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北京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效率评价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桂林 潘习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4-268,共5页
目的:测算北京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前后的服务效率变化情况,为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北京市农村3个区县32个样本乡镇,收集2007至2009年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静态效... 目的:测算北京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前后的服务效率变化情况,为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北京市农村3个区县32个样本乡镇,收集2007至2009年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进行测算。结果:(1)2007年至2009年间样本乡镇卫生院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972,非有效的乡镇卫生院的投入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过剩,产出指标中信息管理、健康宣教和慢病管理产出不足比例超过10%;(2)全要素生产率2007年至2008年度增长8.8%,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2008年至2009年度下降6.6%,但技术效率有3.3%的提高。结论:北京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综合效率尚有提高空间,应重点关注规模效率的提高,并注重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发展,增加项目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卫生服务研究 效率 组织 数据包络分析
下载PDF
从公共卫生到大众健康: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范式转变与政策挑战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继同 郭岩 《湖南社会科学》 2007年第2期36-42,共7页
2003年SARS疫情爆发与流行成为中国健康照顾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健康照顾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范式进入崭新的历史时代,标志健康照顾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范式的转变,传统的公共卫生向大众健康政策模... 2003年SARS疫情爆发与流行成为中国健康照顾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健康照顾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范式进入崭新的历史时代,标志健康照顾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范式的转变,传统的公共卫生向大众健康政策模式转变,反映社会管理方式与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与社会政策、社会福利时代的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范式转变 公共卫生 大众健康 政府角色 社会政策 社会福利
下载PDF
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卫生发展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卫平 周海沙 《中国卫生经济》 2006年第8期8-12,共5页
首先提出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条件下,农村卫生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市场筹资为主的发展路径,并对这一路径进行了利弊分析。指出以市场补偿为主的农村卫生发展方式所形成的“马太效应”使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并将政... 首先提出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条件下,农村卫生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市场筹资为主的发展路径,并对这一路径进行了利弊分析。指出以市场补偿为主的农村卫生发展方式所形成的“马太效应”使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并将政府应承担的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支出责任转嫁给卫生机构和民众。但是,这一路径在实践中也对政府公共部门和私人提供者的合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公立卫生机构的工作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提出对公共卫生服务可以采用政府购买并用项目管理的思路实现均等化提供,对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采用支持社会医疗保险的方式逐步实现相对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卫生发展 利弊分析 路径依赖 政策选择
下载PDF
健康照顾与国家责任:公共卫生研究典范转变与重构公共卫生政策框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继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共8页
2002年SARS疫情以后,中国似乎重新发现和回归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成为公共政策和卫生政策议程的优先领域,公共卫生研究典范随之发生若干值得关注的结构转变,健康照顾与国家福利责任关系成为理论政策研究的核心议题,实质与精髓是如何重构... 2002年SARS疫情以后,中国似乎重新发现和回归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成为公共政策和卫生政策议程的优先领域,公共卫生研究典范随之发生若干值得关注的结构转变,健康照顾与国家福利责任关系成为理论政策研究的核心议题,实质与精髓是如何重构现代公共卫生理论框架、政策框架与制度框架,改善人民健康状况,为建构和谐社会奠定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福利 公共卫生 健康照顾 国家角色 理论框袈 政策框架 献回顾
下载PDF
健康社会化与社会健康化:大卫生与新公共卫生政策时代的来临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继同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145,共5页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与人类需要已发生重大结构变化,生物医学模式也转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并由个人卫生进入社会卫生的时代。健康社会化与社会健康化发展趋势的清晰可见,标志着个人健康向社会健康的战略转变...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与人类需要已发生重大结构变化,生物医学模式也转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并由个人卫生进入社会卫生的时代。健康社会化与社会健康化发展趋势的清晰可见,标志着个人健康向社会健康的战略转变,以及大卫生观念形成和新型公共卫生政策框架时代的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社会学 医学模式 需要结构层次 大卫生观念 新型公共卫生政策框架
下载PDF
个人疾病痛苦与公共政策议题:重塑公共卫生政策角色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继同 《卫生经济研究》 2005年第10期5-7,共3页
个人疾病是个人麻烦还是公共政策议题,是医疗服务和卫生政策设计时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个人疾病痛苦转变为公共卫生政策议题是世界历史和文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质是国家职能角色的社会定位,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社会观取代个人主义... 个人疾病是个人麻烦还是公共政策议题,是医疗服务和卫生政策设计时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个人疾病痛苦转变为公共卫生政策议题是世界历史和文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质是国家职能角色的社会定位,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社会观取代个人主义社会观,使卫生政策涵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疾病 公共政策议题 社会福利 社会公平 国家角色
下载PDF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培养的需求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4
7
作者 闫蕾 詹思延 +3 位作者 王涛 杨健 王胜锋 郝卫东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1年第8期686-690,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师课程思政开展情况,了解其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培训需求,探索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2019年5月至12月,选取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50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课程思政开展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对... 目的调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师课程思政开展情况,了解其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培训需求,探索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2019年5月至12月,选取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50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课程思政开展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教师进行个体访谈,了解相关培训需求。结果88.0%(132/150)的教师已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了思政内容,94.0%(141/150)的教师认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是必要的;经过访谈分析,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与岗位培训力度、方式方法、政策激励等有关。结论大部分教师已经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并提出了参与相关培训的需求,建议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和方案,加强激励机制,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学院 教师 课程思政 执教能力
原文传递
中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历史发展、制度化困境与国家政策框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继同 徐硕 《社会建设》 CSSCI 2024年第3期3-22,共20页
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化建设角度看,中国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尤其是儿童与老人安宁疗护服务发展缓慢。中国现代安宁疗护服务制度建设的政策框架是“以医院为基础,以社区为中心,以居家为补充”;战略是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制度建设;策略是正... 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化建设角度看,中国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尤其是儿童与老人安宁疗护服务发展缓慢。中国现代安宁疗护服务制度建设的政策框架是“以医院为基础,以社区为中心,以居家为补充”;战略是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制度建设;策略是正式社区照顾服务、健康照顾服务与社会照顾服务体系一体化;路径是解放思想,更新价值观念,明确国家主体福利责任,完善社会福利服务财政制度,加快专门立法,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作用等。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是国家、社会现代化的主体与主题。现代社会福利制度质量状况既决定社会政策与全民社会生活质量,又决定生命与死亡质量,其核心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国家责任与公民义务、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责任的社会划分,其实质是全民美好生活需要满足与国家治理制度现代化,其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美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社会福利 服务体系
下载PDF
什么是“好”的卫生政策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继同 郭岩 +1 位作者 陈宁珊 钟东波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共4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和关键阶段,宏观、前瞻、科学的卫生政策指导与深厚社会关怀、社会健康理论支持已成为继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战略措施和战略议题。如何科学民主决策,如何创造性地制定优秀的卫生政策框架,是卫生改革发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和关键阶段,宏观、前瞻、科学的卫生政策指导与深厚社会关怀、社会健康理论支持已成为继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战略措施和战略议题。如何科学民主决策,如何创造性地制定优秀的卫生政策框架,是卫生改革发展成功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改革 卫生政策 决策模式 政策实施 优秀卫生政策 政策评估
下载PDF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新 王丰 吴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1-913,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运行情况。方法采用2008—2011年北京市卫生财务年报数据和2009—2011年北京市卫生统计资料,对社区卫生资源总量、就诊流向、服务提供效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 目的了解北京市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运行情况。方法采用2008—2011年北京市卫生财务年报数据和2009—2011年北京市卫生统计资料,对社区卫生资源总量、就诊流向、服务提供效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每千人口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数由0.72人增至1.12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诊疗人次占全市卫生机构诊疗总人次的比重由20.95%增至21.58%;平均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获得的财政补助收入逐步增长,年均增速为31.35%;2011年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中药品费用所占比重分别下降3.4%和7.8%。结论近年来,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资源增长迅速,财政补助力度加大,次均医药费用中药品费用比重下降明显,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运行现状 北京
下载PDF
实施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前后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意愿调查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书红 李曼春 +2 位作者 田本淳 鲍科臻 江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15-916,共2页
目的了解实施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海曙区7个卫生服务中心(CHSC)所辖居委会中各抽取1个居委会,其中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232人)纳入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实施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海曙区7个卫生服务中心(CHSC)所辖居委会中各抽取1个居委会,其中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232人)纳入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以居委会为单位组织糖尿病患者专题小组讨论,共访谈糖尿病患者33人。结果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就诊首选CHSC的比例分别为44·0%、46·0%,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愿意由CHSC对自己的糖尿病进行管理、愿意签订管理合同、愿意支付管理费用的患者分别从管理模式实施前的49·1%、40·5%和40·5%提高到干预后的70·0%、61·9%和68·1%,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舆论导向,提高CHSC的服务质量,使患者真正了解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并切实获得满意的服务,以提高患者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管理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 利用意愿
下载PDF
举办主体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威 冯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3467-3471,共5页
目的探讨举办主体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SC)慢性病管理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6月选取北京市海淀区的48家CHSC为研究对象,其中18家由高校举办(高校CHSC),23家由卫生行政部门直接举办(政府CHSC),7家由医院举办(医院CHSC)。通过海淀区社区... 目的探讨举办主体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SC)慢性病管理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6月选取北京市海淀区的48家CHSC为研究对象,其中18家由高校举办(高校CHSC),23家由卫生行政部门直接举办(政府CHSC),7家由医院举办(医院CHSC)。通过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CHSC 2013年网络直报数据,进行资料收集,包括社区居民患慢性病情况、CHSC人力资源情况、CHSC慢性病管理情况、CHSC慢性病管理阶段相关指标。同时,随机抽取5家CHSC(1家高校CHSC、3家政府CHSC、1家医院CHSC)的主任和主管医疗的副主任进行一对一访谈。结果不同举办主体CHSC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数、社区糖尿病患者数、每千人口社区医生数、每千人口社区注册护士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社区医生人均每日负担门诊人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举办主体CHSC的高血压患者年人均社区就诊次数、糖尿病患者年人均社区就诊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校CHSC的高血压患者年人均社区就诊次数、糖尿病患者年人均社区就诊次数高于政府CHSC和医院CH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举办主体CHSC的体检率、高血压患者管理率、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向上转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校CHSC的体检率、高血压患者管理率、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向上转诊率高于政府CHSC和医院CHSC,政府CHSC的体检率高于医院CH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举办主体、高血压患者管理率对高血压患者年人均社区就诊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高校CHSC为参照,卫生行政部门举办对糖尿病患者年人均社区就诊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举办主体影响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作用机制包括:高校CHSC具有与慢性病管理对象之间服务联系密切的传统优势、辖区居民的多元化导致政府CHSC处于服务劣势、在竞争性医疗卫生机构间CHSC处于劣势。结论在慢性病管理的3个阶段中,高校CHSC的管理情况优于政府CHSC和医院CHSC;举办主体和慢性病患者管理率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性病管理 举办主体
下载PDF
中国卫生政策法规历史、类型、特征与卫生治理模式战略转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继同 左芙蓉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2-38,共7页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性时刻,卫生改革、发展实践与国家卫生治理模式,尤其是卫生政策法规的历史演变、基本类型、结构性特征和卫生治理模式的战略转型,具有特别重要现实意义、理论意义、政策意义和全球意义,是理解中国卫生保...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性时刻,卫生改革、发展实践与国家卫生治理模式,尤其是卫生政策法规的历史演变、基本类型、结构性特征和卫生治理模式的战略转型,具有特别重要现实意义、理论意义、政策意义和全球意义,是理解中国卫生保健体系构成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模式,尤其是中国立法模式、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决策模式、政府职能、国家运行机制、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法律文化和社会治理模式等诸多重大议题的最佳视角。从法律社会史、政治社会史和医学社会史角度,运用文献回顾、历史人类学、历史社会学和社会-历史比较研究等方法,在简要划分中国近现代卫生政策法规为1840年以前、1840-1910、1911-1948、1949-1978、1979-2000、2001年以来六大历史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首次将中国卫生政策法规划分为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与国务院文件、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四大类。四大类卫生政策法规又细分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文件、全国人大宪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卫生部的部门规章、卫生部的卫生行政执法解释、卫生部的规范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卫生部的规划与计划、卫生部医疗卫生标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白皮书,共计13种具体而微的卫生政策法规类型。首次明确概括中共中央文件地位最高,政策第一、法律第二状况,国家权力主体多元分散,政策法规决策高度中央集权,卫生政策法规层次众多,卫生治理模式处于多重转型阶段特征,系统总结本研究多种重要发现,勾勒中国特色卫生政策法规体系框架总体图画和层次结构。最后,本文深入分析中国卫生政策法规主要类型优劣之处和现行卫生治理模式面临的挑战,借鉴欧美国家依法治国和法制建设发展规律,指明中国卫生治理模式战略转型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改 卫生政策 政策法规类型 卫生治理模式
下载PDF
卫生改革的宏观政策目标与对卫生改革动力结构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继同 吴明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共3页
目前,卫生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宏观政策目标体系不清,卫生改革与国家总体改革动力源泉不相协调。为什么进行卫生改革,卫生改革为了什么,已成为国家医疗制度框架设计和卫生政策模式选择的首要战略议题,成为继续深化卫生改革和确保卫生... 目前,卫生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宏观政策目标体系不清,卫生改革与国家总体改革动力源泉不相协调。为什么进行卫生改革,卫生改革为了什么,已成为国家医疗制度框架设计和卫生政策模式选择的首要战略议题,成为继续深化卫生改革和确保卫生改革成功的最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改革 国家改革 卫生政策目标 卫生改革动因
下载PDF
公共财政框架下县乡财政卫生支出优先次序下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海沙 李卫平 《中国卫生经济》 2006年第9期5-9,共5页
通过分析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历程,阐明了财政体制正在向公共化方向迈进;通过分税制背景下县乡财政的资金流程和收支结构分析阐明了在财力不足、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和拉动经济发展的责任下,县乡财政压缩对社会事业的支... 通过分析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历程,阐明了财政体制正在向公共化方向迈进;通过分税制背景下县乡财政的资金流程和收支结构分析阐明了在财力不足、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和拉动经济发展的责任下,县乡财政压缩对社会事业的支出成为现实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对卫生事业发展认识的不一致和卫生部门不理解财政改革基本逻辑和发展规律等是导致目前卫生支出在社会事业支出次序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财政框架 县乡财政压力 财政卫生筹资 优先次序
下载PDF
我国公立医院卫生财政补偿政策变迁及医院成本核算的战略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缪建春 刘继同 《中国医院管理》 2010年第8期1-2,共2页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与医院监管机制、药品监管机制、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政策变迁的3个阶段,并从公立医院职能的角度,分析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在界定医院财政补偿与市场补偿领域的重要...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与医院监管机制、药品监管机制、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政策变迁的3个阶段,并从公立医院职能的角度,分析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在界定医院财政补偿与市场补偿领域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卫生财政补偿 成本核算
下载PDF
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门诊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业清 李小飞 张拓红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3期182-183,共2页
目的:阐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患者的基本特征。方法:对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五个社区站2007年6月份的门诊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和Х^检验。结果:中心和站就诊人群在年龄构成、户籍构成、支付类别方面的... 目的:阐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患者的基本特征。方法:对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五个社区站2007年6月份的门诊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和Х^检验。结果:中心和站就诊人群在年龄构成、户籍构成、支付类别方面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心就诊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5—44岁组,站在60岁及以上组;中心本市非农、本市农业和外地户籍所占比例分别为74.46%、0.83%和24.71%,站为96.07%、0.39%和3.53%;中心医保、公费医疗和自付及其他所占比例分别为61.85%、5.29%和32.86%,站为82.38%、12.39%和5.23%;高血压、冠心痛、糖尿病和上感等四种疾病是中心和站的主要就诊病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门诊患者
下载PDF
卫生政策的“国策”地位与卫生政治学的独特视角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继同 吴明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0,共3页
国家政策是中国政治智慧的独特遗产。首次从什么是国策、国策内涵外延、国策形成机制、国策基本特征角度,全面分析卫生部门在社会发展中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系统阐述将卫生政策提升到国策地位的紧迫性、必要性、重要性和前瞻性及其战略... 国家政策是中国政治智慧的独特遗产。首次从什么是国策、国策内涵外延、国策形成机制、国策基本特征角度,全面分析卫生部门在社会发展中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系统阐述将卫生政策提升到国策地位的紧迫性、必要性、重要性和前瞻性及其战略意义,明确指出应重视“卫生政治学视角”在宏观卫生政策研究与微观医院管理中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策定义 国策内涵外延 国策基本特征 国家行动议程卫生政治学视角
下载PDF
中国重大灾害事故、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体系与精神卫生社会工作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继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2,共7页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用血的代价再次提出国家重大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体系建设议题,如何预防为主和防患未然,加强现场医疗救援能力,建立从预防、救援、护送转运到社区康复的连续性、综合性医疗救援服务体系,提高应急反应和处...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用血的代价再次提出国家重大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体系建设议题,如何预防为主和防患未然,加强现场医疗救援能力,建立从预防、救援、护送转运到社区康复的连续性、综合性医疗救援服务体系,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将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危害、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身心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公共政策、社会政策和卫生政策议程的重要领域。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重大事故、灾害、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体系的历史演变、基本特点、现实状况、主要问题和面临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医疗救援体系建设与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关系,阐述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在医疗救援体系中所处地位、职责范围、扮演角色、发挥作用,目的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医疗救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灾害 重大事故 突发事件 紧急医疗救援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角色
下载PDF
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与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核心理论政策议题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继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78,共9页
2005年是中国社会发展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历程中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时刻,经济体制改革、医药、教育、住房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模式与社会发展方向再度成为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议程的核心议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困境引发社会各界对卫生体... 2005年是中国社会发展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历程中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时刻,经济体制改革、医药、教育、住房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模式与社会发展方向再度成为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议程的核心议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困境引发社会各界对卫生体制改革反思,如何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框架成为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当前,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框架设计与全民健康照顾服务体系建设实践正面临诸多基础议题,为什么要建立,必要性与可行性,什么时间,如何建立,现行各种制度如何衔接,是否有财政能力,应设置几种缴费标准,长远规划与战略目标等是全民医保制度建设不可回避的关键性议题。综观国内外社会发展经验,人类健康需要、卫生政策与健康照顾服务已成为国家的基本政策,政府职能转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建立健全社会基础设施体系,奠定和谐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改革 全民医保核心政策议题 卫生政策国策地位 社会基础设施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