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19年中国5~24岁儿童青少年疾病负担趋势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云飞 钟盼亮 +3 位作者 党佳佳 马宁 师嫡 宋逸 《首都公共卫生》 2021年第6期321-325,共5页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5~24岁儿童青少年疾病负担趋势,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投资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以下简称GBD 2019)提供的中国儿童青少年1990-2019年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数据,分析中国...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5~24岁儿童青少年疾病负担趋势,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投资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以下简称GBD 2019)提供的中国儿童青少年1990-2019年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数据,分析中国儿童青少年疾病负担在1990-2019年的变化趋势。GBD 2019将导致死亡、疾病或伤残的原因分为3大类型:(1)传染病、孕产妇疾病、新生儿疾病和营养不良;(2)非传染性疾病;(3)伤害。结果 3大类原因导致的死亡和DALY在1990-2019年均下降,其中造成儿童青少年死亡最多的负担是伤害,而造成DALY最严重的负担是非传染性疾病。近30年来,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率从46.22/10万(95%UI:40.88~52.12)下降为20.36/10万(95%UI:17.58~23.38),其死亡情况在男性儿童青少年和20~24岁青少年群体中最严重;非传染性疾病DALY率从5 826.12/10万(95%UI:4 650.81~7 193.56)下降为4 701.50/10万(95%UI:3 589.28~5 978.50),其损失情况随年龄增大愈发严重。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分析结果均与总体趋势一致。结论 过去3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死亡和DALY情况得到极大改善,已从伤害超额型国家转变为非传染性疾病主导型国家。减少男性儿童青少年以及年龄较大青少年的伤害发生,以及关注非传染病造成的DALY损失,提高儿童青少年生存质量仍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疾病负担转变 死亡 伤残调整寿命年
下载PDF
关注青春期发育 加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被引量:1
2
作者 宋逸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3年第6期1-5,共5页
中国青少年青春期发育总体呈现长期提前趋势。随着青春期发育的不断提前和性观念的逐渐开放,首次性行为出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正在面临非意愿妊娠、性传播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多重健康威胁,性教育、性与生殖健康服务供需缺口... 中国青少年青春期发育总体呈现长期提前趋势。随着青春期发育的不断提前和性观念的逐渐开放,首次性行为出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正在面临非意愿妊娠、性传播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多重健康威胁,性教育、性与生殖健康服务供需缺口巨大。本文全面梳理了青少年青春期发育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性与生殖健康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认为向青少年提供更早、更全面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相关卫生服务的意义日益凸显,亟需建立多部门合作的、新技术手段加持和多方资源助力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体系,共同关注青春期发育,加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青春期发育 性教育 生殖健康
原文传递
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分布特征异同性分析
3
作者 董子奇 陈曼曼 +4 位作者 鲁震霆 袁雯 邹志勇 马军 董彦会 《中国校医》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6~18岁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各部位体成分的分布特征及差异,为肥胖的精准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9—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选择4所学校,包括1所小学、1所初中和2所高中,共对1204名6~18... 目的探讨北京市6~18岁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各部位体成分的分布特征及差异,为肥胖的精准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9—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选择4所学校,包括1所小学、1所初中和2所高中,共对1204名6~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参考《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进行肥胖的判定。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体成分,计算脂肪质量指数(FMI)、肌肉质量指数(MMI)、脂肪/肌肉质量比(FMMR)。采用GAMLSS模型对各项体成分指标进行百分位数曲线拟合,获得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在不同年龄与性别组下的参考值,比较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体成分分布异同。结果肥胖儿童青少年的FMI、MMI和FMMR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尤其在腹部和躯干部位(P<0.001)。FMI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FMI在11岁后逐渐下降,而肥胖儿童青少年直至15岁后方才降低。MMI在青春期表现出“快速增长期”,肥胖组增长幅度小于正常组。随年龄增长,正常组各部位FMMR呈先上升后在10~12岁下降的趋势,而肥胖组腹部、躯干及臀部FMMR P50在18岁才下降。结论肥胖与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分布存在差异。肥胖儿童青少年尤其在青春期阶段腹部和躯干区域的脂肪积累增加,且肌肉增速减缓。研究结果为制订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精准防控策略提供了支持,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肥胖儿童青少年脂肪异常分布的原因,以更好地指导肥胖的精准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肥胖 体成分
原文传递
儿童青少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秦阳 董彦会 +3 位作者 谢俊卿 苏彬彬 宋逸 马军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7,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大流行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挑战,COVID-19在儿童青少年身上的病情通常不及成年人和老年人严重;但在轻度或无症状的新冠之后,一些儿童青少年也可能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健康影响。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大流行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挑战,COVID-19在儿童青少年身上的病情通常不及成年人和老年人严重;但在轻度或无症状的新冠之后,一些儿童青少年也可能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健康影响。文章重点梳理儿童青少年新冠感染流行特征、健康影响、风险因素、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现状等,以期为后续儿童青少年新冠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属 感染 流行病学研究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及其累积风险研究
5
作者 秦阳 袁雯 +12 位作者 杨田 张秀红 陈力 张奕 蒋家诺 马奇 董子奇 宋欣俐 刘婕妤 王若琳 宋逸 马军 董彦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6-1133,共8页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及其累积风险,为防控近视提供累积危险因素识别的依据。方法采用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儿童青少年多病共防身心健康队列的基线资料,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年级的138974名学生...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及其累积风险,为防控近视提供累积危险因素识别的依据。方法采用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儿童青少年多病共防身心健康队列的基线资料,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年级的13897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远视力检查与屈光度检查及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评估各危险因素对近视患病率的影响。将危险因素个数累加后,形成累积风险得分,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累积风险得分与近视患病的关联,利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近视学生累积风险得分与屈光度的关联。结果基线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70.2%),女生近视患病率(74.8%)高于男生(65.6%),城区(74.3%)高于郊县(68.6%),高中(80.3%)高于初中(75.3%)、初中高于小学(57.7%)(均P<0.05)。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当的读写距离(OR=1.10,95%CI:1.07~1.13)、课后作业时间过长(OR=1.09,95%CI:1.06~1.12)、睡眠不足(OR=1.10,95%CI:1.07~1.13)、父亲近视(OR=1.98,95%CI:1.91~2.05)、母亲近视(OR=2.04,95%CI:1.97~2.10)、课桌椅与身高不匹配(OR=1.04,95%CI:1.01~1.07)是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危险因素。近视患病率随累积风险得分的增加而增加,累积风险得分每增加1个单位,右眼屈光度减少0.10 D。结论多种近视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累积效应均会增加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患病率 累积风险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我国15省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3
6
作者 黄亚阳 马迎华 +4 位作者 胡翼飞 彭华参 王怡欣 周佳 李恬静 《首都公共卫生》 2017年第3期99-102,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15省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的性教育政策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0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为16~33岁,平... 目的了解我国15省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的性教育政策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0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为16~33岁,平均年龄为(20.9±1.7)岁。共计回收有效问卷7 851份。结果 1 258名(16.1%)大学生自我报告发生过性行为,14岁前发生的占5.5%;生源地为农村的女生14岁前发生首次性行为的比例最高(0.7%,χ~2=10.966,P<0.05),男生18岁前发生首次性行为的比例最低(0.8%)(χ~2=36.608,P<0.01)。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与其生源地类型、开始接受性教育学段以及年龄等因素相关。结论在青少年性健康促进策略制定中,应加强学生性态度、性观念和性责任教育,强化家长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普及过早发生性行为的危害知识,重视安全性行为,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性行为 性教育 大学生
下载PDF
社会经济状况对北京市房山区儿童青少年膳食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史欣然 安美静 陈天娇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研究社会经济状况对儿童青少年膳食质量的影响,为提高中小学生的膳食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城市中学、城市小学、乡村中学、乡村小学各抽取4所学校,对抽中学校的2 496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连续... 目的研究社会经济状况对儿童青少年膳食质量的影响,为提高中小学生的膳食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城市中学、城市小学、乡村中学、乡村小学各抽取4所学校,对抽中学校的2 496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连续记录谷类、蔬菜、水果、肉类、乳类5类食物的7 d摄入情况,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对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城市儿童青少年膳食质量高于乡村,其中城市蔬菜、水果、乳类的摄入量高于乡村,但是乡村肉类评分高于城市(P值均<0.01);父母最高文化程度高中和初中及以下组城市膳食得分高于乡村(P值均<0.05),大专及以上的高学历组城乡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7);家庭月收入<5 000元人群城市膳食得分高于乡村(P值均<0.01),≥5 000元人群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城市、女生、低龄、父母文化程度高和家庭月收入高与膳食质量呈正性相关,城乡与家庭月收入有交互作用,家庭月收入在乡村对膳食质量的影响更显著(P值均<0.05)。结论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与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质量呈正相关,并且家庭月收入在乡村中对膳食质量的影响更显著。因此,在膳食指导和干预中,应高度重视乡村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低的人群,并提供适当的营养教育方案和福利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因素 膳食调查 营养状况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中国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现状和防控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宋欣俐 袁雯 +5 位作者 蒋家诺 刘忠慧 陈璐 宋逸 马军 董彦会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9-1064,共6页
脊柱异常弯曲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疾病,且地区间差异较大。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早期可防易治,晚期治疗难度大、经济负担高。当前,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防控已被提升至国家健康战略,一系列政策文件陆续颁布,极... 脊柱异常弯曲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疾病,且地区间差异较大。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早期可防易治,晚期治疗难度大、经济负担高。当前,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防控已被提升至国家健康战略,一系列政策文件陆续颁布,极大推动了全国范围学生脊柱弯曲异常定期筛查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然而,目前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防控体系尚不完备,亟需基于中国的制度优势建立以“初筛—确诊—诊疗—预防控制—随访评估”多位一体的闭环模式以强化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弯曲 预防卫生服务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学龄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伍晓艳 裴晨璐 +7 位作者 华文娟 杨积文 姜旋 金菊香 陶黎明 万宇辉 马军 陶芳标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13-1616,1619,共5页
目的比较中国中小学生近视筛查方法,为制定中小学生近视筛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从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18所中小学校选取1 620名一到八年级学生,将各年级学生分为3组,分别参加3种近视筛查:串镜组(裸眼远视力+串镜检查... 目的比较中国中小学生近视筛查方法,为制定中小学生近视筛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从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18所中小学校选取1 620名一到八年级学生,将各年级学生分为3组,分别参加3种近视筛查:串镜组(裸眼远视力+串镜检查)、计算机验光组和雾视组。将散瞳后检影验光法设为金标准,使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等指标,比较上述3组近视筛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灵敏度在串镜法、计算机验光法和雾视法中分别为91.9%,83.6%和84.4%,特异度在3种方法中分别为83.6%,98.2%和99.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6%,97.5%和98.7%,约登指数分别为0.76,0.82和0.83。3种筛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不同年级组间不一致。结论串镜法、计算机验光法和雾视法用于筛查中小学生近视均安全可靠,串镜法快速可靠,适用于一般学校和儿童卫生保健部门筛查使用;计算机验光法和雾视法结果更为准确,适合有条件的学校卫生机构用于近视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 普查 方法 对比研究 学生
原文传递
大气污染物PM_(2.5)及其组分暴露与中国9~18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困扰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奕 陈力 +9 位作者 蒋家诺 马涛 刘婕妤 袁雯 郭桐君 陈曼曼 王若琳 董彦会 宋逸 马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75-1582,共8页
目的分析中国9~18岁在校儿童青少年暴露于大气污染物PM_(2.5)及其组分[硫酸盐(SO_(4)^(2-))、硝酸盐(NO_(3)^(-))、铵盐(NH_(4)^(+))、有机物(OM)、黑碳(BC)]与心理困扰的关联。方法基于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纳入130 808... 目的分析中国9~18岁在校儿童青少年暴露于大气污染物PM_(2.5)及其组分[硫酸盐(SO_(4)^(2-))、硝酸盐(NO_(3)^(-))、铵盐(NH_(4)^(+))、有机物(OM)、黑碳(BC)]与心理困扰的关联。方法基于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纳入130 808名9~18岁儿童青少年, 根据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10)进行评分和判定高心理困扰, 根据调查地点和时间匹配污染物年均暴露数据, 采用基于logistic回归的限制性立方样条方法对PM_(2.5)、SO_(4)^(2-)、NO_(3)^(-)、NH_(3)^(+)、OM及BC组分浓度和心理困扰关联进行拟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年龄、性别、BMI和身体活动亚组进行分析, 估计不同亚组暴露于高污染浓度污染物和高心理困扰的关联。结果我国儿童青少年高心理困扰率为30.4%, 女生高心理困扰率高于男生, 分别为31.6%和29.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于PM_(2.5)、SO_(4)^(2-)、NO_(3)^(-)、OM和中国9~18岁儿童青少年高心理困扰存在非线性正向关联, 当PM_(2.5)、NO_(3)^(-)、NH_(4)^(+)、OM和BC浓度较高时, 随着浓度继续上升, 高心理困扰发生风险的增加有所减缓甚至达到平台期;而SO_(4)^(2-)则表现为较低浓度时, 心理困扰风险变化不大, 但浓度较高时, 风险持续上升。PM_(2.5)及其组分暴露和体力活动不足组心理困扰有统计学关联, 和体力活动充足组无统计学关联;与13~15岁、16~18岁学生相比, 9~12岁学生中, 高浓度污染物和高心理困扰关联更强。结论大气污染物PM2.5及其组分与我国9~18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困扰相关, 在体力活动不足的儿童青少年中, 高污染物暴露是高心理困扰的危险因素, 且PM_(2.5)及其组分和心理困扰的关联存在年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细颗粒物 心理困扰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东北某市8所小学预防儿童性侵犯工作的定性研究
11
作者 吴玥娇 陈晶琦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了解东北某市小学预防儿童性侵犯工作情况,为今后加强小学预防儿童性侵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于2019年5月对东北某市8所小学的24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知识方面,在回答的21名教师中,所有教师都能认识到身体接触... 目的了解东北某市小学预防儿童性侵犯工作情况,为今后加强小学预防儿童性侵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于2019年5月对东北某市8所小学的24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知识方面,在回答的21名教师中,所有教师都能认识到身体接触的儿童性侵犯(如触摸隐私部位等),42.9%(9/21)的教师能认识到非身体接触的性侵犯;态度和意愿方面,所有教师都认为有必要对学生的家长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关于对学生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回答的20名教师都认为有必要。在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项目的实施方面,仅有2名教师回答参加过相关培训,11名教师表示学校对学生进行过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结论所调查的小学教师对预防性侵犯问题认知不够全面,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实施有限。应加强教师培训,促进学校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活动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性侵犯 预防 小学
下载PDF
男性儿童青少年血清Apelin遗传度及影响因素双生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天娇 季成叶 +2 位作者 李晓娟 王莹 李劲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利用双生子研究分析影响男性儿童青少年血清Apelin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为探讨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肥胖在其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18岁男性双生子162名,平均年龄(12.2±3.7)岁,其中同卵双生子100名,异卵双生子62名... 目的利用双生子研究分析影响男性儿童青少年血清Apelin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为探讨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肥胖在其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18岁男性双生子162名,平均年龄(12.2±3.7)岁,其中同卵双生子100名,异卵双生子62名。利用DNA微卫星多态性鉴定卵性。应用Mx结构方程模型分别计算年龄、BMI及肥胖调整前后Apelin的遗传度,并分析年龄、BMI和肥胖对Apelin的影响。结果 Apelin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肥胖组男童Apelin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Apelin的遗传度为41%,共同环境方差和独特环境方差分别占37%和22%。调整年龄、BMI及肥胖后,遗传方差比例降低。结论男性儿童青少年Apelin水平与年龄、肥胖度相关。Apelin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遗传 双生子研究 环境暴露
原文传递
中国9~18岁儿童青少年不健康生活方式与心理困扰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家诺 张奕 +8 位作者 陈力 刘婕妤 蔡珊 陈子玥 王若琳 张依航 宋逸 马军 董彦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67-1574,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不健康生活方式与心理困扰的关联。方法利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选择心理困扰量表信息及生活方式信息完整的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120 285名, 其中男生58 432名, 女生61 853名。心理困扰通过凯斯...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不健康生活方式与心理困扰的关联。方法利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选择心理困扰量表信息及生活方式信息完整的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120 285名, 其中男生58 432名, 女生61 853名。心理困扰通过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10)测量, 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体育锻炼及久坐情况、饮食和睡眠情况等生活方式。采用t检验比较男女生的K10评分, 采用χ2检验比较其心理困扰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心理困扰的生活方式因素,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K10评分与生活方式得分的变化关系。结果 2019年我国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的K10评分为21.25±7.35, 女生的K10评分(21.43±7.35)高于男生(21.06±7.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 P<0.001);高心理困扰率为29.81%, 女生高心理困扰率(31.08%)高于男生(28.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4, P<0.001)。56.10%的儿童青少年总体生活方式不健康, 女生(58.77%)高于男生(53.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53, P<0.001)。除女生的户外活动是否达标与心理困扰高低无统计学关联外(P=0.128), 身体活动不达标、肌肉骨骼练习不达标、视屏时间不达标、不是每日吃早餐、不是每日吃鸡蛋、不是每日喝奶制品、每日喝含糖饮料次数≥1、睡眠不达标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组合均与高心理困扰呈正相关(均P<0.001)。生活方式得分每增加1分, K10评分下降0.98分[β=-0.98(95%CI:-1.01~ -0.95)](P<0.001)。各区域K10评分均与生活方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0.001), 其中东部地区K10评分随生活方式得分增加的下降最少, 西部地区下降最多。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困扰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问题流行水平均较高, 且两者存在关联, 相对于生活方式健康的儿童青少年, 生活方式不健康者发生高心理困扰的风险较大, 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可能是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困扰 生活方式 身体活动 饮食 睡眠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中国13~18岁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对超重/肥胖与心理困扰关联的修饰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彦会 蒋家诺 +8 位作者 陈力 刘婕妤 张奕 蔡珊 陈子玥 王若琳 张依航 宋逸 马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58-1566,共9页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心理困扰的关联及体育锻炼的修饰作用。方法利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汉族儿童青少年, 基于超重/肥胖、心理困扰评估和体育锻炼变量信息完全者, 最终纳入95 280名13~18岁儿童青少年, ...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心理困扰的关联及体育锻炼的修饰作用。方法利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汉族儿童青少年, 基于超重/肥胖、心理困扰评估和体育锻炼变量信息完全者, 最终纳入95 280名13~18岁儿童青少年, 使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测量其心理困扰, 以评分≥25判定为高心理困扰, 根据中国《WS/T 586-2018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进行BMI分组, 包括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 采用WHO标准评价个体的BMI Z评分(BMIZ), 并依据人群百分位数分布平均划分为10组, 通过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平均每日体育锻炼时间, 并划分为<1 h组和≥1 h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高心理困扰之间的关联, 以及在不同体育锻炼时间组中的关联差异。结果 2019年13~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5%和7.6%, 高心理困扰率为37.6%, 平均每日体育锻炼的时间≥1 h的比例为17.1%。以BMIZ<P10组的人群为参照, P60~、P70~、P80~、>P90组人群高心理困扰概率增加, 其OR值(95%CI)分别为1.08(1.02~1.14)、1.09(1.02~1.14)、1.10(1.03~1.16)和1.16(1.09~1.23)。以BMI正常为参照, 超重和肥胖均与儿童青少年高心理困扰呈正相关, 肥胖更为明显, 而消瘦与其呈负相关。BMI正常组儿童青少年的高心理困扰率为37.6%, 而消瘦组为37.0%, 超重和肥胖组分别为38.2%和38.7%。以BMI正常组为参照, 消瘦、超重和肥胖组高心理困扰的OR值(95%CI)分别为0.93(0.88~0.98)、1.05(1.01~1.10)和1.13(1.07~1.19)。BMIZ和超重/肥胖与高心理困扰的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平均每日体育锻炼时间<1 h的儿童青少年中。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同时面临着肥胖和高心理困扰的问题, 且两者存在正相关, 体育锻炼可能对儿童青少年肥胖和心理困扰的关联起调节作用, 充足的体育锻炼可能抵消儿童青少年肥胖潜在的高心理困扰的影响, 因此, 加强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是同时降低肥胖和心理健康问题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心理困扰 体育锻炼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中国9~18岁儿童青少年首次遗精/月经初潮与心理困扰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依航 蔡珊 +11 位作者 陈子玥 张奕 蒋家诺 刘云飞 党佳佳 钟盼亮 师嫡 董彦会 胡佩瑾 朱广荣 马军 宋逸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45-1551,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首次遗精/月经初潮的发生与心理困扰情况的关联。方法使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共选取首次遗精/月经初潮和心理困扰情况记录资料完整的11~18岁男生54 438名和9~18岁女生76 376名。是否... 目的分析中国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首次遗精/月经初潮的发生与心理困扰情况的关联。方法使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共选取首次遗精/月经初潮和心理困扰情况记录资料完整的11~18岁男生54 438名和9~18岁女生76 376名。是否发生首次遗精/月经初潮由内科医生询问记录, 心理困扰程度根据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得分判定。使用χ2检验比较各年龄组心理困扰率和首次遗精/月经初潮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层分析各年龄组男女生存在心理困扰与发生首次遗精/月经初潮的关联。结果 2019年中国男生8个年龄组首次遗精发生率为6.3%~96.5%, 女生10个年龄组月经初潮发生率为2.8%~99.0%, 男女生高心理困扰率分别为32.5%和32.7%。11~18岁男生中, 高心理困扰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趋势检验P<0.001, 各年龄组已出现与未出现首次遗精者高心理困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8岁女生中, 高心理困扰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趋势检验P<0.001, 10岁及12岁已出现月经初潮组高心理困扰率高于未出现月经初潮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心理困扰与居住在城市及经济发展水平高片区的13~15岁男生首次遗精发生呈正相关(OR=1.11, 95%CI:1.02~1.21;OR=1.18, 95%CI:1.06~1.32)。总体上, 9~12岁、13~15岁女生高心理困扰与月经初潮发生呈正相关(OR=1.33, 95%CI:1.25~1.42;OR=1.22, 95%CI:1.07~1.39)。高心理困扰与居住在除东北部地区外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片区及城乡的9~12岁女生, 居住在城市、中部及西部地区的13~15岁女生以及居住在中部地区的16~18岁女生月经初潮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2019年中国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首次遗精/月经初潮的发生与心理困扰情况存在关联, 在9~12岁女生和生活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13~15岁男生中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遗精 月经初潮 心理困扰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儿童青少年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相关遗传与环境因素影响的双生子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上上 陈天娇 季成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关联的影响。方法对1062名同性别6~18岁双生子,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问卷进行调查。使用Mx软件拟合结构方程的单变量模型。构建Cholesky分解模型分析注意问题和焦... 目的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关联的影响。方法对1062名同性别6~18岁双生子,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问卷进行调查。使用Mx软件拟合结构方程的单变量模型。构建Cholesky分解模型分析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中的遗传和环境影响相关。结果注意问题与焦虑/抑郁有遗传相关(r=0.48),共享环境因素相关作用为0.86,非共享环境因素相关作用为0.14。结论遗传因素和共享环境因素对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的相关起重要作用,非共享环境因素对相关所起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问题 焦虑/抑郁 遗传和环境 双生子 儿童青少年
原文传递
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为核心的共病负担和病因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袁雯 杨田 +2 位作者 宋逸 马军 董彦会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3-1427,共5页
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发生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但精神疾病很少独立存在,共病经常发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和负担。研究综述了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为核心的共病流行状况及其不同类型... 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发生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但精神疾病很少独立存在,共病经常发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和负担。研究综述了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为核心的共病流行状况及其不同类型的特征与表现,阐述其主要的共病病因机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病现象 精神卫生 患病代价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中国13~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水平及其与心理困扰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珊 陈子玥 +11 位作者 张依航 张奕 蒋家诺 刘云飞 党佳佳 钟盼亮 师嫡 董彦会 胡佩瑾 朱广荣 马军 宋逸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52-1557,共6页
目的描述2019年中国13~18岁儿童青少年的体质水平, 并且分析其与心理困扰之间的关联。方法使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研究对象为90 633名13~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测量的体质指... 目的描述2019年中国13~18岁儿童青少年的体质水平, 并且分析其与心理困扰之间的关联。方法使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研究对象为90 633名13~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测量的体质指标进行评价。根据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的得分对心理困扰程度进行判定:≤19、20~、25~、≥30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重度心理困扰, 中度和重度心理困扰合称高心理困扰。使用χ2检验比较性别差异, 采用Cochran-Armitage检验分析趋势, 建立混合效应模型中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质水平与心理困扰程度的关联。结果 2019年中国13~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不及格率为17.2%;优良率为18.2%, 男生体质优良率(15.9%)低于女生(2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优良率随年龄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趋势检验P<0.05)。2019年中国13~18岁儿童青少年高心理困扰率为39.3%, 男生高心理困扰率(37.0%)低于女生(4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均随体质等级的提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趋势检验P<0.0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 体质优良儿童青少年的中度(OR=0.83, 95%CI:0.79~0.88, P<0.001)和重度(OR=0.81, 95%CI:0.77~0.86, P<0.001)心理困扰率均更低。结论 2019年中国13~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水平和心理困扰的现状不容乐观, 且儿童青少年体质水平和心理困扰程度呈明显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 心理困扰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中国六省市儿童青少年进食速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慧彬 董彦会 +2 位作者 王政和 宋逸 马军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4-488,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6省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流行现状及其与进食速度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代谢性疾病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我国12 958名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描述儿童... 目的了解中国6省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流行现状及其与进食速度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代谢性疾病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我国12 958名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描述儿童青少年MS、进食速度的分布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进食速度与MS的关系。结果我国六省市7~17岁儿童青少年MS检出率为4.2%,男生高于女生(χ~2=13.65,P<0.05);随着年龄段增加,检出率呈升高趋势(χ~2=31.26,P<0.05)。中心性肥胖是检出率最高的代谢异常组分(22.7%)。男、女生除血糖外的代谢指标均随着进食速度从慢到快呈现趋势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食速度与儿童青少年MS及代谢异常组分发生存在关联性,中心性肥胖与进食速度关联性最强。男、女生进食速度慢是MS的保护因素(男生OR=0.311,95%CI=0.199~0.487;女生OR=0.497,95%CI=0.304~0.814)。男生进食速度慢是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脂代谢异常的保护因素,而女生进食速度慢是中心性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脂代谢异常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进一步调整BMI后关联性均消失。结论进食速度慢是儿童青少年MS及一些代谢异常组分发生的保护因素。在加强饮食干预时要注意儿童青少年进食方式习惯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习惯 代谢综合征 回归分析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儿童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共病-共因-共防”机制建立与探索 被引量:15
20
作者 宋逸 张秀红 马军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1-1285,共5页
近年来,近视、肥胖、心理健康等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儿童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的单病流行负担不容乐观,且同时面临着较高的共病患病率,共同的行为和环境影响因素使得通过相同的干预措施,... 近年来,近视、肥胖、心理健康等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儿童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的单病流行负担不容乐观,且同时面临着较高的共病患病率,共同的行为和环境影响因素使得通过相同的干预措施,改善儿童青少年共病问题成为可能。急需研究中国儿童青少年常见疾病“共病-共因-共防”机制,探索建立可以覆盖家庭、学校、社区和医疗机构不同场景的儿童青少年共病干预实施的标准化方案和流程,提升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病现象 行为 环境 组织和管理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