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影像学在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效果中的意义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柳剑
郭卫
杨荣利
曲华毅
杨毅
-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
-
出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329-1331,共3页
-
-
关键词
化疗效果
骨肉瘤
影像学
5年生存率
原发恶性骨肿瘤
以手术为主
评估
原发恶性肿瘤
-
分类号
R738.1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去分化软骨肉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王国文
汤小东
郭卫
-
机构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
-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59,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700838)
高等学校博士学位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编号:20070001775)~~
-
文摘
去分化软骨肉瘤(DDCS)约占所有软骨肉瘤的10%,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到10%。好发于股骨、肱骨和骨盆。DDCS是软骨肉瘤中的一个独特类型。典型的特点是分化良好的软骨样成分和高度恶性的间充质细胞来源的肉瘤成分并存、毗邻。DDCS的诊断非常复杂,需要详细的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及准确的活检。DDCS去分化成分可以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甚至是任何级别的未分化肉瘤成分。约1/3的X光片,1/3的MR,一多半的CT扫描,DDCS表现为典型的"双态"征。最近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发现反复发生的5q14.2~q213,6q16~q25.3,9p24.2~q12和9p213。染色体缺失更多见于高度恶性的软骨肉瘤(3级和DDCS),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号染色体的缺失是DDCS最常见的染色体缺失。早期研究发现DDCS的去分化成分有p53和p53杂合性的丢失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同时伴随Rb基因杂合性的丢失。DDCS的两种成分可出现p16INK4,FHIT和E-cadherin(上皮型钙黏附蛋白)甲基化的异常。手术切除包括合适足够的外科切缘或根治性的切除,是目前DDCS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效果目前仍然不确定。最近针对软骨肉瘤(包括DDCS)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物靶标,有些已经进入临床Ⅱ期试验阶段,其中包括Apomab、Perifosine(哌立福新)、Dasatinib(达沙替尼)和多烯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的联合化疗。同时几个Ⅰ期药物临床试验报告针对DDCS新的有效药物,如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合甘酸。DDCS患者预后极差,预后主要由DDCS中的去分化成分决定。因此,早期诊断、早手术对改善患者的预后非常关键。
-
关键词
软骨肉瘤
去分化软骨肉瘤
手术化疗
预后
-
Keywords
Chondrosarcoma
Dedifferentiated chondrosarcoma (DDCS)
Surgery Chemotherapy
Prognosis
-
分类号
R738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骨转移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郭卫
-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
-
出处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I0042-I0042,共1页
-
文摘
一、骨盆转移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背景与目的对于骨盆、骶骨部位的转移癌治疗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回顾总结了对不同类型的骨盆转移瘤,特别是髋臼周围转移瘤的治疗经验。
方法1998年7月.2007年7月,共收治88例骨盆转移瘤患者,男48例,女40例,平均年龄s3.93岁。其中乳腺癌23例,肺癌15例,肾癌13例,甲状腺癌3例,膀胱癌2例,前列腺癌3例,肝癌3例,胃肠道癌7例,妇科肿瘤3例,其他肿瘤3例,不明来源转移瘤13例;32例为骨盆孤立性转移灶,56例为多发性骨转移。单纯累及Ⅰ区的18例,累及Ⅱ区的共50例,单纯累及Ⅲ区及Ⅳ区的各8例。肿瘤切除方法:采用刮除术72例,整块切除16例。重建方式包括骨水泥填充或骨水泥结合斯氏针、
-
关键词
脊柱
转移瘤
椎体切除
内固定
-
分类号
R738.1
[医药卫生—肿瘤]
R739.930.5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Sox9在人普通型与去分化型软骨肉瘤差异表达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王国文
汤小东
郭卫
彭长亮
赵会
-
机构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
-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0-253,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700838)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编号:[2007]254号)~~
-
文摘
目的:探讨Sox9在人普通软骨肉瘤,去分化软骨肉瘤和正常软骨中的表达。方法:取12例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病理切片确诊为软骨肉瘤(普通软骨肉瘤6例,去分化软骨肉瘤6例)及正常软骨组织(6例)的新鲜冰冻标本,利用基因芯片的方法分析后,将Sox9作为候选基因,而后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比较其在人普通软骨肉瘤,去分化软骨肉瘤和正常软骨组织中的差异表达。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与正常软骨组织相比,Sox9在普通软骨肉瘤中上调约1.6倍,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其表达水平为正常软骨组织表达水平的0.082倍;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Sox9mRNA在普通软骨肉瘤和去分化软骨肉瘤中表达水平分别为1.68±0.119和0.088±0.017;Western blot分析表明Sox9蛋白在人普通软骨肉瘤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软骨组织,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软骨组织。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软骨组织相比,6例普通软骨肉瘤均有Sox9表达,细胞染色呈较强的阳性,而去分化软骨肉瘤未发现较强阳性细胞出现,只有可疑的阳性细胞散在出现。结论:Sox9在普通软骨肉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软骨组织,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软骨组织。Sox9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低水平表达与去分化软骨肉瘤疾病进展快,预后差呈正向相关。
-
关键词
普通软骨肉瘤
去分化软骨肉瘤
SOX9
差异表达
-
Keywords
Conventional chondrosarcoma
Dediffereniated chondrosarcoma
Sox9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
分类号
R738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中国骨肿瘤治疗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郭卫
-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
-
出处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6年第2期19-19,共1页
-
文摘
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已进入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新辅助化疗及广泛性切除的理念已得到广泛推广。保肢手术已成为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的经典方法,新辅助化疗能早期消灭微小转移灶并能缩小原发肿瘤,有利于随后的保肢治疗,还可能通过评估肿瘤对化疗的反应,提供体内化疗敏感性试验的信息。
-
关键词
肢体恶性骨肿瘤
保肢治疗
体内化疗敏感性试验
新辅助化疗
中国
广泛性切除
微小转移灶
保肢手术
-
分类号
R738.1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骨纤维结构不良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现状
被引量:7
- 6
-
-
作者
王军
李大森
杨毅
郭卫
-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
-
出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596-1600,共5页
-
文摘
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类良性骨病变,其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的预后仍存在争议。骨纤维结构不良的发病机制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内分泌异常和骨发育异常。股骨是骨纤维结构不良最常累及的部位,股骨纤维结构不良的分型目前缺乏较为公认的分型方式。植骨材料和手术方式的选择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综述旨在对骨纤维结构不良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该疾病的外科治疗提供较为全面的认识。
-
关键词
骨纤维结构不良
发病机制
外科治疗
-
Keywords
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
pathogenesis
surgery management
-
分类号
R681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骨盆肿瘤的切除与重建
被引量:3
- 7
-
-
作者
郭卫
-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
-
出处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4年第2期7-7,共1页
-
文摘
骨盆肿瘤比较常见,约占原发骨肿瘤的3%~4%.其中软骨系统肿瘤占大多数,造血系统肿瘤和骨转移癌居第二位.据黄承达国内40多家医院38 959例原发骨肿瘤与瘤样病变的报告,软骨系统肿瘤617例,占44.58%;造血系统肿瘤和骨转移癌502例,占36.27%;良恶性骨巨细胞瘤130例,约占10%.骨盆肿瘤常体积较大、侵及范围广,因此手术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近年来,手术有了较大的进步,本文总结回顾了我院近年来骨盆肿瘤手术治疗的病例,讨论了骨盆肿瘤切除及重建的方式及合并症.
-
关键词
骨盆肿瘤
手术治疗
髋臼重建
皮瓣转移
-
分类号
R738
[医药卫生—肿瘤]
R730.56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的进展
- 8
-
-
作者
杨荣利
-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
-
出处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4年第2期8-8,共1页
-
文摘
恶性骨肿瘤患者,病骨发育成熟(14~16岁)是选择保肢手术的适应证之一.因为儿童患者实施保肢手术后,骨骺的损伤迟早会导致肢体明显不等长,引起下腰部疼痛及代偿性脊柱侧弯,步态异常等,加上患儿一般难以配合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所以保肢手术的效果多不能接受.传统上,这部分患者需要选择截肢治疗.
-
关键词
儿童
恶性骨肿瘤
保肢手术
功能锻炼
-
分类号
R738.1
[医药卫生—肿瘤]
R730.56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体位对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20
- 9
-
-
作者
郭兵
陈小杰
郭卫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骨一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
-
出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5-306,共2页
-
基金
福建省卫生厅2010年青年科研课题资助项目(编号:2010-1-50)
-
文摘
[目的]探讨术后患肢体位对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北大人民医院骨关节中心自2012年3月~2012年5月共实施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术后6 h髋、膝关节均完全伸直位。B组:术后6 h患肢屈髋30°、屈膝70°,计算所有患者的术后隐性失血量。[结果]A组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80.23±57.64)ml,占总失血量的48.3%。B组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15.23±56.32)ml,占总失血量的31.4%。两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体位不同可以明显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隐性失血量,术后6 h患肢屈髋30°、屈膝70°位可有效减少关节置换术后的引流量,有助于术后康复。
-
关键词
体位
隐性失血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
分类号
R687.4
[医药卫生—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