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川芎嗪辅助手术治疗老年人突发脑梗死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呼建民 王述莲 刘献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390-239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川芎嗪辅助手术治疗老年人突发脑梗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三医院诊治的110例老年突发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行基础...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川芎嗪辅助手术治疗老年人突发脑梗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三医院诊治的110例老年突发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治疗及腰椎穿刺或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对照组给予大剂量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川芎嗪注射液16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小剂量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川芎嗪注射液4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4%(53/55)和80.0%(44/5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445,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AngⅡ、L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ngⅡ、L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ngⅡ、LPA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出血、发热、皮疹、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相对于大剂量,小剂量川芎嗪辅助手术治疗老年人突发脑梗死能更加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疗效,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浆AngⅡ与LPA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药物剂量 川芎嗪 老年人 血管紧张素Ⅱ 溶血磷脂酸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1对癫痫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呼建民 王述莲 +1 位作者 刘献增 甄军丽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03-1805,共3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分析人参皂苷Rb1对癫痫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性成年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20)、癫痫组(B组,n=20)和人参皂苷Rb1干预癫痫组(C组,n=20)。C组大鼠腹腔注射1%人参皂苷Rb...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分析人参皂苷Rb1对癫痫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性成年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20)、癫痫组(B组,n=20)和人参皂苷Rb1干预癫痫组(C组,n=20)。C组大鼠腹腔注射1%人参皂苷Rb1注射液3 m L/kg(30 mg/kg),A组与B组大鼠则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B组与C组大鼠腹腔注射80万U/m L青霉素注射液9.5 m L/kg(760万U/kg),对大鼠进行行为学、病理学观察,同时进行细胞凋亡与β-catenin阳性表达检测。结果 A组大鼠行为正常,未见癫痫发作;B组大鼠癫痫发作程度达Ⅲ-Ⅴ级;C组大鼠癫痫发作程度明显较轻。HE染色显示A组大鼠海马组织结构正常,神经元细胞整齐排列;B组神经元细胞出现变性坏死损伤改变,细胞排列紊乱;C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程度较B组轻,部分细胞出现空泡变性。TUNEL法检测显示与A组比较,B组与C组海马区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P〈0.05);不过与B组比较,C组海马区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同时与A组相比,B组与C组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增高(P〈0.05),且C组的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霉素腹腔注射可成功复制大鼠急性癫痫模型,主要表现为神经元的变性和坏死,而人参皂苷Rb1能抑制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可缓解癫痫的发作,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癫痫 大鼠 脑保护作用 海马组织
下载PDF
N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呼建民 王述莲 刘献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N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标本采集严格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无菌操作;采用法国... 目的研究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N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标本采集严格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无菌操作;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该公司配套软件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采用WHONET5.4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9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68株,其中呼吸道236株占88.1%,脑脊液12株占4.5%,血液8株占3.4%,其他12株占4.5%;268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杆菌176株占65.7%,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47株、鲍氏不动杆菌41株、大肠埃希菌36株、铜绿假单胞菌29株为多见,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多药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为敏感;革兰阳性球菌82株占30.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7株、肠球菌属16株、肺炎链球菌11株为多见,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多药耐药性,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庆大霉素、头孢吡肟耐药率均>80.0%,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以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较为敏感;真菌10株,占3.7%,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遵循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方面可保证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减少临床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 病原菌 分布 药敏试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