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中及术后显性、隐性失血量进行分析,为临床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方...目的:对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中及术后显性、隐性失血量进行分析,为临床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30日至2010年9月30日间采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16例及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及术后失血、输血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对围手术期的显性、隐性失血情况做出评估。结果:采用PFNA治疗的患者平均术中失血(48.9±2.8)mL;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为(62.3±3.8)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85.0±6.2)mL。采用DHS治疗的患者平均术中失血(124.9±7.8)mL;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为(73.9±4.7)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43.4±6.3)mL。两组相比,DHS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的显性出血量均多于PFNA(P<0.01),但PFNA术后隐性出血量及PFNA总体出血量均多于DHS(P<0.01)。结论: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存在较多的术后隐性失血量,提醒临床医生注意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中,应用改良的经皮导入主钉导针结合纯侧位透视技术,简化PFNA操作步骤。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目的:探讨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中,应用改良的经皮导入主钉导针结合纯侧位透视技术,简化PFNA操作步骤。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常规PFNA内固定技术与改良的经皮导入导针结合纯侧卧透视的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随访到的共60例患者,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尖顶距、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评分等指标。结果:经皮导入导针结合纯侧卧透视的改良PFNA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70.5±12.5)min、(34.9±6.1)m L、(63.6±9.7)s,常规PFNA内固定组则为(80.6±17.1)min、(47.8±6.7)m L、(68.5±8.7)s,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6、0.013、0.022)。在尖顶距、术后髋关节功能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子尖处的骨折线对于部分转子间骨折可能是一个天然的进针点,经皮先导入主钉导针结合术中纯侧位透视,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时间,使PFNA操作更简单有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中及术后显性、隐性失血量进行分析,为临床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30日至2010年9月30日间采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16例及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及术后失血、输血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对围手术期的显性、隐性失血情况做出评估。结果:采用PFNA治疗的患者平均术中失血(48.9±2.8)mL;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为(62.3±3.8)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85.0±6.2)mL。采用DHS治疗的患者平均术中失血(124.9±7.8)mL;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为(73.9±4.7)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43.4±6.3)mL。两组相比,DHS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的显性出血量均多于PFNA(P<0.01),但PFNA术后隐性出血量及PFNA总体出血量均多于DHS(P<0.01)。结论: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存在较多的术后隐性失血量,提醒临床医生注意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