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十载芳华群星耀眼九十岁寿辰桃李满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成立六十周年暨冯传汉教授九十华诞庆祝大会成功召开
1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3-253,共1页
关键词 六十岁 九十岁 北京大学 人民医院 骨科 六十周年 冯传汉 九十华诞庆祝大会 医疗工作
下载PDF
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项目医疗急救的保障
2
作者 马勇 杜昌 +4 位作者 郭维 朱继红 朱凤雪 党育 郭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17,共5页
目的:对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雪车、雪橇、钢架雪车赛道医疗保障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为今后赛事举办及群众冰雪运动的医疗保障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参加2021年10—11月雪车、雪橇、钢架雪车国际训练周和世界杯(以下简称“国际训... 目的:对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雪车、雪橇、钢架雪车赛道医疗保障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为今后赛事举办及群众冰雪运动的医疗保障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参加2021年10—11月雪车、雪橇、钢架雪车国际训练周和世界杯(以下简称“国际训练周”),及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钢架雪车项目(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受伤、救治情况,参考和借鉴《冬季雪上运动项目医疗保障标准》制定具体的分类标准分析受伤部位、受伤类型、事故发生点位等。结果:参加国际训练周和北京冬奥会总计743名运动员,比赛期间共发生翻车、翻撬、碰撞事故58次,其中有28次(运动员28例)出现了运动员受伤,占事故总数的48.3%,占运动员总数3.8%,其中男性9例(32.1%),女性19例(67.9%),平均年龄(26.3±4.7)岁。28例受伤运动员中20例(71.4%)为Ⅰ类伤,在现场得到了救治处理,8例(28.6%)伤情较重的,其中Ⅱ类伤(7例)、Ⅲ类伤(1例)转诊至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28例受伤运动员中有3例(10.7%)出现了多发损伤,其中2例为2部位受伤,1例为3部位受伤,最常见的受伤部位为脚踝及脚趾(10/32,31.3%)。28例受伤运动员中有1例(3.6%)同时出现了2种受伤类型,最常见的受伤类型为关节和(或)韧带损伤(11/29,37.9%)。赛道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点位为第9弯道(18/58,31.0%)。结论:通过对医疗保障工作的分析和总结,能够更好地为今后我国开展雪车、雪橇、钢架雪车运动提供经验和参考,使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奥运资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医疗保障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下载PDF
中国内地地区17家三甲综合医院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外科治疗现状调查
3
作者 徐溢明 彭慧明 +15 位作者 吕帅洁 童培建 李虎 陈奋勇 王海彬 杨琪 陈滨 袁振 毕荣修 冯建民 姜文学 周宗科 范猛 李想 雷光华 翁习生 《罕见病研究》 2023年第4期516-522,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外科治疗的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调查、在线问卷形式,选取参加《中国血友病骨科手术围术期管理指南》、中国血友病协作组、全国关节外科学组成员单位及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成员医院,对各参与调查单位自开... 目的了解中国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外科治疗的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调查、在线问卷形式,选取参加《中国血友病骨科手术围术期管理指南》、中国血友病协作组、全国关节外科学组成员单位及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成员医院,对各参与调查单位自开始进行血友病性骨关节病以来的手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纳入国内17家医院,均为综合性医院。2000年前开展血友病性骨关节病手术的医院占35.29%。各医院共报告3057例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外科手术。开展最多的术式为膝、髋关节置换术。选用最多的凝血因子替代方案为重组凝血因子制剂。有10家医院报告发现患者合并有输血相关传染病。出血和血肿形成是被报告最多的手术并发症。住院康复时间过长和经济花费过高是被报告最多的问题。结论相比患者基数,17家医院中血友病性骨关节病的外科手术普及情况和开展数量仍相对不足,需要从规范因子替代、加强康复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治疗体系规范化建设,改善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血友病性骨关节病 手术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北京市2009年道路交通事故伤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艳华 彭建平 +6 位作者 张振军 张殿英 王静 王天兵 张培训 张宏波 姜保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事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急救中心提供的2009年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资料进行整理录入,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2009年经北京市急救中心参与抢救的道路交通事故伤且病例记录... 目的:探讨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事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急救中心提供的2009年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资料进行整理录入,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2009年经北京市急救中心参与抢救的道路交通事故伤且病例记录相对完整者2 984人,其中受伤2 942人,死亡42人,伤亡人员以男性为主,年龄主要分布于18~59岁之间。(2)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受伤人数最多,为1 883人;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事故死亡人数最多,为26人;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重、特大事故最多,为11起。(3)一个月中的交通事故呈现持续频发均匀分布的状态,8∶00~10∶00、14∶00~18∶00是一天中的事故高峰,死亡事故高峰多发生在2∶00~4∶00和18∶00~20∶00。(4)伤员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头面伤,为921人,其次分别为多发伤761人,下肢伤541人。(5)事故原因中人为因素为主,其次为车辆因素。结论:司机违章驾驶、行人违章穿行车道等人为因素是导致北京市道路交通伤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市民尤其是外来流动人口的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对驾驶员进行严格的交通规章培训,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事故高发时段和路段的交通管控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交通伤害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事故 交通 数据说明 统计 北京
下载PDF
椎体骨折合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1例
5
作者 白心竹 何金徽 +3 位作者 陆松松 李春 王依林 熊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74,共4页
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1]。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特点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影响患者的骨形成和骨吸收[2],继而出现严重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性椎... 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1]。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特点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影响患者的骨形成和骨吸收[2],继而出现严重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风险更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狼疮抗凝物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骨质疏松
下载PDF
2004年至2008年北京市不同年龄组人群交通伤发生时间分布特点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彭建平 王艳华 +4 位作者 张振军 王静 张培训 王天兵 姜保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9-742,共4页
目的:分析2004年至2008年北京市不同年龄组交通伤发生时间的分布特点,为交通伤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北京市急救中心转送的交通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数据,将交通伤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少年组(0~17岁... 目的:分析2004年至2008年北京市不同年龄组交通伤发生时间的分布特点,为交通伤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北京市急救中心转送的交通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数据,将交通伤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少年组(0~17岁)、中年组(18~64岁)、老年组(65岁以上)。计算3个年龄组交通伤例数在24 h单时间点的构成比、1~12月的单月构成比,描述性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受伤时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结果:交通伤24 h分布特点3组不同:青少年组有两个发生高峰点,分别是早上7∶00~8∶00(6.75%,39例),下午16∶00~18∶00(10.38%,60例;10.73%,62例);中年组交通伤的24 h内分布比较平稳,8∶00~24∶00每小时的构成比变化不大,维持在1.67%~5.60%之间;老年组交通伤发生的高峰点在9∶00~11∶00之间(11.19%,151例;11.04%,149例)。3组单月交通伤发生数量的构成比基本一致,最低点均是2月份(4.15%,24例;5.28%,640例;5.26%,71例),最高点均是10月份(12.11%,70例;10.38%,1 257例;12.30%,166例)。结论:3个年龄组交通伤的24 h分布特点不同,而12个月的分布特点基本一致,急救人员和交通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时间段交通伤发生特点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院前急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 交通 创作和损伤 年龄组 时间 北京
下载PDF
259例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冬泉 王振威 +7 位作者 寇玉辉 安帅 王志永 彭建平 荣绍远 张培训 王天兵 姜保国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交通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交通伤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死者性别、年龄、职业、事故发生时间、道路行为方式、肇事车型、死亡原因等相关参数,对2004~2009年北京市急救中心收集的道路... 目的了解北京市交通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交通伤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死者性别、年龄、职业、事故发生时间、道路行为方式、肇事车型、死亡原因等相关参数,对2004~2009年北京市急救中心收集的道路交通致死事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道路交通致死事故259例,死者男女性别比为2.45:1,21~50岁为高发人群(69.11%)。以23:00~1:00时段致死车祸发生频率最高(15.08%);7~8月和10~11月致死事故高发,分别为20.85%、23.17%;从一周分布上来看,星期三发生率最低(11.97%),最常发生于星期六(17.37%)、星期日(16.22%)。死者的职业前两位为工人(39.00%)、农民(15.83%);受伤部位以颅脑损伤为主(81.85%)。死者主要道路行为方式为步行(47.49%)、骑自行车(21.24%);肇事车辆多见于小型汽车(65.64%)。2005年后致死事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论需要加强对行人和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交管部门应严格执法,尤其应加强夜间及周末的执法力度,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重视轨道交通安全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伤 死亡 流行病学 北京
下载PDF
北京城区院前救治的道路交通损伤特点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安帅 王天兵 +4 位作者 张培训 殷晓峰 范达 张进军 姜保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7-781,共5页
目的:描述北京急救中心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救治城区道路交通损伤的现状,总结其社会学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改善方法。方法:所有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急救中心病案室,在收集后者数据时检索并录入2004年1月1日至2010... 目的:描述北京急救中心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救治城区道路交通损伤的现状,总结其社会学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改善方法。方法:所有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急救中心病案室,在收集后者数据时检索并录入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共7年期间由北京急救中心参与救治的道路交通损伤病例,应用Excel 2007、SPSS 17.0进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共收集符合准入标准的完整病例19 550例,道路交通伤的年发病率约为120人/10万人,死亡率约为4.97人/10万人,其中男性(11 737,60.04%)明显多于女性(7 813,39.96%),平均年龄(38.76±16.84)岁。各年龄组交通伤均多发于每年的10月份,日间多于夜间,以中午前、后最多,但不同年龄患者交通损伤发生的每日时间分布特点不同。受伤者多为行人(7 588,38.81%)和骑自行车者(3 790,19.39%),发生部位多在头面(8 343,42.68%)和下肢(6 828,34.93%),损伤程度以中等损伤为主(11 718,59.94%),造成损伤的一方多为小型汽车(11 490,58.77%)。结论:防治道路交通损伤,需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段和不同交通方式,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规范化的院前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 交通 创伤和损伤 急救 城市 北京
下载PDF
完善创伤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孔祥燕 张艳 关文也 《中国护理管理》 2008年第5期57-59,共3页
为探讨如何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首先,更新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依法管理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根据... 为探讨如何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首先,更新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依法管理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制定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对创伤骨科临床护理工作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检查落实及考核,保证临床护理质量符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患者要求,对未达到临床护理质量标准的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骨科 护理人员 护理质量 质量管理
原文传递
氟比洛芬巴布膏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天兵 姜保国 +5 位作者 杨惠林 金大地 毕振刚 杨述华 马信龙 林建华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8-20,33,共4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巴布膏对骨科急慢性疼痛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11例骨科疼痛患者根据疼痛性质分为急性和慢性疼痛组,急性疼痛组患者使用氟比洛芬巴布膏,7d为1个疗程,慢性疼痛组患者使用14d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巴布膏对骨科急慢性疼痛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11例骨科疼痛患者根据疼痛性质分为急性和慢性疼痛组,急性疼痛组患者使用氟比洛芬巴布膏,7d为1个疗程,慢性疼痛组患者使用14d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局部肿胀情况、贴敷舒适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氟比洛芬巴布膏治疗后,急性疼痛组VAS评分由(63.57±10.39)下降到(21.82±14.07),慢性疼痛组由(62.58±10.96)下降到(22.28±17.38),2组分别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有效率分别为96.94%、95.92%。2组局部肿胀发生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82.14%。2组患者贴敷后多无不舒适感,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氟比洛芬巴布膏具有良好的镇痛疗效,对局部肿胀有改善作用,贴敷舒适度好,安全性高,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巴布膏 急慢性疼痛 疗效评估
下载PDF
八年制医学生骨科全病程管理教育模式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保国 王天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7-978,共2页
临床医学生八年长学制与以往临床本科生教育在医学生培养要求上有很大的不同,对其在临床上的要求是在毕业前达到住院医生第3年的水平,同时要完成临床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标准,而生产实习的时间并没有因为对其要求的提高而延长。临床实习是... 临床医学生八年长学制与以往临床本科生教育在医学生培养要求上有很大的不同,对其在临床上的要求是在毕业前达到住院医生第3年的水平,同时要完成临床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标准,而生产实习的时间并没有因为对其要求的提高而延长。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进入医院后真正开始接触患者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研究生 骨疾病 创伤和损伤
下载PDF
1%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
12
作者 冯睿钦 韩娜 +2 位作者 张蒙 谷馨怡 张丰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5-992,共8页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已被证明能够增强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并具有促血管再生能力。细胞外囊泡是间充质干细胞发挥作用的关键介质之一,但目前还不清楚富血小板血浆是否能影响细胞外囊泡的功能。目的:探索富血小板血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已被证明能够增强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并具有促血管再生能力。细胞外囊泡是间充质干细胞发挥作用的关键介质之一,但目前还不清楚富血小板血浆是否能影响细胞外囊泡的功能。目的:探索富血小板血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功能的影响,验证是否能够将富血小板血浆用作一种刺激剂来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体外实验方面,在一般条件下和含有1%富血小板血浆的条件下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超速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前者命名为EVs-nor,后者命名为EVs-prp。将细胞外囊泡用于干预施万细胞,通过EdU、蛋白印迹、qPCR、光学显微镜拍照等分析施万细胞修复性重编程相关特征,包括细胞增殖、c-Jun蛋白表达、重编程相关基因表达、细胞形态等。体内实验方面,构建大鼠坐骨神经断伤模型,然后利用甲壳素神经套管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独或连同1%富血小板血浆植入损伤神经,术后8周评估组织学和功能学恢复情况,评估指标包括再生神经纤维密度、腓肠肌肌肉湿质量、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等。结果与结论:(1)相比于EVs-nor,EVs-prp刺激后的施万细胞增殖能力更强,c-Jun基因表达水平更高,GDNF表达上调,细胞形态更长,表明EVs-prp比EVs-nor有更强的刺激施万细胞重编程的能力;(2)坐骨神经损伤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单独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单独植入富血小板血浆,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血浆一起植入的修复效果最好,具体体现在该组的再生神经纤维密度、腓肠肌肌肉湿质量、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组;(3)这些实验结果显示,富血小板血浆可以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的功能,并且可以作为一种实用、易得的制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协同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周围神经损伤 施万细胞 重编程 神经导管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坐骨神经损伤
下载PDF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切口管理指南 被引量:57
13
作者 康焱 周宗科 +14 位作者 杨惠林 曹力 吴新宝 唐佩福 孙天胜 严世贵 付中国 高鹏 屠重棋 胡懿郃 廖威明 吴军 邱贵兴 裴福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3-10,共8页
骨科手术常见切口并发症包括切口渗液、出血、肿胀、水泡、瘀斑、感染、愈合不良、瘢痕等,切口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加速康复以及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骨科手术切口管理是实施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 骨科手术常见切口并发症包括切口渗液、出血、肿胀、水泡、瘀斑、感染、愈合不良、瘢痕等,切口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加速康复以及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骨科手术切口管理是实施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本指南,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本指南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切口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期望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切口并发症;第二部分介绍骨科手术切口缝合技术;第三部分是各种常见切口并发症的定义、病因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切口并发症 加速康复
下载PDF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82
14
作者 周宗科 翁习生 +15 位作者 孙天胜 唐佩福 沈建雄 宋跃明 高忠礼 向兵 郭卫 廖刃 刘斌 黄宇光 韩冰 牛挺 邵宗鸿 张英泽 裴福兴 邱贵兴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贫血的发生率高。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异体输血存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因此,加强骨... 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贫血的发生率高。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异体输血存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因此,加强骨科大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PBM)是实施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针对临床骨科大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液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以减少失血、降低贫血及输血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医疗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其主要内容包括:术前术后优化造血、术中减少出血、提高患者贫血耐受性及合理异体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血液管理 加速康复 围手术期医护
下载PDF
创伤骨科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姜保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5-646,共2页
创伤骨科是随着创伤病源群的增加和创伤救治技术的快速发展,从传统骨科学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创伤骨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四肢、脊柱和骨盆骨折,皮肤、肌腱和血管神经损伤(包括脊髓损伤)以及严重的多发伤和肢体的毁损伤的综... 创伤骨科是随着创伤病源群的增加和创伤救治技术的快速发展,从传统骨科学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创伤骨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四肢、脊柱和骨盆骨折,皮肤、肌腱和血管神经损伤(包括脊髓损伤)以及严重的多发伤和肢体的毁损伤的综合救治,与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共同组成骨科领域的三大主干学科分支,也是骨科范畴内医生人数最多,救治病源量最大的分支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北京市2004~2008年道路交通创伤危重患者120急救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振军 王天兵 +3 位作者 王艳华 彭建平 王静 姜保国 《交通医学》 2011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道路交通伤的危重病例急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致伤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北京市120急救中心数据库中诊为交通伤且病情初步判定为危重667例资料。结果:危重交通伤患者667例中,男477例,平均年龄35.8岁,女... 目的:分析北京市道路交通伤的危重病例急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致伤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北京市120急救中心数据库中诊为交通伤且病情初步判定为危重667例资料。结果:危重交通伤患者667例中,男477例,平均年龄35.8岁,女190例,平均年龄37.8岁。急救人员到场时已死亡195例(29.2%)。急救人员从接到来电至到达现场时间间隔11.4分钟,致伤部位最多为头部外伤470例(70.5%),碰撞类型最多的是非机动车与机动车315例(47.2%),受伤至报告时间最长的为交通伤后慢性病急性发作的。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碰撞组年龄最大,碰撞类型、受伤部位对于患者是否已死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的交通创伤具有致伤过程复杂、多发伤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可预防的特点,应根据其特点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来减少或避免交通创伤,降低其危害,提高其救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创伤 危重创伤 急救 流行病学特点 北京市
下载PDF
骨科手术隐性失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小东 姜保国 +1 位作者 张殿英 王天兵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3年第3期37-42,共6页
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常存在严重的隐性失血,导致贫血,加重风险并影响预后。由于其隐蔽性,临床上很容易忽视,而隐性失血量却很大。重视隐性失血,防治隐性失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助于促进康复,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本文就隐性失血的... 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常存在严重的隐性失血,导致贫血,加重风险并影响预后。由于其隐蔽性,临床上很容易忽视,而隐性失血量却很大。重视隐性失血,防治隐性失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助于促进康复,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本文就隐性失血的研究历史、计算方法、发生机制、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相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隐性失血 进展
下载PDF
北京市道路交通颅脑创伤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航宇 张进军 +7 位作者 范达 王天兵 王振威 安帅 王志永 张培训 弓凯 姜保国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2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道路交通颅脑创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伤情特点.方法 2009年北京市道路交通颅脑创伤数据来自北京市急救中心救治数据库,使用SPSS17.0对2009年北京市道路交通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北京市急救中心共救... 目的 了解北京市道路交通颅脑创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伤情特点.方法 2009年北京市道路交通颅脑创伤数据来自北京市急救中心救治数据库,使用SPSS17.0对2009年北京市道路交通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北京市急救中心共救治交通伤患者2 228例,其中颅脑损伤815例,占交通伤原因36.58%;年龄1~87岁,平均40.49±0.84岁,年龄明确的男性303例,年龄(39.54±1.01)岁,年龄明确的女性151例,年龄(42.20±1.54)岁;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受伤人群主要为工人627例(占76.93%).经统计受伤部位明确患者总共222例,其中额部160例(占72.08%),枕部32例(占14.41%),顶部22例(占9.91%),颞部8例(占3.60%).GCS评分13~15分728例(占89.33%);9~12分20例(占2.45%); 3~8分67例(占8.22%).2009年北京市急救中心所救治的交通伤患者中死亡21例,全部死于颅脑损伤,占死亡原因的100%.结论 交通颅脑损伤受害人群主要分布为青壮年,且是交通事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损伤 颅脑损伤 北京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骨科择期手术加速康复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指南 被引量:31
19
作者 黄强 +16 位作者 杨惠林 康鹏德 陈继营 吴新宝 高鹏 肖涟波 王光林 屠重棋 李开南 刘浩 余斌 唐佩福 姜保国 周宗科 翁习生 邱贵兴 裴福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手术部位感染是骨科择期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对于关节置换术或脊柱内固定术更是灾难性的后果,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因此,加强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是实施骨科择期手术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健康... 手术部位感染是骨科择期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对于关节置换术或脊柱内固定术更是灾难性的后果,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因此,加强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是实施骨科择期手术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本指南,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本指南包含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骨科择期手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第二部分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术前措施;第三部分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术中措施;第四部分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术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择期手术 加速康复 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预防
下载PDF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指南 被引量:72
20
作者 周宗科 +17 位作者 廖刃 唐佩福 曹力 屠重棋 吴新宝 王浩洋 李庭 王光林 沈慧勇 孙天胜 王飞 刘浩 赵劲民 翁习生 杨惠林 姜保国 邱贵兴 裴福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929-938,共10页
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与医疗质量。应用已证实有效的方法降低围手术期疼痛可减少疼痛的相关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查阅文献,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与医疗质量。应用已证实有效的方法降低围手术期疼痛可减少疼痛的相关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查阅文献,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和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全国专家反复讨论和通讯修改,针对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形成本指南,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目的、原则、疼痛分类及评估方法,根据不同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疼痛特点归纳了一系列镇痛措施,并强调了氨甲环酸和糖皮质激素在围手术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疼痛 加速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