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医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满足全身血管病变综合防治需要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3年第4期463-466,共4页
血管性疾病是累及全身重要脏器动脉的系统性病症,它与众多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有关,并导致进行性的动脉血管系统损伤,最终引发血管性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的发生... 血管性疾病是累及全身重要脏器动脉的系统性病症,它与众多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有关,并导致进行性的动脉血管系统损伤,最终引发血管性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的发生。而导致上述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供应上述脏器的血管发生了病变,表现为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等。因而,从根本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致死、致残后果,不仅仅要重视和治疗严重血管事件,更重要的是早期检测血管病变,早期干预、早期预防,避免终末期血管事件的发生。全身血管病防治的关键为早期血管病变检测,通过超声等各种无创的检测技术、脉搏波速度、心踝血管指数、踝臂指数等,早期评估血管病变,并通过以社区医疗和全科医疗为主体、三级医院为龙头的模式,进行有效的血管健康管理,使血管病从早期预防、发病后的治疗和后期的康复构成完整的患者服务系统。血管医学是最贴近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学科,实验室创立的无创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等的检测技术最终都服务于临床,成为临床上早期血管病变重要的检测手段,血管医学最终会成为转化医学的主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医学 早期检测 转化医学
下载PDF
新的血管健康分级标准与血管医学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宏宇 刘欢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4期365-368,共4页
动脉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引发其相关联的器官发生恶性事件的主要原因,传统的血管病变评价方法和分类方法仅关注血管结构性动脉管腔狭窄,并未整体评估其结构和功能状态。为此,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创立了新的血管健康分类方法(北京血管健康分级... 动脉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引发其相关联的器官发生恶性事件的主要原因,传统的血管病变评价方法和分类方法仅关注血管结构性动脉管腔狭窄,并未整体评估其结构和功能状态。为此,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创立了新的血管健康分类方法(北京血管健康分级)和血管医学专业学科,从全新的视角展示血管状态,对于预防和管理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血管病变 血管医学
下载PDF
血管医学:实践转化医学、全科医学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主阵地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宏宇 刘金波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期145-146,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人类致死和致残的"头号杀手",而其疾病基础为供应心脑的血管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如血管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瘤、粥样斑块形成及破裂等。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转化医学 血管医学 全科医学 心脑血管疾病 人类疾病谱 病理性改变 血管发生
下载PDF
高血压及其相关血管病变的社区防控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3年第4期453-456,共4页
高血压相关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导致目前人群致死和致残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健康和经济负担。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相应的社区防控策略有助于维护高血压患者血管健康,最终有效降低高血压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 高血压相关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导致目前人群致死和致残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健康和经济负担。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相应的社区防控策略有助于维护高血压患者血管健康,最终有效降低高血压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健康 社区
下载PDF
血管医学:实践转化医学、全科医学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主阵地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宏宇 刘金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1年第7期10-11,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人类致死和致残的“头号杀手”,而其疾病基础为供应心脑的血管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如血管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瘤、粥样斑块形成及破裂等。因而,血管性疾病是众多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人类致死和致残的“头号杀手”,而其疾病基础为供应心脑的血管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如血管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瘤、粥样斑块形成及破裂等。因而,血管性疾病是众多疾病的病理基础。从2003年开始,我国卫生部已批准将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众多的医疗机构和临床医务人员认识并应用血管早期评估系统、进行早期血管疾病的诊治,期间出台了国际上第一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的应用指南[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医学 新型学科 转化医学 全科医学 血管疾病 血管病 心脏血管疾病 血管钙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血管病变研究新视角——动脉硬度、脉搏波和脉压 被引量:18
6
作者 倪永斌 李翠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3-6,共4页
动脉硬度用于反映弹性动脉壁的力学特征,动脉张力和结构的改变可增加动脉硬度。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检测动脉硬度,其中脉搏波速度简单方便易于推广。脉搏波由左心室间断射血产生,沿动脉壁从中央向外周传导,遇到阻抗不匹配处可以发生反射... 动脉硬度用于反映弹性动脉壁的力学特征,动脉张力和结构的改变可增加动脉硬度。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检测动脉硬度,其中脉搏波速度简单方便易于推广。脉搏波由左心室间断射血产生,沿动脉壁从中央向外周传导,遇到阻抗不匹配处可以发生反射。动脉硬度和脉压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动脉硬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度 脉搏波 脉压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依托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与心血管疾病社区防治策略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宏宇 陈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281-1284,共4页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疾病负担。要从根本上控制心血管疾病,不仅要重视治疗,更需从源头控制危险因素及血管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血管健康管理能够早期发现亚临床血管病变,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改善血管功能,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北京大...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疾病负担。要从根本上控制心血管疾病,不仅要重视治疗,更需从源头控制危险因素及血管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血管健康管理能够早期发现亚临床血管病变,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改善血管功能,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是国内率先开展血管健康管理的实践者,并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应用于血管健康管理,实现了三级医院-社区-家庭的防、治、康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模式,实现了心血管疾病防控的战线前移。依托信息化建设,以血管健康管理为抓手的心血管疾病防控策略将助力“健康中国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健康信息技术 社区卫生服务 血管健康管理
原文传递
急性脑血管病的血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宏宇 赵红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5期625-627,共3页
急性脑血管病覆盖的范围很广,包括大脑动静脉系统发生的血栓形成,夹层血管炎症和闭塞。最常见的脑血管病急症为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在美国每年... 急性脑血管病覆盖的范围很广,包括大脑动静脉系统发生的血栓形成,夹层血管炎症和闭塞。最常见的脑血管病急症为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在美国每年约78万人发生上述三种状况。其中60万人为新发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HEMORRHAGE 控制策略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压 缺血性脑卒中 血栓形成 静脉系统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靶器官保护的策略——血管健康维护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4期454-456,共3页
在美国成年人约有7400万高血压患者和2300万糖尿病患者,中国高血压人数已达2亿,血糖不正常人数已达1亿,约75%的糖尿病患者常并发高血压。上述两种疾病在青少年和青壮年人群的发病率也在迅速增加,糖尿病和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给各国政... 在美国成年人约有7400万高血压患者和2300万糖尿病患者,中国高血压人数已达2亿,血糖不正常人数已达1亿,约75%的糖尿病患者常并发高血压。上述两种疾病在青少年和青壮年人群的发病率也在迅速增加,糖尿病和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给各国政府和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其中大部分患者存在上述两种疾病的交叉,这些并发症可被分为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 靶器官保护 健康维护 冠状动脉疾病 大血管并发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人类动脉血管壁生物力学特征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6期773-775,共3页
众所周知,动脉僵硬度增加与衰老相伴随,并同时导致男性和女性收缩压和脉压增大。脉压增大是反映动脉僵硬度的间接指标,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更直接反映大动脉僵硬度的参数,均为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之外... 众所周知,动脉僵硬度增加与衰老相伴随,并同时导致男性和女性收缩压和脉压增大。脉压增大是反映动脉僵硬度的间接指标,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更直接反映大动脉僵硬度的参数,均为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之外的心血管恶性事件的相关因素[1]。多种影响动脉树的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如血压、心率、体型、糖尿病、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生物力学特征 动脉血管壁 大动脉僵硬度 人类 脉压增大 脉搏波速度 相关因素
下载PDF
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及其心脏和血管损伤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6年第4期331-333,共3页
代谢综合征近年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明显增加。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是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高血压及其相关心脏和血管损伤的基本机制。交感神经活性的激活可通过动脉压力感受器受损激发,也可通过一些代谢异常的通道激活。长期交感神经... 代谢综合征近年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明显增加。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是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高血压及其相关心脏和血管损伤的基本机制。交感神经活性的激活可通过动脉压力感受器受损激发,也可通过一些代谢异常的通道激活。长期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引发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并产生心脏、血管和肾脏疾病。选择性肾脏消融术是近期出现的临床用于控制肥胖相关高血压的新技术。现综述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以及其继发性心脏和血管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交感神经系统 代谢综合征 血管损伤
下载PDF
心房颤动与血管病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6期681-682,共2页
近年来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人群总数已达3~4亿,其主要的后果是由于危险因素所致的血管病变发生和发展引起致死和致残的血管事件。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心脑... 近年来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人群总数已达3~4亿,其主要的后果是由于危险因素所致的血管病变发生和发展引起致死和致残的血管事件。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约300多万,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心房颤动 心脑血管疾病 死亡人数 危险因素 超重肥胖 高血压 高血脂
下载PDF
衰老与血压、血管功能调控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4期448-451,共4页
随着人类自身的衰老过程,血压和血管均发生变化。直接测量外周血压与测量中心动脉压及压力波形的分析,包括脉搏波传导速度等,开辟了我们认识血管生物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新领域,使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综合征需重新定义。
关键词 血管生物学 衰老过程 高血压 功能调控 脉搏波传导速度 直接测量 中心动脉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外周动脉疾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
14
作者 王宏宇 马燃 于晓岚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4期470-471,共2页
与冠状动脉和颅内动脉的血管疾病相比,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在临床上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脑卒中的患者PAD的发病率很高,同时在PAD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也很高。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外周动脉疾病 预防 ARTERY 临床表现 血管疾病 颅内动脉 冠状动脉
下载PDF
高血压的联合治疗策略与血管保护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永泉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5期661-663,共3页
关键词 联合治疗 高血压 血管保护 生活质量 临床试验 流行病学 证据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保护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期34-36,共3页
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一直是临床控制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血压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上世纪80年代,在欧洲一些学者应用动脉内血压24 h动态监测的方法,对血压的节律获取了大量的... 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一直是临床控制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血压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上世纪80年代,在欧洲一些学者应用动脉内血压24 h动态监测的方法,对血压的节律获取了大量的资料。这些数据显示血压存在极大的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靶器官保护 心血管危险因素 心血管事件 动脉内血压 临床控制 动态监测 数据显示
下载PDF
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准确地测量血压(blood pressure,BP)对于评价高血压及其预后风险非常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现在应用的传统诊所BP测值并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真实BP状态。诊所BP的不足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1)BP变异度大;(2)技术应用不佳(如... 准确地测量血压(blood pressure,BP)对于评价高血压及其预后风险非常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现在应用的传统诊所BP测值并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真实BP状态。诊所BP的不足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1)BP变异度大;(2)技术应用不佳(如读数不准、袖带放气过快、袖带和充气装置大小不合适等);(3)白大衣效应(在医疗环境下BP降低可致治疗缺陷,隐匿性高血压的患者,非诊所BP为高血压而休息时或诊所测量则BP正常或比非诊所BP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应用 测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 家庭 白大衣效应 医疗环境 BP
下载PDF
内皮素拮抗剂在慢性肾病患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中的治疗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6期791-793,共3页
关键词 顽固性高血压 内皮素拮抗剂 治疗效应 肾病患者 慢性 心血管事件 世界范围 发病率
下载PDF
远程无线实时手机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宏宇 柳子静 +4 位作者 刘光宇 张新利 王敏 范爽斐 于晓岚 《中国民康医学》 2011年第3期283-283,285,共2页
目的:探讨无线实时手机心电监护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02例接受无线实时手机心电监护系统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其中体检人员为53例,高血压患者4例,冠心病患者15例,心律失常患者82例,心室肥厚患者1例,瓣膜病患者1例。结果:... 目的:探讨无线实时手机心电监护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02例接受无线实时手机心电监护系统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其中体检人员为53例,高血压患者4例,冠心病患者15例,心律失常患者82例,心室肥厚患者1例,瓣膜病患者1例。结果:室早31例,室速1例,室上早1例,窦缓,RR间期>2 s 12例,ST-T改变63例,房颤1例,未见异常者2例。监测过程中自动报警501次,手动报警754次,其中有效报警为254次,有效报警比率为20.3%。结论:无线实时手机心电监护系统操作方便,可通过手机发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和早期心肌缺血的识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 临床 应用
下载PDF
致动脉僵硬的分子学机制
20
作者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3年第6期727-729,共3页
动脉血管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导致目前人群致死和致残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其中代谢相关的危险因素促进了动脉僵硬过程,但机体自身遗传素质和分子水平异常与动脉僵硬性改变密切相关,一些研究已证实血管平滑肌、内质网和基质金... 动脉血管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导致目前人群致死和致残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其中代谢相关的危险因素促进了动脉僵硬过程,但机体自身遗传素质和分子水平异常与动脉僵硬性改变密切相关,一些研究已证实血管平滑肌、内质网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动脉僵硬度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僵硬 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