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张波教授研究小组发表关于癌症发生的最新见解
1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癌症发生 新见解 张波 病理学
下载PDF
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病理学:共性与异质性
2
作者 张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216,共7页
19世纪末,人们发现在肠胰腺等器官上皮中存在散在分布的常规染色呈阴性的所谓“透明细胞”,进一步发现这类细胞具有分泌颗粒,与金属铬结合反应,即嗜铬性细胞,受到内分泌细胞研究的影响,推测其可能类似内分泌细胞[1]。组织学研究进一步... 19世纪末,人们发现在肠胰腺等器官上皮中存在散在分布的常规染色呈阴性的所谓“透明细胞”,进一步发现这类细胞具有分泌颗粒,与金属铬结合反应,即嗜铬性细胞,受到内分泌细胞研究的影响,推测其可能类似内分泌细胞[1]。组织学研究进一步发现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存在于肠黏膜,也存在于其他上皮组织。1938年,基于胰腺和肠道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研究,并在总结既往观察的基础上,奥地利病理学家Frie-derich Feyrter提出神经内分泌细胞组成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细胞 神经内分泌肿瘤 分型 分级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死亡病例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何耀鑫 高子芬 +6 位作者 陆敏 隋官杰 冉光伟 曹彬 王辰 陈洁 赵希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观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死亡病例各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方法:按传染病尸体解剖要求对3例死亡病例进行系统解剖,并获得心、肝、脾、肺、脑和肾等全部脏器,组织常规HE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3例病例主要... 目的:观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死亡病例各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方法:按传染病尸体解剖要求对3例死亡病例进行系统解剖,并获得心、肝、脾、肺、脑和肾等全部脏器,组织常规HE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3例病例主要致死性病变位于肺,呈现弥漫性肺泡损伤改变(坏死性细支气管炎、肺泡腔内有浆液性和/或纤维素性渗出、肺出血、肺透明膜形成),其中1例病程较长者部分区域伴肺泡上皮增生和肺间质纤维化,且合并细菌感染及肺脓肿,可见血管壁坏死,血管内血栓形成,1例有心肌水肿,1例有脑出血和脑液化性坏死。结论: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主要累及呼吸系统,患者最终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尸体解剖 传染病
下载PDF
家族性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异常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侯志强 郝燕生 +3 位作者 王薇 马志中 钟延丰 宋书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无虹膜家系并发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的病理学变化,探讨晶状体前囊膜变薄,变脆的病理学机制及对手术方案的意义。方法:收集家族性先天性无虹膜并发白内障患者术中的晶状体前囊膜或晶状体,分别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 目的:观察先天性无虹膜家系并发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的病理学变化,探讨晶状体前囊膜变薄,变脆的病理学机制及对手术方案的意义。方法:收集家族性先天性无虹膜并发白内障患者术中的晶状体前囊膜或晶状体,分别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家族性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明显脆弱、变薄。光镜和电镜见晶状体上皮细胞呈变性、坏死、脱失,致使上皮细胞层不连续;有的病例晶状体上皮细胞局灶性增生、复层化;前囊膜表层板层结构均变薄甚至消失。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退行性和增殖性改变可能是导致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变薄、囊膜的脆弱性增加的原因。提高对前囊膜脆弱性的认识,有助于减少术中囊膜的并发症,达到安全的手术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虹膜 白内障 晶体
下载PDF
肠道病毒EV71感染重症儿童的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68
5
作者 高子芬 陆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8-519,共2页
关键词 手足口病/病理学 肠道病毒 EV71
下载PDF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6
6
作者 黄远洁 黄欣 +1 位作者 石雪迎 卢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观察1例罕见的青春期男性MESTK的临床资料、镜下组织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观察1例罕见的青春期男性MESTK的临床资料、镜下组织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16岁男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排尿不畅,右腰腹部肿物。影像学检查示肾巨大囊实性占位性病变。病理检查示肿瘤肉眼呈囊实性结构,镜下由上皮和间质成分共同构成,上皮成分主要为小至中等大的腺管,间质为疏松排列的梭形细胞,可见束状分布的平滑肌组织但缺乏女性卵巢间质样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上皮细胞AE1/AE3阳性,间质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结蛋白(Desmin)、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部分上皮ER、PR、CD10、Vimentin阳性,上皮成分及间质成分HMB-45、S-100、α-抑制素(α-inhibin)及WT-1阴性。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MESTK为具有独特组织病理学特点的一种罕见的发生于肾的肿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大部分患者有长期激素类药物应用史和/或肥胖史或子宫/双侧附件手术史,本例特殊之处在于患者为青春期男性,且无激素类药物应用史和/或肥胖史或泌尿生殖系统手术史,考虑青春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剧烈波动可能为年轻男性发生本病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下载PDF
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董荣芳 钟延丰 +6 位作者 张英爽 孙阿萍 张铭 朱聪骢 王盛兰 张燕 郑丹枫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18-525,共8页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出病理诊断要点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1例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神经肌肉组织活检特点,观察神经、肌肉和皮肤组织病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出病理诊断要点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1例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神经肌肉组织活检特点,观察神经、肌肉和皮肤组织病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微丝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外周髓鞘蛋白22、S-100蛋白,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68、CD3、CD20表达变化,分别观察神经轴索、髓鞘、施万细胞病变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补体C3在血管壁沉积情况;特殊染色检测肌肉病变程度。结果血管病变以神经束周和外膜小血管CD3+T细胞浸润为主,呈活动性血管炎(3例)或非活动性血管炎(8例)改变,8例中4例呈血管纤维闭塞性改变严重、炎性细胞浸润较轻,4例以血管周围炎为主、血管壁本身病变不明显。神经病变以轴索变性为主(6例)或轴索变性伴髓鞘松解和脱失(5例),大直径有髓纤维明显减少,甚至呈终末期改变。肌肉组织活检呈神经源性萎缩。病理诊断为系统性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8例[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5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2例、Churg-Strauss综合征1例、免疫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2例)和继发性系统性血管炎3例(干燥综合征)],以及非系统性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3例。结论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改变以轴索病变为主,血管炎病理改变呈多样性,不能仅以活动性血管炎作为唯一的病理诊断标准。因此对于临床可疑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应完善血液免疫学指标检查和神经组织活检,必要时联合肌肉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腓肠神经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分子病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杰 裴斐 +3 位作者 钟镐镐 吴秉铨 衡万杰 王冬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4-611,共8页
目的 :举例说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目前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方法 :采用PCR、RT PCR、PCR RFLP、TGGE、DNA序列分析及免疫组化等分子病理学方法辅助诊断。结果 :(1)滑膜肉瘤 :有特征性的t(X ;18) (p11.2 ;q11.2... 目的 :举例说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目前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方法 :采用PCR、RT PCR、PCR RFLP、TGGE、DNA序列分析及免疫组化等分子病理学方法辅助诊断。结果 :(1)滑膜肉瘤 :有特征性的t(X ;18) (p11.2 ;q11.2 ) ,产生融合基因SYT SSX ,故采用RT PCR法检测滑膜肉瘤的SYT SSX融合基因的转录子有助于滑膜肉瘤的病理诊断 ,SYT SSX融合基因根据基因断裂点位置不同 ,分为SYT SSX1和SYT SSX2两种 ,其中SYT SSX1阳性的滑膜肉瘤预后较差 ,因此可作为预后判断指标。 (2 )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 :部分病例显示t(2 ;5 )(p2 3;q35 ) ,产生NPM ALK融合基因和融合蛋白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NPM ALK融合蛋白 ,将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分为ALK(+)和ALK(- )两个亚型 ,ALK(+)预后较好 ,具有判断预后价值。 (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简称FH) :研究FH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 (LDLR)的突变对于遗传监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温度梯度凝胶电泳 (简称TGGE)及DNA测序方法研究LDLR基因突变。 (4 )长期拉米呋啶治疗所致的HBVDNA多聚酶基因YMDD突变的快速检测 :拉米呋啶是目前最有效的抑制HBV复制的药物 ,但长期用药会导致部分患者的HBVDNA多聚酶基因发生YMDD区段突变而对拉米呋啶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分子病理学 外科 基因组
下载PDF
儿童霍奇金淋巴瘤流行病学及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欣 高子芬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17-119,共3页
淋巴瘤是15岁以下儿童常见恶性肿瘤,占儿童全部恶性肿瘤的10%。根据北京的数据显示淋巴瘤是我国15岁以下儿童第三常见恶性肿瘤;上海的统计资料显示其在我国儿童的发病率约为1.08/10万人,与香港的数据基本一致,但较美国(1.6/1... 淋巴瘤是15岁以下儿童常见恶性肿瘤,占儿童全部恶性肿瘤的10%。根据北京的数据显示淋巴瘤是我国15岁以下儿童第三常见恶性肿瘤;上海的统计资料显示其在我国儿童的发病率约为1.08/10万人,与香港的数据基本一致,但较美国(1.6/10万人)为低。淋巴瘤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大类。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就整体而言,NHL较HL常见,在西方HL所占比例约30%,在我国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流行病学资料 病理学特点 儿童 恶性肿瘤 数据显示 NHL 统计资料
下载PDF
27例可疑胸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岩 常战平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应用胸腺上皮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分类(WHO),对胸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分型,初步研究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达特点,筛选有效的鉴别诊断标记物。材料方法:收集可疑为胸腺上皮性肿瘤27例进行HE染色形态学分类和CD45RO,CD20... 目的:应用胸腺上皮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分类(WHO),对胸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分型,初步研究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达特点,筛选有效的鉴别诊断标记物。材料方法:收集可疑为胸腺上皮性肿瘤27例进行HE染色形态学分类和CD45RO,CD20,CK1(细胞角蛋白低分子量)、CDh(高分子量),EMA(上皮细胞膜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某些需鉴别诊断加染了CgA(嗜铬素),Syn(突触素),S-100,CD5,TdT(末端转移酶)等。镜下观察对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依据WHO分类,27例中胸腺瘤为17例(A型1例,AB型2例,B1型1例,B2型6例,B3型7例);胸腺癌5例(上皮样角化型癌3例,基底细胞样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类癌);生殖细胞肿瘤1例(精原细胞瘤);淋巴组织增生1例;恶性淋巴瘤2例(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1例,纵隔硬化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胸腺瘤中,除胸腺小体和部分梭形上皮外,基本上不表达EMA,而各型上皮对CKh有较强的表达。胸腺癌中,EMA表达有所增强。胸腺瘤中淋巴细胞大多数为CD45RO阴性,部分胸腺瘤中有CD20阳性细胞。17例胸腺瘤中9例伴有重症肌无力,发病率为52.9%,胸腺癌中发病率为0。结论:①胸腺上皮性肿瘤多见于成人。②在鉴别胸腺瘤与其他非上皮性肿瘤时,CKh比较理想,EMA基本无用。③ 出现B淋巴细胞的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有较高的相关性;胸腺癌与重症肌无力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性肿瘤 胸腺瘤 胸腺癌 免疫组化 重症肌无力 病理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康爱君 董宇红 +7 位作者 田枫 郑杰 王美华 郭长占 周淑佩 王兆绰 席宏丽 曾争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 (HBV)ayw亚型转基因小鼠的肝、肾等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选取 15只5~ 48周龄的清洁级C57BL 6J HBV转基因小鼠及 15只C57BL 6J小鼠为对照进行病理大体观察 ,并取心、肝、脾、肺、肾、肠等组织 ,切片HE染色和...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 (HBV)ayw亚型转基因小鼠的肝、肾等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选取 15只5~ 48周龄的清洁级C57BL 6J HBV转基因小鼠及 15只C57BL 6J小鼠为对照进行病理大体观察 ,并取心、肝、脾、肺、肾、肠等组织 ,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后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C57BL 6J HBV转基因小鼠肝脏产生局部明显的炎症反应 :肝细胞肿胀、毛玻璃样变性、灶性坏死伴淋巴样细胞浸润 ,可见肝细胞质内嗜酸性小体 ,局部可见巨核肝细胞 ,偶见多核肝细胞 ,心、脾、肺、肾、肠等脏器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 ,免疫组化分析说明 ,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为阳性的 15只小鼠肝组织有HBsAg的存在 ,且HBsAg的分布呈胞质型 ,但不存在于脾、肺、心等组织中 ,血清HBsAg为阴性的 15只小鼠其心、肺、肝、脾、肾、肠等组织中均未见HBsAg的存在 ;发现两只 48周龄C57BL 6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基因小鼠 病理学
下载PDF
重视病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万忠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1-342,共2页
关键词 病理学 诊断 鉴别 临床实验室技术
下载PDF
病理学教学从传统模式到网络课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翠苓 宫恩聪 +3 位作者 高子芬 邵宏权 邹万忠 溥艳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年第S1期39-39,共1页
病理学的教学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化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阶段发展到网络课程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网络课程在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的同时 ,又注意到改造传统病理学教学 (大课讲授和实验室实习 )的形... 病理学的教学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化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阶段发展到网络课程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网络课程在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的同时 ,又注意到改造传统病理学教学 (大课讲授和实验室实习 )的形式 ,使之具有现代化的内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晓彦 黄欣 +1 位作者 薛学敏 高子芬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66-68,7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997年-2013年在我院诊断为CHL的儿童青少年(≤18岁)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青少年CHL共169例,男性131例,女性38例,男女性别比约3.4:1。中位发病年...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997年-2013年在我院诊断为CHL的儿童青少年(≤18岁)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青少年CHL共169例,男性131例,女性38例,男女性别比约3.4:1。中位发病年龄10(3~18)岁。整组病例中,18例因组织过少难以准确进行组织学分型,其余151例病例中,混合细胞型(MC)最为常见(占65%),其次为结节硬化型(Ns)和富于淋巴细胞型(LR),分别为21%和14%。115例(68%)与EB病毒相关。按年龄分组显示:≤6岁者48例(29%),7~14岁者81例(48%),15~18岁者40例(23%)。比较上述三个年龄段病例组EB病毒的检出率和组织学亚型的分布,结果显示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为90%、69%、40%和80%、64%、50%,P值均〈0.001)。结论儿童青少年CHL较多见于6—14岁儿童,但EB病毒阳性CHL更多见于≤6岁儿童,EB病毒阴性CHL更多见于15~18岁患者。MC是儿童青少年CHL中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但在15~18岁病例组中,NS为最常见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经典型 儿童 EB病毒 组织学亚型
下载PDF
尤文肉瘤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子秀 岳冠军 王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37-1042,共6页
尤文肉瘤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具有不同程度神经外胚层分化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预后与发病部位、大小、病变范围、手术切缘等多种因素有关。虽然化放疗联合手术治疗使尤文肉瘤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了较大改... 尤文肉瘤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具有不同程度神经外胚层分化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预后与发病部位、大小、病变范围、手术切缘等多种因素有关。虽然化放疗联合手术治疗使尤文肉瘤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复发和转移患者的预后仍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30%。尤文肉瘤中的特异性染色体易位已成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除EWS和ETS家族基因融合外,还存在FUS-ETS基因融合。近年来又发现一些少见的融合亚型,包括EWS与锌指蛋白家族成员等非ETS基因的融合,如EWSR1-PATZ1、EWSR1-POU5F1、EWSR1-SP3和EWSR1-NFATc2等,这些融合基因不但在尤文肉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阐明尤文肉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文肉瘤 临床病理学 分子遗传学 融合基因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扩增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苏静 杨郁 +4 位作者 马晓龙 由江峰 杜娟 柳剑英 郑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法(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及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一致性,及HER-2基因扩增与乳腺癌临...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法(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及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一致性,及HER-2基因扩增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至10月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中选取的41例进行HER-2基因扩增的FISH检测和蛋白表达的IHC检测,并对HER-2基因扩增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组织学分级、癌周脉管内癌栓、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ER-2基因扩增患者15例,为IHC检测+++者8例,++者6例,+者1例,阴性者0例,分别占IHC+++、++、+及阴性者病例总数的88.89%(8/9)、42.68%(6/14)、8.33%(1/12)及0%(0/6)。HER-2基因扩增率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HER-2基因扩增率在ER阴性及弱阳性(+)组高于ER强阳性(++或+++)组(P=0.018),可见脉管内癌栓组高于未见脉管内癌栓组(P=0.000),同侧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组高于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组(P=0.025)。结论:FISH技术可较稳定地应用于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的检测,IHC++的患者需进一步行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与ER表达呈负相关,与癌周脉管内癌栓、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原位杂交 荧光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的病理诊断与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焰 张波 +4 位作者 聂立功 吴世凯 赵虎 李东 邸吉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1-356,共6页
探讨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SMARCA4-de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SMARCA4-U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策略。SMARCA4-UT是2021版《世界卫生组织胸部肿瘤分类》中的新类型,各科医生对其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均较为陌生。本... 探讨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SMARCA4-de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SMARCA4-U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策略。SMARCA4-UT是2021版《世界卫生组织胸部肿瘤分类》中的新类型,各科医生对其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均较为陌生。本次多学科研讨会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胸部SMARCA4-UT为例,集中研讨了该类肿瘤的病理诊断、分子检测、治疗相关分子靶点、免疫检验点抑制剂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反应的病理学评估等问题。患者为老年男性,有长期吸烟史,以右肺下叶实性肿瘤快速进展入院。病理学检测,肿瘤细胞上皮样,组织结构上无任何分化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34弥漫阳性,SALL4部分细胞阳性,SMARCA4基因编码的蛋白BRG1表达缺失;二代测序证实,肿瘤存在SMARCA4基因突变(c.2196T>G,p.Y732Ter)。综上,病理诊断符合胸部SMARCA4-UT。术前TNM分期为T1N2M0(ⅢA)。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克隆号SP26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阳性肿瘤细胞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为2%。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检测结果为16.3/Mb,微卫星检测结果为微卫星稳定型(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经化疗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新辅助治疗两周后,行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新辅助治疗反应的病理学评估结果为病理学完全缓解(complete pathologic response,CPR),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分期为ypT0N0M0。术后完成了5周期化疗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辅助治疗。随访截止2022年10月,肿瘤无复发、转移,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阴性。目前认为,只要BRG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无论是否检测到SMARCA4基因突变,均可归入SMARCA4缺失性肿瘤,SMARCA4缺失性肿瘤包括多种癌和肉瘤。SMARCA4-UT的诊断,除了BRG1表达缺失以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组织形态,并排除其他伴有BRG1表达缺失的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胸部常见恶性肿瘤。SMARCA4-UT恶性度高、总体预后差,几乎没有靶向治疗驱动基因突变,化疗效果差,而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是目前唯一显示疗效的药物。本病例是SMARCA4-UT病理诊断、分子检测和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疗的一个成功案例,对于所有SMARCA4缺失性肿瘤的诊治都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 肿瘤突变负荷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新辅助治疗 病理学评估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的病理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丹枫 李君禹 +3 位作者 李佳曦 张英爽 钟延丰 于淼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291,共9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椎旁肌病理改变,并进一步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在该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AIS并...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椎旁肌病理改变,并进一步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在该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AIS并接受后路侧弯矫形手术,术中行凹侧顶椎椎旁肌活检患者18例。对肌肉活检组织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切片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多种组织化学染色以及抗肌萎缩蛋白各亚型、肌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1,MHC-1)、CD4、CD8、CD20、CD68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结果判读分析。此外,根据Cobb角大小(≥55°或<55°)和Nash-Moe分类将活检标本分为不同组别,进行相应病理改变的组间差异统计学比较。结果:18例患者中,重度AIS组(Cobb角≥55°)8例,轻度AIS组(Cobb角<55°)10例,两组患者椎旁肌均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变性,Dystrophin-3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不同程度缺失且表达模式异常。两组活检肌纤维的Dystrophin-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重度AIS组的Dystrophin-2表达异常或缺失更显著。根据Nash-Moe分型分组,患者椎旁肌的Dystrophin-2表达模式也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侧凸程度越重,Dystrophin-2表达异常越显著。此外,椎旁肌肉组织的肌肉和肌腱中存在CD4^(+)细胞和CD8^(+)细胞的浸润,而CD20^(+)细胞为阴性。全部患者椎旁肌均有部分肌纤维呈MHC-1肌膜阳性表达。结论:AIS患者椎旁肌活检的组织学具有相似的特征性改变,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不同程度降低或缺失,并且与脊柱侧凸程度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抗肌萎缩蛋白功能障碍在脊柱侧凸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AIS的炎症改变以T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炎症细胞浸润、MHC-1表达与抗肌萎缩蛋白异常表达之间似有一定的相关性。沿此结果进一步的研究可能为AIS的诊断和针对椎旁肌病变的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椎旁肌 活组织检查 青少年 抗肌萎缩蛋白
下载PDF
改革考试模式,加强病理教学与临床的密切联系
19
作者 邵宏权 钟延丰 +3 位作者 刘从容 高子芬 边少民 溥艳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年第S1期62-62,56,共2页
改革方式在理论考试时 ,增加病例分析 (临床病理分析 ) ,分别要求同学进行观察题、诊断题和分析题的解答。并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 ,进行标本、切片图象的滚动播放 ,供同学自主选择观察。 134名考生 ,及格者 130人。各分数段组 ,因观察题... 改革方式在理论考试时 ,增加病例分析 (临床病理分析 ) ,分别要求同学进行观察题、诊断题和分析题的解答。并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 ,进行标本、切片图象的滚动播放 ,供同学自主选择观察。 134名考生 ,及格者 130人。各分数段组 ,因观察题扣分率均低于诊断题和分析题错误者。及格组 ,因诊断错误扣分比例高于因分析错误扣分者。不及格组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改革 临床病理分析 计算机多媒体系统
下载PDF
恶性高血压病肾损伤临床病理观察
20
作者 姚瑶 王竞 +1 位作者 王秋实 陆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高血压病(malignant hypertension,MHT)引起的肾损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8例MHT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HE、PAS、PASM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光镜下肾组织形态特点,应用免疫荧光直接法观察肾组织... 目的探讨恶性高血压病(malignant hypertension,MHT)引起的肾损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8例MHT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HE、PAS、PASM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光镜下肾组织形态特点,应用免疫荧光直接法观察肾组织IgG、IgA、FRA、IgM、C3、Clq蛋白的沉积强度及沉积部位,运用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者43例(74%),女性患者15例(26%),患者年龄为(36.0±1.3)岁。58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平均值为(2683.98±2049.39)mg,血肌酐平均值为(260.19±192.62)μmol/L。肾活检病理检测发现病变主要集中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壁,部分病例(36%)有IgA肾病。结论MHT肾损伤以青年男性多见,临床以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为特点,确诊可通过组织病理检测有血管内皮病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 高血压 恶性 肾脏活检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