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苟于芬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0期912-917,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在AS进程中,炎症是该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炎症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并释放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在AS进程中,炎症是该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炎症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并释放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加剧活性氧的生成,活性氧导致斑块内氧化应激和组织损伤,进而破坏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及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脂质沉积,最终形成斑块。同时,炎症还影响斑块的稳定性,增加斑块破裂的风险。因此,免疫炎症和AS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使斑块形成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现对AS的免疫机制及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机制 免疫细胞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北京市石景山区40~70岁社区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及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孙秀芹 魏兰萱 +5 位作者 刘金波 王瑶瑶 蒋姗彤 张晶 王黎春 王宏宇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目的了解京西地区某社区常住居民高血压发生的风险因素,同时探究不同生活方式对高血压发生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7~9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社区常住居民157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3名(33.8%)。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 目的了解京西地区某社区常住居民高血压发生的风险因素,同时探究不同生活方式对高血压发生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7~9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社区常住居民157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3名(33.8%)。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管健康情况和心率变异性分析。其中,问卷调查包括人口学特征、行为和个人疾病史等;体格检查包括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和血压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和血脂等;周围血管健康情况包括外周动脉张力测定、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肱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心率变异性分析包括R-R间期标准差和R-R间期差值均方根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在有效调查的1575名受试者中,高血压组621例(39.4%),无高血压组954例(60.6%)。高血压组患者的年龄、低强度体育锻炼时间、午休时间、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和高脂血症病史比例均高于无高血压组;文化程度、睡眠时间、从不吸烟、从不饮酒和主食量少(每天≤3两)比例均低于无高血压组;BMI、腰臀比、血压、肌酐、尿酸、血糖、ba-PWV、CAVI、颈动脉狭窄或出现斑块比例均高于无高血压组;血脂、反应性充血指数、R-R间期标准差、R-R间期差值均方根均低于无高血压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不吸烟(OR=0.571,95%CI:0.384~0.847,P=0.005)、从不饮酒(OR=0.675,95%CI:0.508~0.895,P=0.006)、无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OR=0.556,95%CI:0.428~0.723,P<0.001)和颈动脉超声正常(左侧:OR=0.463,95%CI:0.297~0.721,P=0.001;右侧:OR=0.465,95%CI:0.285~0.758,P=0.002)是发生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而BMI(OR=1.153,95%CI:1.114~1.193,P<0.001)、血压(收缩压:OR=1.044,95%CI:1.036~1.052,P<0.001;舒张压:OR=1.053,95%CI:1.041~1.064,P<0.001)、尿酸(OR=1.001,95%CI:1.000~1.003,P=0.017)、ba-PWV(左侧:OR=1.003,95%CI:1.002~1.003,P<0.001;右侧:OR=1.002,95%CI:1.002~1.003,P<0.001)和CAVI高(右侧:OR=1.375,95%CI:1.219~1.551,P<0.001)、睡眠时间少(OR=0.903,95%CI:0.827~0.985,P=0.021)、非体力活动时间长(OR=1.091,95%CI:1.023~1.164,P=0.008)是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睡眠少、非体力活动时间长)、代谢因素(BMI、血压、尿酸)以及ba-PWV、CAVI与高血压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干预 代谢因素
下载PDF
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的伦理治理要点
3
作者 袁平 李红娟 +3 位作者 李晓京 张秀英 张琼阁 王宏宇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当前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存在未知风险高等伦理问题,医疗机构需建立新技术管理制度,包括明确新技术概念、新技术评估准入机制和伦理管理制度。伦理审查委员会也应该根据所在医疗机构新技术发展方向,完善伦理委员会管理制度和伦理... 当前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存在未知风险高等伦理问题,医疗机构需建立新技术管理制度,包括明确新技术概念、新技术评估准入机制和伦理管理制度。伦理审查委员会也应该根据所在医疗机构新技术发展方向,完善伦理委员会管理制度和伦理审查委员会成员专业组成,提高伦理委员对生物医学新技术的评审能力,初审阶段加大对新技术伦理风险的评估并加强应急预案制定的要求,按照新技术风险等级设定跟踪审查频率。伦理审查委员会应与医务管理部门一同制定本机构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伦理规范化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全员培训,以推进医务工作者了解生物医学技术的管理要求。不同类型的生物医学新技术存在不同的伦理风险,医疗机构的医务管理部门和伦理审查委员会应根据新技术类型特点制定相应的具体管理规则,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的生物医学新技术刚刚进入临床时,往往均存在技术使用的公平性与正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新技术 临床应用 患者保护 伦理治理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临床早期评价技术最新进展
4
作者 温欢 张琼阁 +1 位作者 刘金波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707-711,共5页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其涉及主动脉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死亡率极高。临床上早期监测血管功能并识别主动脉夹层,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目前主动脉夹层检测技术发展迅速,为早期识别主动脉夹层,并减少其潜在并发...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其涉及主动脉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死亡率极高。临床上早期监测血管功能并识别主动脉夹层,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目前主动脉夹层检测技术发展迅速,为早期识别主动脉夹层,并减少其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可能。现就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检查技术、生物标志物检查、血管功能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诊断 影像学检查 血管功能
下载PDF
我国血管病变早期评价系统的建立与技术推广
5
作者 王宏宇 +7 位作者 刘天虎 刘金波 刘欢 蒋姗彤 赵红薇 刘靖 张凤如 王长谦 《中国科技成果》 2025年第4期56-57,共2页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全国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中明确指出,要&qu...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全国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危险因素控制,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强化关口前移,创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风险 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健康与疾病 关口前移 早期评价 血管病变 技术推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