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乙肝)流行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疾病负担重。在我国,乙型肝炎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为实现WHO和“2030健康中国”规...乙型肝炎(乙肝)流行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疾病负担重。在我国,乙型肝炎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为实现WHO和“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目标,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国内临床、公共卫生和检验等领域专家,在全面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多轮讨论形成本建议,以实现对成人进行普遍筛查,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评估、治疗和长期随访管理,对未感染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消除乙型肝炎危害的目标。展开更多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研究培养液中锌元素浓度变化对嗜酸乳杆菌生长及菌体内其他元素吸收状况的影响;从菌体中无机元素再平衡角度探讨锌干预影响嗜酸乳杆菌生长及元素吸收的潜在机制。以嗜酸乳杆菌为实验细菌菌种,以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研究培养液中锌元素浓度变化对嗜酸乳杆菌生长及菌体内其他元素吸收状况的影响;从菌体中无机元素再平衡角度探讨锌干预影响嗜酸乳杆菌生长及元素吸收的潜在机制。以嗜酸乳杆菌为实验细菌菌种,以元素锌为实验元素,观察培养液中锌浓度变化所导致的嗜酸乳杆菌生长速度的变化。共设置7个锌元素浓度组,每组6个平行样品,锌元素浓度范围为0~1200 ng·mL^-1,每组浓度间隔200 ng·mL^-1,其中0 ng·mL^-1组即为对照组。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培养液和嗜酸乳杆菌中的锌(Zn)、铜(Cu)、铁(Fe)、锰(Mn)等43种元素的含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嗜酸乳杆菌的OD值,监控其生长速度。利用SPSS20.0(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20.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培养液中Zn浓度变化会引发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刺激效应,在Zn浓度为600 ng·mL^-1时刺激效应最明显,同时导致菌体内无机元素浓度发生改变,菌体内包括Se和Fe在内的部分有益元素含量随着细菌生长速度的加快而升高,Cd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则降低。相关分析显示,菌体中Se,U,Fe,Al,Ti,Sb,Ba,Mn,Co,Zn和Sr(按照2~10 h整体相关系数值由高到低排列)11种元素的含量与OD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U,Al,Ti和Sb为负相关,其余7种元素为正相关;嗜酸乳杆菌中Se,Sr,Al,Mn,Fe,Co和Cd等14种元素含量与菌体中锌元素含量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液中锌元素浓度变化会刺激或抑制嗜酸乳杆菌生长速度,同时,还可上调某些有益元素及下调某些有害元素元素的含量;菌体中有益与有害元素含量的再平衡或许是培养液中锌干预改变嗜酸乳杆菌生长速度的潜在机制。展开更多
病毒性肝炎造成的慢性感染和死亡病例数量庞大,全球疾病较重负担。为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危害,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了针对性的战略目标,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行动计划。按照WHO推荐的预防策略,各...病毒性肝炎造成的慢性感染和死亡病例数量庞大,全球疾病较重负担。为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危害,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了针对性的战略目标,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行动计划。按照WHO推荐的预防策略,各成员国制定了详细的预防接种程序。本研究对全球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现状、接种策略以及母婴阻断的干预措施进行综述。展开更多
文摘乙型肝炎(乙肝)流行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疾病负担重。在我国,乙型肝炎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为实现WHO和“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目标,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国内临床、公共卫生和检验等领域专家,在全面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多轮讨论形成本建议,以实现对成人进行普遍筛查,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评估、治疗和长期随访管理,对未感染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消除乙型肝炎危害的目标。
文摘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研究培养液中锌元素浓度变化对嗜酸乳杆菌生长及菌体内其他元素吸收状况的影响;从菌体中无机元素再平衡角度探讨锌干预影响嗜酸乳杆菌生长及元素吸收的潜在机制。以嗜酸乳杆菌为实验细菌菌种,以元素锌为实验元素,观察培养液中锌浓度变化所导致的嗜酸乳杆菌生长速度的变化。共设置7个锌元素浓度组,每组6个平行样品,锌元素浓度范围为0~1200 ng·mL^-1,每组浓度间隔200 ng·mL^-1,其中0 ng·mL^-1组即为对照组。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培养液和嗜酸乳杆菌中的锌(Zn)、铜(Cu)、铁(Fe)、锰(Mn)等43种元素的含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嗜酸乳杆菌的OD值,监控其生长速度。利用SPSS20.0(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20.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培养液中Zn浓度变化会引发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刺激效应,在Zn浓度为600 ng·mL^-1时刺激效应最明显,同时导致菌体内无机元素浓度发生改变,菌体内包括Se和Fe在内的部分有益元素含量随着细菌生长速度的加快而升高,Cd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则降低。相关分析显示,菌体中Se,U,Fe,Al,Ti,Sb,Ba,Mn,Co,Zn和Sr(按照2~10 h整体相关系数值由高到低排列)11种元素的含量与OD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U,Al,Ti和Sb为负相关,其余7种元素为正相关;嗜酸乳杆菌中Se,Sr,Al,Mn,Fe,Co和Cd等14种元素含量与菌体中锌元素含量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液中锌元素浓度变化会刺激或抑制嗜酸乳杆菌生长速度,同时,还可上调某些有益元素及下调某些有害元素元素的含量;菌体中有益与有害元素含量的再平衡或许是培养液中锌干预改变嗜酸乳杆菌生长速度的潜在机制。
文摘病毒性肝炎造成的慢性感染和死亡病例数量庞大,全球疾病较重负担。为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危害,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了针对性的战略目标,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行动计划。按照WHO推荐的预防策略,各成员国制定了详细的预防接种程序。本研究对全球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现状、接种策略以及母婴阻断的干预措施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