素的课程评价指标,并从师生角度对某高校大英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的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随着大学英语一体两翼课程在高校的广泛推广,针对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诉求也日益凸显。本文基于OBE理念设计了以学习成效为最终目标的涵盖课程各要素的课程评价指标,并从师生角度对某高校大英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的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师资不变的情况下,跨文化交际等拓展课程无论是在学生学习成效还是师生课程各要素综合评价方面均明显优于通用英语,且课程设计、教法、师资和选课制度依次为影响学习成效和课程质量的最主要因素。给我们的启示是:高校亟需引入学科专家视角,将研究重点由教学改革延伸至课程规划并不断优化选课制度,从而全面推动外语教育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评估 成果导向教育(OBE)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北京中轴线与国外重要城市中轴线文化空间和功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建盛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8,共13页
北京城市中轴线在世界城市中轴线坐标体系中的独特性,需要与世界重要城市中轴线进行多维度比较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围绕轴线进行空间布局是人类古老的居住和城市规划方式,世界上许多城市在历史发展中都对城市轴线有过重要探索和实践,... 北京城市中轴线在世界城市中轴线坐标体系中的独特性,需要与世界重要城市中轴线进行多维度比较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围绕轴线进行空间布局是人类古老的居住和城市规划方式,世界上许多城市在历史发展中都对城市轴线有过重要探索和实践,并最终成为城市空间和文化构成最集中的体现。但不同的城市轴线在历史发展、空间形态、文化内涵和城市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性,这些差异构成了各自不同的显著特征。北京城市中轴线与巴黎、柏林、华盛顿、巴塞罗那、堪培拉等著名城市的中轴线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北京城市中轴线在各方面都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和独特性。无论是进行中的轴线申遗、老城整体保护还是街区有机更新,北京都需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让被誉为“北京脊梁”的城市中轴线,更加充分地彰显其独一无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线 城市空间 文化内涵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城市文化空间生产的传统性与现代性阐释——以北京中轴线北延线城市文化空间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建盛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25-31,共7页
城市文化空间创造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是辩证的相互生产关系,传统性总是在相对的现代性中传承和延续,而这种传承和延续也总是意味着现代意义的创新,并同时体现出传统性的延续和现代性的发展。中轴线北延线是传统中轴线在城市空间和文化... 城市文化空间创造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是辩证的相互生产关系,传统性总是在相对的现代性中传承和延续,而这种传承和延续也总是意味着现代意义的创新,并同时体现出传统性的延续和现代性的发展。中轴线北延线是传统中轴线在城市空间和文化上的延伸和拓展,它既是北京城市中轴线的新空间创造,同时也是中轴线城市新空间的文化生产,已经成了整体中轴线城市文化空间的重要构成。它不但具有鲜明的现代性,而且具有深刻的传统性,从某种深刻的城市文化空间生产意义上说,它在现代性的城市文化空间生产中有机融入了民族性和传统性内涵,它已经成了北京中轴线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我们不仅可以对中轴线北延线文化新空间进行现代性阐释,而且能够从传统性的维度对它进行分析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线 北延线 城市文化空间 传统性 现代性 空间生产
下载PDF
汉语国际传播视角下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策略探析——由“汉语桥”2017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翟晓菲 《文化与传播》 2018年第4期73-77,共5页
在汉语国际传播正快速走向全球化、本土化的过程中,"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央视"汉语桥"2017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为视角,通过对其试题及比赛本身的考察,认为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应在树立文化... 在汉语国际传播正快速走向全球化、本土化的过程中,"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央视"汉语桥"2017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为视角,通过对其试题及比赛本身的考察,认为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应在树立文化自信基础上,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需求,贯通文化层次,拓宽传播渠道,助力中国文化成功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桥 中华文化 对外传播
下载PDF
我的文学评论、研究之路——访文艺评论家、理论家张炯
20
作者 李世涛 张炯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1期113-125,I0003,共14页
一、求学岁月李世涛(以下简称“李”):张先生好,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最近就中国当代文艺在做一个学术口述史的课题,计划让当代文学、文学研究界的亲历者谈一些自己经历或知道的事情,为学术研究保留些资料。您的经历非常丰富,了解中国... 一、求学岁月李世涛(以下简称“李”):张先生好,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最近就中国当代文艺在做一个学术口述史的课题,计划让当代文学、文学研究界的亲历者谈一些自己经历或知道的事情,为学术研究保留些资料。您的经历非常丰富,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文学理论、评论和研究界的很多事情,在这些领域也很有建树,希望您能够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创作 文艺评论家 文学研究界 文学评论 张炯 文学理论 中国当代文艺 口述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