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培育人工智能人才梯队
1
作者 朱松纯 《中国科技人才》 2023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关键技术的人工智能是未来十年国际科技竞争的前沿与制高点。特别是通用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初心与终极目标,对我国产业升级、国家安全,乃至人类文明的走向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关键技术的人工智能是未来十年国际科技竞争的前沿与制高点。特别是通用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初心与终极目标,对我国产业升级、国家安全,乃至人类文明的走向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我国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高水平人工智能人才的内生培养与选拔使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第四次工业革命 人才梯队 国际科技竞争 自立自强 核心关键技术 未来十年
下载PDF
从地理规律到地理空间人工智能 被引量:9
2
作者 刘瑜 郭浩 +2 位作者 李海峰 董卫华 裴韬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2-1069,共8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影响了很多学科的研究范式。对于地理学而言,这种趋势也不例外。从知识发现的角度,地理学研究主要有两个任务,即揭示未知的具体事实和发现一般性的规律机理。在这两个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地理学家发现...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影响了很多学科的研究范式。对于地理学而言,这种趋势也不例外。从知识发现的角度,地理学研究主要有两个任务,即揭示未知的具体事实和发现一般性的规律机理。在这两个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地理学家发现知识甚至自动提取知识。相对于地球科学其他学科,地理学自动提取知识的任务更为凸显。但是在寻求地理规律的过程中,需要处理一般性和地理异质性之间的权衡,其核心可以表述为人工智能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问题:泛化及可解释性问题。因此,二者存在内在的逻辑一致性,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强化地理学的学科基础。本文通过实例给出了人工智能用于地理规律发现的一个简单框架,指出了未来地理空间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以及地理信息科学在机制、模型、方法及应用方面潜在的新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异质性 地理规律性 地理空间人工智能 地理信息科学
下载PDF
社会复杂系统智能模拟:涌现机理与方法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吕鹏 陈典涵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人类正在进入智能社会。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社会模拟正在成为智能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方法,并体现在微观(社会行为体)、中观(组织形态)、宏观(总体治理目标)三个层面。社会模拟的核心是构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人类正在进入智能社会。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社会模拟正在成为智能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方法,并体现在微观(社会行为体)、中观(组织形态)、宏观(总体治理目标)三个层面。社会模拟的核心是构造“涌现”机制,高精度刻画和呈现社会运行的过程与结果。基于涌现机理解读社会复杂系统,社会模拟打通了社会诸系统、诸层面之间的关联,揭示了跨系统复杂关系与社会过程,这契合了智能社会的治理需求。社会模拟通过刻画微观层面的智能体行为,模拟社会行为体,并通过涌现机制来考察社会结果。因此,二者具有契合性。可围绕社会刻画、社会知识、模拟推演、社会预测、社会干预、社会优化六个环节,设计一个将社会模拟应用于社会治理的较为完整的方法路径。社会模拟可以在个体、组织、政府、社会、国际关系等层面实现突破,助力国际关系和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望未来,社会模拟在智能社会治理及其具体场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复杂系统 社会模拟 复杂系统涌现 社会知识 智能社会
下载PDF
面向自动驾驶场景的脉冲视觉研究
4
作者 张济远 郑雅菁 +1 位作者 余肇飞 黄铁军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77,共18页
自动驾驶是计算机视觉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纯视觉感知方案在自动驾驶场景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不同于传统相机,脉冲视觉传感器能更加灵敏地感受光子,具备比传统视频快千倍以上的成像速度,具有高时间分辨率、高动态范... 自动驾驶是计算机视觉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纯视觉感知方案在自动驾驶场景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不同于传统相机,脉冲视觉传感器能更加灵敏地感受光子,具备比传统视频快千倍以上的成像速度,具有高时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低数据冗余和低功耗等优势。本文面向自动驾驶场景,总结了脉冲相机的成像原理、感知能力与优势;围绕自动驾驶相关视觉任务,详细介绍了脉冲视觉影像重建原理与方法,讨论了基于传感器融合的影像增强技术路线;归纳总结了基于脉冲相机的运动光流估计、目标识别检测分割与跟踪,以及三维场景深度估计算法进展及技术路线;梳理了脉冲相机数据及感知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脉冲视觉的研究挑战;研究提出了潜在解决方案及未来研究方向。脉冲相机及其算法和系统在自动驾驶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是未来计算机视觉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视觉 脉冲相机 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智能社会协同治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5
作者 吕鹏 毕斯鹏 +1 位作者 管正青 成海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5,共17页
智能社会是以人机物的高度耦合为核心特征,以智能社会协同治理为核心治理模式,形成现代人到智能体的主体性转变,全面拓展人类的生物、时间和空间等存在属性的社会形态。智能社会协同治理是智能社会智能体充分调动各类智慧、技术、资源... 智能社会是以人机物的高度耦合为核心特征,以智能社会协同治理为核心治理模式,形成现代人到智能体的主体性转变,全面拓展人类的生物、时间和空间等存在属性的社会形态。智能社会协同治理是智能社会智能体充分调动各类智慧、技术、资源而形成的有机整合的治理模式,以解决智能社会的个体成员、运行规律、社会机构、治理模式、政策制定和伦理规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国内外学者综合运用模型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方法对智能社会进行建模,从协同治理主流理论、智能社会拓扑和协同决策优化等角度研究智能环境下的协同治理技术,发展了一系列智能社会协同治理的机理与模型。近些年来,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智能社会协同治理的范畴,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对智能社会协同治理的模型与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从人类发展历史与核心社会特征演化趋势、数字社会向智能社会过渡阶段研究,协同计算的主要模型、方法以及协同计算在智能社会行为体“人机物”互动中的应用3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和对比分析,凝练存在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分析各研究分支的特色和可能存在的互补性,最终给出该方向未来的潜在发展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社会 协同治理 人工智能 社会计算 协同计算
下载PDF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方法综述
6
作者 陈人龙 陈嘉礼 +1 位作者 李善琦 谭营 《信息对抗技术》 2024年第1期18-32,共15页
在自动驾驶、团队配合游戏等现实场景的序列决策问题中,多智能体强化学习表现出了优秀的潜力。然而,多智能体强化学习面临着维度灾难、不稳定性、多目标性和部分可观测性等挑战。为此,概述了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概念与方法,并整理了当前... 在自动驾驶、团队配合游戏等现实场景的序列决策问题中,多智能体强化学习表现出了优秀的潜力。然而,多智能体强化学习面临着维度灾难、不稳定性、多目标性和部分可观测性等挑战。为此,概述了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概念与方法,并整理了当前研究的主要趋势和研究方向。研究趋势包括CTDE范式、具有循环神经单元的智能体和训练技巧。主要研究方向涵盖混合型学习方法、协同与竞争学习、通信与知识共享、适应性与鲁棒性、分层与模块化学习、基于博弈论的方法以及可解释性。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解决维度灾难问题、求解大型组合优化问题和分析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的全局收敛性。这些研究方向将推动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强化学习 多智能体系统 群体协同 维度灾难
下载PDF
多智能体博弈、学习与控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龙 黄锋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0-613,共34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棋牌游戏、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蛋白质结构解析与预测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进展,传统学科之间的固有壁垒正在被逐步打破,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态势变得越发明显.作为现...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棋牌游戏、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蛋白质结构解析与预测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进展,传统学科之间的固有壁垒正在被逐步打破,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态势变得越发明显.作为现代智能科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博弈论、多智能体学习与控制论自诞生之初就逐渐展现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联关系.特别地,近年来在AI技术的促进作用下,这三者间的交叉研究成果正呈现出一种井喷式增长的态势.为及时反映这一学术动态和趋势,本文对这三者的异同、联系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介绍了作为纽带连接这三者的四种基本博弈形式,进而论述了对应于这四种基本博弈形式的多智能体学习方法;然后,按照不同的专题,梳理了这三者交叉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对这一新兴交叉研究领域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多智能体学习 控制论 强化学习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自身对照设计在疫苗安全性关联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刘志科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疫苗安全性主动监测是疫苗安全性证据链,尤其是接种后严重不良反应评价的关键一环。随着健康医疗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这为疫苗安全性主动监测及关联评估提供了可行途径。目前,全球已有20余个国家利用电子健康档案、医疗索赔... 疫苗安全性主动监测是疫苗安全性证据链,尤其是接种后严重不良反应评价的关键一环。随着健康医疗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这为疫苗安全性主动监测及关联评估提供了可行途径。目前,全球已有20余个国家利用电子健康档案、医疗索赔、电子病历等开展疫苗安全性主动监测,这些监测常采用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自身对照研究等设计类型。其中,自身对照设计的自身对照病例系列研究、自身对照风险区间研究在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我国相关研究报道仍不常见。本文综述自身对照设计在疫苗安全性关联研究中的方法学与应用进展,为今后疫苗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安全性 自身对照 主动监测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古汉语分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唐雪梅 苏祺 +1 位作者 王军 杨浩 《情报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0-750,共11页
古汉语的语法有省略、语序倒置的特点,词法有词类活用、代词名词丰富的特点,这些特点增加了古汉语分词的难度,并带来严重的out-of-vocabulary(OOV)问题。目前,深度学习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古汉语分词任务中并取得了成功,但是这些研究... 古汉语的语法有省略、语序倒置的特点,词法有词类活用、代词名词丰富的特点,这些特点增加了古汉语分词的难度,并带来严重的out-of-vocabulary(OOV)问题。目前,深度学习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古汉语分词任务中并取得了成功,但是这些研究更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分词效果,忽视了分词任务中的一大挑战,即OOV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古汉语分词框架,通过结合预训练语言模型和图卷积神经网络,将外部知识融合到神经网络模型中来提高分词性能并缓解OOV问题。在《左传》《战国策》和《儒林外史》3个古汉语分词数据集上的研究结果显示,本文模型提高了3个数据集的分词表现。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证明,本文模型能够有效地融合词典和N-gram信息;特别是N-gram有助于缓解OOV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汉语分词 图卷积神经网络 预训练语言模型 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下载PDF
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繁体古文自动句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雪梅 苏祺 +2 位作者 王军 陈雨航 杨浩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9-168,共10页
未经整理的古代典籍不含任何标点,不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古籍加断句标点之后有助于阅读、研究和出版。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繁体古文自动句读框架。该文整理了约10亿字的繁体古文语料,对预训练语言模型进行增量训练,在... 未经整理的古代典籍不含任何标点,不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古籍加断句标点之后有助于阅读、研究和出版。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繁体古文自动句读框架。该文整理了约10亿字的繁体古文语料,对预训练语言模型进行增量训练,在此基础上实现古文自动句读和标点。实验表明,经过大规模繁体古文语料增量训练后的语言模型具备更好的古文语义表示能力,能够有助提升繁体古文自动句读和自动标点的效果。融合增量训练模型之后,古文断句F1值达到95.03%,古文标点F1值达到了80.18%,分别比使用未增量训练的语言模型提升1.83%和2.21%。为解决现有篇章级句读方案效率低的问题,该文改进了前人的串行滑动窗口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句读效率,并提出一种新的并行滑动窗口方案,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长文本自动句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句读 自动标点 预训练语言模型
下载PDF
城市智能化、居民劳动供给与包容性就业——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成明 王霄 李博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9,共19页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关于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多集中在企业劳动需求层面,较少着眼于居民劳动供给,更鲜有关注城市智能化对居民劳动参与的总体影响。本文基于2012—2014年国家智慧城...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关于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多集中在企业劳动需求层面,较少着眼于居民劳动供给,更鲜有关注城市智能化对居民劳动参与的总体影响。本文基于2012—2014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城市智能化对居民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智能化提高了居民的劳动参与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智能化对居民劳动参与具有“推拉效应”。一方面,城市智能化提升了居民对互联网信息的应用程度,产生了信息约束放松效应,推动居民劳动参与;另一方面,城市智能化促进了产业智能化转型,拉动居民劳动参与。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智能化对年龄较大、多个孩子、收入较低、技能较低、农业户籍个体的劳动参与率影响较大,城市智能化驱动下就业更具包容性。同时,城市智能化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因此,要充分发挥城市智能化转型的“稳就业”作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协同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与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智能化 劳动供给 劳动参与 人工智能 智慧城市 包容性就业
下载PDF
“元宇宙世代”的属性、开启与发展——基于世代理论的青年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毕斯鹏 吕鹏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共11页
以世代理论为视角,探索青年群体在元宇宙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为重大社会事件和社会情境的“元宇宙”,将人类世代区分为“前元宇宙世代”和“元宇宙世代”,并存在“世代转换”和“世代更替”的可能性。“元宇宙世代”的本质属性是“玩... 以世代理论为视角,探索青年群体在元宇宙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为重大社会事件和社会情境的“元宇宙”,将人类世代区分为“前元宇宙世代”和“元宇宙世代”,并存在“世代转换”和“世代更替”的可能性。“元宇宙世代”的本质属性是“玩工社会”,“元宇宙世代”可以通过兴趣爱好寻找职业,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力,进行“边玩边工作”的社会活动。通过“元宇宙特区”建设推动元宇宙的落地,在“元宇宙特区”中,以青年群体为主体的“元宇宙世代”作为生力军应发挥主体作用,促进人类在元宇宙的持续存在和发展。而作为人类生命存在的基础,生活和生计合二为一的“元产业”将是元宇宙和“元宇宙世代”的存续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世代 世代理论 青年社会学 青年发展
下载PDF
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评测脊髓损伤患者坐位躯干控制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13
作者 施杰洪 王荣丽 +3 位作者 王宁华 郭兴召 周志浩 王启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43-1650,共8页
目的:探究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评测脊髓损伤患者坐位躯干控制功能的重测信度和效标效度。方法:2022年10—12月,共招募20例不能步行的脊髓损伤患者。所有受试者穿戴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完成坐位机器人躯干控制测试,包括静态控制测试和动态... 目的:探究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评测脊髓损伤患者坐位躯干控制功能的重测信度和效标效度。方法:2022年10—12月,共招募20例不能步行的脊髓损伤患者。所有受试者穿戴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完成坐位机器人躯干控制测试,包括静态控制测试和动态控制测试。评测指标为静态控制测试中机器人平台给躯干左右、上下、侧弯、屈伸方向施加的支撑力矩回归斜率即Kx、Ky、Kθ、Kα,以及支撑力矩平均值即Fx、Fy、Mθ、Mα;动态控制测试中躯干的主动前屈、后伸、左侧屈和右侧屈活动角度(ROM)。同时完成躯干控制测试量表(TCT)评估作为效标。间隔1周后,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第2次机器人躯干控制测试,计算两次测试间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值)。结果:共20例患者完成首次机器人测试和TCT评估,13例患者完成两次机器人测试。静态控制测试中4项评测参数的ICC值为0.418—0.742,动态控制测试中所有参数的ICC值为0.633—0.848,均呈中等及以上的重测信度。静态控制测试中Ky、Mθ和Mα(|r|=0.467—0.561,P<0.05)与TCT评估结果具有低到中度相关性;动态控制测试中除右侧屈ROM外所有指标(r=0.559—0.758,P<0.05)均与TCT具有中度到高度的相关性。结论: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在脊髓损伤患者坐位躯干控制的评测中具有可接受的重测信度和效标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脊髓损伤 躯干控制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面向生物视觉的神经编码模型研究:进展与挑战
14
作者 贾杉杉 余肇飞 +1 位作者 刘健 黄铁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89-2698,共10页
视觉系统通过神经元将丰富且密集的动态视觉刺激编码成时变的神经响应。探寻视觉刺激与神经响应之间函数关系是理解神经编码机理的一种常见手段。该文首先介绍了视觉系统的神经编码模型,归纳为两类:生物物理编码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编码... 视觉系统通过神经元将丰富且密集的动态视觉刺激编码成时变的神经响应。探寻视觉刺激与神经响应之间函数关系是理解神经编码机理的一种常见手段。该文首先介绍了视觉系统的神经编码模型,归纳为两类:生物物理编码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编码模型。然后介绍了各种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通过对比各种模型的特性,总结了各自的优势、应用场景及所存在问题。最后,对视觉编码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脑视觉 生物视觉系统 生物物理编码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编码模型 系统辨识
下载PDF
BETASCO:面向智能合约分片的联盟区块链系统
15
作者 吴恺东 马郓 +2 位作者 蔡华谦 景翔 黄罡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042-5057,共16页
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应用已在加密数字货币、云存储、物联网等多个领域提供健壮、可信且持久的服务,然而区块链的吞吐能力难以满足去中心化应用日益增长的性能需求.分片是当前主流的区块链性能优化技术,但现有的区块链分片主要面向用... 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应用已在加密数字货币、云存储、物联网等多个领域提供健壮、可信且持久的服务,然而区块链的吞吐能力难以满足去中心化应用日益增长的性能需求.分片是当前主流的区块链性能优化技术,但现有的区块链分片主要面向用户和用户之间的转账交易,并不完全适用于以智能合约调用交易为主的去中心化应用.针对此问题,设计并实现面向智能合约分片的联盟区块链系统BETASCO.BETASCO为每个智能合约提供一个分片作为独立执行环境,通过基于分布式散列表的合约定位服务将交易路由至目标智能合约所在的分片,并通过智能合约间的异步调用机制满足跨智能合约的通信和协作需求.BETASCO通过节点虚拟化允许一个节点加入多个分片,支持同一组节点上多个智能合约的并行执行.实验结果表明,BETASCO整体吞吐能力可随智能合约数量的增加而线性增长,且执行单个智能合约的吞吐能力与HyperLedger Fabric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智能合约 去中心化应用 区块链分片 异步调用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随机对照试验模拟研究设计、评价与实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佐相 龙子临 +3 位作者 赵厚宇 詹思延 宋海波 孙凤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年第10期124-131,共8页
目前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仍存在诸多局限性,而未能在卫生技术评估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改进传统RWS设计,以产生高质量的医学证据。策略之一是仿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目前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仍存在诸多局限性,而未能在卫生技术评估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改进传统RWS设计,以产生高质量的医学证据。策略之一是仿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开展观察性研究(又称RCT仿真或模拟研究),既借鉴了RCT设计优势,增强了因果推断的强度,又保留了RWS的代表性,可以作为打通药品上市前与上市后证据链的桥梁,以期为医疗决策提供合理的证据支撑。仿照RCT开展观察性研究分为两步:第一步,基于临床问题构建一个目标试验,参照目标试验关键特征构建相应的RWS方案(包括纳排标准、治疗策略、分配程序、随访、结局定义、因果对比和统计分析策略),特别注意减小模拟差异和控制相关偏倚;第二步,使用真实世界数据(real world data,RWD)按照既定研究方案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相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仿真/模拟研究 目标试验 真实世界证据 效力-效果差距
下载PDF
2021—2022年国际药物流行病学与治疗风险管理会议研究热点分析
17
作者 杨子铭 孟祥龙 +2 位作者 崔浩亮 王胜锋 詹思延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408-1416,共9页
目的描述2022年国际药物流行病学与治疗风险管理会议(ICPE)提及的药物流行病学领域研究热点和作者合作关系,并与2021年结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21—2022年ICPE会议摘要为数据源,利用Python提取文献信息,利用R软件networkD3包绘制作者和... 目的描述2022年国际药物流行病学与治疗风险管理会议(ICPE)提及的药物流行病学领域研究热点和作者合作关系,并与2021年结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21—2022年ICPE会议摘要为数据源,利用Python提取文献信息,利用R软件networkD3包绘制作者和机构合作关系网络图,tidytext包对词条频率进行加权统计,获得热点疾病、药物和数据库等。结果共纳入2086篇ICPE会议文献。与2021年相比,2022年文献、作者和机构数量分别增加了58.8%,42.3%,24.9%。2022年共387位核心作者(含中国14位,均来自港台地区),构成26个密切合作群(含国内合作群2个);共161个核心研究机构(含中国8个),构成18个密切合作群(含中外合作群和国内合作群各1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热度一直很高,乳腺癌、帕金森病和痴呆的热度明显上升。阿片类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抗精神病药等药物热度一直很高,抗抑郁药、COVID-19疫苗和抗高血压药的热度明显上升。热点数据库为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IBM MarketScan商业索赔与遭遇数据库、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等。结论2021—2022年间,ICPE会议规模有所扩大,学者合作更加广泛和深入。然而,中国内地学者的参会交流合作状况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乳腺癌、帕金森病、痴呆、抗抑郁药和COVID-19疫苗是2022年ICPE的新热点话题。本文展示的研究热点、合作网络对国内药物流行病学学者的未来研究选题与合作对象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药物流行病学与治疗风险管理会议 药物流行病学 文献计量学 社会网络分析
原文传递
微服务系统服务依赖发现技术综述
18
作者 张齐勋 吴一凡 +3 位作者 杨勇 贾统 李影 吴中海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35,共18页
微服务架构得到了广泛的部署与应用,提升了软件系统开发的效率,降低了系统更新与维护的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但微服务变更频繁、异构融合等特点使得微服务故障频发、其故障传播快且影响大,同时微服务间复杂的调用依赖关系或逻辑... 微服务架构得到了广泛的部署与应用,提升了软件系统开发的效率,降低了系统更新与维护的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但微服务变更频繁、异构融合等特点使得微服务故障频发、其故障传播快且影响大,同时微服务间复杂的调用依赖关系或逻辑依赖关系又使得其故障难以被及时、准确地定位与诊断,对微服务架构系统的智能运维提出了挑战.服务依赖发现技术从系统运行时数据中识别并推断服务之间的调用依赖关系或逻辑依赖关系,构建服务依赖关系图,有助于在系统运行时及时、精准地发现与定位故障并诊断根因,也有利于如资源调度、变更管理等智能运维需求.首先就微服务系统中服务依赖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其次,从基于监控数据、系统日志数据、追踪数据等3类运行时数据的角度总结分析了服务依赖发现技术的技术现状;然后,以基于服务依赖关系图的故障根因定位、资源调度与变更管理等为例,讨论了服务依赖发现技术应用于智能运维的相关研究.最后,对服务依赖发现技术如何准确地发现调用依赖关系和逻辑依赖关系,如何利用服务依赖关系图进行变更治理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依赖 故障诊断 微服务
下载PDF
基于学案体文献的儒家学术史可视化分析与呈现
19
作者 王林旭 杨浩 王军 《中国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学案体是记述学术源流的主要体裁,学案体史书为研究历代学术思想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本文利用学案体文献的体例特征,对学术关系进行统计、分类和绘图,实现对儒学流派和师承、家学渊源和交游等关系的可视化呈现,描绘学术史的整... 学案体是记述学术源流的主要体裁,学案体史书为研究历代学术思想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本文利用学案体文献的体例特征,对学术关系进行统计、分类和绘图,实现对儒学流派和师承、家学渊源和交游等关系的可视化呈现,描绘学术史的整体特征。本文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案体文献中的人物及关系数量予以统计描述以了解学术背景;在中观层面上,对学案传承、学术源流进行可视化;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先驱→同辈→后继”这一关系序列构建学术传承网络,以发现学案中的“学派”。本文展现了数字人文方法在跨时代儒家学术史研究中的应用潜力,用可视化的方式生动呈现了学案体文献之间的联系,为传统的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图7。表2。参考文献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学案体 儒家学术史 可视化 网络分析 学术传承
下载PDF
基于精细神经元的类脑感知学习模型
20
作者 张祎晨 何干 +1 位作者 杜凯 黄铁军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3-1417,共15页
大脑如何实现学习以及感知功能对于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领域均是一个重要问题.现有人工神经网络由于结构和计算机制与真实大脑相差较大,无法直接用于理解真实大脑学习以及处理感知任务的机理.树突神经元模型是一种对大脑神经元树突信息... 大脑如何实现学习以及感知功能对于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领域均是一个重要问题.现有人工神经网络由于结构和计算机制与真实大脑相差较大,无法直接用于理解真实大脑学习以及处理感知任务的机理.树突神经元模型是一种对大脑神经元树突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建模仿真的计算模型,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更接近生物真实.使用树突神经网络模型处理学习感知任务对理解真实大脑的学习过程有重要作用.然而,现有基于树突神经元网络的学习模型大都局限于简化树突模型,无法完整建模树突的信号处理过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精细中型多棘神经元网络的学习模型,使得精细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学习完成相应感知任务.实验表明,在经典的图像分类任务上,所提模型可以达到很好的分类性能.此外,精细神经网络对于噪声干扰有很强的鲁棒性.对网络特性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学习后网络中的神经元表现出了刺激选择性这种神经科学中的经典现象,表明所提模型具有一定的生物可解释性,同时也表明刺激选择特性可能是大脑通过学习完成感知任务的一种重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仿真 类脑计算 感知学习 图像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