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关近代西藏历史和汉藏关系的研究资料和研究回顾 被引量:2
1
作者 朱丽双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文章首先介绍有关近代西藏历史和汉藏关系的研究资料,包括档案材料、旅藏人士的藏事著述和回忆录三种,然后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情况。文章指出,由于中国的藏学研究从一开始就与民族存亡、边疆危机等民族主义情绪紧密相连,因此就... 文章首先介绍有关近代西藏历史和汉藏关系的研究资料,包括档案材料、旅藏人士的藏事著述和回忆录三种,然后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情况。文章指出,由于中国的藏学研究从一开始就与民族存亡、边疆危机等民族主义情绪紧密相连,因此就近代西藏历史而言,国人较多关注英俄侵略西藏史及中英关于西藏问题之交涉,而对西藏内部的社会政治变迁及错综复杂的汉藏关系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另一方面,西方学者由于多不能直接利用汉文材料,其论述难免由于史料的片面而有失偏颇。随着近年台湾和大陆收藏的相关档案资料逐步对公众开放,可以期待,有关近代西藏历史和汉藏关系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西藏 历史 研究资料 研究回顾
下载PDF
中古《五行志》的“征”与“应” 被引量:15
2
作者 游自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6,共7页
中古正史的《五行志》里记录了大量怪异事物,这些记录一般由"征"与"应"两部分构成。征应的产生建立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上,可以分为"有征必有应"和"有应才有征"两种。由于受到自身知识背景、... 中古正史的《五行志》里记录了大量怪异事物,这些记录一般由"征"与"应"两部分构成。征应的产生建立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上,可以分为"有征必有应"和"有应才有征"两种。由于受到自身知识背景、政治立场的约束,古代史家有意无意间会采取"选择性记忆"的方式,通过直解、转释、反说等方法来对征应进行解说。透析征应的产生机制及其解说方式,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知识阶层的信仰与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五行志 征应
下载PDF
单逑诸器铭文习语的时代特点和断代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韩巍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33,共8页
西周晚期后段即宣幽时期的铭文习惯用语,包括颂赞、褒扬用语和嘏辞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在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的西周单逑诸器铭文中多有体现。这一特征,与此前夷厉时期有明显差别,可以作为西周晚期青铜器断代研究中的一项参考标准... 西周晚期后段即宣幽时期的铭文习惯用语,包括颂赞、褒扬用语和嘏辞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在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的西周单逑诸器铭文中多有体现。这一特征,与此前夷厉时期有明显差别,可以作为西周晚期青铜器断代研究中的一项参考标准。将之与宣幽时期册命铭文的变化规律相结合,便有可能进一步清晰区分西周晚期前段(夷厉)和后段(宣幽)的青铜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青铜器铭文 单逑诸器 习惯用语 断代研究
下载PDF
两枚拜占廷金币仿制品辨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云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7-91,共5页
拜占廷金币及其仿制品的发掘既有重要的考古价值,也有着极高的历史意义,这些金币所涉及到的信息涵盖了拜占廷帝国的经济、外交、国际贸易,以及古代亚洲的政治格局、东西商路沿途局势和风俗地理,乃至古代中国的一些生活特征等等多方... 拜占廷金币及其仿制品的发掘既有重要的考古价值,也有着极高的历史意义,这些金币所涉及到的信息涵盖了拜占廷帝国的经济、外交、国际贸易,以及古代亚洲的政治格局、东西商路沿途局势和风俗地理,乃至古代中国的一些生活特征等等多方面问题,是研究者分析理解古代中国与拜占廷帝国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资料。因此,只有正确释读辨析这些金币,才能很好地展开进一步的历史研究工作。在各位学者专家的努力下,特别是中文版拜占廷古币目录的专著出版,为了解和认识这些拜占廷金币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然而,严格的说,我国目前对拜占廷古币学的了解还有局限,在释读和辨明个别拜占廷金币的时候,由于资料的限制,存在着一定的疏漏。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两枚拜占廷金币仿制品的形制特征及相关信息加以阐述,以便更为准确地认识这些金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廷金币 仿制品 拜占廷帝国 古代中国 历史研究工作 考古价值 历史意义 国际贸易
下载PDF
新学科的奠基之作——评《中国藏书通史》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玉麒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中国藏书通史》 书评 藏书史 学科创建 体例
下载PDF
敦煌梵文于阗文医典《耆婆书》中的“十味酥”药方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明 《中华文史论丛》 2001年第63期112-132,共21页
《耆婆书》(Jivaka-pustaka)是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于阗文和梵文的双语卷子,入藏印度事务部图书馆,编号为Ch.ii003。该文书开头完整,而结尾部分残缺过甚。从内容上看,它是一部印度古典的医学着作。虽然《耆婆书》是于阗文和梵文的双... 《耆婆书》(Jivaka-pustaka)是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于阗文和梵文的双语卷子,入藏印度事务部图书馆,编号为Ch.ii003。该文书开头完整,而结尾部分残缺过甚。从内容上看,它是一部印度古典的医学着作。虽然《耆婆书》是于阗文和梵文的双语写本,但二者并不能完全对应,时有缺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耆婆书》 “十味酥”药方 中国 古代典籍 学术研究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贴近诗学本质 开拓新的研究空间——评《中国古代诗歌句法理论的发展》
7
作者 朱玉麒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中国古代诗歌句法理论的发展》 诗学 选题 诗歌研究 诗歌语言
下载PDF
晚清学堂读经与日本 被引量:3
8
作者 朱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9,160,共9页
晚清教育改革,师法日本,甚至于连中国固有的经学如何安置,也部分借鉴了日本的教育经验。壬寅、癸卯学制的拟订以及清季教育宗旨的颁行,有关经学教育的规划,都能找到日本方面的影响。而来自于日本的明治汉语新词汇、教科书、教学方法和... 晚清教育改革,师法日本,甚至于连中国固有的经学如何安置,也部分借鉴了日本的教育经验。壬寅、癸卯学制的拟订以及清季教育宗旨的颁行,有关经学教育的规划,都能找到日本方面的影响。而来自于日本的明治汉语新词汇、教科书、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也冲击了晚近中国的经学传承及其所维系的伦理纲常。由此带来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经学在近代中国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堂 经学 日本
下载PDF
晚清经学教科书的编写与审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朱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116,共8页
清季兴学,经学最终以分科的方式被纳入新式学堂教育。因缘仿行西方学制的规范要求,在尝试分科教学的过程中,学堂经学教习或自编讲义,或照搬日本用书,书局以及一些国学保存机构也参与到经学教科书编写的过程。清季官方对各种经学教科书... 清季兴学,经学最终以分科的方式被纳入新式学堂教育。因缘仿行西方学制的规范要求,在尝试分科教学的过程中,学堂经学教习或自编讲义,或照搬日本用书,书局以及一些国学保存机构也参与到经学教科书编写的过程。清季官方对各种经学教科书或讲义加以审定的同时,推出了部编教科书版本。在中西学交融碰撞的大背景下,经学教科书的编写,不仅遇到如何迎合西式教育体制而又能维系旧学的难题,也预示着经学课程最终必须融入学堂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学堂 教科书
下载PDF
托勒密时期埃及奴隶制评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颜海英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06-114,共9页
在法老时期的埃及,没有专指奴隶的术语,几个表示奴隶的词同时也有其他的含义。而希腊化时期的史料中,比法老时期有利的一点是有了专指奴隶的法律术语——δουλοζ或αυδραποδου(由于希腊语成了官方语言,所以这个时期大量... 在法老时期的埃及,没有专指奴隶的术语,几个表示奴隶的词同时也有其他的含义。而希腊化时期的史料中,比法老时期有利的一点是有了专指奴隶的法律术语——δουλοζ或αυδραποδου(由于希腊语成了官方语言,所以这个时期大量的纸草文献是用希腊语写成的)。但是,这类词极少出现,常用的是παιδαοιου,πατζ,παιδισκη(男孩,孩子的意思),它们也可以指自由人。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勒密 古典奴隶制 债务奴隶 自由人 希腊化时期 希腊人 大土地所有者 托勒密王朝 公元前 纸草
原文传递
宋蜀刻本《张说之文集》流传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玉麒 《文献》 2002年第2期87-104,共18页
一、宋本《张说之文集》版本研究的意义 张说(667-731),字说之、道济,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封燕国公.
关键词 《张说之文集》 钞本 影钞 宋本 行款 宋蜀刻本 宋刻本 顾千里 藏书家 藏园群书题记
原文传递
晋怀帝湘州统郡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健梅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湘州 中国历史 地理志 地图集 谭其骧 西晋 荆州 辖境
原文传递
修昔底德与现代希腊的古典文化复兴(1790——1830)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莹雪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60,共13页
本文研究的是修昔底德在现代希腊古典文化复兴时期(1790—1830)的接受情况。在这一时期的希腊知识界修昔底德被认为是真正的历史学家,他的作品是客观、理性、批判史学的楷模。学者在史学风格讨论之外,也在解读修昔底德作品的过程中倾注... 本文研究的是修昔底德在现代希腊古典文化复兴时期(1790—1830)的接受情况。在这一时期的希腊知识界修昔底德被认为是真正的历史学家,他的作品是客观、理性、批判史学的楷模。学者在史学风格讨论之外,也在解读修昔底德作品的过程中倾注了他们对于本民族历史与民族认同的思考。然而所有这些希腊学者对于修昔底德的研究模式都带有鲜明的西欧印记,这反映了现代希腊的古典文化复兴,包括对修昔底德的再阅读,是舶来的文化思潮,是西欧文化殖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 现代希腊 古典文化复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