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L-33/ST2L通路研究黄芩苷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玥 范洋溢 高旭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8-1263,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功能及IL-33/白介素1受体样1(ST2L)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0.4 mg/(kg·d)]、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150 mg/(kg·d)],改良L...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功能及IL-33/白介素1受体样1(ST2L)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0.4 mg/(kg·d)]、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150 mg/(kg·d)],改良Longa线栓法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建模24 h后,Longa评分对所有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2,3,5-三苯基氯化四唑(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数目;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中IL-33/ST2L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未发生水肿,组织排列层次分明,神经元细胞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海马区出现严重水肿,神经元紊乱,细胞核固缩、坏死,神经元细胞大量死亡;尼莫地平组、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水肿程度减轻,神经元细胞、变性、死亡数量减少,随着黄芩苷剂量增加,水肿程度逐渐变轻,神经元细胞死亡数量逐渐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onga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清IL-6、TNF-α水平、小胶质细胞数目、蛋白IL-33、ST2L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Longa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清IL-6、TNF-α水平、小胶质细胞数目、蛋白IL-33、ST2L表达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黄芩苷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IL-33/ST2L通路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白介素-33 白介素1受体样1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保护
下载PDF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梅歌 李公明 +3 位作者 宋晓东 刘尊敬 李春 范洋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PAPS)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PAPS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有无PAPS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两... 目的研究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PAPS)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PAPS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有无PAPS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传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差异,然后将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PS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77例PAPS患者,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43例,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134例。PAPS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脑梗死〔34例(79.1%)〕。与无中枢神经受累组相比,PAPS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组患者的年龄更大,男性患者比例、颅外动脉事件患者比例、血小板减少患者比例、LA阳性率更高(均P<0.05),传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中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患者比例也更高,病态妊娠比例更低(均P<0.05)。治疗方面,PAPS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组抗凝药、羟氯喹的使用率显著低于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脂异常显著增加了PAPS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风险〔OR(95%CI)=4.888(1.455~16.425),P=0.010〕,合并病态妊娠〔OR(95%CI)=0.133(0.034~0.512),P=0.003〕、使用抗凝药〔OR(95%CI)=0.238(0.081~0.696),P=0.009〕和羟氯喹〔OR(95%CI)=0.306(0.110~0.855),P=0.024〕显著减少了PAPS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风险。结论合并病态妊娠的PAPS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比例显著低于无病态妊娠者。血脂异常是PAPS神经系统受累的危险因素,抗凝药和羟氯喹的使用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 影响因素 抗凝药物 羟氯喹
下载PDF
散发成年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3
作者 丛璐 程敏 +3 位作者 范洋溢 洪道俊 徐燕 刘尊敬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分析散发成年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患者的临床表型、影像特点及皮肤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7例经NOTCH2NLC基因检测确诊的成年型NIID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皮肤病理特点。结果... 目的分析散发成年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患者的临床表型、影像特点及皮肤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7例经NOTCH2NLC基因检测确诊的成年型NIID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皮肤病理特点。结果该组患者起病年龄33~73岁,平均(54.43±15.47)岁。主要临床表现除认知功能障碍、发作性脑病等核心症状外,前期发生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比较突出。7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颅脑磁共振成像显示弥散加权成像皮髓质交界区呈异常高信号。7例患者均被发现NOTCH2NLC基因非编码区中存在GGC异常重复扩增,重复扩增次数为93~177次。皮肤活检可见汗腺导管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有酸性核内包涵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为p62阳性;电镜下呈不具膜结构的细丝状物质。结论散发成年型NIID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皮肤病理检查和基因检测是明确诊断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NOTCH2NLC基因 消化道症状
下载PDF
肉毒毒素治疗儿童慢性偏头痛1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4
作者 程敏 丛璐 +4 位作者 彭莉 董伟伟 刘尊敬 马莹 郭淮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6-318,共3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被列为世界十大致残疾病之一。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是偏头痛的一种亚型,其临床特点为每月至少有15个头痛日,至少持续3个月,因头痛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A型肉毒毒素(onabotulinum toxin A,BoNT...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被列为世界十大致残疾病之一。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是偏头痛的一种亚型,其临床特点为每月至少有15个头痛日,至少持续3个月,因头痛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A型肉毒毒素(onabotulinum toxin A,BoNT-A)注射是治疗成人CM的方法之一[1],而对于儿童CM,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预防性治疗药物仅有托吡酯,而托吡酯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2]。对于不能耐受口服药物的儿童CM病人,目前治疗手段有限。虽然BoNT-A在成人CM治疗中已获指南推荐,但在儿童CM治疗中报道尚少[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慢性偏头痛 预防性治疗 A型肉毒毒素 托吡酯 致残疾病 文献分析 口服药物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全身表现分析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姜红 何洋 +4 位作者 杨亭亭 向雅娟 敖东慧 高旭光 刘广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795-799,共5页
目的研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以外受累脏器或组织的免疫学改变。方法回顾分析56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视神经脊髓炎33例、非视神经脊髓炎23例)临床资料,逐一记录是否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行血清免疫学检测... 目的研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以外受累脏器或组织的免疫学改变。方法回顾分析56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视神经脊髓炎33例、非视神经脊髓炎23例)临床资料,逐一记录是否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行血清免疫学检测。结果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伴桥本甲状腺炎2例,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性关节炎和虹膜睫状体炎各1例。血清免疫学指标异常检出率较高者分别为甲状腺功能异常(10/17例)、抗核抗体阳性(14/28例)和补体C3阳性(8/19例),2例于分娩后发病。结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可合并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可能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发病有关。此外,妊娠期或分娩可能加重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自身免疫疾病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所致经济损失的配对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于垚 关毅 +2 位作者 陈露 徐应军 高旭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63-965,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所致的经济损失,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医疗环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河北省唐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因急性脑梗死收入院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92例作为感染组,按照1∶1配对原则...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所致的经济损失,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医疗环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河北省唐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因急性脑梗死收入院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92例作为感染组,按照1∶1配对原则,选取同期入院但未并发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均填写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入院第一诊断、出院诊断、并发医院感染类型、住院天数、收费类型、住院总费用、药物治疗费用、检查诊断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结果感染组人均住院总费用、人均药物费用、人均影像检查费用、人均护理费用均高于对照组(t=18.20、-12.71、-40.70、-21.97,P<0.05)。感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8±3.0)d,长于对照组的(11.5±2.8)d(t=21.60,P<0.05)。感染组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总费用高于对照组(t=-25.701、-20.616,P<0.001)。感染组小动脉闭塞(SAO)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总费用高于对照组(t=-9.706、-8.934,P<0.001)。感染组和对照组心源性栓塞(CE)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273,P=0.082);感染组CE型患者总费用高于对照组(t=-6.003,P=0.027)。结论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感染会较未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花费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交叉感染 经济损失 配对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颗粒物污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曹宇 刘徽 +4 位作者 张俊 黄克武 赵厚宇 杨羽 詹思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3-408,共6页
目的:研究北京市颗粒物污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影响,并分析颗粒物污染对不同特征人群的影响差异。方法:从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指导... 目的:研究北京市颗粒物污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影响,并分析颗粒物污染对不同特征人群的影响差异。方法:从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获取北京市2014年至2015年三甲医院AECOPD患者的住院资料,从中国空气质量监测平台获取同期大气污染资料,从中国气象局获取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Poisson回归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周效应、节假日效应、气象条件等混杂因素后,评估PM_(2.5)、PM_(10)对AECOPD住院人次的影响。根据患者不同特征(性别、年龄)进行亚组分析,确定颗粒物污染的高危人群。结果:纳入15家医院,共7 884例住院患者,男女比例2.3∶1,65~79岁患者最多(45.5%)、≥80岁(37.1%)次之、<65岁(17.4%)最少。PM_(2.5)、PM_(10)日均浓度分别为(77.1±66.6)μg/m^3、(111.9±75.8)μg/m^3,两者均在移动平均滞后4 d时对AECOPD的影响最大,即PM_(2.5)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AECOPD住院人次增加0.53%(95%CI:0.01%~1.06%,P=0.0478),PM_(10)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AECOPD住院人次增加0.53%(95%CI:0.07%~1.00%,P=0.025 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PM_(2.5)、PM_(10)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女性患者住院人次分别增加1.13%(95%CI:0.19%~2.07%,P=0.018 3)、1.06%(95%CI:0.22%~1.91%,P=0.013 6);≥80岁患者住院人次分别增加1.25%(95%CI:0.40%~2.11%,P=0.004 0)、1.18%(95%CI:0.42%~1.95%,P=0.002 4);而男性、<65岁、65~79岁患者中,PM_(2.5)、PM_(10)与AECOPD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女性、≥80岁患者对颗粒物污染更敏感。结论:颗粒物污染会增加AECOPD住院风险,且女性、年老者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颗粒物 广义相加模型
下载PDF
偏头痛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8
作者 徐菲 刘儒昶 +1 位作者 王天云 郭淮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临床表现多样,亚型众多。除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 FHM)已发现明确致病基因外,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 MO)、有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 MA)和其他类型...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临床表现多样,亚型众多。除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 FHM)已发现明确致病基因外,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 MO)、有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 MA)和其他类型如月经性偏头痛(menstrual migraine, MM)、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VM)的遗传基础尚未完全明确。本文通过回顾偏头痛及各亚型的连锁研究、关联研究及测序研究,总结其遗传学发现,并讨论各个亚型的特点。偏头痛不同亚型的遗传位点极少重叠,未来针对表型一致性高的亚型进行研究并结合组学信息有望明确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 月经性偏头痛 高通量测序 遗传位点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周围神经肌电图特点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霍阳 高旭光 +4 位作者 冯敏 何菁 毛春燕 王艳香 李永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431-343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周围神经肌电图的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pSS患者34例,对其运动、感觉神经电位波幅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共发...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周围神经肌电图的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pSS患者34例,对其运动、感觉神经电位波幅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共发现16例(47.1%)肌电图异常,其中7例运动和感觉神经均受累,6例仅运动神经受累,3例仅感觉神经受累。病程≤5年和>5年患者的尺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时间≤12个月和>12个月患者的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和>60岁患者的腓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和感觉电位波幅正常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19);发病年龄≤60岁和>60岁患者的腓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和感觉电位波幅正常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00)。结论 pSS病程长的患者神经损害程度严重,早期确诊和治疗对减缓神经损伤可能发挥一定作用,应重点关注尺神经的肌电图改变。高龄发病者和高龄患者要进行肌电图检查,尤其注意腓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电位波幅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周围神经 肌电描记术 尺神经 腓神经
下载PDF
毛果芸香碱致癎大鼠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α和Ret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旭光 王军 魏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癫持续状态 (SE)后脑内胶质细胞原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及其受体的动态表达。方法 :采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 (匹罗卡品 )诱发Wistar大鼠SE模型 ,根据不同时点进行分组 ,用抗生蛋白链菌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法 (SP法 ... 目的 :观察大鼠癫持续状态 (SE)后脑内胶质细胞原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及其受体的动态表达。方法 :采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 (匹罗卡品 )诱发Wistar大鼠SE模型 ,根据不同时点进行分组 ,用抗生蛋白链菌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法 (SP法 )观察皮质区和海马区的GDNF、GDNFRα和Ret的动态表达 ,并分析海马CA3区和门区GDNF阳性细胞与神经元变性坏死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鼠SE 1h后在皮质区和海马CA3区即有GDNF阳性细胞出现 ,1~ 3d达到高峰 ,7d接近正常水平 ;SE 2h后皮质区的GDNFRα阳性细胞达到高峰 ,在海马区极少见到 ;SE后在皮质区和海马CA3区均能见到Ret阳性细胞 ,6~ 8h最多 ;GDNF的表达水平与神经元变性坏死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SE后的大鼠 ,其大脑皮质区和海马区的GDNF及其受体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 ,GDNF、GDNFRα和Ret参与SE后神经损伤的反应应答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果芸香碱 癫痫持续状态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 Ret蛋白
下载PDF
神经性勃起功能障碍诊断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文俊 王晓峰 +3 位作者 孙莉 蒋喜涛 曲宏伟 朱积川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性勃起功能障碍 (ED)的诊断方法 ,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对 2 0 1例ED病人分别采取全面采集病史、有针对性的体格检查、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 (IIEF 5 )评分、阴茎海绵体注射 (ICI)试验、阴茎彩色双功能超声、球海... 目的 :探讨神经性勃起功能障碍 (ED)的诊断方法 ,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对 2 0 1例ED病人分别采取全面采集病史、有针对性的体格检查、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 (IIEF 5 )评分、阴茎海绵体注射 (ICI)试验、阴茎彩色双功能超声、球海绵体肌反射潜伏时间等诊断方法。 结果 :有 173、2 0 1、10 6、5 7、2 7例次ED病人分别接受了上述检查 ,诊断神经性ED 13例 (6 .4 6 % ) ,其他原因和原因不明ED 188例。 结论 :神经性ED较常见 ,采取综合诊断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勃起功能障碍 诊断 ED
下载PDF
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2例临床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璐 董明睿 +4 位作者 洪道俊 袁云 汪伟 邵自强 彭丹涛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44-146,151,128,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我国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2例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患者的皮肤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较重的1例患者以反复意识障碍,痴呆,伴发热、呕吐为主要表现,较... 目的:初步探讨我国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2例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患者的皮肤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较重的1例患者以反复意识障碍,痴呆,伴发热、呕吐为主要表现,较轻的患者以头晕伴恶心、呕吐起病。例1的皮肤组织病理结果可见汗腺细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例2的皮肤组织电镜下可见成纤维细胞核内包涵体结构。结论: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异质性,皮肤活检结合头颅核磁弥散像(DWI)皮髓质交界高信号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发作性消化道症状可能是我国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内包涵体 白质脑病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吸烟与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风险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亭亭 向雅娟 +5 位作者 敖东慧 何洋 王阳阳 钟珊珊 武剑 刘广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598-602,共5页
研究背景既往研究提示吸烟可以增加多发性硬化发病风险,但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少见,本研究探讨吸烟与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以探讨吸烟是否增加上述两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方法采用... 研究背景既往研究提示吸烟可以增加多发性硬化发病风险,但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少见,本研究探讨吸烟与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以探讨吸烟是否增加上述两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电话随访方式记录53例多发性硬化患者、62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和85例正常对照者的吸烟暴露情况,包括开始吸烟年龄、吸烟持续时间、每日吸烟量和累积吸烟量,以及受试者配偶、父母是否吸烟,是否存在职业暴露。结果最终获得有效调查问卷和电话随访者156例(包括3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43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和74例正常对照者),与不主动吸烟者(被动吸烟和不吸烟)相比,主动吸烟者发生多发性硬化(OR=10.800,95%CI:2.202~52.975;P=0.001)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OR=5.838,95%CI:1.123~30.357;P=0.050)的风险增加;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发生多发性硬化(OR=3.444,95%CI:1.491~7.953;P=0.003)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OR=2.370,95%CI:1.039~5.407;P=0.038)的风险增加;与男性不吸烟者相比,男性吸烟者仅多发性硬化的发病风险增加(OR=15.000,95%CI:2.239~100.483;P=0.005)。结论吸烟可以增加多发性硬化的发病风险,但是否增加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发病风险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亭亭 刘广志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4-277,共4页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一种以视神经及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自NMO-IgG被发现以来,人们对于NMO发病机制的了解逐渐深入,本文主要就NMO的免疫学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水通道蛋白-4 NMO-IGG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红 高旭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3期169-171,共3页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系统 综述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术与难治性癫痫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扬 高旭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7期561-562,共2页
关键词 癫痫 治疗 迷走神经电刺激 综述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附10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丽波 刘广志 +2 位作者 王拥军 张星虎 唐煜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45-346,共2页
OSMS主要由日本学者发现,有些甚至提出东方型MS。NMO是由美国Myao Clinic学者发现,此类患者CSF中有特异性NMOIgG;但这种所见迄今未见被其他研究机构所证实。有些日本学者也把NMO称为OSMS。此文经多位编委审阅,不同审稿者对此文的观点持... OSMS主要由日本学者发现,有些甚至提出东方型MS。NMO是由美国Myao Clinic学者发现,此类患者CSF中有特异性NMOIgG;但这种所见迄今未见被其他研究机构所证实。有些日本学者也把NMO称为OSMS。此文经多位编委审阅,不同审稿者对此文的观点持有较大异议。多数审稿者提出:此文应累积更多资料后再发表。事实上,多单位参与的协作性研究更有利于我国参与到此国际上尚未解决的难题中来。为抛砖引玉,故决定暂先发表此尚不成熟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临床特点 视神经 CLINIC 研究机构 NMO 学者 东方型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外显子组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洋 杨亭亭 +7 位作者 罗晶晶 向雅娟 王阳阳 钟珊珊 阿荣 高枫 高旭光 刘广志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45-248,261,共5页
目的通过外显子组学测序筛查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的基因突变位点,为进一步确定NMO的易感基因积累资料。方法收集散发性NMO患者4例,取其外周血后提取DNA,基于IlluminaHiSeq平台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旨在发现患者... 目的通过外显子组学测序筛查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的基因突变位点,为进一步确定NMO的易感基因积累资料。方法收集散发性NMO患者4例,取其外周血后提取DNA,基于IlluminaHiSeq平台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旨在发现患者中共有的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4例患者中共存在33个共有突变位点,其中9个单核苷酸突变和24个小片段插入缺失突变,涉及29个基因。结论 4例NMO患者中共发现33个共有突变位点,涉及29个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全外显子 易感基因 单核苷酸突变 小片段插入缺失突变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脑电功率与频率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祁文静 周瑞 +6 位作者 王静 郭淮莲 伊鸣 刘风雨 樊碧发 李小俚 万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668-673,共6页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与对照者脑电功率与频率的差异,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方法:对PHN患者与对照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eck焦虑量表、Beck抑郁量...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与对照者脑电功率与频率的差异,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方法:对PHN患者与对照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eck焦虑量表、Beck抑郁量表,记录闭目状态128导脑电图20 min.采用傅里叶变换计算功率谱及功率峰值、频率峰值.结果:①两组间焦虑抑郁状态患病人数无显著性差异.②病例组功率峰值较对照组增高(P<0.01);7~13Hz功率在双侧额、中央、顶、枕区均增高(P<0.05);功率峰值与VAS呈线性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58 (P<0.05).③病例组频率峰值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结论:PHN患者存在脑的广泛激活,而且激活程度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PHN患者频率峰值有降低趋势,可能与异常的丘脑皮层节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脑电图 EEG 功率谱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19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丽波 王拥军 +1 位作者 张星虎 刘广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例符合K ira诊断标准OS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19例OSMS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起病症状、MR I检查、诱发电位、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治...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例符合K ira诊断标准OS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19例OSMS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起病症状、MR I检查、诱发电位、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治疗等方面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但是本研究OSMS患者未见脑脊液淋巴细胞异常增多(p leocytosis),患者脑脊液蛋白亦低于国外报道,OSMS在不同类型MS中构成比例偏低(1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