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新闻传播学的学理探究与学科未来 被引量:3
1
作者 魏伟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82,共14页
从研究的独立性、学术组织的建立、专业学术期刊的发展和研究者规模等几个层面考量体育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合法性发现,当下体育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合法性已经基本具备。体育新闻学逐渐成为一个去美国化的学术概念,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 从研究的独立性、学术组织的建立、专业学术期刊的发展和研究者规模等几个层面考量体育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合法性发现,当下体育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合法性已经基本具备。体育新闻学逐渐成为一个去美国化的学术概念,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路径相对明确。体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日益扩大,其内涵和外延超出了早期研究的框架,正逐渐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场域。体育与媒介研究在以往的国内研究中被忽视,但它作为体育新闻学和体育传播学之间的学术场,正在成为国际学术领域关注的焦点。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存在研究内容窄化、深度缺失、范式和维度单一、思路狭窄和迷恋技术垄断等现实问题。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需要与相关学科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才能体现其体育学和传播学2个母学科的特质。体育国际传播、体育跨文化传播和全球体育传播有可能成为未来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新闻传播学 体育新闻学 体育传播学 体育与媒介研究 合法性 体育国际传播
下载PDF
在全球变革下构建中国国际传播体系
2
作者 吴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5,共9页
百年变局之下“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股力量交织博弈,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加速重组,也将带来国际传播秩序深度调整。既往西式全球化本质上是“盎格鲁—撒克逊”霸权逻辑,国际传播秩序重构的现实基础就在于对西式全球化的全面超越。... 百年变局之下“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股力量交织博弈,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加速重组,也将带来国际传播秩序深度调整。既往西式全球化本质上是“盎格鲁—撒克逊”霸权逻辑,国际传播秩序重构的现实基础就在于对西式全球化的全面超越。随着全球权力结构“东升西降”态势演变,中国有望引领“新型全球化”进程,并成为推进国际传播秩序重构的重要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在全球变革下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提供了行动框架和实践平台,有望为构建权力结构更加均衡的国际传播新秩序作出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中心主义 中国国际传播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
下载PDF
对我国新闻传播学元宇宙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何鸿婷 郑一卉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42,共3页
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的元宇宙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存在预测性较强、忽略不确定性、去政治化等不足。未来研究应该持审慎态度,将现实环境、现实需求与未来的元宇宙联系起来思考,关注元宇宙的建设方向、多个元宇宙之间的关系以及元宇宙中... 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的元宇宙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存在预测性较强、忽略不确定性、去政治化等不足。未来研究应该持审慎态度,将现实环境、现实需求与未来的元宇宙联系起来思考,关注元宇宙的建设方向、多个元宇宙之间的关系以及元宇宙中新闻传播的权利和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新闻传播 国际传播 去政治化
下载PDF
打造中国国际传播的百年工程
4
作者 姜飞 《国际人才交流》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国际传播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3—5年内)的基本任务还是国际“抗旱”,国内“排涝”--也就是说,国际范围内中国声音单薄,尤其是客观讲述并有效传播的中国故事影响范围有较大局限;而国内受众历史上受外媒报道影响,信息倒... 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国际传播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3—5年内)的基本任务还是国际“抗旱”,国内“排涝”--也就是说,国际范围内中国声音单薄,尤其是客观讲述并有效传播的中国故事影响范围有较大局限;而国内受众历史上受外媒报道影响,信息倒灌效应依然存在。2009年以来十多年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能力 有效传播 外媒报道
下载PDF
技术哲学对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影响探析——基于Citespace的计量研究
5
作者 肖键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新媒体时代波诡云谲,新兴技术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亟待厘清,新闻传播领域如何借助哲学理论来实现研究创新值得探讨。【方法】文章利用数据处理软件Citespace6.1(R2)梳理2011年1月1日到2022年9月30日国内技术哲学领域的相... 【目的】新媒体时代波诡云谲,新兴技术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亟待厘清,新闻传播领域如何借助哲学理论来实现研究创新值得探讨。【方法】文章利用数据处理软件Citespace6.1(R2)梳理2011年1月1日到2022年9月30日国内技术哲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探索11年来新闻传播研究对技术哲学理论有何应用及技术哲学在国内的发展对新闻传播领域有何影响。【结果】从年发文量、关键词聚类、突现节点三个方面,文章发现随着国内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入,新闻传播领域从中受益颇丰。【结论】在技术不断更新的新媒体时代,技术哲学的理论对新闻传播领域实现自身学科破局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技术哲学 CITESPACE 理论应用 技术
下载PDF
国际传播效能提升路径--基于传播学理论和研究的探讨
6
作者 李喜根 《对外传播》 2023年第7期53-56,共4页
国际传播效能指国家主体和与国际事务相关机构的主导传播者通过国内外主流媒体和其他信息传播渠道发布信息、阐释主张,与国际传播对象开展信息交流与互动,让信息交流高效服务于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处理重大国际事务、提升国家形象、维... 国际传播效能指国家主体和与国际事务相关机构的主导传播者通过国内外主流媒体和其他信息传播渠道发布信息、阐释主张,与国际传播对象开展信息交流与互动,让信息交流高效服务于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处理重大国际事务、提升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国际传播效能提升不仅需要对传播方式和策略进行深入探讨,还需要扩展国际视野,了解国际传播规则,充分利用传播效能相关理论所揭示的规律和传播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采用科学有据、效果切实的传播方式,在国际信息交流和互动实践中不断丰富手段,拓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传播效能 传播学研究 理论视角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探究国际传播学术研究中的学术霸权与范式重塑——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
7
作者 皮月新 《新闻知识》 2023年第3期58-62,95,共6页
传统的媒介理论与国际传播研究,从诞生至今就与美国价值观、美国权力保持着密切联系。从NWICO到WSIS,发展中国家试图冲破美国对国际信息传播的垄断,以实现国际传播的去西方化,恢复国际传播真正的公正与自由。但实现国际传播的去西方化,... 传统的媒介理论与国际传播研究,从诞生至今就与美国价值观、美国权力保持着密切联系。从NWICO到WSIS,发展中国家试图冲破美国对国际信息传播的垄断,以实现国际传播的去西方化,恢复国际传播真正的公正与自由。但实现国际传播的去西方化,不仅要观照现实,还要观照国际传播的学术研究,超越对西方理论的调整和修订,打破西方垄断的国际学术研究体系,实现国际传播领域的学术多样性,从而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学术话语权。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加之互联网迅速发展带来的数字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场域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构建学术多极化的新秩序提供了机会。中国需要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打造发展中国家知识基础设施,重塑国际媒体与传播研究的整体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学术研究 国际化 发展中国家 学术霸权
下载PDF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视域下的国际传播人才“三观”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利军 高金萍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5,80,共5页
国际传播专门人才是新闻传播从业者中的一个独特群体,他们既拥有一般新闻传播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还拥有更加鲜明而突出的服务国家的职责使命。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参与观察法,发现国际传播人才“三观”的内涵是中国心、全球眼、马新观,... 国际传播专门人才是新闻传播从业者中的一个独特群体,他们既拥有一般新闻传播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还拥有更加鲜明而突出的服务国家的职责使命。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参与观察法,发现国际传播人才“三观”的内涵是中国心、全球眼、马新观,它源于国家政府对国际传播人才的要求,以及国家或党的领导人关于国际传播的讲话及其他文献。当前部分国际传播从业者缺乏明晰的职业意识及融通中外的智慧,忽视传播场域,未摆脱路径依赖惯习。从“三观”养成的角度来看,应通过加强国际传播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海外实践和马新观教育提升其综合能力,通过提升其综合能力,夯实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从业者 中国心 全球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国际传播能力
原文传递
“数智华流”新趋势下的“模式出海”与国际传播生态重构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滢 朱泓宇 +5 位作者 史安斌 相德宝 钱晶晶 张伦 黄雅兰 盛阳 《对外传播》 2023年第11期64-68,共5页
“数智华流”深耕垂直细分领域,与数字媒体和人工智能等传播技术结合,代表了中国互联网平台与人工智能产业的崛起,赋能更多草根个体与多元社群讲好故事,为更多样、平等的文明交流互鉴提供空间,助力新技术驱动下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创新... “数智华流”深耕垂直细分领域,与数字媒体和人工智能等传播技术结合,代表了中国互联网平台与人工智能产业的崛起,赋能更多草根个体与多元社群讲好故事,为更多样、平等的文明交流互鉴提供空间,助力新技术驱动下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创新与策略升级。“数智华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同的平台和内容选择,打破美西方垄断,缩小数字鸿沟。未来需秉承并践行“发展、普惠、包容、共赢”的理念,助力全球信息更均衡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华流”国际传播 平台世界主义 数字鸿沟
下载PDF
中国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基础与未来 被引量:7
10
作者 姜飞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4,57,共11页
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社会发展各领域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从未有过的政策力度推动中国国际传播进行战略布局,预示着党和国家对中国国际传播以更高质量建设发展有着深切的期待。本着知古鉴今的原则,立足当下发... 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社会发展各领域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从未有过的政策力度推动中国国际传播进行战略布局,预示着党和国家对中国国际传播以更高质量建设发展有着深切的期待。本着知古鉴今的原则,立足当下发展要求,“沿波而讨源”,对中国国际传播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以来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可从政治地位、国际形势、内部机制、理论指导、文化建设、产业支撑、技术布局、人才储备八个方面,找到中国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的脉络和面向未来赖以立足的基点。同时,“因枝以振叶”,在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全球传播生态剧烈变迁背景下,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于高质量的界定,也需从国际传播理念设定、策略选择和内容规划方面寻求突破,推进国际传播发展提效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际传播 高质量发展 战略传播 传播生态
下载PDF
习近平国际传播系列重要论述的核心要素及价值意蕴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金萍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重要会议讲话、致中国主流外宣媒体的贺信中,发表关于国际传播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紧紧围绕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明确国际传播的总目标,阐释国际传播的使命。这些论述的核心要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重要会议讲话、致中国主流外宣媒体的贺信中,发表关于国际传播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紧紧围绕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明确国际传播的总目标,阐释国际传播的使命。这些论述的核心要素是“中国特色与中国故事”。从“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体现了中国国际传播从传者视角向受众视角的位移,标志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心的转变,中国谋求的不是劝服对方,而是对方的客观认知与认同。从历史、理论与实践角度来看,其价值在于推动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的理论体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顺应国际传播规律,坚持传播技术与传播艺术的融合;为中国国际传播实践提供顶层设计和政策依归,开辟中国特色国际传播道路,促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快速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国际传播系列重要论述 中国特色 中国故事 国际传播能力
下载PDF
传播九连环理论假设与国际传播致效可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飞 毛丽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56,共12页
基于传播学原理中人内传播六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的分析,增加“认知—态度—行为”后构成传播九连环理论假设,探索“人内传播”到大众传播、从均质文化向异质文化国际传播的双重范式转换。九连环理论假设是信息传... 基于传播学原理中人内传播六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的分析,增加“认知—态度—行为”后构成传播九连环理论假设,探索“人内传播”到大众传播、从均质文化向异质文化国际传播的双重范式转换。九连环理论假设是信息传播新技术背景下传播语境、传播要素、传播机理、传播主体与受众乃至传播的编码与解码等整个逻辑链的理论创新探索,期冀朝向建构国际传播生态文化的大循环,对打通国际传播致效通道有所启发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内传播 主体意识 认知传播 九连环理论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国际传播研究年度报告·2023——基于中国视角的回溯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飞 张江浩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9-40,共12页
2023年,国际传播研究形成了以下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意识探索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理念、理论;全面研究国际传播能力,积极探寻、建设国际传播动力;基于地方与全球视野,主体多元且深入政治、经济、文化并与之融合;在数字时代对媒... 2023年,国际传播研究形成了以下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意识探索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理念、理论;全面研究国际传播能力,积极探寻、建设国际传播动力;基于地方与全球视野,主体多元且深入政治、经济、文化并与之融合;在数字时代对媒介与技术进行深入省思;向受众认知层面下沉;注重“理性”与“情感”的双重作用,回归美学等。未来国际传播的研究中,历史研究将逐步形成广泛、全面、深入的研究范式;中国将进一步探索自主创新的国际传播理论;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将持续推进;国内将出现少量分国别下沉至种族、民族的研究;地方媒体依托经济、品牌融合、文化策略等将为国家形象建构提供新方向;对国际传播数字化深入省思将继续;研究将继续秉持人文主义,国际传播与美学研究的结合将下沉至人的认知和日常生活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共情传播 国家形象 对外传播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传播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飞 《全球传媒学刊》 2023年第4期6-17,共12页
信息传播新技术推动着传统媒体大众传播模式向新兴社交平台化传播范式转型;信息产量的增加和传递速率的提高,带来社会知识和信息储备量、质的改变,推动社会认知结构的改变。综合作用下带来自然资源主导的自然景观社会、资本主导的政治... 信息传播新技术推动着传统媒体大众传播模式向新兴社交平台化传播范式转型;信息产量的增加和传递速率的提高,带来社会知识和信息储备量、质的改变,推动社会认知结构的改变。综合作用下带来自然资源主导的自然景观社会、资本主导的政治经济社会、传播主导的媒介景观社会三大非线性共存社会结构发生全球性重组。由此,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思路可探索从景观社会视角切入,理清媒介、平台和受众的变迁对传播话语权框架和结构的修订规律;从传播场景、传播环境和传播语境三大要素再进一步下探,清晰化传播场景的价值重构性特征,从全新的社会传播视角探索国际话语权的重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社会 话语权 国际传播 传播场景 语境
下载PDF
共情传播视域下中国核心术语国际影响力提升新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滢 冉育华 《对外传播》 2023年第6期31-34,共4页
中国核心术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载体。共情概念引入传播学领域,为国际传播注入了新的理论血液,建构了不同于以往的分析框架。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国核心术语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困境,有必要把共情传播纳入到相关... 中国核心术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载体。共情概念引入传播学领域,为国际传播注入了新的理论血液,建构了不同于以往的分析框架。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国核心术语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困境,有必要把共情传播纳入到相关研究中来,指导学术探讨和实践考察。中国核心术语具备融通中外的精神内核,在国际传播中应注重夯实共情基础,警惕共情的局限性,把握共情要素,建构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传播 中国核心术语 国际传播 融通中外
下载PDF
新媒体新闻机构国际传播的方式与效果--以第六声(Sixth Tone)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碧琳 罗青林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75-76,共2页
新媒体新闻机构在网站平台上的传播力及影响力分析网站是互联网时代传统新闻机构内容跃迁的第一站,对新媒体新闻机构国际传播能力具有基础性意义。1.网站平台传播力分析。从网站运营上看,第六声(Sixth Tone)网站2017年共发布新闻1... 新媒体新闻机构在网站平台上的传播力及影响力分析网站是互联网时代传统新闻机构内容跃迁的第一站,对新媒体新闻机构国际传播能力具有基础性意义。1.网站平台传播力分析。从网站运营上看,第六声(Sixth Tone)网站2017年共发布新闻1496条,日均发布6条,月均访问量1380万次。尽管规模较小,但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将内容资源向高阶媒介跃迁的内在冲动,决定了网站仍是报媒必须紧抓不放的重要平台。④年轻的新媒体新闻机构在内容积累上并不占优,但在内容专业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机构 国际传播 新媒体 网站平台 内容资源 传统媒体 影响力分析 互联网时代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国际传播范式创新 被引量:6
17
作者 相德宝 崔宸硕 《对外传播》 2023年第4期32-36,共5页
以数据、算力与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革命驱动着国际传播范式创新,对未来的国际传播秩序与生态格局带来引领性影响。一方面,在人工智能驱动下,元宇宙成为国际传播的崭新场域,数字基础设施及数据成为国际传播博弈新筹码,社交机器人... 以数据、算力与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革命驱动着国际传播范式创新,对未来的国际传播秩序与生态格局带来引领性影响。一方面,在人工智能驱动下,元宇宙成为国际传播的崭新场域,数字基础设施及数据成为国际传播博弈新筹码,社交机器人成为新型传播主体,拓展人类数字交往的关系及意义,以其为核心的计算宣传成为国际舆论斗争的新武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不断满足人类感官、情感和价值多层次需求,重构大众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秩序,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际传播 传播范式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数智时代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新范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相德宝 曾睿琳 《对外传播》 2023年第10期8-11,共4页
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人类文明向数智文明形态演进。人工智能将成为数智文明时代的核心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深刻变革生产关系,成为未来新型文明形态的新传播主体、场景和范式。人工智能技术标准、规制潜移默化展现中国观,形塑世界观。因此,... 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人类文明向数智文明形态演进。人工智能将成为数智文明时代的核心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深刻变革生产关系,成为未来新型文明形态的新传播主体、场景和范式。人工智能技术标准、规制潜移默化展现中国观,形塑世界观。因此,增强未来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抓住人工智能发展契机,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文明传播,引领数智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智文明 中华文明 文明范式
下载PDF
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的意蕴探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高金萍 《当代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5,共5页
中国承办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以国际奥委会2014年12月通过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为依归的,该议程的核心内容包括降低奥运会申办和运行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信力和注重人文关怀等。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办好北京冬奥会作... 中国承办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以国际奥委会2014年12月通过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为依归的,该议程的核心内容包括降低奥运会申办和运行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信力和注重人文关怀等。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重要指示,提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北京冬奥会的国际传播,既要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将《奥林匹克2020议程》与“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相结合,也要向世界推介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冬奥会传播之中。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北京冬奥会定向组织观众现场观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申办 冬奥会 奥林匹克精神 疫情防控 国际奥委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公信力 促进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助推“中国声浪”:国际主持传播的发展——以CGTN的媒介实践为例
20
作者 胡康 郑一卉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2-74,共3页
全媒体时代为国际主持传播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本文立足于“声浪传播理论”,以CGTN为观察对象,从“原点区”“发声区”“回声区”“无声区”“无声崇拜”等方面进行思考,探赜我国国际主持传播在助推中国声音成为“中国... 全媒体时代为国际主持传播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本文立足于“声浪传播理论”,以CGTN为观察对象,从“原点区”“发声区”“回声区”“无声区”“无声崇拜”等方面进行思考,探赜我国国际主持传播在助推中国声音成为“中国声浪”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今后国际传播的媒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声音 主持传播 可持续发展 声浪传播 CGT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