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专访北京大学马戎教授 被引量:2
1
作者 蓝洁 马戎 石伟就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I0001-I0004,共4页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如何参与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中,对于实现民族平等和巩固国家统一非常重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事业如何发展,关系到少数民族新一代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少数...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如何参与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中,对于实现民族平等和巩固国家统一非常重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事业如何发展,关系到少数民族新一代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经济体系和文化生活中的相对地位。针对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职业教育如何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问题,我刊编辑蓝洁专访了著名社会学、民族学专家马戎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现代化发展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少数民族 博士生导师 社会学 区域发展
下载PDF
社会运动理论:范式变迁及其与中国当代社会研究现场的相关度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能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82,共7页
对中国社会学早期学术关注点的回顾,我们发现了"政治的维度(the political)"的长期缺失。然而,随着中国转型社会的重构和与之相伴随的利益保卫和利益磋商行动的高发,围绕"政治的维度"的学术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当代... 对中国社会学早期学术关注点的回顾,我们发现了"政治的维度(the political)"的长期缺失。然而,随着中国转型社会的重构和与之相伴随的利益保卫和利益磋商行动的高发,围绕"政治的维度"的学术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具有日益高涨的重要性。作为社会学学科内部处理"政治的维度"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知识来源,对社会运动理论的介绍,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我们引入的时空框架中,追溯西方社会运动理论范式的演变历程,分析这些理论取向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现场的相关度,说明政治进程模型、古典理论和社会建构论/文化理论对当代中国相关现象的解释力要更强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的维度(the political)” 范式变迁 社会运动理论
下载PDF
北京共识:中国经验的历史总结,还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战略 被引量:8
3
作者 谢立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9,共7页
有不少人将雷默提出的以"创新"和"公平"为核心理念的与"华盛顿共识"非常不同的"北京共识"理解为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经验的历史总结,这种理解是不符合事实的。尽管与其他国家同时期展开... 有不少人将雷默提出的以"创新"和"公平"为核心理念的与"华盛顿共识"非常不同的"北京共识"理解为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经验的历史总结,这种理解是不符合事实的。尽管与其他国家同时期展开的市场转型过程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转型在发展策略上有自己的特点,但在基本方向上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普遍展开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基本一致。而雷默以"北京共识"为题所概括的三大定理,只能被理解为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所确立的一种新战略模式。但即便如此,雷默的某些论述也有过于简单之嫌,需要重新加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共识 华盛顿共识 中国经验 中国发展模式
下载PDF
大变革时代福利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政策的中国道路 被引量:6
4
作者 熊跃根 《社会政策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3-17,共15页
本文从当今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出发,在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业化国家福利体制与社会政策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理论探讨和分析了当代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政策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全球风险与大变革背景下社会政策的中国道路问... 本文从当今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出发,在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业化国家福利体制与社会政策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理论探讨和分析了当代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政策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全球风险与大变革背景下社会政策的中国道路问题。作者指出,基于文化传统与政党制度的独特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中国在社会政策实践的制度与模式既要吸收国际经验,也需要保持必要的制度惯性与内在性,以平衡自身发展要求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革 福利资本主义 新风险 社会政策 中国道路
下载PDF
老龄社会及其治理面临的认知挑战与应对
5
作者 王伟进 陆杰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8,共11页
老龄社会治理首先需要厘清老龄社会普遍存在的老年人“负担”论、老年就业“挤兑”论、老龄化“抑制”创新论、老龄社会代际“冲突”论等常见有关老龄社会的认知偏误。研究表明,老龄化并不只带来医疗、照护、养老等公共服务负担,也可通... 老龄社会治理首先需要厘清老龄社会普遍存在的老年人“负担”论、老年就业“挤兑”论、老龄化“抑制”创新论、老龄社会代际“冲突”论等常见有关老龄社会的认知偏误。研究表明,老龄化并不只带来医疗、照护、养老等公共服务负担,也可通过发展银发经济等形成“长寿红利”。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国际经验,并不必然大幅“挤兑”年轻人就业。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没有确定结论,需要考虑发展阶段、创新类型、创新主体等因素。人口老龄化可能经由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公共决策倾向、价值观分歧等带来潜在的代际冲突,但这可通过社会共治机制和公共政策调节得以避免。同时,老龄社会治理本身还面临政府单一主体论、主管部门单一责任论、老年人单一利益相关者论、数字技术无关论等认知偏误挑战。积极应对老龄社会和老龄社会治理的认知挑战,需要党委、政府、社会和全民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社会 老龄社会治理 人口老龄化 “长寿红利” 社会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人口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青年发展型社会的理论探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陆杰华 程子航 陈炫齐 《青年探索》 CSSCI 2024年第3期5-14,共10页
党和国家的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在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构建青年发展型社会对于持续推进党的青年工作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支撑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及积极回应和满足青年发展需要,都具有... 党和国家的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在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构建青年发展型社会对于持续推进党的青年工作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支撑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及积极回应和满足青年发展需要,都具有重要作用。当下我国青年群体呈现出性别比失衡风险增加、流动人口规模增大、人口综合素质提高、网络使用率较高、职业发展更加多样、就业创业竞争压力较大等鲜明特征,需要重点关注青年的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职业发展与劳动权益保障、文化观念与社会心态、婚恋观与生育观、家庭代际实践与养老功能等重大议题。在全面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应突出以人为本、规划引领、系统推进、突出主体、立足国情的思路,从营造良好氛围、优化顶层设计、构建保障体系、完善监测评价等领域着手,推动构建青年发展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青年发展型社会 青年发展核心议题
下载PDF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视域下当代中国婚育观念及新型婚育文化构建 被引量:10
7
作者 陆杰华 孙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90-103,共14页
婚育观念对婚育行为的塑造具有基础性的导向作用。面对我国人口规模和结构显著变化带来的持续性挑战,构建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新型婚育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婚育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婚育观念对婚育行为的塑造具有基础性的导向作用。面对我国人口规模和结构显著变化带来的持续性挑战,构建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新型婚育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婚育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形塑了婚育年龄逐步推迟、离婚和同居现象增多、生育意愿和行为普遍降低、家庭关系结构多元发展等主要人口特征。究其原因,是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大转型,全民尤其是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促使婚育观念发生转变,社会保障制度使家庭经济和赡养功能不断弱化,社会流动成本挤占婚育行为,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侵蚀婚育价值等综合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对此,构建新时代婚育文化应进一步完善婚育政策支持体系以增强婚育行为的积极效应,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强调婚育责任和家国价值同构,增强性别平等意识,重视家庭建设,大力弘扬家文化优良传统,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主流意识和社会规范力量,实现适度的婚育水平,最终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婚育观念 新时代婚育文化 生育政策
下载PDF
适变与应变:“十五五”时期人口发展规划的新格局、新挑战及其实践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陆杰华 冯雨欣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发展深度转型的重要节点。“十五五”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准确识别人口规模、结构、素质、分布等要素呈现的趋势性变化,及时把握当前人口发展的潜在机遇...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发展深度转型的重要节点。“十五五”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准确识别人口规模、结构、素质、分布等要素呈现的趋势性变化,及时把握当前人口发展的潜在机遇和堵点难点,根据人口发展新格局适时调整应变思路,不断推进人口自身均衡发展,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从长远来看,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还需要纵向锚定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形成应对未来人口发展新变化的超前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 人口发展规划 人口高质量发展 适变与应变
原文传递
破与立:中国式农村养老秩序的嬗变与重构
9
作者 陆杰华 孙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52,共15页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和老龄化的特殊国情,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应当放在特定历史背景与客观环境中来理解与分析,形成具有乡土气息与中国范式的农村人口老龄化治理方案。在历史长河中溯源,中国传统社会形成了一套稳定的老有所养的实践逻辑...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和老龄化的特殊国情,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应当放在特定历史背景与客观环境中来理解与分析,形成具有乡土气息与中国范式的农村人口老龄化治理方案。在历史长河中溯源,中国传统社会形成了一套稳定的老有所养的实践逻辑,包括以自给自足的小农土地生产为基础的经济秩序、以权责均衡的代际双向反馈为核心的家庭秩序、以近邻亲熟的村庄乡土社会为载体的社会秩序、以世代传承的孝亲敬老文化为根脉的文化秩序,全面彰显了中国乡土社会延续千年的独特智慧。随着时代推移和社会跃迁,生发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养老秩序出现近代嬗变,人口转变与疾病转型、城乡非均衡发展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等带来全新养老挑战。未来,需在历史的经验中重构中国式农村养老的现代秩序,重塑土地、家庭、村落、孝道对于老有所养的当代价值和社会适应性,实现中国式老龄社会治理的本土自觉与自主原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养老 养老秩序 农村 老龄化
下载PDF
农村养老服务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及实现路径
10
作者 陆杰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78,共5页
老龄化城乡倒置格局呼唤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类型多样,其模式运作的重要内生动力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统筹领导力、专业社会服务组织与财政集约利用的同步发力、文化传统浸润与乡土社会网络催生出的... 老龄化城乡倒置格局呼唤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类型多样,其模式运作的重要内生动力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统筹领导力、专业社会服务组织与财政集约利用的同步发力、文化传统浸润与乡土社会网络催生出的互助力、农户资产禀赋的高效转化与集体经济发展需求的相互作用力。不过,现阶段农村养老服务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仍有不足,突出表现在人口要素支撑不足、农村基层组织发展参差不齐、养老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较低、养老服务资源存在错配、养老服务质量评估监管困难等。为此,需要从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市场化进程、挖掘在地资源、构建多主体共建共治机制等方面来增强农村养老服务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养老服务 创新发展 人口老龄化
下载PDF
基层社会何以重构?——评郁建兴等著《重构基层社会》
11
作者 邱泽奇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5,200,共12页
《重构基层社会:浙江桐乡“三治融合”建设(2013—2023年)研究》(以下简称《重构》)的出版触发了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领域对中央/国家与基层关系的重新讨论。《重构》把基层治理放在基层社会里,把基层社会放在中国社会里,无疑是... 《重构基层社会:浙江桐乡“三治融合”建设(2013—2023年)研究》(以下简称《重构》)的出版触发了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领域对中央/国家与基层关系的重新讨论。《重构》把基层治理放在基层社会里,把基层社会放在中国社会里,无疑是理解基层治理的新理论视角。同时,《重构》也引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在《重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中央/国家与基层关系中,至少存在两个层次的关系模式,即形制的与技术的关系模式。从这两个层次出发,可以厘清一些概念上的争议,如单一制国家、国家与社会以及基层社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构基层社会》 桐乡经验 国家与基层关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青年发展规划:新环境、新挑战与重点任务
12
作者 陆杰华 郁亚蔓 《青年探索》 2025年第1期5-15,共11页
青年发展作为我国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青年发展工作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的收官之年,也即将迎来“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站在国家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 青年发展作为我国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青年发展工作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的收官之年,也即将迎来“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站在国家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国家人口发展发生巨大转变、国家经济形势面临重大挑战,青年发展依旧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等新的环境背景下,“十五五”时期的青年发展规划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其中重点任务也与以往侧重明显不同。下一阶段的青年发展工作要着力应对经济结构性矛盾、中度老龄化社会、社会个体化趋势、代内分化趋势、网络多元化冲击等一系列全新挑战,加强考量如何培养青年新质人才、纳入全生命周期和代际共融视角衔接新时代人口国情、打通青年社会参与渠道、精准对接青年需求、借助数字浪潮引领青年价值追求、完善多层次的青年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重点任务,实现以青年群体为本,真正促进青年群体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新时代青年作为“十五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动力量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发展规划 “十五五”规划 人口结构 数字化时代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从统一管理到精细治理转型: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13
作者 陆杰华 谷俞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5,共11页
我国已经进入以持续少子化、快速老龄化、日趋高龄化、区域增减分化为特征的人口发展新常态,传统的人口统一管理模式难以为继。为加快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及其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亟待推动人口工作从统一管理转向精细治理。在治理机制... 我国已经进入以持续少子化、快速老龄化、日趋高龄化、区域增减分化为特征的人口发展新常态,传统的人口统一管理模式难以为继。为加快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及其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亟待推动人口工作从统一管理转向精细治理。在治理机制上,人口精细治理基于政策创新与评估机制、组织协同与联动机制、社会合作与参与机制、技术支撑与赋能机制,形成多主体参与、多单元联动、多维度合作、多层次治理的新型机制体系。在治理路径上,人口精细治理依靠细化生育弹性支持、激活存量劳动力、提升健康和教育素质、引导有序流迁、防范人口安全风险等策略组合,精准回应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人口管理 人口治理 精细治理
下载PDF
一本与一体:中国社会理论的基础 被引量:118
14
作者 周飞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共29页
本文是对建立中国社会理论基础的一个尝试性探索。近年来,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在处理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方面的问题时难以深入,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对中国社会结构的理论认识,这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的瓶颈。本文从中国传... 本文是对建立中国社会理论基础的一个尝试性探索。近年来,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在处理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方面的问题时难以深入,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对中国社会结构的理论认识,这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的瓶颈。本文从中国传统的家庭理论入手,以费孝通提出的"反馈模式"为切入点,深入讨论父子关系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对差序格局和中国社会关系的基本理解。本文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一体本位"而非"个体本位"。一体的思想源于"一本"的社会意识,即以父母为本而非以天为本或以神为本,这在中国传统的祭礼中有明显体现。"一体"是指"父子一体""母子一体",这种深层的社会意识在中国经典文本中有突出表现,本文对与此相关的儒家典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阐释。"一本"和"一体"的社会意识构成了以"孝"为本的社会伦理体系,与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相互呼应。在这种社会结构下,孝并非一种私德,而是一种具有基础作用的"公德",孝是众德之本,一个真正的孝子也会是一个忠臣。"孝"背后的一本和一体意识也是我们理解差序格局概念以及当今诸多社会现象的理论基础。中国社会转型的根本取决于这种深层的社会意识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结构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反馈模式 一本 一体
下载PDF
当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集体行动:对过去三十年间三次集体行动浪潮的一个回顾 被引量:41
15
作者 刘能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152,共7页
本文在总结集体行动参与者主导形象变迁的基础上,针对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社会事实,指出了经济利益重构和经济利益博弈是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地形的一个重要结构性因素,并提出:在三个不同的时期,围绕特定稀缺资源的争夺,构成了... 本文在总结集体行动参与者主导形象变迁的基础上,针对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社会事实,指出了经济利益重构和经济利益博弈是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地形的一个重要结构性因素,并提出:在三个不同的时期,围绕特定稀缺资源的争夺,构成了解释过去三十年间三次集体行动浪潮参与者主导形象变迁的一个根本机制。在提出一个扩展了的时间框架之后,作者探讨了这三次集体行动浪潮更迭所揭示的三大趋势——世俗化、基层化和暴力化,并结合"历史—文化的"视角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结构性现实,对中国集体行动场域的未来图景,在宏观层面上做了一个初步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 中国 转型社会 世俗化 基层化 暴力化
下载PDF
契合与调适:数字化治理在乡村社会的实践逻辑——浙江德清数字乡村治理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64
16
作者 刘能 陆兵哲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41,共17页
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考察浙江省德清县的乡村数字治理实践,研究发现数字化治理体系并非以发展主义的技术增长逻辑进入乡村社会,而是在与乡村社会基础达成契合、与乡村传统治理模式进行调适的过程中发挥... 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考察浙江省德清县的乡村数字治理实践,研究发现数字化治理体系并非以发展主义的技术增长逻辑进入乡村社会,而是在与乡村社会基础达成契合、与乡村传统治理模式进行调适的过程中发挥效能的。在与基层治理任务繁重、农村地区治理环境复杂、农民离村流动加剧等乡村社会条件实现契合的过程中,数字化治理体系通过全景可视、实时反馈、平台连通等机制为乡村带来治理革新。与此同时,数字化治理的“时空脱嵌性”及其“制度化专家”角色,则与基层权威的合法性形态、农民的日常生活世界之间存在张力,彰显出调适的必要性及可能路向。因此,数字乡村治理逻辑与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之间并非进步替代关系,应探寻数字治理与乡村社会之间新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乡村治理 社会治理现代化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大变革时代的社会政策范式与实践: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 被引量:11
17
作者 熊跃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和实践范畴,社会政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但近年来,无论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贝弗里奇式福利国家,还是以德国为样板的俾斯麦式的欧洲大陆福利国家,普遍面临发展困境。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40多... 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和实践范畴,社会政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但近年来,无论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贝弗里奇式福利国家,还是以德国为样板的俾斯麦式的欧洲大陆福利国家,普遍面临发展困境。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促进了中国在社会政策领域的学习与政策范式的发展,并逐步走出了一条社会政策的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具有历时性、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发展性,在实践中秉持渐进主义和适应性的基本原则,逐渐建构起比较完善的社会政策体系。未来中国的社会政策将致力于建设一种普惠的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制,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革 社会政策范式 共同富裕 中国道路
下载PDF
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与青年就业的观念演变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能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118-120,共3页
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40年。社会结构性转型趋势、职业组织氛围和公共舆论的认知排序分别作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结构性因素,共同形塑了各代青年人的就业观念。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青年 认知变迁 就业观念
下载PDF
迈向证据为基础的社会政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能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26,共8页
社会科学知识的生产,不仅有赖于逻辑自明的“以理论为导向的经验研究”(theory-oriented empirical research),有时候也来自针对特定社会干预方案及其后效的实证评估。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政策”的广义界定,认为在一般性社会... 社会科学知识的生产,不仅有赖于逻辑自明的“以理论为导向的经验研究”(theory-oriented empirical research),有时候也来自针对特定社会干预方案及其后效的实证评估。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政策”的广义界定,认为在一般性社会干预的视野下,任何一个企图提升人类,或其内部特定人口组群(population segments)之总体福利的公共知识行动(public knowledge action),都具有社会性,因此都是社会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引入作者亲身经历和关注的三个政策案例并见证了社会行动者对特定政策的适应性回应之后,论文提出了迈向“证据为基础的社会政策研究”这样一个倡议,将其看作当代社会知识生产的一个主要来源,并强调指出,对社会政策证据生产之时序性的完整把握在这一知识生产过程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文章还将该生产时序分解为三个阶段进行细致说明:(1)对嵌入性政策场域(embedded policy field)的定性把控;(2)操作化、多点测量和评估证据的系统采集;(3)作为包容性解释的理论叙事(theoretical narrative[s] as accommodating explanation)的生产和提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未预期后果 证据生产时序 政策场域 问题诊断 需求分析 理论叙事
下载PDF
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与教育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钱民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4,共6页
涂尔干是社会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也是教育社会学的主要奠基者。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是实证主义的,也是唯理性—科学主义的。他指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应是社会事实,这种社会事实是整体的而不是个别的;是普遍的而不是特殊的;是群体行为... 涂尔干是社会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也是教育社会学的主要奠基者。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是实证主义的,也是唯理性—科学主义的。他指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应是社会事实,这种社会事实是整体的而不是个别的;是普遍的而不是特殊的;是群体行为而非个体行为。涂尔干对教育的研究贯穿于他的方法论中,并集中体现在教育与社会学、教育思想史与道德教育的论述中。对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与他对教育的研究进行梳理,尝试重现他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真实思想和运用在研究上的方法论,有利于对涂尔干的教育社会学思想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尔干 社会学方法论 教育功能 教育思想史 道德教育 生平 学术经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