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全瓷材料制作的髓腔固位冠边缘和内部适合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曾百进 何林姣 +4 位作者 韩建民 李媛 林红 高虹 江青松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45-349,共5页
目的:比较应用椅旁CAD/CAM技术,三种不同全瓷材料制作的髓腔固位冠边缘和内部适合性的差异,以期为临床全瓷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用钴铬合金制作一个髓腔固位冠基准模型,并复制出36个超硬石膏模型,随机分为3组,采用Cerec AC扫描获... 目的:比较应用椅旁CAD/CAM技术,三种不同全瓷材料制作的髓腔固位冠边缘和内部适合性的差异,以期为临床全瓷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用钴铬合金制作一个髓腔固位冠基准模型,并复制出36个超硬石膏模型,随机分为3组,采用Cerec AC扫描获取光学模型并制作修复体,粘接后,包埋、切割,利用三维测量系统测量髓腔固位冠边缘及内部粘接剂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种全瓷材料边缘粘接剂厚度均小于120μm,内部的粘接剂厚度均小于200μm。在边缘、轴牙合角和轴髓角处,Celtr a R Duo的粘接剂厚度(84.69±8.90μm,129.89±17.86μm,166.63±21.71μm)分别小于Cer ec block(107.36±8.98μm,161.13±19.35μm,198.86±11.56μm)和IPS e.max CAD(110.85±4.58μm,183.81±22.00μm,195.81±13.25μm),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rec block和IPS e.max CA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其它测量位点三种材料的粘接剂厚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应用椅旁CAD/CAM技术制作髓腔固位冠时,三种全瓷材料的边缘和内部适合性都能达到临床要求,Celtra R Duo的边缘和内部适合性优于IPS e.max CAD和Cer ec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腔固位冠 适合性 全瓷材料
下载PDF
自黏性流动树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永祥 韩建民 林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306,共4页
目的:通过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以及传统型复合树脂的比较,研究了自黏性流动树脂的性能,并进一步明确酸蚀预处理对自黏性流动树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以及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对90颗牛牙进行牙体预备,暴露... 目的:通过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以及传统型复合树脂的比较,研究了自黏性流动树脂的性能,并进一步明确酸蚀预处理对自黏性流动树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以及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对90颗牛牙进行牙体预备,暴露牙本质,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B组、C组):A组为自黏性流动树脂与牙本质粘接、B组为自黏性流动树脂加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C组为传统型复合树脂加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根据是否行酸蚀预处理,进一步分为非酸蚀组(记为A1组、B1组、C1组)和酸蚀组(记为A2组、B2组、C2组)。测试粘接试样的剪切粘接强度,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LSD)分析。结果:A1组的粘接强度[(3.39±1.71)MPa]低于B1组的粘接强度[(21.58±4.50)MPa],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粘接强度和C1组的粘接强度[(19.31±6.79)MPa]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蚀预处理后,A2组的粘接强度[(6.75±3.54)MPa]大于A1组,但酸蚀预处理导致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降低,即B2组[(16.56±7.39)MPa]的粘接强度低于B1组,C2组[(11.31±5.54)MPa]的粘接强度低于C1组。结论: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一起使用时,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高于单独使用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一起与牙本质粘接时,自黏性流动树脂与传统型复合树脂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酸蚀预处理会降低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并使粘接强度结果的变异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牙本质粘结剂 酸蚀
下载PDF
国内口腔修复用复合树脂无机填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慎坡 林红 徐永祥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口腔材料中的复合树脂指的是一种颗粒增强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或称高分子复合材料。由美国学者Bowen于1962年开发,它是由有机树脂和无机填料组成的非匀相混合物,无机相为经过特殊表面处理的粉状无机填料[1]。填料又被称为增强体,主要作... 口腔材料中的复合树脂指的是一种颗粒增强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或称高分子复合材料。由美国学者Bowen于1962年开发,它是由有机树脂和无机填料组成的非匀相混合物,无机相为经过特殊表面处理的粉状无机填料[1]。填料又被称为增强体,主要作用是赋予材料良好的物理机械作用,如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填料 复合树脂 口腔材料 高分子复合材料 复用 国内 BOWEN 美国学者
原文传递
口腔材料学教学实验课设计:光照条件对光固化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慎坡 林红 +1 位作者 张研 郑睿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5期4-6,共3页
光固化复合树脂经光固化灯照射后固化,其临床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所用的光固化灯的影响,特别是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其影响更为显着。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光照条件对光固化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在口腔材料学实验课教学中... 光固化复合树脂经光固化灯照射后固化,其临床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所用的光固化灯的影响,特别是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其影响更为显着。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光照条件对光固化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在口腔材料学实验课教学中设计了两个实验: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固化深度实验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挠曲强度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光照射时间和光照强度对光固化复合树脂固化深度和挠曲强度的影响规律。实验设计完成后,在2008级的八年制学生中进行了实际使用,并根据实验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实验课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复合树脂 光照强度 固化深度 挠曲强度
原文传递
多媒体技术在口腔材料性能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慎坡 林红 郑刚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期48-50,共3页
为进一步优化教育管理和教学过程,适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教育部于1999年就已提出,在高校普及和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应用模式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一步。按照这一思路,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尝试对口腔材料学... 为进一步优化教育管理和教学过程,适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教育部于1999年就已提出,在高校普及和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应用模式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一步。按照这一思路,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尝试对口腔材料学材料性能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将课程讲授重点分别采用动画短片和录像方式进行详尽的讲解,其他概念多配以图片进行讲解。课件制作完成后,在2006级和2007级的八年制学生中进行了实际使用,并根据课件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课件教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材料学 多媒体技术 物理性能 机械性能
原文传递
Polident义齿清洁剂对义齿基托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袁慎坡 林红 +2 位作者 潘硕 娄丽丽 徐永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6-949,共4页
目的:以Polident为例,研究义齿清洁对义齿基托树脂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热凝基托树脂分别制作20个圆片试样(50.0 mm×0.5 mm)、24个与义齿的粘接试样和40个矩形条状试样(34.0 mm×13.5 mm×1.3 mm)。将试样随机分为空白组... 目的:以Polident为例,研究义齿清洁对义齿基托树脂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热凝基托树脂分别制作20个圆片试样(50.0 mm×0.5 mm)、24个与义齿的粘接试样和40个矩形条状试样(34.0 mm×13.5 mm×1.3 mm)。将试样随机分为空白组、空气组、蒸馏水组和清洁剂组,4组试样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空白组试样不经任何处理;空气组试样在人工唾液中浸泡16 h,在空气中暴露放置8 h,共做30个循环;蒸馏水组试样在人工唾液中浸泡16 h,在蒸馏水中放置8 h,共做30个循环;Polident清洁剂组试样在人工唾液中浸泡16 h,在义齿清洁剂溶液中放置8 h,共做30个循环。对处理后的试样进行色稳定性、挠曲强度、与合成树脂牙的粘接性能测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组试样经处理后,色稳定性及与义齿的粘结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4组试样的挠曲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空白组与空气组、蒸馏水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气组与Polident清洁剂组的挠曲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Polident处理后,义齿基托树脂的机械性能与空白组相比有所改变,与其他处理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清洁剂 义齿基托 复合树脂类 牙应力分析
下载PDF
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与3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 被引量:8
7
作者 潘徽 程灿 +2 位作者 胡嘉 刘鹤 孙志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0-993,共4页
目的:研究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与3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寻找可用于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的合适的可吸收粘接剂,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使用聚乳酸根管桩修复离体牙,用不同的粘接剂进行聚乳酸根管桩的粘接。按使用的粘接剂分为3组:氰... 目的:研究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与3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寻找可用于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的合适的可吸收粘接剂,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使用聚乳酸根管桩修复离体牙,用不同的粘接剂进行聚乳酸根管桩的粘接。按使用的粘接剂分为3组: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组、纤维蛋白粘接剂组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将离体牙制成薄片试样并进行微推出试验,测试不同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将经过测试的薄片试样,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粘接破坏的方式,分为4种:桩-粘接剂界面破坏、牙本质-粘接剂界面破坏、粘接剂的破坏和可吸收桩的破坏。结果:测得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为(16.83±6.97)MPa,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粘接强度为(12.10±5.09)MPa,这两组的粘接强度均高于纤维蛋白粘接剂的粘接强度(1.17±0.50)MPa,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与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粘接强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156。观察粘接破坏的方式,在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组,桩-粘接剂界面破坏占25.0%,牙本质-粘接剂界面破坏占16.7%,粘接剂的破坏占33.3%,可吸收桩的破坏占25.0%;在纤维蛋白粘接剂组,桩-粘接剂界面破坏占66.7%,牙本质-粘接剂界面破坏占22.2%,粘接剂的破坏占11.1%;在玻璃离子水门汀组,桩-粘接剂界面破坏占87.5%,粘接剂的破坏占12.5%。纤维蛋白粘接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剂,以桩-粘接剂界面破坏为主,而在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组,各种破坏方式的出现次数较为平均。结论:从粘接强度方面,纤维蛋白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低,难以满足临床使用的需求,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粘接强度可以满足临床需求;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是可用于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的较好的可吸收粘接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聚乳酸 根管桩 粘接强度
下载PDF
分辨率设置与锥形束CT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 被引量:3
8
作者 谢晓艳 贾淑梅 +1 位作者 孙志辉 张祖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不同分辨率设置下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为临床选择恰当的CBCT扫描参数设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1颗离体单根前磨牙,分别在其舌面的根颈、根中和根尖部随机制备洞型,直径为1 ...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不同分辨率设置下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为临床选择恰当的CBCT扫描参数设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1颗离体单根前磨牙,分别在其舌面的根颈、根中和根尖部随机制备洞型,直径为1 mm,深度分别为0. 1、0. 2和0. 3 mm,共153个位点(其中随机选择51个位点未制备洞型)用以模拟牙根外吸收的微小缺损。将离体牙置于人干下颌骨内,采用Pro Max 3D和DCT PRO型CBCT机分别对样本进行容积扫描;两名观察者评估图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得到曲线下面积(Az值),用于评估不同分辨率设置下该设备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结果:Pro Max 3D CBCT可提供高(high)、正常(normal)和低(low) 3种分辨率模式扫描,其Az值分别为0. 867、0. 703和0. 665(P <0. 05)。DCT PRO CBCT提供了两种分辨率参数设置,组合可得到4种曝光模式,分别为正常质量+正常分辨率(normal quality+normal resolution)、正常质量+高分辨率(normal quality+high resolution)、高质量+正常分辨率(high quality+normal resolution)和高质量+高分辨率(high quality+high resolution),其Az值分别为0. 527、0. 725、0. 743和0. 794(P <0. 05)。结论:分辨率设置可显著影响锥形束CT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前提下,采用计算机辅助后处理的方法可显著提高锥形束CT的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锥形束CT 分辨率
下载PDF
聚合方式对义齿基托树脂中残余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殿云 郑睿 郑刚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研究聚合方式对义齿基托树脂中残余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的聚合方式,将实验分为3组,每组制备3块试验样块.按照YY0270-2003规定的气相色谱法实验方法测试各组样品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MMA)含量。结果不同聚合方... 目的研究聚合方式对义齿基托树脂中残余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的聚合方式,将实验分为3组,每组制备3块试验样块.按照YY0270-2003规定的气相色谱法实验方法测试各组样品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MMA)含量。结果不同聚合方式得到的材料中MMA的百分含量明显不同,以微波聚合方式得到的基托材料残余单体含量最低。结论聚合方式对义齿基托材料残余单体含量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义齿基托 聚合方式
下载PDF
基于人胚胎干细胞健康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10
作者 俞光岩 曹彤 +16 位作者 邹晓晖 张学慧 傅歆 彭双清 邓旭亮 李盛林 刘鹤 肖苒 欧阳宏伟 彭晖 陈晓 赵增明 王晓颖 方海琴 路璐 任玉兰 徐明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材料、生物制剂以及环境的质量和健康安全是政府和民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标准的健康安全评价检测方法以微生物、动物及其细胞作为载体,不能准确反映人类的生物学特征,预测人体心、肝等靶器官毒性及发... 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材料、生物制剂以及环境的质量和健康安全是政府和民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标准的健康安全评价检测方法以微生物、动物及其细胞作为载体,不能准确反映人类的生物学特征,预测人体心、肝等靶器官毒性及发育毒性的准确率偏低,在技术层面严重制约了人类健康安全的评价和监控。如何建立准确反映人类生物学特征的健康安全评价体系是关系国民健康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毒性试验 细胞分化 体外研究 人类
下载PDF
实时动态分析牙科光固化复合树脂固化收缩的新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博韬 郑刚 +1 位作者 林红 徐永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5-899,共5页
目的:开发一种能够实时监测复合树脂早期动态固化收缩的测量系统,并且研究不同复合树脂之间收缩速率的差异。方法:本测量系统基于激光测距技术,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特制的材料固化腔。固化灯可以在固化腔上方直接照射,与此同时激光位... 目的:开发一种能够实时监测复合树脂早期动态固化收缩的测量系统,并且研究不同复合树脂之间收缩速率的差异。方法:本测量系统基于激光测距技术,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特制的材料固化腔。固化灯可以在固化腔上方直接照射,与此同时激光位移传感器可以无接触地监测复合树脂侧方(即与光照方向垂直)固化收缩的全过程。利用此实验方法获得了5种复合树脂(AP-X,Charmfill,Charisma,Durafill VS,Herculite Precis)的总线性收缩率,并换算为体积收缩率(线性收缩率×3),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与Acuvol法及密度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此外,还获得了5种复合树脂固化收缩速率峰值,以及达到峰值的时间。结果:3种方法的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uvol法>激光法>密度法。5种复合树脂体积收缩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每种测量方法内测得5种树脂体积收缩率顺序趋势一致:DurafillVS<AP-X<Herculite Precis<Charisma<Charmfill。激光法测得5种树脂的体积收缩率在2.06%~3.37%之间,固化收缩速率峰值在4.39~29.25μm/s之间,达到峰值的时间在0.77~1.59 s之间。5种复合树脂之间固化收缩速率峰值(P<0.01)以及达到峰值的时间(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方法是一种非接触性的无延迟实时动态测量方法,不仅可以测得体积收缩率,还可以测得固化收缩速率峰值和达到峰值的时间,此外还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结果稳定且能够重复的优点,是一种可以推广的测量复合树脂固化收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类 材料试验 拉伸强度 时间因素
下载PDF
热牙胶充填系统携热头工作状态下的实际温度 被引量:3
12
作者 渠薇 白伟 +1 位作者 梁宇红 高学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4-837,共4页
目的:测量热牙胶充填系统携热头工作状态下的实际温度,为临床研究热损伤、观察温度升高对充填材料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双通道K型电偶温度计测量3种热牙胶充填系统的不同大小携热头和携热头不同部位(工作端尖端和距尖端2 mm、... 目的:测量热牙胶充填系统携热头工作状态下的实际温度,为临床研究热损伤、观察温度升高对充填材料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双通道K型电偶温度计测量3种热牙胶充填系统的不同大小携热头和携热头不同部位(工作端尖端和距尖端2 mm、5 mm、10 mm处)的实际温度(设置温度200℃),重复测量5次,比较不同充填系统、不同携热头大小、不同测量位点的实际工作温度和设置温度的差异,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结果:Bee Fill 40/0.03携热头尖端工作温度最高(198.7±7.7)℃,与设定温度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携热头工作温度均低于设定温度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e Fill 60/0.06携热头距尖端10 mm处温度最低(69.9±4.0)℃。所有携热头尖端(0 mm)及尖端2 mm处温度较高(112.1∽198.7℃,中位数140.8℃)。结论:大部分热牙胶充填系统的携热头实际工作温度低于设定温度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根管充填材料 携热头
下载PDF
生物活性玻璃盖髓剂的理化性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龙赟子 刘思毅 +1 位作者 李稳 董艳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7-891,共5页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盖髓剂的理化性质。方法:BG盖髓剂由粉剂和液剂组成,粉剂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亚微米BG(化学组成:82.36%SiO_2,15.36%CaO和2.28%P_2O_5)。液剂有两种,一种为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盖髓剂的理化性质。方法:BG盖髓剂由粉剂和液剂组成,粉剂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亚微米BG(化学组成:82.36%SiO_2,15.36%CaO和2.28%P_2O_5)。液剂有两种,一种为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调拌而成的盖髓剂命名为BG-PB;另一种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添加1%(质量分数)的有机物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调拌而成的盖髓剂命名为BG-PB-SA。采用固化时间加荷仪测量BG盖髓剂的固化时间、力学试验机测量抗压强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α=0.05)。采用p H计测定BG盖髓剂、三氧化矿化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硬固后p H值,染料渗透法检测BG盖髓剂与MTA的封闭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应用LSD事后多重比较,比较各组之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α=0.05)。结果:(1)固化时间:BG-PB的初凝时间为(7.2±0.3)min,终凝时间为(12.7±0.9)min,BG-PB-SA的初凝时间为(7.5±0.3)min,终凝时间为(13.6±1.6)min,BG-PB与BG-PB-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抗压强度:BG-PB、BG-PB-SA在1 d时抗压强度分别为(16.5±1.8)MPa、(26.6±6.3)MPa,28 d时分别下降到(14.1±3.7)MPa、(21.6±5.6)MPa,BG-PB-SA抗压强度高于BG-PB,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pH:BG-PB、BG-PB-SA在模拟体液中可使得pH显著升高,最高可达8.07,但显著低于MTA的最高p H值8.47(P<0.05)。(4)封闭性:BG-PB、BG-PB-SA具有良好的封闭性,且与M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G盖髓剂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固化时间较短,有望成为效果理想的新型盖髓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盖髓剂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基于CIECAM02色貌模型的义齿基托树脂色差评价
14
作者 郭志敏 林红 +1 位作者 郑刚 白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仪器法评价义齿基托树脂色差的最佳色差公式。方法:使用SP62分光光度测色仪对老化时间不同的35个义齿基托树脂片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分别用CMC、DE2000、CAM02-LCD、CAM02-SCD、CAM020-UCS色差公式进行色差计算,将计算结... 目的:探讨采用仪器法评价义齿基托树脂色差的最佳色差公式。方法:使用SP62分光光度测色仪对老化时间不同的35个义齿基托树脂片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分别用CMC、DE2000、CAM02-LCD、CAM02-SCD、CAM020-UCS色差公式进行色差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视觉实验所得视觉色差ΔV进行比较,并用PF/3性能因子、STRESS值以及F检验对各公式进行检验,找出最适合计算义齿基托树脂色差的公式。结果:CMC、DE2000、CAM02-LCD、CAM02-SCD、CAM020-UCS的PF/3性能因子分别为22.448、22.220、22.840、21.760、22.049,STRESS值分别为0.205、0.228、0.260、0.192、0.240。结论:PF/3性能因子、STRESS值以及F检验所得结果的综合比较显示,各公式预测义齿基托树脂色差的准确性顺序为:CAM02-SCD最优,其次为CMC,DE2000和CAM02-UCS再次之,DE2000略优于CAM02-UCS,CAM02-LCD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基托 树脂黏固剂 色差评价 美学 牙科
下载PDF
不同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对牙本质裂纹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伯刚 牛光良 柴媛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8年第4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镍钛旋转预备系统ProTaper Universal (PU)、ProTaper Next(PN)和X+File(X+)对牙本质微裂纹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0颗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4组(n=25)。组1为对照组(不做根管预备);组2为PU预备组(SX预备根管口,S1、S2、F1、F2... 目的探讨不同镍钛旋转预备系统ProTaper Universal (PU)、ProTaper Next(PN)和X+File(X+)对牙本质微裂纹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0颗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4组(n=25)。组1为对照组(不做根管预备);组2为PU预备组(SX预备根管口,S1、S2、F1、F2预备直达工作长度);组3为PN预备组(Protaper Universal SX预备根管口,再用ProTaper Next X1、X2预备直达工作长度)。组4为X+预备组(Protaper Universal SX预备根管口,然后用X+File X1、X2预备直达工作长度)。预备完成后,所有离体牙在距根尖顶点3mm、6mm和9mm处垂直于牙体长轴做横切片,在根管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裂纹形成情况。卡方检验对裂纹形成数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未产生牙本质裂纹。镍钛旋转系统PU、PN和X+的牙本质裂纹发生率分别为60%,32%和24%(P<0.05)。仅PU组产生完全裂纹,且数目高于另外3组(P<0.05)。在根尖1/3处,PU组的不完全裂纹数高于另外3组(P<0.05)。PN组和X+组的牙本质裂纹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中使用的3种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均产生了牙本质裂纹。其中,X+File与ProTaper Next产生的牙本质裂纹较少,这可能与镍钛金属结构、尖端设计以及中心定位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裂纹 镍钛旋转系统 根管预备
下载PDF
恒前牙断冠粘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郑树国 郑刚 +1 位作者 司武强 朱俊霞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修复年轻恒前牙冠折的简便过渡性方法。方法临床上共对59颗冠折患牙的牙冠进行粘接,按粘接模式分为3组。其中A组(内部倒凹+唇侧洞斜面)14颗,B组(内部倒凹+舌侧排溢道)14颗,C组(内部倒凹+舌侧排溢道+唇侧洞斜面)31颗。选择21颗... 目的探讨修复年轻恒前牙冠折的简便过渡性方法。方法临床上共对59颗冠折患牙的牙冠进行粘接,按粘接模式分为3组。其中A组(内部倒凹+唇侧洞斜面)14颗,B组(内部倒凹+舌侧排溢道)14颗,C组(内部倒凹+舌侧排溢道+唇侧洞斜面)31颗。选择21颗上颌中切牙的离体牙,按临床研究中的3种粘接模式分为3组,每组7颗,进行悬臂梁模型实验,探讨能够承受最大力值的粘接模式。结果临床研究显示,59颗断冠粘接的冠折牙齿有3颗脱落,其中2颗为B粘接模式,1颗为A粘接模式,均为二次外伤所致;其余56颗牙齿观察时间平均为28·3个月,断冠粘接后的牙齿均完好。实验研究显示,A、C粘接模式所能承受的力值明显大于B粘接模式(F=5·161,P=0·017),是目前临床上采取的主要方法。结论“内部倒凹+舌侧排溢道+唇侧洞斜面”以及“内部倒凹+唇侧洞斜面”的粘接模式,为前牙外伤断冠粘接的最佳方式,它能较好地恢复冠折牙的外观、形态及功能,是一种适合于临床恒前牙冠折的、简便的过渡性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折断 牙粘合 剪切强度
原文传递
无机填料含量对流动树脂挠曲强度和压缩强度影响体外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楚小玉 谢窈 +2 位作者 孙志辉 刘峰 王世明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研究无机填料含量对流动树脂的挠曲强度和压缩强度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4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材料研究室测定Clearfil Flow、Filtek Flow、DenFil Flow、Filtek Z250复合树脂无机填料的质量分数、挠曲强度和压缩强度。结果... 目的研究无机填料含量对流动树脂的挠曲强度和压缩强度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4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材料研究室测定Clearfil Flow、Filtek Flow、DenFil Flow、Filtek Z250复合树脂无机填料的质量分数、挠曲强度和压缩强度。结果流动树脂中无机填料的质量分数与其挠曲强度的变化顺序相一致,由小到大依次为DenFil Flow、Filtek Flow、Clearfil Flow、Filtek Z250。DenFil Flow与其余3组间挠曲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ltek Flow与Clearfil Flow、Filtek Z250间挠曲强度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learfil Flow与Filtek Z250间挠曲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材料压缩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填料型流动树脂的挠曲强度远高于普通流动树脂,并且可达到我国医药行业标准规定面修复材料的要求;压缩强度与前后牙通用树脂相近,可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树脂 无机填料 挠曲强度 压缩强度
原文传递
牛牙釉质硬度测量方法对结果评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殿云 林红 +2 位作者 郑睿 韩建民 郑刚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应用硬度的变化评价美白材料对牙釉质的影响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本研究目的是评价通过选取测量点的方法降低牙齿本身硬度差异性对评价结果的不良影响的可行性。选取牙釉质的厚度不小于1mm的离体牛牙,分别应用随机测量、网格测量和对称测... 应用硬度的变化评价美白材料对牙釉质的影响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本研究目的是评价通过选取测量点的方法降低牙齿本身硬度差异性对评价结果的不良影响的可行性。选取牙釉质的厚度不小于1mm的离体牛牙,分别应用随机测量、网格测量和对称测量3种方法,对选取的测量点进行显微硬度的测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选取对称测量点的方法,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牙齿本身硬度的差异性对硬度实验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在评价口腔材料对牙齿硬度影响方面的实验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硬度 釉质 口腔材料
原文传递
氧化锆种植体的体外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建民 工藤忠明 +2 位作者 林红 郑刚 洪光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对氧化钇稳定的四方相氧化锆材料的生物学反应,为氧化锆种植体用于临床提供基础参考。方法制备直径15mm,厚度1.5mm的氧化锆和纯钛样本,氧化铝水砂纸抛光,白光干涉测量仪测量材料表面三维形貌,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材料表面...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对氧化钇稳定的四方相氧化锆材料的生物学反应,为氧化锆种植体用于临床提供基础参考。方法制备直径15mm,厚度1.5mm的氧化锆和纯钛样本,氧化铝水砂纸抛光,白光干涉测量仪测量材料表面三维形貌,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材料表面接触角,采用成骨细胞MC3T3-E1接种于材料表面,分别在第1天,4天,7天进行细胞计数,并测定细胞内m RNA含量;在第1天和3天时,采用FDA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纯钛表面的粗糙度大于氧化锆,但两种材料具有相似的接触角。细胞增殖试验显示两者具有相似的细胞附着和生长,以及细胞内m RNA含量,FDA荧光染色显示两种材料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结论氧化锆和纯钛材料相对成骨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口腔种植体 纯钛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硅烷偶联剂γ-MPS在钡玻璃表面单分子层覆盖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光良 王同 +2 位作者 徐恒昌 沈德言 翁诗甫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59-761,共3页
目的研究复合树脂生产中钡玻璃填料硅化处理时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的最佳用量。方法应用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DRIFT)光谱定量分析方法,测定钡玻璃表面游离羟基(-OH)随γ-MPS质量分数变化的Kubelka-Munk(... 目的研究复合树脂生产中钡玻璃填料硅化处理时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的最佳用量。方法应用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DRIFT)光谱定量分析方法,测定钡玻璃表面游离羟基(-OH)随γ-MPS质量分数变化的Kubelka-Munk(K-M)函数值。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确定钡玻璃表面游离羟基全部消失(K-M函数值为零)时,γ-MPS在钡玻璃表面的单分子层覆盖情况。结果钡玻璃表面游离羟基的K-M函数值与γ-MPS质量分数存在负相关的直线相关关系。γ-MPS在钡玻璃表面单分子层覆盖所占据的面积为每分子0·21nm2。结论确定了硅烷偶联剂在钡玻璃表面单分子层覆盖时的质量分数,为提高复合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类 复合树脂类 钡玻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