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在口腔诊疗操作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1
作者 石巧 侯建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4,共6页
虚拟现实(VR)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其操作技能模拟器不但可以模拟实际临床中的常规病例和疑难病例,供学生反复练习其诊疗要领,还可以连续记录操作过程的三维运动和力数据,进行回放观摩和分析,使教学、训练和考核环节变... 虚拟现实(VR)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其操作技能模拟器不但可以模拟实际临床中的常规病例和疑难病例,供学生反复练习其诊疗要领,还可以连续记录操作过程的三维运动和力数据,进行回放观摩和分析,使教学、训练和考核环节变得可量化和标准化,不依赖于特定教师的经验,便于教学和考核;具备沉浸感、想象性和交互性等本质特征。在口腔医学教育领域,VR技术通过建立集成力学和视觉显示的虚拟仿真环境,逼真地再现了口腔医师对真牙操作时的感觉和信息。VR技术在口腔医学各专业领域的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将改善当下业界仍主要采用体外牙和人工牙来训练口腔医师触觉感知能力及操作技巧的教育环境,有望探索出一条培训口腔医师操作技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医学教育 口腔 操作培训
下载PDF
北京某社区代谢综合征人群的牙周状况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李蓬 沙月琴 +2 位作者 和璐 栾庆先 郑润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438,共5页
目的:明确北京某社区代谢综合征人群的牙周状况并与心梗、高血压等其它心血管病患者的牙周状况进行比较。方法:对152名代谢综合征患者、106名陈旧性心梗患者、211名单纯高血压患者及56名全身健康者进行全口牙周检查,记录菌斑指数(plaque... 目的:明确北京某社区代谢综合征人群的牙周状况并与心梗、高血压等其它心血管病患者的牙周状况进行比较。方法:对152名代谢综合征患者、106名陈旧性心梗患者、211名单纯高血压患者及56名全身健康者进行全口牙周检查,记录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和缺失牙数,按性别分层后比较4组人群的牙周状况。结果:男性代谢综合征组的PLI、BI、PD、AL均高于其它3组;女性代谢综合征组的PLI、PD高于其它3组,中重度牙周炎的比例也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健康组。结论:代谢综合征者是牙周炎防治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代谢综合征 陈旧性心梗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我国牙周病学本科教学安排的分析和思考 被引量:31
3
作者 钟金晟 胡文杰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0-62,共3页
对牙周病学专委会委员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相关课表,内容包括各大院校牙周病学本科教学的师资情况、课程设置、教学要求等方面。将收到的15所院校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牙周病学本科教学理论课平均26.8学时(12—53学时... 对牙周病学专委会委员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相关课表,内容包括各大院校牙周病学本科教学的师资情况、课程设置、教学要求等方面。将收到的15所院校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牙周病学本科教学理论课平均26.8学时(12—53学时),实习室实习29.6学时(12~49学时),临床实习4~8周。其中8所院校(53.3%)要求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接诊牙周病患者总量超过15例;要求学生手工洁治超过4例有9所院校(60%),5所院校(33.3%)要求手工刮治超过5例。由此可见,目前许多院校牙周病学教学的理论课、实习室实习和临床实习学时数不足,教学要求较低,不利于本科生毕业后牙周诊疗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学 教育 问卷调查 教学安排
下载PDF
人牙龈结合上皮细胞和口腔龈上皮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钟金晟 梅芳 张宏权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从人口腔龈上皮细胞中分选出P-钙黏蛋白(P-cadherin)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细胞,并将之与人牙龈结合上皮细胞的黏附、增殖和迁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方法:分离培养人口腔龈上皮细胞,通过磁珠从中分选出P-钙黏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 目的:从人口腔龈上皮细胞中分选出P-钙黏蛋白(P-cadherin)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细胞,并将之与人牙龈结合上皮细胞的黏附、增殖和迁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方法:分离培养人口腔龈上皮细胞,通过磁珠从中分选出P-钙黏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细胞;分离培养人牙龈结合上皮细胞;测定人牙龈结合上皮细胞、口腔龈上皮细胞及从中分选出的P-钙黏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细胞的黏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P-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占全部口腔龈上皮细胞的20%。P-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的口腔龈上皮细胞和人牙龈结合上皮细胞表现出较强而相似的黏附和迁移能力,但前者增殖较旺盛(0.72±0.06),后者增殖较慢(0.60±0.05,P<0.05);而P-钙黏蛋白阴性表达的口腔龈上皮细胞与牙龈结合上皮相比,表现出的黏附(48%±6%vs.87%±11%,P<0.05)、增殖(0.36±0.04 vs.0.60±0.05,P<0.05)和迁移能力[(10.3±2.7)个vs.(23.4±4.8)个,P<0.05]均较弱。结论:P-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的口腔龈上皮细胞与牙龈结合上皮细胞在生物学特性方面有一定相似性而又有区别,提示口腔龈上皮细胞转化为牙龈结合上皮细胞的过程中,可能不仅仅是部分细胞的简单迁移,其中可能牵扯到更为复杂的基因、蛋白表达方面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 上皮细胞 细胞黏附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下载PDF
转化医学及其在牙周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翔英 阳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155,共4页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领域,尽管目前的转化研究多集中于致死性疾病的防治,然而其对口腔医学的发展也将发挥重要作用^[1-3]腔疾病中,牙周疾病是人类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有文献报道,牙周疾病可能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领域,尽管目前的转化研究多集中于致死性疾病的防治,然而其对口腔医学的发展也将发挥重要作用^[1-3]腔疾病中,牙周疾病是人类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有文献报道,牙周疾病可能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疾病相关,一直是巨大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很多学者已经意识到,在牙周病防治方面引入和普及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研究 干细胞研究 牙周组织 再生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血糖代谢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3
6
作者 徐菁玲 孟焕新 +2 位作者 李峥 李凤云 张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临床参数、血糖代谢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牙周基础治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40名,... 目的: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临床参数、血糖代谢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牙周基础治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40名,于基线水平和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牙周临床检查,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其他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参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后出血百分数)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但空腹血糖浓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其他有统计学意义改变的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磷显著升高、血清钙磷比显著下降、甘油三酯显著下降、载脂蛋白A1显著升高、脂蛋白a显著降低和血清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参数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有显著改善作用,但对空腹血糖的作用不明显。此外,牙周基础治疗还可能影响血清磷的浓度及钙磷比,并影响血脂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牙周炎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生物学标记 血清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3种厌氧微生物的检测 被引量:28
7
作者 冯向辉 张立 +4 位作者 孟焕新 徐莉 陈智滨 释栋 路瑞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集合龈下菌斑中3种厌氧微生物(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并探讨唾液中3种微生物的存在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集合龈下菌斑中3种厌氧微生物(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并探讨唾液中3种微生物的存在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48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和25例非牙周炎者的非刺激性唾液和集合龈下菌斑,应用PCR技术检测两种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结果:3种微生物在AgP组、CP组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牙周炎组(P<0.01)。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AgP组100%vs100%,CP组93.8%vs93.8%,非牙周炎组为32%vs48%。福赛坦氏菌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为:AgP组96%vs88%,CP组97.9%vs89.6%,非牙周炎组为32%vs24%。齿垢密螺旋体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为:AgP组94%vs86%,CP组89.6%vs70.8%,非牙周炎组12%vs16%。3种微生物在同一患者两种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唾液中存在3种微生物均与牙龈出血指数密切相关,其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OR值高达13.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广泛存在于AgP和CP患者的唾液和龈下菌斑中。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密切相关,唾液样本可以用于口腔内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唾液 牙菌斑 微生物学
下载PDF
数字化修复结合牙周手术解决复杂前牙美学缺陷 被引量:38
8
作者 李峥 柳玉树 +3 位作者 叶红强 刘云松 胡文杰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针对伴有牙周软组织形态不良的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病例,探索一种全程数字化修复的治疗流程,为解决复杂前牙美学诊疗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12例,通过口内和面部三维扫描获取牙列和面部三维数据并进行配准,... 目的:针对伴有牙周软组织形态不良的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病例,探索一种全程数字化修复的治疗流程,为解决复杂前牙美学诊疗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12例,通过口内和面部三维扫描获取牙列和面部三维数据并进行配准,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软件中进行两种美学设计(仅考虑"白色美学"、综合考虑"粉白美学"),结合数码摄影得到相应的彩色三维数字化修复效果模拟图。以患者评分为标准评价两种美学设计,并由患者自主选择,针对选择后一种设计的患者,三维打印其诊断模型并制作导板指导牙周手术,后续采用数字化方法完成前牙美学修复。结果:患者针对基于口内和面部三维扫描及数码摄影的两种数字化美学设计进行评价,综合考虑"粉白美学"设计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且更多患者(66.7%)选择牙周手术改善软组织形态后再行修复;将该设计通过三维打印制作诊断模型及导板指导牙周手术,实现了数字化设计向最终手术效果的转移;后续数字化方法制作最终修复体,实现全程数字化。结论:通过数字化美学分析和设计,修复效果预测,三维打印诊断模型制作导板指导牙周手术,并用数字化方法完成前牙美学修复诊疗流程的方法可行,临床显著提高医生、患者、技师相互间的沟通效率,体现了多学科联合治疗复杂前牙美学诊疗问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化 白色美学 粉白美学 牙周手术
下载PDF
社区牙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及血糖代谢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李峥 沙月琴 +2 位作者 张博学 朱凌 康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评价社区定期龈上洁治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平行对照、盲法设计,将某社区66名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实验组Ⅰ(牙周基础治疗组,22例)、实验组Ⅱ(社区龈上洁治组,19例)及空白对照组(25例)... 目的:评价社区定期龈上洁治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平行对照、盲法设计,将某社区66名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实验组Ⅰ(牙周基础治疗组,22例)、实验组Ⅱ(社区龈上洁治组,19例)及空白对照组(25例),并于基线治疗或检查完成后6周、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复查和复治,比较各组牙周临床指标、血糖代谢水平的变化。结果:Ⅰ、Ⅱ组各项牙周临床指数均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其中探诊深度分别减少0.71和0.70 mm,显著高于对照组改变0.20 mm(P<0.05)。3组附着水平增加依次为0.86、0.57和0.03 mm,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0.03、0.00、0.00)。Ⅱ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基线显著降低(θ=1.01%,P=0.03),且与牙龈炎症改善显著相关(r=0.51,P=0.03)。结论:定期龈上洁治能显著改善牙周健康及血糖水平,可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基本保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糖尿病 2型 牙周炎 牙科刮治术 血糖
下载PDF
牙周保健行为及认知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和血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峥 沙月琴 +2 位作者 朱凌 张博学 徐菁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9-983,共5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炎的双向作用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对83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牙周检查、血糖代谢检测及问卷调查。结果:83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重度牙周炎患病率为67.5%,与轻度牙周炎个体相比,其牙周炎症程度及附着...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炎的双向作用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对83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牙周检查、血糖代谢检测及问卷调查。结果:83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重度牙周炎患病率为67.5%,与轻度牙周炎个体相比,其牙周炎症程度及附着丧失水平受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HbA1C)水平≥8.0%(OR=54.1~143.1)、服用降糖药(OR=12.9~44.6)、生活压力大(OR=16.9~29.6)、对糖尿病治疗状况不满意(OR=16.9~18.0)、牙周保健知识水平低(OR=3.4)、年龄大(OR=1.1)、不能正确进行牙龈炎症判断(OR=13.3)等因素影响,与此同时,患中、重度牙周炎(OR=8.61),刷牙效果差(OR=8.07),不了解菌斑(OR=7.49)的个体HbA1C水平更易控制不良(≥8.0%)。结论:牙周炎严重程度与HbA1C 水平存在双向影响关系,口腔卫生行为及其认知水平在其间发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牙周炎 口腔保健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下载PDF
因牙周炎缺失上前牙种植修复后短期软组织美学效果评价 被引量:29
11
作者 释栋 孟焕新 +1 位作者 张立 张海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0-953,共4页
目的:评价因牙周炎缺失上前牙种植修复后的短期软组织美学效果.方法:选择因牙周炎需拔除上前牙的患者15人,共涉及牙齿20颗,患牙两侧有天然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系统牙周治疗.拔牙后自然愈合2~3个月,采用常规翻瓣种植手术植入种植体,... 目的:评价因牙周炎缺失上前牙种植修复后的短期软组织美学效果.方法:选择因牙周炎需拔除上前牙的患者15人,共涉及牙齿20颗,患牙两侧有天然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系统牙周治疗.拔牙后自然愈合2~3个月,采用常规翻瓣种植手术植入种植体,术中记录牙槽骨缺损的程度、种植体植入深度(种植体距离邻牙釉牙骨质界连线的距离)等指标,采用埋入愈合方式.愈合3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并完成修复.修复后1~3个月复查,用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评价软组织美学效果.结果:所有种植体均成功达到骨结合,没有早期种植体松动脱落发生.因牙周炎缺失的上前牙经种植修复后,PES均值为(9.6±2.4)分(5~13分),其中3颗修复体的PES低于7分.仅有水平骨缺损的13个位点种植修复后的PES均值为(10.5±1.9)分,显著高于伴有垂直向骨缺损的7个位点[(7.9±2.3)分,P<0.05].PES与种植体植入深度呈负相关关系(r=-0.608,P<0.01).结论:因牙周炎导致的前牙缺失存在较高的种植美学风险,牙槽骨缺损尤其是垂直骨缺损的程度和部位是影响软组织美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种植 美学 牙科
下载PDF
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5
12
作者 沈潇 施捷 +3 位作者 徐莉 焦剑 路瑞芳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评价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5名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 P患者,回顾性评价初诊(T0)、正畸治疗前(T1)、正... 目的:评价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5名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 P患者,回顾性评价初诊(T0)、正畸治疗前(T1)、正畸治疗完成后(T2)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后出血比率(percentage of sites with bleeding on probing,BOP%),通过根尖片评价正畸前后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及牙根吸收发生状况。结果:(1)在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前(T1)及正畸治疗完成后(T2),PD、BI、BOP%以及PD>3 mm位点的百分比均有显著降低(P<0.001)。(2)T0时全口RBH均值为68.37%±15.60%,牙周-正畸治疗后RBH为70.2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切牙[T0为58.79%±16.71%,T2为65.54%(55.74%,78.13%)]、上尖牙[T0为77.62%(66.06%,87.17%),T2为79.57%(69.75%,86.52%)]及上磨牙[T0为74.30%(61.69%,84.45%),T2为76.76%(68.12%,85.09%)]在正畸治疗后RBH增高明显(P<0.05)。(3)正畸治疗后人均有23.94%±13.45%的牙发生牙根吸收,其中以下切牙及上切牙的发生率最高,总发生率分别为68.48%和65.31%。结论:伴错畸形的Ag P患者,在规范的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不会引起牙周炎症加重或牙槽骨吸收;约2/3的上、下切牙可发生轻度的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正畸学 矫正 牙槽骨质丢失 牙根吸收
下载PDF
孕妇牙周炎与新生儿早产低体重的关联 被引量:11
13
作者 沙月琴 黄振 +3 位作者 陈智滨 康军 和璐 于晓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7-120,共4页
There were increasing studies on the association of periodontitis with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PLBW) in the recent 10 years.PLBW is associated with about half of all perinatal mortality.Known factors which could indu... There were increasing studies on the association of periodontitis with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PLBW) in the recent 10 years.PLBW is associated with about half of all perinatal mortality.Known factors which could induce PLBW include smoking,genetics,alcohol,prenatal care,nutrition,urinary tract infections,However,there are still about 25% of PLBW cases occur with etiology unknown.Many evidences suppor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riodontitis and PLBW.Periodontitis is a risk factor of PLBW,but the mechanism is unclear.Current theory suggests that periodontal inflammation adversely affects pregnancy outcomes by one or two mechanisms.First,women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may expe-rience more frequent and severe bacteremia than periodontally healthy women.As a result,the uterine cavity may become exposed to or colonized by periodontal bacteria or their byproducts(e.g.lipopolysaccharides).Once they reach the maternal-fetal unit,oral bacteria may elicit an inflammatory cascade that leads to preterm labor.A second putative mechanism does not require oral bacteria to colonize the uterine cavity.Rather,cytokines generated within the diseased periodontal tissue may enter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and precipitate a similar cascade,again leading to spontaneous preterm labor and birth.Therefore,oral health instruction and periodontal treatment may decrease the infection of periodontal pathogen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PLBW.For the present,the best advice for a woman who contemplate pregnancy is effective brushing for two times per day and regular periodontal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婴儿 早产 孕妇
下载PDF
侵袭性牙周炎龈沟液中有机酸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路瑞芳 冯琳 +2 位作者 高学军 孟焕新 冯向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对有机酸浓度的影响,初步探讨有机酸在AgP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共20例AgP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每位研究对象每象限选一个位点...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对有机酸浓度的影响,初步探讨有机酸在AgP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共20例AgP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每位研究对象每象限选一个位点采集龈沟液,分离上清液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检测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分离沉淀物采用PCR技术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并分析其电泳条带的灰度值作为该微生物的PCR产物量。结果:AgP组龈沟液中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的浓度,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和PCR产物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组中丁酸浓度显著高于未检出组[2.87(0.99,4.36)mmol/L vs.0.33(0.00,1.44)mmol/L,P<0.05],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浓度均与牙龈卟啉单胞菌产物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4,0.548,0.411,0.493,0.273,P<0.05)。齿垢密螺旋体检出组中有机酸浓度均高于未检出组,琥珀酸1.67(1.15,2.11)mmol/L vs.0.80(0.48,1.06)mmol/L,乙酸31.95(23.77,43.13)mmol/L vs.12.51(7.57,15.69)mmol/L,丙酸11.86(6.55,14.98)mmol/L vs.2.82(1.71,7.03)mmol/L,丁酸3.45(2.41,4.78)mmol/L vs.0.54(0.00,1.56)mmol/L,异戊酸2.23(1.05,3.85)mmol/L vs.0.62(0.00,2.33)mmol/L,琥珀酸、乙酸、丙酸和丁酸与齿垢密螺旋体产物量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443,0.702,0.625,0.557,P<0.05)。结论:AgP患者龈沟液中琥珀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产物量,可以作为判断AgP发生与进展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类 挥发性 牙龈卟啉单胞菌 齿垢密螺旋体 龈沟液 侵袭性牙周炎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立 孟焕新 +5 位作者 赵红珊 李启艳 徐莉 陈智滨 释栋 冯向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汉族人种中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90名侵袭性牙周炎患者、34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和91名健康对照者,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TaqⅠ限制性内切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 目的:探讨汉族人种中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90名侵袭性牙周炎患者、34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和91名健康对照者,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TaqⅠ限制性内切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VDR基因的多态性。结果:(1)Tt基因型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vs7.7%,P=0.065),而在女性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与女性健康对照者之间,Tt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vs4.2%,P<0.05);在男性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与男性健康对照者间,Tt基因型的频率则几乎没有差异(10.8%vs11.6%,P>0.05);(2)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间,Tt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携带Tt型VDR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女性患侵袭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多态现象 遗传 受体 骨化三醇
下载PDF
牙周机械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牙周致病菌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丁芳 孟焕新 +3 位作者 李启强 赵亦兵 冯向辉 张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纵向观察分析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内龈沟液中6种牙周致病菌检出率的变化,并分析检出率的变化与牙周临床指标间的关系,试为评价牙周炎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提供一个微生物学手段。方法... 目的:纵向观察分析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内龈沟液中6种牙周致病菌检出率的变化,并分析检出率的变化与牙周临床指标间的关系,试为评价牙周炎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提供一个微生物学手段。方法:应用16S rRNA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13名CP患者基线、牙周机械治疗后2周、2个月、4个月时以及11名健康对照者龈沟液中的6种牙周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Bf,现已更名为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变黑普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n)。结果:CP组在牙周机械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的菌斑指数(plag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但治疗后4个月比2个月有少量升高。CP组基线的6种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CP组在治疗后2周、2个月、4个月3个时间点的Tf(42.1%、73.7%、70.2%)、Pg(47.4%、68.4%、77.2%)、Aa(15.8%、22.8%、7.0%)、Pn(38.6%、57.9%、64.9%)、Pi(15.8%、38.6%、42.1%)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f96.5%、Pg93.0%、Aa36.8%、Pn86.0%、Pi84.2%),而Fn的检出率则仅在治疗后2周减少明显(84.2%vs98.2%),在治疗后2个月(93.0%)和4个月(96.5%)略有回升,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被检致病菌在治疗后2个月检出率比2周时回升。结论:Tf、Pg、Aa、Pn、Pi等牙周致病菌的共同感染可能在CP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CP组在牙周机械治疗后牙周致病菌的变化早于临床指标的变化,治疗后2个月内即应开始定期复查复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龈沟液 细菌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侵袭性牙周炎在非手术治疗后不同治疗反应位点的临床和可疑致病微生物特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路瑞芳 冯向辉 +1 位作者 徐莉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后袋深减少不同位点的临床和龈下可疑致病微生物的特征,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方法:20例Ag P患者拍全口根尖片,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并定期复查,每... 目的:探讨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后袋深减少不同位点的临床和龈下可疑致病微生物的特征,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方法:20例Ag P患者拍全口根尖片,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并定期复查,每位患者每象限取同1个位点采集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龈沟液,同时记录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检测龈沟液中6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和6种微生物代谢产物有机酸浓度,分析治疗前后不同袋深减少位点间的临床指标、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检出率及代谢产物有机酸浓度的特征。结果:袋深减少>2 mm的位点在治疗前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琥珀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均高于袋深减少≤2 mm的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临床指标、有机酸浓度和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诊深度≥6 mm的位点仍有红色复合体微生物的感染,多数伴有角型骨吸收。结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后袋深减少与治疗前的临床指标有关,基础治疗后深袋位点仍有红色复合体微生物的感染,需要积极的进行感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龈沟液 微生物学 牙菌斑
下载PDF
不同时机口服抗菌药物辅助机械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熠 徐莉 +4 位作者 路瑞芳 安悦邦 王宪娥 宋文莉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评价重度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1周内完成全口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的可行性及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机口服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0.5±... 目的:评价重度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1周内完成全口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的可行性及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机口服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0.5±8.4岁(35-60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刮治同期用药),B组(刮治后用药)和C组(单纯刮治),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于1周内分2次完成全口牙周机械治疗(刮治和根面平整)。A组在龈下刮治开始前0.5-1 h服用阿莫西林胶囊(0.5 g,3次/d)+甲硝唑片(0.2 g,3次/d),连服7 d;B组在全口龈下刮治完成次日开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0.5 g,3次/d)+甲硝唑片(0.2 g,3次/d),连服7 d;C组服用安慰剂。3组均在牙周治疗前及治疗完成后2个月进行全口牙周临床检查,观察指标包括菌斑指数、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和牙齿松动度等。计算全口牙位点的平均探诊深度、平均邻面探诊深度(proximal probing depth,p PD),PD〉5 mm位点的百分比(PD〉5 mm%)、邻面PD〉5 mm位点的百分比(p PD〉5 mm%)、平均BI及探诊出血比率(percentage of sites with bleeding on probing,BOP%)。结果:(1)治疗前后PD、p PD、PD〉5mm%和p PD〉5 mm%有显著降低(P〈0.001);BOP%也有显著降低(P〈0.05)。(2)A组平均PD减少值[(2.15±0.42)mm]显著优于B组[(1.76±0.29)mm]和C组[(1.57±0.33)mm],P〈0.05。B组[(1.76±0.29)mm]与C组[(1.57±0.33)mm]平均PD减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4。A组p PD减少值[(2.45±0.43)mm]显著优于单纯刮治组[(1.90±0.48)mm],P〈0.05。A组、B组与C组组间BI及BOP%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周内分两次完成全口龈下刮治是安全可行的,龈下刮治同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较龈下刮治后用药和单纯刮治探诊深度减少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科刮治术 阿莫西林 甲硝唑
下载PDF
应用Er:YAG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9
作者 冯向辉 路瑞芳 和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6-890,共5页
目的:比较单独使用Er:YAG激光与传统的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共纳入17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以超声洁治后2周作为基线。采用分口设计方案,按照随机原则一侧(实验侧)应用Er:YAG激光进行龈... 目的:比较单独使用Er:YAG激光与传统的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共纳入17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以超声洁治后2周作为基线。采用分口设计方案,按照随机原则一侧(实验侧)应用Er:YAG激光进行龈下治疗,另一侧(对照侧)为联合应用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根面平整术。治疗完成即刻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让患者对治疗产生的疼痛度进行评分。基线和治疗后2个月、4个月由一名牙周探诊经过校准的并且不清楚治疗方案的医师测量如下指标: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结果:激光组产生的疼痛度显著低于对照组,VAS值分别为3(2,4.5)和5(4,6),P=0.013。无论是激光治疗组还是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时PLI、PD、BI和AL与基线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对于基线时PD≥4 mm的位点,激光治疗组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时PD均值由基线的(5.6±1.1)mm分别降到(3.6±1.1)mm和(3.4±1.0)mm,AL均值由(5.1±1.5)mm降到(3.9±1.6)mm和(3.8±1.7)mm,同时BI也有明显下降,P=0.000。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时PD均值由基线的(5.6±1.1)mm分别降到(3.8±1.1)mm和(3.5±1.0)mm,AL均值由(4.8±1.6)mm降到(3.8±1.6)mm和(3.6±1.8)mm,BI也有明显改善。激光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临床指标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Er:YAG激光作为慢性牙周炎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用于一些对疼痛较敏感的牙周炎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激光疗法 根面平整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血脂的变化 被引量:23
20
作者 段晋瑜 欧阳翔英 周于翔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出血指数、探诊出血及菌斑...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出血指数、探诊出血及菌斑指数,并且取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结果:(1)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所有20例患者的牙周状况都明显改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探诊出血位点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分别由3.98±0.12、1.23±0.10、2.63±0.14、94.26±1.84降至2.39±0.13、0.84±0.08、1.48±0.08、33.57±2.06,P<0.05),并有显著的附着获得(附着丧失由5.17±0.21降至3.92±0.16,P<0.05),说明牙周治疗效果显著,牙周感染的范围减少,炎症程度减轻。(2)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0.25 mmol/L和0.20 mmol/L,P<0.05),与此同时,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升高了0.18 mmol/L,P<0.05),其中8例患者的血脂水平降至正常。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并有利于降低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因此有助于降低这类患者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高脂血症 胆固醇 甘油三酯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