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背景对我国重点高中入学机会的影响--基于2014年高等教育改革学生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岳昌君 周丽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6-153,共8页
本文基于2014年高等教育改革学生调查问卷的本科教学调研数据,分析家庭教育背景、家庭职业背景、家庭经济背景和家庭城乡背景等对重点高中入学机会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家庭背景越好的学生进入重点高中的比例越高。重点高中入学机... 本文基于2014年高等教育改革学生调查问卷的本科教学调研数据,分析家庭教育背景、家庭职业背景、家庭经济背景和家庭城乡背景等对重点高中入学机会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家庭背景越好的学生进入重点高中的比例越高。重点高中入学机会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从总样本看,父亲的受教育年限越高,家住城市,父亲职业层次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子女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比率都显著更高;分城乡和性别子样本看,均表明家庭背景越好,进入重点高中概率越高,其中农村孩子进入重点高中比城市孩子更加依赖父亲职业层级,女性比男性更加依赖家庭教育和城乡背景;重点高校入学机会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重点高中是对进入重点高校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背景 重点高中 入学机会
下载PDF
教育均衡化与制度选择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阎凤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9-145,共7页
均衡化是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议题。政府作为此项改革的主导,试图改变过去市场体制下教育领域中出现的城乡非均衡、校际和班际差距过大、择校行为等问题。与上述改革措施相对应的制度选择是科层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却隐含着其... 均衡化是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议题。政府作为此项改革的主导,试图改变过去市场体制下教育领域中出现的城乡非均衡、校际和班际差距过大、择校行为等问题。与上述改革措施相对应的制度选择是科层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却隐含着其他问题出现的可能。在对华北某县教育均衡化改革调查基础上,本文从规则与自由、统一性与多样化、存量与增量、限制择校与鼓励择校、社会静止与社会流动、差异的必然性与适度性等几个维度上,对于科层制制度选择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存在着政府干预过多、削弱学校组织能力、政治目的取代教育目的等僵硬性的制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均衡 择校 科层制 制度选择
下载PDF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指标体系研究及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亮 郭丛斌 《教育评论》 2021年第4期67-78,共12页
随着大众传媒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THE、QS、USNews和ARWU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四类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具有如下特征:学科覆盖范围较广,但不同排名的学科倾向不同;指标数量的差异性较大,指标内容的丰富性相对不足;指标... 随着大众传媒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THE、QS、USNews和ARWU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四类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具有如下特征:学科覆盖范围较广,但不同排名的学科倾向不同;指标数量的差异性较大,指标内容的丰富性相对不足;指标权重分配模式的多样性整体较低,较为注重文献类指标的评估。有鉴于此,中国高校应在理性认识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体系,实现不同学科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指标体系 特征 一流学科建设
下载PDF
增能理论视角下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效用-北京大学平民学校的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鲍威 迟春霞 麻嘉玲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55,共9页
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成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流动迁移人口的构成主体,其心理层面的较强的被歧视感和被剥夺感,以及对于城市融入的高度期望,使得这一群体成为中国城市中的新弱势群体。为此,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的人力资本,促进其城市融入,实现... 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成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流动迁移人口的构成主体,其心理层面的较强的被歧视感和被剥夺感,以及对于城市融入的高度期望,使得这一群体成为中国城市中的新弱势群体。为此,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的人力资本,促进其城市融入,实现该群体的市民化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北京大学平民学校的实践案例和调查数据,立足于增能理论视角,引入工具变量方法,有效地验证了教育培训对新生代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能力发展中的增能效用。研究表明,教育培训能够有效提升进城务工人员在个体层面的通用能力、人际层面的沟通交流能力、社会层面的职场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能理论 进城务工人员 教育培训 工具变量 北大平民学校 .
原文传递
高职培养模式变革与毕业生就业:一项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建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5-161,共7页
以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研究多强调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影响,忽视或低估高校培养方式变化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培养模式自2006年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采用多层线性分析模型,分析高职学校、院系和毕业生个... 以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研究多强调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影响,忽视或低估高校培养方式变化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培养模式自2006年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采用多层线性分析模型,分析高职学校、院系和毕业生个体三个层面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培养方式改革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概率和起薪的影响有着不同途径和效果:高职培养方式变革的核心方面对就业能力有显著影响,虽对就业概率影响不显著,但对作为就业质量标志的起薪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本文建议高职教育把培养方式变革作为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模式变革 就业能力 就业概率 起薪 多层线性模型
下载PDF
民办高校、民办高校举办者与政府问互动框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建如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10-11,17,共3页
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举办者利用占有与控制民办高校谋取个人利益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如何将民办高校从举办者的占有与控制中独立出来,增强民办学校的自主性和公益性,一直是我国民办高校治理的核心内容。在某种程度上... 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举办者利用占有与控制民办高校谋取个人利益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如何将民办高校从举办者的占有与控制中独立出来,增强民办学校的自主性和公益性,一直是我国民办高校治理的核心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框架 政府 高等教育 个人利益 民办学校 公益性 自主性
下载PDF
世界大学排名产生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启示 被引量:7
7
作者 郭丛斌 王亮 傅翰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2-51,共10页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特征,使得世界大学排名被社会公众、高校和政府越来越多地接受与应用。大学排名在现实中产生与发展的背后,在理论层面存在着支撑其发展的统一逻辑。在大学功能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教育投入产出理论等...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特征,使得世界大学排名被社会公众、高校和政府越来越多地接受与应用。大学排名在现实中产生与发展的背后,在理论层面存在着支撑其发展的统一逻辑。在大学功能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教育投入产出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的支撑下,世界大学排名应更具价值逻辑、均衡逻辑和效益逻辑。面对世界大学排名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高校应在理性看待大学排名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世界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大学功能定位,科学评价大学产出,从而促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大学排名 产生背景 内在逻辑 启示
下载PDF
分层与自主:重整中国基础教育事业评价体系的纵横逻辑 被引量:8
8
作者 林小英 陆一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6,共24页
从纵向看,中国基础教育事业需要区分教育、管理、行政、政治四者的层级,并在分层系统中给予教师、校长、局长、部长应有的尊重。从横向来看,重整教育事业的评价体系,需要还原四种被评价主体的自主性,让他们真正处于自己应有的话语体系之... 从纵向看,中国基础教育事业需要区分教育、管理、行政、政治四者的层级,并在分层系统中给予教师、校长、局长、部长应有的尊重。从横向来看,重整教育事业的评价体系,需要还原四种被评价主体的自主性,让他们真正处于自己应有的话语体系之中,教师负责教书育人,校长负责学校管理,政府负责教育行政,国家负责意识形态。如何从深度嵌入到国家和社会之中的教育事业自身的内在本质和结构特征入手来重整分层和自主的教育评价的纵横逻辑,需要回归到"好的教育"应该指向的"美好生活"和"美好社会"两个根本的政治哲学的问题,教育评价也应当以此为自身最本质的内在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 自主 基础教育 教育事业 教育评价
原文传递
我国高质量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 被引量:9
9
作者 岳昌君 邱文琪 朱亚洲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数量型人口红利效应式微,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体系成为支撑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关键。从高等教育规模、留学归国人数和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情况看,我国初步建成了一...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数量型人口红利效应式微,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体系成为支撑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关键。从高等教育规模、留学归国人数和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情况看,我国初步建成了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人力资源就业结构也根据产业结构的变迁特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我国劳动者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就业人员比重也偏低,同时存在着劳动者教育与工作不匹配、高等教育中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不相适应的问题。对此,我国应着力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动态调整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知识获取的渠道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劳动力 高质量 结构
下载PDF
高考改革中制度、能力与人心建设的系统联动 被引量:6
10
作者 文东茅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2,18,共8页
本文作者从亲历者的角度回顾了近10年来我国高考招生改革的历程和自己的观察、研究与思考,认为高考改革已经进入更为艰巨的深水区,相关制度、政策的改革与完善仍然任重道远,相关各方能力建设迫在眉睫,而改变思想认识,引导全社会形成育... 本文作者从亲历者的角度回顾了近10年来我国高考招生改革的历程和自己的观察、研究与思考,认为高考改革已经进入更为艰巨的深水区,相关制度、政策的改革与完善仍然任重道远,相关各方能力建设迫在眉睫,而改变思想认识,引导全社会形成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考试招生观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新高考 制度建设 能力建设 观念引导
原文传递
寻求通识与专业的平衡--美国高校双专业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莉萍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3-47,共5页
美国高校双专业教育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受到来自通识教育支持者的质疑和挑战:深度专业化与通识教育理念相悖;专业学习负担过重不利于通识教育的开展;过强的工具性目的与通识教育目标背道而驰;通识教育体系下专业的核心地位产生动... 美国高校双专业教育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受到来自通识教育支持者的质疑和挑战:深度专业化与通识教育理念相悖;专业学习负担过重不利于通识教育的开展;过强的工具性目的与通识教育目标背道而驰;通识教育体系下专业的核心地位产生动摇。为此,美国高校的双专业教育一直在通识和专业之间寻求均衡发展,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尝试:规范双专业要求和申请程序;限制学生修读专业的数量;提倡兴趣导向的专业选择;探索个性化的跨学科项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专业 美国高校 本科生 通识教育 双学位
原文传递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中的校院关系与传导机制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建如 刘彦林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50,共11页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变化,还体现在组织形态、组织结构和组织运行机制等方面。这种系统性的组织变革要解决"头动身不动"的现象,就需要找出组织变革的关键维度与重要机制,解决组织间的传导问题。基于北...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变化,还体现在组织形态、组织结构和组织运行机制等方面。这种系统性的组织变革要解决"头动身不动"的现象,就需要找出组织变革的关键维度与重要机制,解决组织间的传导问题。基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7年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学校层面转型的维度能显著影响院系层次的组织转型;相对来讲,学校层面的校企合作制度对院系层面的转型影响最大,说明校企合作制度是组织转型的关键;在转型过程中学校层面采取行政强推的方式虽然会对院系的组织转型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效果较小,这同本科院校学术组织的特点有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还发现:学校层次上的办学定位、理念与规划等方面的转型维度会对实操性维度有积极促进作用。基于上述发现,建议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制度的作用,特别是校企合作制度在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少用行政强推办法;在学校层面,还要特别注意发挥办学定位、理念与规划等的引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转型 应用型 校院关系 传导机制
下载PDF
助学贷款的不同目标——对贷款的设计、评价及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艾德里安·齐德曼 李湘萍 +1 位作者 濮岚澜 李文利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年第2期33-38,共6页
本文对世界各地助学贷款的不同目标作了简要的回顾和评论 ,着重论述了两种不同目标取向的助学贷款之间的差异 :第一类助学贷款追求经济目标 ,如贷款的设立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 ,为紧张的大学财政获取额外财源 ;第二类助学贷款... 本文对世界各地助学贷款的不同目标作了简要的回顾和评论 ,着重论述了两种不同目标取向的助学贷款之间的差异 :第一类助学贷款追求经济目标 ,如贷款的设立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 ,为紧张的大学财政获取额外财源 ;第二类助学贷款追求社会目标 ,如设立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增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 ,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大学。以经济目标为导向的助学贷款一般不含政府补贴 ,以社会目标为导向的助学贷款可能享受政府的补贴 ,但需要对贷款对象进行认真仔细的确认。文章最后指出 ,助学贷款的设计和评价必须考虑到贷款政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学贷款 世界 贷款设计 成本补偿 收费标准 政策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机会成本与高校教师流动意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由由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67,共8页
对2012年全国公立四年制本科大学全职教师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机会成本是高校教师流动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表现为,在高校条件无法满足教师期望的情况下,能力强的教师和在岗搜寻的教师更倾向离开;教师与职业匹配质量越高越不易... 对2012年全国公立四年制本科大学全职教师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机会成本是高校教师流动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表现为,在高校条件无法满足教师期望的情况下,能力强的教师和在岗搜寻的教师更倾向离开;教师与职业匹配质量越高越不易离开;教师倾向于从相对薄弱的高校离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成本 高校教师 流动意向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强化教学切适性提升学生满意度--首都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26
15
作者 鲍威 杨钋 +1 位作者 朱红 管蕾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5,61,共4页
高等教育核心使命,如前哈佛学院院长哈瑞·刘易斯(H.R.Lewis)所呼吁那样:使大学生成为成熟个体,具备了解自我,探索未来的基本素养和完整的人格,应成为大学的重要使命。大学应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指导和辅助... 高等教育核心使命,如前哈佛学院院长哈瑞·刘易斯(H.R.Lewis)所呼吁那样:使大学生成为成熟个体,具备了解自我,探索未来的基本素养和完整的人格,应成为大学的重要使命。大学应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指导和辅助。随着传统的教学中心范式转化为学习中心范式,高等教育的功能在于如何提供学习指导,完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发展 高校教学质量 学生满意度 强化教学 切适性 调查 首都 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学生国际流动的影响因素及策略选择——基于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8
16
作者 范皑皑 柴亦林 季楚煊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22,共8页
全球化浪潮之下,学生国际流动是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通过构建“制度与经费双保障、教师与课程国际化双支持”的学生国际流动影响因素模型,基于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调查数据,研究地方高校在学生国际流动中的推... 全球化浪潮之下,学生国际流动是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通过构建“制度与经费双保障、教师与课程国际化双支持”的学生国际流动影响因素模型,基于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调查数据,研究地方高校在学生国际流动中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高校制度与经费保障对于地方高校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的学生规模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地方高校学生的国际流动受到教师背景国际化和课程国际化的影响,海归教师在教学与师生互动中对学生国际视野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会促进学生国际流动的发展,课程国际化则是地方高校促进学生国际流动的多元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学生国际流动 地方高校 教师国际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